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2024-04-30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精选8篇)

篇1:“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摘要:当今在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商务礼仪课程实用性较强的特点,本文从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及考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商务礼仪;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4-0082-0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商务礼仪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一门与职业需求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在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以商务职业活动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

商务礼仪课教学内容的取舍和编排应遵循职业性原则,即从商务职业活动和职业需求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安排教学顺序。

我们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和岗位工作分析,明确了岗位所需能力要求,从而确立了商务礼仪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见图1)。在课程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课程能力训练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打破传统的按照知识体系进行教学的模式,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将模块化教学体系分为3个大模块,11个子模块。3个大模块为:商务人员个人形象礼仪,商务人员日常交际礼仪,商务人员常用公务礼仪,每个模块都有为实现能力目标而设计的综合和单项能力训练项目,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这些综合和单项能力训练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支撑知识,实现相应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以及素质目标。

以“讲―示―训―指―评”为基本环节,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将课堂搬到可以进行实地操作的实验实训室。在真实的环境里,教师演练操作、讲解技巧,学生及时实践,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为仿真未来就业岗位,各班成立了6~8个模拟公司,各模拟公司都有具体的公司名称、公司简介、产品(服务)说明、组织机构以及自己制作的名片,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经历在公司任职。教学过程中所有的能力训练项目、情境模拟实训都是在仿真模拟公司间进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边讲授,边示范,边训练,边指导,边启发,边评价,形成“讲授―示范―训练―指导―评价”环环紧扣且逐步深入的教学环节。教学场所也由教室搬到实训室和形体室。例如,学习商务人员日常交际礼仪中的见面礼仪时,教学场所设在文秘实训室(模仿公司办公室布置),教师边讲授称呼礼、握手礼、介绍礼、名片礼,边示范动作要领等,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指导,然后,要求将称呼礼、握手礼、介绍礼、名片礼仪等在两个模拟公司之间举行业务洽谈会时进行演练,其他模拟公司的学生进行观看、讨论、指出不足,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激发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其职业岗位意识得到训练,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及职业素养得到提升。

以“教学做”三合一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法已不能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无法完成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按“教学做”三合一的原则,根据不同模块的内容特点,采用灵活多样且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示范互动法教师示范与学生个体感受、集体感知训练相结合。采用互动法,可使学生更直观地从教师现场示范的过程中学习,并即刻亲身实践,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学生如何系领带、如何使用西餐餐具等内容时,教师应现场示范,学生跟随实践,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行为训练法在进行商务礼仪的举止和仪态教学时,教师首先对知识要点进行阐述,让学生了解礼仪规范的具体做法,再对其进行实践训练,安排学生分组练习、演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为了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点评,纠正不雅行为,这样可促进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商务礼仪的知识。

情境模拟法是行为训练法的延伸和发展,可以将多种单项技能融合在某一个具体的情境当中,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通过模拟,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求得理论的升华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进行“产品推销情境礼仪演练”综合实训时,学生6~8人一组成立模拟公司,就本公司某一产品推销或与其他公司就开发某一合作项目模拟一个场景,将日常见面礼仪、电话礼仪、餐饮礼仪、仪表礼仪、接访礼仪等运用于其中进行演练。此训练项目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积极性很高,各组首先进行对白和场景设计,道具准备,再进行排练,上课时在实训室仿真模拟演练,通过学生互相打分和教师评分,选出1~2个优秀小组和6~8个最佳个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讲评。

任务驱动法是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教师安排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不断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在探求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加强了探索创新精神。例如,在讲授服饰礼仪时,首先教师布置两个任务:任务一: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天,某公司正在举行盛大的商务酒会,时间:下午2?s00~5?s002点,地点:office manager的私人花园内。请问女士将如何穿戴入场,男士应如何穿戴入场?任务二:某公司招聘公关部经理,你去应聘面试,将如何着装?学生通过看书,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完成设计任务,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说明,教师进行评估、讲解、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以做定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改进考试考核方式,以形成性考核为主

考试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考试考核方式必须与教学模式相适应,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因此,必须改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试的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形成性考核,提高技能考核和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但同时应考虑到知识与技能并重,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力求考核项目涵盖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突出能力考核,各项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要用项目任务完成的效果来考核,考核方式要易于操作,对每个学生必须有单独考核的内容;知识考核要以对“知识运用”的考核为主,而不是仅仅考核知识本身。本门课程采用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相适应,以考核能力为目的,以形成性考核为主要手段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旨在考查学生在课程(技能与知识)学习期间的学习表现,记录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关注学习的总体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以期对学生自觉学习、提高综合能力产生作用。考核内容应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紧密结合,即教什么、练什么就考什么。具体的考核方式和成绩分配见表1。

职业素养考核(20%)这一部分重在考核学生平时的到课情况、上课表现和个人礼仪习惯养成情况,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很注重员工精神风貌、言谈举止,是否遵守规章制度,是否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团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因此,对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素质的养成十分必要。通过对职业素质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引导、激励他们增强信心、走向成功。

篇2:“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高职民航服务类专业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浅析

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用人单位希望人才拿来就能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改进教学方式,把职业技能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创造出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学环境,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网络财富英文刊名:INTEMET FORTUNE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71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 服务礼仪 教学模式

篇3:“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根据麦可思对2008年已就业学生的调查, 因不能满足企业对其工作技能的要求而被辞退的占13.2%, 再加上因自感能力不足而主动辞退的人, 这个比例高达29.4%。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学科专业结构问题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专业结构性失业的程度在中国较为严重, 并且近两年失业集中在少数专业的趋势加强) , 教学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能力和知识, 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习惯的教育等。“教学做”一体化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习”、“教学做合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 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打破了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界限, 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多个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教学项目, 采用项目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 其所带来的实际教学效果需要经过实践检验和考证。

二、以物流营销管理职业活动为主线, 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结合我校毕业生的反馈以及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岗位主要有:物流市场调研人员、物流市场销售人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以及物流市场策划人员, 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 从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和岗位工作分析, 明确了岗位所需能力要求, 从而确立了《物流市场营销》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在课程目标确定的基础上,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课程能力训练项目, 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 打破传统的按照知识体系进行教学的模式, 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分为四个项目十二个任务, 四个项目为:理解营销-物流市场分析-制定物流市场营销战略-执行物流市场营销策略。每个项目都有为实现能力目标而设计的综合和单项能力训练项目,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这些综合和单项能力训练项目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相关支撑知识, 实现相应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以及素质目标。

三、以“教学做”三合一为原则, 改革教学方法

1. 角色扮演法。

学生按照8人一小组, 分组组建物流公司, 小组成员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 如销售员、市场调查人员、客服人员、策划员、经理等。各小组成员要完成以下任务:该公司的名称、商标设计、宏观和微观市场环境调查、本公司的服务项目及内容、目标顾客群及其购买行为分析、物流营销组合策略等, 各小组形成综合性策划书, 在课堂上讲解, 并现场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 教师对每小组的策划案进行最后点评。通过角色扮演法, 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物流营销策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综合策划能力。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 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 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例如在项目二“物流市场分析”中的宏观环境分析任务中有个案例《派比尔还是珍妮去?》让学生自主收集国际营销文化环境方面的资料, 形成初步观点。然后以辩论赛的形式讨论案例。主持人1名, 正方 (派比尔去) 辩手4名, 反方 (派珍妮去) 辩手4名, 评委5名, 其他同学作为现场观众, 教师最后对整个辩论赛及案例进行综合点评。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

3. 实践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模拟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以及营销技能竞赛体现。 (1) 模拟实训室。校内实训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去体验现代企业经营的真实环境, 让学生通过对各种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的了解, 掌握各种营销方法和技巧的合理运用;培养学生寻求、接受新方法的能力。目前, 我们的校内实训基地有: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室、外贸运输业务仿真实训中心以及商务模拟实训室。 (2) 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保障和基础。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 校外实训基地带领学生走进企业, 在真实的环境中边教边学、边做边学, 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 (3) 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 使课堂教学内容得以延伸,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同时又对形成良好的学风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校内一年一度的“营销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 提高学生的综合策划能力。在2008年广东省大学生科技节“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业计划竞赛中, 物流专业学生设计的“校园绿色物流服务系统”荣获大赛铜奖。在2009年首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技能竞赛中, 夺得广东赛区团体第二名、物流调研报告及答辩三等奖、物流作业操作三等奖等三个奖项。

四、改进考试考核方式, 以形成性考核为主

考试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考试考核方式必须与教学模式相适应, 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因此, 必须改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试的方式, 采用多种形式, 加强形成性考核, 提高技能考核和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 但同时应考虑到知识与技能并重, 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对“知识运用”的考核为主, 而不是仅仅考核知识本身。本门课程应采用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相适应, 以考核能力为目的, 以形成性考核为主要手段的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旨在考查学生在课程 (技能与知识) 学习期间的学习表现, 记录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关注学习的总体目标, 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以期对学生自觉学习、提高综合能力产生作用。考核内容应与课程的教学内容 (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 紧密结合, 即教什么、练什么就考什么。

摘要:教育部16号文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物流市场营销作为物流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 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物流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 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实现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物流市场营销,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桂春“.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09, (36) .

[2]严希清, 陈红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4) .

[3]田芳“.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4) .

[4]张学尽, 梁涛.物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 2010, (3)

篇4:“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摘 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一技之能,更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的教育,而目前高职院校开设商务礼仪课程着重培养在校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笔者结合商务礼仪课堂教学实践,试着分析“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运用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职场中立足,单靠纯粹的技能已经难以支撑,职场中考验的是个人的综合素养,而作为高职生来说,普遍存在学习习惯偏差、自觉性偏弱和意志不强等特点,这些如果带入职场将是一大禁忌,所以在校期间教给学生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显得尤为重要,这起码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但是,在目前来看,很多同学对于商务礼仪课程并不当回事,每次来上课也只是应付老师点名,并不会认真听讲,这使得老师上课非常被动,往往出现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消极课堂。在此,笔者结合商务礼仪课堂教学实践,试着分析“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取得的效果。

一、有趣是良好课堂的开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和注意力单靠传统的照本宣科显然不能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和欢迎。老师讲的越多,同学们反而忘得越快,教师以讲授为主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所以在课堂中要调动同学们的兴趣首先是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句话说:“我听见的,我就忘记;我看见的,我就记得;我做过的,我就理解。”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的课堂我们不妨变学生为课堂中心,教师为主导,可以让学生来分组表演,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然后抽同学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

二、有用是良好课堂的桥梁

作为教师,我们都深知一个道理: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池水。教学中,对于知识的更新更是教师要面临的一大工程,必须要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和完善旧知,才能够“问渠哪得清谁,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以在备课时,要结合市场要求,紧密联系行业发展新趋势,在使用案例导入时应该从实际岗位出发,如讲到商务礼仪中对员工团队意识的认知,就可以列出同学们熟知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单位,从他们的企业文化和招聘岗位员工素养要求等方面作为切入点,适当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教师再度剖析,娓娓道来。以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可以让同学们在获得新知时觉得学习的内容是非常有用的,也能够培养同学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自觉树立一种诚实、守信、负责、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

三、有效是良好课堂的归宿

在互联网+的时代,教师课堂也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一堂课程的好坏,除了良好的教学设计,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在商务礼仪课程中对多媒体的灵活运用。从课件制作上,作为商务礼仪课程的老师更应该把这个辅助工具做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教师个人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幻灯片的展示,增强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直观感受,更能唤起同学们的求知欲;其次,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匮乏几乎成了普遍现象,如果教师老是反复举一样的例子,同学们必然会很厌倦,那么,后果就是学生觉得听课没有收获,于是就会自找乐子,如课堂中玩手机、睡觉、看其他读物等,这样一堂课下来,老师变成了独角戏,演得十分艰难。因此,有效的课堂应是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以最优化的讲解获得同学们最大的满意度,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具有魅力的,有效的。

四、今后努力方向

关于商务礼仪课堂教学,以上从“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浅谈我的体会,那么,对于教师本身来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参加国内外培训、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实际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总之,一堂课要做到“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是需要修炼的,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为教学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姜瑞华. 高职学生入职前商务礼仪素养教育探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3(13)

篇5:“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一、一体化教学内容

“一体化”教学,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在教中做、做中学、边学边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教学内容的选取在一体化的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一体化的教学中应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找出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开发相应的课程单元,再结合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加以整合,构建“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并在每个模块或课程的设计中,都要贯穿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一体化教学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通过对维修企业汽车电器设备维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汽车电器设备维修学习领域设计了11个学习情境。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是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而提出的。整个教学过程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教师根据培养目标,重新把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的结合,有意识地利用工作导向的教学设计,训练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六环节,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学生当前的学习行动,从而为学生从事将来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汽车电器气设备维修中学习情境4中“起动系统的检修”中的项目2“起动机的不转动检修”为例,介绍其教学过程的设计。第1个环节以案例的形式引出课题。第2个环节阅读电路图、电路符号、电流路径,接触位置,开关和继电器,告知所要操作的起动机的型号、电路以及所用的设备与工具。第3个环节是对着起动机和电路图,确定需要检修的部件。第4个环节是操做,操做1是拆起动机,第1步教师演示,第2步学生分组自己动手拆,第3步学生总结拆的注意事项;操练2是检修起动机,第1步学生讨论检修项目,第2步学生独立完成检修任务,第3步填写工单;操练3是装配起动机。第5个环节是深化训练,让学生独立分析检测结果,处理故障。第6个环节是归纳,让学生归纳总结起动系统使用与检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三、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

(一)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本课程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全课程引入“核心实例”,通过真物实训等手段,学生全过程参加核心实例的训练,提高操作技能,接受职业氛围熏陶。

(二)教学过程运行机制

为了充分体现教学场所的实践氛围,设置一体化实训车间,将一体化实训车间划分为理论教学区、训练区和讨论区,实行企业化的环境布局,进行开放式管理。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项目训练和自选项目训练相结合等教学组织形式。校内专业教师、校外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全过程,实现学生技能的逐步提高。

(三)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我们对课程考试和考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革。采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改变原来一门课程由一份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采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期末理论考试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四、课程改革成效

(一)促进了课程建设

本课程改革,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011年11月本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同年,编写了符合教学内容的《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教材,这将更好地促进本课程建设和发展。

(二)促进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课程改革促进了专业的整体建设和发展。2009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顺利通过湖北省重点专业验收。这对教师的要求有明显地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学期教学评价中,课程组教师优良率都名列前茅。

(三)锻炼了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由理论型转变为“双师型”,由传教变为指导。由于教改课程的结构和教学内容非常贴近汽车维修实际情况,教师如果只懂理论而没有维修实践经验,没法完成这种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要求专业教师既能讲解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尤其能在现场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通过教改课程的实施,已初步形成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提高了教学质量

用教学改革提升技能大赛竞技水平,用技能大赛促进和验证教学改革。在2010年湖北省高职院校“亚龙杯”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中,我院代表队荣获二等奖。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篇6:“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农学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种情况考虑,职业院校需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学院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 职业学院 农学专业课

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满足社会企业用人所需。因此,对于职业学院农学专业课学生来讲,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成为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教学资源的要求

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农学专业课不仅要求合理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同时对季节性要求较高。在以往的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只能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视频或者图片来了解,无法观看到真实的标本,并且也无法切身参与到实践工作中,从而影响了职业院校农学专业学生技能的提升,为其毕业步入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

1.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师资力量的要求

农学专业课程,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如果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足够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相关的专业实践经验,如果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将无法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职业院校有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以此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求。

1.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实际工作机会的要求

虽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需求,但是实践教学仍旧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差距,不能将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混为一谈。因此,职业院校可以与社会企业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参观和学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竞争,提前进行企业进行工作,适应工作节奏。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效

2.1创设了有效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农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环境,使课堂与真实的工作环境有效连接。比如说,学生想要对粳稻与籼稻做到正确辨别,学生就需要亲自到实训基地进行查找,之后对各自特点进行总结。如果根据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容易对此类概念性知识产生混淆。而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每一堂课之后,都会感受自身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比较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此阶段,教师扮演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发现知识的奥妙和真谛,不仅提升了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3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农学专业专业学生充分结合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比如说在学习病虫害预测时,教师可以采取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方式,以此充分突出教学做体化教学的重点,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有学,学中有做,做中有教。而学生的人文素样对于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时,教师需要着重指导学生责任意识、沟通能力、城市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的形成,以此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4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职业院校旨在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如果教师不具有实践经验,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学生综合能力也无法符合社会需求。因此,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到企业中与学生共同实习,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技能,为教学工作提供基础。

3.总结

总而言之,在职业院校农学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职业院校教师应加深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以此为社会培养更加优质的综合性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篇7:“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作者:王树瑾 阴奇越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4期

摘 要:为了能够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本文探讨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论述了其作用和意义,真正做到促进教学改革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a)-0190-01

《电工电子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工电子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的理论性又比较系统,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构建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把教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零距离就业有极大的好处。1 定位准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增强技能训练

为了培养面向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按照“面向社会需求,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能力训练”的办学理念,安排教师到对口企业锻炼,熟悉掌握企业需求、岗位需求、设备更新等情况。根据教师所做的基层调查的情况,对教学计划做了较大修改,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课时提高,并将部分理论课程内容整合到实训课程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适应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中高级应用人才,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本专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其职责是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及其人才培养规格,审议专业教学计划、本专业各门课程教学、技能培养大纲和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考试考核的标准及方法等。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技能训练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式,保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以工学结合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是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的改革重点。如果将“教学做”真正融于一体,应该有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考核方式和方法。(1)提高实践实训平时成绩的比例,应提高到40%左右,这样避免期末考试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机制,使其平时实践能力表现与学业成绩参与到终结性评价之中。(2)考核内容多元化,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的考核制度,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不单单只考查学生理论能力。还

要考核实践操作能力,实施理论加技能考核,《电工电子技术》采取理论部分占40%,技能部分占60%。理论考试以闭卷为主,或者采用开卷考试、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考试以过程式考核为主、或者采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等形式,使得考试模式多元化,学生根据自我个性和实际在多样化考试形式中自主选择。(3)根据实践教学活动给出等级分数,期末成绩就根据平时的每个项目的得分等级,取平均分数和等级。这样使评价方式趋于全面合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优化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要改变传统师资队伍,传统上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上采用的是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人为的分开。教学过程上要实现教学与实训、实践的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必须同步进行。首先是教学与实训、实践指导由一位或相同教师担任,不同的教师任教,就有不同的要求,都会存在差距。教学与实践由同一位教师担任,第一步任课教师可根据专项能力的要求,结合课前准备的各种教学清单的内容,为学生学习而定向,然后采取边教边学边做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第二步在第一步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知识与技能得到强化,达到熟练的程度。这一过程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是不断地加以指导、鼓励和帮助,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这样的循环,保证教学与学习结果的一体化,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知识,也将技术练在手上,既学会了怎样做,又懂得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知识与技能也就实现了一体化。由同一教师担任教学与实训、实践指导工作,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和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备好理论课还要备好实践课,更重要的是要使两方面的教学有机结合,同时由同一教师担任教学与实训、实践指导工作,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理论或实践教学的进度及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升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就要在学生能力的形成上有所突破,有效地解决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问题整合学校本位学习和工作本位学习,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钻研,更刻苦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走出一条具有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积极开展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参与程度高,从被动地接受到动手主动创造,在愉快的气氛中去获取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相信学生通过探索可以自己掌握知识,自觉钻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在做的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享受成功的乐趣,同时还可以指导别的同学操作;动手能力差的同学,通过做找出自己的差距,及时弥补不足,从而形成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这样既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做到把学生推向学习主体地位,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实践的能力。加强基础建设

将实训教室与授课教室合为一体,真正作到“教学做”一体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环境设置可以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例如,机房建在车间中,学生在机房编完程序后就可以及时到车间对自己编辑的程序进行加工验证,使整个教学环境成为一体化格局。结语

其实《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做到“教学做”整合为一,对教师来说教中学,学中做,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不仅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李认清.用科学发展观强化高职学院四项建设[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

篇8:“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好地衔接, 并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学生成为主体, 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主要工作演变成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并为学生创造团队合作的机会。其内涵即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 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特点就是突出能力本位, 逐步实现几个转变, 即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普通教室、集体授课”向“院内外专业教室、实训室”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板书”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导向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手脑并用、主动实践的创新型”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实用性、开放性。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1. 营造良好氛围。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牵涉面很广, 决不是依靠几个人在短时间就能完成的, 必须经过全体师生的通力协作, 共同努力, 不断克服各种困难, 才能将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一方面, 教师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成为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主要阻力;另一方面, 学生本身对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够。这就造成了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先天不足, 而像汽车专业课程主要是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 教与学的氛围都没有营造好, 谈何提高学生的汽车检修技能呢?

2. 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素质”教师。

教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素质”甚至是“双师型”教师, 没有“双师素质”教师, 理论和实践是很难融合在一起的, 更不用说教学生了。高职院校特别是汽车专业教师是应该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效率地把理论和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的, 同时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能解决汽车维护检修中的实际问题, 他们应该是教学行家, 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为了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学院可以采取理论教师下工厂企业顶岗实践或脱产工作, 实训指导教师完成理论进修的方法, 大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素质”教师。

3. 合理改革教材, 设计好教学案例项目。

目前很大一部分汽车专业教材在编写时一般是按照:基本原理—基本应用—基本检测—诊断操作等的顺序划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教材编者主要是按照理论知识结构的严谨性进行编书, 一般不考虑在汽车检修的实际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需求程度、递进关系等。而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时, 则只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开展教学, 而不考虑学生对实践能力运用的要求、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等。同时, 过去所使用的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等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 这样, 现行的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材对一体化教学就已经不适用了。鉴于此, 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必须打破原来的传统教学顺序, 先把汽车检修工作过程分成若干主要项目, 并以工程项目为主线, 以教学知识点为基础, 通过单元把项目进行模块化, 再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项目, 以任务为导向引出知识点, 通过实践过程逐一讲解,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

4. 配套合适的教具。

教学中的难点, 其实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这多数来自学生对客观现象缺乏实际感受, 感性认识太少, 对实际情况特别是实践难以理解。汽车专业课程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示教板、电子积木教具、实训台、汽车各种设备及多媒体教学, 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 使学生学习印象更加深刻, 也让教师教学更加方便, 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同时使教学更加生动,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积极探索分组分层次教学。

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般可以不直接给出教学案例中的解决办法, 而是提供解决办法的思路,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该教学案例的检测与诊断, 期间只进行监督与指导, 最后才给出参考办法供学生作对比、修正。整个教与学和做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大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引导和监督作用。在一体化教学中, 还应积极采用分组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思维定式等方面的差异, 把学生分成多个层次, 按学生实际情况考虑, 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授课活动, 以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三、实训课“配气机构的拆装”实训项目的设计

如前所述, 特以实际教学实例, 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实践课程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1. 设计构思。

(1) 设计理念。本实训项目的设计理念是, 根据教学的内涵和要求, 整个实训项目都从实践认识、实践操作入手, 以汽车修理行业配气机构的拆装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为规范, 边教边做边学, 并在拆装实践前由工作页引出问题, 在拆装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拆装实践后通过完成工作页来总结整个实训过程。从而加深对配气机构的构造和作用的理解, 进一步巩固有关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基础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动手操作, 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体, 教师以工艺流程指导、解疑启发为主导。 (2) 课堂组织形式。在汽车实训室进行教学, 根据具体情况分批, 每批分3~4个小组, 每组4~6人, 设备、器材及工量具每组一套。 (3) 教法与学法。学生以实践法、讨论研究法为主进行合作式学习, 教师以规范示范法、启发法、现场巡回指导法施教。即在班里选几名成绩优秀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由老师先对组长进行培训, 达到要求后, 由老师在实训现场对所有同学进行示范操作和讲解, 再由各组长指导各组成员完成实操, 期间有问题直接由老师指导。

2. 具体实施。

教学时间:8学时 (连续, 分上、下午)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0~15分钟) 。一是, 教师提问:气缸盖在汽车发动机中起什么作用?配气机构在汽车发动机中又起什么作用?配气机构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什么故障现象?二是, 本次实训的学习内容是:气缸盖和配气机构拆装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 (2) 实训教学 (280分钟) 。一是, 提出配气机构拆装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按照汽修行业的生产实际气缸盖和配气机构拆装的工艺流程是:首先掌握松紧气缸盖螺栓的顺序, 然后开始气缸盖和配气机构拆装的工艺流程。 (10分钟) 二是, 观察每一组台架上发动机, 检查发动机气缸盖上的零部件是否齐全, 讨论拆装气缸盖需要哪些工具, 检查所需要的工具是否齐全。学生活动:学生检查器材及工具, 讨论拆装气缸盖和配气机构需要哪些工具。 (10分钟) 三是, 拆装前的准备。在拆装气缸盖前, 正确选择气缸盖拆装时所需的工具和抹布并在工作台上整齐的摆放好, 然后检查其工具是否正常。学生活动:轮流选择、摆放并检查气缸盖拆装时所需的工具和抹布,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10分钟) 四是, 老师演示拆装发动机配气机构并讲解, 学生活动:每组组长 (动手能力强、品学兼优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 围坐在老师周围, 重点学习整个拆装流程, 其他学生在后排观看整个流程。 (40分钟) 五是, 老师讲解拆装的工艺要求。 (10分钟) 六是, 各组组长按老师要求进行配气机构拆装。学生活动:在教师明确气缸盖拆装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后, 学生开始分组进行气缸盖拆装的操作, 每4~6名学生组成操作组, 组长先操作, 其余组员在旁观察、学习、检查, 并由老师指导, 保证每组组长都能正确掌握拆装的过程。教师巡回检查, 指导, 答疑。 (40分钟) 七是, 各组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配气机构拆装。学生活动:每组学生在观察完组长操作之后, 一人先操作, 其余组员包括组长在旁观察、学习、检查, 并由组长指导, 轮流操作并保证每人都有一次拆装的过程。教师巡回检查、指导、答疑。 (160分钟) (3) 小结归纳 (20分钟) 。操作全部完成后, 师生共同进行问题讨论。讨论内容:配气机构拆装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配气机构拆装的工艺要求是怎样的?在操作实践中碰到哪些问题, 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4) 结束整理 (10分钟) 。整理好工具台上的所有器材、工具, 做好清洁工作。 (5) 作业布置 (完成工作页, 课后完成) :写出配气机构拆装的工艺流程;写出配气机构拆装的工艺要求。

四、总结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生能够更明白自己这一堂实训课要学的知识, 并且看得着摸得到的实践操作, 既大大减少了单纯理论课的枯燥乏味, 又能通过实践巩固基础知识, 并能真正做到把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落到实处。一次实训课下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比较高。从技能掌握情况来看, 明显好于老的教学模式, 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由于在实践动手操作的同时穿插了理论知识, 因此一次课下来学生懂得的知识比较多, 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最后通过完成工作页来巩固实训课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 获得了良好效果。

摘要:为适合本学院学生的学习需要, 本文根据实际探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通过实训课“配气机构的拆装”实训项目的设计, 进一步梳理了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流程, 并在实训课中作出分层次教学的尝试。在实际运用中, 获得了良好效果。

上一篇:预算编制与财务分析制度下一篇:云溪花园社区2018年平安社区创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