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镇卫生院最美乡村医生

2024-04-11

岘山镇卫生院最美乡村医生(精选10篇)

篇1:岘山镇卫生院最美乡村医生

一个药箱一生守护

记衡阳县岘山镇金星村乡村医生罗仕发

衡阳县岘山乡金星村,拥有21个组,2000多户籍农村人口,距离岘山乡政府和衡阳县城西渡10几公里,在这样一个偏远的乡村里,有一位老赤脚医生,40年如一日,挎着一个药箱装满济世情怀,为这个乡村父老乡亲的健康默默守护,心里已经把守护村民的健康当成了自己的责任!一年365天,就是自己生病了也必须坚持。有时候半夜急诊,就是再留恋被窝的温暖都必须起来,因为还有人等着救命!他就是金星村赤脚医生罗仕发,一个年近花甲的中共党员,1976年元月至今任金星村乡村医生,1976年元月至1977年12月在木口乡医院培训学习两年。2001年12月至2002年12在衡阳县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一年,获得结业证书。1978年至1981年任村团支部书记,1982年至1985年任村委副书记,1993年至1995年任村主任,78年和2006年两次评为县优秀乡村医生称号,年年获评乡级优秀乡村医生。他用一个药箱为村民健康一生守护,怀着一颗博爱之心为金星村卫生事业奉献了全部青春年华。

一、“缓口气一定要去,救人要紧”

70、80年代,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还没有进行系统化管理。乡村医生既要负责当地居民的看病,又要负责防疫接种,既

要看内科,又要看外科,农村医疗卫生事故又没有保证,有的村医都放弃了,罗医生没有,默默无闻的坚持在村医的岗位上。那时农村经济十分困难,缺医少药十分突出,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重病、突发病都要在家处理,除白天看病出诊外,最多的一个晚上还要出诊四到五个地方,到下半夜时精神疲倦走路都费力了,在乡村崎岖山路上不知摔了多少次。无论天晴下雨还是冰雪交加,他都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被他救治过的病人无计其数。但有一位患者罗医生能记忆犹新,患者对罗医生更是没齿难忘。2008年湖南遭遇百年未见冰灾,他却没有冬天,12月的一天,金星村王家组85岁老太太刘善香患急性肺炎,她长子请罗医生治病。当时他自己正患严重肩周炎,到病人家有几公里冰雪山路都要步行,罗医生没有半点推辞,准备好随行物品立刻出发,在出诊途中,因严重冰冻路面湿滑,在一段下坡途中突然摔倒了,药箱飞去几米远,病人儿子说,“你都要摔死了,别去了”。罗医生倒在雪地里近十分钟才回过气来,坚定的说:“等我缓口气一定要去,救人要紧”,老人得到了及时冶疗。信心胜过黄金,责任胜于能力。在村医这个中国医生最底层的岗位上,没有光环,没有荣誉,没有掌声,也没有鲜花,罗医生这样一个最普通的村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平凡的医者品德,40年如一日,守护着全村人的健康。

二、“只要还有一线生机,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

医者仁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金星村属于典型的六山三水一份田,很多危重病人都住不起院,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生命质量完全得不到保障。有部分危重老年病人被医院拒收,在得知家属请求希望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尽尽孝心,罗医生一直坚持自己的从医信条,“只要还有一线生机,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有多少生命在罗医生的努力坚持下再现奇迹,他都记不清了。金星村上峰组有位老人叫周贤回,在2004年4月份因病情危重,医院要求家属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到家里准备后事,家属把钱纸、炮竹都准备好了,当家属找到罗医生,希望能在老人弥留之际尽尽孝心,通过请教乡卫生院副院长肖宜生和同行,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在电话技术指导下,精心护理,不管风雨,一日三次到患者家中就诊,通过一个月的治疗,奇迹发生了,27天拔掉尿管,1个月后可以下床,直到老人2012年去世,又生活了8年。病人全家感谢表示要送锦旗,罗医生只是憨憨的说不要不要,这是他的本分。

2001年5月8,罗医生正在家里吃中饭,刚拿起筷子,一个焦急的声音传来,“别吃饭了,快去救人啊!”,他马上背着药箱火速赶到现场,原来是荆树组不到2岁小女孩谭洁溺水了,生命体征已经十分微弱,躺在地上没有动静,脸色疮白,只有微弱心跳,家属哭成一团,旁边的村民都说没有救了,罗医生仍不放弃,通过两个多小时的积极抢救,结

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将这个小孩的生命从死神的手中抢了过来。

前几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有一句红遍大江南北的台词,“不抛弃,不放弃”,成为中国军人精神的生动写照,在村医的岗位上,这句话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因为乡村医生时常是在与时间赛跑,时常是在与死神争夺,凭着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罗医生挽救了数不清的生命。

三、“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

时代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只有紧跟时代的脚步,才能赶上世界的发展。罗医生也没例外,多年来一直身体力行,他一直教育两个儿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目前长子取得湖南大学硕士学位,次子在中南林科大毕业后在水利厅从事财务工作。目前农村卫生的工作,如:孕产妇管理、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居民健康调查体检等,已经开始在进行系统化管理了,为跟上时代的发展,2008年,53岁的他又拿出年轻时不服输的学习劲头,从打字和使用操作系统开始,学习电脑知识,从电脑的日常操作,到管理软件的使用,一学就要深夜,目前金星村已是衡阳县首批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和新农合电子支付的典型示范村,金星村的老百姓在村卫生室就能实现新农合报销。

罗医生祖上极为穷苦,他奶奶甚至为了养活家人讨过饭,被狗咬过无数次,他只是初中文化,因为穷,初三不得不辍学养家,至今还欠木口中学部分学费。凭着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活到老,学到老,直到今天,仍然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

四、“远亲不如近邻,乡亲也是亲人”

自我国改革开发以来,衡阳因为临近广东,村里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都往广东打工。随着村里年轻人口外出打工,农村老龄化和空心化的到来,金星村2000多户籍人口,平时常住人口只有1000多人,留守的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一旦遇到重病、急病,子女无法及时赶回,面对这种情况,罗医生一直视乡亲为至亲,不知多少次亲自护送病人到医院,全程安排,让乡亲们感激不尽。2014年4月3号深夜,新进组60岁老人谭善权患严重肾结石并积水,出现肾绞痛,面色疮白,病情十分危急,家里就他一个人在家,子女全部外出打工,家里又没有钱,面对这种情况,罗医生立即联系出租车,并帮他代付住院费,从深夜到第二天早上在医院亲自护理,直到病人家属从外地赶回,病人转危为安。

按照国家卫生工作的规定,每年村民妇科宫颈癌普查和严重病人(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肝脏病)及65岁以上老年病人,每年要去乡医院全面普查,金星村离乡医院十多公里,为了方便他们,罗医生都是自己出钱租车,亲自送他们

到医院作检查。因检查要空腹,检查后还要为乡亲们购买早餐。而对在家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要定期检查,对瘫痪病人要上门捡查。金星村金玉组老人谭尤仕,今年70岁高龄,已瘫痪在床10年之久,又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罗医生10年间风雨无阻,定期上门,从不间断。

有人劝罗医生,现在是经济社会,你这么做,不但赚不到一分钱,还要亏本,又跟你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管那么多干什么。罗医生总是朴实的回答,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从事乡村医生这个职业,就又这份责任,不求啥回报,但求问心无愧,远亲不如近邻,乡亲也是亲人,罗医生已年近花甲,40年的村医岗位坚守,他用年复一年的平凡举动,践行着一个医者一切为了生命,为了一切生命的大爱精神,大医仁德,大医精诚,一个不善言辞、不计回报、永不言弃、与时俱进的平凡老村医,用脚踏实地的行动,用行胜于言的精神,谱写了一篇精彩的人生华章。

篇2:岘山镇卫生院最美乡村医生

记衡阳县岘山镇卫生院护士长刘慈英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用冰心老人这诗一样的散文来形容我院护士长刘慈英同志在平凡的护理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价值,真是恰如其分。

一、爱岗敬业,积极进取

刘慈英,女,196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1987年6月从衡阳市卫校毕业后,扎根于乡镇卫生院,一干就是27年,这27年来,她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作为一名资深护士,她深知爱岗敬业、审慎慎独的重要性。她以优秀护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时刻坚持学习,了解学科的新动态新进展,配合医生为患者实施最好的服务。2009年,通过国家考试获得了主管护士职称。

二十七年来,刘慈英同志在考核中三次评为三等功,六次评为嘉奖,一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一次被县卫生系统评为“十佳护士”,一次被县妇联评为“巾帼建功”标兵。所带科室护理工作连续五年被县卫生局目标管理考核评为先进。但是她并不满足,在工作之余她又一头扎进了书房,埋头于书桌前的台灯下,开始孜孜不倦的业务学习,总结工作经验和体会,为做好“传、帮、带”积蓄力量。

二、率先垂范,兢兢业业

作为一名护士长,她深知木桶原理。为提高科室整体护理水平,她不满足于个人的进步,保持长板并不断加强短板,定期在科内开展护理技能培训,进行护理理论知识的考核,经过一番严格的培训考核,全体人员的护理水平明显提高。为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态度,树立良好窗口形象,她极力重视科室文化建设,弘扬人文精神,确保护理绿色通道的畅通,努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担任护士长以来,她科积极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应急事件。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三、回顾往事,点点滴滴

刘慈英同志用庄重的誓言表达了自己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以烛光为证,把自己真诚的爱心无私奉献给每一位患者,象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记不清,青春的日子曾几时慢慢地滑过,在岁月的不经意间,不知不觉已走过了从事护理事业二十七年的风雨历程……

记不清,刘慈英为多少病人带去了温馨的关怀和无微不至的医疗护理。

记不清,刘慈英给了多少年轻的同事在生活上像老大姐一样的慈爱和关怀,在基础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上像老师一样的进行传帮带。

在同事们的记忆里有这样一件感人的事。那是十多年前,我镇木口村一户人家发生食物中毒,四口人中妻子和两个孩子已死亡。幸存的这位男患者于当天晚上11点钟送来我院抢救。刚准备睡觉的她接到医院的通知后,立刻赶到医院投入到紧张的抢救治疗中。由于患者中毒较重,鼻子、嘴里都是血,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烦躁易动,她寸步不离的守侯在病人的床前,一只手不时的替病人清洗口腔和嘴里的污物,另一只手紧紧握住患者静脉输液的手,并且用温和的声音在病人的耳旁轻轻地、一声声地呼唤着:“大哥,你一定要挺住!再坚持一会儿就好了……”,患者终因中毒较重多脏器出血而死亡。病人在停止心跳呼吸的那一瞬间,还紧紧的抓住她的手……

一位姓谭的七十多岁老婆婆,因上消化道大出血被一位乡村医生深夜送进了我院,而老婆婆唯一的女儿却远在外地打工,一时无法赶回,刘慈英同志二话没说,不但立即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还主动承担了照料老婆婆的重担,为她洗脸,梳头,倒大小便,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她自己在家里熬好稀饭送到病人床前,再一勺一勺地喂给病人吃,当她唯一的女儿从外地赶回时,看到这一幕,不禁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回忆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是刘慈英同志耐心地带着她熟悉病区的工作环境,讲解护理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这位年轻的护士在第一次给小孩进行

头皮静脉穿刺时,面对病人家属质疑的目光,不知从何下针,这时刘慈英过来,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她,用细微的语言对她说:“别紧张,慢慢来,谁都有第一次,要相信自己,自己是最棒的!”同时,刘慈英同志给她讲解着穿刺要领,并做了穿刺示范。果然,这位年轻的护士在下一例小孩头皮静脉穿刺时便获得了成功。刘慈英同志就这样以熟练的基础护理理论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护士。

四、一路走来,选择无悔

回首一路走来的脚印无不印证着她成长的足迹。刘慈英在工作时是最棒的,在同事中是最优秀的护士长和老师,在病人心中是最美的白衣天使。可是,她在家人中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没有尽到贤妻和慈母的责任。但不管是八小以外还是节假日,当工作和病人需要她时,她只能带着歉意的微笑,告别了需要关爱的丈夫和女儿……

她的母亲一向体弱多病,可是繁忙的护理工作,却没能让她有过多的闲暇时间去照料她的母亲,最让她感到愧疚的一件事,就是她的母亲今年因摔伤造成双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住院手术期间,她仅仅只在医院陪伴母亲两天时间。作为一名护士,她不知照顾过多少病人,可是,对母亲,在老人家最需要她的时候,她却没能在床前照顾,尽一个做女儿应尽的责任。

她本人双眼玻璃体混浊、双眼玻璃体后脱离、双眼后巩

膜葡萄肿,黄斑变性,视力不足0.05,眼科专家建议她放弃工作,但她为了医院的发展,为了患者的健康,她选择了坚持。

她任职护士长近二十年,工作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站在岗位的最前沿,重活,累活,脏活抢着做,一位姓曾疑有结核的五保老人,因无人照顾,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她亲自从食堂打来热水,帮老人擦洗身子,由于水肿,静脉穿刺相当困难,其他护士都担心接触多了会感染,而她却一直精心地照顾着这位患者,直到康复出院。

还有一位从大医院转过来的骨折病人,也是一位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因长期卧床,大便干结,有一次病人把大便拉得满病床都是,同室的病友因忍受不了这种难闻的气味,都搬到了其他的病房,又是刘慈英同志挺身而出,带领另一位护士帮这位病人擦洗身子,更换床单,被褥和干净的衣服。

一桩桩、一件件,述说不尽将近半百的她对二十七年护理事业的执着追求,述说不尽她一个共产党员的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她总是面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好的,没关系,马上就来!”正如她的人生格言一样“本本分分做人、兢兢业业做事,用微笑为病人撑起一片蓝天。”

刘慈英,一名普通的护士,一名在护理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二十七个春秋的护士,她没有惊人的壮举,也没有文学家笔下的传奇色彩,但是她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患者,献给了

篇3:岘山镇卫生院最美乡村医生

3月10日, 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了最美乡村医生名单。经过三个多月的寻找和推选, 库尔曼别克·苏来曼 (新疆) 、谢序忠和谢本合 (广西) 、刘亚玲 (陕西) 、布琼 (西藏) 、安福久 (内蒙古) 、侯方杰 (四川) 、郭光俊 (河南) 、李春花 (黑龙江) 、方晓美 (贵州) 、王焕云 (湖北) 10位医生, 获得活动组委会授予的“最美乡村医生”称号, 香九妹等1 0名乡村医生被推选为活动“特别关注乡村医生”。

篇4:《寻找最美乡村医生》

2012年12月20日起,《讲述》在晚间黄金时间连续播出20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系列纪录片。中央电视台组织新闻中心、科教频道《讲述》栏目和中国网络电视台多路记者、编导奔赴乡村,足迹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行程数万公里,寻访乡村医生典型人物。

除了发动新闻记者,活动组委会还通过网络报名、电话报名、卫生部门推荐等多种方式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通过对报道选题和申报材料的筛选,共产生候选人500多名。央视网开通官网为候选医生搭建专题展播页,并发挥网络、微博、移动媒体等优势,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形成宣传强势。

央视新闻中心在《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开设了“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专栏。截至2013年1月11日,共播发相关报道70篇,共报道30位乡村医生事迹。

2013年1月13日,《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先后播出,之后在央视多个频道重播。

乡村医生是我们国家发展进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100多万乡村医生是最贴近基层大众的生命守护者。在一些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很多乡村医生从医环境艰苦,房屋设备简陋,收入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学习、培训的机会缺乏,亟须全社会的关心和扶助。除了发动媒体力量进行深入报道,针对乡村医疗技术条件落后、医生亟须专业培训的情况,“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组委会还与卫生部合作,特别推出了帮扶计划。

在“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发布:10家省市级三甲医院与10位获奖乡村医生签订“手拉手帮扶计划”,为他们所在的村子提供医疗服务,为村医提供技术培训,卫生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为乡村医生提供更好的养老和补偿,解决他们非常关心的职业发展问题。

江苏洋河酒厂宣布资助10名“最美乡村医生”每人10万元现金和10万元医疗物资,资助10名“特别关注乡村医生”每人5万元现金,帮助他们实现心愿,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还提供其他公益资助。央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报道播出后,社会各界也纷纷给予资金资助、实物捐助。

以媒体行动的方式,践行社会公益的理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引导舆论、凝聚爱心、弘扬先进的作用,从“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央视逐渐摸索、丰富了结合自身特点的大型公益活动经验。

2013年10月左右,央视还将开展“2013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除此之外,还有“寻找孝心好少年”“寻找最美军嫂”“寻找最美消防员”等活动计划,央视计划逐步打造一个“寻找最美”的公益品牌。

制作人自述

“最美乡村医生”一定是在人格和精神力量上能让你感动、尊重的一群人。我们要求记者必须去体验,必须去感受,记录这些人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生活,触摸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次活动最大的创新在于视角特别平,还原了这群人的平实和质朴。最后的晚会由“颁奖”改为“献奖”,一字之差反映出我们理念上的变化,这些乡村医生确实是值得我们尊重、景仰的一群人。

——张德宏 《讲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制片人

“乡村医生”是一群将自己置于脚下、把病人放在心头、将生命举过头顶,用自己的辛劳付出甚至生命来置换乡村百姓的健康和生命的一个美丽群体。而“寻找”则是媒体带着敬意与责任走进他们真实的过往和生活,捕捉记录这些乡村医生的坚持、坚守所演绎和写就的感动,再将这份感动呈现于荧屏的过程。“正能量”一直存在于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的心中,有助于自己,有助于这个社会健康前行的都是正能量。“最美”系列实际上是对人的本质、善良、正义、积极、乐观的一种唤醒和回归。

——郑秀国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制片人

“最美”沒有固定的标准,“医乃仁术、以德为先”,那颗善良的心就是“最美”,他们的美在于责任,在于坚守,在于对生命的执著和不离不弃。此次报道的价值在于发现他们、报道他们,不仅仅让观众感动,更带来心灵震撼,形成价值观的传递,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同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中国基层的卫生事业,帮助农村地区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乡村医生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

篇5:岘山镇卫生院最美乡村医生

杨怀强担负着辖区7个自然村近4000多名群众的健康守护职责。他不辞辛劳,走村入户,为村民全部建立了健康档案,及时跟踪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熟悉每一户村民的健康情况。谁患过哪些病,谁对哪些药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他心里都一清二楚。杨怀强的电话24小时不关机,只要患者打来求医电话,他总能及时赶到。

他定期对辖区老年人、脑卒中患者、冠心病患者、肿瘤患者以及222名高血压患者和197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查体,风雨无阻。因为杨怀强医术高超,疗效显著,慕名找他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平均每天接诊、出诊30多次,他常常是从早上7点开始要一直忙到晚上。有时看完一个病人回家刚躺下,又有人来敲门,这样来来回回一夜要起床出诊好几次,有时整夜都不能休息。在杨怀强心里,病患的需要就是命令!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深夜,新庄村村民刘玉华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接到求助电话,杨怀强带上氧气和急救用品,顶着寒风立即前往救治。他给患者吸氧、吸痰、输液……由于抢救及时,为病人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病人病情稍微稳定后,他又亲自护送病人去县中医院就诊,直到病人脱离危险。

村民杨宝兰,患有严重脑梗塞,有一次医院都发出了病危通知单,但怀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患者家属找到杨怀强,央求他给治治,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没想到的是,经过杨怀强的积极救治,奇迹发生了,7天后,病人竟然转危为安。

村民何秀莲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情况十分危急。接诊后,杨怀强立即组织抢救,密切观察病情,五天五夜连轴转,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很多,究竟抢救过多少危重患者,杨怀强自己都记不清了。杨怀强先后骑坏了6辆自行车、5辆摩托车、3辆电动车……堆在墙角的这些曾经的代步工具,陪伴杨怀强走过了漫长的奉献之路。

杨怀强热衷于自己心爱的乡村医生工作,为此,他放弃了孙耿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科长的职务。他离不开村卫生室,本村及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更离不开他,他是那些深切信赖和爱戴他的村民的健康保护伞啊!

为了方便村民就医,他开设了两部电话,24小时开机。每年他都为本村以及周边村的群众进行健康查体,免费测量血糖、血压、心电图,时常为困难群众免费送医、送药。同时,他还开展了实行签约服务,中医健康养生体质指导,精神病患者及慢病随访等工作。。

杨怀强酷爱学习,勤于钻研。他从事农村基层医疗工作三十多年,摸索出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他运用中药贴脐透皮吸收的中医疗法,解决了患儿因怕苦而不愿口服中药制剂的问题;他采用推拿按摩等方法,使许多慢性病患者逐步康复;他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病、偏瘫等疑难杂症取得了独到的效果。

为做好村里公共卫生服务,杨怀强投资10万元,对卫生室进行了扩建。现在的村卫生室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诊疗室、公共卫生工作室、健康宣教室、新农合报销室。另外对门诊日志诊疗处方、收据,全部实现电子管理,并对所有门诊日志处方、收据全部打印,严格实行药品零差率制度。

2008年,杨怀强所在卫生室成为孙耿镇首家省级卫生室A级达标单位。自2009年开展各项公共卫生工作以来,杨怀强和卫生室工作人员不辞辛苦,相继开展了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老年人查体、特殊人群摸底随访、健康宣教、慢病随访、健康讲座等工作,经上级部门审核评估,该村卫生室工作全部达标。

篇6:居马泰:新疆“最美乡村医生”

媒体连续多天对居马泰行医事迹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用善良和责任守卫牧民生命的好医生,也看到了乡村医生的艰辛。2013年1月12日,“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居马泰·俄白克获得了“最美乡村医生”称号。这项大型公益活动,既是为了展示他们的状态,也是为了关心他们,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一起推动农牧区医疗卫生面貌的改善。

【简明评论】作为一名牧区医生,居马泰20年来全心全意地给居住在大山深处冬窝子里的各族牧民看病。他执着坚守、甘于奉献,托起了生命的方舟,成为激励人们奋发有为、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适用话题】坚守岗位、甘于奉献、期盼、善良和责任……

篇7:岘山镇卫生院最美乡村医生

基层卫生司农卫处负责人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进行了解读, 介绍了文件出台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 并就各地关心的内容如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的进展情况做了通报。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海南、青海等6省 (市) 就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介绍了经验做法, 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

会议指出, 乡村医生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承担着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其功能定位决定了公益性质。各地要充分认识乡村医生队伍的重要作用, 认真履职, 切实做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 重点是结合实际制订出台具体方案, 抓好涉及乡村医生切身利益的收入、养老、培养、准入等关键环节, 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夯实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篇8:岘山镇卫生院最美乡村医生

她说:“这里有我放不下病人和村民,每次看到他们期盼的眼神,我就不忍心离开,我是一名医生,我有责任留下来。”

为爱来到乡村

2008年之前,钟晶的丈夫一直在贵州省西南部的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工作,而钟晶则在贵阳市的长江医院上班。由于分隔两地,俩人基本上一个月才能见上一两面。

在探亲的时候,钟晶得知有的妇女为了去镇上看病早上5点就要起床,走上3个小时的山路,之后还要匆匆赶回家干农活。还有的妇女因为简单的妇科病导致不孕不育,甚至因此家庭破裂。这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敲打着钟晶的心灵,作为一名医生,对病人和弱势群体那份强烈的怜惜之情终于让她决定辞掉城里医院的工作,来龙河村开办一个医务室,一来可以帮村民看病,二来也可以留在丈夫身边,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

钟晶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钟晶的脑海里随即闪现一个念头: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从医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了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2010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外表柔弱的钟晶骨子里其实很要强,她想再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帮村民们普及点医疗知识。于是,她和丈夫约定,如果3个月后她坚持不下去了,就回城。

守候乡村的天使

钟晶没想到,这间小小的卫生室不仅让她坚持了3个月——时至今日,她已经在那里坚持了6年。

每天早上7点20分,钟晶就起床开门了,她在露天水管前洗漱完毕,就开始打扫卫生。不到20分钟,就有村民来输液。她来不及吃早餐,却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最初多数村民对这位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渐渐地,“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都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了“固定”医疗点。

本来钟晶只会看妇科,后来发现村民有什么病都来找她看,只得从头学。她平日里一边工作,一边抽空看书学习,书上没有的,她就去远点的镇上找其他大夫学。但是让钟晶没想到的是,村里的牲口病了,村民也都拉来诊所找她想办法,这让钟晶哭笑不得。“以前只想着就是给村里妇女看看妇科病,没想到现在连牲口生病都得会治,我哪会啊,可是村民那么质朴,那么信任我,我就得学啊。”

时间一长,村民们把钟晶当成了朋友,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赶集时常来歇歇脚,也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温暖。村民们常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大家又不约而同地送来糍粑、红米饭;乡亲们一起看露天电影有说有笑,感觉人与人很近;她记得每一个医治过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亲切的叫她“姨妈”“小嬢”。

一次,一个老大妈对她说:“你一个城里的女娃娃,丈夫也不在这边,跑到我们山沟里来又挣不了钱,何苦呢?”这样的关心让钟晶倍感温暖。在她看来,农村很能体现人生价值。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却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

有一次,丈夫回龙河村办事,两个人走在村里的路上,好多村民都亲切地和钟晶打招呼,这让丈夫又惊讶又羡慕。钟晶像个小女孩一样得意地回忆:“他(钟晶丈夫)说他在这工作了十几年,走在路上也没有这么多人认识他、跟他打招呼,他还问我是如何做到的。”

钟晶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医术、用自己的真心,换回了村民对她最质朴、最真诚的情谊。

爱在坚守中传递

钟晶在村民面前是一个值得信赖、做事沉稳的好医生,但私底下,她也是个典型的80后。

来农村之前,钟晶下班后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生活,喜欢吃零食、逛街买衣服、唱歌跳舞、看电影……“现在两三年了,也没怎么买过新衣服。平时在村里工作都是穿裤子,穿裙子的机会都很少。”钟晶说道。

刚成立医务室的那年,钟晶25岁,孩子也很小,为了专心诊室,她把孩子放在婆婆那照顾。长时间看不到孩子,钟晶就特别想,再加上丈夫也不在身边,她对家人的思念无比强烈。“过年回家看孩子,她都不认识我了,我带她,她也不跟我,那时候心里特别难受。等相处了几天熟悉了,她愿意跟着我了,我却又要走了。”每次临走前,女儿拉着钟晶的手恋恋不舍,不让她走的时候,她真的想留下来陪女儿,再也不离开了,可冷静下来想想,至少女儿在城里能够有书读、有好医院看病,可是村里的孩子如果没有她,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所以她再一次踏上回村的路途。

钟晶的先进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后,她被网友们誉为“最美乡村女医生”。还有一些人被钟晶的事迹所感染,希望到龙河村做志愿者,还有的人给钟晶的卫生室捐赠药品。

“现在我这已经有几名志愿者了,可以帮我分担工作,我会一直等到有一位好医生来接替我的工作,否则我会一直坚守在这里,不会离开。”

最美的幸福

最初看到钟晶的事迹,感觉自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一触,因为一个地道的城里姑娘,一个喜欢逛街、唱歌、吃零食的80后,却为了一方父老乡亲的依赖和信任,在人生的道路上、在职业的发展上做出了一个不平凡的选择。

6年来,生活中不能相夫教子、不能孝敬父母,学习上无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请教,工作中得不到片刻休息,但钟晶始终坚守在小小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

6年来,钟晶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恪守职责、无私奉献的医者之歌。韶华逝去,钟晶换来的是龙河村几千村民的身体健康;环境艰苦,钟晶赢得了龙河村上下老百姓的信任和感激。

8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钟晶,还有更多的“钟晶们”,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青春无悔的奉献诗篇。

篇9:岘山镇卫生院最美乡村医生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在2012~2013年9月期间随机抽取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四川5个省的13个区县, 每个市县随机抽取3个乡2镇, 每个乡镇抽取2~3个村, 共计39个乡镇和90个村的乡村医生365人。问卷第一部分是乡村医生的人口学特征;第二部分为乡村医生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协作的满意度, 包括对11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分工协作的满意度评价 (X1) ;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协作过程中的9项相关内容的满意度评价 (X2) , 相关内容有领导重视程度、政策体系的完整度、服务能力、职责分工、经费分配、监督管理、培训指导、信息共享、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协作等方面。满意程度由1~5分增加, 3分为基本满意得分。

1.2 研究方法

在采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 确定研究指标并制定调查问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地区的乡村医生, 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定量调查资料收集完成后, 使用Microsoft Exce2007录入数据。数据经逻辑校对和整理后, 用SPSS12.0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员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乡村医生365人, 54.25%为女性;多集中在26~45岁年龄段 (74.79%) ;以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居多 (52.05%) ;初级职称人员53.42%, 无职称人员31.51%;十年以下工作时间的有51.51%;69.32%和73.70%的乡村医务人员无编制和保险。

2.2 乡村医生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协作的总体满意度

乡村医生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协作两个方面的评价得分详见表1。不同职称和有无保险人员的满意度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不同性别和不同工作年限人员之间的满意度差异有不具有显著性, 而不同年龄、学历、编制人员满意度在X1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X2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总体来看, 365名乡村医生X1、X2的评价分别为4.19分和3.94分, 在α=0.05, 检测值为3分的检验水平下, 分别进行单样本t检验, t=32.446和22.158,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乡村医生对11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分工协作以及对9项分工协作的相关内容较为满意。

2.3 乡村医生对11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协作项目的满意度

在对X1的评价方面, 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平均分为4.42分, 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平均分为4.06分, 对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对X1的评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 t=4.756,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乡村医务人员对X1的评价存在差异。详见表2。乡村两级医务人员满意度都比较高的是在预防接种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两个方面;而在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方面乡镇一级较低, 且乡村之间分差较大。

2.4 乡村医生对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协作相关内容的满意度

在对X2的评价方面, 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平均分为4.19分, 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平均分为3.73分, 对乡村两级医务人员X2的评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 t=4.590,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乡村医生对X2的评价存在差异。在分工协作的9个相关内容上, 乡村医生对经费分配的满意度最低, 在政策的完整度、职责分工、信息共享三个方面的满意度也较低, 对领导的重视程度满意度最高。此外, 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对服务能力方面的满意度不高,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乡镇卫生院在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方面的满意度较低。乡村医生在人员培训指导和监督管理方面的满意度差值最大。

3 讨论与建议

科学的项目职责分工是乡村医生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乡村协作的首要前提。乡村医生对11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工协作的满意度评价存在差异, 村医满意度较高的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等方面在乡镇医生看来满意度并不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在预防接种、孕产妇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技术要求较高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可见乡村两级医生对项目职责及各项任务的认识不够统一。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 》中, 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流程、要求、考核指标及服务记录表等作出了规定。然而,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协作过程中的职责任务分工很难用量来明确区分。因此, 卫生行政部门需要根据11个项目自身的特点, 结合乡村医生各自的能力和优势, 将各个项目分解为若干环节和阶段, 科学分工, 明确乡村医生各自的职责任务, 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医生的优势。

合理的经费分配是乡村医生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协作的重要环节[2]。从2011年起, 国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每年15元提高至25元。然而, 项目经费的增加能否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提供, 取决于怎么通过合理的经费分配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3]。在9项分工协作的相关内容满意度中可以看到, 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对经费分配的满意度最低。在样本乡镇中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在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中没有与医疗经费独立核算, 部分乡镇卫生院并未按绩效对村卫生室的相关工作予以补偿。因此, 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封闭运营制度, 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在确定乡村两级职责分工比例的基础上, 确定与职责分工比例相适应的乡村两级经费分配比例。此外, 利用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乡村两级经费分配比例的浮动机制, 以激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的积极性[4]。

有效的培训指导是乡村医生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协作的重要条件[5]。乡村医生作为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必须具备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 这样的能力不仅仅是乡村医生从医经验的积累, 更重要的是来源于有针对性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的培养与学习[6]。在9项分工协作的相关内容满意度中可以看到, 乡村医生对人员培训的满意度差异最大, 一方面说明了村医对培训效果的肯定, 另一方面说明乡镇卫生院开展培训工作的压力较大。此外,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时间较短、培训效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反馈等问题影响培训效果。因此, 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 减轻乡镇卫生院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 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业务, 加强绩效考核制度, 确保培训取得预期成效[7]。

基于上述讨论, 本研究认为科学的项目职责分工、合理的经费分配、有效的培训指导是乡村医生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协作的必要条件。改善乡村医生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协作的态度, 提高参与乡村协作的积极性, 关键在于设计合理的协作机制, 特别是在职责分工、经费分配、指导培训等方面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丽, 姚岚, 舒展.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 (2) :206-209.

[2]余苏珍, 王力, 王素珍, 等.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6:478-479.

[3]周金玲, 孟庆跃, 苗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均等化政策的实证分析:基于对部分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分配的实地调查[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6) :7-9.

[4]周世熙.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践探索——四川省荣县实施工作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8:638-639.

[5]叶晓舸, 钟明良, 赵莉, 等.四川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 11:845-848.

[6]袁蓓蓓, 孟庆跃.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工作行为决定机制:基于工作动机理论的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2, 31 (7) :50-52.

篇10:岘山镇卫生院最美乡村医生

“故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

郭光俊从小目睹了乡亲们因缺医少药延误诊治造成的不幸,立志当一名好医生。

14岁那年,有一次放学回家,郭光俊看到路邊有一具小孩的尸体,邻居郭心田老两口披头散发跪在地上哭,就是孩子因为脑膜炎失治误治。从那以后他就立志学医。

高中毕业后,他用家里卖鸡蛋的钱买了《药性歌四百味白话解》《汤头歌》《频湖脉诀》等医学书籍开始自学,此后又到北京、沈阳、洛阳等地学习。

在洛阳学医期间,村子里的村民攒粮票支持郭光俊,一位老大爷的话让郭光俊至今忘不了,“你还小,不能饿着肚子上学,好好学医,我的眼睛还等着你给我治呢。”正是这些乡亲们的淳朴,让郭光俊决定学成后回归乡村,报效村民。

“是农村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是父老乡亲哺育了我,是国家培育了我,我要用自己的全部才智和医技报效乡亲,报效社会,报效祖国。”郭光俊在1976年的日记中写道。

1968年高中毕业后,郭光俊走上了学医的艰难之路,完全靠自费学习中西医和脑血管病专科12年。

回到家乡后,郭光俊和乡亲们开始创建梅村卫生所。对于退伍军人、军烈属、五保户、残疾人及贫困的病人,梅村卫生所住院不收住院费,打针和做心电图收半价,每年6次为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义诊。

“病人的生命大于天”

在郭光俊的办公室里,“病人的生命大于天”几个大字十分显眼,47年来,这几个字也深深地刻在了郭光俊的心里。

2003年的一个冬夜,郭光俊刚入睡,突然有人敲门,十多里外黄岭后村一位孕妇产后大出血,需要急救。郭光俊来不及多想,配好药箱就上了路。由于太着急,过河时一不小心摔倒在了冰河里,冰碴划破了手,冻得浑身打颤。到病人家里后,他马上扎针输液全力抢救。病人转危为安时,已是第二天黎明。当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卫生所时,顿感头晕眼花,一下子瘫倒在了门诊室里……像这样不论天气路况,急诊急救、护送转诊的事例,连郭光俊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回。

老郭医术好,还总是能给大家省钱。几十年来,老郭每半个月就要上山采一次药,如今已62岁的他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

在老郭的中药炮制室里,摆放着20多种中草药。他亲手炮制的这些中草药,占了卫生所整个用药量的30%。“这是黄芪,是补气的;这是血参,学名叫丹参,就是复方丹参片的主要原料……这些药山上都有。”谈起自采的中药,老郭如数家珍。

这些年来,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伴随而来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也逐年增多。患者急性期需在医院治疗,恢复期则主要靠长期服药。老郭算了一笔账:拿复方丹参片来说,一瓶药能吃一个星期,一年就要花160多元。“上山采药没有成本,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一分钱都不用花,效果也不错。”这是老郭坚持上山采药的质朴逻辑。

多年来,老郭自采、自制的中药都是免费供应给乡亲们。他还把整套的中医药方张贴在卫生所的橱窗里,让乡亲们学习。

梅村的留守老人很多,李进周就是其中之一。在李进周家院子的墙上,目光所及的地方都写着一个电话号码,这个号码的主人就是郭光俊。十多年前的一天,李进周突发脑溢血,情况十分危险,邻居发现后连忙联系老郭。在做了应急处理后,老郭又带着老人到市里的医院做了CT扫描,并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老人进行了义务治疗。从那以后,李进周就在家里的很多地方都写上了老郭的手机号。他说,万一再出啥事,能联系上郭医生心里才踏实。

“医生的心实了,

百姓的身子才结实”

凭借多年的行医经验,郭光俊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偏瘫、脑血管病等方面名气很大,有几家大医院想聘请他去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

2006年,老郭的大儿子郭文峰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本想留在郑州工作,但老郭一直劝他应该回到乡亲们最需要的地方,儿子最终选择回到梅村。“62岁了,等我干不动了就让孩子继续干。”老郭盘算着。

梅村有7个生产组、2341口人,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民的健康状况,搞好慢性病、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村卫生所为每一位村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两次免费体检,并重点筛查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对人类危害较大的常见多发病;在妇幼保健方面,每年两次对妇女病进行普查,根据病因指导用药,或利用土单验方对慢性妇科病进行防治,多年来,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一直为零。

多年来,老郭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乡村医生等多项荣誉称号。2014年3月,他又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位“最美乡村医生”之一。但郭光俊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朴素和忙碌。他住在卫生所,至今家里的房子都没有粉刷。有亲友说他“心太实”,郭光俊则说:“医生的心实了,百姓的身子才结实。”

许多人见面就夸他,他却说:“这么多年,我只是尽到了一个乡村医生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党和政府给我了很多荣誉,这是鞭策和动力。只要我还能动,就会勤奋工作,继续为乡亲们看病!”

(责编:孙展)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作文:我想对妈妈说说心里话下一篇:端午节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