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体规范理论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23-02-14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说, 群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的, 具有共同关注的目标, 在行为上相互作用, 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的人群集合体。群体一旦形成, 就需要一定的行为准则来统一其成员的观念和行为, 以保障群体目标的实现和群体活动的一致性, 这种约束群体成员的准则就是群体规范。群体规范在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中形成, 一经形成便是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它使群体成员明白, 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 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正是这种作用, 促使群体成员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共同的行为模式, 并以这种模式为基础, 交流感情、沟通思想, 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转化工作, 就是把群体意志转化为个体意志的工作。而群体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群体压力, 具有整合群体意见、协调群体行动、维系群体团结、统一认知标准、提升后进成员和定向引导群体成员行为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 群体规范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功能上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目标是具有严谨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长期以来, “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勤俭节约”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取向, 教育和培养了一批批的高素质之人才, 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的骨干力量。但是,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不断深入, 经济发展不平衡、个人机会不均等、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因素, 使研究生的思想状况日趋复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日益多样化,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复杂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对广大研究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大有裨益, 但也会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影响研究生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一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潮以及腐朽思想文化, 通过多种渠道对研究生的思想产生冲击、渗透和影响, 使部分研究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 不能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

第二, 对前途感到迷茫。目前, 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 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不可能与在校学习的专业完全一致。甚至一些“冷门”专业的研究生入学动机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历学位, 一入学就打定毕业后“转行”的主意。因此, 在面对艰苦的专业学习时就会产生是否能“学以致用”的疑惑, 认为目前的专业学习与自己将来就业关系不大, 对专业学习难以全身心投入, 产生得过且过的思想。

第三, 工作和学习心态浮躁。在研究生阶段, 进行专业训练和从事科学研究是枯燥乏味的, 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种物质利益至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对部分研究生也产生不可低估的诱惑力, 一些心态浮躁者不免会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例如, 为他人在考试当“枪手”牟利, 论文写作中编造数据、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

第四, 社会责任感淡漠。当代研究生自我意识较强, 较多关注自身发展和自我需要。他们大多数能正视自我对社会的权利与义务, 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但有些研究生过分强调个人奋斗, 把自己凌驾于他人和社会之上, 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个人奋斗的精神十足, 但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当代研究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对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才能有效的改变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力的局面。群体规范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的开发和运用, 是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 如何将群体规范理论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相结合呢?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树立正确的群体舆论导向。群体舆论是群体规范的外化形式, 指的是群体成员对社会、集体以及个人的言行所做出的一种社会判断, 它对规范群体内部成员的言行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舆论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 是群体共同持有的社会态度, 可以产生一种社会控制力量, 群体舆论对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约束着个体的言行举止。研究生群体作为一个高学历的人群, 其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但也不能排除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个别个体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正确健康的舆论能够使后进个人从舆论中受到教育, 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从而改变和整个群体不相融合的局面。

第二, 构建先进的群体文化氛围。群体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群体活动在群体成员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是群体规范的特殊表现形式。群体之所以成为群体, 也正是由于它所具有的特殊群体文化在发挥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发挥文化认知、价值导向等功能的基础上。先进的群体文化具有弘扬正气、催人奋进的作用, 能够激励和鼓舞人们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研究生群体是大学校园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 也是思维最为活跃、最具创新意识的群体, 深入开展研究生群体先进文化的建设, 有利于研究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公平观、分配观、消费观、荣辱观。

第三, 树立群体新风尚。群体规范是一种多数人的意志, 其约束力是建立在各种评价基础上的一种平均值和合力。它要求其成员的思想行为处于中等的水平, 既不能太先进, 也不能太落后。因此, 群体规范有督促后进的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着打击先进的消极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限制群体规范的消极作用,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既要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要树立典型人物, 大力宣传锐意进取、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学术和人文精神, 并树立起一批真实可信、事迹鲜明的学生典型, 通过示范效应、榜样作用以及个体的模仿行为, 使其成为研究生群体的新风尚, 推动整个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综上所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才能有效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摘要:研究生群体作为高校中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 有其独特的群体特色。面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局面, 群体规范理论的运用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群体规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3) :73~75.

[2] 鲁满新, 刘彬.研究生群体文化及其功能[J].文史资料, 2007 (10) :49~50.

[3] 张孟杰.群体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 (2) :149~150.

[4] 陈汉能.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7 (4) , 105~108.

[5] 邱伟光,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1,4-丁二醇的各种生产工艺的比较下一篇:石灰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与质量缺陷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