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2023-02-06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属于高校就业教育的传统组成。不过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经济新发展战略, 以及全社会各行业由于转型升级而对实用型高等技能人才提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 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才日渐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高等院校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之于高等院校的重要性如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于中国经济的意义, 都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在“双创”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原则与宏观背景之时,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已经成为决定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拓展空间的核心元素。

不仅如此, 随着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态势在短期内暂时无法彻底缓解成为常态, 中国经济不可避免深受影响。通过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改革成为应对这一现实压力的唯一途径, 这就要求大量高素质、专业化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发挥创新创意思维推动中国经济的再度腾飞。而这其中的支柱非高校学子莫属。显然, 这对高等院校, 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教育教学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通过加强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高等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从全局层面看, 随着“双创”成为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 高校推进双创教育正在不断加快步伐, 无论教育思想还是具体手段都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然而高校在双创教育持续取得进步与突破的同时,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残留影响, 高校双创教育依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比如将双创教育落实到实践层面就仍存在发展空间。一些高校的双创教育力度持续加强, 却往往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也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可行性、可操作性上亟待提升。这不仅体现在不少高校学生的双创成果难以实现商业层面的成果转换与量化生产, 也表现在大学生双创论文数量不足, 众多高校几乎未见双创专利申请。此外, 当前国内高校毕业生选择以创业实现就业的比例不足5%, 且能成功维持生存和发展的比例更少。而国外同样情况下的大学生创业比重可接近30%。

又如当前国内高校中一专多能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依然薄弱, 众多高校教师自身不具备双创实践技能。这造成教师开展双创教育只能流于形式, 却无法将双创意识和手段经过教育实现传承, 也就是大学生只得双创教育之表而无里, 双创教育几乎等同于纸上谈兵。

三、高等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策略

(一) 校企联手、工学结合, 在实践中落实双创教育

要使高校双创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个较好的方法无疑就是在实训与实习中提高双创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特别是对大量应用型高校来说更是如此。校方应当采取校企联手、工学结合的方法, 在实践中落实双创教育。

比如在实训基地教学时引入众多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案例, 结合特定专业教学主题或要求进行优化改编, 将之作为开展任务型教学的素材。学生根据已学的理论知识尝试方案设计、资源收集、实际操作、结果反馈与最终评价。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只为学生指出正确的任务方向, 具体操作则由学生全权负责, 只在遭遇重点、难点问题时由教师答疑解惑。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起更加独立自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避免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或环境抑制了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1]。

若实训条件良好, 还可以借助院校和企业双方的教育力量实现“双导师制”教育, 也就是教师和工程师、技师等共同对学生开展实训教学。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交由院校和企业论证, 从中发现存在的缺失与不足加以改进。若学生的创意能够为企业采纳, 则更为双创教育提供了进一步拓展的条件与机会。

(二) 强调专业特点、突出职业优势

当前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难见成效, 一个重要原因是未能找到最恰当的切入点, 模仿甚至抄袭他人成功经验的痕迹比较严重。而双创教育的核心却是走自己的路, 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创新创造过程中突出重围、实现超越。因此高等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又一优化策略在于强调专业特点、突出职业优势。

比如食品专业或酒店服务专业等可以利用校园内外的实训室或实训基地尝试开办诸如餐厅、茶咖小吧之类的饮食服务创新企业, 先从校园内的餐饮服务做起, 逐渐扩展到周边的社区、街道直至更大范围的消费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利用高校现成的设施设备、原材料等打造各类创意产品, 还可以通过日常经营服务了解和掌握餐饮服务行业的需求与特点。在此过程中, 学生可以发挥创意思维解决面临的问题甚至难题, 从而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培养起双创意识、提高双创技巧[2]。

又如财会类、设计类、文秘类专业则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当下越来越热门的外包服务模式尝试提供网络外包服务。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了解和掌握客户的需求方向, 并完成客户指定的服务任务等。这类外包式的双创教育还可以借助于工信部搭建的“创客中国”平台进行。这一平台能够为企业发布创意需求服务, 让包括高校在内的各单位有机会提供双创服务, 高校则可利用这一形式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双创教学。

不过要实现这样的双创教育, 高校需要适当改变传统上过于均衡的双创教育计划, 也就是将理论教学尽量集中到一二学期, 将后续教学时间集中为实践教学部分。通过更加持续的双创实践, 学生不仅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双创意识和举措, 也可以借此对理论学习加以印证, 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目标。

四、结束语

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而传统教育形式却又对这一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尤其是长期以来未能在实践中充分落实的情况需要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双创改革中进一步优化, 让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双创教育能够提升可行性、可操作性。这不仅是高校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力资源市场竞争的重要举措, 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实用型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 更是对国家“双创”宏观战略政策的响应, 以及实现高等教育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分析高等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高校在双创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再根据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市场等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优化双创教育模式, 以此培养出更加符合现实要求的实用型高等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黄兴民, 姚夏君.关于就业市场化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 2015, (01) :221-223.

[2] 刘钢, 李强志.关于创业孵化的本质及其组织模式创新:基于价值网络的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 2015, (04) :45-50.

[3] 管义锋, 高晖.高等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22 (06) :77-79.

上一篇:浅议幼儿数学知识的建构——例谈大班数学活动《一米有多长》下一篇:谈基层医院产房的安全隐患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