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管执法存在问题

2022-10-04

第一篇:安全监管执法存在问题

水污染防治执法监管采取的措施和存在问题

一、水污染防治执法监管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1、采取日常检查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对国省控重点污染源进行监管。根据国家环保部及省环保厅工作要求,对国控重点污染源开展每月一查、省控重点污染源每季度一查;同时,不定期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的专项督查检查行动,重点加强对造纸、化工、重金属、制革、电镀、漂染行业和以排放氨氮、总磷等为主要污染物的工业项目的监督力度,防止重大污染事件发生确保重点污染源环保设施正常运行。

2、采取监督性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监管方式,根据监测站提供的重点行业企业排放的水污染物监测结果及信息中心提供的在线监测数据,对排放污染物监测数据超标的企业,依法进行立案查处。

3、建立重点流域巡查制度,通过开展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重点围绕污染较严重、污染源较集中、涉及跨界污染问题的流域,加大巡查力度,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或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及时下达限期整改措施,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

4、认真开展重点流域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监控工作。为保证重点流域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监控装置正常,根据省政府和省环保厅文件要求,对未落实最小下泄流量的水电站依法进行查处,对监控装置运行不正常的水电站责令限期修复。同时,督促辖区内水电站执行最小下泄流量要求,确保流域水环境安全。

5、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督促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加大禁养、禁建区的养殖场的关闭拆除力度,对配套环保设施不完善的养殖场要求限期整改。

6、强化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监管工作。定期对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进行巡查,并组织开展了全市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专项督查检查行动,对检查、排查出的饮用水环境污染问题,及时发函致当地政府或下达限期整改措施,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确保我市饮用水环境安全。

二、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执法监管的角度而言,无非是人员配备和合理分工的问题,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加强重点风险污染源的检查力度,在重点风险污染源分布尚为合理的情况下,环境容量还能满足纳污要求。然而,在一些工业集中区,基础综合配套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尽管个体排污均能符合国家标准,但不同行业的工业废水势必会造成水体污染因子的富集和组合,造成排污口外的次生污染,在监管这个环节就存在缺失。

2、现场执法监管存在监管与监测脱钩的情况。执法人员在现场监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应用到污染物的监测数据,但目前监测站的职能除满足于自身接受委托监测之外,还承担监督性监测的重任,无法保障现场执法监管中频繁的监测需求。

三、工作建议

1、以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论证为前置条件,应避免造成不同行业的污染因子在排污口外的组合而产生新生污染物。

2、合理分工,保障日常监管的执法力量,并从监测站中分属一部分人员作为监管执法中取样检测的常备力量,充实整合现场执法力量。

第二篇: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建议

根据市食安办通知要求,结合近几年我局在猪肉和酒类食品安全领域方面所做的工作,我们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要发挥已成立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领导、组织、协调作用,牵头开展行之有效的监管工作。要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即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积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协调机制,逐步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反应灵敏、无缝对接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

二、宣传培训并举,提升安全责任意识。

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要利用电视、报刊、传单、标语、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览等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逐步提升公众的安全消费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各监管部门应一方面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另一方面引导消费者改变不良消费习惯和心理,特别应重视对留守老人、儿童的教育引导。

三、建立公示制度,加大监管打击力度。

建立食品公示制度,在媒体上和生产企业、经营场所等公示不合格的食品,提示、告知和引导广大群众购买放心食品。加强行业自律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食品安全信用披露、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等制度。各部门要形成联合执法机制,针对难点问题经常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以“送货下乡、厂家直销、降价促销”等名义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遏制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的蔓延势头。

四、健全社会监督,营造支持参与氛围。

要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热线等电话作用,在社区、农村广泛建立消费维权监督点,设立食品安全监督协管员,积极发动他们向群众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及时传达上级和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对发现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对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收集掌握本区域内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并定期向职能部门反馈。

第三篇:药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规范,认真贯彻“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药品监督工作方针,通过三年多的努力,药品市场由原先无序经营逐步转向有序经营,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日趋规范,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越来越有保障。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困难。

一、存在问题

及原因

(一)群众药品法律意识和用药安全意识淡薄。药监局成立以后,采取新闻媒体报道、街头法律咨询和“送法下乡”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药品法律法规宣传,但群众对药品法律知识和用药安全知识仍掌握不多,识别假劣药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仍然薄弱。如今年3月在矿山新村菜场捣毁非法销售药品的案例中,就有人为无证销售假药,这些假药都是一些研碎的药粉,用黄、白纸简陋包装,外包装没有任何标识,对药物成分一无所知,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假药,也不知道自己在违法。多数服用后无效,也不举报而自认倒霉,不予追究。还有多数群众对无证经营药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由于涉及面广,经营隐蔽,数量又少,查处起来非常困难,即使查到也只能依法给予2-5倍的罚款,打击力度不足,部分群众不明真相,药品执法人员有时甚至遭到围攻,威胁到人身安全。

(二)从非正规渠道采购药品现象屡禁不止。日常检查中,经常会发现一些生产厂家销售代表直接上门推销药品,由于厂家和销售公司只管推销产品,对销售代表的管理较松,导致销售代表队伍鱼龙混杂。其盖有生产厂家红章和法定代表人签章的空白委托书、空白合同书和送货单往往发到各销售代表手中,任其填写,让不法分子有机可趁。这些不法分子借着厂家授权的合法身份,将假冒生产加工的伪劣药品以串货、换货等方式销售谋取暴利,干扰了正常的药品流通市场秩序。少数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受利益驱动,只求价格低而不认真查验销售代表的手续真假,一旦被药监部门查到,再让销售代表补办各种手续,企图蒙混过关。由于药品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给这些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钻,也给药监执法者造成一定的监管难度。如常见的从非法渠道购入药品案件中,案件当事人通常无法当场提供购入凭证,药监执法人员对嫌疑药品采取了查封扣押强制措施,而由于法律没有对举证期限作出相关规定,案件当事人在任何时间补交的购入凭证,只要是有效的凭证,药监部门就要依法解除查封扣押和撤案。即便当事人未能在案件处理期间提交凭证,而在行政诉讼时再行提交相关凭证,如果凭证有效,药监部门还要承担败诉风险。

(三)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仍然隐患不少。我市农村医疗机构数量众多,农村医疗机构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着重医轻药的倾向,药品管理在医疗机构管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安全用药隐患不少。对此,我局从2004年起推行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达标工程,使农村医疗机构在药品管理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由于农村医疗机构基础比较薄弱,医疗条件和技术素质参差不齐,规范化验收合格后又出现了反弹回潮的迹象。药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设施条件不能保证药品在贮存期间的质量。当前,药品经营企业都在积极实施GSP认证,认证的各项要求达143条,而医疗机构只须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有了药品配用的市场准入资格,药房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没有出台,监管中发现的规范管理问题只能进行教育整改,没有处罚条款,监管乏力。

(四)农村药品监督管理网络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村药品市场是药品流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络建设,是解决农民用药安全问题的治本之举。2004年我局强化农村“两网”建设,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建立了以副乡镇长为组长的药品协管网络,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已建成,农村地区药品规范化管理逐步走向成熟。但由于协管人员的药品监管知识缺乏,而且这支队伍量大面广,药监部门要进行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面临着经费等困难,难以真正发挥其全方位、广覆盖的监督作用。而且除了举报查实案件获得的一点点奖励外,农村协管人员没有其他待遇,缺乏主动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五)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违规现象比较严重。我国目前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监督体制中监管主体多,方式和渠道多,导致监管效能弱化。对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作为广告管理机关的工商部门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对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不易及时辨别发现,无法及时制止,而药监部门发现违法广告要移送到工商部门处理,没有主动权,监管不能到位。加上新闻单位广告部往往是承包经营,只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广告的合法性审查,来者不拒,助长了违法广告蔓准就刊播,有的虽经批准但未按核定内容刊播,故意夸大疗效和作用。更有甚者,一些保健食品推销员往往选择一些年龄较大,身患风湿、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群体,先赠送后购买,故意

虚假夸大保健食品的治疗功效,说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误导消费者上当受骗。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这些推销者为规避法律,冒充药品进行广告宣传仅停留在口头,药监部门很难按《药品管理法》的“非药品冒充药品”进行查处,使制假者有机可乘。

(六)人员、经费、装备不能满足药品监管需求。一是专业知识亟需提高。药品监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生产、

经营、使用、流通等众多环节,应用的法律法规、药学及相关专业门类广泛。我市药品行政执法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离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职责,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培训和锻炼提高。二是药品监督管理经费不足。财政经费保障有限,财政预算除人头经费以外,几乎无钱购置技术装备。三是装备适应不了执法需求。基础设施较为简陋,技术装备落后,交通工具不足,难以满足实施全方位的药品监管需要。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的广度,努力增强农民用药安全意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宣传药品法律、法规知识,更要宣传假、劣药产生的途径、危害及识别方法,宣传药监部门的职能;不仅要加强在城区的宣传,更要加强在农村的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认知违法行为和自我防范意识,使假劣药品在农村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通过新闻媒介及时将各种假劣药信息公告大众,使社会各界及时了解药监动态,使老百姓自觉拒绝假劣药品,由被动消费变为主动消费,同时向全社会公布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从而减少假冒伪劣药品和非法行为生存的空间。

(二)建立健全药品法律法规,不给不法分子留有空隙。建议尽早出台新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把《药品管理法》与《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没有规定和明确的内容,尤其是对控制质量,防止假冒伪劣药品产生和侵入有关内容在《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中予以明确。比如药品销售代理人的法律地位、行为性质、借合法单位从事无证经营问题,没有有效随货票据问题,有效票据举证期限问题,向无证个人采购药品问题等。对这些问题不仅要明确禁止义务,而且还要增加法律责任,尤其要把药品销售代理队伍纳入药监部门的监督管理范围,使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者无滋生土壤。

(三)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重视、支持药监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当涂县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非常重视,将药品监管网和食品监管网并举,但如何把食品药品协管工作列入基层乡镇政府的重点工作中是关键,可在签订食品监管责任状的同时,把药品协管内容纳入其中,牢固树立“食品药品安全无小事”的观念,提高对假劣药品危害性的认识,使得乡镇政府把加强农村药品监管作为份内事来抓。同时,建立配套的协管员培训及考评激励机制,在经费上给予适度倾斜,齐抓共管,做好农村药品的日常监管工作,才能保证农村依法管药落到实处。在部门协作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特别要加强与工商、公安、卫生、邮政等部门协作,与工商部门及时沟通和移送药品违法广告,工商部门查处后及时反馈给药监部门,并向社会曝光,形成“左右配合,上下联动”的监管合力;与卫生部门加强对农村医疗机构的药品监管;与邮政部门共同打击邮购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等等,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有效。

(四)创新药品稽查手段,加大打击力度。药品市场量大面广,监管与反监管的斗争势必长期存在,药品违法分子越来越狡猾,手段越来越隐蔽。药监部门要强化法律法规学习,不仅要学懂、学通,而且还要学精,着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擅于研究当前出现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活动新动向新特点,创新药品稽查手段,借助公安部门的侦查手段,加大对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开展以“药品打假在农村”等各种专项整治,保证药品监管检查的广度和密度,对药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管。

第四篇:关于县级安全监管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安监局钟敏

一、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版图面积4504平方公里,县境南北距离76公里,东西距离97公里,人口82万,辖36个乡镇,是江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和矿产资源大县。县安监局自2002年成立至今,现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行政编制12人,事业编制4人;专业技术人员2人,其他13人;年龄在30岁以下1人、30—40岁4人、40—50岁6人、50岁以上5人);内设机构为3股1室1队1心(既办公室、矿山监管股、危化烟花爆竹监管股、综合股、监察大队、培训中心),每个股室仅配备1名负责人,无其他工作人员;工作用车2辆(其中一辆为越野执法车);无自已的办公楼。直接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有781个,分别是非煤矿山企业127家(其中:地下矿山3家、市局发证露天矿山26家、粘土及页岩砖瓦厂68家、采砂场46家、尾矿库5座)、危化经营单位211家(其中:生产储存使用企业15家、加油站46家、油漆农药销售点150家)、烟花爆竹经营单位443家(批发企业1家、委批点22家、零售经营户420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管人员不足。每个乡镇虽配有1名分管领导及

1至2名专职安监员,都属兼职、无编制、无经费、且乡镇其他工作任务繁重,乡镇安监人员工作基本上是应付式的,很少单独、直接参与安全监管工作,全县安全监管工作自然落到县安监局头上,县局含局长在内实际监管人员11人,面对4504平方公里的大县,且直接监管生产经营单位多达781个,任务确实繁重,监管人员严重不足。比如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全县监管点127处,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深山,最远矿点离县城有110公里,监管人员就配备1位副局长和1位股长,就算每天跑4个矿山,至少要30多天才能跑完,更何况县里还有其他中心工作,造成监管人员力不从心;还有就是现在各级政府负责人认为,凡是涉及到安全的事情都是安监部门的职责,将很多其他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批给安监部门办理,职责范围不清,比如我县去年“7〃24”交通事故,也要按生产安全事故来考评,把道路交通安全等同为生产安全,使用安全生产范围扩大,捡到蓝子的都是菜,使安监部门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又比如现在按要求各级安监部门又得接下职业病现场监管这一摊子,我县没有成立职业病监管股室,也没专人负责管理,监管基本停留在申报层面,现场监管基本空白,抛荒自家“责任田”,形成监管盲区,造成安全监管难以到位。

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当时成立县级安监部门时,人员由财办转过来的,以后大部分是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其

专业背景与专业监管工作不对口,矿山类专业人员2人,也在其他行业太久,专业也得从头再来,如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及职业病监管,要求专业性很强,甚至于检查隐患时,隐患认识你,你不认识隐患,造成安全监管难以到位。

三是监管装备不足。我县安监部门除了一辆执法车,检测仪器、检验设备基本为零,安全检查防护用品配备不足,安全检查靠“手摸、耳听、鼻闻、眼看”,缺少检查手段,造成安全监管难以到位。

四是监管经费不足。我县版图面积达4504平方公里,直接监管生产经营单位有781个,到省、市办事达220公里以上,区内交能欠发达,监管办事成本高,安监系统又无收费项目,除了每年30万元专项经费外,无其他公用经费预算开支,人员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检查、隐患治理连重点行业、领域都不能达到监管要求,造成安全监管难以到位。

五是执法难度较大。首先是地方发展的压力,现在各级都在抓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搞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项目多,监管难度加大,更有企业借故拒绝检查;其次就是上面规章不明确,甚至打架,如石煤开采发证问题,国土部门作为非煤矿山许可,可以办理石煤采矿许可,而安监部门附加条件,认为作燃料使用就按煤矿矿山许可,不按非煤矿山许可,作为提炼金属矿物才可以按非煤矿山安全许

可,面对我县石煤开采用作烧制石存在的安全隐患;还有就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有的老企业在安全投入欠帐严重,这样的企业往往又涉及大量人员就业、资金、社会稳定等诸多问题,如我县好多乡村道路的危险路段改造,因资金现阶段没办法到位,安全隐患很难治理,采取禁止通行与处罚根本上行不通,执法难度可想而知,造成安监执法难度大,安全监管难以到位。

六是体制机制不顺。现阶段,安全生产范围无限扩大,工作职责不清,特别是责任追究方面,比如矿山方面只要出了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就要追究安监部门人员的责任,而象交通安全事故方面又有多少追究了交通安全行业管理部门的责任呢,搞得县级安监部门人人自危、如履薄冰,不利于安县级安监队伍的建设。

七是县级安全生产领导力量配备不足。因安全生产责任重,县领导一般都不太愿意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县常委一都不分管这行业。

三、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机制体制建设。建议省级安监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安监部门的监管范围、职责、问责制度,明确县级安监机构行政单位编制问题,在目前乡镇安监机构难以到位的情况下,按监管辖区的大小、行业种类的多少、企业数量等指标以及机构内部设置的需要,明确规定县级安监机构人

员合理的配备比例,在机构人员不能垂直管理时,还必明确安监人员人均工作经费参照政法系统2.7万元/人执行。

二是加强安监队伍建设。第一,安监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对安监机构、人员编制、人事任免、人员经费、资格培训、业务指导、装备配发等归口省安监局垂直管理,同时受当地政府领导,承担安委会办公室工作,如维持现有体制,省局要有明确规定对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硬性指标实行地方政府督查、考评;第二,安监人员的招录采取面向全国纺一招考方式,严格条件选拔对口人才进入安监系统,提升监管人员专业水平;第三,乡镇基层安监人员,建立真正意义上专职安监队伍,必须出台相关文件在编制、经费上要有保障,或是乡镇基层安监员由县级安监局派驻、管理。

三是加强安全生产领导力度。在国家这种重视安全生产大气候、大环境下,省里应明确规定县级政府领导必须由常委副县长来抓安全生产工作,县级安委会成员必须由各单位一把手担任。

四是建议省局加大对县区安监部门的支持力度。在装备、经费上要对县区倾斜,特别是象修水这样的国贫县,更要加大支持力度,象在安全检查、检测、监控、事故调查、应急求援等方面加强县级安监部门的装备水平上不要县里配套资金。

五是建议给从事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营造一个宽松环境。

首先,要关心爱护,不要老是从上到下讲追责,搞得人心惶惶;其次,省里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安监人员的岗位津贴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对工作出色、作出成绩的基层安监人员,予以提拔重用,激励基层安监人员个个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最后,省局争取出台相关政策,县级安监人员一般不得抽调搞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等县政府其他中心工作,保证县层安监人员工作时间和效率。

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条件,而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将越来越重,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这些都要靠安全生产监管队伍来完成。而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队伍正处在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前沿、最基层,因此说,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直接关系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我认为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首先要建设一支过硬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特别是应该注重抓好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队的建设。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一日

第五篇:尼勒克县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工作大局。但是,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并不如人意,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凸显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足,也反映了监管体系目前存在的种种弊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已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尼勒克县而言,尽管食品生产企业较少,也未出现过食品安全事故,但通过调研和日常巡查,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食品经营现状

目前,尼勒克县管辖的区域内有13个乡镇(场),6个社区居委会,86个行政村、46所从事供餐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从事食品经营的乡镇巴扎、夜市、路边小摊贩、旅游景点临时摊点众多,目前全县共有在册餐饮服务企业490余家,未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有乡镇场、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等120家左右;有在册食品流通企业1500家左右,未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有乡镇场、农村以及县城周边,食品生产企业20家左右,未办理证件的有20余家。

二、目前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我县地域广阔,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消费者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在购买食品时,缺乏查看所购食品的生产日期、合格证、认证标志的意识。一些食品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偏低。虽然工商部门频频出招,不断颁布各种法律法规,但得不到彻底执行。不少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既使签定了承诺书,在利润的驱动下,无视肩头所担负的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依然说一套做一套,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二)监管职责不清

食品安全在工商、质监、卫生、食药、农业等多个部门的监管之下,为何还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症结之一就在于多头监管。食品经营主体点多面广,职能部门鞭长莫及,难以有效地实施监管。大部分食品经营户规模小、投资少,经营场所多是自家住房或在乡村公路旁搭建临时经营点,经营场所和生活区没有明确区分。虽然各个职能部门都有各自分管的领域,但仅在生产流通这一环节,就聚集了工商、质监、卫生等多个部门,且存在遇到有益的事抢着执法,遇到安全事故则互相观望的弊端。针对小作坊而言,明确是属质监部门监管,但工商也分管一部分,《食品安全法》实施后,虽然自治区政府明确了小作坊监管办法,但目前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三)检测水平落后

目前,我县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但食品检测能力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职能部门对食品检测的需要。监管部门设备相对落后,效率比较低下,很难随机实施检测。在日常监管中,监管人员仅凭肉眼对外观和标识进行检查。

当前,就尼勒克县食品企业而言,化验室面积普遍较小,设备简陋,人员素质偏低,专业人员少,基本上是半路出家,对化验知识一知半解,只按操作方法机械操作,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盲目操作。有的参加短期培训就上岗,有的甚至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为节省成本,不愿出高薪聘请专业人员,只想临时对付。这些都给检测水平的提高带来很大困难,对产品质量提高造成无形隐患。

(四)自律意识偏低

按现有企业几乎都是私人企业,员工大都是自家人及亲戚,尤其是小作坊,基本都是一家一户,个别小作坊业主甚至连台帐都记不了,更谈不上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了。

(五)责任意识不强

尤其小作坊生产的产品,有一定市场。因为小作坊规模小、设备简陋,造成成本较低,价格低廉。加之其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城郊、农村、偏远地区,有就近优势,能方便一部分群众生活需要,始终占有一定市场。如果改善环境卫生、提高规模和设备,必将增加成本,不少小作坊将丧失低价优势难以运作、经营。因此不管质监部门如何三令五申,少数小作坊业主仍不理不睬,甚至打起游击战。大多数企业在日常监管和巡查时,赶紧搞卫生,记台帐,偶尔抽查时就会发现,卫生条件不好、台帐记不全、工作服不穿等现象发生,要求的索证索票、添加剂备案等都不完善。

三、加强食品监管的对策

(一)加强培育,实施名牌战略

监管部门应按照发展壮大一批、巩固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申报成功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产品的培育,组织开展中国名牌产品,新疆名牌产品等产品争创活动。引导企业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和创立名牌的动力,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中心、创新科技开发机制,提高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的速度和效率,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培育尼勒克特色名牌产品,以自主创新促进名牌建设,以名牌建设促进自主创新,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围绕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一是要大力宣传好的典型,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工作氛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履行好职能范围内责任。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互通相关信息,形成系统整体优势,系统内外形成合力。二是要搞好《食品安全法》宣传,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各经营网点签定质量承诺书,教育各经营网点诚实守信经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把好食品质量关。

(三)引导自律,规范企业行为

工商部门要围绕提高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开展工作,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以促使其自觉形成严格自律。首先积极组织食品经营者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工作方法等具体内容,做到人人心中有安全。其次是帮助指导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电子监管台帐,做到采购源头可查,销售流向可查。从源头上确保食品的安全可靠。小作坊、食品摊贩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而且具有季节性、流动性等特点,单凭工商部门监管很难面面俱到,仅靠法律、行政等手段监管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小作坊、食品摊贩业主的自律意识与觉悟,注重小作坊、食品摊贩的质量引导和培训,把“要我提高质量”的他律行为转变为“我要提高质量”的自律行为。

四、协调联动,形成高压态势

要加强与质检、卫生等相关部门信息沟通,做到工作协调有序,形成监管合力。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履行好职能范围内责任;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要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工作。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互通相关信息,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五、严格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一)制定工作方案,责任落实到人。

按照上级工商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实施步骤、提出具体要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严格责任追究。

(二)狠抓宣传教育,提升监管水平。

对《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的认识水平,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对内强化法律法规和监管常识的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工商干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外通过个体例会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学习,使广大的监管服务对象知法、守法,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继续加大《食品安全法》宣传进广场、进社区、进校园、进市场、进乡村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增强广大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自觉性,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狠抓机制落实,规范日常监管。

一要加强流通许可证发放工作。按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流程》的要求,对受理、审核、登记、发放程序进行督察,保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要全面落实市场区域巡查监管。按照《进一步深入推行市场区域巡查制工作方案》、《市场区域巡查工作督察制度》的要求,制定巡查计划,突出巡查重点,完善巡查方式,增加巡查频次,提高巡查效率,落实

“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市场巡查要求,实现食品市场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要求。三要进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按照《尼勒克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执法人员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加强了应急处置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水平。四要全面巩固提高使用食品安全监管“一单通”台帐。为确保食品安全监管“一单通”台帐工作落实到位,严格落实“网格化”的监管,按照事前防范、事中疏导、事后督导的工作方法,在食品经营户中全面巩固提高使用食品安全监管“一单通”台账,使进货查验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两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五要尽职尽责,加强监管,努力建设安全、健康的食品配送市场。为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坚持从“源头”抓起,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工商局关于《全区流通环节推行食品准入与配送监管“五项制度”实施方案》,从明确监管责任、规范监管行为、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效能等方面入手,多层次、全方位强化食品配送监管,努力构建多形式、多途径的食品配送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场上柜,使食品准入与配送监管“五项制度”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做到

“管住批发、规范零售、方便消费”的良好效果。六要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工作。为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工作,针对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规模小、操作不规范、环境卫生差、食品安全隐患多等特点,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采取“四查”“三帮”措施,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管职能。“四查”掌控小作坊和摊贩的现状。一查营业执照和前置许可证情况,二查生产经营环境情况,三查生产经营过程控制情况,四查生产经营产品质量状况。“三帮”措施规范小作坊和摊贩整改提高。帮助指导生产环境、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较好的按照食品市场准入标准进行改造;帮助生产环境较差、生产规模较小、产品质量保障能力不足的小作坊进行改造提高,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帮助小作坊和摊贩规范管理,对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七要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箱的作用,有效净化食品市场。按照《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安排》,明确检测任务。加大食品检测设施的投入,为食品现场检测提供条件。通过食品快速检测工作的开展,净化食品市场,维护流通环节食品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八要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方式,以“示范店”为点,切实发挥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全面推进农村食品安全市场向更高层次迈进。九要深入开展消费维权“五进”活动。大力宣传消保维权知识,识别假冒伪劣商品、食品常识,使消保维权网络向农村拓展,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使“12315”维权体系在打假维权,调解食品安全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要总结经验,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根据《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对有关问题认真研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有效地解决办法。坚持和完善“分类管理、层级负责、预防为主、全程监督”的食品安全监管思路,改革和完善食品流通许可、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监督抽查、不安全食品召回以及质量追溯、巡查、回访、年审等监管制度,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管理,增强对食品质量的监控,强化质量记录可追溯,不断形成长期的、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要充分运用质量检测的结果,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向社会发布检测结果和消费预警,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安全副总安全生产职责下一篇:安全排查整改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