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朴乃修身之本

2024-04-12

俭朴乃修身之本(精选6篇)

篇1:俭朴乃修身之本

偶尔与家长接触,谈到时下孩子在校的消费都感到压力很大,我也感到很莫名,读书人怎就有那么大的开销呢?且不说那些手机等高档品的超前享受,就是伙食费,早点就要3-5元,每学期要买好几件新衣服,晚上还要夜点,要喝牛奶、吃水果等,权且不论营养是否亦应如此,但我了解的情况是许多人是存在攀比之心的。更为糟糕的是,有人过生日还比排场、摆阔气,花父

母的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也败坏了校园的风气。居于此,我认为重提勤俭节约是很有必要的,俭朴乃我们修身之本。

读书人修德以“寡欲、内省、慎独、改过”为要。读书贵在自觉,修德在于自律。宋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无味。”知书才能达礼,好学才有品格。“先莫先于修德。”古往今来,修德修身之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人生历练。而“寡欲、内省、慎独、改过”则是一个读书人修德的主要方式。

谈到修身养性,“清心寡欲”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寡欲的修养方法,就是要求我们不要因为物质欲望而丧失良心,做到清心养气、超然物外、知足常乐、节制贪欲。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寡欲,虽有不存焉寡矣。”一个人如果任由个人贪欲膨胀,则往往导致“贪慕富贵,枉道速祸”,以致“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所以,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作为消费者的学生应保持平常心,克服攀比心理;面对清贫,甘于“在陋巷,不改其乐”。“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只有从小常思贪欲之害,才能不断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自觉性。

戒奢尚俭,尽孝行义。勤俭是治家兴国的法宝,也是为人的一种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朝兴衰事,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就个人修养来说,一个人能做到节俭,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且从人之常情分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故有德之人皆由俭朴修身而来。发展到今天,作为在校学生就更应坚持以俭为荣、艰苦奋斗、勤俭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能把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随意乱花。古人把孝悌作为德教之首,认为“首孝悌,次见闻”。意思是说,为人处世首先必须恪守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美德,其次才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辛劳都不体恤的人,怎么可能尽孝道呢?

在今天,面对的物质利益诱惑愈来愈多,作为学生,应该是以学为主,以学业精为目标,以学会做人为先,而不要过多地追求享受,讲究吃穿,更不能拿父母的钱来摆阔气、讲排场。希望我们的学生能从小处着手,从节俭开始,以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篇2:俭朴乃修身之本

——读经典之《师说》有感

读一篇好文章,有时恰似聆听一名智者的叮咛,有时就像静听一个朋友的劝勉。那份醍醐灌顶的彻悟,那份暗夜逢灯的豁然,那份源自灵魂源头的认同,那份来自思想深处的触动,往往让人畅悦、促人警醒、催人振奋。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我一直读的都是那种过不了三天就会遗忘殆尽的闲书。《读点经典》的确是一本好书,作为教师,我读的第一篇文章就自然是《师说》了,而再读《师说》令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用现在的教育观点来说,“传道”就是指德育,“授业” 就是指智育,韩愈认为“授业”是为“传道”服务的。“授业”是“传道”的途径,这应该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用当今的教育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可能有些狭隘,但充分说明了德育的重要作用。而我们这些从教者在教学中更重视的是“授业”,而忽视了“传道”,或者是把“传道”和“授业”彼此孤立起来施教,这无疑是“小学而大遗”或是“本末倒置”。有人说:“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比医生还危险,庸医害的是一个人,害的是身体,而庸师害的是一代人,毁的是孩子的心灵。”短短的两句话,让人震撼!每位教师都能从他简单的话语中感受到自己的重任,不能做一个害人的庸师!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告戒学生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善,教育学生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该为。回想自己十几载的教育之路,虽然孜孜不倦、起早摸黑,也与学生一起交朋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育好每一届的学生,今天在庆幸自己没有教出“坏人”的同时,却也深深体会到:教师教会学生知识重要,教会学生做人更重要。

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看出,师之第一要务就是传道,“授业”、“传道”并重乃为师之关键。“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就无道可传,更难成良师,这里的“道”如果在今天理解,那就是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即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胜任教育教学其它方面的素质。“道”又从何来?当然是修来,所以,作为我们今天的教师,首先应该“修道”。“修道”即是指修身;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就得从“修道”做起,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懂的多,问的也多,我们担任的是新世纪的教育重担,可不比过去的教书先生了,要想能够在教育领域游刃有余,就得把自己的道行修深修专,才能把自己的“道”传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人格高尚、知识丰富、能力超众的老师才能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才是学生心目中好老师,所以说修身乃为师之基础。怎样才能修好身呢?韩愈的《师说》也指出了正确的方法。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管是谁,即是是老师都会有不懂的地方,例如,小学生做的数学智力题,有些连博士生都做不出来,就算你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也不会熟悉到字典里的每个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要向孔圣人学习,不耻下问,才能把自己的道行修深修专。

篇3:校本教研乃质量之本

教研关联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关联着教学理念、关联着课堂改革、关联着教学文化、关联着学校内涵发展。没有教研文化, 简直就不是学校。学校教学的落后, 核心是教研的落后。教学质量发生在学校, 校本教研若是短板, 教学必定受到钳制。长此以往, 这块短板必将反过来制约学校和区域教育的发展, 届时也一定会自尝苦果。

教研的缺位———教师素质长期得不到提升, 教学观念长期没有转变, 教学效益长期跟不上, 在一定程度上, 不怨老师, 而要反思我们的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

现在在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中, 有多少人真正重视教研、推进教研?教研机构配备了多少人, 给了多少经费, 有哪些教研平台和媒介, 抓了哪些教研专题?区域中有几个优势教研团队或教研联盟, 区域学校中存在多少教研元素?拷问这些,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学管理中的短板, 也可由此窥见到我们基础教育为何长期落后。

教研制度从诞生开始, 就担负着保障教育质量的责任。中国特色的教研制度, 成为世界公认的教育财富。何时真正重视教研, 大力抓教研, 何时就有了教学振兴的希望。

教研兴, 教学兴;教研强, 教学强。

校本研修主要包括自主研修、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师徒结对、课题研究等方式或途径。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互为土壤, 二者互相影响和制约。当前网络教研和全省推行的协同研修是创新型平台, 与时俱进, 受到欢迎。校本研修要定位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构建高效课堂, 改善学习方式, 促进教学的转型。

篇4:俭朴修身出名士

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一生忠心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帝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远,希望自己的儿子“志存高远”。诸葛亮非常喜爱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但同时又对他的成长充满担忧。他在给其兄诸葛瑾的信中说道:“诸葛瞻今年八岁了,十分聪慧可爱,但我又担心他过于早熟,最后成不了大器!”可见,诸葛亮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诸葛亮虽高居相位,却一生俭朴,他曾经在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中说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此外别无积蓄,而这些也足够家人使用的了。我保证在我死后,家里家外都不会留有多余的财产,不辜负陛下对我的厚恩。”诸葛亮履行着“俭以养德”的做人准则,希望子孙后代成为拥有远大理想、勤学俭朴的有为之人。

2

明代黄岩人符验,官至广西按察司佥事。他任常州太守时,不带家眷,只带着一个仆人、两个破箱子赴任,由于一天到头吃的只是青菜,被人们称为“符青菜”;明代刘崧,官至吏部尚书,但生活却极为俭朴,家里的一床被子用了十年,被老鼠咬坏后才换了一床新的。换下的旧被,缝缝补补,又给儿子做了衣服;明代南雄知府刘实外出办事,正赶上下雪,身上没有多少御寒的衣服,冷得实在受不了,只好找了些蒿草点着取暖;明代永乐年间,鲁穆官至右佥都御史,当官30年,家中却没有多少钱,衣物被褥破旧得像读书的寒士,死后没钱安葬,一些朋友和同事凑钱给他买的棺材;唐朝监察御史卢怀慎的俸禄大多接济了亲朋,他去世后,老仆人卖身为他办丧事,感动得唐玄宗潸然泪下,下诏为他树碑撰文表彰。

3

王安石做宰相一年余,媳妇的亲戚萧某来京师拜谒他。王安石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某衣冠楚楚前往,心想大宰相一定会以丰盛的佳肴款待他。可是日过正午,还不见一点动静,萧某感到甚饿,但不敢离开。又过了好一会儿,才请他到客房进餐。可是宴席上并无果点之类的东西。那人心中颇有点不自在。劝了三巡酒,才由仆人摆上两块胡饼,接着上了几块猪肉后,很快就上饭了,旁边放着菜汤之类。萧某一向奢侈惯了,简直不想动筷子。他只吃了胡饼中的馅,把四边都留了下来。王安石看见了,便随手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人见状,十分惭愧地告辞而去。

4

北宋司马光教子的核心思想也是“俭朴”二字。当他看到儿子在读书时用指甲抓书页,耐心地教导他要爱护图书。司马光虽官居高位,但生活十分节俭,他训诫儿子“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时刻提醒他们要以俭朴为美,切不可奢侈腐化。在司马光的教诲下,其子司马康从小便以俭朴自律,勤奋好学,后来成长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5

唐朝的卢承庆博学有才干,曾任宰相,临终时交代儿子:“我死后就穿平常的衣服入殓,不要用牲畜祭奠,坟墓的高度只要能辨认就行了,不要过于高大宽广;只用棺材,不需要棺外椁,那样太浪费了;碑文只记载官号和生卒年月,不要弄许多漂亮话在上头。”这无疑是对儿孙的一种言传身教,在旖旎繁华、生活富足的唐初,高官能俭朴平实、不尚浮华,绝对也是有益世风的正能量。

6

《范文正公逸事》记述: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娶了王要的女儿为妻,将出嫁时,打算以绫罗做车上的帷幔。范仲淹很不高兴,说:“绫罗绸缎难道可以做车上的帷幔吗?我家历来清廉俭朴,怎能破坏我家的家规!敢将这东西带来我家,令家人一定将它烧毁在厅堂里。”

苏东坡生活习惯简单随便,一生衣着饮食都很马虎。他在杭州任职的时候,公务之余,时常喜欢去祥符寺琴僧维贤房小憩,一到那里就解下巾带,裸露着两条大腿搁在榻上,要一名侍从搔痒。起身时见他的头巾只用一根麻线系着头发而已。还有一次,在筑苏堤时,苏东坡天天去视察。有一天,肚子饿了,要人准备饭食,还没有送到,就在堤上拿起筑堤泥工的饭钵,盛了满满一钵陈仓米饭,不一会儿吃得精光。

7

宋代的姚希得,累官参知政事,后以资政殿学士、潼川郡公致仕。史书上说他“日唯啖菜,一介不妄取也”。宋朝人杨砺,曾任工部侍郎等职,可他一直在一个小巷里租房居住。他死后,宋真宗去参加他的丧礼,因小巷太狭窄,车驾进不去,皇帝只好下车步行。目睹杨砺居住的地方后,宋真宗感慨地对宰相说:“没想到杨砺如此清苦。”

北魏贵为司空的长孙道生,一生清廉节俭,骑马时用于遮挡尘土的一条熊皮做的障泥,总是洗了再用,破了再缝,多少年都不换新的。儿辈们见父亲这样,也都自觉地勤俭节约。皇帝派人编写歌词称颂道:“智如崔浩,廉若道生。”号召全国的官吏都来学习崔浩的智慧和长孙道生的清廉。

(编辑/张金余)

篇5:诚信乃快乐之本

如果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快乐,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诚信,诚信就是快乐之本!”

因为诚实守信而闻名的人不胜枚举。季布因“一诺千金”免遭祸殃,关羽因诚信千里走单骑„„我虽然不像他们一样名扬天下,但是却因诚信赢得了同学们的赞扬。

去年冬天,我经常到学校很迟,有几次差一点就迟到了。同学们都取笑我,说我是个“小懒猪”。不服输的我当然不愿意了,郑重其事地对他们说:“明天我保证在7点钟之前来到班里!”他们一个个做着鬼脸,极不相信地笑着跑开了。哼,本小姐一定说到做到,让你们无话可说。

当天晚上,我匆匆写完作业,洗漱完毕,立马上床,把闹钟调到6点钟就睡下了。第二天早上,我被响亮的闹钟声吵醒。窗外一片漆黑,一定又是个大冷天吧?睡意正浓的我根本不想起床,往暖和的被窝里又缩了缩。我的眼皮比千斤还重,我的身体缓慢地旋转着向一个无底的深洞沉下去„„就在我即将失去意识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那几个取笑我的同学的嘴脸。他们一个个幸灾乐祸地冲我大声喊着:“小懒猪,小懒猪„„”

“我不是小懒猪!”

我突然大叫着坐了起来,连我自己都吓了一大跳。妈妈惊慌地穿着睡衣跑了进来,连问我怎么了?我豪气冲天地命令道:“更衣!”

当我平生第一次早早地来到学校时,班里才只有几个同学。大家好奇地看着我,好像我今天不是我了似的。我那个开心啊,要是没有耳朵挡着,估计我的嘴巴都能咧到脑后边去。

篇6:诚信乃做人立身之本

2011年9月9日凌晨0时12分,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执法人员,在总队领导罗纳晚、刘永胜、欧阳义群、邹定源的带领下,会同长沙市公安局高新区公安分局干警(4人)一举捣毁了位于长沙市黎托乡合峰村一大型制造假劣名酒的黑窝点。(9月11日中国法制新闻网)报道称:制假工具和已灌装好的假冒名酒已被稽查总队执法人员扣押,名酒(空)瓶子、包装、标贴、防伪标识等已被稽查总队执法人员和公安干警一起当场就地销毁。该黑窝点老板在执法人员和公安干警进场时已闻风翻墙逃逸。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之中。读完该报道,让笔者再次明白了诚信乃做人立身之本的道理。

古人曰:人无信不立、言不信者行不果,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这些至理名言足以说明诚信的重要。网友“一时缘一世情”评论说,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笔者认为,网友作出如此比喻算是最恰当不过的。

万事万物皆以诚信为本。但眼下最让人们放心不下的似乎就是食品安全了。大家不妨先看看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漂白蘑菇„„这些层出不穷的食品还能不能让广大消费者相信它们是安全可靠的食品。也许这些超出人们的想象的不安全食品早已让大家感到惊呀和惧怕——这些东西能吃吗?还有什么东西能吃?我们该吃啥?等一连串的发问。再看看最近发生的肯德基冲泡豆浆粉当现磨豆浆、味千拉面冲泡汤剂充骨汤,这些负面消息再次“稀释”了人们对餐饮业的信任度,不少公众已对此发出责问,这样的品牌商家还讲不讲诚信?

商家不诚信,专家能诚信吗?专家原本是个凝聚着百姓高度信任的美好词汇,其之所以成为专家,往往是在特定领域有更深入的研究,掌握了更充分的信息,观点更为专业。但近年来,近似于骗子的“养生专家”、被发现收了企业红包的“代言人专家”以及说出类似“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是自行车太多了”等匪夷所思言论的专家,实在让人失望。难怪老百姓把专家戏称为“砖家”。

物有类同,人有相似。专家违背良心、坑害百姓,百姓真不希望“金缕玉衣”事件再度发生。但眼下一些高级官员、名人名星更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通过各种不择手段伪造假学历,虚报假数据,捞取钱财和荣誉,做出了既败坏党风政纪又有损人格品行违背良心的行为,这些人有的受到党纪国法严惩,有的断送自己的前途乃至性命,其实凭着这些,我们不得不对他们的诚信画上几个大大的问号,有人质疑:这样下去会不会使社会遭遇诚信危机呢?

正因有了这样的质疑,我们不得不对那些有失诚信的人和事再次敲响警钟。视频《诚信,离我们有多远?》有这样描述:从2002年,中央四部委曾组织一次整治官员假学历的严打风暴。在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以上干部和中管企业领导人共67万人的学历、学位中发现了15000多例误填、错填或虚填、假填。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误填、错填或虚填、假填现象呢?再笔者看来,被网友称之为文凭腐败造假现象的背后无非就是为了利益和升迁,而他们手中权力恰恰充当交换的工具。

无论是高官名人也好,普通市民也罢,作为个人都应诚信待人,做到真诚、老实、讲信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做到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这样诚信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反之,如果你有失诚信、不守诚信,公平正义就会与你擦肩而过。

《说苑》中说过“巧诈不如拙诚”。因此,笔者希望每一个社会公众都要牢记这句至理名言,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带头说诚信话、带头做诚信事、带头当诚信人,时时把自己置于诚信社会之中。只要你在诚信的路上跨出一小步,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诚信之路也就会愈走愈远。正如网友“慕容琴儿”贴文所言: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上一篇:九宫棋教案下一篇:苦中有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