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

2024-04-30

《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篇1:《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

《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是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含正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过哪些数量关系?谁能来说一说? 生: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总价、单价和数量的关系等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之间的变化规律。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生活中相关的例子。(引出例1)

二、探究新知

1、正比例的概念(1)出示例1。

教师指出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图:买1米,总价需要3.5元;买2米,总价7元;买3米,总价10.5元……

观察上表,谁能回答下面的问题。表中有哪两种量?

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师指出:像这样相互联系的两个量,我们可以称之为相关联的量。(板书:相关联的量)。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总价是怎么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最后提问,为什么比值都是3.5?其实比值表示的是什么?生:比值3.5表示的是彩带的单价。(板书:比值一定)】

师:如果我们用式子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就是: 生:总价单价(一定)数量(2)介绍正比例的概念

师介绍: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指出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板书:正比例。同时PPT呈现此概念,学生齐读)

找学生说一说,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的两个必要条件:

1、必须是相关联的量。

2、比值一定。

(3)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

yk(一定)强调比值必须一定。x

2、举正比例的例子

师: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那些成正比例的量? 生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生2:汽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生3:长方形的长一定,长方形的面积和宽成正比例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正比例时,必须把握两个要素:

1、必须是相关联的量。

2、比值一定。

3、正比例图象

出示例1表格中的数据,用图像来表示的方格图。师生共同完成绘制图像。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图像中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教师示范描出两个点,然后学生照样子描出剩下的点,并用直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绘制完成表格后回答一下4个问题。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把数对(10,35)和(12,42)所在的点描述出来,并和上面的图像连起来并延伸,你还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什么形状?延伸代表什么?为什么射线从0点出发?)

(3)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买7m彩带,总价是多少?49元能买多少米彩带?

(4)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

师总结:根据观察正比例关系图象,我们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今后我们要学会用规律去解决生活中的这类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2、自主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找学生汇报答案。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 比值一定 总价y单价k(一定)

数量x

篇2:《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

1.加强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联系,沟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苏教版教材,学生对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比较熟悉,学生能从表格中清楚地看到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的变化,时间增加,路程也在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在减少,也就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就是速度一定,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从而得出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关系,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然后通过关于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一组习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通过这两组数量关系的比较,得出正比例的意义,而把人教版中的例题作为了练习题处理,学生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比较好。

2.注重学生对成正比例关系的理由阐述。在教学中,我采用三段式阐述正比例关系理由,一方面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习反比例意义做好铺垫。例如:(1)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关系。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对于三角形底一定,面积和高以及圆周率一定,圆的面积与半径,像这样类似的习题没有涉及,导致在同步练习中学生不知所措,出现很多的问题。

再教设计:

篇3:《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

一、初中物理中正比关系的理论及其例题分析

比如,在特定电路中,欧姆定律可以表示为I=U/R,而其中的电压(U)与电阻(R)作为两个互相独立的个体,相互之间是没有联系的;而电路回路中的电流I则由U和R的数值所共同决定;其中,当加之在导体的两端电压为零时,即U=0,则电路之中的电流也为零(I=0).因为从理论上来分析,电路中电流的产生是因为导体两端的电压而引起的,电流I的数值则由电压U和电阻R的数值共同决定,并随之变化而变化;而I与U、R之间有因果关系,具体来说,是电路之中的电流I与加之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2].同时,这类正比例关系还有很多.

1.物体在保持匀速运动时,其所行进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即s=vt(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为常量).

2.对于由同一物质所组成的物体而言,其质量m通常和该物体的体积成正比例关系,m=ρV(同一种物质密度ρ为常量).

3.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大小成正比关系,F=PS(压强一定,p为常量).

4.在特定的地点,重力加速度g是保持不变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G与其自身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即G=g·m.(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一压强下的g为常数)

例1由某种物质构成体积为V1的物体,其密度为ρ1,且质量为m1.当出于某种用途将其分割为同等大小的四份时,那么每一块的体积都是V1/4,则每一分的密度和质量分别为()

(A)ρ1/4,m1/4(B)ρ1,m1/4

解析:密度属于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事实上任何物质的密度都是特定的,不会因为物质体积的变化而发生转变,因此,每V1/4体积的物体密度仍是ρ1,然而,物体的质量却和体积呈正向变动的关系,即每V1/4体积的物体质量为总质量的1/4,因此,正确的答案应当是(B).

结论:物体的密度是物质与生俱来的一种特性,无论物体体积如何分割,只要物质本身不发生改变就不会对密度产生影响;只会在物体被分割成不同体积时,使得物体的质量随之发生变化,当其体积也变小时,由于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而其质量与体积呈正比例关系.因此,质量也会因此变小;反之,亦然.

例2根据欧姆定律U=IR的理解,分析下列对于欧姆定律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若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回路中的电流数值越大,说明导体的电阻越小

(B)若是导体的电阻保持不变,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流越大

(C)导体中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答案应选(C)

二、初中物理中反比关系的理论及其例题分析

例如,根据牛顿的第二定律,加速度a=F/m.其中,合力F与质量m两者之间互不影响,而且互相独立;加速度a则是由合力F所引起的,合力F是产生加速度的根本原因.同时合力F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也满足以下条件:当合力F为零时,加速度a也为零;但是加速度a受到合力F与其自身的质量m两者共同影响,并且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例关系[3].同时,这类反比例关系还有很多.

1.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压强p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公式p=F/S.(其中压力不变,F为常量)

2.在总路程不变的情况下,匀速运动的物体完成总路程所需要的时间与之所保持的速度呈反比例关系,t=S/v.(其中总路程保持不变,S为常量)

3.在电路中,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回路之中的电流大小和电阻大小呈反比例关系,I=U/R.(其中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U为常量)

例3下列关于电流与电压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说法为()

(A)电压跟电流呈反比例关系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回路中的电流成正比例关系

(C)若是回路之中的电阻保持不变,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若是导体的电阻保持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

答案应选(C)

例4当回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5 V时,测得导体中的电流大小为0.7 A,若是回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到7 V,则导体中的电流大小是多少?

由于R=U/I,而已知U1=3.5 V,且电流I1=0.7A,则可以求得R=U1/I1=5Ω.

当电路之中的电压增加到U2=7 V时,由于R保持不变,则I2=U2/R=1.4 A.

因此,分清物理公式中的正反比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物理量之间变动的因果关系,并对物理公式中的物理意义和应用特点有深层次的掌握.然而,物理这类学科本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区分物理量之间的正反比关系,就需要教师对各项公式定理进行更多的探究,不断分析和总结,确定适合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教学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

参考文献

[1]杜鹃峰.浅谈初中物理中正比与反比关系的教学[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149-150.

[2]武雪梅.初中物理中的正比和反比关系[J].山西教育,2011(14):22.

篇4:写作教学中不成比例的六对关系

一、不成比例的六对关系

(一)数量与质量不成比例

就中学作文教学而言,课标规定:初中,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高中,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高中课标尽管没有像初中的一样具体规定每学年多少次,一般而言,基于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一般按照每学年不少于16次来安排。实际教学中,不论初中还是高中,作文次数上都能够完成课标所规定的,甚至会超出课标所规定的,但学生的作文质量却远远达不到课标所规定的。如在情感真挚上,多角度观察生活上,有创意的表达上,内容的先后和详略上,运用联想和想象上,独立完成写作意识上,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上,等等,学生的作文都和课标所规定的有一定差距。另外,中考、高考中的作文平均分大约都在40分以下,这样的数字也不令人满意。

(二)时间与效率不成比例

中学作文教学每两周至少安排2~3课时,或者还多一些,学生写作包括大作文、小作文、周记等所花费的时间每天大约半小时,但效率比较低。一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任务量,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即便能完成的,也大多在应付,很少是认真、用心去做的。这也导致作文质量不高。

(三)写作专门知识累积与写作需要不成比例

写作专门知识包括专门能力(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材料取舍等)及基本能力(观察力、思考力、联想力、想象力等)。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在这些方面出现毛病的也比较常见,诸如立意不明,一篇文章多元立意,结构颠倒,选材单一等,最明显的是学生的作文在文体上“四不像”。

(四)写作素材积累与写作需要不成比例

平时教学中我们强调要多观察、多积累,但学生的作文似乎还是那样干瘪,空洞,同一个材料这篇文章用了,那篇文章还用。曾有人对高考作文素材做过统计,结果显示: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是鲁迅、爱迪生、爱因斯坦等。而初中学生大多写记叙文,事件上很少变换,雨中送伞,生病被送到医院等等。

(五)教师所教的与学生想学的不成比例

一般而言,在学生写作前,教师都会进行指导,但所指导的与学生想要学习的往往不相一致。 2007年9月26日,笔者在一所中学听了一位教师的一节高三作文指导课:论据,据理则要力争。教师进行指导后,我发现学生还是无从下笔,大多数学生是手里握着笔而纸上无痕迹。当时我就想,为什么学生写不出来呢?我觉得主要是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只停留在表层,没有讲到学生写作的关键处。于是,我在听课记录本上写下:“理是什么?怎样才是力争?这是问题所在,而教师却没有讲到。”如果教师在这两个问题上予以指导,就是从论点乃至论据方面做了指点,这样的问题讲透,学生就不会无从下笔了。在与教师交流时,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全场教师(包括讲课教师)都觉得有道理,认为这是应该反思的问题。时过一年,笔者在另一所中学听了一节作文指导课,是指导学生写小说的。教师很卖力,课前准备了两篇小说阅读材料,他的本意很好,想通过阅读分析文本,为学生提供范本,但在讲课过程中,涉及其他的太多,而没有发挥文本本身应有的价值,导致那节课效果不是很好。教师的指导不能解决学生作文时的困惑,这样的课例并不少见。

(六)作文中的情感表达与学生的真情实感不成比例

在作文批改时,常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假、空,记叙文多是流水账,议论文就是堆积材料,学生自己写的作文在文章中却看不见他自己,即便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写,而把“我”真正融进文字的也很少。想一想,单就爱与回报话题来说,学生从初一到高三背过多少古诗词,看过多少这方面的材料,诸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他们对这些古诗句背得滚瓜烂熟的时候,却常常写不出简单的几个字——爱与回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归因

(一)教材在写作教学编写方面的残缺使得写作教学缺少理论性知识的支撑,使得教学缺少针对性及系统性,同时影响了学生在写作知识方面的建构

在作文指导上,作文教学往往带有随意性。随意性,既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为什么会造成随意性?笔者认为问题主要在教材的编写上。教材在写作教学方面编写的模糊性使得作文教学如云里雾里。主要是缺少明确的相关专项的指导与训练,缺少系统的写作教学知识的编排。这种欠缺在写作基本能力、表达方式、文体、材料的取舍、内容的剪裁、主题的提炼等方面都有所表现。

(二)作文教学的态度问题

教的方面,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关注教学任务,如课标规定每学年不少于多少篇,或者学校在这方面作出的规定。同时,现实的写作教学几乎都是一种拔高的教学,写作教学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而是从教者的期望出发,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现有基础,不关注学生可以写成什么样,而关注学生应该写成什么样。学生不会写作文,但又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文,就等于强迫学生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大多数学生可能都会有谈作文色变的情况,而为什么学生的情书往往都是较有文采、有真情实感的?对比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没有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没有把学生那种急于表达的欲望激发出来,所做的不是他想做的。

(三)作文命题限制过多,学生的自由度被限制了

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写的周记和老师要求写的作文有着明显的不同。周记更具真情实感,语言表达更优美,文章更顺畅,运用材料也更容易信手拈来。而上交的作文,是学生苦心积虑写出来的,写的时候要想着审题、立意、选材等不要越过作文所给的要求。越是限制,思路越窄,越不容易写出好文章来。

(四)作文教学的反馈不能与教学同步

现实的大班额教学使得教师无法顾及所有学生,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比较难,学生要想通过几次作文就把教师所指出的问题全改过来,也比较难。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写了不少作文,却得不到及时的讲评与反馈。

三、对策

张中行先生曾说:“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应当是:教会学生写通文章(包括写好字),并在写通的基础上逐步求得写好,达到能表现出一定的新意、创见和特色。”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补充写作的基本知识,为写作教学寻找根基,为掌握技能奠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勤练笔。大量阅读范文,对解决写作时无事可写、无景可绘、无情可抒、无感可发有一定好处。阅读是写作的语言之源,也是写作的思想之源。所以,有人认为心灵的丰富主要取决于阅读的丰富。

有时,写作前不进行指导也是一种策略。因为老师说得过多,反而限制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和自由度。当然,给学生适当的写作空间和自由度并不是完全放纵。关键是要掌握指导的时机。

语文课标倡导学生要“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好习惯”,但实际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这样。多数学生的作文往往一稿即成,写完了就写完了,不会主动去修改。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教师们都知道的教学原则。其实,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内容与客观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就是合适的教学方式。笔者读过一篇文章叫《迷人的蚂蚁》,是说一所学校极其简陋,窗上没有玻璃,更别提现代教学设备了,但一位女老师上小学一年级加减法却上得别致,生动,老师课前准备了教具——蚂蚁和瓢虫,叫学生到讲台前来围成一圈,然后拿出教具开始上课,学生们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了加减法。

篇5:《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几种位置关系

本文试着通过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几种位置关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像的平移、函数解析武的`确定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作 者:钟荣洲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州经济开发区潭口镇坞埠初中,江西,赣州,341401 刊 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DUYUXIE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关键词: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   位置  

篇6:《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

如题,北京地区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与报销比例之间的具体关系是一种什么现状?

[北京地区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与报销比例之间的关系]

篇7:《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3—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过程性目标:

(1)在交流讨论中完善自己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经验认识,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

(2)通过数“形”结合,进一步感受和领会正、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

逐步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当独立思考解决不了问题时,与他人合作的成就感,逐步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导入复习

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正比例反比例。

2、比一比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例子有很多,现在我们就来玩个小比赛,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比比哪组同学能举出更多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或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学生小组内举例并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收集成正比例、反比例、不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各一个,记录在卡片上。

3、反馈评价。

教师根据各组举例的情况进行评比,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二、回顾整理

建构网络

1、过渡

师:刚才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但是老师发现这些例子中有的是成正比例,有的是成反比例,有的是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那么,该怎么样判断两个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呢?

2、复习正比例

(1)师:(用投影仪出示收集到的成正比例的例子)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正比例)

学生回答,多让几个学生说说。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正比例: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2)师: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使,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师:你们有什么方法能把题中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呢?(列表、画图、用式子表示)学生回答。学生介绍完每一种方法时,教师让他们说一说要怎样做?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就是课本第63页的三种方法,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3页,仔细读一读,并把三种方法补充完整。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课件出第63页的表格)谁来告诉大家,表格里的空格应填几?(200、300、400、500)你是怎样算的?(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计算)指名回答。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63页的坐标图)谁来说说这幅图又该怎样做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仔细

观察所描出的点,你发现了什么?(所描的点都在同一直线上)仔细观察这幅图,估一估,如果时间是3.5时,路程应是多少?(350)时间是5.5时呢?(550)师:如果时间用t表示,路程用S表示,那么两者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St=100)

3、复习反比例

师:(投影仪出示收集到的成反比例的例子)这是刚才一位同学所举的例子,大家判断一下,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反比例)为什么?(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两种量的积一定。)

指名回答,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反比例: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两种量的积一定。

4、练习:

师:大家现在已经能熟练地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用投影仪出示收集到的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的例子)这是刚才一位同学举的例子,你们帮忙判断一下,是成何种比例?(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5、比较正反比例的异同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梳理,你认为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课件出示下面表格)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讨论。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不同点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哪组能派名代表来说说?

教师指名回答,多让几个学生说说,学生每说出一点教师用课件出示,说不出教师再进行引导,最终形成下面表格。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个不变量。

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点

1、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变化方向相同)

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一定的。

1、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 而缩小或扩大。(变化方向相反)

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

三、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1、下面表格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书本64页第一题)

2、订阅《小学生周报》的总钱数与《小学生周报》的份数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

3、⑴如果y=8x,x和y成()比例。⑵如果y= 8/x,x和y成()比例。

四、课堂总结

深化提高

篇8:《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引入证券投资基金,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的基金行业从无到有,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走上了健康、规范的发展轨道。截至2014年底,在我国境内主板1325家上市公司中有证券投资基金持股的达到909家。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超过了各类投资机构持股总额的50%。证券投资基金进入不仅改变了证券市场的主体,也改变了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Shleifer和Vishny(1986)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上市公司有利于缓解由于股权分散所带来的中小股东的“搭便车”问题,同时也强化了对公司的监督。Brennan(1995)、Zweig(1973)和Delong(1990)从稳定证券价格的角度分析机构投资者,认为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机构投资者能够稳定证券市场价格。Jensen和Meckling(1978),Jay C.Hartzell,Laurt.T.Starks(2003)从代理成本的角度研究发现机构投资降低代理成本上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从而让管理层更好地为公司股东服务。Stuart L.Gillian和Laura T.Starks(2000)认为,相比个人投资者提出的建议机构投资者提出的建议能获得更多的支持。Chakravarty(2001),Khan et al.(2005)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就越有动力。Smith(2006)、Randall S.Thomas(2008)认为,即使董事会中没有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也会对被投资公司进行监督。Diane Del Guercio,Laura Seeryb和Tracie Woidtke(2008)指出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充分的信息。Mitsuru Mizuno(2010)从治理能力和业绩方面分析,机构投资增强了公司治理能力、提高了公司的业绩。

(二)国内文献

吴晓晖和姜彦福(2006)、李维安和李滨(2008)机构投资者通过选择专业能力较强、独立性较强的独立董事参与公司治理来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和能力,提高监管效率。翁洪波和吴世农(2007),李刚和张海燕(2009)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角度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恶意派现行为。唐国琼和林莉(2007),李艳春(2012)从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曹建新等(2011),陆瑶等(2012)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机构投资者可以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改善其内部治理机制和结构。毛媛媛(2014)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就越有效。综上所述,对机构投资者持股研究大多数都是独立进行研究,基于股权集中度下,对证券投资基金持股的对内部控制影响的研究比较少。由于证券投资基金产生时间长,发展比较成熟,有必要对证券投资基金这持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影响作系统的分析研究。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委托基金公司处理基金投资事务,基金经理的薪酬一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以及要树立良好的投资形象,因此基金经理有动力监督被投资公司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证券基金持股比例越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

在国外“一股独大”可能有助于提高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但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使得“一股独大”存在很多弊端,大股东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投票权来影响公司的决策方向。在股权分散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可能就是一个大的股东,机构投资者有能力、有实力对第一大股东进行抗衡,防止大股东掏空公司的行为。因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股权越分散,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影响越显著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从2010年开始发布,因此本文选取2010-2014年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公司,并依据以下原则选取样本: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剔除数据缺失样本数据;剔除ST类型的上市公司;经过以上筛选最终得到5209个观测值。本文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来自Wind、CSMAR和CCER数据库,内部控制指数来自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检验假设1的模型如下所示:

变量的名称、符号与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列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包括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等,共有5209个样本观测值。通过观察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发现,在整个样本中内部控制的指数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682.15和684.53,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水平不高。内部控制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990.94和0,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主板上市的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差距比较大。作为解释变量的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最大值的达到29.267%,最小值为0,这可能是造成不同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差异的原因之一。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0.5259,处于适中的水平,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总体的财务风险不高,属于可控的范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大值分89.4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现象仍然存在,这也可能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以上描述统计为本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数据基础。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提供了模型中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Pearson and Spearman)从表中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解释变量(Fund)与内部控制指数(Ice)相关系数为0.170,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预期值一致;同时内部控制指数与资产对数(Size)、主营业务增长率(Grow)、净资产收益率(Roa)、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are1)、公司性质(State)、四大事务所(Big4)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Lev)在1%的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在这几个变量中,相关性最强的是资产的对数(Size)相关系数为0.439,也就是资产规模对公司内部控制影响比较大与现有研究一致;相关性最弱的是资产负债率(Lev),没有其他几个变量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大。

(三)回归分析

(1)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检验。表4反映了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和内部控制指数关系的检验结果。结果表明,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Fund)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Ice)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研究假设1得到了支持。

注:对角线上方是Spearman系数,对角线下方是Pearson系数;显著性水平:***、**、*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双尾检验)。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t检验值;显著性水平:***、**、*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双尾检验)。

(2)股权集中度下的分组检验。为了检验研究假设2,本研究采用CR1指标(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占全部股份的比例)来衡量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依据以上标准分为三类:分散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20%;相对集中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介于20%和50%之间;高度集中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大于50%。通过分组分散型有样本,相对集中型有样本,高度集中型有样本。

表5的检验结果显示:分散型的股权集中度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对内控控制指数影响不大;股权相对集中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和内部控制5%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高度集中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中,高度集中型股权结构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每增加一个单位,内部控制增加5.258个单位;而相对集中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每增加一个单位内部控制指数增加4.383。由此可以说明,我国股权越集中,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影响越显著,研究假设2不成立。本文研究结论与假设2不同,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点:本文研究对象是主板上市的公司,在我国主板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主要是一些国有企业,根据已有研究已经发现,相比其他类型的企业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比较高;在股权集中的公司中,由于机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投资能力,第一大股东在决策时往往会听取机构投资者的意见,避免因决策的失误损害自身的利益;“一股独大”现象下,股东有动力去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t检验值,***、**、*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双尾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提高实证结果的可靠性,增强研究结论的可信性,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1)由于样本跨度5年,为控制个体效应,使用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回归模型重新检验;(2)为克服残差对OLS估计结果产生偏误的影响,本文进行了robust处理,并在公司层面进行了聚类(cluster)。上述稳健性检验结果与上文基本一致。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的角度分析了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利用了2010-2014年在主板上市的非金融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越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2)在考虑股权集中度下,随着股权的集中,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影响越显著;(3)并不能一味地否认“一股独大”现象,在主板上市的公司中,“一股独大”情况下,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

篇9:《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

关键词:语言难度;留学生;兴趣

近些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逐渐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日益完善。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范本和依据,其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刘颂浩老师在提出教材编写应重视教材的趣味性,并在趣味性方面研究成果颇豐,其文章《我们的汉语教材为什么缺乏趣味性》中提出如“简单的教材内容也可以同样有趣”等重要观点,让广大学习者对教材缺乏趣味性的原因有了全面的理解。这篇文章中还讨论了语言难度与留学生汉语学习兴趣的关系问题,笔者在此提出略有差异的不同意见。

文章提到,经过汲传波老师调查研究,得出:“中国社会文化”是留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 (初级学生尤为如此) 这一结论。而刘老师认为,“这和具体的文化内容有关,也和语言难度联系在一起。”虽然此处表述为“联系在一起”,但接下来给出的“虚拟”一例(“是中国戏曲运用道具的一种手法......如果理解尚且不能保证,当然也就谈不上有趣了。因此,结论必然是:具有文化特色的语料本身并不必然带来趣味性。好的内容必须要有与学生水平相当的语言来表达,才能为学生接受,才能具有适合学习者需要的趣味性。”),直接将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归结为语言难度,似乎欠妥。依据如下:

一、难易程度对于留学生兴趣点的发生是否至关重要

文中举出戏剧中的“虚拟”一例来证明语言难所以学生不感兴趣这一论点是不严密的。这是因为这种分析虽然重视了形式,却忽略了内容。就戏剧本身来讲,它本身就是小众的,就不是被广泛接受和广泛认可的,这一问题即使对于没有语言障碍的汉语母语者中也同样存在。不仅如此,即使课文中变换表述形式,易化表述词汇,留学生对戏剧特别是“虚拟”的这一话题的兴趣也并不会有太大变化。其原因在于戏剧以及虚拟本身的性质问题,而不是语言表述问题。

语言表述的难易程度会影响留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喜爱程度,但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以不会韩语的中国人喜欢韩文歌为例,中国人并不能听懂其中的歌词,歌词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难,更是像天书一般,但中国人还是喜欢。这是因为对象不需要被完全理解,只需要有一点吸引主体,主体便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留学生对喜爱的中国文化的选择也是如此,而不仅是局限于语言表述的难易程度。

二、影响留学生兴趣点的因素

既然语言表述难易程度不能过度、多影响留学生兴趣点的选择,那留学生喜爱的中国文化依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学习非韩语母语学习者学习对象可以直接地代表中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比如太极拳。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开设的太极拳课程中,教学对象有中国人还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但其中学得最快打得最好最有兴趣的是一名波兰留学生和一名泰国留学生,并且在课下他们还进行专门练习。因为太极拳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而且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所以他们非常感兴趣。

2.现实性

一种文化是否与现实紧密联系往往决定着留学生对他们的喜爱程度,这也是为什么留学生不喜欢刘老师所举的戏剧中“虚拟”的原因之一。留学生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文化点更有兴趣,比如相比于戏剧艺术更喜欢流行音乐,相比于诗词格律更喜欢中国菜等等。

3.个人因素

主体的背景经历往往决定着他们对哪一方面更感兴趣。如笔者日常与母语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交往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一名韩裔美国人和一名泰国人对很多中国学生都避之不及的中国政治制度文化以及中国时事政治非常感兴趣,这是因为他们分别是国际关系专业毕业的学生和泰国的外交官。由此可见,个人的背景经历等因素对留学生兴趣点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三、留学生感兴趣并不等同于教材有趣

跳出汲老师和刘老师的矛盾焦点反思整个问题,笔者惊讶地发现汲老师的表述为“留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这种喜欢表现在他们更愿意把这些话题作为演讲以及沟通的素材内容,而这些话题的获得,不仅仅限于教材以及教材趣味性的吸引,它来自四面八方,来自环境的感染,自身的体验,中文教师的引导等。而刘老师关注的核心在于教材是否有趣,是否吸引留学生,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实际产生预期效果。如果以此出发点教材的难易度和可理解度必然会影响学生语言信息的输入,但是否会影响趣味性还有待商榷。总之,此处汲老师的研究、刘老师的研究以及留学生的趣味点和教材的趣味性似乎逻辑上联系不大,不应该混为一谈,互作论证。

以上是笔者对于留学生兴趣选择的影响因素做的探讨和分析,提出民族性、现实性及个人因素的重要作用,以期在教材编写中可以迎合留学生的兴趣,编写出更加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的对外汉语教材。

参考文献:

[1]刘颂浩:2000 论阅读教材的趣味性,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3期.

[2]李泉:2002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颂浩:2005 我们的汉语教材为什么缺乏趣味性,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2期.

篇10: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提问:什么是相关联的量? 2.听儿歌,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课本第19页第1题。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

出示例2和思考题。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问:这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比值1.6是什么数量,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把板书补充成c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枝数比的比值一定)

三.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综合例

1、例2的共同点。

提问:请大家比较例l和例2,你发现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①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②都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③两种量里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一定)。

(2)概括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追问: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比值是不是一定)

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那么上面这种数量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

篇11:正比例教学设计

【课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正比例的好处》

【教材简解】:

正比例的好处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第三单元的教学资料。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识以及认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透过对两个数量持续商必须的变化,理解正比例的好处,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

【目标预设】:

1、知识潜力:使学生认识正比例的好处,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正比例的好处决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潜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和分析决定潜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好处。

难点:引导学生透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必须),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几点设计理念:

1、抽象实际事例中的数量变化规律,构成正比例的概念。

例1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两种相关联的量”以及“成正比例的量”的含义。教材先指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用“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具体解释两种量的“相关联”。再指出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必须,能够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它们是成正比例的量,学生在那里首次感知了正比例关系。“试一试”是在另一组数量关系中继续感知正比例关系。使得学生在上面两个实例中感知了正比例的具体含义,然后教材再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好处,这一环节是概念构成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数学思考的极好机会。

2、用图像直观表达正比例关系。

例2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编排的,设计的三个问题体现了教学正比例图像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图像上的点,说出其他各点的具体含义,体会各个点都表示汽车在某段时间所行驶的路程,也体会这些点是根据对应的时间与路程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来的。

第二步认识图像的形状,从图中描出的点在一条直线上,体会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第三步应用图像,估计行驶时间所对应的路程或者行驶路程所用的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我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入手,复习一些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打破了传统的正比例好处教学“复习——教学例1——教学例2——揭示概念——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用心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探究潜力,进而总结出新知的尝试,本节课的教学依据“自学——反馈——探究——应用”这一课堂基本模式设计,结合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氛围下学习,以求在理想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答(课件演示)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学:

(一)自学

课件出示以下两组自学材料:

1、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时间(比)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50

100

150

……

观察上表,填写表格并思考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3)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什么?比值是多少?

2、一种圆珠笔,枝数和总价如下表

数量(枝)

1

2

3

4

5

6

……

总价(元)

1.6

3.2

4.8

……

观察上表,填写表格并思考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变化而变化的?

(3)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分别是什么?比值是多少?

【设计意图:以学生常见的数量关系入手,以表格并附思考问题的形式出现,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边填边思,为学生用心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二)反馈:

师: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材料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变化有规律吗?

1、学生自由说,小组内总结。(小组汇报,教师小结。)

小结:像这样表里的两种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两种量就是相关联的量。

【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③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的比值是必须的

(说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必须”)

2、概括正比例的好处。

(1)师:刚才同学们透过填表、交流,明白了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必须的。总价和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数量扩大,总价随着扩大;数量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总是必须的。这样我们就能够用数量关系式来表示: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必须)总价÷数量=单价(必须)

问:谁来说说这两个数量关系式的意思?

(2)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必须,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资料。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追问:决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比值是不是必须)

(3)字母表达关系式。

问:如果字母y和x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板书】:=k(必须)

(4)质疑。

师:根据正比例的好处以及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务必具备哪些条件?

【设计意图:透过学生自学两例“正比例”好处教学素材的反馈,让学生感悟其基本特征,从而由两个具体数学现象归纳抽象出数学结论,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丰富他们的数学体验,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新课程理念的转变。】

(三)探究:

1、课件出示表格

时间/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480

……

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问: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吗?

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3、展示、纠错。

强调:每个点都就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4、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

(1)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2)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3)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吗?你是怎样看的?

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透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汇报、师生交流后概括出的数学新知,再透过用图像直观表达正比例关系,进一步验证学习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用图像表示的状况,以帮忙学生构建立体的概念模型。师生的平等交流与探讨,激起情感共鸣,增强课堂的活力。】

(四)应用:

1、决定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必须,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长方形的长必须,它的宽的面积。

(3)每小时织布米数必须,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课件演示核对。

2、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决定,再指名学生有条理地说明决定的理由。

3、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先让学生说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画一画。

分别求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写表格。

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必须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给学生练习的空间,加强学生对成正比例量的认识及正比例好处的理解,在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对新知的.巩固。】

4、完成练习。

学生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组织同桌讨论和交流)

三、课堂小结:

师: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什么?怎样决定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四、课堂延伸:

思考: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正比例吗?

【设计意图:知识的拓展,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潜力,给学生更广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课外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1、4题。

六、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好处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③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的比值是必须的

路程÷时间=速度(必须)总价÷数量=单价(必须)

篇12:正比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23页至24页例1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透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决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好处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决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上新课之前,先考考大家对保亭县的认识。你明白保亭县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处?

2、对于保亭县最高的建筑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怎样测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测量电视塔的大概高度。这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正比例应用题,学完后,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计算电视塔的大概高度。看谁学得最棒。

二、自学互动

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出示例1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分析解答应用题

(1)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题目

(2)这道题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

(3)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边汇报边板书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适时点拨

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能够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探讨新知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例题,讨论以下问题。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必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联系。

(3)______行驶的_____和_____的________相等。

2、学生自学例题后小组讨论。

3、组间交流: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在班内交流

4、学生尝试解答后评价(指名学生板演)

5、怎样检验?把检验过程写出来。

6、概括总结

(1)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的解法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取任何一种方法都能够,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必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明确解题步骤。(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请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解题步骤。

1.分析决定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联系

3.设未知数列等式

4.求解

5.检验写答语

四、测评训练

1、基本练习

(1)例题改编

①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40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②让学生解答改编后的应用题,群众订正。

③小结: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1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改编例1的条件和问题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关系仍没变,解答的方法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行驶的小时数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400/x

(2)24页做一做: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总结全课

篇13:《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

本研究通过对面粉中A、B型淀粉进行分离, 并以不同比例重组成参试面粉, 分析探讨了A、B型淀粉的比例与面粉RVA糊化特性的相关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中粮拉面粉 (粗淀粉含量68.21%) , 河南省南街村湿面厂提供。

1.2 试验仪器

TDL-5A型台式离心机 (上海) 、101A-3E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上海) 、粉碎机、RVA-4快速黏度分析仪 (澳大利亚) 、2300全自动凯式定氮仪 (丹麦Foss) 、WZZ-2B自动旋光仪 (上海) 、UV-20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 、DMT-5型电动压面机 (山东龙口) 、TA-XT2i Texture Analyser质构分析仪 (英国) 。

1.3 试验方法

1.3.1 A、B型淀粉分离、提取与面粉重组

(1) A、B型淀粉分离与提取。面粉加2%Na Cl水溶液揉成面团, 静置20min;用总量为面粉质量8~10倍的2%Na Cl水溶液仔细揉洗, 弃去湿面筋, 淀粉浆离心 (2 500r/min) 15min, 得到沉淀物, 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离心, 去除残存的水溶性蛋白和Na Cl, 沉淀经低温干燥 (40℃) 后粉碎, 即为小麦淀粉。

取小麦淀粉200g加入1 000m L去离子水, 搅拌后离心 (3 000r/min) 10min, 倒掉上清液, 小心地刮下上层淡黄的物质, 收集到白色搪瓷盘中, 尽量铺平展开, 冷冻干燥后用粉碎机粉碎, 过40目筛, 即为小麦B淀粉。下层白色物质经低温烘干 (40℃) , 用粉碎机粉碎即为自制的小麦A淀粉。重复上述步骤多次, 以得到足够的参试样品。

(2) 利用重组的方法, 将A、B型淀粉按质量百分比配制为总淀粉, B淀粉所占的总淀粉的比例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90%、100%, 然后与活性面筋粉进行配粉, 还原为与原始面粉淀粉含量相近的参试面粉样品, 配粉后充分混匀, 并过80目筛。

1.3.2 样品中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测定

蛋白质测定采用NY/3-82凯式定氮法;总淀粉含量测定采用旋光法;直链淀粉含量测定采用碘一碘化钾比色法。

1.3.3 RVA糊化特性的测定

(1) 淀粉RVA糊化特性的测定。使用RVA-4快速黏度仪, 参照AACC76-21标准方法2和标准分析方法2测定淀粉粒糊化值。取3g淀粉样品放入盛有25m L去离子水的专用铝杯内, 搅拌均匀后置于黏度仪中测定黏度。温度控制如下:50℃维持1min, 以6℃/min升温速度升至95℃, 并保持5min, 以6℃/min降温速度冷却至50℃, 并保持3min。铝杯放入黏度仪中先以960r/min速度搅拌10s, 之后整个过程搅拌速度为160r/min。

使用仪器自带的Thermocline分析糊化参数: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及糊化温度。

(2) 面粉RVA糊化特性的测定。方法同上略有改动;测试模式和分析方法改为AACC76-21的标准方法1和标准分析方法1;测试样品量改为3.5g (14%湿基) 。

1.3.4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Spss statistics 17.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A、B型淀粉的理化指标

由表1可知:A型淀粉、B型淀粉与小麦淀粉中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B型淀粉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小麦淀粉次之, A型淀粉最少。这是由于B型淀粉颗粒间结合紧密, 比重小, 在加工中趋向于和蛋白质、戊聚糖等黏性物质相黏结而导致的;同时研究发现B型淀粉中的支链淀粉含量明显高于小麦淀粉和A型淀粉, 三者之间的直支比也存在显著差异。

注:数值后不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分离后的小麦A、B型淀粉的RVA糊化值与小麦淀粉的糊化值存在显著差异, 同时A、B型淀粉之间的糊化值也存在显著差异。A型淀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生值、峰值时间明显高于B型淀粉和小麦淀粉, 见表1。研究结果与Sahlstrom等人的报道一致, 而顾正彪, 王良东等人用DSC对A、B型淀粉糊化特性的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本试验分离出的B型淀粉中不仅包含了直径小于10μm的小颗粒淀粉, 还包含有磨粉过程中产生的损伤淀粉, 从而引起糊化值的降低。由表1可知:A型淀粉达到峰值黏度的时间长, B型淀粉的峰值时间短,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 一是在于A型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高, 且比B型淀粉的含量高, 研究表明, 直链淀粉含量高会使峰值时间延长, 本研究也得到相同的结果。二是与损伤淀粉导致B型淀粉糊化焓降低有关。

注:数值后不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2.2 不同B淀粉含量对重组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随着B型淀粉含量的增加, 重组面粉的峰值黏度、峰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回生值等各项指标随之降低, 以最终黏度和回生值的下降最为明显, 但当B型淀粉含量达到30%时, 下降均趋于平缓, 以峰值黏度、峰谷黏度和稀懈值的表现尤为明显, 如图1所示。

2.3 B/A与重组面粉黏度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相关性分别达到1%和5%显著水平。

不同大小淀粉粒比例对淀粉的糊化与回生特性有显著影响, 由表3可知:B/A与面粉峰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等糊化特性值呈显著负相关, B型淀粉含量越低, 峰值黏度就越高。这主要是由淀粉粒的物理结构和支链淀粉结构和含量的差异造成的。

3 结论

研究发现, A、B型淀粉的理化特性存在显著不同, B型淀粉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A型淀粉。而A型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明显高于支链淀粉, 并且二者之间的RVA糊化特性也存在显著差别。

糊化特性是反映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 重组面粉的糊化值在不同A、B型淀粉粒质量配比间存在差异, 但当B型淀粉含量在0~30%之间时, 不同配比间重组面粉的糊化值存在显著差异, 表明此时影响糊化特性的主要因素是淀粉粒径;而超过B型淀粉质量比30%, 糊化值下降趋于平缓, 粒径对糊化值的影响逐步减弱。统计分析结果表明:B/A与峰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663*、-0.612*、-0.605*。原因在于B型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高, 成树枝状构造的支链淀粉在溶液中空间障碍大, 不易回生, 从而导致重组面粉的最终黏度也不再增加, 因此随着B型淀粉比重的增加, 重组面粉体系中支链淀粉含量逐步增加, 从而使重组面粉的最终黏度和回生值逐渐降低。

参考文献

[1]Evers A.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f wheat starch.Ⅲ.Granule development in the endosperm[J].Starch-Starke, 1971 (23) :157~160.

[2]Peng M, Gao M.Separation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and B-type starch granules in wheat endosperm[J].Cereal Chemistry, 1999 (76) :375~379.

[3]Raeker M.O., Gaines C.S., Finney P.L., et al.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tarches from12soft wheat cultivars[J].Cereal Chemisty, 1998 (75) :721~728.

[4]Gaines C.S., Raeker M.O., Tilley M..Associations of starch gel hardness, granule size, waxy allelic expression, thermal pasting, milling quality, and kernel texture of12soft wheat cultivars[J].Cereal Chemisty, 2000 (77) :163~168.

[5]Sahlstrom S., Brathen E., Lea P., et al.Influence of starch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on bread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1998 (28) :157~164.

[6]Chiotelli E., Meste M.L.Effect of small and large wheat starch granules on thermo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tarch[J].Cereal Chemisty, 2002 (79) :286~293.

[7]张传辉, 姜东, 戴廷波, 等.小麦籽粒淀粉粒级分布特征及其与淀粉理化特性关系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 2005, 25 (6) :130~133.

[8]韦存虚, 张翔宇, 张军, 等.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大、小淀粉粒的分离和特性[J].麦类作物学报, 2007, 27 (2) :255~260.

[9]吴加根, 顾正彪, 钱建亚, 等.谷物与大豆食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5.

[10]Sahlstrom S., Bavre A., Brathen E..Impact of starch properties on hearth bread characteristics.Ⅱ.Purified A-and B-granule fractions[J].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2003 (37) :285~293.

[11]顾正彪, 王良东.小麦A淀粉和B淀粉的比较[J].中国粮油学报, 2004, 19 (6) :27~30, 42.

篇14:《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

摘 要: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是管理学界研究的焦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的热点。本文利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的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货币薪酬和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应重视对管理层的激励,以便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管理层货币薪酬;管理层持股比例;企业绩效

一、前言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濟发展的重要力量。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发生后,众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中小企业成长再次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障碍[1]。

近年来,以降低代理成本为目的的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现有的研究结论未达成共识。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不同,二是界定的管理层激励的范围不同。本文进行了如下改进:首先,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单一指标无法合理地度量企业绩效的缺陷;其次,本文界定的管理层的范围为董事、监事及高管,将管理层激励分为管理层货币薪酬、持股比例两个维度。

二、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回顾

(1)管理层货币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西方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最早研究要追溯到1925年,Taussings and Baker的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货币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较小。Hall and Liebman (1998)对美国近百家商业公司年报和数据的分析研究、维利亚斯(1999)对1986至1990年间美国47家制药公司的考察以及Giorgio and Arman (2008)的研究,均认为管理层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Hermalin和Weisback(1991)分析了142家纽约交易所上市公司,发现持股比例为1%-5%时,托宾Q值与持股比例负相关,在5%-20%时是正相关,超过20%时又变成负相关; Palia(2001)通过面板数据和工具变量解决了内生性问题,他的实证结果发现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也呈正相关关系。

2.国内文献回顾

(1)管理层货币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魏刚(2000)对上市公司1998年年报数据的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与其绩效并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公司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王旭升(2010)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已经逐渐认识到薪酬对绩效所发挥的正面激励作用,将高管人员薪酬与公司业绩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促使管理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以 2006- 2009 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实证方法分析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平均持股比例很低,但持股仍对高管人员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周晓锋,2010)。

三、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由前述文献综述可以看出,管理层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不确定,但总的来看,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二者存在相关性,再看一下实务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各国公司治理实务的发展, 使得投资者、政府监管部门、上市公司自身都关注公司的理状况。对于投资者来讲, 他们十分关注拟投资对象的潜在价值, 而公司治理是公司潜在价值的源泉;对于政府监管来讲,需要把握公司治理的状况,从而实施有效监管;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改善其治理质量能提升公司绩效[2]。

在对理论界和实务界探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两个基本假设,H1:管理层货币薪酬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H2: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

2.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以中小企业板块非ST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Wind、CCER、CSMAR数据库、上市公司年报及相关统计文献上搜集到了所需样本数据。接下来,对数据进行整理,用管理层货币薪酬除以管理层领取薪酬的人数得到管理层单位货币薪酬,用管理层持股数量除以公司股本总数的数值得到管理层持股比例,最终得到了699个样本数据。

(2)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

①基于因子分析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关实证文献的一个共同点就是, 在对企业业绩度量中,直接使用了简单的市场价格指标或会计利润指标。单独的市场价值指标对信息的充分反应依赖于市场的有效程度, 而且股价还受到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 单独的会计利润指标所反映的各种因素容易为经营者所控制。这迫使我们建立一套客观的、平衡的业绩指标体系,基于这一体系得到的综合业绩指数, 可能是进行业绩评价的更好的度量指标[3]。

为此,本文共选取10个指标构成因子分析指标体系, 他们分别是ROE、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对资产负债率取倒数并对669个样本进行标准化后,进行因子分析。运用KMO检验模型与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对数据进行检验, 均表明10个指标具有相关性。本文采用的旋转方法为最大方差法,在构建出四类公共因子后,计算出相应的主因子得分,以每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四个主因子累积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4]作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综合得分,由此得到企业绩效这一指标的数值。

②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本文的变量包括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三个部分。最终构建的模型为Perfor=β0+β1Ln(AMC)+β2Srm+β3Ln(TA) +β4Indusi(i=1,2,3,……,11)+ε。

四、实证分析

1.初步回归并剔除异常值。对669个样本进行初步的回归分析,发现Ln(AMC)的系数的P值为0.000,非常显著;而Srm的系数的P值为0.108,不是很显著。查找原因发现样本中存在异常值,根据学生化残差(绝对值小于3)、库克距离(小于0.5)、中心化杠杆值(小于ch均值的2倍)应满足的条件,剔除异常值,剩余662个样本。

2.描述性统计分析。由于本文涉及12个行业,笔者决定对样本分行业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由于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样本比较多,所以得到的结果能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业的管理层激励水平是较高的,这与现有研究一致[5]。

3.回归分析。对剩余样本进行回归分析,模型拟合优度很理想。由此可以看出,回归模型中,Ln(AMC)的标准系数为0.254,P值为0.000,Srm的标准系数为0.113,P值为0.003;所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两者的系数均是显著的。而且,管理层货币薪酬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程度达到25.4%,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程度达到11.3%。

4.检验模型是否符合OLS基本假设。由回归结果知,D.W值为2.014,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同时,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VIF均远小于10[6],证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接下来,运用等级相关系数法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首先计算出残差的绝对值用E表示,然后进行相关分析,选择spearman方法。由此可以看出,E与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P值,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不显著,所以E与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不相关,所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管理层货币薪酬、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我国上市公司应为实施管理层激励创造良好空间和机遇,及时构建起管理层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再有动机去损害公司的利益、增加自己的在职消费、获取额外的个人好处、甚至将公司的财产和收益据为己有,促进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注释:

[1]欧阳峣.2006.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中国路径.经济管理.

[2]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2006.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1149家上市公司的研究.管理世界.

[3]周宏,张巍. 2010.中国上市公司经理人薪酬的比较效应——基于相对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

[4]各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9.850%、27.999%、24.070%、9.971%, 四个主因子累积总方差贡献率为91.890%.

[5]鄒 越.2010.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企业导报.

[6]按照模型中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顺序,VIF依次为1.230、1.108、1.531、1.021、1.014、1.034、1.052、1.006、1.058、1.055、1.107、1.160、1.040、1.017.

参考文献:

[1] 魏刚.2000.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经济研究.

[2]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2003.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

[3] 李维安,张国萍.2005. 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与相关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经济研究.

[4]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2006.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1149家上市公司的研究.管理世界.

[5] 周宏,张巍.2010.中国上市公司经理人薪酬的比较效应——基于相对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

[6] 邹 越.2010.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企业导报.

[7]陈德萍,陈永圣.2011.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2007~2009年中小企业板块的实证检验.会计研究 .

[8] Janakiram an, S. N., R. A. Lambert, D. Larcker. 1992.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ypo thesi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9] King, A. W. & Zeithaml, C. P. 2003.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上一篇:建筑公司物资管理制度下一篇:人生坚持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