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浪花教案设计

2024-05-04

看浪花教案设计(共10篇)

篇1:看浪花教案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大海、浪花的挂图或投影仪,有条件可准备教学课件或影像资料。

2、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束、庄、捕”这3个字容易读错,要注意纠正读音。“号”是多音字,要注意。

“庄、稼、哗、矿”4个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2)写字教学

“号”中间的横要长。

“捕、获”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3、词句教学

本文的词句通俗易懂,可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去理解感悟,不用过多讲解。对学生的理解不要做过多限制。如“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这一句较难理解,是讲阳光照在海面上,海面像发光的彩绸一样。有条件的班级可借助影像帮助学生理解。

4、朗读、背诵指导 可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要用欢快的语气表达出3个孩子天真烂漫的神态和活泼可爱的样子。指导背诵的时候先可一节一节练习,然后背诵全文。

5、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巩固字义的练习,要鼓励学生组与课文不同的词语。

6、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以用2课时

三、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 导语:你们到过大海吗?大海里的浪花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讲3个孩子在海边看浪花,浪花在他们眼里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看着浪花又想些什么呢?我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7、看浪花(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A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的读音,了解全诗有几节。B 检查自学情况。C 学生质疑。(3)同学之间互相答疑,教师做点拨、讲解。(4)指导朗读、背诵。(5)进行识字、写字教学。(6)完成课后练习。(7)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放录像,让学生一边看着滚滚的浪花,一边想象浪花像什么。再说说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自己在想些什么。

篇2:看浪花教案设计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插图,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节。第一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海水变淡水;去海底打猎;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本文在描写浪花时用了许多比喻句,把浪花比作问号、稻穗、马鬃等,没有见过大海的学生在想象或理解上有一定困难,可通过挂图或影像资料给予帮助。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

大海、浪花的挂图或投影片,有条件的可准备教学课件或影像资料。(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束、庄、捕”这三个字容易读错,要注意纠正读音。“号”是多音字,在本课读hào,不读háo。“稼”的本音是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庄、稼、哗、矿”四个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淡、猎、获”,可借助学过的偏旁和部件来识记。2写字教学。

哗:左边的“口”要写小些,位置在田字格的左上方。号:中间的“横”要长。

淡:右边的两个“火”字,上小下大。上面“火”字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捕、获: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三)词句教学

本文的词句通俗易懂,可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去感悟理解,不必作过多讲解。对学生的理解不要作过多限制。如“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绿浪”既可理解为海浪,也可理解为由未成熟的稻穗组成的稻浪。“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一句较难理解,这句是讲阳光照在海面上,海面就像发光的彩绸一样。有条件的班级,可借助影像帮助学生理解。

(四)朗读、背诵指导 可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要用欢快的语气表达出三个孩子天真烂漫的神态,活泼可爱的样子。指导背诵时,可先一节一节背诵,然后再背全文。(五)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巩固字义的练习,要鼓励学生组与课文不同的词语。

第四题读句子,这三个句子的句式相同,都是讲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这项练习的目的是积累语言。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仿照例句说句子。(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一)导入新课。

导语:你们到过海边吗?大海里的浪花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讲三个孩子在海边看浪花,浪花在他们眼里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看着浪花又想些什么呢?我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板书课题:9看浪花。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句,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的读音,了解全诗有几节。2检查自学情况。3学生质疑。

(三)同学之间互相答疑,教师作点拨、讲解。(四)指导朗读、背诵。

通过朗读让学生说说,在这三个孩子的眼里,浪花像什么?他们看到浪花以后,各自有什么想法?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六)完成课后练习。

篇3:看浪花教案设计

关键词:创新思维;民族传统文化;装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45-02

一、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根本,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发展之根本。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首先应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创新思维的能动性是指,在创新设计的整个环节,学生要养成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想法,这种主动性可以使思维主体在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能动地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自觉地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意志和行动,产生一种创新的冲动与激发力。

1.培养学生多思、勤思和擅思的习惯。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就可以沿着老师的问题去发现思考问题、去查阅资料、去思考、去实践,然后解决问题。这一良性过程是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必经之路。学生对设计的思考过程,总是在自己独立实践与现实要求的基础上,由已知领域慢慢的向未知领域探索发展,学生能在大学三年研修中表现出的这种探索思维过程便是主动提出“设计什么”和“怎么设计”的“问题”,又由于“问题”是人们认识活动中的已知同未知的连接点,因此它总是处在一切探索活动的最前方,由它所引起的探索改变着以往的游戏规则,拓展着人类对于客观事物必然性的认识。所以学生对知识探索相对于对知识发掘更为重要,快速发展的大环境要求学生不断的对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进行创新。

2.要随时养成记录的习惯。思维的火花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把握直觉和灵感,然后再进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些均是创新思维的必要途径。作为一名大学生、初学者,要通过课上课下不断的吸取知识、不断的创新实践、不断的刻苦思索,为思维火花的产生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而它一旦产生,就要紧紧抓住,然后快速绘制出,扩大战果,实现更大的突破。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曾经说,从一个建筑师的草图笔记轻重浓淡和表现手法,就能看出建筑师的审美世界。建筑、室内大师余静赣(人称余工)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出差,所以养成了画建筑草图的习惯,这种习惯就如同别人做记录一样,有的时候寥寥几笔概述当天见闻;有时候根据自己的经历,情不自禁的表达自己的理念;有时候需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来仔细、真实的表达所见所感。作为室内设计初学者也要养成记录的习惯,要善于抓住稍逊即使的信息流。

3.突破定式思维。突破思维定式束缚,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反定势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确应一组方案之间的不同然后分析出相关因素的变量指标,然后细分出一系列更小的指标,使各个小指标之间相干,从而得出无穷创意的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十年中国室内设计图片总数量已经达到全世界同类图片的百分之二百,遮天蔽日的设计图片有百分之几是原创的呢,有多少是经过设计师深思熟虑后的设计图片呢,又有多少真正的融入的中国传统文化呢?所在课堂上老师就要培养学生突破定式思维的程序、方法,力争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创新意识。

二、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探寻创新思维教学方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室内设计来讲,创新更是设计作品的核心与灵魂。

1.课堂传达传统文化。室内设计专业课教学要善于向同学们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善于把运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案例展示给学生,善于用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及创新性设计的熏陶。建筑及室内设计大师王琼的新中式设计大作---蝶·金海华私家会馆,在塑造中式语言时融入了梦幻般奢华的意境,同时还揉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舞台戏曲,此设计向世人演绎了一部具有中国民族文化强烈认同感的大作。

2.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角度构思设计。如今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世界大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国外设计师都来我国寻找传统元素和灵感,在设计界甚至一度出现是否利用中国元素做设计来衡量一个设计的“好坏”,是否够“品味”等,而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未来的室内设计师们怎么丢掉自己的传统文化,怎能丢掉老祖宗留下的精华呢。所以在课堂上要善于并常与学生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进行设计设计方案。

构思是设计的灵魂,在考察地形后下手做设计之前,就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进行思考。陈彬在勘察隐庐私厨地形后,就发现本餐厅离闹市街区太近,明显缺少灰色过渡缓冲空间,很容易让客户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感觉。于是他就利用中国人擅长的“藏”,这就是他“隐庐”私厨的最初的设计构思。

三、从专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角度探寻创新思维教学方式

目前室内设计界存在着浮躁、作秀的现象,想通过媒体或是某一次大赛来使自己声名鹊起,出现这些的原因与当今所处“大环境”、“气候”和“土壤”有着密切关系。在我国高校学生入学前基本决定了自己的专业,进入大学后是否喜欢、是否适合本专业不得而知。但欧美很多国家的大一新生第一年的考察期,老师通过多方面考察学生是否适合本专业,是否有在本专业发展的潜质,同时,学生也考察老师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能传道、授业、解惑,在这种相互选择、相互了解中真正的解决了专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米兰市区闻名世界的酒吧街,里面汇聚了世界各地不同门类的设计师。王琼惊奇的发现在这条酒吧街的每一个酒吧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独到的创意、自己的精彩,几乎所有酒吧都把自己的创意理念不动声色的表现的酣畅淋漓。

设计土壤的培育是当代大学室内设计专业的首要任务;设计土壤的改造是中国室内设计界所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室内设计作品近二三十年发展的太快、太多,没有好好的思考,原创的东西原来越少,所以从设计一入门我们就要理性向学生传达设计理念、设计构思,让学生更清楚的看清设计问题所在。

很多时候,我们的室内设计作品卖方的审美和修养比室内设计师还要重要,如果我们能改变中国室内设计的“大环境”、“大气候”,不单单是要改变设计师的整体修养和审美,更要提高整个国民的中华民族的审美和修养,也许这才是从本质上改善中国室内设计土壤。

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创新性思维案例赏析

学生的室内设计作品一旦和中国传统文化联姻,那这份设计图纸就倍增思想内涵,如今只有有思想内涵、有创意的的室内设计作品才算的上室内设计文化产品。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植入室内设计中,又如何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思想转化成室内设计的语言,这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及老师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如果把装饰材料、软装和室内陈设品都看成英文的单词和词组,那么,同一个意思的语句可以有不同的单词和词组组成。如果室内设计学生要想设计既有思想、又有创意的作品,就需要找到合适的单词和词组进行组合,那么也就找到了传统文化转化为室内设计语言的关键。

洪忠轩设计的张家界阳光酒店的设计设计就巧妙的借用了当地苗族的民族文化的“单词”和“词组”,借用了传统设计中常用的轴线对称手法,营造了一个极具地域文化的酒店。

洪忠轩用苗族姑娘常带的头钗做成了酒店大堂的壁灯,气势恢宏。用苗族乐器唢呐做了酒店的接待台,进入酒店一眼就能看到,识别性特别强。用了苗族姑娘的各式各样的胸挂,做成了大堂立面的造型元素之一,散发出极强的民族风,透漏出一股霸气和别致之风。洪设计师用苗族传统民族符号在本酒店中传达地域文化,其实就是一种设计语言的创新、一种设计手法的创新。设计师将苗族的设计元素整合、提炼后巧妙的运用在酒店的墙、顶和地三个界面上,让进入酒店的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气息。

作为中国民族餐饮文化的一个象征---俏江南,田军在设计30个连锁门面时,把自己知识结构中所储存的中国传统文化统统挖掘出来,如荷叶、陶瓷、蝴蝶、金鱼,甚至琴棋书画,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做为基本元素“输出”在俏江南主题餐厅的每一界面上,其中一处俏江南的室内设计采取了扇面元素,围绕古老的扇面元素多角度发掘有关信息,再给予梳理过滤而后再释放。所以进入室内你可以看到夸张的扇面,从天而降形成的半开放长椅,会让就餐的人斯文并彬彬有礼;大包房立面采用了仿古的字画散发出清新雅致之风;大门采用古老的狮子纹样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结论

由于现在很多室内设计师被外国文化捕获,所以我们更应该从初学者抓起,让学生坚守中国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自己的创意作品中始终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把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渗透到自己每一个创意性的作品之中。

参考文献:

[1]满登,见证中国名家设计崛起【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

[2]许振中,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篇4:看浪花教案及反思

《看浪花》教案

教学目的: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与感情的朗读课文。3.朗诵诗歌,开展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积累优美的词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在学习了第3单元时,去过美丽的日月潭,五颜六色的葡萄沟,有火红凤凰花的云南,亮丽的北京城。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大海看一看吧!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听!(播放海水声音)

2、(1)听到什么啦!谁来学学?(生模仿)出示“哗哗”。(2)这是个表示大海的声音,象声词,鸟叫声叽叽喳喳一样,声音特别长,我们在中间加上一个破折号,把声音拉得长长的。(3)大家一起来吧!你们就组成了一片海,这是澎湃的海。(做动作)

3、海浪一次又一次地拍打着海岸,你们看,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图)

(书上是这么说的:三个可爱的小朋友光着脚丫坐在沙滩上看浪花。)你看他们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多开心啊,我们也带着甜甜的笑读一读。

4、今天我们就跟着这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出示课题,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这是一首很美的诗,你们自己来读课文,注意,标上小节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读)

三、再读课文,品味诗歌

过渡:真棒。让我们再读读诗歌,边读边想,第一个孩子看浪花时都在想些什么(板书),找到句子,划下来。交流:

(一)品读第一个孩子的心愿

1、第一个孩子坐在海边看浪花想到了什么?(指名说,出示: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板书:变淡水)

2、这句里也有一个象声词(哗啦哗啦),读一读,听老师读读,读出了什么?(快乐)(介绍小知识)是啊,苦苦咸咸的海水变成了甜甜的淡水,庄稼喝得饱饱的,多快乐啊,让我们快乐地读一读吧!

3、哗哗这么多的水,让庄稼喝得饱饱的,没过多久就结出了沉甸甸的稻穗。

4庄稼长呀长,风儿吹呀吹,看见浪花变成什么样了?(指导读)风再大些,再大些。茫茫一片,一直连成天涯。

(二)自学第二、三孩子的心愿

1、(介绍小知识)小朋友,鲨鱼那么可怕,小孩子想到海底去探险,还要去跟黑鲨游戏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勇敢、自信、有冒险精神)

2、请勇敢的男孩都来读一读吧!我发现了一个最勇敢的小男孩,你大声读给大家听听?

尾巴(很重很有力哦)我们做着动作来读。读出气势来,马还不够多,再读。

3、对啊,这就是课文里的“金疙瘩”。这么多金疙瘩都被我们开产出来了,多高兴呀,高兴地读读这句话。

4、浪花也跟着我们一起高兴地唱起歌来,在晚霞的映照下,浪花显得更美了,就像欢庆的彩绸一样。这时的海多宽阔啊,你能读好这个词吗?能再宽些吗?

(三)品读最后一小结

1、引读:三个孩子看浪花,说说笑笑忘回家。哗——哗——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2、小浪花还带来一个表示动作的,请你们读读看是什么动作?抚摩是什么动作啊?轻点,再轻点。

3、孩子们说说笑笑,那么开心,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看浪花。

五、拓展

1、说说小朋友的眼里,浪花又像什么呢?出示图片,让学生想象。在贪吃的小明眼里,一束束浪花像()在天空飞翔的雄鹰眼里,一束束浪花像()在(),一束束浪花像()总结:大家的想象多美啊!多美的浪花啊!(试试自己写写)

2、课外拓展阅读

3、介绍书籍

4、作业:

1、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短句。

2、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小诗歌。

七、板书设计:

4、看浪花

变淡水

戏黑鲨

金疙瘩

八、教学反思:

本课朗读指导还不够有力度,没能提高全班学生的朗读能力。个别学生读得有些少,齐读太多,缺少个别学生朗读指导。带动作阅读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自由想象,发挥。朗读的量已经达到了,但是没得到质的提高。

二年级的学生,才刚接触到写话。通过一节课,就让他们去完成这样一节富含想象力的小诗,确实是相当有难度,但学生的写作能力超出了我的预想,如果资料可以采取更多的形式收集,会更好提高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例如,师生共同收集。

篇5:看浪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小节。第一小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浪水变淡水;到海底去探险;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应该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能读出自信、自豪的语气。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孩子看到浪花所想的内容,并体会他们的志向;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编写诗歌。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过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生回答)想跟老师去海边看看吗?我们就要出发了。(播放海浪的声音、图像)

2、来到了海边。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名生说)我看到。我听到。我想到。师导:大海无边无际,海水哗哗地唱着歌,拍打着海岸,卷起朵朵浪花,有三个孩子光脚丫,也来到了海边,坐在海滩看浪花。(出示课题)师:看浪花的“看”字,你能换个词吗?生:(观、瞧、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浪花这么美,让我们和这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吧!出示读书要求:

⑴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⑶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共有5个小节)

2、认识生字。

脚丫 稻穗 天涯 潜水 黑鲨 马鬃 金疙瘩 彩绸 抚摩 甩尾巴 指名生读,齐读

3、去掉拼音读生字。(齐读)

三、读诗歌,体会浪花的美。

1、三个孩子看到的浪花是怎样的呢?画出课文中有关句子。

2、(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1)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出示图,朗读。(2)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出示图

师:“连天涯”说明什么呢?形容什么也能用“连天涯”呢?(沙漠、草原„„)能通过朗读把“连天涯”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3)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师:让我们来看看“万马奔腾”的场面吧!(出示图片)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哪个小朋友能读出万马奔腾的气势呢?(刚才**读得很好,但老师怎么听都只是一匹马在奔跑啊。谁来出出主意,怎样读才能有“万马奔腾”的气势呢?)

(4)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在你脑中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出示图片,指导朗读)(5)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师:你觉得这是一束怎样的小浪花?(温柔)从哪里看出来的?(抚摩)

师:孩子们,请你抚摩一下同桌的小肩膀。

师:请女生一起来当当温柔的小浪花吧!(指导朗读)师:你能把这五句话变成一句话吗?

3、出示:一束束浪花像、像、像、还像 和。师:小朋友们,在你的眼中浪花还像什么呢? 一束束浪花像。

4、师:浪花可真是个调皮,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调皮又美丽的浪花吧!

指名5个小朋友接读诗歌。

四、读诗歌,体会孩子理想的美好。

1、课文中三个孩子很会动脑筋,他们不但看到了美丽的浪花,听了哗哗的海浪,还想了很多。请用波浪线画出他们怎么想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A、“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B、“我想到海底去探险,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 C、“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 齐读。

师: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A生:海水和淡水有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海水要变成淡水,才能浇庄稼呢?

生1:海水含盐分,如果浇庄稼,会使土地盐碱化,地里就不能长庄稼了。

生2:有许多地方却受旱灾侵扰,庄稼枯萎了。

师:那么多的海水,如果变成了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庄稼会长得怎么样?庄稼长得好了,农民伯伯心情会怎样?

师:带着高兴读读这句话:“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指名学生读、齐读)B生:他怎么敢戏黑鲨? 师: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勇敢、敢于冒险、自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探险、戏、黑鲨)我们勇敢地来读读这句话吧(指名读、男生读)C生:金疙瘩是什么?(其实海底就像一个金库,等着我们运用科学技术去开启,那里不仅有许多的鱼类,藻类,还有石油,天然气、煤„„像这里的“金疙瘩”就是指海里无穷无尽的资源。)

师:海底有这么多宝藏,正等着你去开采呢!当你抱着万千金疙瘩时开兴吗?让我们带着开心读一读吧!“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 师:做动作,开心地读一读。

请两个孩子边读边做动作。再次齐读、做动作。(分男女生读)

2、师:如果是你,你想干什么呢?

我想。(生自由说)

师:孩子们的想法都是那么美好,祝孩子们早日梦想成真!

3、师:三个孩子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小节,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a、推荐读 b、和好朋友读 c、男女生读 d、加动作读)

4、伴着动听的海浪声,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整首诗歌。(配乐朗诵)

六、编一编。

师:真不错!其实,我们每个小朋友,只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都能成为小诗人。小朋友,我们也学着课文中的样子,把你们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连起来,编一节美丽的诗歌。

1、同桌互说。

2、生书写。“我想。哗 — 哗 — 一束束浪花像。

3、展示写得好的小诗。

师总结:感谢这一朵朵美丽可爱的小浪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学习的大门,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同学们,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让我们用自已的聪明才智,去欣赏她,发现她,并利用她,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绚丽多姿!

七、作业。

1、把诗歌有感情的读给爸爸妈妈或者朋友听

2、到户外多走走,发现大自然的美丽。

八、板书设计。

4、看浪花 . 想:变淡水 看: 问好

去探险 稻穗 去采矿 浪花图 马鬃 „„ 彩绸

篇6:看浪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了解大海,想像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或录像,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一些关于火山的资料。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大海。教学设计

一、放映录像,激趣引入

1.放映有关大海的录像或者出示挂图。

2.同时播放欢快优美的音乐,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二、配乐范读,图文结合

1.在音乐和图像的背景下,教师范读全诗。

2.孩子们听教师范读,随文展开丰富的想像,初步感知全文。

3.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有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

2.把自己不大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多读几遍,看能否弄明白。

3.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弄懂。

四、再读课文,师生共同解疑

1.按自己的理解全班朗读课文。

2.提出同桌没有弄明白的地方。

3.教师和同学共同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这些诗节。

五、美读美悟,展开想像

1.教师配上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领略诗歌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进入陶醉的境地,然后,启发他们自由想像。

3.把自己的想像说给大家听,教师要及时地给以评价和鼓励。

六、评比激励,朗读训练

1.以各种方式开展朗读,同学进行评价。

2.以评价为契机,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

篇7:看浪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

2、了解大海,想象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或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抽生说,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我们出生在重庆,很多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大海,只是在电视上报子上看见过。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播放录象

录象看完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大海有关,题目是:看浪花,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下面就请小朋友打开书54页自渎课文,把不认识的或红色音节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读音,抽生读、师随时纠正读音,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抽生读,分段读,师范读,生齐读

4、再读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

三、深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渎第一二句话,思考浪花的形状像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自己读一读

理解“哗--哗”--这是一个拟声词。形容浪花流动的声音。你们还能仿照他说出几各这样的词吗?抽生。

2、指导朗读,请自渎体会。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3、这一束束的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们想什么?那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第3、4、5句话告诉老师。

理解淡水--般江河湖泊里的水是淡的,可以用来灌溉庄稼,

探秘--探索,寻找秘密

金疙瘩--金属矿产

4、听老师读这几句话思考,这一段该怎么读?抽生答。请自渎体会。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5刚才说了浪花像问号,除了这个以外,浪花还像什么?自渎课文最后一节,用横线勾出来。

理解“抚摸”--来回轻轻的摸

6、指导朗读,浪花就像小手抚摩着孩子的小脚丫,是多么舒服呀!就让我们轻轻的读一度体会一下。抽生读,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学习新部首“立刀旁”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脚”师范写,讲解书写要领。

4生描红,师评价

5作业;抄写生字4字2音2词

课后小结:

篇8:看浪花教案设计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能仿写一节诗歌。

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法、联想背诵法、读书交流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的情境,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为了顺利突破重点,我采用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利用声像俱佳的多媒体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至于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正在养成,因此我用以情激情的艺术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看雷锋电影、讲雷锋故事,引导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联想想象,获得对这首诗歌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形成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等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雷锋”故事,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做好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5日是什么日子吗?(板书:雷锋),家喻户晓,你们对他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从雷锋的出生、故事、殉职这三方面说)

2、(板贴雷锋照片),引导学生用深情、敬仰的情感呼唤雷锋的名字。

3、师述:是啊,47年的风风雨雨,我们没有忘记他,相反他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质确荡涤的更加清晰。有一位诗人曾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这样赞颂他——(大屏幕画面配音乐师范读文)。

4、听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5、师述:是的,雷锋的人格魅力吸引人,作者笔端的文字更是感染人。这节课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学习,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在交流中欣赏雷锋的人格美。

二、品读感悟。

1、(大屏幕)

2、指名分节读。正音,呵在诗歌中读啊。

(一)、学习1—3小节设疑部分。

1、自由读,简单批注:用“”画出比喻句,并写出体会,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可能抓住重点词句:他如此平凡,如此年轻,像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亿万人的心。)

师引导学生抓住“小小的春雨”、“亿万人的心”体会出雷锋是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但却有不平凡的力量。

2、指导感情朗读,齐读。

(二)、学习4—6小节抒怀部分。

1、指名分节读。

2、指导感情读。读诗歌和读文章是不一样的,在古时候是可以配着乐曲唱出来的,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美,注意轻重缓急,快慢高低,请同学们按照大屏幕上的提示再来读一读,注意读出红色字体的语气。

3、指名读,谈感受。

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一滴水、整个太阳的光辉;刚、一心;才、每一分光;刚、每一声”这些重点词语体会雷锋的年轻,但并不因年轻而浅薄,相反,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人、精神感染人。

4、感情齐读第四小节。

5、读着读着,你们发现雷锋变成了 , , , 。

6、这是一种暗喻的说法,接着读下去,看着雷锋还会变成什么?

7、(生读5、6小节),指名答。

8、你最喜欢哪种比喻,用“”画出并做简单的批注,写出你的体会。

9、其实每个比喻后面都有一段动人的雷锋故事,老师建议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忆昨天看过的雷锋电影,用交流会的形式讲一讲,好吗?

预设故事一:

(生)雷锋一双袜子缝缝补补几十次,把节约的钱捐给他人。

(师)雷锋的生活多么简朴啊,正如诗中所唱的.那样“你不为自己编歌曲,你不为自己织罗衣”。

预设故事二:

(生)“雷锋班”的来历。

(师)雷锋的精神多么有感染力,正如诗中所唱的那样“他啊,是一滴水却能够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

预设故事三:

(生)雷锋坚持写日记。

(师)多么热爱学习的雷锋啊,正如诗中所唱的那样“他啊,是才点亮的灯,只不过每一分光都没浪费”。

10、雷锋故事交流会到这里就结束了,你对“一滴水”有哪些新的理解?

11、让我们将情感之弦释放,将思念之心提起,再来读读第4—6小节。(生齐读,师板画石碑轮廓、青松数棵)。

12、请同学们的火眼金睛再看看第4小节与第5、6小节的人称一样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不一样,由“他”变成了“你”,情感更深)。

13、指名情感朗读。(注意读出人称的变化后和排比的气势)

(三)学习第七小节咏叹部分。

过渡: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是这样短暂的一生,却把自己的光华都奉献给了别人。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雷锋22年的生命如同一颗流星,虽转瞬即逝,却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无比美丽动人的光辉,作者用哪六个字作了高度赞美?(师板书:青春、永生、壮丽)

1、这六个字怎样理解,这三个叹号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叹号分别强调这六个字的含义:雷锋年轻有为所以青春,雷锋精神不朽所以永生,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所以壮丽)。

2、感情读。

三、拓展延伸

1、师述:40多年过去了,我们13亿人民的心里仍然都念着这位22岁英雄的名字——雷锋。我们13亿人民仍然崇拜您、敬仰您,是因为(大屏幕出示雷锋美德:在工作上,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在为人处事上…...)

2、传承雷锋美德,,就是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你心中,谁具有雷锋式的美德呢?

预设:A、汶川地震时,那些抢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解放军叔叔;

B、冰冻灾害,抗洪抢险时舍自己救他人的无名英雄们;

C、为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的老师;

D、班级里的同学xx。

3、美文仿写:

著名的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诗歌像一粒种子,应该在别人的心底开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让它开一朵小花,任选诗歌里你最喜欢的一小节进行仿写,赞一赞你身边“雷锋式”的人物。

四、总结升华

师述:司马迁说,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文天祥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闻一多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雷锋没有死!正像他的战友乔安山说的一样,雷锋永远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我们要永远记着他,让他的精神长存!他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大屏幕出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篇9:《看浪花》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孩子想什么”这个问题切入,由此理解诗歌每段的前两句,难点理解海水为什么要变淡水,在其中穿插海水淡水知识的了解,并用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淡水的重要,然后用“哗哗”一词引入后两句的学习,学习本诗歌的重难点,浪花像什么?为什么说像稻穗?是作者的一种想象,感受稻田里的稻穗如大海中的浪花那么的无边无际,并且读出这样的感觉。在这样形式的教学实践中,确实我自己也感觉到了内容的零碎,问题的琐碎,缺少一根主线把它串起来,散散的感觉,整首诗歌学起来就少了那样整体的美了。

这次的“请进来”教研活动终于结束了。拖了一个月,让我吃不好,睡不香。现在终于算是解脱了。大家都说我有进步了,哈哈,好开心呢!其实我知道,我这堂课上得不好,但是不管怎样,只要有进步那就是成功

《看浪花》是一首充满童趣、充满想像的诗歌,全诗共分五节。其中2、3、4小节是重点。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本文在描写浪花时用了许多比喻句,把浪花比作问号、稻穗、马鬃等,对于不是生长在海边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于是我在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你知道的大海是怎样的?然后播放大海上浪花不同姿态的幻灯片,由此让学生心中自然升腾起强烈的亲近欲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抓住“孩子想什么”这个问题切入,由此理解诗歌每段的前两句,难点理解“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我想到海底去探险,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教学过程种穿插多张图片,让学生体会海水的美丽。然后用“哗哗”一词引入后两句的学习。以像稻穗为重点,让学生感受稻田里的稻穗如大海中的浪花那么的无边无际,并且重点指导学生去读出这样的感觉。在这样形式的教学实践中,确实我自己也感觉到了内容的零碎,问题的琐碎,缺少一根主线把零散的部件串起来,整首诗歌学起来就少了那样整体的美了。

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便是打开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而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激活的最佳方式之一,因此我在整节课中时时注意到为学生创设学习语文的情境。充分地发表个人想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感悟第一个孩子的“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的美好愿望时,我出示了多张干旱的图片,创设情境:听听小禾苗它在说什么?听听这位农民伯伯的话,他在呼喊些什么?学生看到如此触目惊心的照片,都能有感而发:“谁来救救我吧?”“我的小禾苗要枯死了,水啊!你快来吧!”此时,我趁热打铁:“现在你就是这些小浪花,你最想做什么?”。在这样的情境下,第二段的教学就有了深度。在最后一小节的学习中,我也创设了情境:“听,妈妈在叫我们快回家呢!大家赶紧穿好鞋子,跟浪花说再见吧!”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特别开心,也体会到了文中小孩的依依不舍之情。

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又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我在《看浪花》这节课中安排了丰富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阅读,每一步的读都提出相应的要求,如:教学初,“课文这么美,是不是很想读一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你能做到吗?”;再读课文时,要求“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能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老师看你们读得这么好,我也想读一读。”“我读得这么差,请同学教教我怎么读好”等,如此设计多次练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想像,读中有思考,读中有感受,真正地达到了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品味,熏陶,使读成为维系课堂生命活力的主动脉。

但是本堂课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1、朗读指导还不够有力度,没能提高全班学生的朗读能力。个别学生读得很好,但是一到齐读,感情就不够强烈了。朗读的量已经达到了,但是没得到质的提高。

2、写作环节所占时间稍多,写作难度过难。在小练笔环节,共花了10来分钟,大部分学生只写了两句话。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没有切实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二年级的学生,才刚接触到写话。通过一节课,就让他们去完成这样一节富含想象力的小诗,确实是相当有难度。

3、课堂中,一问一答的形式过多。给人的感觉是: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跟着我走,不敢放开手来,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

篇10:《看浪花》教学反思

应该说,本堂课还是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我最初的教学预想,但所谓“圆满完成”也未必就是一堂成功的课,由于课前思考欠到位,使个别词句的教学也欠到位。如果说课前时间比较仓促,相比较课后的时间显得比较宽裕,下面,我想把自己对整堂课中的全部环节的理解和思考进行细细的阐述。

一、以“情中引”为基点,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1.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这个地方是哪儿?(播放海浪声音)

2. 看,浪花正唱着动听的歌在欢迎我们呢!(出示浪花图)你能模仿这一片海浪声吗? (指名学生说)(出示:哗 哗 )

3、浪花是从远到近的,所以读的时候要延长些,要把这个字的音延长只要在后面加上一条短线,它有个名字叫“破折号”(出示:哗――哗――)

4、请一、二组的小朋友一起来,海浪唱起了动听的歌:“哗――哗――”

二、四两组的小朋友,海浪从远到近:“哗――哗――”

全班小朋友一起来,海浪唱着欢乐的歌,从远到近:哗――哗――

好像真的来到了大海边,真美!

5、那么这个又是谁的歌声呢?(出示“哗哗哗,哗哗哗”)

a、齐读

b、你来说(下大雨)

6、这又是在做什么事呢?(出示“哗啦哗啦”)

a、齐读

b、你来说(泼水、浇水)

7、咱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说一件事,你们来说相应的声音好吗?

(下大雨了――“哗哗哗,哗哗哗”;泼水――“哗啦哗啦”;海浪来了――“哗――哗――”)

8、可真有趣!小朋友们以后写日记时也可以用上像这样有趣的象声词!

哗――哗――的海浪声吸引了三个孩子(出示),它们一起相约来看浪花。(出示课题)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课堂便是一潭死水,平静死寂,“风过无痕,雨过无声”。因此,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便是打开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而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激活的最佳方式之一,根据课前的调查,学生对大海、海浪并不陌生,因此,“听音猜一猜”这一环节难度较低,但却能很好的引起学生原有的经验,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产生共鸣。

三、以“学中用”为框架,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

1、这一束束浪花还像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读2-5小节,找一找这样的比喻句,并且用横线划下来。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3、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几句话,要求: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这一束束不同的浪花

4、创设情境:小朋友们,一束束浪花遇到了麻烦,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5、出示一幅图,你想把哪束浪花送给它?(出示卡片,指导朗读。)

6、多有趣的`浪花呀,老师也想读一读它们。这样吧,咱们合作,我来读前面的,你们读后面的,好吗?(合作读)

7、老师很想知道在咱们班小朋友的眼里,浪花又像什么呢?

(出示图片及:一束束浪花像 。)

本教学板块,我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展现教学。在引领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空间。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教学要有开发性。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有开放的理念,开拓性的思维,具有开放的意识,在预案设计时要有充分的考虑,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其次,教师要设计开放情景,激发学生从新的视角去审视司空见惯的问题,激发学生敢想敢说。

虽然海浪对学生来说不是太陌生,但要具体地说出“一束束浪花像什么”那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当我把这块教学进行了以上分步,并且每一步都有明确的小目标,这样学生不至于感到枯燥。而由读到想到说,体现了一定的梯度,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宜的挑战性,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学生在朗读感悟时就兴趣大增,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打开,在最后拓展延伸时,学生发言踊跃:浪花像山坡、浪花像滑梯、浪花像摇篮、浪花像冰淇淋…

四、以“读中思”为方法,触动学生心灵的美好。

1、原来在每个人的眼里,浪花都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些美丽、可爱的浪花让三个孩子都想到了什么呢?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找一找,可以和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3、交流:

(1) “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

a、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探讨原因)

b、是呀,瞧(出示图片)没有充足的水分,大地裂开了一道道缝,植物都渴死了。如果海水变淡水,庄稼就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吸取,那时(出示图片)庄稼会长得更加茂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

(2) “我想到海底去探险,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

a、老师有一个小小疑问:这里的“戏”是什么意思?别急,老师请教了字典先生,它告诉我们“戏”有3种意思,读一读。

b、你觉得应该选哪个呢?

c、和海洋动物一起游戏,这个孩子――(善良、可爱、爱护动物……)

(3) “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

a、“金疙瘩”通常是指珍贵的东西,那以你平时的了解,你觉得海底有哪些珍贵的东西呢?(指名说)

b、是啊,正如你们所说的,海底就像一个金库。(出示图片)那里不仅有许多的鱼类,藻类,还有石油,天然气、煤等等无穷无尽的资源。难怪孩子要说――“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

三个孩子三个愿望,如果只以一种模式教学,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会显得枯燥,缺乏趣味性。因此,在感悟第一个愿望时,我着重让学生去理解为什么要让海水变淡水,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课外知识,能在课堂上运用到平时的知识积累,这对他们来说有很大的成就感。感悟第二个愿望时,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个“戏” 字。通过查字典比较的方法,了解到“戏”在文中是“游戏、嬉戏”的意思,让学生感受到人和动物的和谐美好。第三个愿望,运用图片的辅助,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发出“海底还真是一个大金库”的感叹!

五、以“读中悟”为桥梁,升华学生美好的情感。

【拓展:看着这些浪花,相信每个小朋友的心中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对吗?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信封上,让海鸥把你的愿望捎给浪花,带给大海。】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的生活性与实践性,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新的教育理念中提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定要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在理解不透、感悟不深、激情不够时,为了追求教育理念的“前卫”,突出课堂形式的“热闹”,而过分地强调发展学生特长和能力,让学生机械地去表演、被动的去创新,反而将阅读教学演变成“形而上学”的空镜子。本板块的设计由于是在学生充分读文、深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学生们能够拓展思维领域将知识内化成个人的创新特色。当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了孩子们产生这三个愿望的原因以及愿望的前景,他们的情感被激发了,进而思维也不知不觉地拓展了。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教学需要我们简单地教,让学生轻松地学。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当中,由于课时、进度等问题,不可能对于每一节课都十分认真地细抠每一个教学环节,所以教学上会存在许多遗憾,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行走方式,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方式,及时反思之后,就像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一样,在教学修养等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好像对于教学又重新认识了一番,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待问题了。另外对于教学设计思路方面,对于处理教材内容方面,对于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方面,对于因材施教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启示。

上一篇:赴菲汉语教师志愿者代表发言稿下一篇:暮光之城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