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管理方案

2022-07-08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流动党员管理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流动党员管理方案

关于构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实施方案

各党支部: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发展的意见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有效途径和形式,进一步关爱和激励流动党员,全面提升全场流动党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流动党员长效机制。现结合我场实际,提出在全场开展构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要求

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思路,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具体措施

(一)、构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网络。设立 “一内两外”三个党支部,一内即在场内成立了以管理宜春市范围内流动党员为主的东风工贸党支部,两外即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南昌市和广州市成立了驻外流动党支部,专门管理流动党员。

总场成立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办公室,各分场、企业都要成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一是作为流动党员管理和组织关系接 1

转的专门机构,鼓励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党员流出地,依托外出的党员能人和创业能人成立党的组织。二是及时关注流动党员需求、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如实反映流动党员好的建议、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作为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桥梁,加强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为流动党员提供开展组织生活的场所。

(二)、创新服务形式。要求每个支部都要采取“一个办公室、二封信、三张卡、四项制度、五个一活动”的办法进行流动党员管理。

一个办公室,即东垦场成立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办公室,负责办理全场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接洽返乡的外出党员,受理流动党员家属反映的问题等;两封信即以场党委的名义向外出流动党员写了公开信和通过党员教育短信平台定期发信息给外出流动党员,加强教育管理;

三张卡,即《党员政治生日卡》、《流动党员活动管理卡》和《流动党员活动证》,为每个外出党员办理了《流动党员活动证》,便于其就近参加活动,每个外出党员入党纪念日时,均以支部名义给其寄发政治生日卡,表示祝贺并对其进行教育;

四项制度,即联络员制度、定期汇报制度、活动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年审和考评制度;

五个一,即流动党员每年向党支部提供一条致富信息,

引进一个项目,介绍一批人外出务工,推销一批土特产品和掌握一门以上新的致富本领。同时为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舞台,在流动党员中增设了信息收集岗,就业推荐岗,农产品推销岗,招商引资岗等,使党员不断反哺党组织。

(三)、健全关怀机制。将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纳入全区困难党员救助扶持基金的帮扶范围,对因病致贫或遭遇突发性事件发生困难的,给予一定的补助。四是成立“1+1”党员联系户。一个流动党员家庭和一个在职党员家庭组成党员联系户,在职党员家庭成员经常到流动党员家中“问冷暖、解心愁、办实事、破难题”,推行“去一趟,帮一把,平时多联系,亲人常关心”的“情感关爱”模式,使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人性化。

三、工作步骤

整个工作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3年3月下旬至4月5日)。对全区流动党员再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准确掌握流动党员的数量、去向、来源、组织关系接转及个人基本情况、联系方式等;深入调研,继续健全完善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办公室,各分场、企业流动党员服务站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4月6日至10月下旬)。总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办公室,各分场、企业流动党员服务站围绕“一个办公室、二封信、三张卡、四项制度、五个一活动”在全场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流动党员主题实践活动。

(三)、总结阶段(2013年10月至11月)。认真总结工作做法和成功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

(四)、推广宣传阶段(2013年11月至2013年12月)。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县委组织部。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契机,加大力度广泛宣传我场流动党员管理政策,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工作要求

开展“构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活动是我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内激励关怀的重要抓手。各党支部要把此项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狠抓措施落实,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总场成立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组织员为直接责任人、各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领导小组,确实保障活动有效开展。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实施“构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活动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场党委委中心工作和全场经济社会发展重心,将此项活动的开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建强组织,科学谋划,周密部署。

(二)营造活动氛围。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采取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活动开展的重大意义,着眼于活动过程,及时宣传好做法、好经验。

(三)注重督导检查。各单位要加大督查力度,对活动的开展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导,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指出努力方向。参与活动的个人也要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中共东风垦殖场党委

2013年3月7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各片区总支、各党支部: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服务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平坝县委组织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平组字〔2009〕15号)及《xx乡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工作方案》(乡发〔2008〕16号)要求,结合我乡的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

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规范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以形成党组织与党员联系密切,流动前、流动期间、流动后各环节全面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着力,服务、教育和管理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使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范有效,流动党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意识明显增强,作用发挥明显好转。

二、主要原则

一是坚持双向管理、共同负责。实行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配合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协作、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动态管理。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强化跟踪管理,把每一个流动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经常性管理之中,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教育管理,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责任感。

三、主要措施

(一)集中排查摸底。在原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各党支部要对各党支部流动党员情况进行详细、彻底的调查摸底,排查清楚流动党员流向单位与地域分布,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台帐,掌握流动党员具体居住的地址、联系电话、年龄、职业和工作生活状况、思想状况等,保证流动党员“离村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并将情况上报乡基层办。

(二)合理设置党组织,不断拓宽流动党员管理渠道。

对于流动党支部的设置应本着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员作用发挥的原则,把党员流动与地域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分散、灵活、方便”的特点,因地制宜,灵活设置,不断探索,党员外出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在实际操作中可采取以下几形式:

1、委托管理。按照有关党员流动管理的规定,对外出时间六个月以上,不宜接转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应进行登记,填发《流动党员活动证》,委托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

2、延伸管理。对外出地点相对固定,人员比较集中,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都要建立独立的党支部;党员不足3名的,采取联合、挂靠等方式建立党支部。设立的流动党员党组织要做到“三有”:即有人负责、有章理事、有活动载体。

3、网络管理。搭建网络平台,利用qq、电子信箱等与流动党员进行交流,了解流动党员就业求职、法律维权等信息,并随时为流动党员提供相关的服务。

(三)构建管理平台,实行流动党员跟踪管理。

为了使流动党员真正享受到应有的地位,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信任和依赖,我们应站在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的高度,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措施,从而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处出党员一心向党。

1、建立专门台账,掌握动态。各村党支部对所有流动党员应建立档案,做到“八个掌握”,即掌握党员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职业,掌握流入地址,掌握联系办法,掌握党费缴纳情况,掌握平时学习情况,掌握思想动态。

2、确定专人联系。基层党支部应指定一名党性强、责任心强的党员与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定期联系。支部委员对本支部的流动党员实行包干制,每人包干联系一片,从而形成党支部—支部委员—联系人—流动党员的管理链。

3、完善流动党员活动证党员制度。党员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一般应当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外出时间6个月及6个月以内的,一般应当开具《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由党支部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4、加强教育培训。流动党员教育应坚持“实际、实在、实用”的原则,不断拓宽培训

教育渠道。一是行前教育。在党员外出前,利用办理暂住证、就业证、计生证、党员活动证、接转组织关系等时机,对其进行党风党纪、遵纪守法等教育。二是邮寄教育。各村党支部要确定流动党员联络员,负责把党课教材、党报党刊以及党员电教片等学习资料寄发给外出流动党员,组织党员自我教育。三是补课教育。各村党支部应抓住流动党员在重大节日回家的时机,集中

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内容,对他们进行补课培训。

(四)利用有利优势,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作用。

针对外出流动党员见识多、交际广、信息灵等优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有所作为原则,积极引导他们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家乡经济发展献策献力,为乡亲外出务工介绍就业。

1、落实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

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信息多、观念新的特点,每年结合实际制定一个详细的流动党员目标考核内容,通过印发《流动党员须知》、《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等形式发到每一个流动党员手中。既要求他们在外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又要鼓励他们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带经验回乡发展,党组织每年都应借流动党员春节回乡等适当的时机,召开党员座谈会,与流动党员心交心,听他们介绍先进经验,提出发展本地经济的参考建议,配合家乡拓宽发展经济的路子,带领家乡群众共同致富。

2、大力开展党员“双带”活动。基层党组织应通过一定的载体,发挥好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建立外出党员联系制度,即根据每个流动党员的不同情况,采取“1+1”或“1+2”的形式,使他们与家乡的贫困党员结成对子,充分利用流动党员信息灵、有一定技术专长等优势,带领家乡党员群众在家创业或介绍外出就业,从而达到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五)拓宽党员发展渠道,实行“异地培养,本地发展”。

针对农村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的实际,为拓宽党员发展工作的视野,“涵养水源”,我们应在优秀外出务工青年中实行“异地培养、本地发展”的发展党员工作新机制。即由户籍地党支部和流动党支部共同对广大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进行培养教育,并对其中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具体的程序为:

1、流动党支部主动选苗子。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地设立流动党支部的基础上,由每名流动党员联系3—4名在外务工青年,定期对他们进行跟踪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引导积极向组织靠拢,变被动等待为主动选苗。

2、“实行3+1”培养教育机制。对已经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优秀青年,符合条件的,由流动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及时向基层党委和户籍地党支部联系汇报。基层党委审查确定后,流动党支部和户籍地党支部各确定一名培养联系人,共同对该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向两地党支部的培养联系人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务工期间向流动党支部联系人汇报,回乡期间向本地党支部联系人汇报实行“双向培养考察”)。同时基层党委也要确定一名党委委员作为联系人,负责两地党支部的联系和材料的衔接,形成“3+1”培养教育机制。

3、协调配合做好党员吸收工作。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考察,由基层党委衔接两地党支部及时整理收集好各种考察材料,对符合条件的,由流动党支部讨论其列为发展对象,同时反馈情况给户籍地党支部,报基层党委审查确定。两地党支部同时进行政治审查,并各确定一名入党介绍人,条件成熟后,由流动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其吸收为预备党员,报基层党委申批同意后,在两地党支部宣布。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继续在两地党支部共同对其进行培养考察,一年后,符合条件,由流动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通过转正。

中共xx乡委员会

2009年5月6日

主题词:党的建设 流动党员 服务教育管理 实施方案

报:县委组织部

xx乡党政办公室 2009年5月14日印发(共印36份)

第三篇: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多举措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对于确保党员先进性。

一是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员流动性越来越大,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教育管理上却存在着“五不管”现象,即流动性大、不好管;认识不清,不想管;模式老化、不会管;党员思想复杂、不服管;两地缺乏沟通、互不管。这种情况的存在,势必使党员失去管理和监督,无法保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对此,街道党委坚持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按照“条地结合、内外结合”的模式,先后制订了流动党员和离退休职工党员管理办法,实行由流入、流出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双向管理”,变“两不管、两头松”为“两地管、双落实”,激发了落实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坚持因地制宜,健全基层组织。针对流动党员大多集中在“两新”组织、社区、企业和离退休干部中的分布特点,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确保科学管理。做到了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流动方向清、联系方式清、参加组织生活情况清。截止目前,全街所有流动党员落实了“双找”制度,将那些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流动党员,重新凝聚到党组织周围。

三是让流动党员“有功可建”。街道党委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激发了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培训,使党员在流动时党性不断增强。鼓励党员大胆创业,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丰富党建主题活动内容,使每一个流动党员都成为一面流动的旗帜。通过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街道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四篇:流动党员管理

海淀人才党委流动党员管理业务指南

海淀人才党委负责在海淀区人才服务中心个人存档、单位存档中非高新技术企业的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高新技术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由海淀园企业工委负责)。

一、组织关系转入

受理条件:

1.转入组织关系的党员须为海淀人才存档人员;

2.是预备党员的不能超过预备期,超过预备期的须在原党组织办理转正手续后才可转入。

所需材料:

1.原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开具的组织关系介绍信; 2.《存档证》(或存档通知单)、本人身份证。 办理程序:

1.根据原党组织关系所在单位地域和隶属关系的不同,按以下程序办理组织关系转入:

①党组织关由中央各部委所属或京外省市单位转出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应由原党委组织部门开往“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办理人需持组织关系介绍信分别到海淀区委组织部、海淀园企业工委办理相关调转手续,组织关系调转流程:原党委组织部门——中共海淀区委组织部——海淀园企业工委——海淀人才党委。

1

②党组织关系由北京市属(含北京地区各高等院校)单位转出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往“中共海淀园企业工委”,办理人需持组织关系介绍信到海淀园企业工委办理相关调转手续,组织关系调转流程:原党委组织部门——海淀园企业工委——海淀人才党委。

③党组织关系由本市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转出的,组织关系介绍信直接开往“海淀区人才服务中心党委”。 2.填写《党员信息采集表》;

3.注册登记,领取《流动党员证》,并妥善保存;

4.工作人员根据情况为转入组织关系的党员分配到指定的基层党组织,并告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注意事项:

1、转入组织关系的党员应按党员证首页提供的有关信息尽快与所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取得联系,积极支持、参加支部各项活动,服从支部管理。

2、 按时交纳党费,交纳党费时务必带上《流动党员证》,党费标准每月10元。逾期不能超过6个月,因工作原因需到外地可预交当年党费。

3、 海淀区委组织部地址:长椿桥东路区政府办公楼,电话;82510223

4、 海淀园企业工委地址:西四环北路东冉村招商大厦一层25号窗口,电话 :88498733 2

5、海淀区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地址:西四环北路73号四季青桥西北角 中关村人才发展中心2层,电话:88499517

68946074

二、组织关系转出

所需材料: 1.本人身份证; 2.《流动党员证》。 办理程序:

1.流动党员持以上材料到海淀人才党委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并提供接收单位党委的详细名称;

2.持海淀人才党委开具的介绍信前往中共海淀园企业工委办理转信手续。

注意事项:人事档案转出海淀人才时,需将党组织关系一并转出。

三、预备党员转正

所需材料:

1.预备党员提交转正申请书和《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保存在档案内的需持存档单位介绍信或存档证到本中心档案部借用)。

2.委托存档单位出具工作表现鉴定; 转正程序:

1.预备党员预备期满一年,本人应提前一个月向所在党支部递交转正申请,由预备考察期间的工作单位出具工作表现鉴定并加盖公章,经支部大会通过后报海淀人才党委;

2.海淀人才党委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支部大会决议、本人政治和工作表现进行审核,批准后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四、发展新党员

培养程序:

第五篇:流动党员的管理

新发[2011]35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

意 见

各支部: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广泛,外出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中返原籍或回城定居,也增加了全乡流动党员的数量。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省、市、区委有关文件精神,避免流动党员管理上“真空”,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现就加强我乡流动党员管理制定如下意见,望各支部认真贯彻执行。

一、流动党员管理的基本原则

从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对符合人才合理流动有关政策规定,党组

织积极予以支持。对流动中的党员采取多种多样的管理措施,使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严格规定,认真搞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

1、党员外出时间达六个月以上,地点相对固定的,应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地方单位的党组织。所去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可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或所去单位所在的街道、社区、村、乡镇党组织。

2、外出时间六个月以内党员、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应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各支部要进一步与流动党员做好衔接,对外出党员提出要求,了解党员外出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保持联系,正确用好《流动党员活动证》,要求外出党员将持有的《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外出所在地党组织验证并接受当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党组织查验,并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3、外出务工经商时间长但无固定地点,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要求党员通过适当方式主动与原所在支部保持联系,汇报外出活动情况,按时参加所在支部的会议、按时向原所在支部交纳党费。如党员中途变更从业单位或地点,应及时向原所在支部报告。

4、对于外出流动党员,未按照规定转走组织关系,无

正当理由,不参加所在支部的党的生活、不按时参加所在支部会议、不按期缴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经所在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可以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按照有关程序将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乡党委,再逐级向区委呈报,予以批准。

5、对流动中的党员,凡是按规定转来组织关系的,经乡党委确认转向有关支部时都应予以接纳,不得拒绝接收。

三、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先模作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使其在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外出党员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按时参加党的会议,按规定交纳党费,积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做到带头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社会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带头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在劳动、工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走在群众的前头。

中共新源乡委员会

2011年6月21日

上一篇:六安市畜牧兽医局下一篇:劳动和社会保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