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之本在家风

2024-04-24

国风之本在家风(共8篇)

篇1:国风之本在家风

国风邶风日月注释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题解】

一位妇女怨恨丈夫遗弃自己。

【注释】

(1)居、诸:语气词,犹“乎”。

(2)乃:竟然。

(3)逝:何。古处:故处。

(4)宁:从来。不我顾:不顾我。在《诗经》中这种句法很多。

(5)冒:覆盖。

(6)德音无良:有好话却无好心。

(7)俾:使。

(8)抱:同“报”。述:遵循常情。

【参考译文】

天边太阳和月亮,光辉普照大地上。竟然还有这种人,不念旧情变心肠。心里怎么能安定,为啥不把我来想?

太阳月亮挂九霄,大地普遍得照耀。竟然还有这种人,不跟继续和我好?心里怎么能安定,为啥不把音讯捎?

天边太阳和月亮,光辉出来自东方。竟然还有这种人,言语甜蜜心不良。心里怎么能安定,叫我忧念怎能忘?

天边太阳和月亮,出自东方照大地。叫声爹爹叫声娘,丈夫爱我不到底。心里怎么能安定?对我蛮横不讲理。

篇2:国风之本在家风

诗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个字。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意在反覆强调北风的寒凉。而改“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无非是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密集。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也是强调逃离的意向。复沓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虚邪,即舒徐,为叠韵词,加上二“其”字。语气更加宽缓,形象地表现同行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语言富于变化,而形象更加生动。

北风与雨雪,是兴体为主,兼有比体。它不只是逃亡时的恶劣环境的简单描写,还是用来比喻当时的虐政。后面赤狐、黑乌则是以比体为主,兼有兴体。它不仅仅是比喻执政者为恶如一,还可以看作逃亡所见之景。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意蕴丰富,耐人玩味。

篇3:国风之本在家风

十五《国风》的地理分野与文化空间很早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早在春秋时期吴公子季札就已经对《国风》的地域文化空间进行过评价。汉代, 对《国风》之地理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论述已经散见于各种文献中, 《史记》、《汉书》零星述及了风与地理文化之间的关系。《毛诗序》、《毛传》、《郑笺》等也有所涉及,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也未曾中辍。但是, 把地理作为一种视角来研究《诗经》并形成专著则是从宋代开始的。宋代学者王应麟所著《诗地理考》六卷, 该书从地名、山川、疆域、风俗等方面来研究《诗》中的地理文化, 他认为《诗》不仅可以观风俗, 还可以察人心, 是文化与地域的紧密结合。元明两代, 也没有产生《诗》地理学方面的专门著作, 直至清代《诗经》地理学开始大盛, 出现了一批专著, 如焦循的《毛诗地理释》、朱右曾的《诗地理征》、桂文灿的《毛诗释地》、尹继美的《诗地理考略》、程大墉《毛诗地理证今》、柳兴恩《续王应麟诗地考》, 形成一批地理文化研究的成果。近现代以来, 这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发展, 一些文章散见于各类期刊和报纸, 此处不再详言。

在以上的一些研究中已经涉及了《国风》之“风”与地理文化空间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下面就这一问题再作一分析。关于“《国风》”之“风”解释, 历来是《诗经》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研究者有很多争论, 《毛序》就有六种不同的解释, 张西堂先生对此进行过总结。这六种说法分别是风风说、风教说、风动说、风化说、风刺说、风俗说。但张先生认为这是望文生义解释出来的。他又对《毛序》以后的较为有代表性的解释也进行了列举, 主要有风土说 (郑樵《六经奥论》) 、风者风雨之风 (郑樵《诗辨妄》) 、风者风俗民谣之辞 (朱熹《诗集传》) 、风讽说 (梁启超《释四诗名义》) 、风气说 (章炳麟《国学概论》) 、风为声调说 (顾颉刚《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 等[1]106。这其中的大多数解释都含有地理文化因素。《毛诗正义》以为“言《国风》者, 国是风化之界, 诗以当国为别, 故谓之《国风》”[2]3。朱熹在《诗集传》中进一步发挥了这种解释, 对《国风》的概念及来源也作了经典性的阐释。他说:“国者, 诸侯所封之域, 而风者, 民俗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 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 而其言又足以感人, 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 而其声又足以动物也。是以诸侯采之以贡于天子, 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 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 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3]1国者, 地域。风者, 在国管辖范围内加以教化。《国风》是诸侯采集以悦天子的, 后由乐官加以编订, 成了美刺政治得失的乐歌。这一看法, 既注重地理因素, 又注重文化因素。朱熹在地理文化空间中考察《国风》之“风”, 深得风旨。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也为我们认识“风”提供了重要材料。兹将与邦风有关的两简列举如下:第三简:……邦风其纳物也, 溥观人俗焉, 大敛材焉。其言文, 其声善。第四简:曰:诗其犹平门, 与贱民而 (左谷右兔) 之, 其用心也将如何?曰:邦风是也……[4]129

此两简大意是:邦风能够海纳百物, 考察民风民俗, 聚集世间万物。其言辞华美, 音声动听;又言邦风如同百姓出入的城门, 是他们陶冶情操、宣泄感情的产物。这两简虽然只有几十个字, 却对《国风》做了非常精到的评价。其一, 邦风非常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 涵盖了世间万物, 故读“风”诗可为我们提供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其二, 邦风又包含了很多真实的社会文化生活, 从中可以体察民风民情, 以观文化生活的变迁;其三, 从情感因素来讲, 邦风又是百姓宣泄的产物, 人们可以在阅读《国风》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这一诗论也是从地理与文化两个维度来分析的, 为再次明确风旨提供了参考。

《诗经》大约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历史, 产生于地理条件复杂、文化类型多样的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孕育了博大浑厚的华夏文明, 这一文明从黄河上游一直延展到黄河下游的入海处。丰育的主干营养滋育了各具特色的枝干文化, 在这一广阔的地理空间中, 有千沟万壑干旱山地, 也有平坦如砥的肥沃土地;有水草肥美的牧场, 也有树木茂密的山地。地域兼具封闭与开放双重特点, 这一特点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诗经》而言, 反映了在黄河流域分布的十八个不同地区的文化生活和地理空间。十五《国风》采自这一广阔的地理文化背景中。十五国主要处在纵横两条地理带上, 横向地理轴线从甘肃东部天水一带开始, 穿越关中平原至华北平原, 最后延伸至山东半岛。纵向地轴线南起长江北岸一带, 向北经南阳盆地至太行山东侧的海河平原。纵横两条轴线在中原核心一带交汇融合, 然后又向其他方向延伸, 形成了一个以商周为中心点的圆形区域, 中原文化也是在这个圆形区域开始传播的。秦、幽、魏、王、郑、曹、齐均分布在横轴上。二南、鄘、邶、卫、郑、桧均分布在纵轴上。为了便于说明问题, 下面具体列出十五《国风》的地理分野 (这里主要参考了程俊英、蒋见元先生所著的《诗经注析》) :《周南》11篇, 主要涉及今之河南西南及湖北北部一带;《召南》14篇, 主要涉及陕西西南到湖北西北一带。反映妇女恋爱、劳动、思夫等思想情感的诗, 还有一些礼俗及婚嫁等方面的诗。《邶风》19篇, 主要涉及今之河南汤阴县东南一带;《鄘风》10篇, 主要涉及今之河南汲县东北一带;《卫风》10篇, 主要涉及今之河南淇县一带。其主要内容是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堕落, 反映人民对现实政治不满的诗占大多数, 还有一些反映妇女反抗礼教束缚的诗歌。《王风》10篇, 主要涉及今之河南洛阳一带。主要是反映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的诗歌, 其中也有一些反映爱情的。《郑风》21篇, 主要涉及今之河南新郑一带。诗歌主要以恋爱、交游题材为主, 有少量狩猎题材。《齐风》11篇, 主要涉及今之山东中部和北部一带。一些诗歌反映田猎之风, 还有一些反映国君荒淫及恋爱、婚姻生活等方面。《魏风》7篇, 主要涉及今之山西芮城北部一带。主要是揭露统治阶级腐朽, 加重对老百姓剥削等方面诗歌。《唐风》12篇, 主要涉及今之山西中部太原一带。主要是反映百姓生活艰难与统治阶级腐朽等方面诗歌。《秦风》10篇, 主要涉及今之陕西中西部及甘肃东部一带。反映兵车、戎马之盛及民人尚武精神等方面的诗歌。《陈风》10篇, 主要涉及今之河南东南及安徽西北一带。反映恋爱婚姻的诗歌占多数, 还有少数奢靡、及时行乐的诗歌。《桧风》4篇, 主要涉及今之河南密县东北一带。反映怀恋、思念等感情的诗歌。《曹风》4篇, 主要涉及今之山东西南曹县、菏泽一带。赞美统治者及讽刺新贵, 反映人生短暂等方面的诗歌。《豳风》7篇, 主要涉及今之甘肃庆阳、陕西旬邑县一带。反映农业生产、征戍、讥刺等方面的诗歌。

风诗发生的地理文化背景是极为广阔的, 百姓在各具特色的社会生活中唱出了自己的心声。虽然, 我们今天看到的《国风》总体风格比较一致, 但按照传统的“采诗说”的说法, 《国风》最初的形态是非常质朴、充满乡土气息的, 在民间传唱已经深入人心。或许政府就是看中了这种民歌与百姓心里高度的契合, 才精心筛选这些最初用地方方言传唱的乐歌, 然后经过编辑者的删选统一与加工, 最终则出现以雅言形式呈现的《诗经》文本。在《国风》的编纂过程中无形中遵循了从乡野市井到朝野殿堂地理空间转换。随着空间的转移, 诗也由俗雅化, 最终导致诗歌功能的变化。

《国风》事实上已经关注到了各种文化现象的地理分布差异。各个区域都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地理文化特点, 恰当地分析并指出各个地理区域及其特色, 是研究《国风》的关键。强化《国风》的空间维度, 是强调《国风》发生文化地理差异以及中国文化巨大的趋同力。在中国古代, 中原地区的文化最为发达, 也是整个国家的中心。以《国风》而言, 商周文化处于中原核心地带, 这一核心地带的文化往往首先是从边缘地带发生的, 然后通过层层空间到达圆心点, 再由圆点辐射至四方。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空间流动是至关重要的, 齐、唐、秦、魏等地的文化流动到商周核心地带, 再由商周辐射至这些地方。从文化特点上来看, 商周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而周边地区的文化则更加活跃, 正是这种周边文化的开放性维系着商周文化的稳定性。《国风》编纂的思路其实也能够说明中原文化在有意固定与趋同边疆文化, 形成一种辐辏趋势。孔子曰:“人而不为《周南》、《召南》, 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5]185可以看出, 人们对二南文化在空间上的一种认同, 而编纂这将这两篇置于首, 最后以周人的发源地的诗歌《豳风》作为结篇, 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文化上的认同导致对地理空间的认同, 然而这一核心地带的文化发展动力就是秦、曹、唐、魏等边缘地带的文化流动。故《国风》在地理文化空间中的流动虽是无形的, 却也是实实在在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诗歌最终被集纂为一体, 正体现着文化地理空间的内部张力。

摘要:《国风》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空间诗歌的发生, 考察《国风》中的地理文化因素就是揭示地域不同所造成的诗歌内容、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国风》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国风》,地理,文化

参考文献

[1]张西堂.诗经六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57.

[2]毛亨传, 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3]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 1958.

[4]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一) [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篇4:不出门在家畅享度假风

无论地中海、加勒比海,还是海天一色的美国加州海岸,海岸风情在盛夏总能给人清凉劲爽之感,不妨将海之元素搬回家,为家人营造蓝色清爽海洋风。

Bed

添置一件海滩手绘作品,给卧室增添一份度假感。点一盏水蓝色香烛,让卧室飘动一份梦幻般的浪漫。用纯白的床上用品呼应卧室内点滴的蓝色,共同打造一方清爽的特别空间。

Living Room

换上蓝色为主色调的窗帘,房间顿时变身海边度假小屋。随机丢几枚蓝白配色的抱枕,清新气息立刻呈现。沙发边,配一盏白色灯罩蓝色灯身的台灯,每一口呼吸仿佛都满含海的滋润。

Table

一张淡蓝的桌布、一套带着魅惑蓝光的餐具,抑或一盏铁艺小提灯,无不让餐厅弥漫着清新凉爽感。

异域呼唤

用异域的魔力忘却身边的炎热,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主张,而且,绝对有效!蜡染、流苏、绳结、刺绣、钉珠,无论波西米亚风,还是印度风,神秘的异域风采犹如催眠,让人忘却身边的炎热,享受度假般的愉悦!

Table

白底蓝色蜡染印花台布带着质朴和简约之美,给烦闷的夏日带来清新的视觉享受。刺绣和珠串在餐厅同样可以谋得一席之地,无论刺绣墙饰还是珠串碗垫,都能让餐厅既华丽又魔幻。拥有迷人细节的印度风餐盘让夏日进餐变得别具魅力。

Bathroom

不妨将这两年疯狂流行的藏饰放一些进浴室,无论透着拙朴气息的藏式银器,还是润泽的天然石,都能给浴室带来滋润感。玛瑙、石、晶、木珠、玉等与水的润泽相互增益,让浴室更加水润滋养,一扫夏日燥热。

Bed

纱质窗帘颇能增添异域柔美气氛。带有精美刺绣的重磅丝绸床上用品会带来不一样的爽凉感。拼接面料、流苏摆件、藏银制品、金属与晶石共同打造的饰品,闪耀,不羁,充满个性之美。在异域风里沉睡,不妨做一个热情奔放的美梦!

色彩关键词:鲜艳、晕染、紫色

热情奔放的印度舞者穿着闪着金丝银丝的纱丽跳舞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异域印象,波西米亚风同样洒脱、奔放。大胆用色,无需担心过于鲜艳,甚至可以采取拼镶的方法“制造”艳丽的视觉。

元素关键词:闪亮的钉珠、晶石与藏银

营造异域“惊艳”感,离不开闪亮的钉珠、亮片、晶石,这些晶晶亮的小点缀或者与不同布料相结合,或者与略略发黑的藏银相结合,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自由洒脱、不拘一格的异域风采。

Living Room

毫无疑问,一方犹如纱丽般华丽的钉有闪亮珠片的薄纱做窗帘,几只布满无规则图案或用不同面料拼镶的靠背,立刻让客厅充满惊心的异域美。拥有精致花纹的飘逸的丝织品点缀沙发或墙面,也能给客厅带来丝滑般爽凉感。

热带迷踪

Table

夏日绿色森林为主题的桌布和餐垫具有神奇的改善进餐心情的功效,不妨一试。

Table

怒放的花束散放于清澈的玻璃花瓶内,既清澈又明艳;画有考究花朵鸟虫的精美瓷器,同样给人以赏心悦目,有效驱赶炎热带来的烦躁。

色彩关键词:绿色、明黄、大红

深深浅浅的绿色打底,配以明艳的黄,小面积的红,大地色的棕,彼此和谐共处,最能营造热闹却不聒噪的清朗,在这样的清朗中,让自己尽情享受热带的美妙吧!

元素关键词:热带植物、昆虫、水果

随风招展的绿植是营造热带清新感的法宝,比绿植更能增添气氛的,是不容错过的各式昆虫。那些栩栩如生的小小昆虫,即使摆放在相对隐秘的地方,也丝毫不能阻挡它们散发迷人风情。

Bathroom

一反活动室细腻精致的原木的运用,用粗犷、光泽内敛的斑驳木板给浴室带来自由呼吸的畅快感,用热带红土色的卫浴柜呼应梨黄色的镜框,黄、红色调一如热带草原色调般自然和谐。与只一株小叶赤楠,就勾勒出热带草原之美,带着别样的干爽气息,迎接沐浴后的好心情。

Bed

给卧室添一份热带风情,当然少不了葳蕤的绿植和绚烂的色彩。或者是色彩缤纷的热带鸟儿,或者是美不胜收的惊艳花草,在白色打底的墙壁或纺织品上,色彩唱起合奏曲,在美如童话的热带风情中甜美入睡。

Living Room

一将温润的原木条布置于墙上,“森林”气氛不仅让人心生凉爽,还有别样平和镇定功效。美丽的热带动物图像抱枕,给夏日慵懒的生命注入活力,让人想起辽阔的大草原绚烂的生命之歌。茂盛的室内大型盆栽,像微缩版“雨林”,同样不失为夏日活动室的清凉法宝!

篇5:诗经国风之邶风双语诗歌

擊鼓其鏜、踊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hear the roll of our drums !

see how we leap about , using our weapons !

those do the fieldwork in the state , or fortify cao ,

while we alone march to the south .

we followed sun zizhong ,

peace having been made with chen and song;

[but] he did not lead us back ,

and our sorrowful hearts are very sad .

here we stay , here we stop ;

here we lose our horses ;

and we seek for them ,

among the trees of the forest .

for life or for death , however separated ,

to our wives we pledged our word .

we held their hands ; --

we were to grow old together with them .

alas for our separation !

we have no prospect of life .

alas for our stipulation !

篇6:国风之本在家风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篇7:《国风卫风木瓜》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

他送我鲜桃,我以琼瑶还报他。

[出自]

春秋 《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投:掷,抛。

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琼:美玉。琼琚(jū):佩玉。琚:古人佩带的一种玉,系在珩(héng佩玉上面的横玉,形状像磬。)和璜(huáng半壁形的玉)之间。

匪:非。 报:回报,报答。

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琼瑶:美玉。瑶:美玉。

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琼玖(jiǔ):美玉。玖:次玉的美石。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赏析: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被《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现代学者一般从朱喜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笔者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瑶(瑶、玖);匪以为报,水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瑶(瑶、玖);我以琼瑶(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读后感:

“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应当与这诗的立意有关(该成语也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本诗在这里说的是男女两情相悦。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真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挑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仪式。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西方人是否有这种传统还不清楚,但我们从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读到这类似“投桃报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满着悲剧色彩。

如今我们似乎已不大看重仪式了。其实,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投桃报李”的仪式。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它的原意是指你给我一个木桃(果名,即楂子),我还你美玉。其实这句话完整的应该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它不仅是体现了知恩图报,更多的是要把这样的情意永远珍藏。

课外扩展:

篇8:国风邶风泉水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泉水

题解:卫宣公之女许穆夫人怀念亲人,思慕祖国的诗篇。

【原文】

毖彼泉水(1),亦流于淇(2)。有怀于卫,

靡日不思(3)。娈彼诸姬(4),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5),饮饯于祢(6)。女子有行(7),

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8)。

出宿于于(9),饮饯于言(10)。载脂载舝(11),

还车言迈(12)。遄臻于卫(13),不遐有害(14)。

我思肥泉(15),兹之永叹(16)。思须与漕(17),

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18)。

【注释】

(1)毖:泉水流淌的样子。

(2)淇:河的名称。

(3)靡:无。

(4)娈(luan):美好的样子。诸姬;随嫁的姬姓女子。

(5)泲(JT):地名。

(6)饯:饯行。祢(ni):地名。

(7)有行:出嫁。

(8)伯姊;大姐。

(9)干:地名。

(10)言:地名。

(11)载: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脂:涂在车轴上的油脂。舝(xia)车轴上的金属键。

(12)还:返回,回转。还车:掉转车头。迈:行。

(13)遄(chuan):迅速。臻:至,到达。

(14)不遐:不无,不何。

(15)肥泉;卫国的水名。

(16)兹:滋,更加。

(17)须、漕:都是卫国地名。

(18)写:用作“泻”,意思是宣泄。

【译文】

泉水清清汩汩流,一直流到淇水里。思念卫国我故土,

没有一天不相思。同嫁姬姓好姑娘,要和她们细商量。

出门曾在泲地住,还在祢地饯过行。姑娘出嫁到远方,

远离父母和兄弟。回家问候姑姑们,还有我的.大姐姐。

出门曾在干地住,还在言地钱过行。涂上车油上好轴,

坐上大车回家里。很快就能到卫国,应当不会有意外。

思念卫国的肥泉,不禁抚心长感叹。思念故乡须和漕,

心中愁思剪不断。驾上大车去出游,聊以宣泄心中愁。

【赏析】

《泉水》一诗,《毛诗序》、方玉润《诗经原始》、范家相《诗渖》等以为是卫女思归之作,而何楷《诗经世本古义》、龚橙《诗本谊》、魏源《诗古微》、高亨《诗经今注》等以为是许穆公夫人所作,黄中松《诗疑辨证》则怀疑是宋桓夫人或邢侯夫人所作。案此诗作者序传均无明文,史料亦不可稽征,似统言卫女思归为宜。

诗歌第一章“毖彼泉水,亦流于淇”两句,用泉水流入淇水起兴,委婉道出自己归宁的念头。这两句与《邶风·柏舟》首二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同用“彼”、“亦”两字起调,文情凄惋悱侧而不突兀,由此点出诗题——“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自己魂牵梦绕着卫国,但如今故国人事有所变故,自己想亲往探视而根据礼仪却不能返卫,深感无限委曲,内心焦急难奈。作为一个女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姐妹,由此引出“娈彼诸姬,聊与之谋”两句。主人公想找她们倾诉苦衷,希望她们能够为自己出个主意,想条妙计,即便无济于事,也能够稍解胸中的郁闷,聊以自我安慰。

第二章和第三章均承接第一章而来,用赋法铺写虚景,表达自己对卫国真挚深切的怀念。第二章写作者欲归不得,却去设想当初出嫁适卫之时与家人饮饯诀别的情景。如今物换星移,寒暑数易,家人近况无由获知,颇令自己牵挂,归宁的念头更加坚定笃实。第三章好像与第二章重复,但却是幻境中再生幻境,设想归宁路途上的场景,车速之快疾与主人公心情之迫切相互映发衬托。速去速回,合情合理,但最终仍不能成行,“不瑕有害”一句含蓄蕴藉。这两章全是凭空杜撰,出有入无,诗歌因此曲折起伏,婉妙沉绝。

第四章写思归不成,欲罢不能,只好考虑出游销忧,但是思卫地而伤情,愁更转愁。“我思肥泉,兹之永叹”,再写愁怀,回肠荡气;“思须与漕,我心悠悠”,情怀郁郁,文气更曲一层。

上一篇:鱼塘养殖承包合同下一篇:新春贺词(四)贺词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