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规模分析

2024-05-16

高等学校规模分析(精选8篇)

篇1:高等学校规模分析

三岔中心学校

扶持办好小规模学校实施方案

2017年5月25日

三岔中心学校加强小规模学校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公平政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根据麦积区教体局《关于印发扶持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方案的通知》(麦教育发[2017]3号)要求,进一步夯实我镇教育基础,实现辖区内各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校际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强我校所辖小规模学校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三岔中心学校位于麦积区三岔镇吴砦村,距城区70公里,现辖7个完全小学、5个教学点、幼儿园3所,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在校学生1152人,在职教师93人。5个教学点中,学生人数全部在100人以下;其中在30人以下的有4个,小班额化现象严重,这些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配置难以保证,学校管理相对弱化,教育质量长期徘徊不前,严重制约了全镇教育均衡发展和建设步伐。

二、基本思路

按照区教体局“保基本、促发展、提质量”的工作思路,遵循促进公平、加强督导、提升质量的教育发展总体要求和“域内统一管理,以完小带动村小,合理配置学科教师”的教育均衡发展思路,加强对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和管理,通过交流帮扶、资源共享等途径,开齐上好各门功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小规模学校办学模式,从现在“保运转”“小而弱、小而差”向“小而强、小而优、小而特”发展。解决农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办好“村民家门口”的学校,助推我镇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

三、基本措施

1、片内统筹师资,邻校帮扶。

针对不同教学点音体美和英语等短缺学科教师,中心校以各辅导片长管理为主,按就近原则由附近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委派教师到小规模学校实行联校走教,加强片区内教师统筹,使教学点开齐课程。具体方案如下:

集村片:由关庄小学帮扶咀头教学点音乐、英语课; 水关片:由水关小学帮扶新岔教学点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黄龙小学帮扶葡萄教学点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

前进片:由前进小学帮扶岭西教学点美术、音乐等课程; 吴砦片:由中心学校帮扶闫西教学点美术、音乐等课程; 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统筹提高小规模学校管理水平和 教育教学质量。尽量做到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均衡化。

2、中心学校指导,教学点自我提高。

教学点单纯靠邻校帮扶治标不治本,所以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发展和管理的一条路子——创建特色教学点。一是借助在标准化建设中投入的教育教学设备,努力使学校现有资源利用最大化,确保物尽其用。二是制定切合实际的特色教学点创建方案,由点到面逐步推进。三是抓好课堂教学监控工作,发挥中心学校兼职督学的作用,确保课堂教学工作不缩水走样。

3、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硬件投入。

凭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基层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得进一步改善。中心校要加大扶持教学点的力度,更换旧桌凳、粉刷墙壁,联系电信和移动部门,实现所有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鼓励教学点积极探索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解决开课难问题,同时为教师业务培训和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4、中心学校校内督导。

对照《天水市麦积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办学基本标准(实行)》44项指标,启动农村教学点规范化建设工作,将控辍保学、师资配备、课程开设、办学条件、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等列入督导内容,努力形成全镇关心和扶持小规模教学点的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包点推进

为强加对教学点均衡发展的组织领导,中心学校成立加强小规模学校发展领导小组,校长全面领导扶持小规模学校发展工作;副校长具体落实扶持推进工作,班子成员分片负责。各成员要紧紧围绕中心学校安排,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确保邻校帮扶不折不扣扎实推进,真正办好村民“家门口的学校”。

(二)经费保障

在公用经费使用上,要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向教学点予以倾斜。严格落实各级政府相关要求,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认真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在评优选先等方面向教学点教师给予照顾和倾斜。

(三)营造氛围

中心校要对扶持教学点工作进行不定期阶段性总结,宣传我校教学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具有特色的教学点,广泛宣传并推广其先进经验,营造扶持教学点工作的良好氛围。

篇2:高等学校规模分析

中小学校规模的确定

中小学校规模的确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由原教育部于1982年颁发实施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已不适应新形 势下城市中小学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家三部委(建设部、发展计划委、教育部)于 2002 年 7 月 1 日发布实施的《城 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规定:30 个教学班规模的小学,生均规划建筑面积为 7.2平方米,(以前同等规模 的学校省级规范化的标准仅为 3.5平方米)30 个教学班规模的初中学校生均规划建筑面积为 9平方米,;(以前同等 规模的学校省级规范化的标准仅为 4平方米)30 个教学班规模的高中学校生均规划建筑面积为 9.2平方米,;(以前 同等规模的学校省级规范化的标准仅为 4.5平方米)。建筑面积标准的提高,必然就要扩大用地面积。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提供的信息:目前正在编制中的《普通中小学校建设用地标准》规定的普通中学生均用地 标准为 28.17平方米,小学生均用地标准为 27.24平方米。因此根据目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淄博市经济发展水平、教育部门的研究报告等,本次规划确定新规划的 中小学校班级规模、用地规模及建筑面积如下(淄博市实行的是五四学制): 小学:办学规模不宜低于 30 个班,每班班额 45 人,占地面积不宜少于 3.0 公顷,建筑面积生均不少于 7.2平方米; 初级中学:办学规模不宜低于 32 个班,每班班额 48 人,占地面积不宜少于 4.3 公顷,建筑面积生均不少于 9.0平方米。以上规定只限于新规划的学校,对于现状学校及已规划的学校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调整和改善。标准学校用地平衡推荐表 注:计算建筑用地依据的建筑容积率:小学为 0.8,中学为 0.9。寄宿制学校可按照住宿生每人用地面积 5m2 的标准执行。建筑用地 面积(m2)小学 初级 中学 30 32 1350 1536 12250 15360 运动场地 比例(%)44 50 绿化用地 勤工俭学用地 面积(m2)1497 2750 比例(%)5 6 总 计 每生占 地面积(m2/ 生)学校 规模 种类(班)学生 人数 比例 面积(%)(m2)41 36 13253 21290 面积(m2)3000 3600 比例(%)10 8 面积 比例 2(m)(%)3000 0 4300 0 100 100 22.2 28

篇3:高等学校规模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是一种多变量统计方法, 可将原有多个相关的变量化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 即用较少的变量尽可能多地综合反映原来较多的信息。该方法能够通过定量分析, 客观地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避免主观随意性带来的偏差, 从而对多指标变量进行科学评价。设原始相关指标为x1, x2, …, xp, 经线性变换转化成一组互不相关的指标F1, F2, …, Fm, (m<p) , 表达式如下:

其中li, j (i=1, 2, …, m;j=1, 2, …, p) , 为系数;F1, F2, …, Fm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按式 (1) 变换过程中保持指标的总方差不变, 使F2成为x1, x2, …, xp的一切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 称为第一主成分;使F2成为与F1不相关的x1, x2, …, xp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 称为第二主成分, 依此类推。主成分分析计算步骤是:首先, 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其次, 计算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以及该矩阵的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 将特征值由大到小排列, 分别计算特征值的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 根据累积贡献率选择主成分个数。再其次, 计算主成分载荷值, 进而计算主成分载荷值平方和作为评价指标。最后, 通过主成分载荷和标准化的原始数据得到相应的主成分表达式。

二、高等教育规模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1. 高等教育规模影响因素选择。

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因素极其复杂, 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因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规模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通用指标, 具有可比较性, 可将其作为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指标。 (2)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 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上升使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进而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 (3) 居民生活水平。居民的高等教育需求是推动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直接动力, 这种需求是真正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而真正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要受到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4) 国家财政投入。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必须以一定的资金投入为基础, 因此国家财政收入和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5) 现有高校办学条件。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方式和速度与高等院校所能提供的硬、软件及经费需求密切相关。 (6) 总人口数。人口增长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重要张力。此外国家相关政策的倾向性也会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规模。根据上述分析, 本着指标可量化、数据可收集的原则, 初步选取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8项指标, 分别为国内生产总值GDP (x1) 、工业生产总值 (x2)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x3) 、财政收入 (x4) 、恩格尔系数 (x5) 、财政性教育支出 (x6) 、普通高校数 (x7) 、总人口数 (x8) 。

2. 分析过程及结果。

选取1980~2010年的以上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先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然后计算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x1与x5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0.6718。x2、x4与x6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其中x2与x6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0.7944, x4与x6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0.5520。x3、x5、x7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其中x3与x7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0.9000, 而x3与x5、x5与x7之间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0.5939和-0.6556。这说明高等教育影响指标的信息是有重叠的, 指标之间存在共线性, 可进行主成分分析。表2给出了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以及累积贡献率。其中方差贡献率反映了主成分对整体方差贡献的大小, 较重要的主成分对应较大的贡献率。根据方差贡献率的大小选择评价指标, 若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大于85%, 选择第一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若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小于85%, 则按照方差贡献率值, 依次将前k个主成分进行线性加权综和, 使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超过85%, 则认为前k个主成分已能反映原有指标的较多信息。

由表2可知, 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27%, 包含了原始8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 且前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 之后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小于1。故综合考虑之后, 选取前三个主成分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这三个主成分为基础, 计算出主成分载荷矩阵, 如表3所示, 其中每一个载荷值表示该主成分与对应变量的相关系数。

综合表2和表3, 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5.59%, 是主要影响因素, 其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x3) 、恩格尔系数 (x5) 、普通高校数 (x7) 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载荷绝对值都超过了0.80, 说明该主成分是一项反映产业结构、居民生活水平和现有高校办学条件的综合性指标, 对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较为复杂。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9.55%, 是次要影响因素, 其与国家财政收入 (x4) 和财政性教育支出 (x6) 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载荷绝对值超过了0.73, 说明该主成分主要由国家财政收入及教育性经费支状况决定。第三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0.13%, 重要性相比较前两个主成分要小, 其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x1) 和总人口数 (x8) 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载荷绝对值都过了0.61, 说明该主成分主要依赖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总人口数量。

表4给出了三个主成分载荷值的平方及平方和。由表4可知, 普通高校数 (x7) 、财政性教育支出 (x6) 、工业生产总值 (x2) 的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的载荷平方和最大, 因此若以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作为各影响因素的主要评价指标, 则普通高校数 (x7) 、财政性教育支出 (x6) 、工业生产总值 (x2) 这3项指标对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最大。根据主成分载荷值和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 可计算出相应的主成分表达式, 如下所示:

其中, F1、F2、F3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 (m=1, 2, …, 8) 为标准化后的数据。根据以上3个主成分可对高等教育规模进行进一步分析。

本文将主成分分析引入到高等教育规模影响因素分析中, 以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8个指标为原始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 选取3个主成分的载荷平方和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 3个主成分较好地反映了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对高等教育影响较大的3项指标分别为:普通高校数、财政性教育支出、工业生产总值。

摘要:在分析高等教育规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利用主成分分析科学地确定各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 避免主观随意性带来的偏差。选取8个原始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从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分析表明, 普通高校数、财政性教育支出、工业生产总值3项指标是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高等教育规模,主成分分析,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吴国富, 项静恬.多个变量分类和综合的多元分析方法 (非线性复杂系统的综合技术VI) [J].数理统计与管理, 1995, 14 (6) :52-59.

[2]杨锐.主成分分析法在中考命题评价中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09, (10) :64-66.

[3]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王宁.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多因素预测及方法选择[J].高教探索, 2008, (6) :39-44.

[5]毛建青.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及其协整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114-119.

篇4:高等学校规模分析

关键词 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 文化自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大,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主城区(县区政府所在地)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密集,主城区以外地区的人口日益减少,导致主城区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而偏远地区(指县区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城乡结合部、农村、海岛等地区)学校办学规模日益萎缩。以连云港市连云区为例,全区目前共有中小学19所,区政府所在地以外的11所学校均是两轨以下小规模学校(占全区中小学总数的58%)。这些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不够理想,教师成了学生能够获得的重要学习资源之一。因此,提高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对于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家对于偏远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视。“十八大”期间,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在回答有关农村优秀教师缺乏的问题时说:“今后应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培养培训、推动城乡教师流动等方面下大力气,努力把农村教师素质和农村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也进一步明确提出,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施工资倾斜政策;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加大表彰奖励力度。为了进一步推进偏远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落实,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先后出台了具体的方案。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2014年起,在针对村小、教学点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专项调研的基础上,统筹制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以加强乡村体艺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整体设计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开展“乡村教师突出贡献奖”“最美乡村教师”等专项评优活动。

虽然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偏远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偏远地区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不容乐观。为了了解、分析偏远地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寻求积极有效的改善对策,笔者于2015年上半年对连云港市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教师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以连云港市各县区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教师为调查对象,于2015年4月28日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发放调查问卷,至2015年5月11日,共回收问卷700份,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被调查的教师年龄、教龄和职称结构一致性较强:25~45周岁教师占被调查样本数的75.14%,工作7~25年的教师占被调查样本数的62.58%,一级职称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分别占被调查样本数的51.14%、16.14%。中青年成熟型教师占被调查样本的70%左右,这部分教师工作经验较为丰富,思考问题相对成熟,能够确保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本问卷由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区域化推进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课题组研制,问卷包含封闭题和开放题两种题型。主要从对于工作环境的需求、读书状况、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参加培训情况等方面对连云港市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教师展开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对工作环境的需求

(1)教师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72.86%的教师认为工作中的主要困难是和家长沟通较为困难,很难得到家长支持;68.71%的教师认为是生源差,教学质量难以提升;35.57%的教师认为是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匮乏;32.71%的教师认为是缺少合作研讨的伙伴,教育教学水平难以提升;31.29%的教师认为是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机会少;18.71%的教师认为是生活不便,不能安心工作。调查数据显示,与家长沟通困难和生源差是教师们工作存在的突出困难。

(2)教师对工作调动的态度和想调动的原因

因为“城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工作条件好”想调动工作的教师占54.57%;因为“城区学校的社会环境好,价值认同感高”“城区学校有利于个人发展”想调动的教师分别占46.43%和41.29%,这组数据说明大部分教师对于当前学校的工作环境是不够满意的。除了因为城区学校工作条件好、待遇高想调动外,“城区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也是偏远地区学校教师想调动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3)教师对工作调动决定性因素的认识

67.57%的教师认为工作能否调动取决于人际关系,20.57%的教师认为年轻教师因年龄优势调动更容易成功,6.29%的教师认为个人工作表现突出能够成功调动,5.57%的教师认为组织上会根据实际困难予以考虑工作调动问题。教师的工作调动本该以教师的工作表现、岗位需求和教师个人实际情况为主要参考依据,而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托关系、走后门调动到城区学校的。课题组成员通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很多在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工作多年的教师,因为家里没有背景和关系,对于工作调动早已不抱希望,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4)教师对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吸引教师措施的看法

关于小规模学校吸引教师的措施,75.86%的教师认为是进行专项岗位津贴;69.14%的教师认为是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方面予以政策倾斜;54%的教师认为是解决教师的生活困难,如午餐、休息等问题;35%的教师认为是加强进修培训。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对于岗位津贴、优先晋升职称的需求远远高于进修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以上调查表明,教师对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的工作环境满意度不高,主要原因为家长配合不到位、生源差,导致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方面政策不够倾斜;生活有实际困难,如午餐、午休等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大部分教师都想往工作条件好一些、离家近的城区学校调动,但是由于“关系决定论”的现状,导致一部分教师对于工作调动失去了信心,进而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读书状况分析

(1)教师读书计划制定

被调查教师无一人能够制订阅读计划,并严格执行;43%的教师有阅读计划,但执行不到位;仅有15.14%的教师能做到每天阅读半小时以上。

(2)教师读书内容选择

63.57%的教师倾向于选择休闲类书籍,选择教育教学论著、杂志和人文社科哲学类书籍的教师分别占被调查样本的28.29%和23.86%。通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育教学论著、杂志的时候,更倾向于教育故事、教学案例类。

(3)教师读书主要目的

35%的教师读书是为了休闲消遣,26.57%的教师读书是为了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寻求理论支撑,35.43%的教师读书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如提升学历),34.57%的教师读书是为了陪孩子阅读(学生、自己的孩子)。26.86%的教师读书是为了满足教学需要,仅有1.71%的教师将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4)教师读书交流方式

被调查样本中,有固定的读书伙伴、能定期进行交流的仅占1.17%,通过博客、微信、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的占6.57%,60.57%的教师读书交流的对象是孩子。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被调查教师读书现状不容乐观,读书的计划性需要加强,读书的质和量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然而,与此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师对自己的读书状态满意度比较高,仅有20.1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偏少,需要进一步加强阅读。

3.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

关于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调查,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学习机会少(占68.86%)、缺乏专业指导(占59.71%)、缺乏学习研讨的氛围(占59.14%)。而认为是“自身发展意识不强,自我要求不高”“自我能力有限,制约发展”的分别占8.14%、10.14%。数据表明,教师在归因时,多将制约自身专业发展的原因归结于外在的客观环境,实际上,教师自身的发展意识、思维习惯对于专业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1)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30.86%的教师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规划;48.14%的教师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但是没能够坚持;仅有21%的教师有比较明确的规划,并能按规划实施。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不到位,这势必影响自身的专业发展。

(2)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习惯

关于“您是否会主动和教育科研专职人员或者同学科的名师交流教育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24%的教师表示会经常交流,68.29%的教师偶尔交流,7.71%的教师从不交流。这一组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主动交流问题的习惯都不是很好,必然会影响教师专业的发展。

(3)教师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的认识

87.86%的教师认为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教育、家长支持不到位”;66.43%的教师认为是“生源差”;11.43%的教师认为是“学校质量管理缺位”;5.57%的教师认为是“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有待提升”。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将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归因于自身不可决定的客观外因,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自身的业务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观问题认识不到位或反思不足。

4.教师参加培训情况分析

(1)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情况

被调查样本近三年100%参加了校级以上各级各类培训,其中51%的教师培训3次以上,63.29%的教师参加了市级以上培训。

(2)校本培训开展情况

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为集体备课、公开教学和研讨,另外,还有专家讲座、与兄弟学校开展校际交流。培训内容依次为:学科教学知识研讨;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班级管理经验交流;教科研方法指导;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3)教师对培训方式的需求

74.29%的教师喜欢教学观摩与研讨,49.86%的教师喜欢专家讲座、集中授课,这两种培训方式只需倾听即可,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和参与;对于参培者的参与性要求较高的“参与式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研究”“网络培训”等方式,选择的教师相对较少,均不足30%。

(4)教师对培训课程的选择

63.86%的教师选择学科教学方法,53.43%的教师选择学科专业知识,48.57%的教师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40.14%的教师选择班级管理策略,这四项课程内容相对而言可以直接拿来为教育教学所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科研专项培训(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等指导)”“课程开发能力培养”“人文修养、艺术鉴赏”等看起来“不实用”,但对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课程,选择相对较少,选择人数均不足20%。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机会不少,校本培训基本能够常态开展,这与68.86%的教师认为制约自身业务发展的原因是“学习机会少”、59.14%的教师认为是“缺乏学习研讨的氛围”相矛盾。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从教师喜欢的培训方式和培训课程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思维惰性,选择短平快、拿来即可用的内容学习。这样的学习,对于提升教师素质不能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三、讨论与建议

调查表明,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教师更多地将教育教学质量差、自身专业发展不足归因于家长配合不到位、生源差、工作调动“关系决定论”、学习机会少、缺乏合作伙伴等客观原因上,却鲜从自身的教学方法、努力程度、思维习惯、阅读方式等方面找原因。实践证明,要想切实提高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仅从行政的角度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满足教师的职称评定倾斜、评优评先优先、培训机会增加等需求,是远远不够的,更关键的是要实现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文化自觉,要从“依赖型”向“自主型”转化,提升教师的精神自觉,自觉地扩展自己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学习与反思,促进教师间协作与交流。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文化自觉,就是指他们对偏远地区的教师职业的使命、荣誉和行为规范的自觉认同和自愿遵从,这是切实提升偏远地区学校教师素质的必由之路。

1.培养乡土情结实现价值认同,促进文化自觉

现在的偏远地区学校教师基本都是家住城区,早出晚归,和学生的接触仅限于在校时间,对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基本不了解,更没有考虑过这些孩子会和自己的生命有什么关联。教师只有将学生当作和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平等的、发展中的人来看待,才能自觉地为孩子的成长想办法,去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和家长沟通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去抱怨生源差。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除了开展师德教育,对于偏远地区学校教师而言,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增强教师的乡土情结。

教师了解自己所工作地区的乡土文化和人情,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寻找自己和学生的生命共通之处,感受到学生不仅仅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对象,更是自己生活中的伙伴,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交流和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对本土环境有了了解,对学生有了爱,自然也会赢得百姓的爱戴和尊重。在这样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环境中工作,教师的文化自觉自然而然就会被激发。

2.以阅读品质促建高雅志趣,强化文化自觉

五年前,笔者以教研员的身份,在本区一所偏远地区的小规模学校听了Z老师的公开课,本该是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却上得比较糟糕。课后和Z老师交流了解到,她接到开课通知,但根本就没有认真备课,并表达了对工作环境的不满,觉得干和不干一个样。访谈Z老师的同事,发现他们学校好多老师都和Z老师有相同的想法。后来,笔者一直保持和Z老师的联系,她的工作状态一直没有太大改观。直到去年,Z老师调动至城区的一所大校工作。不到半年,她的工作状态和效率得到了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她说是新学校浓郁的阅读氛围“唤醒”了她阅读的欲望,“唤醒”了她想当个好老师的梦想。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少。在教师群体中,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是主流需求。为了满足教师的主流需求,帮助教师树立教育志向,要营造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我国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能读教育心理学、读哲学,能对人生、对教育有深层次思考的教师,必然就会有着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

3.区域管理形成“教师文化共同体”,认同文化自觉

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偏远地区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仅靠个人的力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于所工作、学习、交往的共同体。“共同体是个体的集合体,这些个体基于自己的意愿而紧密地联合起来,共享一些观念与理想。这种联合会使一群个体的‘我’转型为集体的‘我们’。在成为一个‘我们’之后,每个成员都是紧密编织的有意义关系网的元素之一,这个‘我们’通常处于一个共同的地方,维持一段时间,并分享共同的意义、情感与传统。”要想实现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文化自觉,必须打破学校、学科的界限,建立“教师文化共同体”。教师文化共同体以“自觉的文化与文化的自觉”为志业,其成员具有共同的文化信念、教育理念和共同探索的教育目标,通过团队学习、对话理解和反思批判,厘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文化问题,持续地开展行动研究、实践探索,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教育文化成果,提升团队成员的文化素养,并促进其成员自我价值的实现。

目前教师文化共同体的建立,大都是通过成立名师工作室、校与校共建等形式构建,这种构建方式的确调动了一批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但由于是所谓的“民间”组织管理形式,考核机制跟不上,活动不能常态开展,参加的人员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此基础上,要切实实现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教师全员进入“教师文化共同体”,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整体出发,建立“教师文化共同体”,规划区域共同的教育愿景,实现教师流动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徐红.文化自觉:提升市郊教师的专业素养[J].新课程,2012(3).

[2]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3] 胡方.文化理性与教师发展:校本教研中的教师文化自觉[D].重庆:西南大学,2013.

[作者:周新霞(1976-),女,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市连云区教育局教师,青海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林海(1973-),男,广东惠州人,江办省连云港市海滨中学教师。]

篇5:高等学校规模分析

柏林学校是一所办学条件优越、办学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这几年来,在教育局领导和阳邑镇教育办的大力支持下,柏林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办学规模也在日益扩大。

1.学校硬件实施得到改善。学校增置了教学设备;增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架子鼓等。学校还把教室内外整治、装修。教学楼变得更坚固了,校园也变得更美丽了。

2.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本校领导的努力下,建成了实验室、探究实验室,图书室、美术室、体育室等八个专用教室。

3.学校更加注重提高教师队伍和学生素质,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网络平台。校园正真地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学条件地到了改善。

4.办学规模扩大。今年我校招生人数增多,新生入学率有所提高。特别是学前教育的人数提高到7个班。

篇6: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精神世界

摘要:近年来,农村小规模学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类学校的教师甘于忍受清贫和孤独,默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值得我们尊敬。然而,教师也是普通人,教师也有喜怒哀乐。以“复式教学一家亲”QQ群为例,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精神生活,积极为其营造倾诉的空间、搭建交流的平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QQ群

中图分类号:G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218-01

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教育实际情况,把在校生数小于100名的学校定为小规模学校。我国小规模学校大多地处偏僻,条件艰苦,设施落后,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较为枯燥,来自教学生活中的难题往往使他们困惑不已,很是需要一个倾诉、交流、求助的平台。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鲜有和专家前辈、异校同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缺乏沟通,精神世界逐渐变得贫瘠起来。鉴于此,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精神世界,为他们搭建一个方便高效的学习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复式教学一家亲”QQ群(289848771)由兰州大学西部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于2013年1月创建。复式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该中心连续承办了数期“国培计划”―农村边远小规模学校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有数百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参与了培训并相互结识。他们迫切希望在此后的工作中能够加强联系与交流,不断在岗位上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中心考虑到广大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需求,为他们搭建了“复式教学一家亲”QQ群这样一个方便高效的学习交流平台。该QQ群的成员不仅有研究所的研究员、高校教授,而且还有各县教研员、乡教学专干和一线乡村教师。群成员的构成,跨越了地域限制,体现出了交流主体的层次性和丰富性。

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而言,需要的是操作简单、经济成本低的交流媒介。QQ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QQ群,它强大的群聊天、群邮件、群相册、群共享、群公告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成员交流讨论、交换信息、分享资料。在群里,教师们可以就某个问题各抒己见,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为教师带来灵感和启发。教师在遇到疑问时可以及时向大家求助,相互之间分享教学经验、共享教育资源。

在“复式教学一家亲”QQ群里,教师们讨论的话题主要关于教学现状、学校管理、班级建设、学生学业问题、具体学科教学设计、教师培训进修以及教师待遇等等。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了解到其它地区、其它学校的教学情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遇到困惑、难题时,能及时向同行请教,尽快得到回复和帮助。正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在QQ群里,集体智慧得以最大程度上的显现。截取“复式教学一家亲”QQ群的部分聊天记录,以飨读者。

2013-02-24

江西鹰潭余晓丽(420475576)21:33:05

这是我的新教案,有空能不能帮我看看行不行?

康乐马忠龙(83196829)21:37:59

最好是相邻年级的复式。

江西鹰潭余晓丽21:39:21

我也考虑了,但是我这里校长说四年级的老师换的太勤,学生基础不好,而且四年级的内容有点难。

此次聊天记录中,江西鹰潭余晓丽教师在设计复式教学教案时遇到了些困惑,请求同行帮忙,康乐马忠龙教师指出在班级组合上最好是相邻年级,但是余老师有她的顾虑。在QQ群中,教师之间的交流、问题的解决可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是一个反复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更加促使了教师优化教学的意识。

由于渠道的不畅通,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不能及时了解最新教育政策、课程教学改革趋势,也不方便查看浏览教育类核心期刊、专业网站。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QQ群向教学专家请教,教学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为小规模学校教师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部教育世界的窗户。另外,教学专家在做课题研究时,也需要与一线教师长期保持联系,但迫于时间、经费的限制,不能经常下乡和一线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这时便能通过QQ群这种便捷的方式和一线教师沟通。利用QQ群交流的一大好处还在于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时的紧张心理、气氛,教学专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大家是平等对话的主体,可以自由交流、如实反馈。

2013-03-27

静宁古岔杨彦荣(1348199778)14:15:14

修改后的方案上传了,请孙教授上线后指导,静候。

兰州大学孙冬梅(1483021800)16:43:30

阅读后联系您。

2013-04-03

兰州大学孙冬梅(1483021800)10:43:27

静宁古岔的杨校长,不知方案是否收到?只是建议,仅供参考!!

2013-04-03

静宁古岔杨彦荣(1348199778)10:48:41

收到了,谢谢您。改得很详细,我已执行。

2013-04-10

静宁古岔杨彦荣(1348199778)9:37:55

我校修订后的方案上传了!还有几张我校的图片,望孙教授和各位同仁多多关注我们!我们才有发展的不懈动力!

此次聊天记录中,静宁古岔小学的杨彦荣校长请兰州大学孙冬梅教授帮忙修改学校实施复式教学的整体方案。经过孙教授的指导,杨校长公布了《古岔小学复式实施方案》,并上传至群文件,供大家下载分享。

身处农村边远地区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平日里通常寄宿在学校,逢周末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当孩子们放学了,寂静的学校只剩下教师。“复式教学一家亲”QQ群可以使教师在遇到困惑时,相互出谋划策;取得成绩时,相互分享交流;寂寞空虚时,相互沟通慰藉;每逢节日时,相互问候祝愿。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学校,随着农村适龄学童人数的减少,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还会长期存在,它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对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需要尽快实施农村小规模学校振兴计划,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扶持和改造,继续关注边远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不断为他们搭建更加实际、方便、廉价、高效的交流平台,方便其学习生活、交流信息、分享经验。

篇7:农村小规模学校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我校的教育教研围绕构建“有效课堂”这一主题,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入手,努力探索“有效性课堂教学”元素构成及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学生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目的意义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用有效教学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改进、优化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得到深化,素质教育实施更加深入,学校、教师、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通过活动的开展,让“规范课堂”成为需要,让“反思课堂”成为习惯,让“有效课堂”成为素养。由此,学校将研究“有效课堂”作为校本培训的特色项目。

二、基本原则

1.实践性: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将研究贯穿于教学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全员性:所有任课教师是实践的主体,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

3.互动性:通过互相听课、评课营造平等研讨的平台,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

4.反思性:采取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形式,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

三、活动形式 数学学科:

1.以“理论学习,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反思研讨”为基本形式。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学段教学目标和各学段四大知识领域的具体教学目标。对每一个课时教案,能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利用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学科网站和其他的网络资源,设计好每一个课时教案,充分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做好预设与生成的处理。要正确把握好情境创设、合作探索、自主练习三大板块的联系和时间的分配。对创设的情境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尽量缩短情境创设的时间。在合作探索环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接受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要求,把握好“放”与“收”的时间,决不能因为探索时间过长而影响自主练习的时间。要加强练习的设计,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和思考性。新授课每课时自主练习的时间要尽量控制在10分钟左右,使学生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并做到堂堂清。2,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何谓高效课堂?可用七个字加以衡量:真、实、新、活、情、特、效。①真:真实、真诚、真为。真实即教师要尊重事实、讲究实际;真诚即用“心”去上课,用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为即教师要真正的关注学生,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②实: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③新:观念新、设计新、评价新。④活:问题提出活以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学生活动活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积极探究;教师调控活以使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⑤情:教学激情,教师教学要有感染力;教材情感,教师对教材的体悟要深刻;人情即教师要有亲合力。⑥特:鲜明的教学特长及特色。⑦效:教学效果及效率要高。实现高效课堂,在理解了七要素的内涵后,还应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语文学科:

结合其他学校先进的经验,根据相关理论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现在很多前沿学校提出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完整性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

3.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4.灵活性

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学模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复杂多变,教学模式又不能机械套搬。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教育观: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完善,以此作为我们构建有效课堂的行动准则。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

1.学习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学校要组织各个层面的教师开展各种沙龙活动,引导教师结合自身实绩,参与有效课堂研究的讨论。

2.为了“有效课堂”研究活动顺利开展,学校特别邀请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员王建群老师对语文教研组进行针对性指导,数学教研组邀请县名师周志良老师指导开展教研的活动。学校还定期来邀请专家来学校为教师开设讲座,丰富教师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

3.充分利用我校县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对其他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4.每位教师都要结合课堂实践开展扎实的研究工作,每位教师都要在一定的范围展示、汇报自己的课堂实践研究成果。

(二)组织实施

按照“集体备课”“课堂示范”“评议反思”“修改完善”“课堂检验”的路子组织实施,构建“有效课堂”。(不同学课,不同类型的课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待探索)

组织过程中应注意:

1.确定示范教师,人人上优质课,展开听评课活动。2.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突出“有效”。

篇8:高等学校规模分析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相对占比缓慢下降

中医药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的优势领域, 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中医药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已经从2004年的6, 306人增长到2012年的12, 704人。2004年至2012年复合增长率为9.15%, 而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6.00%, 增速逐渐放缓。中医专业虽然是我国的优势专业, 但在我国对外教育市场的规模不大。中医来华留学生人数近几年在来华总人数中占比不高。中医药院校培养人数在全国占比从2004年的5.69%下降到2012年的3.87%。

在近年来教育服务贸易总量稳步上升的环境下, 虽然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其相对规模并未增加, 未体现出我国优势教育学科应有的市场规模特征。中医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 没有体现优势专业的竞争力。

二、培养专业以中医针灸为主, 涵盖专业多样化

最初, 中医药领域的教育服务从小规模针灸领域的短期培训开始, 近年来, 中医药院校针对留学生开设的专业也日趋多样化, 涉及医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等多学科门类, 包括了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制药工程 (中药制药方向) 、药学化学、中西医结合、公共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方向) 、工商管理 (医药企业) 、护理学 (中西医结合方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英语 (医学方向) 等多个专业和方向[2]。

三、市场集中度较高, 各机构发展差异较大

根据历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表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提供中医药教育服务境外消费的机构服务能力差异较大, 市场份额明显集中在几所优质高校, 近五年来, 中医药教育服务市场排名前5位的高校占据了全国将近七成的市场比例。

(一) 中医药教育机构规模结构。根据数据, 我们对机构进行初步的区域分析, 东部沿海的两个经济圈优势明显, 西南和东北边境地区相对良好, 其他地区在逐步发展中。而各机构发展速度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根据学生人数分布分析绘制热力图进行比较, 详见图1, 具体省市分布情况如下:第一类深蓝色区域, 包括京津地区和沪宁地区和广东,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 教育、文化等方面资源丰富、优势非常明显;第二类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 包括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中部区域, 和黑龙江、辽宁等东北区域为相对优势地区, 服务规模在300~600人之间。第三类是相对落后地区, 广西、湖南、山东等地, 服务规模在100~300人范围内。第四类为吉林、安徽等6个省, 服务规模很小, 年培养人数在百人以下。另外, 全国有包括台湾、海南等10个省市没有开展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

1.大服务规模院校 (Ⅰ类院校) 。全国所有提供中医药对外教育的院校中, 服务规模在千人以上的院校有5所, 学生人数趋势线如图2所示。包含天津、上海、北京、广州和南京五所高校, 其年培养规模在千人以上, 该类院校简称Ⅰ类院校。2012年, Ⅰ类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数占全国所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67.79%。中医药境外消费表现出较高的集中度。这五所院校中, 广州中医药大学培养规模增长速度明显, 从2008年的500人不到迅速攀升至接近1, 500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稳中有增, 2010年开始成为全国中医药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院校。北京和上海两所学校发展趋势比较相似, 近几年留学生人数出现波动, 人数甚至有下降。南京近几年培养规模几乎无变化。

2.中等服务规模院校 (Ⅱ类院校) 。除了传统优势大学之外, 其余院校培养规模都在千人以下, 其中的11所院校培养集中在100人至600人之间, 该类院校简称Ⅱ类院校。2012年, Ⅱ类院校培养规模占全国的29.46%, 较以往水平略有上升, 2008年这一比例在25.51%。内部离散度在增加, 校际差异日益明显。

3.小服务规模院校 (Ⅲ类院校) 。安徽、福建、陕西、陕西和贵阳的五所院校来华留学生规模极小, 该类院校简称Ⅲ类院校。2012年, Ⅲ类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数约占全国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数的2.77%。

(二) 各机构发展速度差异较大。从市场规模变化来看, 2004~2012年, 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率平均达到14.55%, 2008年至2009年平均增长率为21.36%, 其中各个机构的发展速度差异较大。服务发展较好的院校包括:天津、广州、黑龙江、浙江、湖北、辽宁等。其中, 天津和广州的两所院校服务规模增长迅速, 天津中医药大学已经成为国内服务规模最大的中医药院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近年来服务规模也从百人上升至千人规模。而北京、上海等院校服务规模没有明显变化, 部分院校服务规模波动较大。从数据来看, 早期发展形势较好, 经济危机对教育服务有一定冲击, 2008~2009年是全国中医药教育服务增长恢复较好的阶段, 2010年, 多数院校服务贸易量出现下滑, 随后慢慢恢复并继续增长。

四、服务类型以学历教育为主, 非学历教育比例增加

我国教育服务总体上一直是非学历生教育占优势, 学历生非学历生全国总体比例大约在4:6, 中医药教育服务情况与全国总体情况相反, 大部分院校境外学生主要是学历生。近年来, 我国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中境外非学历生人数比例在逐步上升, 2004年, 中医药院校学历生占比为72.02%, 非学历生占比为27.98%。2012年, 学历生和非学历生比例为66.85:33.15, 详见图3。

具体来看, 来华留学生中, 大约64%为学历教育, 36%为非学历教育。各类培养中, 本科生比例最大, 占总人数的51%;其次是短期生, 占总人数的32%, 详见图4。

非学历培养优势集中体现在天津等几所高校, 2012年, 天津、上海、浙江、成都等高校的非学历生人数超过了学历生人数, 详见图5。

其中, 天津和上海两所院校非学历生人数是学历生人数的近150%, 这两所大学也培养了全国近三分之二的来华非学历生。安徽、山西和云南保山等高校的非学历生比例甚至超过60%。参看往年资料, 这些院校非学历生服务一直处于优势。详细数据见表1。

五、留学生分布特征明显, 与经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一) 学历教育生源地主要为受中华文化影响较大的临近区域。数据显示, 我国中医药教育服务学历生生源地主要是周边国家和地区。这提示我国中医药学历教育仍处于区域留学教育, 而非留学国际化趋势。中国的近邻是拓展境外消费渠道的重要国家, 他们与中国经济关系密切, 中国的大国印象将对亚洲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有大量华侨, 中华文化能辐射至整个东亚地区。另外, 这些地区, 本国的中医发展历史相对较久, 多数已有良好的中医医疗和教育环境。

(二) 非学历教育生源地主要是较为发达的中医立法国家。与学历教育不同的是, 接受短期教育服务的留学生地区分布较广。欧美及大洋洲发达国家中, 中医药短期团队是主要市场, 尤其是已经立法国家。在这些地区, 中医知识作为替代医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补充, 学生较少采取系统学习的方式, 仅进行短期进修。

六、服务价格有差异, 总体经济估值约5.8亿元

1989年, 针对境外学生的教育服务产品价格国家曾经出台过相关政策文件, 目前各高校仍然沿用1997年国家公布的自费来华留学收费标准。教育部《自费来华留学申请办法》中列出了具体标准。[3]各中医院校实际执行价格存在差异。[4]北京中医药大学[5]、上海中医药大学[6]、天津中医药大学[7]、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8]的实际收费标准见表2。

*:不含翻译费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系王文君、葛守中等曾对来华留学生2006年的消费结构和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推算出当年全国来华留学生学费收入 (含报名费和注册费) 27.654亿元, 生活消费为46.898亿元, 总额即为74.55亿元。[9]以此作为参照, 不考虑物价上涨、结构性差异等因素, 仅根据来华留学生人数推测, 大致推算出2012年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大约为5.8亿元。

七、境外消费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相关性显著

依据2006~2012年国家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数据, 针对全国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数与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 列出了全国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和人口数据之间的关系, 详细信息可见表3。

经统计学分析, 来华中医药留学生人数与宏观经济指标及国家开放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留学生人数随各指标变化程度参见表格中的X前系数和常数值。

高等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经过迅速增加之后进入缓慢增长期, 全球各地中医药教育本土化趋势明显, 当前竞争格局下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摘要:境外消费是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模式, 本文搜集了2004年到2012年全国中医药院校境外留学生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中医药教育服务境外消费规模不断上升, 但近年来增幅放缓, 在全国教育服务贸易总量中占比下降;各中医药教育机构发展差异显著, 竞争优势各不相同;国际市场分布受经济文化因素影响较大;中医药境外消费规模与宏观经济指标相关性显著。

关键词:境外消费,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

参考文献

[1] .来华留学简明统计, 2004~2012

[2] .葛善为, 文庠.国际中医药教育的发展现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6:978~980

[3] .自费来华留学申请办法[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119/200407/1197.html

[4] .陈丹丹.高等中医药教育服务境外消费出口结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23:111~112

[5] .2014年度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来华留学生招生简章[EB/OL].http://www.bucm.edu.cn/eapdomain/View Note nid=61088&pid=6027&ptid=2&unchecked=true

[6] .2014年招生简章[EB/OL].http://iec.shutcm.edu.cn/aboutus/download/986

[7] .天津中医药大学外国留学生招生简章[EB/OL].http://iec.tjutcm.edu.cn/info/1038/1385.htm

[8] .广州中医药大学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本科生2014年招生简章[EB/OL].http://www1.gzucm.edu.cn/bumen1/gjxy0807/article.aspid=297

上一篇:舟山创业政策介绍下一篇:今天教室特别静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