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部教育培训经验交流

2024-04-18

1干部教育培训经验交流(共9篇)

篇1:1干部教育培训经验交流

交通运输行业干部培训交流材料——培训案例介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赴南疆

挂职干部维语强化培训班介绍

一、培训背景

交通运输厅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自治区新录用公职人员“双语”学习培训及考核工作的通知》,为了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厅赴南疆挂职干部熟练掌握维吾尔语,提高维吾尔语日常会话和听说能力,便于挂职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好地服务南疆基层群众,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交通运输厅政治部、党委党校决定于2010年4月10日在喀什地委党校举办了为期3周的南疆挂职干部维语强化培训班。

二、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交通运输系统南疆挂职干部33人。

三、取得成绩

本次培训班采用集中授课为主,自学与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大众维语》、《维吾尔实用会话》为主要教学内容,还专门安排了厅党委党校朿迪生副校长和喀什地委党校的老师做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专题讲座,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安排也合理紧凑,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对于语言学习来说,20天的时间虽然比较短暂,但两位维吾尔语教师经验丰富,认真负责,针对没有维语基础的特点,从字母开始,由浅入深,耐心讲解,并鼓励大家大胆地开口练习,引导大家互动交流,更加增强了大家的 1

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每个学员在心中都树立了不甘落后的思想,时时处处充满着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跟着老师从字母和发音学起;早饭后很多人在校园里大声朗读;课间休息时,相互纠正字母、单词的发音;到餐厅吃饭时,用刚学到的简单维吾尔语大胆的同维吾尔族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很多学员回宿舍也带着课本,消化吸收当天的学习内容,温习学过的单词和句子。总的来说,本次强化培训,既为挂职干部打下了学习和运用维吾尔语的基础,也提高了大家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虽然距离与民族同志交流对话的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每个挂职干部都坚定了一个信念,尽最大努力学好语言,以不辜负厅党委的期望。

四、经验总结

1、领导关心重视,精心筹划安排

交通运输厅党委、政治部、党委党校等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培训班,多次询问培训班的情况。政治部副主任徐卫星受政治部、厅党委党校委托两次到培训班作重要讲话,在培训班开学典礼上交通运输厅政治部副主任徐卫星就如何搞好维语强化培训班及学习、运用好语言这个工具在南疆地区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意义,对全体学员提出了重点要求和殷切的期望。这都使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感受到温暖,增强了信心,为保证学习质量,圆满实现预期培训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管理严格,活动丰富多彩

本次培训班,厅政治部提出了严格的纪律和管理要求,在班级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能积极发挥作用,开展班级管理,并专门安排了厅党委党校、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谢之鑫老师协助做好服务与管理,坚持考勤制度,使培训班秩序良好,严肃活泼。大家在学习中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服从管理,坚持出早操,按时上下课,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上踊跃发言和提问,课下积极主动地自学和交流。培训期间,临时党支部组织举行了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以及维语情景会话、篮球等文体活动,办了两期简报,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踊跃投稿。临时党支部还组织全体学员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参观了疏附公路段萨依巴克道班。喀什公路总段党委书记伊明江高度重视与挂职干部交流学习活动,专门邀请离退休干部职工与学员们进行座谈和交流,组织了一场与道班篮球队的友谊赛,使大家对新、老两辈喀什公路人为交通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所肩负的维护民族团结、促进交通事业发展的重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不仅强健了体魄,缓解了学习压力,更增进了友谊,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

维语强化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学习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短暂的培训仅仅是叩开了学好维语、用好维语的能力之门,学员纷纷表示学习不会停止,回到各自的工作单位后,将严格按照厅党委的要求,在实践中学习,在群众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维语水平,以更好的能力服务难讲,五福权重,不辜负厅党委对挂职干部的期望和重托。

这次培训体现了厅党委、政治部、厅党委党校高瞻远瞩、以人为本、积极进取的超前意识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一期维语强化培训为交通运输厅培训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培训经验,为今后“双语”培训奠定了基础。

在随后的一系列培训中,我们总结培训经验,创新服务理念,在每期培训班开班当天做培训班开班掠影展板,展现我们自己的“新疆速度”,并且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做精美的培训班资料汇编画册。此举受到了交通运输厅领导的一致好评。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一定再接再厉,继续发扬自己的优势,完善自己的硬件设施方面的缺陷。为交通运输系统的培训工作争光添彩,再创辉煌。

篇2:1干部教育培训经验交流

大家好!我是大徐镇铁拾村的村官,我叫陈恩光。很高兴今天能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一起交流。我村自2007年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新”字,突出“变”字,以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综合效益为主线,始终突出以用为本,不断强化教学组织管理,努力提高站点的实际使用率,为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铁拾村地处大徐镇西北面,是04年由原拾亩地、铁丈岙、沙地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村民348户,1081人,党员45名。我村的远教建设工作起步于2007年新农村建设时期,目前已配有远程教育放映室一个,面积约120㎡左右,有座位50多张,放映室内配备高保真音响,镭射投影等。自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来,我村多次得到县、镇领导的好评,并连续被评为县级先进站点。

二、开展工作情况及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是前提。近年来,铁拾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大学生村官为管理员,村党支部委员为成员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制订了工作方案,落实了工作措施,并相继建立了《远教管理岗

位职责》、《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集中学习制度》等一系列学习制度,同时详细记录《远教培训学习记录簿》,实现了对远教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2、建立“四免一开放”工作机制。“四免”即:免费将远程教育收看计划发放到农户手中,帮助村民准确、有效地收看到所需节目;免费向农户赠送刻录光碟课件,充分满足村民的学习需求;免费向村民开放上网学习室;免费为村民提供培训,主要开展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一开放”即远程教育集中收看点随时向村民开放,同时还建立远教广播点、片库借阅点、节目插放点和农村综合服务大院,形成“三点一院”的工作格局,利用“三点一院”大力宣传科学文化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增强农民致富能力。

3、建立“多元结合”教学机制。注重“大课堂”(集中学习)与“小课堂”(专家现场指导)相结合,在突出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和操作运用的指导。“大课堂”以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为主,每月10日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不少于4次。“小课堂”以适时组织村民和专业大户学习农业实用技术为主。在教学管理上,实行村“两委”领导带班制、村干部首问责任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和“党员承诺制”,加强了对村远程教育的管理督促。截止目前,全村共组织党员学习1370人次,群众参加远教学习覆盖率达98%以上;开展“远程教育”、“双带致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0多期(次);发放宣传资料、教学计划达2万多份。

4、重在学习成果的运用,从实践中实现学用成果转化。一是

自学与辅导结合。广大种、养大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到村远程教育站点查找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找准销路。同时我们还从学校、农林局,聘请农村“土专家”、致富能人、科技能手等组成辅导队伍,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理论讲解,深入现场实地讲指导,做到因地制宜,学用转化。二是文化与娱乐结合。根据党员文化程度、年龄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发动村内文化素质较高的老党员编辑理论学习快板,通过文艺汇演等形式吹拉出来,把党员吸引进来,主动学起来。三是宣传与帮教结合。我们要求,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一人要联系2-3名群众,利用田间地头劳作闲谈、串门聊天等方式,做到“三传”,即负责把网络远程教育宣传好,把下载的学习资料传发好,把学到的知识传授好,通过以一传十,扩大了教育的覆盖范围。同时,在09年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平台,成功举办了学生暑期免费培训班,通过举办暑期培训班,不仅让家长最担心的暑假安全有了保证,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还能学到知识,而且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远程教育这个新事物,发挥了它的用武之地。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应该说,我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学用脱节,学习积极性难保证。主要是农村的生产方式较粗放、落后,农民的生产活动较分散,而远教传播宣传的大多数是集约化生产方式,致使远程教育学习的积极性难以保证。

2、作用发挥难保障。首先从学员主体的角度来看,要把远教终端站点的作用发挥好,还有待时日。虽然远程教育给干部群众提供了一个“想吃就点菜”的自主学习前端平台,但干部群众文化层次不一,学习需求不一,而网络信息又包罗万象,有些干部群众离开了“老师”的教学指导,就根本无法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捕捉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通过这二年多的远教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要抓好这项工作,领导重视是前提,站点建设是基础,科学管理是保证。远教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可以促使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以上就是我对远教工作的一些的浅谈,不当之处,还忘各位领导、同仁们指证批评,谢谢。

汇报人:陈恩光

篇3:县级党校党员干部培训经验介绍

1)科学制定计划,明确培训目标。结合固安县实际情况,明确党员干部培训目标任务,对固安县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稳妥推进。

2)实施培训全过程管理,有效促进培训效果。

3)有效的培训反馈,提升授课效果。本次培训专设班主任,负责培训全过程跟班跟场,通过课堂观察、学员意见收集,班委意见收集等方式,班主任及时将信息反馈授课老师和项目组,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便于授课老师适时调整授课安排。

4)应用针对性强的案例授课,引发共鸣,正面促进学习效果。为了促进课程学习,项目组实施案例收集工作,通过组织学员结合课程需求收集针对性案例,为课程提供案例原材料,提升党员干部对课程案例接受度和认可度,积极正面地促进学习效果。

5)实施学员积分制,保障培训有序开展。本次党员干部培训学习采用综合积分制管理,设计培训综合得分项目,分别考核学员个人及小组团队得分,考核内容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及综合表现等,分别从学员课堂表现、课后表现、风采展示等环节实施考评,此次实施积分制管理学员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与激励作用,是本次培训有序开展的有力保障。

二、党员干部培训的具体内容

强化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1)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言行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不得参与任何非法组织、非法活动及邪教组织。

2)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在培训学习中要认真做好笔记。做到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学习与思想进步相结合,学习要落在实处,讲究实效,不走过场。

3)教育思想端正,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员干部要成为遵守师德的模范。

4)密切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努力完成支部交给的联系群众任务,做群众的知心人。

5)党员干部要严守法纪,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

三、组织党员干部培训的实际成效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我县机关党员干部培训已初步形成了“教学实践基地化、内容设置模块化、培训管理规范化”的培训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党员干部特点的培训工作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益和示范效益。已成为深受党员干部欢迎的响亮的工作品牌。一是带动了全县干部培训工作的展开。通过组织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对推动全县各个方面的培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同时,通过认真总结组织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培训工作对教育党员干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在全县营造各级各部门重视培训工作、各级干部重视学习教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了抓培训就是抓人才、抓培训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充分调动了各部门的参训积极性,实现了“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的重大转变。同时,还激活了全县整个培训工作,机关各部门坚持把培训工作作为加强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分别制定下发了《“十五”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关于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在积极完成市级机关组织的调训任务基础上,各部门、各单位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需求,组织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进修班、培训班、轮训班和研讨班,全县已形成了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培训工作格局。二是促进了党员干部的学习。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之举、应时之举、有效之举。在组织培训中,由于我们十分注重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方式的创新,积极引导大家从历史传统中汲取精神营养、在发展的实践中学习理论、在解决现实问题上提高认识,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认识问题,而且培养了大家的理论兴趣和学习热情。许多长期从事专业工作的业务干部,过去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大、热情不高、钻研不深,通过培训,感受到了理论力量,理论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在这些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县级机关形成了“想学习、要学习、思学习”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城市建设。

三是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素质。通过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加强党性修养、优化知识结构、开阔认识视野,党员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服务发展能力、工作创新能力、破解难题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与管理和招商引资等重大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许多党员干部积极把学习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运用于实践,紧紧围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创新思路、谋划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我县“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

四、结语

党员干部的培训不仅是一项教育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多年来,经过我县在党员干部培训领域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我县党员干部培训的基本框架,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文化和业务水平。这不仅为我县建设提供了保障,也对今天党的干部培训工作带来了启示。

摘要:加强党员干部工作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更是彰显党员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加强党员干部培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推进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党员干部工作实际,有效培训加强新形势下的党员干部,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关键词:党员干部,培训经验

参考文献

[1]梅丽红.从组织本位到党员本位——党员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J].党政论坛,2006(02).

[2]范谧.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工作[J].政策,2002(01)

篇4: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经验交流

关键词: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经验交流

大学学生会干部是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学习和生活的,所遇到的问题也是普通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他们的同学更乐意和学生会干部交流,探讨一些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大学生学生会干部培训经验交流,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更好的进行管理。另外,大学学生会干部还是一座桥梁,实现了学校和各个二级学院的交流和沟通,传达了各个任务,将一些工作落到了实处。因此,大学学生会干部对于每个大学都是很重要的,其培训经验分享对于更好的完善大学学生会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经验交流之领导科学

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是培训大学学生会干部的一项重要的途径。作为一名大学学生会干部,其实是一个领导,而领导是一门科学。如何更好的进行大学学生会干部的领导工作,首先要把握好领导科学的运用。领导科学,是一门研究领导活动的科学,是对历史著名领导人物的领导内容进行总结后得出。领导科学的研究具有宏观性和应用性等特点,从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研究领导科学。领导科学,研究的是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矛盾特点等内容。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的时候,研究的更多的是领导科学的内容。通过研究领导科学,能够更好的了解领导的职位,更好的了解领导的职权以及领导的责任。领导科学还能够指导我们更好的进行决策,更好的进行指挥和管理。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经验交流,对于更好的进行大学学生会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经验交流之领导者素质水平

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经验交流的时候,学到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关于领导者素质水平的内容。作为一名大学学生会干部,其必须具备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水平。领导者的素质一部分是先天具备的,是和其天性和生理素质密切相关的,另一部分则是后天培养的,在后天的不断的培养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着领导者的素质水平和个人能力。在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关于个人修养问题的培养。一个人是否有修养,是指一个人在思想道德方面和个人能力方面所具备的水平。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经验中包括领导者的修养和素质。领导者的素质是一个领导在多个方面的能力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整体的水平,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得以完善的。作为高等学府,对于大学学生会干部的领导者素质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会领导是对于开展学生工作的一个有力的保障,也是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一项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学学生会干部工作,还是提高干部影响力的一个主要要求。不断的提高大学学生会干部的素质修养,还是提高干部艺术水平的一个基础要求。

三、 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经验交流之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新时期下对于培养人才的一个新的要求。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是重要之至的。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以一个全新的方式看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创新思维,是和传统的思维有区别的一种思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作为大学学生会干部,更应该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一般人都具有一种思维定势,一旦思维定势形成了,就很难发生改变。因此,在进行思考的时候,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采用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经验交流之应该具备的能力

作为大学学生会干部,在培训的时候,还体现了多个方面的能力。首先是科学决策的能力。大学学生会干部,作为一种领导,需要具备科学的决策能力。在大学这个复杂的小环境中,很多事情都会突然发生,大学学生会干部应该逐步的培养自己的科学决策的能力,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出一个科学的决定。第二,大学学生会干部,应该具备很强的贯彻执行的能力。对于学校下发的一些任务和工作,能够通过个人的能力,来更好的贯彻执行学校下发的任务。第三,大学学生会干部,应该具有足够的组织管理能力。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学生会也会组织一些活动,作为学生会的干部,要能够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来进行组织,通过对多个方面的协调,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第四,大学学生会干部,应该具备一定的综合协调的能力。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在处理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的矛盾。大学学生会干部,应该能够协调好多个方面的关系,实现领导责任。第五,大学学生会干部,还应该能够选定人才,在工作的时候找好每个具体的工作的负责人,实现所有工作的圆满运转。能够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长进行分工,把每个人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第六,大学学生会干部,需要具备处事应变的能力。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处理各个事物,根据事情的具体情况,应变所有的事情。

五、 结束语

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对于更好的进行大学学生会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相信在未来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会做的更完善,对于经验交流和分享,也会更有价值。

篇5:干部交流管理办法(豫农信人1)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干部交流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农信办、济源市农信联社、各县(市、区)农信联社: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干部交流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06年12月28日经省联社第一届理事会第10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1-

二○○七年一月八日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干部交流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农村信用社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全省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合理配置,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干部交流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调动、轮换、挂职等形式,有计划地对干部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干部交流工作由各级管理机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辖内的各级机构。

第二章 干部交流的原则

第四条

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统一领导,促进地区、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第五条

有利于各级领导班子整体结构的合理配置,使文化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特长、个性特征等方面达到最佳组合,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管理效能。

第六条

有利于加快后备干部和青年干部的锻炼成长,尽快培养-2- 出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高素质领导干部。

第三章 干部交流的对象和范围

第七条

干部交流的对象

(一)新提拔的各级机构负责人,原则上应易地交流。

(二)在一个地方或部门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

(三)按政策规定需要回避的干部。

(四)其他需要交流的干部。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进行交流:

1.处级干部年龄超过55岁,科级干部年龄超过50岁,可区别情况对其工作进行调整,一般不进行易地交流;

2.因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组织审查而尚未做出结论的; 3.因其他原因不宜交流的。

第八条

干部交流的范围。省联社机关部门负责人、市农信办主任、副主任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横向或纵向交流,县级联社理事长、主任、监事长、副主任在所在市范围内进行横向交流,县级联社部门负责人和信用社主任、副主任在本县级联社范围内进行横向或纵向交流。

第四章 干部交流的形式和时间

第九条

根据工作需要,结合业务性质,干部交流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五种:

(一)调整性交流:为合理配置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结合年度考

-3- 核,认真分析班子的实际情况,对年龄、专业特长、性格、能力、气质等方面搭配不合理的进行交流调整。

(二)培养性交流:对年轻干部,工作经历单一,缺乏基层经验,可依据干部自身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交流,使其在不同岗位、不同环境中得到锻炼,丰富其阅历、知识和工作经验。

(三)岗位轮换性交流:一是行政岗位与业务岗位的轮换;二是重要岗位、重要部门之间的轮换。

(四)回避性交流:对任职需要回避的干部进行交流,以利于班子的廉政建设和干部的健康成长。

(五)提拔性交流:凡新提拔的干部,除业务性较强的部门外,原则上要交流任职,以利于其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十条

干部交流的时间。市农信办、县级联社、基层信用社正职在一地任期6年的,副职在一地任期4年的,一般应当进行交流;虽不满上述年限,但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不宜在一地继续任职的,也可以进行交流。

第五章 干部交流的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干部交流工作提到重要日程,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一)要正确处理稳定与交流的关系,把干部交流同干部能上能下、干部任职回避、干部任期制度等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二)要充分考虑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考虑新老成员的交替与合作,无特殊情况,各级管理机构、各部门的一、二把手不能同时-4- 交流。

(三)要坚持原则,公道正派、顾全大局,搞“五湖四海”,反对和防止本位主义和狭隘的地域观念,为干部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要与干部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让年轻干部尽可能多地走上领导岗位。

第十二条

干部交流工作整体上由各级管理机构的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一)组织人事部门拟定干部交流方案,组织实施。处级干部交流由省联社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省联社组织人事处负责实施;科级干部交流经各市农信办和省联社组织人事处研究并报省联社党委同意后,由省联社组织人事处负责实施;股级干部交流经各县级联社党委研究并在市农信办备案同意后,由县级联社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施。

(二)组织人事部门征求干部调出、调入单位意见,研究提出交流人选,必要时应听取本人意见。

(三)在干部调出前,党委或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干部须与本人谈话,做好思想工作。

(四)干部交流应在领导班子的职数范围内进行,不得超出职数配备。调动交流担任领导干部的均占领导干部职数;挂职交流担任领导干部的,可不占职数,但同一领导班子中的挂职干部一般不得超过2人。挂职干部期满返回原单位的,在领导干部职数内安排工作。

(五)需要交流的干部,应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离任审计,并根据审计结论决定是否交流;对需要进行资格审查的,还应按要求进行资格审查。

-5-

第六章 干部交流的管理及待遇

第十三条

调动交流的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主管单位考核和管理;到上级单位挂职的干部,由上级单位进行考核;下派挂职的干部,由派出单位进行考核;横向挂职交流干部,挂职期满后由接收单位考核并做出鉴定。考核材料均由派出单位归入干部档案。

第十四条

干部挂职交流期间,原单位组织干部竞聘时,允许符合条件的交流干部报名参加竞聘,竞聘成功的,由原单位在职数内聘任相应的职务,结束交流;也可保留职级待遇,待交流结束后再正式聘任职务。对那些在艰苦条件下做出成绩的交流干部,应优先提拔使用。

第十五条

调动交流的干部要将行政关系、组织关系、工资关系和养老统筹关系转入任职单位,按所任职务享受待遇。调动交流的干部的工资待遇,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从经营效益好的单位调整到经营效益差的单位的,可实行一年过渡期,在一年内执行原单位相应职位工资标准,过渡期满按所在单位工资标准执行;从经营效益差的单位调整到经营效益好的单位的,按所到单位本岗位工资标准执行。挂职交流的干部只转移组织关系,不改变与原单位的人事、行政关系。

交流干部的生活补助标准,根据交流地机关为交流干部提供的食宿条件和当地的消费水平等适当确定,原则上最高不超过每人每月500元。

第十六条

各级管理机构要为易地交流干部解决周转房,配备必要的生活设备,所配设备作为单位的公用物品暂借交流干部使用,待调离时归还。对安排周转房有困难的,可在自办培训中心及招待所借住,并按规定缴纳需本人承担的费用,可不交房租。交流干部不得长-6- 期居住宾馆。

第十七条

由挂职交流转为调动交流的,按调动交流规定办理调动手续,从调动之日起,按调动交流干部的规定执行。

第七章 干部交流的组织纪律

第十八条

为保证干部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和克服干部交流上的不正之风,应严格遵守以下纪律:

(一)任何单位都必须坚决执行上级管理部门关于干部交流的决定,干部须服从组织做出的交流安排。

(二)各级党组织必须严格履行干部交流的程序,集体研究交流对象,不准个人或少数人指定交流对象,不准借交流之机突击提拔干部。

(三)调出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应实事求是地向调入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提供被交流干部的材料、档案,不准弄虚作假;调入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对有关材料应认真审核,并严格按组织程序办理。

(四)干部接到交流通知后,须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在主管部门限定的时间内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并按要求将行政关系、组织关系或工资关系转到新的工作单位。

(五)交流干部在易地交流期间,若有特殊困难或其他原因,无法坚持工作的,需向组织说明情况,未经组织批准,不得擅离职守。

(六)干部调离后,不准干预原单位的工作,不准从原单位随带工作人员和携带交通、通讯工具及其他公共物品。

(七)对违反干部交流纪律的当事人和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7-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联社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组织人事 干部管理 交流 通知

-8- 内部发送:理事长、主任、副主任、总稽核,各处、室、中心。

(共印220份)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办公室

2007年1月8日印发

篇6:干部教育培训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以来,**坚持“问需施策、按需施教”,紧扣提升干部干事创业能力要求与工作实践需求,大力推进“持续提升干部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揭榜领题项目取得新成效。

一、制定“五项措施”。

坚持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以务实举措“对症下药”“靶向发力”。一是开展调研摸底问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进一步“把准脉”、“开准方”“用准药”,在全市开展了大调研,就课程设置、师资选择、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等方面,积极与旗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干部沟通,发放调查问卷3426份,汇总梳理意见建议180余条,制定了全市干部“紧缺能力清单”。二是建立台账条目式跟进。在全部承接自治区《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对照全市干部“紧缺能力清单”,细化了持续提升抓经济发展能力、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强化干部应急处突能力提升教育培训等14条具体措施,每月实时调度。三是“一体两翼”多点发力。积极推进党校为主体,线上线下为互补的“一体两翼”教育培训模式建设,多渠道开展教育培训,线下已举办各类培训班9期,培训各级干部2635人次,在线上,开通《组工视角》视频号原创节目,面向全市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延伸培训触角。四是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在完善市级层面措施的基础上,针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教育培训头重脚轻”等调研反馈问题,要求各旗县市区上报培训计划,及时指导校正;建立了揭榜领题项目调度微信群,强化工作调度。五部门协作凝聚合力。充分发挥干部教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能职责,按照责任分工抓好党员干部、党外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比如,市委宣传部组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宣讲团,抽调各行业部门骨干,在市级层面、赴各旗县市区开展宣讲30余次,市民委举办了全市基层民族工作干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培训班。

二、开展“四大行动”。

坚持精准培训、全员覆盖,着力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一是开展“学党的创新理论、做‘四个特别’干部”主题培训行动。坚持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培训班4期,对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开展全员轮训。二是开展“铸魂提能”主题培训行动。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举办了“提升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专题培训班”,对全市903名处级干部、210名苏木乡镇党政正职开展了专题培训。三是开展“专业化能力提升”主题培训行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专业能力培训作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本领提升工程,举办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修班”“乡村振兴基层干部示范培训班”。四是开展“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培行动。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在市级层面,组织1731名基层干部参加中国干部网络学院基层微课堂专区的学习,为基层干部订购《全国基层干部学习培训教材》800套。

三、创新“三项机制”。

聚焦学员选择、管理机制、评价标准,建章立制,确保学习不走过场,真正“入木三分”。

篇7:干部教育培训经验总结

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组织工作的重点之一,把提升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灵活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加强宏观指导,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水平。

一、灵活培训方式,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一是开辟三大境外培训基地,实施高端培训。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分别在党校建立了以增强理论素养、提高执政能力为目的的政治理论武装基地;在高校建立了以更新知识、提升素质为目的的素质能力提升基地;在先进城市建立了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为目的的县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市建设观摩考察基地。目前,已先后7次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市直单位“一把手”及优秀科级后备干部1500人到三大基地进行了培训,接受高层次的政治理论、前瞻知识和改革实践教育,全面提升了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二是坚持常办班、办短班,实施普遍轮训。近年来,我市始终以市委党校为阵地,先后举办了科级干部改革与发展培训班、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培训班、中层干部轮训班、执法执纪部门业务骨干培训班和后备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班等一系列主体班次56期,全面开展科级干部、党政机关中层干部大规模集训,培训干部达6000人次,广大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明显提升。三是开设“专家大讲堂”,实施专题培训。为深入了解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学习前沿知识,邀请专家就当前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专

题讲座。市四套班子县级干部、实职正副科级干部共计1200人听取了讲座,达到了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增强发展信心的目的,进一步提升了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四是注重培训效果。境外高端培训时,注重巩固扩大培训成果。要求参训学员撰写心得体会分期辑印下发,供全市干部学习,进一步扩大受教育覆盖面。本地普遍轮训时,该市注重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前,对参训人员进行基础知识能力测试,进一步检测参训学员的自身素质;培训中,结合培训内容和工作岗位实际确定讨论课题组织学员进行交流、演讲,增强学习兴趣;培训后,组织闭卷考试并要求参训学员撰写学习心得,强化培训效果。

二、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扎实开展在岗自学活动。一是广泛开展干部“定书、定时”自学。近年来,始终坚持在全市干部中广泛开展“定书、定时”自学活动,即在一定时间内确定一定书目供其自学,取得了较好效果。市委组织部每月下发学习范围、辅导题,月底组织闭卷考试,引导广大干部主动学习。二是重点实行科级干部在岗自主选学。结合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突出党性和政治理论教育这条主线,该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两本书作为全市科级干部在岗自学的必读书目。在此基础上,精心筛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领导科学概论》等14个科目作为科级干部自主选学教材。科级干部结合自身岗位特点、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爱好,每人选读一本书。市委组织部每月初以通知形式下发当月的学习范围、辅导题,及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学习;每月底组织一次集中闭卷考试,检验学习效果。三是探索推行学分考核机制。将科级干部在岗自学考核基础分值设定为50学分,具体内容构成包括:必读科目考试20学分、选学科目考试20学分、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10学分。同时,实行加减分制度,对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发表调研报告、论文、出版著作的给予加分;对无故不参加集中抽测、未按要求上报学习心得的进行减分。学分考核结果与干部个人年终考核挂钩,不及格的不得评为优秀。此项措施的实行,有效地调动了科级干部在岗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8:1干部教育培训经验交流

关键词:抗大,教育经验,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简称“抗大”,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创建的一所抗日军政干部学校。1936年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成立, 1937年迁至延安, 更名为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该大学共创办了8期, 拥有12所分校, 前后共为中共输送干部20多万人。成千上万有理想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抗大学习, 柯利华赞叹道:“奇迹, 奇迹, 这是20世纪中国的耶路撒冷!”抗大是一所成功的干部大学, 它在非常条件下, 依然吸引并培养出了大批军政干部, 这为党的事业的最后胜利奠定了人才基础。

毛泽东曾提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 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1]党的十二大党章明确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 是人民的公仆。”干部是为国家的事业把握方向的重要力量, 我们必须重视干部教育。目前, 社会正朝着学习型方向发展, 中央要求党政机关的干部起好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带头作用, 这就要求党政机关干部终身学习。而继续教育恰好能够完成这一任务, 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开展党政机关干部的继续教育。抗大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 它形成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教育经验。干部继续教育学习时间短, 学习内容相对单一, 学习目标明确, 考核方式灵活。这种继续教育和抗大有许多相似之处, 比如:学习时间有限, 很难系统教授相关知识;学员中有大量干部;教育目标是为党培养人才;学员自身已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依然有提升的必要和空间;学员文化程度不一;等等。这些相似之处让我们在开展当今的干部继续教育的时候, 能够从抗大的经验中得到启发。

一、明确坚定的教育目的, 是干部继续教育的指路明灯

党中央强调:“抗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学校, 它的任务是为八路军、新四军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2]在党内存在分歧时, 毛泽东在《关于整理抗大问题的指示》中再次重申抗大不是统一战线的学校, 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的干部学校。抗大的教育目的非常明确, 即抗大是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军政人才的基地, 不是培养统战式人才的学校。学员毕业后必将成为长期为中国共产党效力的干部。这一明确而坚定的教育目标, 成为抗大一切教育开展的指路明灯。

当今, 党内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党政机关干部作为中国的主心骨, 必须牢固树立为党效忠、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意识。在党政机关干部的继续教育过程中, 应当根据学习内容制定具体的目标, 但是在强调其他方面的目标时, 一定要明确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党培养人, 培养忠于党、忠于国、忠于民的人。只要坚定这一教育目的, 就不会偏离应有轨道。具体来说, 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自我反思、自我批评活动, 让领导干部反思自己前一阶段的思想、工作情况, 也可以请一些先进人物来座谈。

二、全面务实的教育方针, 是干部继续教育的行动指南

1938年3月5日, 毛泽东在抗大第三期同学会为学员题词“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 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加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成为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就是说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用人民战争的形式, 打败日本侵略者, 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毛泽东认为坚定的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 只有在政治方向上正确的人, 才会成为优秀的党的干部, 其他一切学习才有高尚的意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指生活要简朴, 工作要刻苦, 且密切联系群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抗大参观访问后, 在《西行漫记》中写道:“以窑洞为教室, 石头砖块为桌椅, 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 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 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么一家。”“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指用游击战和人民战争的形式, 开展持久战。从教育方针中可以看出, 抗大的教育内容是多样的, 但重点在于政治军事教育。实施方式也有多种, 且都强调了结合实际条件和战争需要, 这就做到了实事求是。面对当时的战争环境, 我们最需要的是政治理想坚定, 能征善战, 且甘于吃苦的军政干部。而这一全面务实的教育方针成为抗大的行动指南。

当今的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还没有统一的教育方针, 各地各部门实施干部继续教育时也少有提出教育方针,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教育方针对于教育的指导作用。在今后党政机关干部的继续教育过程中, 我们应当根据各部门各行业的职业特点, 结合党中央精神, 以及现实情况提出一个全面务实的教育方针, 并贯彻在继续教育的全过程中。须知有方针、有路线才能更好地向着方向迈进, 才有一切学习、工作的评价标准。此外, 党政机关干部大多政治觉悟较高, 文化水平较高, 工作经验丰富, 他们习惯于跟着方针政策走, 习惯于在文件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和学习, 习惯于听着一个口号前进。这样的特点就要求我们在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时提出明确的教育方针,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清楚自己要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以及怎么学习。

三、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风和学风, 是干部继续教育的成功法宝

抗大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办学方针之一, 并贯彻到教风和学风中去。首先, 教育方式上注重联系实际。教员们在上课之前收集大量的战争资料, 深入到学员中开展座谈会, 听取有作战经验的学员的看法。还常请一线部队学员在课上讲述自己的实战经历。其次, 教育内容上突出战时需要。比如在军事训练中强调实际动作的演练, 对武器的使用, 把学员直接带到战斗一线, 了解前方战况, 对此进行细致探讨, 并实地参与抗战。再次, 教育对象强调因材施教。抗大的学员构成比较复杂, 他们家庭出身各异, 学历层次参差不齐, 政治觉悟相去甚远。抗大就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对不同出身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政治思想教育, 强调学员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学习。最后, 课程设置上坚持为实际服务。抗大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重视军事政治教育, 把学院分为不同的专业队伍, 分别设置课程。比如, 军事队的军事课程占到三分之二, 政治课程占三分之一, 而政治队则与之相反[3]。理论联系实际是抗大成功办学的法宝。抗大的办学条件十分恶劣, 外有侵略者的炮火, 内有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自身资源缺乏, 没钱没校舍没固定师资。抗大是在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情况下办起来的。抗大在险恶的条件下取得巨大成就, 原因在于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让劣势条件转化为办学中的优势资源。

当今的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的硬件条件十分优越, 我们理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把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去思考、运用。和抗大状况一样, 党政机关干部的思想觉悟、文化水平是有差异的, 但是他们同为领导干部面子思想严重, 大多不愿意不耻下问, 我们可以借鉴抗大的经验:给不同水平的学员开设不同的课程, 并且开在不同时间段, 名义上是分小班教学, 其实是照顾个人水平差异。党政机关的干部相对普通学生有更成熟的心智, 更强的自觉性, 更丰富的实际经验。在教学中可以更多地采取 “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 老师提出当下政府面临的困境, 让学员们自由组合为多个模拟政府, 分别提出多套解决方案, 最后各小组分享各自的看法。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多套解决方案, 可以比较其优劣, 然后进行整合, 最终提出最佳方案。这样就锻炼了干部们的应急能力、协作能力, 做到了集思广益。同时, 也可以让领导们感受到集体的智慧, 便于其在今后工作中发扬民主。

四、灵活完善的教育制度, 是干部继续教育的组织基础

抗大之所以能够平稳运行并不断壮大,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即使是在特殊时期, 党依然重视抗大的制度建设。在抗大1938年颁布的校规中明文规定:“我们要严肃, 要严肃政治纪律、军事纪律、生活纪律。”

首先, 抗大拥有严格的校规校纪。鉴于当时的学员中有许多部队干部, 营、团级以上的干部也不少, 他们中的一些人习惯了干部作风。学校规定, 任何人进入抗大就成为学生, 都必须遵守学校各项纪律。比如, 抗大二分校有学员带了警卫员和马匹, 学校当即将警卫员和马匹统归学校管理, 组成运输队, 待学习完成时再发还。其次, 抗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督检查制度。1941年, 抗大政治部颁布了《1941年上半年政治工作检查大纲》, 其中对政治工作的检查范围、内容及方法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从而使检察工作有章可循。抗大不仅对政治思想工作重视检查, 对其他方面也看重检查, 颁布了《抗大组织条令》、《抗大工作的检查总结与今后方针》、《抗大政治工作及其经验》等多部规程。抗大历届校长及各分校校长对抗大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做到了及时监督检查, 罗瑞卿校长就是其中的典型。最后, 抗大采取了机动的学制。抗大是战争时期的特殊大学, 培养继续抗战人才, 不可能像普通大学那样完整系统地采取几年制的教学, 所以抗大的学制一般为6-8个月。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处理, 在抗战情况十分恶劣的情况下, 甚至把学校放在一线, 一边打仗一边学习。

从教育制度来说, 抗大所采取的具体制度适应当时实际情况, 并且做到了严格执行, 尤其是在校风校纪上丝毫不放松。这是抗大可以教好各种出身的人才的重要原因, 没有特殊化, 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就保证了规章制度的可执行性。如今的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面临一个问题, 就是干部作风浓, 规章制度松, 而松散的管理体制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干部。要让干部继续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就必须要有一套强而有力的制度制约, 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 党政机关干部的继续教育才能有效开展。具体操作方法应该形成书面文本, 由上级机关下发, 使其具有更强的约束力。还可以让干部们在进班之前签订“合同”, 规范其行为, 写清楚哪些可以做, 哪些不可以做。学员相互之间不得透露官职, 不得穿着有级别标示的衣服。如果违反纪律必须得到重罚, 惩罚内容可以牵涉升迁、工资、行政级别等敏感内容。另外, 还应加大考核难度, 不能让不认真学习的人通过考试, 获得相关证书。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监考时甚至可以效法“小学生监考”等极端做法。一定要时刻做到严肃学风、考风, 不能让干部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这就要求教育机构从制度上、管理上下足工夫。

五、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是干部继续教育的质量保证

列宁说:“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4]毛泽东在陕北抗日红军大学的演讲中表示:“一个军事学校, 最重要的问题, 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从列宁和毛泽东的话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教师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抗大紧紧依靠教员办学, 根据教员的实际情况开设课程, 展开教学。抗大的教师队伍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领导机关、部队干部;二是大后方来的教授;三是留校任教的学生。教员组成丰富, 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 他们之间相互合作, 形成了比较好的师资体系, 而且抗大还常常延请抗战一线的党政军核心人物来抗大作报告, 比如毛泽东就曾多次来到抗大讲学, 这对抗大学员来说, 不仅是一种军事政治思想的学习, 而且是一种巨大的激励。

当今的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也应配备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我们可以请上级领导、基层干部、相关项目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 甚至是普通民众来给这些党政机关干部讲学。让他们能够更深刻地领悟学习内容, 更清楚地认清现实情况, 更真切地走进人民群众, 而且这样的师资队伍也会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干部继续教育的质量保证。现在很多的干部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质量不高, 针对性不强, 引不起学员兴趣。所以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 多请优秀的教师, 让干部继续教育真正起到教育干部的作用。

六、时刻不忘的使命教育, 是干部继续教育的核心思想

在抗大政治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就是使命教育, 这也是符合当时的时局的。中华民族内忧外患, 积贫积弱, 想要以劣势的自身战胜优势的敌人, 除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复兴中国的使命感也是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抗大从办学开始就重视使命教育, 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反复传达出中共的革命理想。学员们从各地来到抗大, 本身就是带着崇高的理想和使命来的, 加上抗大合理的引导, 学员们牢固了抗击日本、解放中国的使命, 并且从心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是抗大使命教育的核心思想。

当今的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也必须时刻不忘使命教育, 新时期, 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各种思想和物质的冲击接踵而来。作为党政机关干部绝对不能腐化变质, 要坚定理想信念, 明确新时期建立和谐社会的新使命, 这也是今天党政机关工作的核心任务。这一使命必须渗透到干部继续教育过程中。具体来说, 可以播放相关宣传影片, 集体阅读相关书籍, 让干部们集体讨论观感。党政机关干部的继续教育内容永远不可脱离当前局势以及党的方针政策, 要做到一切跟党走。在继续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员们的思想情况, 一旦发现思想上的偏离, 应当及时予以引导。鼓励学员之间相互激励, 相互教育, 共同提高。

抗大的教育经验是值得党政机关干部继续教育借鉴的,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地利用这些经验, 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用新时期的标准和眼光来合理看待这些教育经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227.

[2]李志民.抗大抗大, 越抗越大[C]//中共党史资料第七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3:67.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501.

篇9:党员干部培训经验介绍

[关键词]党员干部;培训经验

一、党员干部培训

(1)科学制定计划,明确培训目标。结合固安县实际情况,明确党员干部培训目标任务,对固安县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稳妥推进。(2)实施培训全过程管理,有效促进培训效果。(3)有效的培训反馈,提升授课效果。本次培训专设班主任,负责培训全过程跟班跟场,通过课堂观察、学员意见收集,班委意见收集等方式,班主任及时将信息反馈授课老师和项目组,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便于授课老师适时调整授课安排。(4)应用针对性强的案例授课,引发共鸣,正面促进学习效果。为了促进课程学习,项目组实施案例收集工作,通过组织学员结合课程需求收集针对性案例,为课程提供案例原材料,提升党员干部对课程案例接受度和认可度,积极正面地促进学习效果。(5)实施学员积分制,保障培训有序开展。本次党员干部培训学习采用综合积分制管理,设计培训综合得分项目,分别考核学员个人及小组团队得分,考核内容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及综合表现等,分别从学员课堂表现、课后表现、风采展示等环节实施考评,此次实施积分制管理学员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与激励作用,是本次培训有序开展的有力保障。

二、党员干部培训的具体内容

强化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1)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言行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不得参与任何非法组织、非法活动及邪教组织。(2)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在培训学习中要认真做好笔记。做到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学习与思想进步相结合,学习要落在实处,讲究实效,不走过场。(3)教育思想端正,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员干部要成为遵守师德的模范。(4)密切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努力完成支部交给的联系群众任务,做群众的知心人。(5)党员干部要严守法纪,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

三、组织党员干部培训的实际成效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我县机关党员干部培训已初步形成了“教学实践基地化、内容设置模块化、培训管理规范化”的培训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党员干部特点的培训工作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益和示范效益。已成为深受党员干部欢迎的响亮的工作品牌。

一是带动了全县干部培训工作的展开。通过组织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对推动全县各个方面的培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同时,通过认真总结组织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培训工作对教育党员干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在全县营造各级各部门重视培训工作、各级干部重视学习教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了抓培训就是抓人才、抓培训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充分调动了各部门的参训积极性,实现了“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的重大转变。同时,还激活了全县整个培训工作,机关各部门坚持把培训工作作为加强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分别制定下发了《“十五”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关于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在积极完成市级机关组织的调训任务基础上,各部门、各单位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需求,组织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进修班、培训班、轮训班和研讨班,全县已形成了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培训工作格局。

二是促进了党员干部的学习。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之举、应时之举、有效之举。在组织培训中,由于我们十分注重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方式的创新,积极引导大家从历史传统中汲取精神营养、在发展的实践中学习理论、在解决现实问题上提高认识,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认识问题,而且培养了大家的理论兴趣和学习热情。许多长期从事专业工作的业务干部,过去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大、热情不高、钻研不深,通过培训,感受到了理论力量,理论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在这些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县级机关形成了“想学习、要学习、思学习”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城市建设。

三是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素质。通过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加强党性修养、优化知识结构、开阔认识视野,党员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服务发展能力、工作创新能力、破解难题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与管理和招商引资等重大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许多党员干部积极把学习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运用于实践,紧紧围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创新思路、谋划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我县“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

四、结语

党员干部的培训不仅是一项教育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多年来,经过我县在党员干部培训领域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我县党员干部培训的基本框架,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文化和业务水平。这不仅为我县建设提供了保障,也对今天党的干部培训工作带来了启示。

参考文献:

[1]梅丽红. 从组织本位到党员本位———党员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J].党政论坛,2006( 02) .

[2]范 谧. 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工作[J]. 政策,2002( 01).

[3]宋晓雯.浅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改革与开放,2012,2(2):123-125.

上一篇:中学2014年元旦文艺汇演开场白结束语下一篇:契诃夫思想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