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员管理制度

2024-05-06

流动人员管理制度(共9篇)

篇1:流动人员管理制度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

员工流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员流动是指员工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而实现就职公司或就职地区的变换。狭义的人员流动则是指以岗位为基准,由于员工岗位的变化所形成的人员从一种工作状态到另一种工作状态的变化。

本节主要介绍人员流动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

员工晋升实施制度范本

晋升时员工在公司内部向高职位的调动。职员在提升后,会获得更大的权力以及报酬,同时压力、责任以及挑战也会跟着大起来。

第一章目的为了提升员工个人素质和能力,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公司内部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规范公司员工的晋升、晋级工作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范围

本制度适用范围为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章内容

公司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员工的岗位或职位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公司职位空缺的情况下,员工也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申请公司部门之间的调动。

员工晋升可分为员工部门内晋升和员工部门之间的晋升:

(1)员工部门内晋升 是指员工在本部门内的岗位变动,由各部门经理根据部门实际情况,经考核后,具体安排,并报人事部存档。

(2)公司员工部门之间的晋升 是指职员在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经考核后拟调入部门须填写《员工晋升表》,或者《员工转正表》,由所涉及部门的主管批准并报总经理或总经理批准后,交由人事部存档。员工晋升分为三种类型 :职位晋升、薪资晋升 ;职位晋升、薪资不变 ;职位不变、薪资晋升员工晋升的形式分为定期、不定期 和试用期

(1)定期:公司每年根据公司的营业情况,有年底进行统一晋升员工。

(2)不定期:在工作中,对公司有特殊贡献,表现优异的员工,随时予以晋升。

(3)试用期员工,在试用期间,工作表现优秀者,由试用部门推荐,提前进行晋升。

员工晋升依据 :公司普通员工,在原工作岗位上工作半年时间(不含试用期工作时间),经部门经理评定工作表现优秀。公司部门经理级员工,在原岗位上工作时间一年(不含试用期工作时间)经总经理评定工作优秀。因公司需要,经总经理特批的其他情形的晋升。

员工晋升权限 :总经理、副总经理及总经理助理由董事长核定。部门经理或主管,由总经理以上级别人员提议并呈董事长核定;普通员工的晋升分别由部门经理或主管提议,呈总经理核定,并通知行政部。

调动是员工在公司内部的水平调动、同一职位之间的调动,或是在保持职位不变的情形下变动工作地点。员工调动实施制度有以下7项内容。

第一章总则

为了加强员工调动管理,规范员工调动程序,使得各部门工作和人力资源达到最佳的匹配状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制度效力

本制度只适用于员工在公司内部岗位调动的管理。第三章岗位调动内容 岗位调动包括以下内容

(一)员工个人提出调动申请被批准的;

(二)因公司工作需要要求员工调动的;

(三)因其他原因导致员工岗位发生变动的。第四章员工调动程序 员工调动程序 有以下两点

(一)员工个人提出调动申请的 ;

1、员工与调出、调入部门协商调动事宜;

2、调动员工从各部门办公室领取《员工调动申请表》和《员工交接登记表》;

3、调动员工原工作部门领导审批;

4、新工作部门领导签字审批;

5、报公司人事部审核;

6、总经理批准;

7、办理员工调动交接手续,并将填写好的《员工交接手续登记表单》交回原所在部门办公室;

8、经审核批准后人事部发《调动函》至员工调入部门;

9、员工凭《调动函》到调入部门上岗。

(二)因公司工作需要要求员工调动:

1、与被调动人员协商;

2、经协商,被调动人员同意后,从部门办公室领取《员工交接登记表单》;

3、办理员工调动交接手续,并将填写好的《员工交接登记表单》交回原所在部门办公室;

4、公司人事部签发由总经理批准后的《调动函》至员工调入部门。

5、员工凭《调动函》到调入部门上岗。第五章薪资管理

员工调动后薪资变动管理 包括以下内容。

(一)因员工个人原因提出调动的,调动后薪资参照调动前薪资水平以及调动后岗位薪资范围等进行定薪,但不得高于调动后同类岗位最高薪资水平。

(二)因公司工作需要,公司对员工岗位进行平行(职级不发生变化)调动的。调动后薪资参照调动前薪资水平,原则上不低于调动前薪资水平、(三)因个人原因不能胜任目前岗位工作,发生岗位调动的。参照调动后同类岗位薪资情况定薪。第六章相关处理

员工未办理调动手续的,不得随意调换岗位。违反员工调动程序的,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处理。第七章办理手续

员工调动的原部门需同调动人员一起办理好相关工作、物品等交接手续,手续不清产生的相关责任由原部门承担。

员工降职是一种相对晋升的职位调动,是将职员调动到比原职位低的岗位。员工降职实施制度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第一章降职理由

员工降职主要有以下理由。

(1)纪律处分措施:主要针对严重违背公司规章制度的员工。

(2)员工失职、表现不好:无法胜任本职工作以及因重大失误给公司带来损失的职员。(3)健康问题或者工作意向的变化。

(4)公司裁员或者裁减组织结构层次:这种情况主要是某些高级职位被取消,但公司想留住高素质人才,就把他们安排到低一点的职位上,一般公司会保留他们原来的工资以及福利待遇。

第二章注意事项

员工降职制度实施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降职实施应遵循合理的程序,必须先得到支持降职决定的事实材料,用事实说话,不要凭公司领导的个人好恶来决定员工的降职问题。

(2)降职理由以及意图让被降职员工了解,允许员工提出意见并与之进行沟通。

(3)实施降职决定后,要照顾到员工的情绪,维护被降职员工的自尊心,在必要时对其进行说服与劝导。

人员调整程序范本

表8-5 所示为人员调整程序范本。

表8-5人员调整程序范本

(1)调出人员,由本人提出申请,写明调出原因,经部门经理审核后,上报人事部。

(2)经人事部审批后,调出人员需填写《申请调出表》,办理调出的相关手续。(3)人员调出后,人事部需马上更新《人员统计表》,并将《调出申请表》以及《工资停发表单》等相关资料归档整理。

(4)需调入公司的人员,首先填写《调入申请表》,按公司用人需求与用人标准,由人事部以及所在部门对调入人员进行面试,了解调入人员的情况。

(5)人事部去申请人所在部门阅档,了解调入人员的具体情况。

(6)调入人员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其结果若与要求相符,由人事部开具调令。(7)办理调入手续主要有核实工资,填写《人员登记表》、《工资转移表单>以及更换工作证明等。(8)人事部与接收部门要马上填写职员的调入记录,并建立有关档案资料。

人事变动申请表

表8-6所示为人事变动申请表。

员工调动审批表

表8-7所示为员工调动审批表。

管理人员升迁计划表

表8-8 所示为管理人员升迁计划表。

篇2:流动人员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市教委和区教育局关于做好学校安全文明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校园安全工作,有效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学校正常

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校园流动人员管理制度如下:

1、对校园流动人员的责任部门是后勤总务部门,责任岗位是门卫。

2、一般情况下,不准外来人员进入校门,家人探望学生一般由门卫同志通知老

师带学生出来到门外进行。

3、如上级部门、兄弟单位来访、家属来访等必须进入校门的外来人员,必须在门卫进行登记,出示证件证明后方可进入。出校门时把被访者签过名的出门单交

给门卫后方可放行。

4、如遇重大活动,如家长会、会议等,必须在大会议室或某个教室等指定地点

进行,不允许家长和外来人员进入其他教学区和其他场所。

5、一般不出租学校教室和场所给外来人员办班和举办会议等,如遇特殊情况,同样规定在指定场所进行,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其他场所。

6、经观察,对患有精神病等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外来人员,不管是教师家属还是

篇3:流动人员管理制度

人事档案是指党和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实践中记述和反映人的经历、学识水平和德才表现, 并以个人为单位, 按一定的要求和方法加以整理, 由指定部门集中统一保管起来, 以备查阅和利用的历史记录。其主要内容主要是由人力资源、组织、薪酬等部门在培养、选拔和使用人员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 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 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规范管理机构, 确保人事档案完整、真实、安全

1996年人事部下发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该规定明确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 归口管理”的原则, 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 (含县) 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 (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 , 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但现在出现了人事档案多头管理的现象。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 加上高额的存档费, 现在很多部门、企业都在公开或私自管理人事档案, 除人力资源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外, 失业管理部门、社会保险机构、一些社会团体也在管理;国企在管, 一些私企也在管, 一些民办中介机构利用各种名目也在管, 甚至把保管档案当成了谋利的手段, 并不惜恶意竞争, 严重阻碍了人才的正常流动, 也造成了人事档案纠纷的大量发生。所以人力资源执法部门应该坚决取缔这些不合法的档案管理单位, 统一由人力资源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来管理, 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保障流动人员的合法社会权益。

3 理顺和拓宽档案材料的收集渠道, 不断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内容

由于企业规模不一, 管理水平高低不同, 对人事档案材料的重视程度也不同,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采集比较困难, 所以要求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做好日常档案材料收集的同时, 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一是将员工入档材料的范围和内容印成书面通知发到各企业, 定期与企业人力资源部联系。二是在关键工作环节收集资料, 如在流动人员办理用工登记时收集“职工登记表”;申报职称评审时收集“职称评审表”;年终考核时收集“年度考核表”和工资登记表等。三是与相关政府部门联系, 收集档案材料。如人事考试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化资格考试登记表、司法部门组织的律师资格、职业资格鉴定部门组织的各类资格登记表等。四是流动人员本人要珍视自己的人事档案, 在单位或其他部门忽略自己人事档案材料的存档时, 要及时提醒单位为自己材料入档, 同时自己也可以将自学考试学生登记表、资格认定表等相关材料送到档案管理部门办理鉴定、入档手续。

4 更新观念, 提升服务质量, 进一步发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价值, 使它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和市场经济建设

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存档人员基本信息统计制度和定期分析制度, 研究分析流动人员基本情况, 掌握流动人员的数量、专业、结构、分布、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为上级制定人才资源宏观调控政策提供支持。

5 探索创新, 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

篇4: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若干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社会节奏日益加快,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越来越依赖于市场调控,其中就包括人力资源。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我国人员流动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

但如何对这些流动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则是一个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重要问题。信息是管理的前提,因而对流动人员信息的准确掌握和合理利用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及管理制度来掌控有效信息,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1当前我国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档案内容完整性差。档案的完整是维护个人历史真实面貌的条件之一,但是当前很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内容不完整、重要信息没有全部得到反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流动人员的特殊性所致,如流动人员从原单位进入人才市场或调到其他单位之前,有些单位对已调走人员不重视,没有按规定将其档案移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保管,而是让本人自带;二是,社会上各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如职业介绍所、人才市场较多较杂,有些受利益驱使,没有完全按照有关档案管理条例执行;三是。转递制度不健全,移交不及时,造成信息的遗漏或丢失。

1.2真实性得不到保证。由于流动人员工作流动不定的特性,在客观上给档案材料的收集和及时补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给造假者提供了机会。这使得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人事档案的可信度受到严重威胁。

1.3人档分离问题严重。人事档案的转递则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本质特色,因此,做好流动人员档案转递工作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但目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混乱,移交不及时或不移交时有发生。一些组织和单位在档案转递过程中,未能按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程序和要求进行,随意采取邮寄、自带形式转递档案,导致档案材料遗失。

2改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对策

2.1完善档案的收集工作。由于流动人员工作单位分散,流动性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档案材料收集带来了困难,因此,首先要尽快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根据材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定时收集、定向收集、跟踪收集、补充收集等方法;要与流动人员或用人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以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严格执行。确保形成的材料及时归档。其次,改变传统消极的收集保存方式,传统的档案收集实际上就是对人事档案的“接收”,是整理之后单纯意义上的档案保存,实际上是只存不管,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意义。

2.2强化档案转递纪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难点在于人员具备较高的流动性,相应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与其他类型档案相比,具有更强的流动性。一般来说,其他类型档案的移动是规律的、有限的: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随着流动人员不定期的、无方向性的流动而流动。因此,这就对其档案的转递有着更高的要求,确保其人事档案安全、顺畅转递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当前,要特别关注以下两点:一是档案的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二是交接档案一定要尽快移交,人员流动后留下的档案,流出单位应尽快将其档案转递到人才市场或新用人单位。新用人单位在收到档案经核对无误后,立即登记入档。

2.3优化档案内容构成。档案的内容构成,不仅要继续保留传统的档案内容。如个人年龄、经历、社会关系等,更要重点创建反映个人专长、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个性化的内容。当前可以着重考虑创建能力档案,强调记载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等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另外,要及时将流动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及完成任务等情况存入档案,为凭实绩选人、用人提供必要的依据。只有提高人事档案的应用价值,才能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5:流动人员管理制度

为规范公司职工流动行为,促进公司各部门、各管理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员工管理,掌握员工流动信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各部门、各管理处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有序招聘、录用及人员流动,切实维护好公司及员工权益,根据公司《员工手册》及《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现就规范员工招聘、录用、自请离职、辞退、人员流动等事宜通知如下:

1、根据公司各部门、各管理处生产经营及管理发展的需要,选配合适的人员到合适的岗位工作,坚持“因事设岗,因岗设人”、岗位所需、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

2、人员流动管理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稳定骨干、规范程序”的原则;

3、公司实行所属各部门、各物业管理处负责人员需求计划编制、招聘信息发布、应聘人员资料收集及初审;负责招聘录用过程的组织协调、入职教育和入职手续办理。

4、员工招聘录用必须坚持公正廉洁,不得发生徇私舞弊等不廉洁的行为。

5、各用人部门负责提出人员需求申请,参加对应聘人员的考评,负责对新录用人员试用期的考核及岗位培训等。

6、各用人部门应根据本部门业务发展、人员变动的情况,及时向公司人事部申报岗位的设置和人员需求申请。申请内容包括:需求原因、岗位及人员数量、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和人员录用条件。社会招聘员工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6.1遵纪守法;有敬业精神,能吃苦耐劳;无不良行为记录等。

6.2身体健康,无传染疾病或岗位职业禁忌疾病等。

7、公司所属各物业管理处招聘录用员工需经过部门主管、小区负责人签字后递交人事部进行审核,经过公司经理室审批同意后方可录用;

8、招聘员工面试时需填写《应聘登记表》、提供身份证明等,录用前及时告知公司人事部,并七天内将新进入职人员相关资料上报公司,并提供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照片4张等;

9、各部门、各管理处招聘员工前需填写《人员增补需求申请表》,并呈送公司人事部审核,由经理室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招聘;

10、提交资料不符合要求者,不得录用,不得办理入职登记手续。

11、员工正式录用后需填写《入职承诺书》、《职工登记表》、《管理人员信息登记表》等;录用人员所提供的上述材料若有弄虚作假情形者,我司有权解除与其劳动关系。

12、对根据要求政审的员工需要提供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出具个人《政审证明》材料;

13、公司人事部负责对应聘人员的资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进行相关调查,以确认其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

14、试用期转正提前5天通知本人,填写员工转正审批表,部门主管、部门及小区负责人就是否同意转正提出意见,并呈送公司人事部审核,由经理审批同意后转正,并调整转正工资;

15、试用期转正一个月内工填写《劳动合同签订自我鉴定表》,管理处负责人填写是否续签提出部门意见,公司人事部审核,由经理室审批同意后正式签订劳动合同;

16、单位和个人在人员流动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不得侵犯各方的合法权益,并自觉履行劳动合同(协议)约定的义务;

17、人员流动时,须向所在管理处提出申请,所在管理处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核,并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明确答复。并在自同意之日起办理有关手续;

18、流动人员经批准同意后方可流动;对未经批准,擅自流动的人员将按公司有关规定追究流动人员、管理处负责人的责任;

19、人员流动时,各部门、各管理处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手续,并办理档案的转递等手续;

20、员工须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申请并按规定填写《离职申请书》,经部门、管理处签署意见,并呈送交公司人事部审核,由经理室审批;试用期提前7天;

21、各部门、各管理处在收到《离职申请书》时,约见自请辞职人员进行离职面谈,对可挽留的优秀员工应尽力挽留,面谈结果形成《离职面谈记录》,并作为人员流动分析的依据;

22、自请辞职员工在获准离职后应办理工作事务移交并填写《离职人员确认单》、《工作交接单》和实物、财物等移交手续,由所属部门、管理处、公司人事部、经理室在《员工离职确认单》签字后,由公司人事部部办理离职薪资结算;

23、部门负责人辞退员工,应填写《辞退员工审批表》详细列明辞退的真实原因,经审批通过后,由公司人事部拟写《解除合同通知书》;

24、自动离职:未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而不到岗达3天者,公司向该员工发出因违反劳动纪律而《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予以违纪辞退,并冻结其档案及人事关系;

25、协商解除:根据双方协商结果,参照自请辞职员工离职手续办理相关手续;

26、劳动合同到期提前30天由用人部门负责人发出《合同续签自我鉴定表》,同时要求在收到通知书后最长5个工作日内就是否续签提出部门意见,并反馈是否同意续签劳动合同给公司人事部确认;由经理室的审批同意后续签劳动合同;如员工不同意续签劳动合同的,则劳动合同到期自然终止;

27、如公司确定不再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的,由公司人事部拟制《劳动合同到期终止通知书》,由部门负责人在合同到期前至少提前30天向员工本人递交《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劳动合同到期自然终止,28、因工作需要员工由现工作部门流动至其他部门时,由员工调入及调出公司或部门负责人填写《员工流动报批表》,并呈送公司人事部审核,经公司经理室审批同意后,由公司人事部为员工办理相关调动手续;

29、人员流动资料由公司人事部部备案;

30、对各部门、各管理处负责人未及时上报或迟报招聘、录用、人员流动、自请辞职及辞退的情况,造成公司损失的将追究部门及小区负责人的责任;

31、本规程解释权属公司人事部。

上海海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篇6:流动人员管理制度

人发[1996]118号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

(一)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

(二)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三)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

(四)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人事档案; 

(五)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

(六)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

(七)其它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

第三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第五条 跨地区流动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由其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第六条 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管理。

第七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

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第三章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 

第八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十五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发现转来的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清楚的,应要求原单位补齐或查清楚。

第九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接收。

第十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第十一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与机关、国家企事业单位开具的转档手续具有相同效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第四章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

第十二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流动人员及其现所在工作单位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需经单位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

第十三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第十四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一)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办理审批手续。查阅单位应申明查阅理由,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

(二)查阅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

定条件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三)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四)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直系亲属的档案。

(五)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四章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 

第十五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具备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质档案柜;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七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

第五章 监督与处罚。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

(一)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 

(二)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 

(三)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内容的; 

(四)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管理工作中,出现违反本规定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前款所列情形负有责任的单位或直接责任者,要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

第十九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本着“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收取服务费,但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或工作细则,并报人事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篇7: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印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冶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和人发政府人事(人事劳动)厅(局),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和各人民团体干部(人事)部门:

现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你们依据本规定,对本地区、本部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部将在明年适当时候,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请及时将执行中的有关情况和问题告诉我们。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 事 部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日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一)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二)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三)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四)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人事档案;

(五)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的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六)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七)其它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

第三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第五条 跨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其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第六条 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管理单位管理。

第七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第三章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

第八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十五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

第九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接收。

第十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第十一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与机关、国有企事单位开具的转档手续具有相同的效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四章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 与利用

第十二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流动人员及其现所在的工作单位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需经单位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

第十三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第十四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一)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办理审批手续。查阅单位应申明查阅单理由,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

(二)查阅单位应中共党员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三)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四)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五)查阅档案必须严格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五章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

第十五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具备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质的档案柜;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七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

第六章 监督与处罚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一)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

(二)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造档案材料的:

(三)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内容的:

(四)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中,出现违反本规定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对前款所列情形负有责任的单位或直接责任者,现视情节轻重,给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违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本着“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收取服务费,但不得以蠃利为目的。

第二十条 各省、自冶区、直辖市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或工作细则,并报人事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篇8:高校流动人员管理对策研究

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制定有特色的管理原则和制度

任何一项工作, 如果不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那就不能保障工作能落到实处, 即没有人对此项工作带头来做, 也没有人对此项工作产生的结果负现, 而且此项工作就容易流于形式, 这样就不能保证工作能顺利完成, 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 要搞好高校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 就必须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 这样才能有人管, 有人负责, 有人落实。因此建议各高校外来人员管理的组织机构应由分管校长领导, 校保卫处、人事处为管理职能部门, 成立由保卫处、人事处以及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外来人员管理小组, 共同担负起管理外来人员的责任。组织机构建立后, 还应制定有特色的管理原则和制度, 这样在管理的过程中, 才有理有据, 才不会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才会依法办事, 依制度办事。外来人员的管理应实行“三级管理”、“两个结合”、“三个负责”的管理原则和制度。即保卫人事部门统一管理, 聘用单位归口管理, 外来单位自我管理;外来人员管理工作应遵循管理与教育相结合, 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谁主管, 谁负责, 谁聘用, 谁负责, 谁容留, 谁负责的原则和制度。

2 管理要科学精细, 把管理原则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管理外来人员, 既要按规章制度办事, 又要以人为本,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管理要科学精细, 把管理原则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原则和方法。1) 各单位、部门聘用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实行聘用单位归口管理 (即聘用单位指定专人对其聘用人员进行管理, 并负责向校保卫处呈报聘用人员的变动情况) 和派出所治安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各用工单位、部门在招收外来人员后, 及时向校保卫处呈报人员总数, 提供人员花名册, 督促外来人员办理各种证件, 并协助校保卫处对外来人员进行清查。各用工单位聘用的外来人员由其本人到校保卫处办理《临时出入证》和《外来人员暂住证》, 并缴纳一定的治安保证金。外来人员在校务工期间, 违反法律、法规或学校的规章制度, 除依法追究其责任, 赔偿损失外, 将扣罚其治安保证金, 并责令其补齐, 情节严重者建议用工单位将其辞退。2) 对于在高校务工、居住的零星外来人员由保卫处统一管理。由其本人到保卫处登记并办理有关手续和证件, 如办理《临时出入证》和《外来人员暂住证》, 并缴纳一定的治安保证金。3) 对于长期租借学校内部用房, 从事经济活动的校外外来单位或个人必须制定安全制度, 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物防、技防设施, 纳入学校内部综合治理范围, 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 服从管理。4) 对于各单位、部门计划外招收的非学历学生由招收单位统一管理, 而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入学后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办理学生证; (2) 各单位必须将所有学生的花名册报保卫处备案, 并让每个学生认真填写学生登记卡报保卫处; (3) 设立班主任和学生干部, 指定专人负责学生的治安保卫、后勤生活管理工作, 并将专管人员名单、联系地址、电话报保卫处。

3 有新区建设的高校, 特别要加强对外包建筑工程公司务工人员的管理

高校由于房屋众多, 需要维修和改进的房屋很多, 而且随着各高校发展规模的扩大, 招生人数的增加, 需要修建大量的房屋, 特别是有的高校为了谋求新的发展, 进行新校区的建设, 更是需要大批的建筑工程公司务工人员。对外包建筑工程公司务工人员的管理, 各高校应实行治安责任制和经济担保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外包建筑工程公司入校施工必须同校保卫处签定《治安承包责任书》, 并缴纳一定的治安保证金, 治安保证金由校保卫处收取和管理。在入校一周内将外来暂住人员花名册报校保卫处, 同时办理《外来人员暂住证》和《临时出入证》, 并认真做好换证和补证工作, 每月将人员增、减情况书面报校保卫处。按《暂住人口管理规定》如期缴纳管理服务费和上级文件规定的其他费用。保卫处也要专人负责建筑工程务工人员的管理, 随时检查务工人员的生产和居住安全。

4 加强责任感,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管理

高校分管校长、保卫人事部门管理干部、聘用单位管理干部、外来单位干部, 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要以高度的责任感, 本着对社会负责, 对学校负责, 对外来人员个人负责的精神来对待。只有这样, 才能把学校的外来人员管理好, 外来人员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 有关部门应及时处理, 依法维护, 使用外来人员的单位应当依法做好外来人员的劳动保护工作, 外来人员发生工伤事故时, 用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 (或合同) 做好善后工作。校保卫处应会同有关部门, 经常组织检查外来人员的情况, 对治安管理好, 未发生治安、刑事案件和违纪人员的单位给予表扬或奖励, 对治安管理差, 经常发生案事件的单位, 除给予通报批评外, 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也产生了, 如信息网络技术。在外来人员的管理上也应采取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 结合校园网和办公自动化, 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如在网上建立外来人员情况登记, 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 而且可以资源共享, 即外来人员只需在保卫部门登记, 然后由保卫部门把外来人员的相关信息发布到相关的网络上, 其他如人事部门、校领导、用工单位就可以直接查到相关信息了, 这样可以简化工作, 又可以相互利用资源进行管理, 提高了效率。而且各高校还可以开发相关外来人员管理的软件, 为学校和社会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和利用。

当然, 对高校外来人员的管理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方法, 在此不可能一一写出来, 本人只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高校外来人员的管理, 让高校外来人员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S

[责任编辑:曹明明]

摘要:高校外来人员管理对策有: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制定有特色的管理原则和制度;管理要科学精细, 把管理原则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有新区建设的高校, 特别要加强对外包建筑工程公司务工人员的管理;加强责任感,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管理。

篇9: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创新措施探讨

1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是个人形象的一个“缩影”。它比较真实地记载了个人的历史情况、家庭背景、工作经历、人事任免及奖惩等基本信息,是社会和相关部门了解一个人的重要信息来源。目前,我国流动人员在思想上对人事档案性质、作用认识不够,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忙着找工作,对自己的人事档案无心问津,造成“弃档”现象大量存在;有些企业被原单位辞退、辞职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人事档案长期不管不问,造成“死档”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认为人事档案是私有财产,自己拿着就行了,导致“自揣档”现象普遍发生。以上情况造成工龄无法正常计算、职称不能及时申报,出国政审、计划生育、现实表现等相关证明无处开具;户籍更是无处可挂,失去人事档案应有的功能。

另外,我国在人事档案管理的体制上也存在缺陷。中组部、人事部有关文件明确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级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但目前该政策落实得不够到位,不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个人和单位违规管理档案的现象普遍存在,也没有相关部门进行治理,造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秩序混乱,个人人事档案安全性、真实性受到严重威胁。

2 应对措施

2.1 加强宣传力度,发挥人事人才工作的“正”能量。必须加大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使服务群体广泛了解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重要意义,认识到“弃档”、“死档”、“自揣档”现象存在的各种弊端,不断规范人事代理工作程序。

2.2 创新工作思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应从实现档案库的信息化管理入手。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有管理权限的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即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企业改制及事业单位配套改革,在每个人才交流机构中,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逐步壮大到现在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份。受传统“人工管理”、“看堆守点”的局限,在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中有“漏档”、“归错档”、“假档”等现象发生。创新工作思路,创建人事档案信息专用数据库,将每个人的档案资料数字化,使个人档案信息化、透明化,避免以上现象发生。这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制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和政策选择。

此外,还要在服务手段上实现现代化。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系统平台,合理搭建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系统,才能真正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异地查询、资源共享。以利于人才的合理流通,从而更好地发挥人事档案的职能作用和公共服务功能。

2.3 加强人文服务意识,刷新公共服务机构的“窗口”形象。由于公共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枯燥的重复性劳动。每天都要面对庞大的服务群体,同样问题要解释几十甚至上百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面临的服务对象参差不齐,他们对相关政策及办事流程不甚了解,焦虑又急切,假若公共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稍有怠慢,就会引起一场“舌战”。工作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倦怠情绪。所以,一方面,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内功”修炼。要求有娴熟的业务技能,熟知相关政策规定、熟练业务操作,还要对各种“意外”情况应付自如;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无论是对待服务对象还是内部协调,积极主动对待,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有高效的服务手段,对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合理利用。要让服务对象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心”的服务,不断“刷新”公共服务机构的“窗口”形象。

2.4 完善管理模式,规范管理制度。目前,我国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较为落后,呈现出“慢热化”的发展模式,我国至今还未形成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虽然中组部、人事部也不断下发《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文件,但都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要不断完善管理模式,规范管理制度。尽管中组部、人事部有关文件明确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级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但无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和个人私自管理档案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在进一步加强档案法规的宣传的同时,要加大档案法规的执法监督力度。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对档案法规的执法监督检查,营造知法、守法、维护法律的自觉性,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法制意识。

上一篇:我的二胡教学理念与思考下一篇:工会首届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