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2024-05-24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分析(精选9篇)

篇1: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只有树立现代教育质量现,以就业为导向,及时进行专业调整与开发,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国内外市场.

作 者:叶署平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湖北黄石,435002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5)分类号:G71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产学研结合

篇2: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僵化的问题。本文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四个出路:树立“和而不同”高等教育管理理念;构建“自主灵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内通外联”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完善“高效透明”的高等教育网络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困境;出路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管理观念、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受到全球化的影响。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理论价值。

一、全球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要求

(一)管理制度上的市场取向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高等教育在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增加市场机制的强烈要求,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减少国家对高校的拨款占GDP的比例,改变拨款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注重各高校的业绩;增强政府以外主体的办学机会,扩大私立高校的办学规模;鼓励跨国教育的兴办,吸引自费留学生,积极扩展海外教育市场。

(二)管理观念上的兼容并包和自主创新

首先,文化多元化要求高等教育兼容并包。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文化。大学自古以来就具有传播文化的职能,因此,应当让多种文化的大学校园里公平竞争、相互交融、共同学习。其次,文化多元化要求高等教育在管理理念上实现自主创新。文化多元化带来了不同的文化选择,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政治观念在全球范围内相互碰撞和融合,逐步形成了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和认可的观念。这些观念好像一张无形的政策文件,在高等教育强国那里传播过来,到底是否适合本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就无从而知了。

(三)管理体制上要求减少政府干预,扩大学校自主权

大学的本质属性是文化,不是政治,用政治的管理手段去管理教育,必然会有失偏颇,背离高等教育的本质。因此,政府应当转变对高校管理方式,对高校指导监督,减少直接干预,实施宏观调控。在国际上,为了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大多数国家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保证评估过程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四)管理模式上要求网络共享和透明

信息网络化为经济和文化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要求社会管理模式做出相应的改变,因此,高等教育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传统的高等教育对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的手段主要是手工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效率低下;网络技术使高校实现了管理信息的智能化,突破了信息发布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了公众获取信息的知情权。如在高等教育领域,澳大利亚政府创办了跨国高等教育项目信息收录网站,负责将澳大利亚各高校的信息公布。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管理观念:重计划和物本,轻市场和人本

1.在管理上的重计划、轻市场的理念使高等教育很难形成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教育环境。在办学体制上主要以政府举办为主,民办主体办学的竞争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多的是向重点高校倾斜,其他高校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投入在扩大学校的规模上,进而忽视了学校的育人功能;在生源配置上,政府对高校实施“钦定”的学校级别,使得生源在学校间分配不均。2.管理理念上的重物本、轻人本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和谐全面发展。在功能取向上,重视高等教育的派生经济功能,轻视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背离了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律;在职能取向上,重科研成果,轻教学育人功能,造成学术道德示范现象的产生;在经费取向上,重视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忽视教师素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楼林立却高素质的大师短缺、教学设施齐全却教师教学思想落后的现象。

(二)管理体制:重集权和约束,轻分权和自由

1.在管理体制上的重集权、轻分权的特点阻碍了高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我国虽然形成了“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呈现出地方政府对高校“管得过细,统得过死”的特征,严重阻碍了高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地方高校在校长任免和教师评聘、学校招生名额和专业设置、教授治校和教师教学自由等方面拥有很少的自主权,很难发挥高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2.高校管理上的重约束、轻自由阻碍了高校的制度创新。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制度在政治组织体制和学术思想上都享有一定的独立和自由性。然而,我国高校的经费来源、生源选择和专业设置等保证大学运转的基本要素都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控制,使得大学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强。

(三)管理制度:重人治和行政、轻法治和学术

1.传统的重人治、轻法治的经验式管理盛行不衰。虽然我国在依法治国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仍然存在重人治、轻法治的特征。重人治的管理制度要求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有较高的决策能力和判断能力,一旦个人的道德取向和分析判断能力出现问题,就会使管理活动出现混乱。2.重行政、轻科研的事实使科层式管理模式大行其道。教学职能是大学的本质职能,学术性是大学的根本属性。大学是一个管理复杂的社会组织,在高校治理时必须在充分重视学术自由的同时,将明确办学方向的行政管理结合起来,实现高校的全面和谐发展。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严密的科层组织结构使学术自由很难有发挥的空间,使大学的发展背离了本质。

(四)管理模式:重分设和保密、轻整合和公开

1.重分设、轻整合的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平台造成信息流通不畅。当前高校的信息管理平台分设种类繁多,但是由于各信息平台采用不同的信息收集和编制标准,造成信息重叠和对接困难等问题。其产生的严重影响阻碍了中国和国际上高等教育大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2.重保密的高校管理信息发布制度造成信息分享困难。我国对于高校的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方式做了笼统的规定,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中规定“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不予公开”,这一规定中表明学校对于自身不想公开的就可以不公开,学校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可以给信息公开设置诸多限制。信息公开不畅往往不利于对信息需求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失去了公众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监督的机会。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出路

(一)树立“和而不同”高等教育管理理念

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我国要坚持“和而不同”的高等教育理念。外国值得我们借鉴的先进理念主要有:效率为本的管理理念、多元整合管理理念、人本主义理念。但同时我们应当意识到,中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管理智慧。例如:“以和为贵,中庸为道”的管理智慧使高校在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面前,能够实现自身的和谐长久发展。

(二)构建“自主灵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实现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是应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的必由之路,要想实现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中央政府要实现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到间接干预的转变;其次,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统筹”管理的重任,促进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地方经济和高校的和谐发展。再次,落实高校的法人地位,扩大学校自主权。

(三)建立“内通外联”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

所谓“内通外联”就是对内的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相互沟通协调,对外的管理制度要连通对接。例如制定国外高等教育机构来华办学的资质认证标准,修订学位和学分互认制度等,进而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和国际的接轨。

(四)完善“高效透明”

的高等教育网络化管理模式。要想实现高等教育信息的高效透明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完善高等教育网络公开制度,对信息公开的决定权、范围、期限和法律责任做出明确的细则规定;其次,加强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公开的监督力度,将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作为高校评估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13.

[2]赫伯特西蒙著,詹正茂译.管理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

篇3: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1 对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的影响, 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特点不太清楚, 存在着不小偏差。诸如“高职就等于职高”, “技术工人毕竟是工人, 是蓝领而不是白领”, 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就是差的学校、差的老师、招差的学生, 办低水平的高等教育。加之许多学校由中专升格, 人们很自然地将其与中专同等看待。用人单位认为高职生是“劣等大学生”, 不愿意录用。甚至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在实际操作中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也表现出对高职的轻视。人们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所带来招生难的问题已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

2 定位不明确, 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多数院校是由各类成人院校、培训类院校、中等职业院校转制或升格而成, 与同属高教系统的普通高校相比, 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师资力量、教育经费、办学规模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在办学上, 既不能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又不能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给人的感觉是“本科的压缩饼干”、“中专的发面馒头”。高等职业教育缺乏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 理论课程和学生就业联系不大, 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工作尚未真正起步, 造成整个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单一和各类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极大限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2]

3 教学基本建设薄弱, 教育质量不高。

由于经费不足, 以及缺乏与行业、企业经常性合作、沟通的机制, 使高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场所、设备短缺, 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培训特色的发挥。在高等教育持续扩招中, 高职院校的教师人数明显不足, 面对新形势, 多数教师观念落后, 知识老化, 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落后;现高职院校师资补充主要来源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 他们理论知识丰富, 实践经验不足, 成长起来需要时间;企业优秀人才进事业单位严格受控, “双师型”人才很难补充进来。 (“双师型”教师是指在高职教育中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 拥有高等学校讲师以上职称, 并取得相应的行业中级以上职称或行业特许的职业资格, 经常性地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并取得良好业绩的专业老师) , 基础课教师偏多, 专业课教师不足, 一专多能教师奇缺。不仅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质量, 而且成为制约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4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学生就业困难。

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07年9月1日,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3%, 高职生仅为61%。目前大学生毛入学率仅约15%, 而美国为82%, 日英法等国均在50%以上, 韩印 (度) 菲也在30%左右。[3]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者中, 高层次人才稀缺, 受高等教育的仅5%。尽管我国大学一再扩招, 但同时社会年新增就业机会约700-800万个, 而大学毕业生仅约300万, 理应有较大的空间。就业难, 关键是教育培养与经济需求相脱离, 一些高等职业学校是按照已有的教师和设备开设专业, 学生“上手快”而后劲不足, 缺乏适应性和创造性, 教育培养的人就业困难, 而岗位需求的人无处可寻。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都对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也由过去的能否上大学转向了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这些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1 要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

在当代,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 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不仅表现在研究和设计方面, 也表现在制造工艺、施工、管理和服务方面。研究和设计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创造性劳动, 它必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社会实践的制造工艺、施工、管理和服务。因此, 重高等科学教育和研究、设计而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制造工艺、施工、管理、服务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也是违背时代潮流的。无数实践已经证明, 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崛起已经和正在为许多国家智力含量较高的现代化生产设备与过程的操纵、控制、管理, 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和对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以及提供智力含量较高的社会服务创造了条件, 成为这些国家的“秘密武器”, 是这些国家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 社会各界必须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予以关注和重视。

4.2 正确定位,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构建特色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要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人才市场的需要, 就必须充分发挥各种优势, 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生长点。高等职业教育现存的种种问题, 根本原因在于类型观不确定。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必然会分化出新的职业岗位和要求不同类型的人才。为适应技术应用型岗位人才的需要, 高等教育由单纯以培养精英为主的学术型而分化出工程型和技术应用型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 。2000年1月,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规定高职高专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4]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一要基于素质教育思想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职业道德、健康的身心以及掌握外语、计算机等工具;二要基于职业技能制定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案, 包括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三是为今后持续发展打基础, 扩大学生专业面。

4.3 以就业为导向,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市场的教育, 是就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必须及时进行专业调整与开发。“以就业为导向”, 即针对一定职业范围, 针对某一岗位 (群) 的需要即就业岗位需要, 以本岗位 (群) 所具备的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以满足社会和产业界对培养对象的基本要求。以就业为导向, 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倡导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 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职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必备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部分专业教师, 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 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学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 并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 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其实质是根据校企签定的培养合同即“订单”来培养人才, 如酒店委托旅游学校培养酒店管理人员, 畜牧场委托农业学校培养畜牧兽医工作者等。此外,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还要大力推行“双证书”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 要让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获得职业准入资格, 帮助其顺利就业。高等职业教育要围绕学生就业发展, 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要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化转型, 还需与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相协调, 防止出现毕业就业后不久即失业, 并且难以找到合适岗位的现象, 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包括操作或动作技能, 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胜任职业岗位资格的全面素质, 使学生获得对职业岗位的良好适应性和可持续学习基础。

4.4 改善投资环, 形成产业化的教育模式。

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社会主义国家, 教育投资的主体应该是政府。以职业教育发达的美国为例, 其经费来源有五种渠道, 联邦政府拨款占5%, 州政府占60%, 当地政府占11%, 学费收入仅占15%, 其他收入 (如捐款、赞助) 占9%, 可见, 各级政府拨款是办学经费的主要渠道。我国职业教育既是一门新兴的行业, 又直接承担为社会和经济建设一线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重任。各级人民政府一发;三是掺加防冻剂后对涂料有影响。由于冬施气温低, 工人操作难度也大。

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社会主义国家, 教育投资的主体应该是政府。以职业教育发达的美国为例, 其经费来源有五种渠道, 联邦政府拨款占5%, 州政府占60%, 当地政府占11%, 学费收入仅占15%, 其他收入 (如捐款、赞助) 占9%, 可见, 各级政府拨款是办学经费的主要渠道。我国职业教育既是一门新兴的行业, 又直接承担为社会和经济建设一线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重任。各级人民政府一定要对职业教育给以重点扶持;同时, 本着“成本分担、利益分享”, “谁投资、谁受益”原则, 鼓励和引进社会力量、企业、个人参与职业教育, 形成国家预算、社会投资、学生缴费、资源捐款、自筹资金等多元筹资格局;利用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产学研结合, 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 以解决办学投入不足的问题。如德国伊斯勒高等技术学院周围是奔驰、HEG等大企业, 曼海姆高等技术学院紧邻德国三大化工企业之一的BASF公司。美国大学与企业为加强合作, 双方联合创办“美国高校大学———企业关系委员会”, 引导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专家进入大学课堂和实验室, 大学则积极为企业培训专业人员, 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 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面临许多问题。只有树立现代教育质量观, 以就业为导向, 及时进行专业调整与开发, 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国内外市场。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

参考文献

[1]仲耀黎.高职教育发展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3) :41.

[2]贺绍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进展与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2) :28.

[3]张启富.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4) :109.

篇4:成人高等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成人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方式

成人高等教育对象的在职性决定了成人高等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各种形式的成人职业教育。除了成人学历教育以外,主要以成人职业技术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为主。

(一)成人职业技术培训

现代意义上的成人职业技术培训是在产业革命之后,即工厂大规模出现和有组织的机器大工业建立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传统的师徒制不再适用,新型的职工教育即职业技术培训开始体现出生产性职能,进而推动生产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经济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在职工人的职业技术培训。

职业技术培训的直接受益者是各种经济实体,在认识到职业技术培训的巨大作用之后,国外一些大企业开始大规模地投资,迅速发展各种职工培训,以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在日本,制订职工培训计划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日本企业每年在职工培训上的投资相当于政府在国立大、中、小学校一年的投资总额。

就企业来说,职业技术培训主要指不同种类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在此按照在职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身份来说明企业进行的职业技术培训。

1工人培训

工人培训可以按性质不同分为上岗前培训、晋升晋级培训等。上岗前培训的目的是使新进入企业的职工达到岗位要求。晋级晋升培训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现代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工人技能水平提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满足工人本身不断获得提升、晋级的要求。

2经营、管理人员培训

对企业来说,经营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企业的经营方向和方针,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在自己的部门内贯彻执行经营人员所规定的目标和方向。对他们的培训主要结合自身的职责进行。

经营人员培训的目的,是培养现有经营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内容侧重于知识、技术、规范、信条、习惯等的灌输,为其在人格形成、教育补充和经验代替等方面提供帮助。这是因为经营人员要根据企业内部的情报、材料,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方针,理解和分析企业所处的多种外部条件,并以自己的人生观、企业观、使命观对之进行判断。在这一过程中,经营人员的人格因素就显得格外重要,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另外,培训还为经营人员补充制定方针、组织机构、监督、调整、运筹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弥补其知识结构的不足。

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统计学、会计学、数学、经济活动分析、情报整理研究、运筹决策方法和计划、预测、监督方法等内容的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的管理科学发展很快。以美国公司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转向了行为科学、线形规划、系统分析、数理经济学等实际应用学科,并注重管理知识、工作能力、工作技巧的培训。在培训上所采用的方法十分丰富、灵活,主要有讲解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视听教育、职业游戏、专题研讨会、参观经营良好的企业、职务轮调、参加初级董事会、处理突发事件、案例教学法等。

(二)专业人员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的主要职责是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激发或促进他们在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创造力。继续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工程技术人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只好带着工作中的问题返回学校求教;同时,一些大学从为本校毕业生举办培训班逐步扩展到举办面向社会的培训,进而许多大学与工程师协会联合举办工程技术科目的讲座、培训班,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后来,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经验为各国所效仿,纷纷举办本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授的人员和内容范围逐渐扩大,从工程师、技术员扩大到了其他各类专业人员,包括科技、医疗卫生、法律、工商管理、教育、社会工作等专业。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成为了继续教育的主体。

应当说,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兴起是现代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成人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一个积极回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技术革命迅速崛起,科技成果物化的过程大大加快,使得许多领域的科学技术、生产知识方面发生很大变化,从而要求科技人员尤其是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尽快掌握和运用甚至创造新的科学技术,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以求得自身发展所需的人员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终身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也为继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使继续教育在众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了成人教育里发展最快和最大的部类。

(三)转岗转业培训

在科技革命的大潮中,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

产业结构和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工业生产使人口流动,而现代化生产则加快了人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纵向和横向上的流动。一个人一生所从事的工作也许要跨几个行业,变换几次工种。人们完成这些流动和变换往往需要借助于职业再培训形式的成人教育。成人教育与劳动世界相沟通,劳动力市场要求成人教育以多种形式、丰富的内容灵活机动地适应人们流动转换的需要,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变化的实现。

二、成人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成人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

当前,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中存在盲目求大求全、专业设置趋同的现象,在缺乏应有实力的情况下不切实际地提高办学层次,却没有真正形成办学优势和特色,更谈不上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近年来,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大量毕业;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却十分匮乏。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结构不同,各种层次人才需求类型也不同,这就迫切需要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改变游离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的状况,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办学,强化成人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

(二)及时转换区域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构

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表现为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也表现为结构的转换,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这种结构的变动也是依靠新的增长点的培育来实现的。其具体方式

一是巩固和扩大原有优势,稳定教育的增长点。原有的教育层次、专业和学校是教育事业的主体,区域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它们的进一步发展。但它们的发展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张,还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育手段,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在质量和内涵上有新的进步,为新的教育因素的发展奠定深厚根基。二是建设和发展新层次、新类型、新专业教育。区域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不仅在于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还在于教育的层次、类型和专业,发展新的教育,创造新的价值。三是改造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比如发展滞后的层次、专业或学校,它们一方面制约了区域教育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改造和提高之后又能成为新的增长点,推进区域成人高等教育跃上新的台阶。

成人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是成人高等教育很好地发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前提。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经济空间内的产业构成和诸产业之间质的联系及量的比例关系,包括区域产业的数量、性质、发展状况、产业间的联系方式、作用效应和数量比例关系,以及产业的总体投入产出效益等。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关系表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产业结构变化必将引起科类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科类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时调整成人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实现成人高等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才能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以特色办学提升成人高等教育水平

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是高等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方面,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各区域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地域特色,成人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由于受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的影响,必定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特色建设不但能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为地方和区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避免“千校一面”的现象,走出符合自身条件的特色发展之路,而且有利于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目前,不少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在办学定位、学科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等方面都趋同,在粗放式扩张中迷失了自身的办学理念,也逐渐削弱了已形成的特色,造成了成人高等教育的重复建设,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各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雷同,导致了本来就十分稀缺的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要加强办学特色建设,关键是要找准自身的办学定位,以特色为兴校之本,以形成特色为导向进行配套改革,使学校的校风、学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组织管理等各方面都凸显出自己的特色。当前,我国大学普遍存在的“求大”、“求全”现象,与“规模即效益”的错误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盲目“攀高”、追求办学层次升格的行为,也是在“层次即水平”、“提高就是上层次”的观念指导下的必然结果。办学层次反映的只是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并不完全代表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与水平。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点以及高等学校自身历史传统和办学定位确立自身的特色。一所大学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靠的不是规模也不是层次,而是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没有显著的质量和特色,大学即使在短期内可能因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而受益,但这种规模效益和依靠不合理的政策倾向而产生的升格,其效益是不能持久的。所以,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应坚持特色为兴校之本,坚持不懈地走“质量兴校,特色兴校,人才兴校”的发展道路,在分析校情、明确办学目标和合理定位的前提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选择地办出某方面的特色,进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四)分类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性,既要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又要使各区域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得到长足发展,只有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各类地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制定与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相协调的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才能有效促进成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障成人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高发展潜力地区具有充足的成人高等教育资源,办学条件较好,经济支撑能力较强,社会需求旺盛。该区域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可以继续保持较高发展速度,扩大成人高等教育辐射范围,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稳步发展。

中等发展潜力区域,成人高等教育宜稳定发展、调整结构,保证办学质量。要坚持合理调整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和结构,不断完善其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金融、信息、贸易、科教和文化的中心作用。

较低发展潜力区域,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宜适当调控,着力强化特色发展。对这些区域应适当控制其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要以强化特色发展为重点,促进其对该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篇5: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有了长足发展,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高,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适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扩招、普高升温,使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一定的困难。

一、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

1、招生难。原因有:(1)由于传统意识和狭隘教育观的影响,和社会上客观存在着农业与非农业、城市与乡村、干部与工人的差别和身份界限,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2)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还是初中毕业生。由于初中毕业生数量减少,普高升温,留给职业学校的招生空间越来越小。(3)各种职业学校间出现了愈演愈烈的招生大战,买卖生源现象比较严重。一些根本不具备教学条件的民办学校,靠高额的生源组织费拉拢一些教师和班主任为他们输送学生,最终的培养质量可想而知。家长大呼上当,甚至把职业教育一概否定,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

2、教学管理难。由于招生难,生源严重不足,为维持正常办学,招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基础及素质再差的学生还得招进来,致使生源整体素质较差。要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教育成为合格的中专毕业生,教学管理难度相当大。有的学生在中学就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没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入中专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学期三、四科不及格的现象很常见。学校严格管理,批评教育和处理违纪学生,流失学生比例高达10%。

3、优质就业率偏低。有些毕业生就业后,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大、加班时间长,干不了多长时间就回家了。有的企业用工不规范,轮番招收新工人辞退老工人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能长期、稳定就业。家长有怨言,社会有意见。

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出路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适应市场,迎接挑战,走出困境,创造辉煌,其出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竞争力。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人才需求的数量和层次仍以中初级人才为主。中等职业教育则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发展前景广阔。中等职业学校要走出困境,要生存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树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职教新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端正办学态度,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创建全新的办学机制,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2、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面对教学难、管理难等新情况,中等职业学校更应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求生存。

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改革,走出一条面向市场、服务“三农”、服务企业,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新路子,稳定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

二要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好特色专业、拳头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推行“校企合作,定单培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

三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要以“特色、质量、就业、效益”相统一的思想为指导,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培养模式,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突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强化“三育人”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学生的教育和常规管理,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氛围和育人环境,着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3、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招生就业工作。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等职业学校要生存发展,必须把招生就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

首先,扩大招生范围,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办学,落实温总理的“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指示精神,着力抓好“两个结合”,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结合,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以缓解生源不足的矛盾。

其次,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安置中出现1%的问题,对于家庭来说就是100%的打击。因此,要全力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就业网络信息系统,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就业安置、跟踪服务,使毕业生有一个稳定适合的工作,消除其后顾之忧,增强学校信誉度和吸引力。

篇6:企办幼儿园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程秀兰、陈晖、刘冬雨、王玉娇

2013-2-28 16:17:49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一、私立幼儿园的发展困境

1.财政支持缺乏

学前教育在我国不属于义务教育,所以政府目前只对部分公办幼儿园有财政拨款,而对私立幼儿园没有任何资金投入。尽管不乏高投入、高档次、高收费的私立幼儿园,但总体而言,私立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较差,其原因主要是办园经费不足。私立幼儿园多数是自筹资金办园,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幼儿的保育费,相对于幼儿园庞大的支出,这点经费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经费不足使私立幼儿园很难改善办园条件,由此必然带来幼儿园硬件设施简陋、教师福利很低、教育质量欠佳等一系列问题,使私立幼儿园的发展举步维艰。„

如果不考虑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从理论上讲,私立幼儿园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规定设立的幼儿园和其他幼儿教育机构。“私立” 与“公立”相对应,私立幼儿园办学主体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法人和公民个人,其办园经费由办园者筹集.幼儿园由办园者或其被委托者经营,所有权归办园者所有。显而易见,私立幼儿园缺乏政府的财政支持,没有公办幼儿园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公办幼儿园相比,私立幼儿园各方面承受的压力要大一些。首当其冲的是生源压力,家长一般倾向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公办幼儿园。其次,私立幼儿园除了要购置教学设备,承担幼儿园日常开支和教师工资之外,还得负担房租等,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在访谈时,一位私立幼儿园园长提到:

私立幼儿园没有财政支撑,各方面承受的压力都很大,如生源压力大、经济压力大、师资队伍流动性大等。

2.教师队伍不稳定

私立幼儿园教师的福利待遇、进修机会等各方面都明显逊色于公办幼儿园。一般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大多不愿意去私立幼儿园,少数毕业生即使去了私立幼

儿园也是把它当作跳板,目的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以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即便是一些中专、中职毕业生也不会长期留在私立幼儿园。上述种种,造成了私立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而且高收费的私立幼儿园教师面临着来自家长、社会和领导更高的要求,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总的来说,与公办幼儿园相比,私立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工资待遇较低、稳定性差、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大多数幼儿园不为教师缴纳各种社会保险)、无法进行教师职称评定,因此教师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巨大的压力。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相比是非常低的。在访谈时,一位私立幼儿园的教师说到自己的工资水平:

工资较低,一个月900元,如果要买保险就在900元里扣除。

低工资、低学历、低水平是私立幼儿园师资队伍的普遍状况。与之相应的是教师的高流动率。[

下面是一些私立幼儿园园长对于目前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看法:

一名幼儿园教师要真正成熟起来需要有3—5年的工作经验,所以我们幼儿园既要培养小小孩,也要培养大小孩。中职、中专培养的幼儿园教师素质整体下降,80后的幼儿园教师责任意识比较弱,说走就走,有的工作不到一年,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整个幼儿园靠一些老教师在支撑,这不利于幼儿园长远发展。

私立幼儿园教师的生活保障、福利待遇等都不如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教师有编制,至少有一份期待;公办幼儿园有财政支持,教师工资待遇相对好些,能够吸引人、留住人。但私立幼儿园没有财政支持,教师没有编制,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相对低些。

要提高竞争力,那么对教师的要求就会高些,在管理方面就会严些,80后的教师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抵触情绪,有时候会“轻松地”走掉,完全不顾幼儿园的整体利益,造成的影响很不好,如家长会问“怎么又换老师了”,频繁更换教师对孩子的发展也不好。

二、私立幼儿园的发展出路

1.政府引导、支持私立幼儿园发展

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私立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政府对私立幼儿教育的发展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私立幼儿园的申办,私立幼儿园必须符合各项指标才能注册。正如一位私立幼儿园园长所说:

政策引导,规范私立幼儿园申办,对私立幼儿园办园的条件要严格,要从各方面提出具体的标准。

其次,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扶助私立幼儿园发展,如政策鼓励,加强宣传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私立幼儿园的生存压力。在访谈时,一位私立幼儿园园长谈了自己的看法:

政府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私立幼儿园;加强宣传,如公开表扬某某私立幼儿园,加强园与园之间的公平竞争;政府对私立幼儿园应适当拨款、提供资源,如场地等。

另外,私立幼儿园满足了部分家长的教育需求,分担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促进了保教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前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为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所以政府应适,当拨款支持私立幼儿园的发展。

2.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

私立幼儿园要健康稳步地发展,提高保教质量是关键。而要提高保教质量,教师队伍的素质尤其重要。因此,针对私立幼儿园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较低等现状,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迫在眉睫。

为了稳定私立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当前急需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管理,要求各私立幼儿园参加社会保险,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私立幼儿园纳入正常的管理轨道,特别是

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将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纳入正常的管理轨道,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改革幼师毕业生分配制度,凡进入私立幼儿园的幼师毕业生,一切待遇应与公办幼儿园教师一样.其人事关系可以挂靠在人才交流中心,以利改善和提高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素质,稳定教师队伍;成立私立幼儿园协会,以便各园交流办园经验,加强私立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之间的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使私立幼儿园真正成为学前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访谈时,一位私立幼儿园园长谈到:

稳定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外出参加培训、撰写观察记录、拟订各种计划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彰显特色,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

私立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相比虽然处于一定的竞争弱势,但是应该彰显自己的特色,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样才能赢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铺垫坚实的基础。现在不少私立幼儿园滥用“特色”教育,如:开设双语、钢琴、蒙台梭利教学等特色课程,甚至把幼儿园常规教学中的舞蹈、美术、体育等课程也作为特色课程来牟取利益,侵犯了幼儿的受教育权利,严重影响了幼儿在园的正常学习活动。有些私立幼儿园在创办“特色班”方面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正如一位私立幼儿园园长在访谈时所说:

不少私立幼儿园看到别人在搞什么,自己就搞什么;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教育者应该明确,办园特色不应仅仅是幼儿园管理与教学中的某些表象,更应当是通过管理者、教育者理念到行为的转换所形成的隐性竞争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对特色办园的界定,也是拥有市场的条件。所以,私立幼儿园应沉着冷静地加强特色建设,发掘自身的教育优势,最终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访谈时,一位私立幼儿园园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篇7:我国法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法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着教育目标模糊与错位,教学方法单一落后以及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此我们要树立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观念,创新法学教学方法、改革法学教材并改进法学教学内容.

作 者:杨贝  作者单位: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河南,郑州,450003 刊 名:管理观察 英文刊名:MANAGEMENT OBSERVER 年,卷(期): “”(23) 分类号: 关键词:法学   教育   改革  

篇8: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现代企业发展三大资源:一是物力资源,二是财力资源,三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在各种资源中最具有活力和弹性的部分。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能够自我强化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具有相对无限性、可再生性。优质的人力资源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培养与形成科学的人才梯队与优秀的管理团队,最终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和建成一流的企业。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应基于理性的需求分析、科学的内容与方法设计,有组织地学习。其首要目的是通过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其素质,进而提高生产力。有组织学习的进行必须科学规划、严密组织、有序实施。科学规划是从战略目标来规划、从客观需求进行分析的系统培训工作规划。严密组织是开发适合企业战略需要的课程体系,开发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素质培训、训练的方法体系,满足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动态需要。有序实施需要完善的培训制度保证、专业人员保证与必要的条件保证。

成人高等教育的自身特性使成人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即能够站在专业发展的前沿与高度与企业的需求灵活进行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设计,完善的教学管理过程与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为企业教育培训提供了保证。成人高等教育进入企业,与企业共同组织学习,将高深专业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提高生产力,为企业的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二、“送教进企”面临的困境

1. 成人高等教育模式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制度的初始创设,主要采取普通高等教育模式,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正规化的办学形式,注重对学历文凭的追求,具有浓厚的普教化色彩,这在院校类成人高等教育中的表现尤其突出。

在“送教进企”中出现两种分化:一种是教学管理过程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要求进行,导致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企业员工实际情况脱节,与企业在发展中实际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脱节;另一种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过于随意,对企业、对专业的要求缺乏专业的指导与探讨,课程结构不合理,丧失了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雄厚的优势,丧失了专业教学的前沿性。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缺少后续的动力,违背了“送教进企”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初衷。

学分制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尚未普及,使得成人高校间不能实现学分互认。这对于规模大、员工调动较为频繁的企业,难以保证员工正常修读学业,故而企业与员工在面对成人高校的各种教育培训项目顾虑重重。成人高等教育各教育培训项目,各自为政,立体的、系统的成人教育体系尚未建成,这不仅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且导致企业对员工培训成本的增加,从经济投资与收益的角度,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难以获得企业资金的支持。

成人高等教育服务理念缺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大树荫庇下,成人高等教育被计划经济养育出来的高傲与矜持严重制约着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固执己见,不顺应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趋势,对企业提出的专业要求与课程结构不能虚心听取建议,不能客观科学地分析“送教进企”的对象与目标,从而导致“送教进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企业员工的教育背景、年龄情况等要素格格不入。

2. 企业对成人高等教育认识不足,对于人力资源发展缺少系统科学规划。

企业在进行教育培训时,未将人力资源培训与员工的发展融合在一起考虑,只是狭隘地理解培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影响人力资源的持续性发展。一是注重对员工技术的培训,忽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培训表现出随意性和应付性,致使培训流于形式。忽视理论基础,直接影响员工员工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二是对人力资源发展的相关教育培训缺少专业的指导。过于追捧社会新鲜事务,忽视教育培训的严肃性与科学性。社会上独立办学机构与专业培训公司开展的各种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为追求经济利益、营销自己的教育培训品牌,往往大力向企业推销尚不成熟的理论与概念,以“高收费、新概念”来吸引企业。其教育结果的反馈往往流于表面,影响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3. 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年龄层次与接受教育程度情况复杂。

企业员工普遍具有流动性强、教育背景较为复杂的特点。如何针对这些特点设计成人高等教育各个环节,是“送教进企”面临的一大难题。对高校而言,复杂的教学对象意味着对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教育要素更高的要求。对于员工而言,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知识、并能够在工作中有所收益,是接受成人高等教育主要因素。且所接受的教育需要投入的经济成本能否承受,亦是影响企业员工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另一因素。

三、关于“送教进企”所面临困境的建议

1. 成人高校与企业一同设计成人高等教育过程。

成人高校和企业应建立生产、教学相结合的协作关系。共同负责对企业在职人员实施高等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或与企业联合培训员工。成人高等教育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对企业需求与专业发展进行调研。既要站在专业发展的前沿,又要充分满足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既要根据信息产业、微电子产业等新产业、新工艺的出现,及时增设与之相应的新学科专业,为这些新兴产业培训合格的劳动者,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又要满足企业对于不同层次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协助企业构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一方面,由成人高校根据企业目标、不同岗位人员知识基础和实际情况开设企业需要而无法开设的课程;另一方面,由企业向学校投资,捐助设备,资助新的课程的设置,并利用企业的资源,解决学习者实验、实习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需要广大职工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经常往返的问题。

成人高等教育内部加强沟通,鼓励成人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实行教育资源共享。遵循人的学习、个体发展的规律,在成人教育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中强调成人教育的特殊性,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为导向,实行多种办学形式相结合,形成一个三维的、系统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实行学分制,在成人高等教育体系中逐步建设“学分银行”。逐步做到同专业学习者,可以跨校学习、可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时限,可在专业导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学习过程。

2.“送教进企”应该树立一种营销的理念,做好“售前”指导与“售后”服务。

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以综合效益为驱动力,合理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科学选定和运用营销策略,扩大“送教进企”的影响与规模。参与到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过程中,将“送教进企”融入到企业培训项目中,协助企业构建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培训系统,倡导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即以企业的用人订单为导向,既关注入口,更关注出口。建立导师制度,为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提供指导。将“送教进企”作为成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一个品牌,结合教育规律与特性,选择、整理、明确、规范有效的营销策略,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贯彻落实。

3.“以人为本”解决企业员工求学路上后顾之忧。

成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成人学习者服务。直接为社会培养各类各层次人才、服务社会。不仅满足社会对成人教育旺盛的需求,使更多求知者和知识技能更新的需求者圆了大学梦。根据企业员工具体情况,灵活设计教学时间、教学方式,放宽学习年限的限制。尊重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注意引导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成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企业员工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张文春.高职继续教育: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8) :11-12.

[2]冯军, 付莉萍.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失衡及解决措施[J].继续教育研究, 2005, (5) :37-39.

篇9:职业教育的生存困境与发展出路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职教处处长 隗建勋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处处长 尹伟民

辽宁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处处长 章雪东

江西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处处长 邓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普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则显得更为实际,孩子进入职校后未来是否更有发展?在“最难就业年”的背景下,就业是否能够保障?进入职校读书的孩子同常规院校的孩子相比,通过努力,是否能够有一个稳定的未来和幸福的人生?他们是人才吗?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吗?从这些众多的疑问中,可以看出家长们对于孩子未来人生发展的某些焦虑。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职业教育领域成绩比较突出的四个省市的教育官员,对以上问题进行解析。

一、职业教育“困”在哪?

人们的思想观念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并不完善

职业教育发展一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不能忘记了教育对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尽管近几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头良好,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职教处处长隗建勋认为,当前的职业教育主要有四大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人们的观念,社会的观念,需要逐步转变。中国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比如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和我们现在主导的“360行,行行出状元,多种人才培养,除了学术人才,还有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中间还有差距。”所以我们需要向社会广泛宣传,希望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得到社会的认可。

第二,职业教育过去作为一种断头教育,中专毕业就可以就业。实际上职业教育不仅仅具有就业教育的功能,还有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功能。现在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一个层次是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就业,同时还可以继续向上发展,可以继续学习进修,实现学业、就业两不误。

第三,开放性。过去职业教育或者说传统职业教育,很多情况下是关门办学,学校培养与企业社会用人之间不对接,这种情况造成了我们培养的人员不能很好就业,造成培养的浪费。现在要解决开放性的问题,就是要实现“产教对接”、“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学生不是仅仅学好一技之长就可以,还要学习公共基础文化知识,还要有基本的人文素养,使他成为一个具有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或者技能人才或者高技能人才。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所以职业教育也要提升我们的文化课水平、公共基础课水平,提高学生的素养。这方面,各地做了一些探索。比如重庆市共同开发了“我的人生我做主”这样一些德育读本,让孩子从一些案例去学习、去立志,人生发展的坐标进一步明确。

第四,灵活性。我们要实现职业教育和学历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学校教育和毕业以后的终身教育紧密结合,可以通过部分改革我们的培养机制、培养体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在就业场所学习奠定基础。

对此,辽宁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处处长章雪东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职业教育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面临很多问题。

一是外部问题。主要是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关注,包括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重视。还有就是企业方方面面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参与。

这个环境现在应该说总体上得到改善,但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中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传统的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没出息的教育。2004年以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数倍增长,越來越重视,国家拿出财政支持职业教育专项投入累计可能达到千亿元左右。那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应该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相对于其他教育来说,还是不足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管理体制的问题。我们知道,普通教育当中的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这个管理体制没有什么争议,它就是教育部门来管理。但是职业教育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人社部门在管理,就是我们说的“技工教育”。当然这种管理总体上也不是说有什么问题,但是使得职业教育在管理上容易形成“多头管理”。有些政策不一致。比如说技工学校在劳动就业这块,在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方面,它要比教育部门管理有很多优惠政策,包括劳动部门管理的培训问题等等,但是这些政策我们有些职业学校享受不到。管理问题也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外部因素。

从内部来看,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职业教育现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比如说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他们之间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衔接、沟通的关系。现在来看,从国家到地方这个体系还不够健全,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在人才内部培养的改革上,从专业设置到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还没有完全适应目前经济社会、用人部门对我们学生的要求。所以这几方面,当然这里面问题还很多,这几个问题是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

另外,这几年显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就是有些学校,包括一些地区,在注重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式上、外部上比较下工夫,真正在抓内涵建设上不够深入、不够坚持或者效果不够明显。”

二、职业教育怎么做?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增强职校从教吸引力

“江苏的职业教育最近几年在技能大赛或者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能够一直排名靠前,获奖较多。”江苏教育厅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处处长尹伟民不无自豪地介绍道,“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是我们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

尹伟民介绍:“江苏怎么做的呢?我们在培养和培训教师上下了很大工夫。首先,从培训来说,江苏每年送出国培训的老师大概有400名,这是江苏财政自己拿钱出来的。而江苏自己每年在暑假期间培训的老师大概在4000人到5000人左右。这些经费都是由省财政拨款。大概每年1500万。

nlc202309021111

第二,江苏注重对老师职务职称的建设。2009年出台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师资格条件的考核标准》。为了实行双师型教师,在2012年又制定了《江苏省职业学校双师型老师专业技术目录》。我们从2012年开始,在中职学校里评选特级教师。另外,江苏还开展了:一是领军人才培训。都是在清华北大开办,然后由江苏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进行培训。领军班的老师班是30个,校长班是20个。同时,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江苏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搞了职业教育发展实验区,在实验区里规定要实行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方式,就是鼓励各地出台政策规定,聘请社会上的能工巧匠、企业行业的老师到学校来做兼职教师。但是这种老师又不在编制,需要地方财政给予补贴。此举保障了社会上的能工巧匠或者高技能人才能够到学校来做老师。实践证明,江苏省技能教学培训基地的建设,对我们的训练和技能培养起了很大作用,既促进了老师,也促进了学生。”

辽宁省的章雪东告诉记者:“我们省每年拿出一千万资金,专门搞师资队伍培训。辽宁省从2004年就开始在中等职业学校当中,评聘教授级的教师。这实际上是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和增强教师吸引力的一个有力举措。现在来看,尽管国家地方采取这么多措施,但是师资队伍建设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除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制度性的问题。比如社会上、企业里、行业里的大师级人物是不能随便到职业学校当老师的,比如这个人在国家技能大赛当中得金牌了,我们聘请他当老师吧,不行,身份变不了。这个问题从国家到省都是这样的,就是编制不能随便变通,这对我们职业教育引进优秀教师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职业学校有一个技能指导教师队伍,现在应该说文化课水平并不逊色,现在缺少的是指导技能的老师。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要有专科或者本科以上学历,这个问题国家也意识到,正在逐渐改变。”章雪东有些遗憾的说。

三、为啥要来读职高?

入学门槛低就业质量高未来发展可期

“职业教育是顶天立地的事情。职业教育为我们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培养了大批的职业技能人才,为经济转型和国家发展做支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职教处处长隗建勋引用教育部鲁昕副部长的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他对有志于进入职校就读的孩子们说:“有志于选读职业技校的孩子,你在为我们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特别是西部地区,很多孩子在农村贫困地区,通过职业教育学会了一技之长,毕业以后可以走向工作岗位,带动一个家庭的脱贫致富,使家庭的幸福指数增加,对家庭发展和自身发展都是有利的。国家这么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好,读职业教育的孩子也可以继续学习,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中级职能人才,高等专科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我们的应用本科培养的是高技能综合人才。那让这些孩子去选择了,你们向着这个方向去发展,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处处长尹伟民说:“我要广大的学生家长讲,如果你的小孩初中毕业了或者高中毕业了,在考试成绩不可能达到你的预期的情况下,我建议他们报考中等职业教育或者高等职业教育。”

我们的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为自己的家庭幸福服务,能够让你有尊严的、有体面的就业,能够去更好的生活。现在从教育部到省市,正在构建一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就是把以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起来。把很多本科的教材或者高职教材能够放到中职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而且真正体现了两个:一个是高校办学自主权,另一个是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我觉得从根本上来讲,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去年,江苏省申报了197个项目,经过答辩、教育厅审核,实施了71个项目,招了4885个学生,今年有390多个项目申报,批了215个项目,大概要招生1万多人,其中本科大概達到2000多人。同样,普通高中读高职的话,我们现在也有渠道,高职和本科的联合培养,3年高职,2年本科。这些培养的人才除了学历之外,同时还要求有一个职业资格证书的体系,就是中职必须要达到中级工,高职必须拿高级工,读本科必须拿准技师的证书。这个体系的建设,这个立交桥的建设,是比较鼓舞人心的,大家不要都去挤普通高考那个独木桥,而应该走一走职业教育的阳光道话。

四、技能人才咋培养?

转变观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江西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处处长邓弘认为:“我们现在讲职业教育的重要,不是说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人说重要就重要,而是你要确确实实从国家的、人的发展角度去思考。它是全面的、开放的,要从教育的本质角度去思考问题。整个教育思想最有影响力的话就是孔子说的话“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而如何理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加强对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我们普遍认为现行的高等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义务教育,整个体系是能把各类人才都培养好。高等教育体系,或者是中小学教育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可以培养出我们想要的任何人才,这是一种教育认识的误区。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并不能培养出所有类型的人才,比如技能人才。例如丁俊晖那样的人,学校教育不能培养出来,或是刘翔,学校教育也不能培养出来。技能人才有自己的培养规律。”

现在很多大学,比如汽车工程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本科毕业后不会修汽车,这是因为他们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没有深刻的了解,不是在书本上学习后,就会做这些,这其实是两码事情。我们的教育现在有个很重要的倾向,就是尊重知识,轻视技能。把课本上的东西奉为金科玉律,但轻视劳动,其实技能和劳动是知识的源泉。教育从文化传承上就轻视技能,而学校的教育也是如此。

现在的课改,比如劳技课也不是真正的劳技课,所谓的劳技课应该是到实践中去。劳技课做完后,手脏了没有,衣服脏了没有,有没有跟一线的工人、农民在一起劳动,在那里所体会到的和在实验室里体会到的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忽略了技能和劳动。

(来源:新华教育)

上一篇:教学双常规管理考核汇报材料下一篇:关于暑假生活心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