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账监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04-28

建账监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通用8篇)

篇1:建账监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建账监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省实行的会计账簿由财政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以下简称建账监管)工作,是适应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一项重要举措。1月1日,我省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会计账簿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第9号令),为我省建账监管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建账监管工作开展三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账务混乱和做假账现象的发生,对提高我省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个别地方也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部门在对待建账监管工作存在“重发放,轻管理”的误区,发放相对规范,管理比较松懈,不能适应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本文主要从财政部门会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加强会计账簿的监督管理,提高地区会计工作水平。

建账监管运行工作中常见问题:

一、“重发放、轻管理”的思想没有转变。

一些地方的会计管理部门对建账监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存在“重发放、轻管理“现象。把建账监管工作简单的等同于发放会计账簿,往往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没有认识到它是财政部门的一项管理权限,更没有有效开展和运用这一管理权限去规范本地区会计行为。

二、“监管”力度不够。

建账监管是包括办理建账监管登记证书、发放会计账簿、年检、监督检查在内的一系列工作。归结起来,应该分为“建账”和“监管”两部分,现在各级财政部门对于建账工作都已经有效开展起来,普及面比较广;但对监管工作开展的力度还不够,尤其是对企业账簿的正确使用没有形成有效监督。开展建账监管工作应该重在“监管”,只有加强监管,才能实现财政部门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还应切实加强对会计账簿的监督检查力度。

三、没有形成对建账监管登记证书年检的有效控制。

为保证建账监管工作的严肃性,加强监督管理,应该对建账监管登记证书实行年检制度。有的.地区财政部门没有实行建账监管登记证书年检制度,有的实行了但不规范。实行建账监管登记证书年检制度,一方面可以使财政部门掌握各单位的合并、分立、变更、撤消等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各单位按时申购会计账簿、依法使用会计账簿,实现企业可持续性经营。因此,对建账监管登记证书的年检工作需要加强。

四、与工商、税务、审计、银行等企业管理部门的协调不到位。

建账监管作为一项政府管理企业的行为, 以加强会计管理和财务监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目标,必然要求与相关的企业管理部门相联系,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工商、税务、审计、银行等部门对单位会计账簿的侧面监督管理作用,齐抓共管, 才能形成合力,将建账监管工作抓深,抓到位。目前,一些地方的财政部门的建账监管工作还处于财政一家管理的孤立状态,或者虽然有联合行文,但没有认真的组织实施,至使建账监管实际上很难监管。

五、没有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与建账监管有效结

[1][2][3]

篇2:建账监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变频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谐波问题、负载匹配问题和发热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变频器 谐波 负载 发热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 of harmonic wave, matching of load and

calorification for inverters in running, and made the relatively the measure.

Keywords: inverter harmonic wave loading calorification

1 前 言

自80年代通用变频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通用变频器以其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通用变频器应用范围的扩大,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 谐波问题

② 变频器负载匹配问题

③ 发热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管理部门和厂矿的注意并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如谐波问题,我国于1984年和1993年通过了“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及GB/T-14549-93标准,用以限制供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谐波污染。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及对策。

2 谐波问题及其对策

通用变频器的主电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整流部分、逆变部分和滤波部分。整流部分为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器,逆变器部分为IGBT三相桥式逆变器,且输出为PWM波形。对于双极性调制的变频器,其输出电压波形展开式为:

(1)

式中:n―谐波的次数n=1,3,5……;

a1―开关角, i=1,2,3……N/2;

Ed―变频器直流侧电压;

N―载波比。

由(1)式可见,各项谐波的幅值为

(2)

令n=1,则得出变频器输出电压的基波幅值为:

(3)

从(1)、(2)、(3)式可以看出,通用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中确实含有除基波以外的其他谐波。较低次谐波通常对电机负载影响较大,引起转矩脉动,而较高的谐波又使变频器输出电缆的漏电流增加,使电机出力不足,故变频器输出的高低次谐波都必须抑制。

如前所述,由于通用变频器的整流部分采用二极管不可控桥式整流电路,中间滤波部分采用大电容作为滤波器,所以整流器的输入电流实际上是电容器的充电电流,呈较为陡峻的脉冲波,其谐波分量较大。为了消除谐波,可采用以下对策:

① 增加变频器供电电源内阻抗

通常情况下,电源设备的内阻抗可以起到缓冲变频器直流滤波电容的无功功率的作用。这种内阻抗就是变压器的短路阻抗。当电源容量相对变频器容量越小时,则内阻抗值相对越大,谐波含量越小;电源容量相对变频器容量越大时,则内阻抗值相对越大,谐波含量越大。对于三菱FR-F540系列变频器,当电源内阻为4%时,可以起到很好的谐波抑制作用。所以选择变频器供电电源变压器时,最好选择短路阻抗大的变压器。

② 安装电抗器

安装电抗器实际上从外部增加变频器供电电源的内阻抗。在变频器的交流侧安装交流电抗器或在变频器的直流侧安装直流电抗器,或同时安装,抑制谐波电流。表一列出了三菱FR-A540变频器安装电抗器和不安装电抗器的含量对照表。

③ 变压器多相运行

通用变频器的整流部分是六脉波整流器,所以产生的谐波较大。如果应用变压器的多相运行,使相位角互差30°如Y-△、△-△组合的两个变压器构成相当于12脉波的效果则可减小低次谐波电流28%,起到了很好的谐波抑制作用。

④ 调节变频器的载波比

从(1)、(2)、(3)式可以看出,只要载波比足够大,较低次谐波就可以被有效地抑制,特别是参考波幅值与载波幅值小于1时,13次以下的奇数谐波不再出现。

⑤ 专用滤波器

该专用滤波器用于检测变频器谐波电流的幅值和相位,并产生一个与谐波电流幅值相同且相位正好相反的电流,通到变频器中,从而可以非常有效地吸收谐波电流。

3 负载匹配问题及其对策

生产机械的种类繁多,性能和工艺要求各异,其转矩特性是复杂的,大体分为三种类型:恒转矩负载、风机泵类负载和恒功率负载。针对不同的负载类型,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变频器。

① 恒转矩负载

恒转矩负载是指负载转矩与转速无关,任何转速下,转矩均保持恒定。恒转矩负载又分为摩擦类负载和位能式负载。

摩擦类负载的起动转矩一般要求额定转矩的150%左右,制动转矩一般要求额定转矩的100%左右,所以变频器应选择那些具有恒定转矩特性,并且起动和制动转矩都比较大,过载时间长和过载能力大的变频器。如三菱变频器FR-A540系列。

位能式负载一般要求大的起动转矩和能量回馈功能,能够快速实现正反转,变频器应选择具有四象限运行能力的.变频器。如三菱变频器FR-A241系列。

② 风机泵类负载

风机泵类负载是目前工业现场应用最多的设备,虽然泵和风机的特性多种多样,但是主要以离心泵和离心风机应用为主,通用变频器在这类负载上的应用最多。风机泵类负载是一种平方转矩负载,其转速n与流量Q,转矩T与泵的轴功率N有如下关系式:

(4)

这类负载对变频器的性能要求不高,只要求经济性和可靠性,所以选择具有U/f=const控制模式的变频器即可。如三菱变频器FR-F540(L)系列。风机负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转动惯量比较大,所以变频器的加速时间和减速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5)

(6)

式中:tACC―加速时间(s);

tDEC―减速时间(s);

GD2―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转动惯量(N・m2 );

g―重力加速度,g=9.81(m/s2

);

TM―电动机的电磁转矩(N.m);

TL―负载转矩(N.m);

nAS―系统加速时的初始速度(r/min);

nAE―系统加速时的终止速度(r/min);

nDS―系统减速时的初始速度(r/min);

nDE―系统减速时的终止速度(r/min)。

从上式可以看出,风机负载的系统转动惯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变频器具体设计时,按上式计算结果,进行适当修正,在变频器起动时不发生过流跳闸和变频器减速时不发生过电压跳闸的情况下,选择最短时间。

泵类负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喘振、憋压和水垂效应,所以变频器选型时,要选择适于泵类负载的变频器且变频器在功能设定时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单独设定:

喘振:测量易发生喘振的频率点,通过设定跳跃频率点和宽度,避免系统发生共振现象。

憋压:泵类负载在低速运行时,由于系统憋压而导致流量为零,从而造成泵烧坏。在变频器功能设定时,通过限定变频器的最低频率,而限定了泵流量的临界点处的系统最低转速,这就避免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水垂效应:泵类负载在突然断电时,由于泵管道中的液体重力而倒流。若逆止阀不严或没有逆止阀,将导致电机反转,因电机发电而使变频器发生故障报警烧坏。在变频器系统设计时,应使变频器按减速曲线停止,在电机完全停止后再断开主电路电,或者设定“断电减速停止”功能,这样就避免了该现象的发生。

③ 恒功率负载

恒功率负载是指转矩大体与转速成反比的负载,如卷取机、开卷机等。利用变频器驱动恒功率负载时,应该是就一定的速度变化范围而言的,通常考虑在某个转速点以下采用恒转矩调速方式,而在高于该转速点时才采用恒功率调速方式。我们通常将该转速点称为基频,该点对应的电压为变频器输出额定电压。从理论上讲,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恒功率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f和输出电压U必须遵循U2/f=const协调控制,但这在实际变频器运行过程中是不允许的,因为在基频以上,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不能随着其输出频率增加,只能保持额定电压,所以只能是一种近似意义上的恒功率控制。

4 发热问题及其对策

变频器的发热是由内部的损耗产生的。在变频器中各部分损耗中主要以主电路为主,约占98%,控制电路占2%。为了保证变频器正常可靠运行,必须对变频器进行散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① 采用风扇散热:变频器的内装风扇可将变频器的箱体内部散热带走,若风扇不能正常工作,应立即停止变频器运行。

② 降低安装环境温度:由于变频器是电子装置,内含电子元、电解电容等,所以温度对其寿命影响比较大。通用变频器的环境运行温度一般要求-10℃~-50℃,如果能够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变频器运行温度,那么变频器的使用寿命就延长,性能也比较稳定。

我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建造单独的变频器低压间,内部安装空调,保持低压间温度在+15℃~+20℃之间。另一种方法是变频器的安装空间要满足变频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以上所谈到的变频器发热是指变频器在额定范围之内正常运行的损耗。当变频器发生非正常运行(如过流,过压,过载等)产生的损耗必须通过正常的选型来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对于风机泵类负载,当我们选择三菱变频器FR-F540时,其过载能为120%/60秒,其过载周期为300秒,也就是说,当变频器相对于其额定负载的120%过载时,其持续时间为60秒,并且在300秒之内不允许出现第二次过载。当变频器出现过载时,功率单元因其流过的过载电流而升温,导致变频器过热,这时必须尽快使其降温以使变频器的过热保护动作消除,这个冷却过程就是变频器的过载周期。不同的变频器,其过载倍数、过载时间和过载周期均不相同,并且其过载倍数越大,过载时间越短,请见表2所示:

对于变频器所驱动的电机,按其工作情况可分为两类:长期工作制和重复短时工作制。长期工作制的电机可以按其名牌规定的数据长期运行。针对该类负载,变频器可根据电机铭牌数据进行选型,如连续运行的油泵,若其电机功率为22kW时,可选择FR-F540-22k变频器即可。重复短时工作制电机,其特点是重复性和短时性,即电机的工作时间和停歇时间交替进行,而且都比较短,二者之和,按国家规定不得超过60秒。重复短时工作制电机允许其过载且有一定的温升。此时,若根据电机铭牌数据来选择变频器,势必造成变频器的损坏。针对该类负载,变频器在参考电机铭牌数据的情况下要根据电机负载图和变频器的过载倍数、过载时间、过载周期来选型。如重复短时运行的升降机,其电机功率为18.5kW,可选择FR-A540-22k变频器。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通用变频器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对策,随着新技术和新理论不断在变频器上的应用,变频器存在的这些问题有望通过变频器本身的功能和补偿来解决。随着工业现场和社会环境对变频器的要求不断提高,满足实际需要的真正“绿色”变频器也会不久面世。

6 参考文献

(1) 韩安荣.通用变频器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三菱变频调速器FR-A500使用手册.

篇3:建账监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目前, 通用变频器以其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通用变频器应用范围的扩大, 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谐波问题, 变频器负载匹配问题, 发热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及对策。

二、谐波问题及其对策

通用变频器的主电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整流部分、逆变部分和滤波部分。整流部分为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器, 逆变器部分为IGBT三相桥式逆变器, 且输出为PWM波形。

通用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中确实含有除基波以外的其他谐波。较低次谐波通常对电机负载影响较大, 引起转矩脉动, 而较高的谐波又使变频器输出电缆的漏电流增加, 使电机出力不足, 故变频器输出的高低次谐波都必须抑制。

(一) 增加变频器供电电源内阻抗。

通常情况下, 电源设备的内阻抗可以起到缓冲变频器直流滤波电容的无功功率的作用。这种内阻抗就是变压器的短路阻抗。当电源容量相对变频器容量越小时, 则内阻抗值相对越大, 谐波含量越小;电源容量相对变频器容量越大时, 则内阻抗值相对越大, 谐波含量越大。对于三菱FR-F540系列变频器, 当电源内阻为4%时, 可以起到很好的谐波抑制作用。所以选择变频器供电电源变压器时, 最好选择短路阻抗大的变压器。

(二) 安装电抗器。

安装电抗器实际上从外部增加变频器供电电源的内阻抗。在变频器的交流侧安装交流电抗器或在变频器的直流侧安装直流电抗器, 或同时安装, 抑制谐波电流。

(三) 变压器多相运行。

通用变频器的整流部分是六脉波整流器, 所以产生的谐波较大。如果应用变压器的多相运行, 使相位角互差30°, 起到了很好的谐波抑制作用。

(四) 专用滤波器。

该专用滤波器用于检测变频器谐波电流的幅值和相位, 并产生一个与谐波电流幅值相同且相位正好相反的电流, 通到变频器中, 从而可以非常有效地吸收谐波电流。

三、负载匹配问题及其对策

生产机械的种类繁多, 性能和工艺要求各异, 其转矩特性是复杂的, 大体分为三种类型:恒转矩负载、风机泵类负载和恒功率负载。针对不同的负载类型, 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变频器。

(一) 恒转矩负载。

恒转矩负载是指负载转矩与转速无关, 任何转速下, 转矩均保持恒定。恒转矩负载又分为摩擦类负载和位能式负载。摩擦类负载的起动转矩一般要求额定转矩的150%左右, 制动转矩一般要求额定转矩的100%左右, 所以变频器应选择那些具有恒定转矩特性, 并且起动和制动转矩都比较大, 过载时间长和过载能力大的变频器。如三菱变频器FR-A540系列。

位能式负载一般要求大的起动转矩和能量回馈功能, 能够快速实现正反转, 变频器应选择具有四象限运行能力的变频器。如三菱变频器FR-A241系列。

(二) 风机泵类负载。

风机泵类负载是目前工业现场应用最多的设备, 虽然泵和风机的特性多种多样, 但是主要以离心泵和离心风机应用为主, 通用变频器在这类负载上的应用最多。风机泵类负载是一种平方转矩负载,

(三) 恒功率负载。

恒功率负载是指转矩大体与转速成反比的负载, 如卷取机、开卷机等。利用变频器驱动恒功率负载时, 应该是就一定的速度变化范围而言的, 通常考虑在某个转速点以下采用恒转矩调速方式, 而在高于该转速点时才采用恒功率调速方式。我们通常将该转速点称为基频, 该点对应的电压为变频器输出额定电压。从理论上讲,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恒功率控制, 变频器的输出频率f和输出电压U必须遵循U2/f=const协调控制, 但这在实际变频器运行过程中是不允许的, 因为在基频以上, 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不能随着其输出频率增加, 只能保持额定电压, 所以只能是一种近似意义上的恒功率控制。

四、发热问题及其对策

变频器的发热是由内部的损耗产生的。在变频器中各部分损耗中主要以主电路为主, 约占98%, 控制电路占2%。为了保证变频器正常可靠运行, 必须对变频器进行散热, 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 采用风扇散热:变频器的内装风扇可将变频器的箱体内部散热带走, 若风扇不能正常工作, 应立即停止变频器运行。

(二) 降低安装环境温度:

由于变频器是电子装置, 内含电子元、电解电容等, 所以温度对其寿命影响比较大。通用变频器的环境运行温度一般要求-10℃~-50℃, 如果能够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变频器运行温度, 那么变频器的使用寿命就延长, 性能也比较稳定。

我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建造单独的变频器低压间, 内部安装空调, 保持低压间温度在+15℃~+20℃之间。另一种方法是变频器的安装空间要满足变频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以上所谈到的变频器发热是指变频器在额定范围之内正常运行的损耗。当变频器发生非正常运行 (如过流, 过压, 过载等) 产生的损耗必须通过正常的选型来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对于风机泵类负载, 当我们选择三菱变频器FR-F540时, 其过载能为120%/60秒, 其过载周期为300秒, 也就是说, 当变频器相对于其额定负载的120%过载时, 其持续时间为60秒, 并且在300秒之内不允许出现第二次过载。当变频器出现过载时, 功率单元因其流过的过载电流而升温, 导致变频器过热, 这时必须尽快使其降温以使变频器的过热保护动作消除, 这个冷却过程就是变频器的过载周期。不同的变频器, 其过载倍数、过载时间和过载周期均不相同, 并且其过载倍数越大, 过载时间越短, 对于变频器所驱动的电机, 按其工作情况可分为两类:长期工作制和重复短时工作制。长期工作制的电机可以按其名牌规定的数据长期运行。针对该类负载, 变频器可根据电机铭牌数据进行选型, 如连续运行的油泵, 若其电机功率为22kW时, 可选择FR-F540-22k变频器即可。重复短时工作制电机, 其特点是重复性和短时性, 即电机的工作时间和停歇时间交替进行, 而且都比较短, 二者之和, 按国家规定不得超过60秒。重复短时工作制电机允许其过载且有一定的温升。此时, 若根据电机铭牌数据来选择变频器, 势必造成变频器的损坏。针对该类负载, 变频器在参考电机铭牌数据的情况下要根据电机负载图和变频器的过载倍数、过载时间、过载周期来选型。如重复短时运行的升降机, 其电机功率为18.5kW, 可选择FR-A540-22k变频器。

参考文献:[1]韩安荣《通用变频器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2]三菱变频调速器FR-A500使用手册;[3]三菱变频调速器FR-F500使用手册。

参考文献

[1]韩安荣《通用变频器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三菱变频调速器FR-A500使用手册;

篇4:建账监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建账监管运行工作中常见问题:

(一)“重发放、轻管理”的思想没有转变。

一些地方的会计管理部门对建账监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存在“重登记、轻管理“现象。把建账监管工作简单的等同于登记会计账簿,往往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没有认识到它是财政部门的一项管理权限,更没有有效开展和运用这一管理权限去规范本地区会计行为。

(二)“监管”力度不够。

建账监管是包括办理、发放会计账簿、登记、注册、自查与监督检查在内的一系列工作。归结起来,应该分为“建账”和“监管”两部分,现在各级财政部门对于建账工作都已经有效开展起来,普及面比较广;但对监管工作开展的力度还不够,尤其是对企业账簿的正确使用没有形成有效监督。开展建账监管工作应该重在“监管”,只有加强监管,才能实现财政部门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还应切实加强对会计账簿的监督检查力度。

(三)与工商、税务、民政等企业管理部门的协调不到位。

建账监管作为一项政府管理企业的行为, 以加强会计管理和财务监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目标,必然要求与相关的企业管理部门相联系,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对单位会计账簿的侧面监督管理作用,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将建账监管工作抓深,抓到位。目前,一些地方的财政部门的建账监管工作还处于财政一家管理的孤立状态,或者虽然有联合行文,但没有认真的组织实施,至使建账监管实际上很难监管。

(四)没有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与建账监管有效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会计账簿一般由会计人员领取和使用,会计人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账簿的合法使用和正确使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会计法》要求,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任何单位不得任用没有会计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荆门市建帐监管办法》规定申请领取建账监管登记证书必须持有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可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与会计账簿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但许多地方会计管理部门还处在将这两项管理割裂开来单独管理的状态,没有制定有效措施把两者结合起来。

(五)代理记账工作没有有效开展。

《会计法》规定,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单位,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区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的代理记账业务大都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不规范。会计代理记账业务基本上被兼职会计人员垄断。有的会计人员兼任四、五家单位的会计,甚至兼任十多家单位的会计。这些会计人员仅仅充当了单位报账员角色,完全失去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很容易导致“做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不利于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亦不利于对会计账簿合理合法使用进行有效监督。

二、为更好的解决建账监管工作中的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强管理,适时推进建账监管微机化。

要真正地把建账监管工作深入开展起来,各地财政部门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建账监管工作。必须认识到建账监管是财政部门的一项管理权限,一定要管好,管到位。必须从单纯“卖账”的误区走出来,逐步形成“监管”为主,“发放账簿”为辅的工作模式。在财政部门内部要设置专门机构,实现专人负责,逐步推进建账监管的档案化管理,程序化管理,微机化管理,在加强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强账簿使用情况监督检查。

为加强财政部门对会计账簿的监管,必须把日常监督同重点检查相结合。日常监督应包括:对申请和办理建账监管登记的监督,对账簿发放的监督,对各单位账簿使用情况的监督、处理各类举报案件等。检查应分为定期检查和巡查。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安排一定时间对单位建账监管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通过检查发现建账监管工作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掌握本地区建账监管工作情况,督促各单位依法申领和规范使用会计账簿,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加强会计账簿监督管理。

(三)严格建账监管登记注册审查条件。

在财政部门办理建账监管的单位应于每年财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到当地财政所办理建账监管登记注册。财政部门应该对各单位以下情况进行审查:登记账簿的会计人员是否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人员变动情况,合并、分立、变更名称等事项是否办理变更手续,账簿是否依法使用情况。审查合格的单位由财政部门在建账监管登记证书上加盖注册章。年检合格的单位允许登记下一年度会计账簿。

(四)加强财政部门与相关管理部门协调配合。

建账监管工作不是财政部门孤立的工作,必须与工商、税务、民政、银行、审计等企业管理部门协调配合。财政、国税、地税、工商部门应建立和完善专管员分片包户制度,相互提供专管员名单及划片管理情况,并做好专管员建帐监管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各专管员应加强联系,及时通报信息,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共同做好建帐监管工作

(五)进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与建账监管有效结合。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与建账监管管理的切入点主要应有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办理建账监管登记证书时必须携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二是申请建账监管登记证书年检时必须出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三是财政部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账务检查时会计人员必须出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四是会计人员有违反《会计法》等财经法规私设账簿、做假账等行为情节严重由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各级财政部门应以以上几方面切入点为基础,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与建账监管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建账监管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六)大力推进会计代理记账工作。

为规范我市会计代理记账工作,大力扶持会计代理记账中介机构开展代理记账业务,参与会计管理与账簿管理,维护会计市场秩序。各地方财政部门应制定相应措施,规范会计代理记账行为。

(七)苦练“内功”提升服务层次。

建账监管工作需要财政干部掌握企业会计制度,熟练运用财会知识,一些会计准则在不时更新,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才能指导企业规范建账,更好服务于建账监管工作,从而提高管理层次。

篇5:药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药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07-12-15 21:3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药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药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规范,认真贯彻“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药品监督工作方针,通过三年多的努力,药品市场由原先无序经营逐步转向有序经营,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日趋规范,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越来越有保障。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困难。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群众药品法律意识和用药安全意识淡薄。药监局成立以后,采取新闻媒体报道、街头法律咨询和“送法下乡”等

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药品法律法规宣传,但群众对药品法律知识和用药安全知识仍掌握不多,识别假劣药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仍然薄弱。如今年3月在矿山新村菜场捣毁非法销售药品的案例中,就有人为无证销售假药,这些假药都是一些研碎的药粉,用黄、白纸简陋包装,外包装没有任何标识,对药物成分一无所知,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假药,也不知道自己在违法。多数服用后无效,也不举报而自认倒霉,不予追究。还有多数群众对无证经营药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由于涉及面广,经营隐蔽,数量又少,查处起来非常困难,即使查到也只能依法给予2-5倍的罚款,打击力度不足,部分群众不明真相,药品执法人员有时甚至遭到围攻,威胁到人身安全。

(二)从非正规渠道采购药品现象屡禁不止。日常检查中,经常会发现一些生产厂家销售代表直接上门推销药品,由于厂家和销售公司只管推销产品,对销售代表的管理较松,导致销售代表队伍

鱼龙混杂。其盖有生产厂家红章和法定代表人签章的空白委托书、空白合同书和送货单往往发到各销售代表手中,任其填写,让不法分子有机可趁。这些不法分子借着厂家授权的合法身份,将假冒生产加工的伪劣药品以串货、换货等方式销售谋取暴利,干扰了正常的药品流通市场秩序。少数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受利益驱动,只求价格低而不认真查验销售代表的手续真假,一旦被药监部门查到,再让销售代表补办各种手续,企图蒙混过关。由于药品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给这些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钻,也给药监执法者造成一定的监管难度。如常见的从非法渠道购入药品案件中,案件当事人通常无法当场提供购入凭证,药监执法人员对嫌疑药品采取了查封扣押强制措施,而由于法律没有对举证期限作出相关规定,案件当事人在任何时间补交的购入凭证,只要是有效的凭证,药监部门就要依法解除查封扣押和撤案。即便当事人未能在案件处理期

间提交凭证,而在行政诉讼时再行提交相关凭证,如果凭证有效,药监部门还要承担败诉风险。

(三)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仍然隐患不少。我市农村医疗机构数量众多,农村医疗机构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着重医轻药的倾向,药品管理在医疗机构管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安全用药隐患不少。对此,我局从2004年起推行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达标工程,使农村医疗机构在药品管理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由于农村医疗机构基础比较薄弱,医疗条件和技术素质参差不齐,规范化验收合格后又出现了反弹回潮的迹象。药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设施条件不能保证药品在贮存期间的质量。当前,药品经营企业都在积极实施GSP认证,认证的各项要求达143条,而医疗机构只须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有了药品配用的市场准入资格,药房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没有出台,监管中发现的规范管理问题只能进行教育整改,没

有处罚条款,监管乏力。

(四)农村药品监督管理网络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村药品市场是药品流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络建设,是解决农民用药安全问题的治本之举。2004年我局强化农村“两网”建设,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建立了以副乡镇长为组长的药品协管网络,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已建成,农村地区药品规范化管理逐步走向成熟。但由于协管人员的药品监管知识缺乏,而且这支队伍量大面广,药监部门要进行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面临着经费等困难,难以真正发挥其全方位、广覆盖的监督作用。而且除了举报查实案件获得的一点点奖励外,农村协管人员没有其他待遇,缺乏主动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五)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违规现象比较严重。我国目前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监督体制

中监管主体多,方式和渠道多,导致监管效能弱化。对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作为广告管理机关的工商部门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对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不易及时辨别发现,无法及时制止,而药监部门发现违法广告要移送到工商部门处理,没有主动权,监管不能到位。加上新闻单位广告部往往是承包经营,只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广告的合法性审查,来者不拒,助长了违法广告蔓准就刊播,有的虽经批准但未按核定内容刊播,故意夸大疗效和作用。更有甚者,一些保健食品推销员往往选择一些年龄较大,身患风湿、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群体,先赠送后购买,故

篇6:建账监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技师论文

浅谈水电厂运行倒闸操作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与防范措施

工作单位: 姓

名:

2015年08月24日)

浅谈水电厂运行倒闸操作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与防范措施

[摘 要]倒闸操作是现场运行人员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倒闸操作正确与否关系到全厂及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误操作事故在运行人员常规性的各类操作、事故处理、设备启动试验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因此,电厂运行安全工作应始终紧紧围绕如何防止和避免运行人员误操作这一主题来开展。本文着重介绍了在倒闸操作过程中易被电站运行人员忽视的几个细节问题和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倒闸 操作 问题 防范 措施

1、概述:

当前,在整个电力系统内误操作事故并未得到完全有效控制,从电力生产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来看,发生事故的因素有人为、设备工具、管理指挥、作业对象和生产环境。人是其中最活跃、最难掌握的因素。在电力生产的全过程中,人始终占有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据事故资料统计分析,在事故发生的各类原因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0%。对运行人员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结果就是误操作事故。在水电厂运行工作中,电气倒闸操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由于操作错误往往会造成用户停电、损坏设备、人身伤亡和电网瓦解等重大事故,所以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防止误操作方面,虽然《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中已经有了明确规定,各单位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误操作事故仍然频发不断。在此笔者根据自己过去多年从事运行工作的经验谈几点体会,希望可以提高运行人员倒闸操作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2、倒闸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操作票填写不规范

2.1.1 不遵守《安规》一张操作票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的规定; 2.1.2 操作票漏项,审票人责任心不强,过分相信填票人,而填票人又依赖审票人来把关;

2.1.3在接到调度令后不及时填票,直到操作前几分钟才草草填写,使其正确性得不到保证。

2.2 发受令不规范

2.2.1通话不互报单位、姓名,不讲普通话;

2.2.2操作发令前不讲清操作意图、目的,尤其是涉及二次回路方面的内容;

2.2.3 发令内容和汇报内容不复诵;

2.2.4正式令和预发操作任务含糊不清;

2.2.5 不使用标准术语。

2.3 操作前的检查工作不规范

2.3.1 操作前对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不清楚,没有按模拟图核对设备的运行方式;

2.3.2 未认真审核上一班移交的未完成操作票,未认真核对调度令和操作票;

2.3.3 操作前不核对保护运行情况,不检查保护压板;

2.3.4 检修过程配合检修人员的操作以及检修完工后的送电操作,未到现场检查。

2.4 操作过程行为不规范

2.4.1无票操作。简单的操作不使用操作票,或开了票也不带到现场,或事后补开票、补打勾应付检查。

2.4.2违反监护复诵制。操作前没有核对设备名称编号;操作时没有唱票、复诵,不按票逐项操作打勾;职责错位,监护人替代操作人操作;操作人和监护人分别进行操作,造成实际上的单人操作;操作时监护人不在场,失去监护等,以致出现走错间隔、误拉合开关刀闸、带电接地。

2.4.3操作中擅自变动操作顺序,遗漏检查项目,如倒负荷操作或解列操作遗漏检查负荷分配,检修后送电漏查相应地线(地刀)确已拆除(断开)。

2.4.4模拟图与现场实际不符。运行状态变了,模拟图却没有及时变更,或倒闸操作前根本就不核对模拟图板。

2.4.5交接班制度流于形式。班前会不认真,没有对口交接,特别是装拆接地线等重要事项没有交代;接班人员不按岗位要求认真检查设备状态,不查看有关安全工器具情况和运行记录,在没有认清设备实际状态的情况下,盲目操作。

2.4.6运行人员对《调度规程》、《安规》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有偏差,如调度时对“预令”和“待令”的执行,工作票制度中“工作结束”和“工作票终结”的区别等理解错误酿成事故。

2.4.7强行解锁。防误装置的万能钥匙和开关室钥匙缺乏严格管理,或防误装置功能不完善导致强行解锁。

2.4.8运行人员对设备不熟悉,操作过程中发生疑问没有弄清楚仍继续操作而造成事故。

2.4.9不按要求做好安全措施。少挂安全警告标示牌,或悬挂位置不当,或朝向错误;少设安全围栏,或没有装设全封闭遮拦,或装设位置不当;少装接地线,或装设不符合要求等。

2.4.10不验电接地,或验电未按规定操作及验电器不合格。

2.4.11操作票上签名、盖章、打“∨”不符合规定要求。有的操作票遗漏签名或代签名;有的漏盖章或盖错章;有的执行完毕未打“∨”;有的在第一空行未盖“以下空白”印章;有的作废票不加盖作废章留在现场等。2.5现场运行规程中倒闸操作的有关规定不够完善

一些重要操作步骤、操作术语、专用安全标志、防误操作措施及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未在规程中加以明确,有的二次压板投退规定不具体。

3、防范措施:

3.1执行操作票制度中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3.1.1 强化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坚持持证上岗。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演练,彻底纠正各种习惯性违章。

3.1.2 只允许经过批准的人员,如值班调度员、值长有权发布操作令。

3.1.3 接受操作令的人员,必须是有权执行操作令的人员,如值长,或执行操作的监护人和操作人,为了防止将命令传达错误,其他人员均无权受令。

3.1.4 为了防止由于发受操作令错误而造成的误操作事故,在用电话发受操作令时,必须使用录音电话。在开始发令前应先互相通报自己的单位、姓名和职称。只有双方互相核对无误,确认发令人和受令人都是经过批准之后,方可发受命令。在正式发受操作令时,为了防止记录错误,要求受令人应边听边记(不能听完后再记)。发令完后,应按照记录人向发令人进行复诵,直到发令人核对无误为止。此外,为了防止误听,还要求使用统一规定的调度术语,如:“1”读为“腰”、“7”读为“拐”、“0”读为“洞”等;对开关设备的操作用“断开(或切断)”、“合上”等术语。此外,由于工作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为了避免使用地方言造成误解,一般除了规定开关设备必须使用双重称号外,还应尽量使用普通话。

3.1.5 对分开布置的单相隔离开关或接地刀闸,在填写操作票时宜将三相分别填写(即每相操作单独列为一项)。如:某电站在1号主变压器检修后恢复受电操作时,由于线路侧的接地刀闸为单相分别用电动操作,监护人和操作人在断开A、B两相后,误认为已全部断开了,即进行后面的操作,以致在合闸受电时,造成系统接地短路的重大事故。3.1.6 操作票填好后,在送审前必须坚持在模拟图板上进行核对无误(模拟图板必须符合实际)。用电脑制作的操作票,也必须在模拟图板上进行核对和审批。除了事故处理和单项操作外,严禁无票操作。在1张操作票中只允许填写1个操作任务。

3.2 执行操作监护制度中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3.2.1监护人和操作人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根据操作的复杂程度明确规定哪些人可以进行哪些操作,而且还应将名单给予公布。

3.2.2 在操作中,监护人必须集中精力进行监护,不允许参与操作或从事其他工作。在监护中首先应核对设备位置准确无误,其次是要坚持执行唱票复诵制,只有在监护人确认无误,并发出“对,执行!”命令后,才允许操作人操作。为了防止跳项或漏项,要做到每操作完一项后,立即在该项编号上划上“√”记号。

3.2.3 在装设接地线或合上接地刀闸前必须坚持验电,在验电前应将验电器在带电设备上进行试验,确认良好后方可使用。

3.2.4 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票中规定的顺序,逐项往下进行,不允许改变操作顺序。在对某些操作项目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调度值班人员或值班负责人,不允许随意修改操作票,不允许擅自解除闭锁装置,只有在把问题查清楚后方可继续进行操作。

3.2.5 有些操作项目操作完后必须进行核对,如断开断路器后,应立即检查操作机构,确认已经到位,三相都已动作后,方可进行下一项操作。

3.2.6 全部操作完成后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核对,确认一切正确,并核对模拟图板与实际完全一致后,方可报告操作结束。并将已装设的接地线和已合上的接地刀闸,在接地线登记簿上登记。

3.3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组织运行人员,重温《安规》中的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及“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结合本单位情况制订出明确、细化的实施和考核方法。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3.4 抓违章、堵源头,强化考核力度

严格对违章人员的处罚,特别是对造成后果的违章人员处理要按规定从严执行,严格执行“五不放过”的原则。大量的误操作事故证实,发生误操作事故的根本,绝大多数是人员违章,不按规定操作。故要在“防”、“严”字上下功夫,抓住平时点滴的违章行为开展“反违章”,养成良好的遵章守纪习惯。可运用“安全互保”等活动,设置安全检查流动哨,开展安全绿十字活动、党员身边无违章活动、共青团员安全岗活动、千次操作无差错竞赛活动等行之有效的反违章活动。

3.5 搞好管理工作,落实防误操作措施

从以上剖析,可以看出,误操作事故,大部分都有管理上的问题,如不严格执行电气操作管理制度问题;不严格执行调度规程的问题;不严格执行解锁钥匙管理制度问题等。要按照“二十五项反事故措施”中对防误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重新修订防误工作规定,使防误操作的组织措施(即两票三制)、技术措施(设备的防误装置)落实到每一项电气操作、每一个操作环节和每一处设备上。要发动运行、检修人员结合安全检查和日常检修,对设备铭牌(包括继保二次设备铭牌)、图纸资料、现场操作规定、运行规程、典型操作票,进行一次全面核对,与实际设备不符或表示不清楚的要即刻处理确保正确、清晰;定期对定值、压板进行核对,确保与运行方式相符。

3.6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努力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操作

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主要是思想素质教育,安全意识教育,业务、技术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新进厂人员业务培训要注重对规章的执行和操作规范化的教育,从一开始就使其养成良好的规范操作的习惯。在岗人员也应定期培训、再教育,纠正自己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强调发令、接令和执行操作步骤的全过程合格。水电站的重要操作要实行倒闸操作分级监护制度,对倒闸操作的全过程增加第二监护人。组织操作竞赛,抽查调度及现场操作录音,做到运行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3.7 严格执行“防误装置的管理规定”

加强对“五防”装置的管理工作,要明确防误装置的设备专责负责人,加强对装置的维护、检修工作,确保五防“三率”达到100%。对操作中发生“五防装置”异常或障碍要进行统计、分析、考核。要认真执行“五防装置解锁规定”,决不允许未经批准擅自解除闭锁。发现不按规定自行解锁的人员,不论解锁操作是否造成后果均需严肃处理。

3.8 加强检修过程的操作管理

在检修、验收、试验时需进行试操作的,强调操作监护、核对设备铭牌等规定的执行。设备检修工作结束,办完工作票终结手续后,决不允许检修人员再次进入现场工作

4、结束语:

篇7:建账监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河南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曾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该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职业病鉴定防治体制的弊端。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职业病已成为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我国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数量、职业病人死亡数量和新发现病人的绝对数量均居世界首位,成为职业病危害最严重国家之一,而我国职业病的鉴定与防治工作却与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

所谓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工作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002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发布《职业病目录》,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等十大类115种。

我国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经历了3个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98年,职业卫生监管主要由劳动部门负责;1998年机构改革后,原劳动部承担的职业卫生监察职能划转至卫生行政部门;2003年,卫生部承担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等职能划转到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年又明确将此项职能划归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能由卫生部门和安监部门共同承担。

我国职业病的现状及特点

我国职业病的现状。近十年来,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20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

据有关部门粗步估算,我国现有1600万家企业存在着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受不同程度危害的职工总数超过2亿人,每年因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平均每年新发职业病人数高达2万,其中尘肺病发病数占80%,急、慢性中毒约占20%;现存累计患者67万余人,而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报告数字。因职业危害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大于因工伤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我国职业病的特点。一是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数以亿计),患病数量大,发病年龄下降,新职业病不断出现,专家估计今后10年至15年我国职业病发病总数还将呈继续上升趋势; 二是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乡镇企业、外资企业职业危害严重,农民工成为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者; 三是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四是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五是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

我国职业卫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法律制度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200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由但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还没有实现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的统一立法,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的分别管理自然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

此外,法规标准体系与国外工业化发达国家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相比存在诸多不足,如我国法定的职业病目录中仅列致癌性因素8种,而美国2005年公布的《致癌物》报告中致癌物质种类达到246种,国际癌症研究所

(IARC)2004年公布的确定的人类致癌物为95种,很可能是人类的致癌物66种,可能的人类的致癌物多达241种。职业卫生监管体系严重缺陷,监管职责不明。我国在进行机构改革时,将职业卫生监管职能从劳动部转归到卫生部,后又将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职能划转到安监部门。我国分割了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由安监和卫生两部门从不同方面履行职责,给实际工作带来严重困难。2003年机构调整后,卫生部门失去了执法权,不能再到企业进行现场执法,而《职业病防治法》中又规定它是执法主体。安监部门由于职能划分不合理,缺少执法主体法律依据,尚未完全承接此项职能。

职业卫生监管和技术服务力量薄弱、职业病监测网络不完善。目前,全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而接受职业卫生监督的却不足10万家。国家对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培训少,企业对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更是鲜有,导致职业卫生监督和管理人员的断层。实际工作中,从事职业卫生管理的人员常常是兼职工作,特别是企业,常配备一些对工艺和毒物知之甚少的人员从事管理。

我国的社会保障、保险体系不健全。我国虽在《工伤保险条例》中将职业病患者也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内,但工伤保险机制不完善,实际执行情况较差。特别是广大进城农民工,用人单位违法用工情况普遍存在,农民工享受不到“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的待遇,甚至无劳动合同,遇到职业病等工伤需要保险赔付时缺乏法律依据,已经构成了新的社会问题。此外,农民工的大病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也处于欠缺状态。

企业防治观念淡薄,责任意识薄弱。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不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很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依然严重,卫生防护设备陈旧,职业卫生条件恶劣;用人单位有意无意地忽视职业病危害的存在,不履行职业病告知义务,不组织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劳动者体检;劳动者发生健康损害时,立即辞退或中止与劳动者的劳务合同,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复杂。由于劳动合同制度不健全、用工管理混乱,使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在职业病诊断鉴定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劳动关系、职业史、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资料不全造成职业病诊断机构难以受理劳动者的职业病诊断申请,一些职业病患者不能及时进入法定诊断程序。此外,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中对用人单位在职业病诊断鉴定中负举证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引发了很多争议和纠纷。

国外职业病监管的启示

国外发达国家经过200多年的努力,工伤事故已经得到有效遏制,职业安全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而职业卫生工作则成为这一领域工作的重点,越来越走向高度专业化,逐步形成了防止职业健康伤害的三位一体(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精细管理)的综合格局。

美国——1970年,美国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卫生法》, 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职业安全卫生法的国家,并成立3个永久性机构:职业安全与卫生监察局(OSHA)、职业安全与卫生复审委员会(OSHRC)、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NIOSH是隶属于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一个研究机构,负责编制职业病识别指南、疾病与工作关联指南等指导性文件,但并不作为国家标准发布,而是为了配合有关法规提供的一种技术咨询服务,已受到参与职业病判定有关医生的肯定。OSHA隶属于美国劳工部,负责颁布并实施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法规,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方针和对策,并实施强制检查,对违反职业安全卫生的行为进行处罚。OSHRC独立于美国政府部门,对OSHA的工作进行监察和监督。与职业卫生统计有关的工作则由劳工统计局(BLS)负责,采用由下至上(企业雇主记录和报告)和由上至下(OSHA和BLS调查)相结合的调查统计方式。

近年来,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将最危险的工作场所和伤害率与职业病发生率高的企业的雇主确定为重点监管对象,实施3种不同的执法计划:加强执行计划(EEP)--跟踪具有严重、故意或反复违反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相关

规定的历史记录的雇主;特别工地关注计划(SST)--重点关注伤害事故率和职业病发生率最高的工作场所的实施效果;国家重点计划(NEPs)--关注公认的全国性重大健康或安全风险。同时辅以教育、培训和合作计划,使工作场所伤害事故、职业病患者和死亡事故数量下降。

欧洲——将职业病的诊断纳入工伤赔偿或保险系统,其体系与美国基本相似。

英国于1974年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其职业卫生的法规、监管和调查统计体系与美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不同的是,英国的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和统计主管机构为专门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执行局(HSE)和地方当局(LAs),1998年颁布的《安全和卫生(执法机关)规章》规定LAs主要管理批发、零售、办公、休闲和餐饮的职业安全和卫生,HSE和LAs通过执法联络委员会(HELA)进行协同;并成了负责卫生和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制定的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为(HSC)。

德国的劳动医学是在早期的德国企业内医疗保健医师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德国的法律规定:雇员超过20人的企业必须建立劳动保护委员会,由一名雇主或雇主委托的代理人、两名企业雇员委员会的代表、企业医生、劳动安全专员和现场安全员组成。企业医生和劳动安全专员的任务分别是:在劳动保护和事故预防涉及到有关健康保护或劳动安全(包括使劳动更加符合劳动者的要求)的所有问题上向雇主提供支持。德国还针对生产事故建立了很多职业协会,法律法规规定了工业企业工伤者由职业协会负责,具体由职业协会劳动保护所执行;职业协会要对职业事故进行登记和调查,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职业事故保险赔偿;雇主参加职业协会是强制性的,是开办企业的前置条件,职业事故保险费由雇主全部支付,其他的公共保险由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

日本——于1947年颁布了《劳动基准法》,规定在厚生劳动省设立劳动基准局作为监督机构;1972年颁布《劳动安全卫生法》也规定了劳动基准监督官的权限和司法警察的职权,并在需要专业知识的劳动安全卫生领域设立了产业安全专员及职业卫生专员,对企业、工人等进行指导。各大型产业集团内部设有劳动科学研究所,除负责本集团内部的劳动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外,还负责职业病鉴定工作。

解决我国职业病监管中问题的根本方法

(1)尽快完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职业卫生标准,完善《职业病防治法》实施细则,明确执法主体,使职业病防治工作操作性更强;调整政府机构在职业卫生监管方面的职能分工,将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纳入统一管理,形成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长效联动机制。

(2)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并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职责,将定职业病防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进行考核。同时,要增加职业病防控的经费投入,坚持预防为主原则。

(3)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对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的整治,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与此同时,切实有效的执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落实“三同时”审查,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4)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如充分发挥职业病工伤保险体系的作用,强化我国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和费率浮动机制的作用,并将职业病的诊断和康复同时纳入工伤赔偿(保险)系统。

(5)建立完善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档案管理,建立健全职业病报告的组织系统,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

篇8:建账监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动派遣协议, 由劳务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 派遣劳动者受接受单位指挥监督, 为接受单位提供劳动;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因为劳动力的使用, 按照劳务派遣协议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费用, 派遣劳动者获得就业岗位及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 劳务派遣单位从派遣业务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劳动派遣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劳动者与其工作的单位不是劳动关系, 而是与劳务派遣单位形成劳动关系, 再由该机构派到用工单位劳动, 用工单位与派遣机构签订派遣协议。

二、劳务派遣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

有市场需求才会产生供给,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自发选择的结果。九十年代以来, 我国劳动力市场主体的自主地位日益确立, 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 自发地决定用工、就业形式和经营形式, 这是劳务派遣产生、发展的根本前提。

随着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介绍事业的发展, 逐步产生了劳务派遣的机构和功能。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由于自身就业能力比较弱, 难以自谋职业、自主就业, 于是, 有关机构将他们组织起来, 通过劳务派遣实现就业。另外, 也有一些就业能力比较强的劳动者, 不满足于固定在一个正式单位中, 采取了劳务派遣就业形式, 以丰富自己的阅历, 增加自己的收入。另外, 随着大中专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 很多毕业生也通过劳务派遣来积累工作经验, 为将来就业打基础。

目前, 东部沿海地区劳务派遣发展较快、规模较大, 主要包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方。据报道, 从事人才租赁并取得资质证书的劳务派遣企业的数量也如雨后春笋, 蓬勃增长。采用劳务派遣型工作安排的行业主要是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 特别受到外资企业、优势企业和国有大企业的欢迎。

劳务派遣在我国还属于一种比较新的事物。与国外相比, 我国关于劳务派遣的管理制度还极不成熟。既没有关于劳务派遣的单独立法, 已有的法律法规中也没有相关的规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没有跟上。仅在2008年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中, 对劳动派遣做了相关规定。

三、劳务外派和引进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劳务派遣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由于法律管辖体系设立的滞后性, 造成在立法、司法范畴中缺乏管理的规范性, 劳务派遣在运作中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营地位不明确, 也就是身份的法律性质没有准确定位

劳务派遣机构从事的是一种劳务经营活动, 其机构的设立条件、经营业务、地位和范围等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政府目前还未设专门的部门对其经营资质和经营业务进行审批;严重影响劳务派遣机构的业务开展, 无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这个新生经济活动提供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指导, 不利于该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壮大。

2、关于劳务派遣没有完善立法, 造成无法可依, 劳务派遣机构、接受单位和劳动者的责权利不清

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标准和劳动时间、劳务派遣的范围和期限、派遣合同的规定、派遣员工和正式员工比例、劳务派遣企业的收入和税务核算等方面, 目前均未有相对独立的配套规定;劳动派遣机构和实际用人单位在承担对劳务派遣人员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上没有明确的界定。

这直接造成对于派遣单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的权责和权益均未做到全面有效的约束和保护, 从而延伸出众多的权益纠纷和违法事件。

也有一些比较正规的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地安排本企业劳务派遣型工作的规模, 并对劳务派遣进行严格管理。它们制定专门的劳务用工管理规定, 对劳务派遣三方的职责、派遣员工的培训、考核、劳务费的发放原则和标准、以及派遣员工参加工会和党团活动等作出明确规定。使企业用工机制更灵活, 使劳务派遣成为帮助企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用工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 从根本上节约了经营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率。

3、行业进入的门槛不高, 产生了部分不达标不合法的劳务派遣公司, 扰乱市场秩序, 造成恶性竞争

部分用人单位对劳务派遣的滥用与曲解, 过分理想地希望能通过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降低企业人工成本、规避社保、逃避经济补偿责任等, 导致一些无营业执照、无资质的伪劣公司为了牟利而铤而走险, 采取不正当或违法手段进行业务经营, 造成劳务派遣行业间的不良恶性竞争。

4、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不足

在劳务派遣机构、用人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角形的劳务纠纷之中, 最终使处于弱势的劳动者深受其害, 工会也无法根据适宜的法律规定对劳动者进行维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 冲击正规雇佣, 劳务关系劳务化。特定行业、机构必须聘用正式员工或派遣员工,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 并不适合所有企事业用人单位, 只适合一些特殊用人单位或特殊岗位。因此, 劳动保障部门对劳务型公司进行劳务派遣, 应明确规定派遣的范围。

(2) 劳动者工资、社保福利及相关权益不平等。由于劳务派遣本身的临时性、辅助性及替代性, 导致被派遣劳动者和正式员工之间的工资、社保、培训、休假、提升机会、工作稳定性等方面均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劳动力市场秩序、社会保险和劳动者权益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劳务外派和引进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劳务派遣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用工形式, 继续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劳务派遣在发展中暴露的问题, 主要的还是法律规章不健全、政府政策缺位造成的劳务派遣业缺乏规范、发展缺乏保障的问题。

根据以上描述的问题, 结合我国市场状况, 综合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主要有以下对策:

1、有针对性地鼓励发展一批劳务派遣企业, 例如专业的劳务派遣合同公司、有规模的连锁经营劳务派遣企业以及多元劳务派遣机构的发展。先让部分有经营资质的优秀企业发展上轨道, 起到带头和指引作用。

2、根据地区具体情况, 在就业困难的地区扶持一批公益性劳务派遣组织, 作为促进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吸纳破产关闭企业职工、及失业人员就业的有效途径, 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但必须规定公益性劳务派遣企业的认定条件及其享受的优惠政策。

3、实行劳务派遣许可审批制度, 设立专门审批部门, 开办劳务派遣必须经相应劳动保障部门审批, 在工商部门登记备案, 并实行年审制度。根据各地具体情况, 合理控制劳务派遣机构的数量和准入限制, 对不同经营领域的劳务派遣公司设置不同的注册资金等要求。同时, 劳务派遣机构不得同时经营劳务承包、劳务中介和劳务代理, 避免“混合经营”的情况发生。

4、制定或完善劳务派遣的相关配套政策规定, 包括合同制度、税收制度、工商管理制度、社保制度等。

(1) 严格规定派遣协议和劳动合同的详细权责, 确定劳务派遣机构的收入核算和税点, 规定工商登记类别, 明确派遣机构的法律责任, 被派遣劳动者的社保福利及手续等。

(2) 在劳务派遣条例中明确劳务派遣三方的责权利, 应对劳务派遣有一定的制度性限制, 如劳务派遣工可从事的行业、工种, 用人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工的条件等。但是, 劳务派遣也是劳动力市场的一种正常现象, 管制太多, 不利于其发展。

(3) 对劳务派遣从业人员采取灵活的社会保险政策。在劳动力市场管制放开的情况下, 对不同就业形式的差别政策对劳务派遣有重要影响。主张对于劳务派遣从业人员采取灵活的社会保险政策。劳务派遣企业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正式职工正常缴费, 临时劳务派遣人员参照其他规定缴费。针对流动就业者的情况, 应该积极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帐户。

(4) 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监察,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务派遣的劳动保障监察对象包括派遣公司、使用被派遣劳动者单位。针对目前派遣服务点多面广, 劳动保护监察力量手段不够的情况, 可考虑通过对派遣公司的专管员、督导员进行劳动法律政策培训, 使其持证上岗的方式, 让其担当一部分监督职能, 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首先, 为派遣员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为广阔的职业选择;重视派遣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有效提升派遣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提高派遣员工的职业选择能力。

其次, 保证派遣员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和合法福利权益, 切实做到同工同酬, 平等公平。

五、结束语

我国劳务派遣虽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但已显示出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在促进体制内就业机制转换、促进城乡就业结构转变、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等方面, 劳务派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劳务派遣作为正规就业的必要补充形式, 规模较小, 但发展很快。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 派遣机构和用人单位的利益平衡是一个核心问题, 双赢模式才会推动劳务派遣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国家政策的重视和相关立法、司法的完善在所必行, 只有在周全的合理有效的法律管辖下的市场经济活动才能在安全健康的竞争环境下继续为我国经济作出正面的积极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劳动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通过审议;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于2008年9月18日颁布实施。

[3]、关怀、郑爱青《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解读》,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

[4]、李敏《人才派遣雇佣关系及相关者责权利分析》, 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劳务派遣http://www.adpchina.com/solutions/employer-services/Local_admin.html

上一篇:放羊周记下一篇:俯身的智慧优秀中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