现代学校管理学

2024-05-13

现代学校管理学(精选9篇)

篇1:现代学校管理学

现代学校重在和谐管理

现代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为核心。它是通过人、财、物的和谐配置、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有机结合,教育教学资源的和谐利用等,以达到管与理的和谐共振,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才,提升现代学校的办学水平。那么,如何管理才能达到和谐共振,才能体现现代的办学理念?

一、建立和谐教育的管理目标

学校管理目标的确定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步骤。为了实现目标,学校就必须规定任务,明确职责。有了目标,学校管理者就能及时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控制教学行为;教师明确了方向,就能制定工作计划,安排教学步骤,从而使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教育教学管理井然有序。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教育就是要使人的各种因素真正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作为管理者,就是要把这种教育的和谐,把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理念,把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的管理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制定各项管理计划,落实每项管理行动,完成每个步骤,最后实现管理目标,从而提升办学水平。

二、落实和谐发展的管理制度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校有校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项管理,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就犹如游戏没有规则,一切都乱了套,学校的管理尤其如此。因此,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及时制定,不断完善,是确保师生按照学校的规定有序地开展工作和学习的必要条件。

有些学校,长期以来对科研活动不够重视,也没有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学校开展科研氛围不浓,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而推进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素养的提高关键又在于科研能力的提高。由于学校缺乏教科研制度的保障,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缓慢,造成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不能和谐发展。

深圳市宝安中学近5年之所以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区级学校跻身深圳名校,与学校健全的和谐管理制度分不开。学校自以来先后制定、修改、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课堂、学生等方面的内容,覆盖了学校各种管理内容,确保了学校管理的和谐统一,也保障了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三、追求人文关怀与情感管理

任何组织都是人和物的管理。人是一个最大的变数,只有充分挖掘人的潜力,才能达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因此,任何组织都不能忽略对人的管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在各级需要依次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就会产生新的更高一级的需要。教师有着实现更高层次的愿望和需要,有着为实现更高层次愿望而蕴藏着的潜力,因此,学校管理者应注重人文关怀,加强情感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挖掘教师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他们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同时,学校管理有着很强的专业知识,有着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自觉性、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所有的这些,需要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要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的沟通。学校应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重视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职位升迁、激励机制、优质福利等方法承认教师的工作成果,使教师富有成就感和使命感。管理者要淡化行政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民主观念,既要充分调动群体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乐于服务,乐于奉献,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从而达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最近几年,深圳市宝安区不少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情感管理,以人为本,给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有些学校明确规定“三必访谈”:教师有病必访、教师家中出事必访、教师家中有喜必访;教师工作出问题必谈、教师思想有疙瘩必谈、教师取得成绩必谈。要求管理者“三不”:面对困难不退步;面对下属不发威;面对成绩不自满。由于学校重视情感管理,教师人格得到尊重,成绩得到肯定,价值得到体现,因此,教师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效果明显,很多学校近几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教育管理理论指出:管理行为最后概括为“抓组织”、“关心人”两大类。前者以工作为中心,管理者为了完成工作,既制定了制度,规定了任务,又明确了职责,后者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下属的意见,注意下属的感情和问题等。成功高效的管理一定是和谐的管理,即二类因素都高的组合体,既“抓组织”又“关心人”.现代学校管理更应如此,惟有和谐的管理,才能达到人、财、物的和谐配置,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实现教育目标、过程、结果的和谐统一。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篇2:现代学校管理学

在市人民政府与北师大联手启动的“孝义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促进工程”中,我校做为全市农村小学实验基地之一,紧紧围绕项目第三学年“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主题,努力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逐步使学校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今年暑期我们聆听了刘永胜教授等专家讲解关于如何制定学校章程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10月19日——25日,市教育局又组织实验校长赴北京高级研修。我们认识到学校制度建设在学校科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在市教育局项目办的指导下我校成立了学校制度建设领导组。依法对学校的章程、三年发展规划等规章制度进行了详细修改制定。并经学校教代会通过。

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我校建立了以学校章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纲领的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有章可循,依章治校。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下面我从以下五方面汇报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用制度文化提升学校科学管理能力

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等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

二、用制度文化搭建依法治校平台

根据有关法律及我校章程,学校制定了《教职工岗位聘任办法、条件及绩效考核方案》、《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等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做到学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通过落实教代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和监督干部的职权,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的进程。学校通过实施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让广大教职工在获得对学校知情权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教职工民主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真正实现学校的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

三、用制度文化引领教学改革方向

金晖小学在“金玉其质、晖耀一生”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依据章程,紧紧围绕“自主教育”特色建设目标,制定了课堂教学理念:面向全体、乐学善教、自主教学、轻负高效。制定了课堂建设目标:课堂教学自主化、自主教学学科化、学科教学模式化、模式教学课型化。所涉及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等10个学科教学模式。同时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来规范教学教研工作。严格落实课堂教学流程:三学三环。【三学】:独学、对学、群学;【三环】:展示、评价、拓练。课改模式根据章程,围绕教学流程,教导处出台了《金晖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职工学习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在课堂建设目标理念的引领指向下,学校把教学研究的着力点倾斜到变“他主课堂教学”为“自主课堂教学”和“自主课堂学习”这一重心上,紧紧围绕“自主教育”这一总课题,组织低、中、高段教研组确立了学科研究“小课题”13项。同时,我校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专项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组挂靠,形成对接,确立了“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的子课题。通过各类活动,学校推出了14名“专业成长显著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四、用制度文化创新德育养成模式

1、学校根据《家长委员会制度》成立了“小学家长教师联合会”。我校以“家访”、“亲子教育”、“家长义工进校园”等活动,扎实推进“联合会”的工作,并通过举办家长讲座、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自主教育联系卡》等多种举措,以及邀请市镇两级关工委来校作报告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今年,学校先后召开了两次家长会,两次“小学家长教师联合会”,并评出优秀家长43名。

2、开设道德讲堂。我校先后举行了四期讲学:①主题为“尊老、敬老、爱老”;②主题为“感恩父母、关爱他人”;③主题为“百善孝为先”;④主题为“传承孝道、学会感恩”。道德讲堂开讲以来,学校多次分批组织学生走进新区开展“爱护环境、爱我家园”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自愿者走进老年公寓,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并启动了“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仪式。

3、创新常规育人环境。学校通过学生自主升国旗,自主开展“一队三岗”、自主召开班队会以及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等活动,促进学生“自律、自育”能力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和能力的形成。

五、用制度文化推进特色建设进程

1、打造特色“体艺2+1”高效课堂,让二课堂活动形成制度化

以“自主参与,培养兴趣”为主题,开发配备了系列性校本课程:之一指尖上的智慧《纸浆画》;之二指尖上的智慧《快乐剪纸》;之三《口风琴》;之四《花样跳绳》;之五唇齿间的表达《英语口语》。同时,依托我校创建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基地,开设了“舞蹈、绘画、二胡、葫芦丝、中国舞、街舞、手工、书法”等兴趣活动培训项目。每周一至周五下午课间活动时间和放学后进行分组训练。

2、推进“五自”活动。“五自”活动:即生活自理、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管理自主、评价自主。我校自主教育研究中心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缺失和需要,分别编制了低、中、高段《小学生“五自”活动指导要点及操作评价手册》,付诸于课内外的指导与实践之中。“五自”活动具体由后勤处主抓生活自理的实施;由教导处主抓学习自主的实施;由政教处主抓活动自主、管理自主的实施。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有效化和常态化,学校制定了考评《方案》,逐项配以评价工具,采取学生日评,教师、家长周评,月末总评的方法,着力推进“五自”活动落实到位。

在学校制度化建设的引领下,学校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荣获山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吕梁市“少先队红旗大队” 等荣誉,是北京师范大学孝义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验工程“实验基地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重点支教项目“全国重点实验基地”,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面临的实际问题

1.在学校制度化管理下 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我们实施制度化管理体制的根本出发点,是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能动性,使学校管理对每位教师学生更加合理公平,更符合管理的科学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不够深入人心,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虽然,“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管理的灵魂,但在好多实际的评估考核过程中都必须 “以分说话”,通过量化考核来给出等级,所以难免出现 “以分为本”的现象。很多教师被分数牵着鼻子走,眼睛只盯着扣分、加分的多少,而忽略了学校制度建设、教科研工作、等决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影响了学校发展的大局。虽然学校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强化 教师也能抱成一团,工作积极性高涨,但是教师之间的交流少了,有了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得不到及时交流。如何在管理过程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就是我们在下一时期改革中所要着重考虑解决的问题。

2、如何界定一、二线教职工的绩效考核才能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实施学校制度化管理体制之后,绩效工资的发放遵循“向班主任与一线教师倾斜”的原则,许多青年教师课业负担较重、教学管理业绩突出,他们理应得到较多的绩效工资。但是他们所得部分必须由其余人员少发部分来平衡,这样二线教师及后勤教师的绩效势必会缩水。那么象我校这样由于历史原因后勤人员比重过大的学校,究竟该如何界定一、二线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比重才能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以上是我校在学校制度化建设规范化以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点滴成绩和实际存在的问题,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今后,我们牢牢树立制度管理意识,加强过程管理,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从严从实开展各项工作,以制度抓管理、以制度促学校内涵发展,争取使学校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现代学校管理组织机构

校长

宋训堂 成员

赵忠宝

赵兴学

刘玉军

肖丽晓

王耀敏

篇3:现代学校管理之我见

校本管理

以学校发展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内在要求。学校是教育改革的基点,改革教育必须通过改革学校来实现。因此,将教育管理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现代学校制度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实质是“为了学校”。任何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其目的都在于促进学校的发展。现代学校管理强调以学校发展为本,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本。体现在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上,就是要以学校的发展为本。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校长和教师,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充分尊重校长与教师的自然、社会和精神需求,提升校长和教师的品质,挖掘校长和教师的潜能,发展校长和教师的个性,促进校长和教师的全面自主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管理和整个学校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基本内涵,是学校自主办学的回归。现代学校管理理论认为,办学自主权回归学校,让学校自主办学,是实现现代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途径。同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实践也表明,没有教育行政管理的重心下移,没有学校办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就无法有效保障学校教育更符合实际的内在需要,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就会打折扣。

人本管理

变“压抑的环境”为“互相尊重的环境”。现在不少学校的管理,是一种“目中有物无人”的管理,管理者就是“警察”或“监工”。这样,教师常常感到心理受挫,工作压力大,从而产生种种不良的心理体验。管理者要善于营造一个互相平等、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学会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需要。这样,教师才能够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从上而下都做到自己管好自己,实现学校的自动化管理。

变“刚性的制度管理”为“以师为本的弹性管理”。实践证明,刚性的制度管理只能解决“不可这样做”,而不能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这种管理在目的、过程、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暴露出许多局限性。这种管理显然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生得到完善发展。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的管理,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工作效率;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感,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有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荣辱与共。

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传统学校管理是注意结果的,主要表现在看学校考取了多少个学生,有多少个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了名次等。这种管理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过程管理”。现代学校管理只有把结果与过程相统一起来,才能提高管理效能。

民主管理

当前,在学校管理当中,主体还比较窄,主要是局限于校长和领导班子,学校的大事主要是由校长来决定。这就可能造成学校的决策失误。现在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怎样让学校建立在信息广泛收集和管理之上,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建设扩大学校的管理主体,一是要把教师作为一个新的管理主体加入进来;二是要把学生作为管理主体放进来;同时也要把家长和社区作为管理主体放进来,形成一个多元主体管理学校的氛围。

学校民主管理是学校成员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相互合作、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处理他们的社会关系,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规章制度的方法强行规定下来。

篇4:现代学校管理

关键词:现代管理;人的发展;人才培养;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49-02

现代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在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精神的时代,现代学校管理更要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围绕“加强自我管理,促进自主发展”,将民主、平等、效率等管理理念,关心人、理解人、鼓励人等管理方法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广大教师不断增强主体意识,调动主体积极性,发扬主体精神,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充实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作为分管学校教育教学的校长,我肩负着引导全体教师尽力完成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的重任,必然应该走在新课改的前列,成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掌舵人。由于教材、认识、政策、措施、队伍、教育的模式和理念等均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形成与发展的,没有一次性成熟的、设定的、一蹴而就的模式,因此,我首先要让自己从日常繁琐事务而带来的疲倦心态中解脱出来,潜心业务,精修内功,与时俱进,不断捕捉新动态,掌握新方法,完善对新课程的理解,把学来的理念通过内化,转变成自己的理念,从而使先进的理念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更为重要的是,分管教育教学的校长作为学科团队的核心,要以及时专业的判断敏锐地发现团队中的闪光点,快速地捕捉到团队中的细微变化,点石成金,让一个好的规划更深入、更持久地贯彻下去,真正地带领团队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无锡的教育,正逐步回归本源,“五严”规定,真正体现了政府的一种维护教育公平的态度,加强了教育良性发展的力度,反映了社会民众对基础教育发出的心声。就目前而言,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挑战更为明显。原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被淘汰,学科课程内容没有减少,教学目标要求没有降低,教学时间长度却严重缩水,教师的专业能力能否面临当前教学时间明显压缩后的现实,能否改变以往知识性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人”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以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学校以培养师德为核心,以训练教师基本功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为主线,着力提高教师的政治道德素养和教学业务素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前导,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科研为突破口,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科研素养,促使全体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推动我校的教育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要把每一位教师都看作好老师,要为每一位老师都创造成功的机会,因为教师队伍的优劣,决定着学校工作的优劣。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阵地在课堂,提升校长对教育教学的领导力,就是要求校长加强对课堂的管理。要建立教学督导与巡课制度,将课堂教学纳入到教学管理的可控视野之内,充分利用课堂督导改进教学,保证课程落实和教学秩序的稳定性。学校要成立教学督导组,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学校领导为督导组成员,教导处制定“教学督导方案”。主要形式是听课、讲课、交流、抽查二次备课、教后反思和学生作业批改等,坚持督与导相结合,重在交流。督导结束要形成督导工作报告,在校园网BBS上公布督导结果,奖先励后,形成良性循环。

学校不仅是校长的舞台,更是教师大展身手的舞台,校长的角色不是主角,而是搭台,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更好的表现和发展的机会,教师的成功才是校长的成功。从上年度开始,我校就从数学教研组开始实施教师教学工作人才培养计划——磨课活动。我校一直以来都是村小,教师队伍老化,区、市的各种教学比赛很少有参加的机会,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过于程式化,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长此以往,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提起上级来听课、调研,只有担心,没有信心。学校应该帮助每一位教师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因此,我们一改以往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师上课、课后交流反思的陈旧模式,变成个人选定内容先说课后上课,教研组集体评课修改教案上第二遍,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分管校长参与讨论修改上第三遍,再由年级组、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分管校长参与讨论定稿录象上第四遍,最后反思、修改定稿存档,所有程序都在两周内完成,既锻炼了教师的意志品质,又积累了模拟大赛的经验,经过紧张的体验更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挑战自我的信心。张萍萍老师上的《认识物体》、《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周敏燕老师上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费来老师上的《升和毫升》、蒋俊梁教导上的《物体的放大和缩小》等,分别受到了来学校指导教学工作的特级教师凌国伟、区教研员等的好评。2011年4月下旬在扬州举行的江苏省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优质课评比中,我校苏明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获一等奖。

注重挖掘每一位教师拥有的巨大潜能,达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超越。

二、制定规划,梯次培养,将人才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建设

为拓展我校教师进取的空间,开发我校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校教学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我们将拟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训计划,计划在五年内使我校二分之一的学科拥有区级教学新秀或学科带头人,三分之一的学科拥有市级学科带头人或名师,占教师总数的15%以上。培养方式主要是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科研机构组织的有关培训班、研讨班,群策群力,在区、市级的各类评比中努力争先。

作为学校分管教育教学的校长,要在教师的成长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要善于采取“走动式”管理,勤倾听、勤调研,平常多到教室、办公室走走,及时与教师沟通想法,认真吸纳好的意见建议,了解教师和学科组工作上遇到的的矛盾和困难,想方设法及时解决,为学科在“减时增效”的工作上,做好教学工作的服务员。对于教师间出现的一些矛盾要及时化解,并注意发展并维持与学生、教师、家长的积极关系,做好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凝聚合力,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温馨的人文环境,确保教师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激情燃烧的工作状态。对学科教学质量的推进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坚持“通过数据看问题”,“透过数据看变化”,“依据数据看发展”的质量分析思路。重视学科团队的整体捆绑式评价,带领教师攻坚克难,善于制定整体科学的教学活动安排,让教师沿着既定的轨道和目标有序推进。

同时我们还按市、区教育局培训计划,积级安排有关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领导能力。

三、建立机制,规范运作,努力形成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长效机制

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吸引教师关注教育、投身教育,让教师了解当前的教育热点、教学动态,让教师把专业的提高与自身的利益联系起来,让教师看到美好的教育发展形势背后对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让教师认识到绩效工资改革后不断上升的待遇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才,人才济济必然引起竞争,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必须增强自己、完善自己,改进课堂,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而要提升专业水平,读书必不可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这条清渠就需要各类教育专著、教学杂志以及各种引发人们积极思考的书籍这些清水不断浸润滋养才能充满活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读书活动,我们尝试“指向性阅读”,每学期由学校指定阅读一本理论书籍,让老师们站上一定的高度,然后交流心得,在一定理论高度的引领下联系实际工作进行探讨,有所思、有所悟;我们进行“专题化阅读”,激励老师自己选定读书专题,进行文本阅读、网络搜索、报刊摘记,明确自己的专题研究方向,有所感、有所得。除此之外,我们每周都发一篇校长推荐的短小精悍而又颇有启迪的文章供全体教师学习、评议,其乐无比。当然,学校的阅读吧也不闲置,随时恭候每一位老师忙里偷闲,光顾一番。从教育资讯到教学案例;从天文地理到时事聚焦;从经典名著到艺术驿站……各种书刊包罗万象,大家可以各取所需,在阅读中提升自己,在工作中锤炼自己,有效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塑造教师人格魅力。

要办好学校,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对教师的限制太多、过严,就会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我校结合学校自己的特点,制定了切合学校实际的基本要求和做法:一是从“要我”走向“我要”为主的管理;二是从“他律”走向“自律”为主的管理;三是从“分工”走向“合作”为主的管理。这三个方面是一所学校管理的整体,从“要我”走向“我要”是前提,是人的角色定位和需求主体的转变;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关键,是被动到主动、主体意识到主体行为的具体体现;从“分工”走向“合作”是发展,是个体劳动走向团队合作、传统管理走向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学校“人”的发展中,我们并没有忽视对自身的要求和制度的规范。我们就学校的自我管理的实施,组织了专题学习班,通过“干部修政德;教师修师德;学生修品德”的主体活动,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德才兼备。

篇5:小学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二、学校财产实行分室、分部门,定人、定物、定帐保管制度。

三、年级段办公室、校长室、支部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教科室、实验室、仪器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食堂等处室所有财产,由总务处编造校产清册,建立分户帐,分室分部门管理使用。每学年开学初,总务处按册逐项清点给各处室负责人管理。(按册抄写清单,经负责保管人签字,分别张贴在各处室)。学年结束按单清查。对如有损失按《校产赔偿制度》执行。

四、教室的财产实行包干管理。课桌方凳以及各类用品由总务处统一编号,分班造册登记,交班级按学期包干管理使用。如有损坏按赔偿制度,由班级或直接损坏者负责赔偿。教室清洁用具由总务处每学期分发一次,不作校产登记入册。如不慎失落或早损怀,由班级自行添置,学校概不补发。

五、电教器材、教学仪器等设备由电教仪器专职教师和有关教师分层负责保管,对新置或上拨的电教器材、教学仪器必须由总务处验收造册方可使用。我们管理的原则是:既要严格管理,又要方便教学,小心使用。如有损坏或失窃,必须追查原因,根据实际情况,负责赔偿,报废注销。

六、教师住室有关校产,由总务处会同作住的教师编造“教师住室校产清册”,教师调动或住室变动,必须按册清点,如有失落或损坏,折价赔偿或修理。

篇6:现代大学学校管理制度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热爱工商管理系,热爱班集体。

二、尊敬父母,尊敬领导老师,团结同学。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校规校纪,遵守班规班纪。

三、爱护环境,爱护校园,爱护寝室。讲卫生,讲礼貌,讲诚信,讲原则。勤俭节约,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积极进取。

四、同学是朋友,室友如兄弟(姐妹),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班委管理制度

班委是以班长为核心、团支书,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宣传委员、心理委员、组织委员、信息委员、纪检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及宿舍长、晨读长组成的管理团队。

班委存在的目的在代表最广大班级成员的意志,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在院级、系部领导老师的指导监督下顺利开展各种活动,以利于班级长远发展和广大同学的全面进步和健康成长。

一、 班委的产生

第一条 班委的产生遵循自愿优先的原则,由本人在班干部选举或换届时候提出申请,经全班同学民主投票选举,由辅导员监督。

第二条 班委应设以下岗位:班长、团支书,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宣传委员、心理委员、组织委员、信息委员、纪检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及宿舍长、晨读长。

第三条 班干部经投票通过,应认真履行其职责,根据班委工作指南、班干部职责指南做好份内的工作,以服务同学为己任。

二、班团委分工

班长:全面管理班级事务,副班长协助,共同合二、与团支书互为AB角。

生活委员:负责班级卫生、班费的管理。

宿舍长:负责寝室文化建设,配合纪检工作。

学习委员:主管班级学风建设、学习小组管理。

晨读长:主管早晚读的工作;与学习委员互为AB角。

文娱委员:主要负责本班文艺、外联宣传工作;与体育委员互为AB角。

体育委员:主要负责本班体育、外联宣传工作;与文娱委员互为AB角。

纪检委员:主要负责考勤、活动纪律工作。

团支书:协助班长管理班级事务,主管党团工作;与班长互为AB角。

组织委员:负责组织、策划本班的一切活动。 宣传委员:负责本班一切宣传工作,包括板报等

心理委员:负责本班心理工作的开展,包括心理交流、干预和预警。

信息委员:负责本班电脑事务及活动摄影。

班委应当本着“服务同学、奉献自己”的原则,积极关注同学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状态,并经常定期内部沟通,对班上出现的情况进行协调处理,班级的各负责人应当对班级的活动作出计划,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增进同学感情,提高凝聚力。

三、班委职责

班长、团支部书记职责

1、把握班级工作的主体方向和工作重点,负责制定并组织落实本班工作计划,发挥联系学校、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传达学校、学院、班级信息并努力完成他们交给的各项任务。

2、检查班委成员履行职责情况,督促其完成各项工作

3、根据院系部学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细则。

4、时刻了解掌握全班同学各方面的状况,坚持定期和随时向辅导员汇报工作。

5、定期组织召开班委会及班会、团会。 6、积极协助其他班委其工作

副班长职责

协助班长做好工作,在班长不在时,代理负责全面工作,做好各项工作。

2、积极协助其他班委其工作

纪检委员职责

1、 课堂考勤工作和学校以及学院活动的考勤。

学习委员职责

1、负责班级学习方面的管理工作,安排考试、教务等报名工作。组织好同学参加学术性活动,协助课代表督促和检查收发作业。

2、 沟通任课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信息联系,把任课老师对同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传达给班级同学,把同学对课程及任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反映给任课老师。

3、 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做好同学学习的表率。对班内学习成绩较低的同学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他们的成绩。

4、 及时获得各学科的教师笔记和课件以及积极搜集考试复习资料,复印和分发笔记,资料等。

5、 负责上传期末成绩到网络上。

6、 积极协助其他班委其工作。

信息委员职责

1、负责本班网络设备管理及活动摄影。

2、建设本班网络通信,如新浪微博、飞信、QQ群等,及时更新本班讯息。 宣传委员职责

1、 搞好班级的各项宣传活动,注意班级好人好事,班级及个人荣誉等动态,并进行宣传。

2、 协助其他班委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做好宣传工作,根据需要,向学院做推广,扩大班级知名度。

3、 做好宣传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及保管工作。

4、 做好班会会议记录。

5、 积极协助其他班委其工作。

组织委员职责

1、接上级通知后,及时收交团费和各种入党材料的收取工作。

篇7:以现代学校制度管理理念

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俗话说:“立规矩,成方圆”,好的制度让人行为规范,内部运作规程化,通过执行实现内化人的品德,外化为行为习惯,形成学校的优良风尚精神,积淀成为学校的制度文化。

多年来,我们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全面执行党和国家以及省、市、县、局各项法规制度,加强校务公开,完善民主管理,执行决策程序,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和办学思想的贯彻落实,提高了学校决策的科学性,提升了领导班子的学习力、决策力、合作力、执行力和创造力。

我们在实施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制度程序要规范。

在学校一些重大制度制订之前,一定要集思广益,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然后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大家充分讨论,再由学校根据讨论结果,对制度进行修改、调整、力求科学、合理、公平。最后再通过教职员工会审议、通过。

2、制度的内容要具体合理。

对于学校制度的具体内容一定要仔细斟酌,做到“合情合理”,体现“刚性”制度的“人文”关怀,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例如我们原来教职工绩效考评细则中关于请假我们规定凡请假超过两周,本人在本不能评为先进工作者。但在实施执行中遇到了六年级一名教师平时工作踏实认真,好钻研,业务能力强,能为人师表,教学效果很好,就是因做手术请假超过两周而不能评为先进工作者。这个事例给我们一个现实的警示,难道生病与评优之间有因果关系吗,这是多么可笑。随即我们对该制度重新进行修改完善。

3、执行落实要公平。

制度制订好后就要执行。在制度的执行上我们既严格又“谨慎”,切实做到一视同仁,力求公平、公正。以前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一般是重视教学、安全工作,在这两方面条条框框细而又细,检查次数与处理力度明显多而重,记录也很详细,而对学校后勤工作检查不细,处理不严,使一些教职员工产生了对立情绪,从而对学校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像这样,学校工作分工不同,同类考核,具体内容不同,如果在执行中有软硬之分,必然带来的结果是片面和错误的。因此我们对此立即进行了纠正。

在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上下大功夫,动真的来实的,也回赠给我们丰厚的收获,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秩序有了很大改善,师生精神风貌昂扬向上,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步提升,以六年级为例:2010年六年级年段把关综合成绩为全县17名,2011年上升为16名,2012年上升为13名,今年根据学生和任课教师评估,成绩也比较好。

今后,我们将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众多方面,要建立与新课程相应的人事、教学等校本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使学校管理更有序,系统、科学,使教育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车 坞 学 区

篇8:现代学校管理之我见

一、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 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它是一种以权利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 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中心的下移, 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利和自由, 使中小学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创办出更有效的学校。

(一) 以学校发展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内在要求。

学校是教育改革的基点, 改革教育必须通过改革学校来实现。因此, 将教育管理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现代学校制度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也是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二) 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实质是“为了学校”。

任何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其目的都在于促进学校的发展。现代学校管理强调以学校发展为本, 从本质意义上说, 就是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本。体现在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上, 就是要以学校的发展为本。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校长和教师, 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充分尊重校长与教师的自然、社会和精神需求, 提升校长和教师的品质, 挖掘校长和教师的潜能, 发展校长和教师的个性, 促进校长和教师的全面自主发展, 最终实现学校管理和整个学校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三) 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基本内涵, 是学校自主办学的回归。

现代学校管理理论认为, 办学自主权回归学校, 让学校自主办学, 是实现现代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途径。同时,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实践也深刻表明, 没有教育行政管理的重心下移, 没有学校办学的自主性、主动性, 就无法有效保障学校教育更符合实际的内在需要, 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就会打折扣。但学校自主办学必须在法律、制度和政策的基础上实施依法办学、规范办学和有创造性地办学。因此, 对学校管理进行宏观调控就成为一种必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实施宏观调控管理的基础在于规范, 关键在于引领和指导。

二、人本管理

在学校管理中, 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 这是我们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

(一) 变“压抑的环境”为“互相尊重的环境”。

现在不少学校的管理, 是一种“目中有物无人”的管理, 在学校管理者的心目中教师是管理对象之一, 与财、物一样, 是可供利用的物质资源。尤其是一些校长片面理解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 教师管理就成了一句话——“干得好就干, 干不好就走人”。学校管理者仅仅把工作任务的完成视作管理行为的终极目标, 管理就是检查、督促、更换人员, 管理者就是“警察”或“监工”。这样, 教师常常感到心理受挫, 工作压力大, 从而产生种种不良的心理体验。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营造一个互相平等、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学会尊重教师的人格, 尊重教师的工作, 尊重教师的需要。学校领导者要十分明确, 领导与教师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学校管理中, 首先,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 人们心情舒畅, 相互产生积极影响。其次, 学校领导要主动与教师交往, 做教师的知心朋友, 同时也让教师了解领导的内心世界, 彼此沟通成为知音。再次, 学校领导应充分信任教师, 这样, 教师就可以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 从上而下都做到自己管好自己, 实现学校的自动化管理。

(二) 变“刚性的制度管理”为“以师为本的弹性管理”。

现在的学校管理过于注重管理的科学化, 强调制度完善, 强调定量评价。实践证明, 刚性的制度管理只能解决“不可这样做”, 而不能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这种管理在目的、过程、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暴露出许多局限性。这种管理显然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 作为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 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人生得到完善发展。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 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的管理, 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 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 增强工作效率;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 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 增强认同感, 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有信任感和归属感, 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 荣辱与共。

(三) 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

传统学校管理是注意结果的, 主要表现在看学校考取了多少个学生, 有多少个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了名次等。这种管理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侧面, 那就是“过程管理”。现代学校管理只有把结果与过程相统一起来, 才能提高管理效能。例如, 在教学质量评价上, 不是简单地用及格率、升学率以及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 而是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评价也应当改善那种将评价的注意力集中在对教师过去状况的总结性评定, 给教师贴上“优、良、中、差”的做法, 而着眼于未来, 立足于教师的发展, 促使教师走上自信的良性循环道路。

三、民主管理

学校民主管理是现代社会民主思潮在学校管理中的反映, 是世界各国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共同追求。

(一) 学校民主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学校管理方式。

当前, 在学校管理当中, 主体还比较窄, 主要是局限于校长和领导班子, 学校的大事主要是由校长来决定。如果校长这个领导班子有知识方面、能力方面、经验方面、或是信息方面的欠缺, 就可能造成学校的决策失误。现在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 怎样让学校建立在信息广泛收集和管理之上, 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建设扩大学校的管理主体, 一是要把教师作为一个新的管理主体加入进来;二是要把学生作为管理主体放进来;同时也要把家长和社区作为管理主体放进来, 形成一个多元管理主体管理学校的氛围。民主管理强调尊重、信任与接纳、民主参与、交流沟通与合作、公平竞争、共同分享成果等等。我们必须有好的机制和办法让老师来关心学校, 为学校出谋划策, 共同营造一种好的管理理念。

(二) 学校民主管理是学校成员的一种生活方式。

人们在相互合作、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处理他们的社会关系, 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规章制度的方法强行规定下来。

(三) 学校民主管理体现个人民主与尊严的道德问题。

民主它还是一种道德, 民主管理可以通过互相尊重、互相容忍、总结经验, 来解决个人尊严与价值培养个性这个问题。

篇9:学校文化管理的现代视野

一、学校文化的哲学思考

1. 学校文化的价值特性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立校灵魂。学校文化,是由现代学校系统的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的长期的营运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继承和不断更新的共同信念与公共人生;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人文氛围。学校文化,对外具有校本个性的整体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学校目标、管理观念、历史传统、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管理制度、师生心态,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是学校产生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适应性、持久性的根源,是学校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核心;学校文化也是学校整体素质和美好形象的体现,是学校管理以及赢得公众理解、支持与合作之魂。它既是现代学校核心价值形象展开,又是现代学校管理哲学的最好表征。所以,文化是学校立校的灵魂,是学校立校的出发点与归宿地,也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地。

2. 学校文化的本质特征

学校文化除了有形式上的文化特性外,还应有其自身的本质规定性。这种本质规定性就是如何对待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关心、依靠和尊重全体师生员工,不断激发其自觉进行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与高品位开展创造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的学校文化现象和管理哲学。学校文化的内核是以人为中心的学校指导思想,以激发师生员工士气与热情为目的的学校精神;以“开启智慧、润泽生命”为宗旨的育人理念;以人文关怀、目标诱导为导向的管理观念。由此可以看到,学校文化的特点,既有文化特性又有管理本质规定特性。

3. 学校文化的提炼铸造

学校的文化建设,就是用自己的方式与自己的语言来诠释教育的评价。教育评价,一方面是评价共性的东西,即追求教育价值的终极目标都是人性、博爱、崇高、使命感、责任感等,这些是所有学校都要培养的终极价值。尽管不同学校有所差异,但最终追求的都是在学生身上具有的这些特点。另一方面,学校的文化建设,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构筑以及使用本校自己的语言表述。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成长方式,如基于学校的历史、传统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教育故事。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或短暂或悠久,但都深刻记忆着学校教书育人的历史的印记,学校和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积淀着共同的教育观念,承载着共为的教育艺术。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发生在每所学校的教育故事不一定相同,当然每所学校对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表述也就不一样,这就是个性化的语言。即学校要找到自己的文化特色,用本学校发生的事情,用本校的教育理解,用本校的语言,用本校的表述方式来表达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这就是个性化的文化特色。

二、文化管理的现代视野

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作为一种无法模仿的“软实力”构成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文化立校”“文化兴校”“文化强校”成为当下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主张,文化管理更成为学校管理的最高追求,其背后说明的就是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文化育人、积极探索文化自觉的过程。

1. 文化管理的时代内涵

文化管理,是把学校管理的软要素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的一种现代学校管理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全体成员的身心能够融入到系统中来,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约束,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迄今为止,管理理论发展经过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文化管理作为管理的最高层次,具有导向激励、思想凝聚、价值塑造、榜样辐射等功能。学校的发展在于文化的拓展,学校的兴旺在于文化的发展,学校的名气在于文化的影响。凡是优秀的学校都具有文化超前、文化治校等特点。文化管理是对学校文化建构、文化传承、文化变革、文化创新、文化力提升等所实施的管理。文化管理最核心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办什么样的学校、做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二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去办教育。

2. 文化管理的价值识别

要做好文化管理,首先要进行价值识别,其首要任务就是识别学校文化和师生行为中所隐含的价值追求,关键是读懂学校发展历史。一所学校发展不管短暂还是悠久,都深刻地寄寓着学校教书育人的历史印记。校长通过认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一个个教育故事、历史事件、庆典活动及人文传统,从中挖掘文化资源。教育故事是学校教育价值的生动呈现,学校的教育故事往往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故事的背后反映着师生的思想状态和行为方式,是一所学校所审美的、倡导的、关注的价值观念,是对什么是好教师、好学生、好学校等系列问题的回答。而学校的主题活动或庆典活动则是学校文化的象征和载体。一方面,学校通过制度化的仪式和庆典,将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全体师生;另一方面,在仪式和庆典中,通过审视和反思,学校能凝练生成新的价值取向。总之,校长在学校文化体系构建中,应不断修炼其价值领导,通过奠定价值基础,进行价值识别、价值构建、价值践行、价值辐射等一系列环节,引领教师的价值最求、学生的素质提升,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3. 文化管理的价值凝聚

文化管理中要坚持培养师生共同的价值观。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在学校运营过程中,必须不断向师生灌输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地培育学校精神,不断地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去武装头脑,持续推进教育文化的转型和重塑,坚持将学校理念和制度与教职工的价值现统一起来。学校还要不断地用先进的价值文化去统一师生的思想和精神。如清远一中始终坚持 “认同学校文化、认同价值取向、认同管理模式”的共同观念,倡导“追求学生成长、追求个人发展、追求学校卓越”的行为要求,铸造“乐于安份守纪、乐于团结协作、乐于敬业奉献”的精神境界,践行“尽心、尽力、尽行”的服务理念。这些价值观念,已经成为凝聚群体进取精神、促进师生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学校还要注重精神理念与规章制度相统一的价值铸造,坚持依法治校,并努力让制度成为文化,让教职工更好地认可、维系这些制度,使制度成为教职工群体价值观的约束力,并内化为行为,以达到知行统一。

三、学校文化的落地路径

如何将学校文化落地校园,并变成干部的管理行为、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骨血和灵魂?

1. 校长引领干部推动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设计师,是学校文化落地的龙头,是倡导、宣传和实践学校文化的先行者。领导者的表率作用和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师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管理团队,则是学校文化的建筑师,学校干部承担着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工作,只有上行下效,学校文化才能更好地落地。为此,学校的管理团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干部示范引领的作用。一是以身作则,常言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要做火车头,做领头雁,率先垂范;二是做好推手角色,管理干部要积极做好学校文化渗透的推手。清远一中在这一方面做了许多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得出有益的启迪是:首先与时俱进,不断地提炼学校文化内涵;其次,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橱窗宣传、文化讲堂、文化主题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学校文化宣传,让学校文化在师生、家长与社会群众中深入人心。

2. 制度强化养成共识

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但理念只有转化到管理层面、行为层面,它才会体现出涵义和价值,否则就是流于形式的一纸空谈。而要把理念转化到管理层面,就一定要把理念转化到制度上,而且这种转化需要螺旋式的逐次强化才能完成。首先是制定体现学校文化理念的办学章程与规章制度,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制度体系;继而是坚决执行制度,从校长到最基层的员工都要服从这些制度,绝不允许有特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之内人人自由,制度之上没有权威,制度之外没有民主。

3. 主题宣讲活动巩固

学校为了让文化落地,坚持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和建立学校节日来达到使学校的文化理念不断积淀和固化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开展教师的学术沙龙活动、主题辩论、文化讲坛活动,学生的社团活动、校内外社会实践等活动来不断地宣传、传承校园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系列学校节日来宣传普及校园文化。清远一中传统的文化节日有艺术节、社团节、成人礼、学校大庆等,主题活动包含每周师生升国旗讲话,师生道德讲堂系列活动、文化专题班会课、文化述评的征文比赛,文化主题的系列社团活动、师生运动会等。这些主题活动都是固化与弘扬学校文化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总之,文化是学校组织的DNA,是学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它对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文化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复制传递功能与裂变性的推动张力。因此,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文化管理是学校生生不息的永恒的动力。

上一篇:沉醉于音乐的世界七年级记叙文下一篇:1500米周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