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编制与财务分析制度

2024-04-30

预算编制与财务分析制度(共14篇)

篇1:预算编制与财务分析制度

预算编制与财务分析制度

一、预算编制

(一)、预算管理要点

1、预算部署。集团公司总裁办根据总裁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于每年12月初部署集团公司下全年预算工作,集团公司财务部设计细化预算方案、表格,填报说明并下发各编报公司和部门。

2、组织保障。各编报公司要成立预算编制领导小组,总经理亲自挂帅,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完成本公司或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3、编报范围。集团公司范围内所有分、子公司均应编制预算。

4、编报方法。编制预算采用上下结合、综合平衡方法,自上而下分解目标、明确任务,自下而上层层填报、逐级审核把关、汇总,最终进行综合平衡。

5、预算审批。集团公司财务部收集汇总总体预算,呈集团公司总裁办平衡论证、上报集团公司总裁批准,各分、子公司预算由各分、子公司平衡、论证、审批。

6、)预算控制。各编报部门要发挥预算指导、约束作用,根据审批后的预算开展日常经营管理活动,集团公司根据各公司部门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评价。

7、编制原则。

①、必须考虑到逐步逼近集团公司发展中长期目标。

②、当年指标增长必须符合实际状况和市场发展趋势。

③、在综合考虑投入前提下,利润增长必须高于费用增长。

(二)、预算内容及表式

1、集团公司资金预算表。(见附表1)

2、子公司公司资金预算表。(以伟成置业为例)(见附表2)

3、子公司收入预算表。(以伟成置业为例)(见附表3)

4、子公司房产销售收入预算明细表。(以伟成置业为例)(见附表4)

5、子公司开发项目投资预算表。(以伟成置业为例)(见附表5)

6、子公司开发项目投资预算明细表。(以伟成置业为例)(见附表6)

7、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支出预算表。(以伟成置业为例)(见附表7)

8、子公司期间费用支出预算表。(以伟成置业为例)(见附表8)

9、子公司对外投资支出预算表。(以伟成置业为例)(见附表9)

10、子公司税收支出预算表。(以伟成置业为例)(见附表10)

11、子公司借、还款预算表。(以伟成置业为例)(见附表11)

12、子公司人力预算表。(以伟成置业为例)(见附表12)

13、集团目标利润预算表。(见附表13)

二、财务分析与评价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既是对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是评价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文件,为公司加强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财务依据。鉴于集团公司特点,财务分析要按公司总部、子公司等不同口径反映列示。子公司财务分析由子公司

财务部门完成,交财务部汇总出集团公司财务分析。集团公司财务状况要做到每周有说明,每月有分析。

(一)、分析内容

1、经营成果分析

①、集团总体利润目标达成分析。与预算比。

②、子公司利润目标达成分析。与预算比、与上年同期比。

③、收入目标达成分析。与预算比、与上年同期比。

④、成本目标达成分析。与预算比、与上年同期比。

⑤、费用目标达成分析。与预算比、与上年同期比。

2、投资回报分析

①、项目投资收益率分析。与预算比、与同行业比。

②、项目回收期分析。与预算比、与同行业比。

3、财务状况分析

①、资金结构比例分析:分析本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中各项目的构成比例,以行业比例和上年同期项目比例相比较,将增长分析与结构分析结合起来,判断各项目构成比例的合理性、科学性。

②、偿债能力分析:分析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判断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③、指标变动差异分析:将本期各项指标计算结果与预算值及上年同期值比较,找出变动较大或不正常的指标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揭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分析表格

1、集团总体利润目标达成/增长情况分析表。(见附表14)

2、子公司利润目标达成/增长情况分析表。(见附表15)

3、子公司收入目标达成/增长情况分析表。(见附表16)

4、子公司房产销售收入目标达成情况分析表。(见附表17)

5、子公司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见附表18)

6、子公司各项目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见附表19)

7、子公司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见附表20)

8、子公司开发项目投资收益分析表。(见附表21)

9、子公司开发项目回收期分析表。(见附表22)

10、资产负债构成分析表。(见附表23)

11、利润构成分析表。(见附表24)

12、偿债能力分析表。(见附表25)

(三)、业绩评价

根据上述财务分析,对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水平,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评价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并对经营情况、投资情况进行分析后形成意见和看法,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篇2:预算编制与财务分析制度

1影响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1.1工程阶段性对预算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首先要研究分析建筑工程建设是否具有意义与价值,如果值得去建筑,那么就开始进入下一个工作环节,就是按照建筑设计意图以及相关的建筑规范进行图纸的设计与方案的确定,之后进入工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建筑工程的建筑施工环节。建筑工程从提出建议到最终变成建筑物都要按照上述这个步骤进行,所以其具备明显的阶段性,每一个环节与阶段都要有一定的时限。

1.2建筑设计的修改。

预算编制工作是发生在工程建筑施工之前的工作,与图纸设计的过程基本处于同步。对于工程进行设计除了满足一些设计规范与要求之外,还有保证其具备可实施性,能够进行建筑施工,工程能够顺利开展与进行,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对现场进行实地的考察,对施工的整体环境与条件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建筑设计,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与更正,保证后期施工工作人员能够顺利进入施工现场。

2建筑工程结算超预算的原因

在建筑工程的结算过程中,有很多时候出现超出预算的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编制依据不同;其二,编制时间不同;实施阶段控制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监督。首先,编制依据不同。建筑工程的预算编制主要是按照图纸以及国家标准定额,以及材料的价格进行编制,没有考虑其中一些临时状况以及突发问题,而结算不同,其涵盖了工程中出现的很多突发的实际的问题,包含了各种突发性的修改或者变动,是一种实际的费用消耗。其次,预算编制与结算编制发生的时间段不同,一个是发生在工程实施之前,另一个是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另外,在工程决策到变为实际的建筑物,有多个负责的单位与主题,这些主体不会考虑整个建筑物的整体预算,只会去关系自己负责的部分是否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他们往往不会在乎整个工程造价的高低,特别是在工程建筑实施的过程中,预算的数额有比较明显的变动,这样其可控性也就会比较大一些。另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监督管理如果没有确实到位的话,难免出现一些资金的浪费,这样工程整体造价随着提高。

3控制建筑工程结算的方法

3.1选择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

在选择施工单位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选择最适合的.单位接手工程,很多单位参加投标,我们要选择有资质,且社会评价好的单位,同时其配套的施工工作人员也必须具备专业能力与素质,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报价在招标单位承受范围内,施工设备和机械设施较先进的投标单位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3.2强化监管力度。

对项目的监督管理要体现在建筑工程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在进行工程决策的过程中要做好资金投资方面的管理与控制,而工艺技术方案、建筑工程结构形式和建筑工程中的新技术等多种因素都对投资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决策的阶段,要对以上能够对投资控制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其次,在建筑设计阶段,要保证达到设计意图的同时,必须保证建筑物具备实用性,并且保证其具备可以实施性。最后,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其中预算金额浮动比较大的阶段,施工过程中施工原材料的购买,施工设备的选择,施工时间的控制等都会对预算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实际的过程中,材料以及设备购买的过程中,出现价格与预算出入较大的情况,或者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工期延长,都会使得预算标准度受到影响。所以,必须在工程建筑实施阶段,注重加强监督与管理,特别是材料机械的购进与进度监督阶段,必须做好管理与把握。

4结语

篇3:预算编制与财务分析制度

关键词:桥梁工程,预算造价,编制,确定

桥梁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建设, 而预算造价作为管理桥梁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合理地编制和确定工程预算造价, 并合理地分配资源, 对保证桥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桥梁工程设计中, 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材料, 致使桥梁工程在编制和确定预算造价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 针对桥梁工程预算造价的编制与确定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桥梁工程预算造价

桥梁的工程量作为编制工程预算造价的基础资料, 应该由专业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桥梁图纸时进行计算, 因此, 桥梁工程预算造价的编制与确定的关键在于桥梁工程中工程量的剥离和提取。根据桥梁工程的施工要点和相关技术特点可知, 桥梁工程的工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主体工程的工程量

桥梁工程的主体包括桥梁的上部工程、下部工程和基础工程等。通常状况下, 当给定了桥梁工程的设计图纸后, 桥梁主体的工程量就已经确定了。只有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才能够准确地确定桥梁计价的各个工程量。

1.2 辅助工程的工程量

属于上、下部工程的辅助工程包括施工电梯、提升模架、吊装设备、支架和拱盔等;属于基础部分的辅助工程包括循环系统、泥浆船、护筒、工作平台、排水、围堰和挖基坑等;上、下部分工程和基础工程相关的辅助工程包括蒸汽养生设施、拌和站、控制场及其附属设施 (例如门架、张拉台座、预制构件底座等) 和混凝土构件运输设施等。对这些辅助工程的计价数量来说, 除了挖基坑之外, 应该依据桥梁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和施工单位的相关要求, 并结合过去成功的历史经验来确定辅助工程的工程量。

1.3 临时工程的工程量

临时工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大型的临时工程, 例如临时码头、临时通讯线路、临时电力线路、临时桥、临时道路和临时轨道等, 应该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法等确定具体的工程量, 并将其列入桥梁的造价中;另一方面是小型的临程, 例如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生活、生产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 通常采用费率的形式计入现场的经费中。

2 桥梁工程预算造价的编制与确定

桥梁工程预算造价的编制与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上部工程预算造价

近年来, 桥梁工程多采用预制安装混凝土结构, 在编制桥梁结构主体工程预算造价时, 应该剥离运输、安装和预制等工程量, 该三项应该以构件的设计体积为准。预制和安装结构辅助工程时,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工程的规模确定预制场的平整面积, 通常考虑采用碎石垫层铺设。 (2) 大型的预制构件平面底座的数量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可能的周转使用次数来确定。 (3) 设备的使用期限通常是根据计划使用期调整设备的摊销费, 预制厂的门架通常将施工组织设计当作计价标准。 (4) 预算定额中制订的多种吊装设备的施工方式及其配套的吊装设备, 应该根据设备的适用范围进行预算编制, 不能出现漏计、多计的现象。 (5) 在铺设轨道的过程中, 由于概预算项目表把所有的临时工程都列为一个项目, 因此, 不能将其归类在上部工程的造价编制中。 (6) 如果预制场为公共的, 则应该充分考虑梁片的运输距离。例如, 某桥梁工程为了降低运输干扰和节约运距选择在路基上运输, 同时, 还节约了工程成本。

2.2 下部工程预算造价

桥梁工程的下部工程包括预制安装混凝土构造、现浇混凝土构造和砌石构造等不同形式, 因此, 在进行桥梁工程下部工程的预算造价编制与确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在编制下部工程预算造价的过程中, 应该按照分布工程逐一提取工程量, 并分别计价。墩台的计价工程量包括桥台、耳背墙、盖梁、拱座、墩台帽、翼墙和墩台身等, 2层以下的帽石, 应该区分混凝土、砂浆、块石和片石的标号, 并且台背内的填土夯实也应该分别计价。 (2) 在栏杆、帽石、拱石、墩镶面、台、墩等采用砂浆混凝土预制块编制的过程中, 预制块的数量应该以砌体乘0.92的系数为预制块的计价标准。 (3) 确定墩台砌石工程的数量时, 如果设计图纸没有具体的划分块石、片石, 那么, 墩身应该按照40%的块石、60%的片石, 台身应该按照25%的块石、75%的片石确定具体的工程量。

2.3 基础工程预算造价

桥梁的基础工程量包括灌注桩、打桩、沉井、混凝土和砌石等多种结构形式。通常状况下, 采用钻孔桩、挖孔桩和混凝土扩大基础形式施工。在编制混凝堤基础预算时, 应该根据是否掺有片石和标号是否相同分别统计和记录——如果采用的设计标号与定额规定具有很大的差别, 必须抽换;砌石应该根据块石、片石等分别统计和记录。在编制预算时, 应该重点检查砂浆的划分和标号, 如果采用的标号与定额规定具有很大的差别, 必须抽换。

2.4 附属工程预算造价

附属工程预算造价的编制与确定主要包括排水和伸缩缝系统, 应该重视排水管材的材料。对大型桥梁工程来说, 定额消耗铸铁管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所以, 应采用PVC管材。对于PVC管材, 应该遵照定额的附录四, 按照单位质量乘以单价编制和确定预算造价;而伸缩缝应该根据产品的具体性质, 按照米乘以单价单独增加安装费用编制和确定预算造价。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桥梁工程预算造价的编制与确定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为了保证桥梁工程预算造价编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应该熟悉设计图纸, 并借助提取工程量、计算、计价定额资料等方式, 正确地编制、确定桥梁工程的造价。

参考文献

篇4:企业财务预算编制与纳税筹划

企业的预算管理实质上就是提前为企业财务作出一个计划。这个计划主要与未来有关,其本身的目的就是力图使企业利益在将来获得最大的成效。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够正确的预测未来,运用智力和发挥创造力,高瞻远瞩地制定目标和战略,严密地规划和部署,把决策建立在反复权衡的基础之上。而税收费用作为企业的一项支出,在企业制定目标、战略以及做企业财务预算时应重点加以考虑。

纳税情况预算表设计如下:

表1 新设子公司预计纳税情况

例如:某集团预计建立一家新的子公司,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可以把子公司选在国家提供优惠政策的地点,如: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企业,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5年。如果设立第三产业可按产业政策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表2 两类纳税人的选择

注:生产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批发或零售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临界点测算:

增值率=(销售收入-购进项目价款)÷销售收入

=1-购进项目价款÷销售收入

=1-可抵扣购进项目占销售额的比重17%(1-可抵扣购进项目占销售额的比重)=6%(或4%)

解得平衡点为:可抵扣购进项目占销售额的比重=64.7%(或76.5%)

这就是说如果可抵扣购进项目占销售额的比重大于64.7%(或76.5%)时,一般纳税人税负小于小规模纳税人;可抵扣购进项目占销售额的比重小于64.7%(或76.5%)时,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

表3 企业预计出售旧的应税固定资产情况

当售价超过原值时,增值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 售价÷(1+4%)×4%÷2

当售价低于原值时,免征增值税。

例如:方案1,某企业2006年预计销售已用机动车一辆(原值为19万元)预计以19.1万元的价格出售,需要缴纳增值税=191000÷(1+4%)×4%÷2=3673.08(元)。而方案2,由于售价低于原值,根据税法规定是不需要交纳增值税的。因此可以看出,虽然方案2中旧机动车出售的价格低些,但企业获得的最终价值为方案2大于方案1。

表4预计销售方式的情况

税法中规定:

折扣销售: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是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

销售折让:发生在销货之后,作为以售产品出现品种、质量问题而给与购买方的补偿,是原销售额的减少;折让额可以从销售额中减除。

销售折扣:发生在销货之后,属于一种融资行为,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以旧换新:按新货(金银首饰除外)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减扣旧货收购价格。

还本销售:销售额就是货物的价格,不得扣减还本的支出。

因此,企业在选择销售方式时,可以选择税法规定可以扣除折扣的销售方式,如折扣销售和销售折让。

表5 预计购买国产设备情况

税法规定:如果企业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以从企业技改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上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扣。

例如:某企业2006年投资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预计采购一批设备,价款预计为120万元,预计2006年的企业所得税为280万元,2005年的企业所得税为160万元。

计算:2006年比2005年新增所得税为280-160=120(万元)

可抵扣购置国产设备金额为120×40%=48万元<120万元,可以全额抵免。

故当年应纳税所得税额为280-48=232(万元)

表6预计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情况

盈利企业如果第三栏中(②-①)÷①×100%的数值大于10%,企业除了可以据实列支当年“三新”费用以外,年终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还可以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某企业2006年预计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其中预计投资“三新”开发费为20万元,(上年的为15万元)。

计算:“三新”开发费增长率=(20-15)÷15×100%>10%,可实行加扣政策:

加扣数=20×50%=10(万元) 应纳税额=(200-10)×33%=62.7(万元)

因此,企业在做每年的财务预算时,将第二年涉税项目的纳税情况进行事先分析、预测,整理所有的税收信息;将国家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研究,在涉税事项没发生前进行筹措和规划,财务部门制定预选方案,并进行评估和筛选。从而使企业的税收负担达到最小化,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

篇5:财务预算的编制

财务预算的编制

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一部分,它和其他预算是联系在一起的,整个全面预算是一个数字相互衔接的整体。它是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企业经营决策预算与业务预算的结果,也就是说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中的资料都可以用货币金额反映在财务预算内。这样,财务预算就成了各项经营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的整体计划,也叫总预算。

一、财务预算编制的原则

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人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企业财务预算应当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

企业编制财务预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实行总量平衡,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2)坚持积极稳健原则,确保以收定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3)坚持权责对等原则,确保切实可行,围绕经营战略实施。

二、财务预算的形式

财务预算主要以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等形式反映。

(1)现金预算是用来反映预算期内由于营业和资本支出引起的一切现金收支及其结果的预算。它是其他预算有关现金收支的汇总,主要作为企业资金头寸调控管理的依据。

(2)预计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预算期末财务状况的总括性预算,表中除上年期末数已知外,其余项目均应在前述各项预算指标的基础上分析填列。一般根据预算期初实际的资产负债表和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有关资料分析编制。

(3)预计利润表是按照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反映预算执行单位在预算期内利润目标的预算报表。它是在销售预算、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其他费用预算等的基础上,根据一般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的。

三、财务预算的编制步骤

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一般是按以下步骤来进行的:

(1)在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由预算委员会拟定企业预算总方针,包括经营方针、各项政策以及企业总目标和分目标,如利润目标、销售目标、成本目标等,并下发到各有关部门。

(2)组织各生产业务部门按具体目标要求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

(3)由预算委员会平衡与协商调整各部门的预算草案,并进行预算的汇总与分析。

(4)审议预算并上报董事会,最后通过企业的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

(5)将批准后的预算下达给各级各部门执行。

篇6:财务预算报告及编制探讨

作者:文鸿义上传时间:2010-10-29 10:37

摘要:为了促进财务预算编制的规范和准确性,本文通过介绍财务预算编制的内容以及

程序、编制方法等,为财务人员编制预算、分析做好参考,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预算报告 编制方法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财务预算一般由预算损益表、预算现金流量表和预算资产负债表组成,主要包括收入预算(所有的现金收入,包括银行利息收入)支出预算(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支出)以及筹资预算(资金筹资渠道)等内容。将财务预算以文字、报表等形式体现的书面文件,就是财务预算报告。财务预算具有三方面的作用:即具有辅助决策、控制、具有激励的作用。财务预算期间一般为一年。

财务预算报告应按编制程序、编制内容以及负责编制的部门、采用恰当的编制方法来进

行正确编制。

本文就财务预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以及如何编制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财务预算报告的编制程序

在编制预算前,首先应成立财务预算领导机构。财务预算领导机构最高领导人是公司负责人,成员包括总经理、总会计师等高层管理者。具体由财务、办公室等部门共同组成预算

小组,分别编制部门预算,由财务部统筹协调、汇总。

其次要明确财务预算的编制要求。编制财务预算是“领导一把手工程”,财务预算是具体工作的货币化体现,各部门领导要亲自抓预算编制工作,财务预算的实施应纳入公司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绩效考核。预算要以效率—效益为中心。预算编制工作应自下而上、上

下结合。预算编制要按审核修订—审批通过—发文公布的流程完成。

再者要明确财务预算编制原则。即全面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财务支出项目应贴近工作实际,以工作目标、工作计划为依据,全面、合理预测,使预算更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最后要明确预算编制主要项目及编制责任部门。如人员经费、职工福利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预算,可由人事部、财务部负责编制。其他日常费用,应有财务部门以及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编制。最后由财务部门汇总,形成统一的预算报表。

二、财务预算报告主要内容

财务预算报告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上财务预算工作情况总结,本预算工作组织情况,本财务预算报告编制基础,预算生产经营情况说明,预算主要财务指标说明,可能影响预算指标的事项说明以及预算执行中的常见问题以及保障措施等。下面就

具体预算工作组织情况等简要说明如下:

预算工作组织情况主要包括企业预算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机构主要成员构成、内部组织

分工、预算工作具体组织过程,以及预算审核情况等。

预算编制基础主要包括:企业编制财务预算的基本编制依据、所采用的基本假设及其论证依据与企业正常情况一致。企业编制财务预算所选用的会计制度与政策,与企业实际采用的制度和政策正常情况一致。财务预算报表的合并范围说明,未纳入及新纳入

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范围的子企业名单、级次、原因以及对预算的影响等情况。预算生产经营情况说明。经营情况预测是财务预算指标的基础,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对预算行业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分析,说明对本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影响。根据行业发展形势,结合本企业整体战略规划、所处行业地位及市场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市场形势分析预测。如拟签订的重大合同、拟进行的资产及业务重组、拟开展的新业务等。重点说明说明企业预算内拟安排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目的、总规模、资金来源与构成、预期收益及预计实施年限等情况;重点说明企业预算内拟安排的重大筹资项目的、长、短期筹资规模以及结构安排、相关筹资费用等情况。以及企业预算拟计划实施的重大长期股权投资情况,包括:投资目的、预计投资规模、持股比例,以及预计收益等情况说明、企业预

算内拟安排的委托贷款投资项目的规模、资金来源等情况说明。

预算主要财务指标说明指根据企业业务预算,具体分析说明主要财务指标的预算目标,对比分析间指标变动情况。应包括预算营业收入及成本发生情况,以及增减变动金额和原因 ;预算期间费用发生情况,包括:分项说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预计发生金额,以及增减变动情况。预算企业职工薪酬情况;预算预计可实现的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以及与上年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原因;预算年

度企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结构,以及上年变动情况及原因等财务指标。

可能影响预算指标的事项说明是企业对预算可能对现有预算产生重大不确定影响事项的说明,如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变化、企业决策中的重大不确定事项等。企业应当充分说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原因,分析可能对主要财务指标预算的预计影响程度,以及年

度预算调整标准等。

预算执行的保障和监督措施指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确保预算执行的有关制度保障和跟踪、监督、评价、考核等措施。在实际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财务预算容易产生一些问

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财务预算与企业战略目标结合不一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财务预算编制宽余,影响预算的激励作用。再次,财务预算执行缺少监督,影响预算的严肃性。使预算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使预算失去了控制费用的作用。此外,由于执行过程中缺乏实时监督,当市场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不能及时对财务预算作出调整,从而使预算脱离实

际。

针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制定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企业领导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企业领导应带头遵守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项目审批要严格履行财务预算审批程序,不能因财务预算具有不确定性而随意增减

预算外开支项目。

二是财务预算的数据要切合实际。编制财务预算应遵循“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的原则,对企业各部门在预算期内的各项经济活动作出全面的测算。

三是要严格界定企业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合理调整企业基本支出定额核定方法,可

以使预算资金的分配更加公正、公平、透明。

四是要严格执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及时反馈财务预算执行信息。财务部门要依据预算指标严格履行经费开支审批手续,对各类业务事项做到全过程控制,使财务预算真正控制企业经济活动。同时,财务部门要及时向预算执行部门反馈预算执行信息,以便各部门及时了

解本部门的财务开支状况,确保其经济活动不偏离本部门的财务预算目标。

五是要建立健全财务预算考核体系。为顺利地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管理效果,企业要按各级责任层次划分责任,做到权责明确、管理到位。同时,要成立考核组,制定可

操作的奖惩办法。

六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预算。

三、财务预算表的编制

预算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预算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全貌及财务状况。编制预算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表期初数为基点,充分考虑预算损益表、预算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数的影响,采用平衡法加以增减后计得。其公式

可表示如下:

资产及负债的期末数=期初余额 +预算期增加数-预算期减少数

所有者权益期末数=期初余额 +预算期增资数(包括预算期实现的净利润)-预算期利

润分配数

我们按资产负债表的分类和顺序,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期末数据,予以适当

排列后,即编制成预算资产负债表。

预算损益表综合反映企业在预算期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及经营成果的情况。由于整个财务预算是以营业收入为起点,因此,预算损益表中只有确定了营业收入,才能进一步对

与营业收入配比的成本费用进行规划和测算。

现金流量预算是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及流出量,反映企业预算期间现金流量的方向、规模和结构。以现金流入、流出的净值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合理地安排、处理现金收支及资金调度的业务,保证企

业现金正常流转及相对平衡。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以企业期初现金的结存额为基点,充分考虑预算期间的现金收入,预计期末的理想现金结存额,确定预算期间的现金支出。相互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期初现金结存额+预算期间的现金收入-预算期末理想的现金结存余额=预算期间的现

金支出

其中:期初现金结存数据,来源于预算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的期初数。现金收入由以下

三个方面组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现金收入,租金收入,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收入。它等于销售收入及其他经营收入,加、减应收、预收帐款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对外资收到的回报,收回投资、处置固定资

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等于吸收权益性投资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借款收到的现金。

现金支出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支出。

1、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包括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职工工资以及为职工支付的金,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税金及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2、投资活动的现金支出,包括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企业权益性投资及债权性投资支付的现金.3、筹资活动的现金支出,包括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支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将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项目和金额,参照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填列,即编制成预算现

篇7: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及适用

财务预算亦称总预算,为全面预算体系的最后环节,从价值上总括地反映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预算的结果。其仅包括现金预算和预计报表。

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及适用

1、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

固定预算根据正常的、客观的某一业务量水平为唯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其与实际不符的可能性极大,仅适用于业务量水平较为平稳的企业或非营利组织。

弹性预算,在成本习性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的依存关系为依据,按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能适应多种情况的预算方法。主要用于编制弹性成本(费用)预算和弹性利润预算。编制成本预算的主要方法包括:公式法、列表法和图示法。编制弹性利润预算对单一品种经营或采用分算法处理固定成本的多品种经营企业采用因素法,对多品种经营的企业采用百分比法。

2、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是在基期成本费用水平基础上,根据预算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原费用项目的方法。其虽然简单易行,但可能把不合理的开支项目保留在预算中。

零基预算,不考虑基期,对所有预算支出都以零为出发点,结合实际,逐项审议各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权衡轻重缓急,保证不可避免和不可延缓项目,在综合平衡基础上编制预算的方法。其较为合理,能降低成本,但工作量大,重点不易突出。适用于较难辨认的服务性部门费用预算的编制。

3、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定期预算以不变的期间作为预算期来编制的方法,其虽便于实际与预算的比较,利于分析和评价,但预算一般在前二三个月编制,跨期长,对计划期的情况不够明确,且执行中容易使管理人员只考虑本期计划的完成,缺乏长远打算。

滚动预算,将预算期与会计脱离,分析当期预算的执行情况与实际的差异,及时修订,不断延伸补充预算,连续、稳定的一种“特殊定期”的预算方法。具体操作时,可按月、按季或混合滚动;混合滚动根据人们对未来的了解程度具有近期的预计把握较大,对远期的预计把握较小的特征,不但可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远略近详,且可减少预算工作量。财务预算编制基础

篇8:预算编制与财务分析制度

财政部在《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 围绕企业战略目标, 对一定时期内企业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

财务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资金预算和财务预算等, 年度预算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损益预算为主;月度预算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主, 损益预算为辅。

二、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流程

年度预算的编制采取两上两下的模式。首先由基层单位在分析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编制本单位的财务预算报送 (集团) 股份财务部。其次, 集团 (股份) 财务部根据集团 (股份) 总体财务目标, 会同集团 (股份) 相关职能部门对财务初步预算进行综合平衡。最后, 根据平衡结果, 基层单位对自身的初步预算进行平衡和调整, 最终与集团 (股份) 最终目标达成一致。接着预算经集团 (股份) 经过审批后下发执行。

三、影响企业财务预算可执行性的因素

根据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看, 许多财务预算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差异率较大,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财务预算本身不科学不合理;另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的不客观不完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财务预算的可执行性。

(一) 外部因素影响

1、外部因素对业务量的影响。

对直接影响年度财务预算主要收入指标的因素是港口吞吐量以及货源组成结构, 但吞吐量以及货源结构受周边乃至世界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巨大。

2、外部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集团公司经营一体化的提出, 对作业费率提出了统一的标准, 但受港口密集以及集团外相邻港口的竞争因素影响, 为保证市场占有率, 部分货源无法按照集团收费标准执行, 价格的因素直接影响了年度收入计划。

(二) 内部因素的影响

1、预算目标设置不合理。

上级部门受年度总体目标的制约, 对基层单位预算目标主要以历史指标和过去的活动为基础, 缺乏合理的测算与调研, 不对客观环境进行科学分析, 凭经验预测, 忽视对外部环境的详尽调研与预测, 使很多企业财务预算指标难以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更难以在企业中实施。

2、财务预算缺乏管理弹性。

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 对业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企业财务预算等仍采用传统的固定预算、定期预算等方法编制, 所有的预算指标在执行过程中都保持不变, 运行结束时将结果直接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这种静态预算编制方法适用于业务量波动不大的企业。当业务量、价格和成本等因素变化较大时, 静态预算指标则表现出盲目性、滞后性和缺乏弹性, 也直接造成了预算的差异。

3、对预算的考核不严格, 临时预算的增加随意性强。

由于对预算的考核不严格, 造成了部分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不重视, 对预算期分析不细致, 目标预测不充分, 造成了预算的偏差较大, 为满足经营需要, 出现了较多临时增加预算的情况, 而临时预算的增加直接影响了公司成本、资金、利润等预算指标。

四、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的举措

(一) 建立高效的预算管理组织

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负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实施。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 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企业必须结合相应的政策法规, 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负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事宜, 提高企业各决策层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确定企业预算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对涉及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由不同部门和员工分工执行, 让预算目标落实到人。决策层应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给予极大的支持, 沟通和协调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权益与责任, 调动各个部门参与财务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以期实现全员预算管理。

(二) 确定合理的企业预算目标

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可使企业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编制各期的预算, 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 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从属于企业的战略管理, 而不是简单的企业预测的战术和方法。企业的战略导向、战略目标将直接决定预算模式的选择, 决定预算重点及其需要从哪方面进行重点保障, 决定预算目标如何具体确定。财务预算只有这样定位, 即定位在企业战略目标上, 预算管理才能有生命力。因此, 企业要实行财务预算管理, 必须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现有资源,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确定企业战略目标, 把握财务预算管理的正确目标和方向。

(三) 遵循科学的预算编制流程、运用可行的预算编制方法

财务预算应根据企业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考虑未来政策、法规、经济、自然因素, 由下至上搜集汇总编制企业财务总预算, 经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作为企业的正式预算方案。但该方案的实施必须整体分解到内部各单位, 这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企业在做好战略定位和目标分析后, 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确定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应采取的程序和方法。同时企业应积极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 加强动态管理。

(四) 有效地控制分析考核预算。

预算执行过程是整个预算的关键环节。预算一经确定, 就应在企业内部具有约束力。预算编制完成以后, 企业各部门不仅明确了本部门的工作任务, 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了整个企业的工作目标, 以及本部门各项活动对整体目标的影响。所以, 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预算, 在整个企业树立起“预算概念”。每个预算期末, 通过财务决算报表与预算报表的对比, 编制出详尽的预、决算分析报告, 找出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的偏差, 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严格考核, 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奖惩兑现是保障预算目标完成的重要环节, 只有奖惩兑现才可保障预算的严肃性, 确保管理过程各环节的衔接。选择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相结合, 不但能实现结果控制的效果, 而且通过过程控制尤其是建立企业财务预算报告制度, 既能及时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又能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

(五) 选用合适的信息工具。

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离不开有效的信息管理工具, 预算的编制应该尽量选择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来进行预算管理, 实现企业内部相关信息数据的自动收集与分析, 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信息加工的有效性。

五、结语

本文针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别从财务预算编制流程、影响预算执行以及加强财务预算举措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提上日程并逐步完善, 希望能对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开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Cooper R, Kaplan R.S.The Promise-and Peril-of Integrated Cost System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6) :109-119

[2]Hansen, S.C, Vander Stede, W.A.Multiple Facets of Budgeting[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2004 (15) :415-439

[2]佟成生, 潘飞, 吴俊.企业预算管理的功能-决策, 抑或控制[J].会计研究, 2011 (5) :44-49

[3]胡列类.强化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控制策略初探[J].经济视角, 2011 (04) :7

[4]谭安华.浅谈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J].财经纵横, 2010 (12) :201

[5]宋希亮.强化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措施的几点看法[J].财务与会计, 2005 (6) :35-36

[6]许燕姬.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刊, 2009 (04) :26

篇9:预算编制与财务分析制度

关键词:预算管理;预算编制;考核机制

一、预算管理概念

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具体来讲,是企业管理层通过预算编制、分析、执行、评价、奖罚等一个完整的管理流程,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预算管理并不只是企业管理层或者财务部门的职责,它与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成员都有关,其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部门之间、成员之间的协调是否顺畅,以及从公司整体层面所做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最终目的也并不只是达到预算的具体指标要求,而是与企业的长期战略契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分析和考核是管理流程中非常关键的步骤。预算编制合理,才能对各部门的活动起到约束和督促作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准确,才能发现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哪些活动是有价值的,哪些活动又是低效的;预算考核公正合理,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才能对企业中的成员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二、科学构建预算编制、分析、考核机制

预算编制、分析和考核是预算管理中的核心,因此,这三个环节的科学与否决定着预算管理的最终效果,进而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科学构建构建预算编制、分析、考核机制,应从下列具体措施入手:

(一)明确战略目标和管理目标

科学构建预算编制、分析、考核机制,首先应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及管理目标,从纵横两个维度来找准企业预算管理的定位,不仅应符合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总体战略,还应符合短期的发展目标和微观的管理要求。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应找到长短期目标的结合点,满足企业当前发展目标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长远发展的要求。只有找准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才能明确预算应该发挥的作用,也就明确了预算管理流程的方向,是开展具体的预算编制、分析、考核等活动的前提。总而言之,企业预算管理流程的制定和执行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内外环境、市场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在长期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结合短期发展要求,确保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方向准确。

(二)明确职责范围

科学构建预算编制、分析、考核机制,在大方向明确后要做的就是职责范围的框定与划分。

预算编制并不是某个部门的职责,而应采用上下结合的方式,各个组织单元根据企业目标的从上往下传递、分解,来编制与组织目标一致的预算方案,并将预算方案一层一层地向上报备,最终由管理层将各级预算进行汇总、整理,形成企业的总预算,执行预算时又从上到下一层一层地传达;此外,确定预算编制职责的划分维度还应考虑企业的运营流程,以采购-生产-销售的流程线为主线,根据不同的经营环节来编制预算,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

预算分析和考核的职责应主要由管理层或财务部门来承担,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各个部门不需要承担这部分职责,反而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各个部门应做好相关原始数据的记录,结合本部门实际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在本部门目标指导下形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并逐级上报,由管理层或财务部门根据各个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宏观分析,最终完成总预算的评估。预算考核是建立在预算分析的基础上的,因此,相应的职责划分应与预算分析保持一致。

(三)完善制度建设

广义来说,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因此,企业在制定内控制度时应注重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使预算编制、分析和考核具备理论和制度基础,为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企业在制定相关制度时,首先应在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内,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制定预算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职责权限等等;其次,应在本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范围内,具体细化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评价、考核等流程的规则,提高预算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证预算工作功能的充分发挥。

(四)加强激励机制建设

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可控性,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在科学构建预算编制、分析、考核机制时,应重视激励机制的作用。预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但是,为了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也需要加强相关方面的激励机制建设。对于预算管理负责人员,包括各个组织单元的相关负责人员和企业的财务人员、管理层,都需要一定的激励手段来促使其提高预算编制、分析、考核等的积极性,因此,在绩效考核中应将预算管理水平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切实对这一方面进行评价,并做到赏罚分明。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可以以个人为评价对象,也可以以部门为评价对象,对其所负责的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考核,最终达到调动相关人员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服务。

三、结束语

科学构建预算编制、分析与考核机制,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最终是保障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管理部门还是业务部门,不管是财务部门还是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都是预算管理的主体,因此,在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整体流程中,每个部门、每位成员都担负着一定的责任,只有所有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预算中,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才能保证预算效果的真正实现,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实现经营目标。(作者单位:中石化股份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洪天配.浅谈现代企业成本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2]陈静.现代企业开发成本控制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0(14)

[3]宫娟.战略导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D].2009

[4]王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和管理模式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24

[5]王燕,于娇丽. 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商业经济,2013(4)

[6]许贺文.关于对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

篇10:企业编制财务预算的注意事项

1、预算从业务预算开始

每项具体业务才是企业经营的基础,预算也和搞建筑一样,从基础开始,只有基础打扎实了,才可能推导出最终的利益、现金流等,如果业务预算脱离实际,基础不固,整个预算的可操作性肯定不强,企业的经营结果肯定与预算差异大。

2、要认真研究政策和历史数据

预算编制前要广泛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和企业历史数据,如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企业及同行业历史时期的有关数据、企业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等。其中,销售预算的编制主要依据年度目标利润、市场预测销量、产品结构及市场价格等;生产预算主要根据生产能力、材料及人工消耗定额、物价水平和必要的库存等因素编制。资本预算主要根据生产经营规模、上级有关文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等来编制;财务预算则根据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编制。

3、贯彻上下协商一致原则

预算的编制过程本身就是企业战略的宣贯过程,预算的组织者可能更多地了解横观层面的东西,而预算的执行者则可能更了解实际操作会遇到的一些困难,加上预算结果一般都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预算完成好坏直接与预算执行者的薪酬福利、晋薪晋职等挂钩,在预算过程中发生争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预算过程中要上下协商一致,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相互用数据、事实来说服对方,毕竟什么东西都有规律可循的,不能凭空列造,切莫上级用权力来压制下属,也不能使下属用尥蹶子来要胁上级,

4、选择好各指标预算方法

预算过程中选择好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非常重要,这既是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又是防止上下相互争执的有效手段,业务不同关联指标产生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如业务预算中的销售预算,可能与经销商数量、企业数量、人口、国家的经营发展水平等相关,企业用哪一个或几个指标来关联预算,直接关系到预算的正确性,直接材料成本预算则多与材料消耗定额和材料价格相关,消耗定额的确定,材料计价方法则直接系到成本预算的准确性……。

5、做足对上年预算执行结果分析工作

篇11:预算编制与财务分析制度

关键词:公路;养护;定额;编制

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公路的养护按工程性质、规模大小、施工难易程度划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及改善工程。本文从养护工程讨论小修保养定额的编制。

篇12:工程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编制要求

(一)收集全部相关资料

制工程预算前首先收集全部相关资料,如施工图纸、规范、图集、施工所需的施工组织设计、取费标准等。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应该也是多样的,而不应该是单一的,每一种计价方法的缺点和不足应该得到改进和补充。采取哪一种方法,应当通过市场的运行,由建设单位和承包商自己决定。计价方法的采用应当符合准确、快速的报价的原则,如果市场价格变化较小,预算定额的价格通过系数的调整(或价差的调整)可以与实际价格比较接近,应该采用单价法;如果市场价格变化比较大,要求报价准确,能够准确的收集市场实际价格,应该采用实物量法;如果企业能够编制企业定额,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综合单价,应该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

(二)确定计算分项项目

凡是预算项目中综合的内容,编制的过程中不得再次计算。这就是要求编制人员必须熟悉定额子目所包含的工作内容,材料的数量,品种及价格考虑到的正常工作程序并把定额的总说明、分说明及有关说明真正了解透彻,从而更准确地进行编制预算。

(三)准确计算工程量

工程量是编制的原始数据,是核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所以工程量计算要真实准确,经得起审查的考验也是预算人员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掌握图纸内容。施工图纸和所用图集全面熟悉后才能全、准、快地编制预算,由此可见,对图纸的熟悉程度是编制预算的关键,施工图纸中各个构建的尺寸以及图纸中各个尺寸的关系必须理解透彻。只有这样,才能读懂掌握图纸,读懂设计人员所表达的具体设计要求,也才能更加全面地完成工程预算的组价过程。与此同时,造价人员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外,还应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工序,注重市场价格信息,学习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增长设计知识,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2、掌握计算规则。工程量计算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规格,这就是国家规定的定额的计算规则,认真学习定额,学习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及子目附注,清楚地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做到每个造价工作者都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对施工图纸进行编制工程预算工作。一些造价工作初学者已经熟练的掌握了一些预算软件,但还应在明白具体内容的前提下,学习软件的操作过程,不能一味地画图算量,而不知其如何扣减,如何增加。

3、掌握计算方法。我们常说的“工程量计算方法”,实际上是个计算顺序的问题,计算时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常用的方法有施工顺序计算、定额项目的顺序计算、按先横后竖顺序计算、按照编号顺序计算、按照定位轴线编号计算,无论哪种计算我们都要认真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计算,做到项目思路清晰明了。

(四)计算直接费与正确套价

计算的准确对造价影响很大,计算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定额的要求,不得随意更改或者调整定额。工程内容与定额内容不相符时,如允许换算时,应按定额的换算方法和范围进行换算,然后再次计算,并在定额编号下注明该项目换算。目前,计价软件在调整后会自动在定额编号后面出现换的字样。编写过程中每一个预算工作者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及定额说明,实事求是,避免高套定额而脱离实际的不合理现象。

(五)掌握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现场的基本情况,注意市场价格信息

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等等技术上注意的问题作为一个预算编制人员要了解清楚,做到全盘掌握并胸有成竹,根据工地现场的一些实际情况,编制预算,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二、关于预算结果准确的因素

第一,材料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材料价格由市场确定,并随时变化。预算材料价差一般参照造价站定期公布的材料信息价,随着时间的推移,材料的价格也将会改变,预算价也会有一定的出入。同时,在我国同种材料存在着许多厂商生产竞争,价格参差不齐的市场,使得材料预算价格差距很大。

第二,编制预算时是以施工图编制,没有考虑现场签证。现场签证是施工期产物,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基础处理,地下障碍物及自然灾害等。

篇13:预算编制与财务分析制度

目前, 我国各级政府预算, 多数地区包括中央本级一直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这种预算编制方法, 是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 首先确定上年度的基数, 然后在上年度支出基数的基础上, 考虑下一年度影响各项支出的因素, 确定下一年度各项支出数额。或者在上年度实际支出数的基础上, 根据下一年度财政收入状况和影响支出各种因素, 对不同的支出确定一定的增长比例, 确定预算。这种方法较为简便, 易于操作, 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这种预算编制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公共财政的要求。其主要弊端有:

1、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不规范, 也不符合公平原则。

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 年年是基数加增长, 各部门经费多少, 不是取决于事业的发展, 而是取决于原来的基数, 基数大的钱多, 可以大手大脚;基数小的事情, 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 高的下不来, 低的上不去, 单位之间苦乐不均。从预算单位来说, 有的单位由于分工调整, 人员减少, 而其他一些单位又可能由于增加了职责, 需要增加人员。还有的事业单位通过发展三产, 取得创收收入。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往往不能考虑这些变化了的情况, 仍然是基数上进行累加或递增, 预算安排与实际动态过程不能同步。

2、基数法实际是增量预算, 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增量预算, 即预算支出只能在上年基数的基础上增加, 而一般不能比上年基数减少, 因此不利于控制支出, 长期使用“基数法”, 经过多年积累, 基数成了常数, 每年支出预算安排, 无论财政收入状况如何, 支出只能在基数之上增加。基数里面往往是一些专项资金到期了也无法取消, 有的挪作他用, 一方面部分资金形成“沉淀”;另一方面该上的项目没有资金。

3、预算编制粗放, 同时影响预算的及时性。

采用“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 一般对基数部分不再认真分析, 只是根据财力状况和新的增支因素考虑增长水平, 人头经费和专项经费混在一起, 家底不清。同时, 由于下年预算的编制必须以上年决算支出为依据, 因此下年支出的安排必须待上年决算经人大批准后方可进行。所以, 本年度的详细支出预算往往要在4、5月份甚至7、8月份才能正式下达实施, 造成“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现象。

4、随意追加支出, 预算约束软化。

“基数法”带有明显的包干性质, 但实际上也是包而不干。各部门在年初预算时“保基数、争增长”与财政部门争吵不休;预算确定以后, 由于苦乐不均, 执行中马上要求追加支出, 领导批钱, 财政部门不可抗拒, 较为随意, 各单位缺乏预算意识。这些对加强预算管理极为不利, 必须改革原有的预算编制方法, 推行零基预算。

二、我国零基预算改革及完善思路

零基预算, 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为依据, 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状况。零基预算是一种新的预算制度, 其要点可以归纳为: (1) 对现行计划仍应视为首次制度, 并详细审核其成果及效益; (2) 对资源分配允许新计划在合理的基础上, 与现行计划竞争; (3) 对预算的决定着重于每一决策单位决策方案的评估; (4) 要使各阶层主管参与预算的编审工作, 使计划需求与预算分配更加密切配合。与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相比, 零基预算制度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广泛参与, 各预算单位的主要责任是, 发掘一切可能的潜在力量, 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组合, 并进行最优选择。

根据各部门特定条件有所不同, 零基预算的具体做法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1) 确定预算单位。预算单位可以是一个较重大的工程项目, 也可以是一个单个部门或一个机构中的某一级组织; (2) 完成决策案。每一预算单位的负责人在对本单位所有的项目和业务进行审查的基础上, 提出各个计划项目, 然后按照本单位的优先次序排队。将所有的决策案汇总, 即为该单位所建议的总预算; (3) 排队和评估。由高层管理人员对所有各预算单位的决策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 按照各单位决策所表明的作用、经济效益以及资金需要情况, 将各单位的计划项目按优先次序, 即对组织的效益递减顺序排队, 并确定出一个可代资金的基点, 在基点之下的项目不拨给资金; (4) 核定及拨款。按照最高决策所确定的预算水平及计划项目的优先次序分配资金, 落实预算。

零基预算的优点:一是没有现成的框框, 不受现行预算执行情况的约束, 能够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各级预算单位精打细算, 节约财政预算资金, 极大地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二是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对项目进行删减, 确定优选安排的项目, 避免在原基数上层层递加的弊端, 从而有利于控制支出, 平衡收支;三是对于影响比较大的项目可以通过在机构内资源转移来达到增加资金供应的目的, 减轻政府为满足不断增加的财政支出而增税或扩大债务的压力。

零基预算是我国正在进行的一项预算编制方法改革。我国实行零基预算的基本思路和初步目标是:在编制年度预算时, 对各项财政支出均不以上年预算为基数, 一切从零开始, 按正常经费和专项经费两部分重新核定, 做到该保留的保留, 应取消的取消, 确需增加的予以增加。实施零基预算后要基本达到以下目标:一是使“吃饭”和“办事”经费能彻底分开, 提高预算分配的透明度;二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优化支出结构, 改变财政资金有增无减的状况, 将资金用于急需的项目,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提高预算分配的科学性, 解决各单位苦乐不均问题;四是使预算管理逐步走向规范、细化, 改变“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现状。完善我国零基预算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几个问题:

1、必须制定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

科学地制定人员编制是实行零基预算的一个重要基础。如果人员编制不科学, 就会形成一些单位人员编制多, 工作量不大、经费相对充裕, 另一些单位编制少, 工作量大而经费相对不足的情况, 影响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 因此应按工作量的大小来确定人员编制。在科学地确定人员编制后, 需要对各项费用确定合理的定额。首先, 要科学确定人员经费标准, 如职员的工资、生活福利等;其次, 要根据财力合理确定公用经费标准, 不能因为标准不够而影响有关部门的工作。我国目前主要是一些经费标准与实际相差较远, 比如差旅费、公费医疗费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一些单位工作的完成, 因此必须确定合理的公用经费标准, 而且此标准必须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2、必须硬化预算约束。

零基预算是编制预算的一种可行方法, 对预算的控制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预算管理方式不改变, 随意追加支出, 即使制定非常科学的预算, 预算也无法执行或者执行下来与零基预算的初衷相去甚远。因此, 一定要强化预算约束, 减少批条子的现象。

3、必须对部门和单位预算进行全额管理。

目前, 各部门除了财政部门拨款以外, 还存在大量的预算外资金, 各部门在经费使用上苦乐不均。预算外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的资金。它并不是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 而是根据国家赋予权力而取得的收入。财政部门核定单位预算时应该将这部分资金与财政拨款一起考虑。最好的方法是, 单位将收取的资金上交财政, 财政部门根据需要核实其所需资金。如果预算外资金自行收取、自行使用这种方法不改变, 实行零基预算只能是形式上的公平, 而事实上则是不公平的。

4、提高财政信息处理技术水平。

实行零基预算要求占有大量的基础资料, 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要搞好这项工作是不可能的。特别是要做到数据共享, 避免数据、资料封锁, 充分利用计算机, 减少工作重复和人、财、物的浪费, 以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蔡军, 杨抚生.地方部门预算改革检视与建议[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6.3.

[2]陈俊弛.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 2006.3.

篇14:传统预算编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传统预算编制制度;问题;分析

一、预算编制形式不规范

1.预算编制形式不稳定

从1990年我国开始采用预算形式以来,尽管在总体上均属于复式预算,但具体形式一直处于多变状态之中。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编制的预算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而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政府则不再明确要求编制复式预算,而以一般预算收支、基金预算收支和债务预算收支取而代之,使得这三部分预算收支在形式上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复式预算,又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单一预算。

2.预算编制形式缺乏法律根据

《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从目前我国预算编制形式来看,无论是将政府预算编成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还是将政府预算概括为一般预算收支,基金预算收支和债务预算收支,在形式止均与《预算法》的规定相距甚远,且社会保障预算的编制至今尚未付诸实施。按照常规,复式预算是依据性质不同划分预算收支的,但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预算收支,却因在性质上相互雷同,以致其区分的界限模糊不清。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1.预算编制缺乏长远性

长期以来,我国预算编制只是在既定的收支之间安排资金,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工作,没有很好地将预算编制与经济预测有机地结合起来。尽管目前有些地方也编制财政中长期发展计划,但实际执行与年度预算基本脱节,财政中长期发展计划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也难以真正起到指导年度预算编制的作用。

2.预算编制时间过短

无论是中央预算还是地方预算,都普遍存在预算编制时间过短的问题。预算作为一种科学的预测,理应建立在客观可靠的基础上,而目前的这种预算编制上的“高效率”,使收支安排明显带有草率性和盲目性,反映的经济信息难免失真,无法发挥对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并带来了预算执行中的低效率;另外,由于预算编制时间短,预算编制不科学,每年的预算编制难免留有硬缺口,在执行中只得频繁追加;不断调整,部门和单位也热忠于报送追加预算报告,财政部门成天忙于审核、批复预算追加报告,形成“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非正常状况,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未能真正得到体现。

3.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

目前我国预算编制方法基本上采用,“基数加增长”的办法,基数成为各利益主体的既得利益,不论合理与否均难以触动,这种情况既造成财政支出的不合理增长。又加剧名部门、各单位利益上的苦乐不均,还导致政府难以对有限的财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三、预算分配方式不合理

目前单位预算组制的目的之一是想争取更多的资金,至于如何用好管好这些资金则考感的不多,单位对预算资金使用缺乏责任意识,并没有意识到预算资金增加的同时也加大了预算管理的责任。财政部门将一部分预算资金切块给一些主管部门进行再分配的做法,造成多个部门行使财政资金的分配权,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财政分配秩序。

四、预算执行不规范

由于预算编制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导致预算执行产生者多不规范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预算编制较粗,预算批复滞后,造成预算下达晚,执行慢,大量专款因不能按时拨付而形成结转。一方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资金调度紧张;另一方面,大量专款结转,滚存结余越滚越大。二是预算透明度不高,部门不知道本年度内财政拨款额有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门职能的履行和年度工作的开展。三是银行账户分散。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过于分散,加之—个单位可以从财政部门几个业务机构申请拨款,使财政部门无法掌握该单位资金的总体使用情况,无法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有效监督。四是预留机动过多。由于没有根据部门实际需求编制预算,财政部门在年初下达预算时还要预留一部分机动指标,以备各部门发生一些不可预见的增支需要。这样,财政部门平常工作的主要精力大都放在应付各部门预算追加报告的审核批复上,难以抽出时间,集中精力认真研究深层次的财政管理与财政运行问题。五是预算执行缺乏法律性。我国的预算年度采用公历年制,但中央审批后才能正式作为法律文件生效。这意味着这段时间内各级预算执行没有法律依据,出现“预算真空”,在制度上为随意支出资金提供了机会,不但助长了各级、各部门“先斩后奏”的支出冲动,也在—定程度上削弱了年度预算作为法律性文件的应有严肃性。

五、预算监督乏力

由于年初项算编制较粗,除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基本落实到单位外,绝大多数专项资金无法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项目,这给财政监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财政对部门经费的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如部门是否随意调剂使用财政拨款,是否将预算内资金转移到预算外,是否存在以虚假项目骗取财政拨款,是否将专项经费随意调剂作为公用经费、人员经费等。对于这些问题,财政部门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来保证财政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同时,财政部门在决策后也很少对各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认真考核;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经费整体控制较差,部门预算脱离预算监督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造成财政监督缺位。

参考文献:

[1]何芳.预算编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知识经济,2010(06)

上一篇:软实力与形象塑造下一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