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2024-04-11

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通用3篇)

篇1: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课题 观察与探究 教时   二   5  (14)

学  习

目  标 1、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2、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学  习

重  点 动手操作,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

长方形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二、新课

呈现情境

这节课我们用图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用x、y表示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略

1、观察表格,根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

2、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

3、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长扩大,宽缩小,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是24。

关系式: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4、图上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三、小结:

学 生 活 动

学生回答并补充。

观察表格,根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

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

总结后板书。

板书设计

观察与探究

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教学反思

课题 图形的放缩 教时   二   6 (15)

学  习

目  标 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实际意义。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学  习

重  点 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呈现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这三名学生是如何画的。

1、笑笑: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量多少?图中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是多少?

笑笑是按相同的比来画。

2、淘气:图中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淘气也是按相同的比来画。

小 结3、他们都是按相同的比来画,所以都画得像。

4、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

5、将较大的长方形画成较小的长方形,首先可能量出原来的长和宽缩+相同的倍数,才能画得像。

画一画探究活动

P28 引导学生把原来的长和宽按3:2扩大。 学 生 活 动

讨论谁画得像呢?

指名回答问题,学生补充。

说明原因。

小组交流后,独立操作,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缩

教学反思

课题 比例尺 教时   二   7  (16)

学  习

目  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  习

重  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呈现情境图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 5、指导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学 生 活 动

思 考、讨 论

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

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

完成P30页第5题。

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试一试

练一练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教学反思

篇2: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购物问题中有单价、数量、总价,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反馈。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表格。

提问: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板书:时间和路程)

观察表中的数据,哪一种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种量的变化?

指名回答。

谈话: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为什么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学生交流。(有的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一种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谈话:观察表中的数据,这两种量在变化中有没有什么不变的规律呢?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请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根据学

生回答板书:

=80        =80        =80     ……

提问: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速度(一定)

3、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

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正比例的意义)

[设计意图:正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

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学过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学会从变量的角度来认识两

个量之间的关系,把握正比例概念的内涵和本质。]

三、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学生自由读题。

2、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把表格填写完整。

3、请学生根据表中数据,先尝试独立完成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再和同桌交流。

4、学生交流中,明确:总价和数量是相关联的量,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四、归纳字母公式

1、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相同点。

提问: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1)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 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3) 两种量都成正比例。

2、如果用字母 和 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

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 (一定)

交流:  和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比 的比值 一定,我们就说 和 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文似看山,学如登高。结合实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第63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要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判断的理由。

2、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1)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碾米机的工作时间和碾米数量成正比例,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判断,并指名说说判断的理由。

(2)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思考过程。

4、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1)先让学生说说题目中将图中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

(2)再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并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在表中。

(3)讨论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教学中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和宽松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空间,进一步巩固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反思,进一步理解成正比例的量,为后面的学习

打基础。]

七、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时间和路程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80        =80        =80     ……

=速度(一定)

= (一定)

★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理念

★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 冀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设计

★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总结

★ 冀教版 六年级 Book8 教

★ 混合运算(连乘) 教案教学设计(冀教版三年级下册)

★ 冀教一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捞月亮》

★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 22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

篇3: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导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导学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预习学案

填空

1、如果路程时间 =(      )(一定),那么(      )和(           )成正比例。

2、如果油的重量花生仁重量 =(           )(一定),那么(    )和(     )成正比例。

3、如果yx =k(一定),那么(       )和(      )成正比例。

导学案

学习例1

在相同的杯子里装上水,下表显示了水的高度和体积,把表填写完整。

高度 2 4 6 8 10 12

体积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积

体积和高度有什么变化?观察他们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yx =k(一定)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小组讨论交流。

看书P40例2。

(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

(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4)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5)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课堂检测

下列各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正方体的棱长和体积

2、汽车每千米的耗油量一定,耗油总量和所行千米数。

3、圆的周长和直径。

4、生产800个零件,已生产个数和剩余个数。

5、全班的人数一定,一、二组的人数和与其他组的人数和。

6、和一定,加数与另一个加数。

7、小苗牌2B铅笔的总价和购买枝数。

8、出油率一定,所榨出的油的重量和大豆的重量。

课后拓展

从前有个农民,临死前留下遗言,要把17头牛分给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分得12 ,二儿子分得13 ,小儿子分得19 ,但不能把牛杀掉或卖掉。三个儿子按照老人的要求怎么分也分不好。后来一位邻居顺利地把17头牛分完了,你知道三个儿子各分得多少头牛吗?

板书设计

成正比例的量

高度/cm 2 4 6 8 10 12

体积/cm3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积/cm2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上一篇:党校毕业的毕业感言下一篇:创卫工作台账资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