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邶风·燕燕》鉴赏

2024-04-11

《诗经·国风·邶风·燕燕》鉴赏(通用12篇)

篇1:《诗经·国风·邶风·燕燕》鉴赏

诗经《国风·邶风·北风》鉴赏

《北风》,先秦时代邶地汉族民歌。《诗经·邶风》中的一首。这首诗是描写北狄破卫,公子申带领卫人逃难的场景。

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风寒冷猛吹到,大雪飞扬满天飘。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一块跑。哪能舒缓再犹豫?事情紧急快出逃。

北风呼呼透骨凉,大雪飘飘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哪能舒缓再犹豫?事情紧急快逃亡!

没有红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你和我是好朋友,携手乘车同离去。哪能舒缓再犹豫?事情紧急快逃出。

注释

⑴雨(yù玉阿)雪:雨雪。雨,作动词。雱(pāng,音滂):雪盛貌。

⑵惠:爱也。

⑶虚邪:宽貌。一说徐缓。邪:通徐。

⑷既:已经。亟:急。只且(jū居):作语助。

⑸喈(jiē皆):疾貌。一说寒凉。

⑹霏:雨雪纷飞。

⑺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⑻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狐狸、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伴侣,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鉴赏

《毛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从诗中“同车”来看,百姓是泛指当时一般贵族。方玉润认为是贤人预见危机而作(《诗经原始》),王先谦认为是“贤者相约避地之词”(《诗三家义集疏》)。其实,《诗序》所说诗旨不误,当是一首反映贵族逃亡的诗。

诗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个字。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意在反覆强调北风的寒凉。而改“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无非是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密集。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也是强调逃离的`意向。复沓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虚邪,即舒徐,为叠韵词,加上二“其”字。语气更加宽缓,形象地表现同行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语言富于变化,而形象更加生动。

北风与雨雪,是兴体为主,兼有比体。它不只是逃亡时的恶劣环境的简单描写,还是用来比喻当时的虐政。后面赤狐、黑乌则是以比体为主,兼有兴体。它不仅仅是比喻执政者为恶如一,还可以看作逃亡所见之景。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意蕴丰富,耐人玩味。

朱熹《诗集传》说此诗“气象愁惨”,指出了其基本风格。诗三章展示了这样的逃亡情景:在风紧雪盛的时节,一群贵族相呼同伴乘车去逃亡。局势的紧急(“既亟只且”),环境的凄凉(赤狐狂奔,黑乌乱飞)跃然纸上。让人悚然心惊。

古乐府中的《北风行》诗题即效此篇,鲍照拟作中直接采用《北风》原文:“北风凉,雨雪雱。”《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数句,盖亦本于此诗。唐代李白有《北风行》,也明显受到《北风》的启发。由此可见《北风》一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诗经·国风·郑风

★ 诗经《国风·郑风·缁衣》原文鉴赏

★ 诗经《国风·郑风·叔于田》原文鉴赏

★ 诗经·国风·卫风·氓

★ 《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及赏析

★ 诗经名句——《诗经·邶风·柏舟》

★ 诗经·国风·卫风·考盘

★ 诗经·国风·唐风·葛生

★ 诗经·国风·齐风·卢令

★ 诗经邶风击鼓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2:《诗经·国风·邶风·燕燕》鉴赏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绿衣》,为先秦时代邶地华夏族民歌。全诗四章,每章四句。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原文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注释

诗人睹物伤心,感情缠绵地悼念亡妻。

衣、里、裳:上曰衣,下曰裳;外曰衣,内曰里。已:止。

亡:一说通忘,一说停止。

古人:故人,指亡妻。俾(音比):使。訧(音尤):同尤,过失,罪过。

絺(音吃):细葛布。绤(音戏):粗葛布。凄:凉意。

译文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

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诗经故事

秋雨晚来急。

细雨中,庄姜在野渡留恋半日,叹不完的人间恩怨,舒不完的天地悠悠,于天黑前回到了王宫。

进得宫来,正看见戴妫姐妹身着绿衣,打扮整齐,笑盈盈的走上前来请安,并说是宫中有夜宴,邀庄姜一起去参加,庄姜一想到庄公对自已的冷淡和他看见戴妫姐妹的眼神,心里就一阵阵的酸痛,就推说自已身体不适,辞了回到自已的.宫中。

回宫后已是掌灯时分,隔窗望去,王宫内一遍通明,从正殿里传来了丝竹之声,也夹杂着宫女们的歌声和嫔妃们的笑声,当然偶尔间也有庄公粗洪响亮的笑声。

真是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啊!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除了正殿的歌舞之声外,四下里到是一遍寂静,四野的黑寂伴衬着宫内的灯火,也有风飘落梧桐叶子沙沙的声音。

庄姜想起了戴妫姐妹身着绿衣的模样,很是好看,不由得也把自已的绿衣拿了出来,虽说是有好几年了,可不曾生养过的她,身材一点没变,她禁不住穿戴起来,还飘逸的作了个旋转,心中得意几分,可一听见那边传来的笑声,又黯然的脱了下来。

这时,戴妫两姐妹来到了庄姜的宫中,脸上没有了刚才相见时的笑容,一进门就扑进了庄姜的怀中,叫了声:“姐姐。”就再也没有了话语。

庄姜自明白正殿中所发生的一切,她静静的抱了那两姐妹一会儿,也没说什么,只是用力的握了握两人的手,就把她俩推开了去;走到桌前,拿出了竹简和笔,写下了: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鉴赏

本诗表达丈夫悼念亡妻的深长感情。诗人目睹亡妻遗物,倍生伤感,由此浮想联翩。由衣而联想到治丝,惋惜亡妻治家的能干。想到亡妻的贤德,“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正是俗话所言,家有贤妻,夫无横祸。描写细腻,情感丰富。构思巧妙,由外入里,层层生发。衣裳多色见于外,衣裳之丝见于内。再由“治”丝条理,联想办事的条理,才使“无訧”,讲而深入到身心内部,体肤由而凉爽,再到“实获我心”的情感深处,若断若续,含蓄委婉,缠绵悱恻。

《绿衣》是《诗经》中一首有名的悼亡诗,朱熹《诗集传》曰:“绿,苍胜黄之间色。黄,中央之土正色。间色贱而以为衣,正色贵而以为里,言皆失其所也。”朱熹据此认为:“以比贱妾尊显而正嫡幽微”。“绿衣”究竟作何解释,从毛传始,历代学者都曾讨论过“绿衣”的含义,观点分为两派。毛亨在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之后传曰:“兴也。绿,间色。黄,正色。”郑玄笺曰:“‘绿’当为‘褖’,故作‘褖’,转作‘绿’,字之误也。”“‘绿兮衣兮’ 者,言褖衣自有礼制也。诸侯夫人祭服之下,鞠衣为上,展衣次之,褖衣次之。次之者,众妾亦以贵贱之等服之。鞠衣黄,展衣白,褖衣黑,皆以素纱为里。今褖衣反以黄为里,非其礼制也,故以喻妾上僭。”(《十三经注疏》)由此可见,毛郑二者的分歧在于毛认为“绿”是与“黄”相对的一种颜色,“绿衣”就是一种“绿色的衣服”,郑则认为“绿”是“褖”的误字,“绿衣”当为“褖衣”。

篇3:《诗经·国风·邶风·燕燕》鉴赏

译:犹如上弦的月,好比初升的日。恰似南山之寿,不会崩坍陷落。犹如松柏枝叶,长青不衰。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我的心不是圆圆的石头,不可任意转动呀!我的心不是睡眠的草席,不可任意卷起来!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矣。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国风·邶风·绿衣》

译:绿色丝啊绿色丝,绿丝本是你手织。睹物思人念亡妻,是你是我无过失。细葛衣啊粗葛衣,穿在身上有凉意。睹物思人念亡妻,样样都合我心意。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诗经·国风·卫风·伯兮》

译: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大哥,想得头痛也心甘。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大哥,使我伤心病恹恹。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诗经·国风·邶风·终风》

译:狂风迅疾猛吹到,见我他就嘻嘻笑。调戏放肆真胡闹,心中惊惧好烦恼。狂风席卷扬尘埃,是否他肯顺心来。别后不来难相聚,思绪悠悠令我哀。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诗经·国风·邶风·雄雉》

译:雄雉飞在遥遥的远方,羽翅舒展真漂亮。我朝思暮想的人儿啊,愁思绵绵音信渺茫。雄雉飞在遥遥的远方,四处响起他的欢唱。诚实可爱的人儿啊,无尽相思使我心伤。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诗经·国风·邶风·简兮》

译:高高山上榛树生,低湿之地长苦苓。朝思暮想竟为谁?西方美人心中萦。美人已去无踪影,远在西方难传情。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诗经·国风·周南·汝坟》

译: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诗经·国风·召南·草虫》

篇4:诗经《国风·邶风·雄雉》赏析

《国风·邶风·雄雉》出自《诗经》。先秦时代邶地汉族民歌。全诗四章,每章四句。此诗以雄雉起兴,抒写想念、瞻望以及无奈之情态。其主旨,一般认为是妇人思念远役的丈夫,也有人认为是思念友人。

雄雉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雄雉空中飞,扑翅真舒畅。我在想念她,音信恨渺茫。

雄雉空中飞,上下咯咯唱。只是那个人,让我心忧伤。

看看那日月,思念更悠长。路途太遥远,哪能回故乡?

所有这些人,全不知修养。你若不去贪,哪有不顺当?

注释

⑴泄(yì义)泄:鼓翼舒畅貌。朱熹《诗集传》:“泄泄,飞之缓也。”

⑵诒(yí怡):通贻,遗留。自诒:自取烦恼。伊:此,这。阻:阻隔。

⑶展:诚,确实。

⑷劳:忧。

⑸瞻:看。

⑹悠悠:绵绵不断。

⑺云:作语助。曷(hé何):何,何时。

⑻百尔君子:汝众君子。百,凡是,所有。

⑼忮(zhì至):忌恨,害也。

⑽臧(zāng脏):善。

鉴赏

《毛诗序》说:“《雄雉》,刺卫宣公也。淫乱不恤国事,军旅数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旷,国人患之,而作是诗。”说刺卫宣公,诗中没有提及。而“丈夫久役、男女怨旷”点明了诗旨所在,即此诗为妇人思念远役丈夫的诗。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其主题为“期友不归,思而共勖”,也可备一说。

诗的前二章都是以雄雉起兴。雄雉就在眼前,能见到它舒畅地拍翅膀,能听到它咯咯的叫声。而丈夫久役,既不能见其人,也不能闻其声。先是怀想,后是劳心,思妇的感情层层迭起。

三章以日月的迭来迭往,来兴丈夫久役不归。同时,以日月久长来拟自己的悠悠思绪。而关河阻隔,怅问丈夫归来何期,亦可见思妇怀念之切。四章语气一转,忧其丈夫仕于乱世,希望他善能周全,可见其深思至爱之意。

雉是耿介之鸟,就其品性可比君子,《国风·王风·兔爰》“雉离于罗”,即比君子遭罪。末章“不知德行”从反面伸足此义,就其品性来讽劝君子。一二章只举雄雉,不言双飞,正道出离别,引出下文“怀”“劳”的情绪,写雄雉,又是从“飞”这一动态去描写它的神情(“泄泄其羽”)和声音(“上下其音”),突出其反覆不止,意在喻丈夫久役不息,思妇怀想不已。

三章“瞻”涵盖思妇所见。思妇与所见的日月构成意象空间,让人想见思妇正在伫立遥望的情景,加以前文所见雄雉的点染,便传递出强烈的画面感。“道之云远”把思妇的视线指向其久役的.丈夫,它与一章“自诒伊阻”相承为义,分别从空间的距离(“远”)和空间的间断(“阻”)来说的。“曷云能来”,是对思妇“悠悠我思”的现实回答,也是思妇瞻望的必然结果。道远路阻,丈夫无法回来,这也深深透露出对当时现实的无奈。

篇5:诗经《国风·邶风·柏舟》赏析

流:中流,水中间。

耿耿:鲁诗作“炯炯”,指眼睛明亮;一说形容心中不安。

隐忧:深忧。隐:痛

微:非,不是。

鉴:铜镜。

茹(rú如):度,或容纳。

据:依靠。

薄言:语助词。愬(sù诉):同“诉”,告诉。

棣棣:雍容娴雅貌;一说丰富盛多得样子。

选:同“巽”,屈挠退让貌。

悄悄:忧貌。

愠(yùn运):恼怒,怨恨。

觏(gòu够):同“遘”,遭逢。闵(mǐn敏):痛,指患难。

寤:交互。辟(pì屁):通“擗”,捶胸。摽(biào鳔):捶,打。

居、诸:语助词。

迭:更动。微:指隐微无光。

篇6: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注释】

(1)匏(páo):葫芦。涉水的人佩带葫芦以防沉溺。苦:同“枯”。叶枯则匏干可用。

(2)济:水名。深涉:步行过河叫做“涉”,涉水渡口也叫做“涉”。渡处本来是较浅的地段,现在水涨,也有水深的渡处了。

(3)厉:连衣下水渡河。一说厉是带在腰间。

(4)揭(器qì):揽起衣裳。一说揭是挑在肩头。

(5)有瀰(米mǐ):犹“瀰瀰”,水大时茫茫一片的.景象。有:发语词。

(6)有鷕(窈yáo):犹“鷕鷕”,雉鸣声。

(7)濡:湿。轨(古读如九):车轴的两端。这句是说济水虽满也不过半个车轮子那么高。那时人常乘车渡水,所以用车轴做标准来记水位。

(8)牡:雄。

(9)雝雝(yōng):群雁鸣声。

(10)旭日:初出的太阳。旦:明。

(11)归妻:即娶妻。

(12)迨:见《摽有梅》。泮(叛pàn):同“胖”,合。以上两句是说男人如来迎娶,要赶在河冰未合以前。古人以春秋两季为嫁娶正时,这时正是秋季。

(13)招招:摇摆,一说号召之貌。舟子:船夫。

(14)卬(áng):我。女性第一人称代名词。否(古读如痞pǐ):不。

(15)须:等待。末章说舟子摇船送大家渡河,人家都过去了,我独自留着,我本是来等朋友的啊。

【题解】

这诗所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红彤彤的太阳才升上地平线,照在济水上。一个女子正在岸边徘徊,她惦记着住在河那边的未婚夫,心想:他如果没忘了结婚的事,该趁着河里还不曾结冰,赶快过来迎娶才是。再迟怕来不及了。现在这济水虽然涨高,也不过半车轮子深浅,那迎亲的车子该不难渡过吧?这时耳边传来野鸡和雁鹅叫唤的声音,更触动她的心事。

【余冠英今译】

葫芦带叶叶儿黄,济水深处也能蹚。水深连着衣裳过,水浅提起长衣裳。

白水茫茫济河满。野鸡吆吆将谁唤。水满不过半轮高。野鸡婆把鸡公叫。

雁鹅声声唤雁鹅,太阳一出红济河。哥如有心来娶妹,莫等冰封早过河。

船夫摇摇把船摆,旁人过河我等待。旁人过河我等待,等个人儿过河来。

【参考译文】

枯叶葫芦绑腰上,不怕济河大水涨。水深连衣趟过去,水浅过河提衣裳。

大水茫茫济水涨,山鸡声声叫得响。河水虽涨不湿轴,雉啼原是唤配偶。

大雁声声叫得欢,朝阳初升在东方。恋人若想娶我走,河水未冻好时光。

篇7:[诗经] 国风·邶风·简兮介绍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题解】

这诗写卫国公庭的一场万舞。着重在赞美那高大雄壮的舞师。这些赞美似出于一位热爱那舞师的女性。第一章写舞师出场。第二章武舞。第三章文舞。第四章写对于舞师的怀思。

【注释】

(1)简:通“僴(现xiàn)”,武勇之貌。僴2、方:正。将:率领。万舞:一种大规模的舞,包含文舞和武舞两个部分。文舞用雉羽和一种叫龠的乐器,是模拟翟雉的春情的。武舞用干戚,就是盾和板斧,是模拟战术的。

(3)在前上处:在前列的上头。这是舞师(众舞人的领导者)的位置。

(4)硕:大。俣俣(语yù):大貌,和开头的“僴僴”都是对那硕人,也就是舞师的`形容。

(5)公庭:公堂前的庭院。

(6)辔:马缰绳。组:编织中的一排丝线。万舞以模拟战术的武舞开场,舞仪中或有模拟战车御法的动作。一车有四马,一马两缰,四马共有八条缰,除两条系在车子上外,御者手中有六条。“如组”就是形容这六条缰的整齐。

(7)龠(月yuè):古时吹奏乐器,似笛。用于跳舞的龠比笛长而有六孔或七孔。

(8)秉:拿着。翟(dí):古读如濯(zhuó),指翟羽。一种长尾雉鸡的羽。以上两句写文舞。

(9)赫:红而有光。渥:浸湿。赭(zhě):红土。这句描写那舞师的脸红得像染了色似的。

(10)公:指卫君。锡:赐。爵:酒杯。锡爵:舞停后用酒赏赐。

(11)榛:木名,就是榛栗。

(12)隰(习xí):低湿的地方。苓:草名,即卷耳。《诗经》里凡称“山有□,隰有□”而以大树小草对举的往往是隐语,以木喻男,以草喻女,这里两句似乎也是这种隐语。

(13)云:发语词。之:语中助词,与“是”同。谁之思:言所思者为谁。

(14)西方:远方,即西周王室。“美人”指上文称为“硕人”的那位舞师。

【余冠英今译】

雄赳赳,气昂昂,瞧他万舞要开场。太阳堂堂当头照,瞧他领队站前行。

高高个儿好身材,公堂前面舞起来。扮成力士凶如虎,一把缰绳密密排。

左手拿着管儿吹,野鸡毛在右手挥。舞罢脸儿红似染,公爷教赏酒满杯。

高高榛栗傍山崖,低田苍耳是谁栽。千番万遍将谁想?漂亮人儿西方来。那人儿可真帅呀嗨!打从西方来呀嗨!

【参考译文】

此人相貌真威武,他正率领干戚舞。太阳高高挂中天,他还舞在队伍前。

身材高高且魁梧,庙堂之上正献舞。力大无穷赛猛虎,挥动辔绳好工夫。

左手握着六孔笛,右手拿着山鸡羽。脸色红润如赤赭,公候发话赐他酒。

篇8:诗经《国风·卫风·淇奥》鉴赏

《国风·卫风·淇奥》是《诗经》中的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为先秦时代卫地汉族民歌。此诗共有三章,每章九句。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全诗运用大量的比喻,首章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第三章“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表现了一种变化,一种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道德。《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淇奥原文: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璓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注释

⑴淇:淇水,源出河南林县,东经淇县流入卫河。奥(yù):水边弯曲的地方。

⑵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猗(ē)猗:长而美貌。猗,通“阿”。

⑶匪:通“斐”,有文采貌。

⑷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

⑸瑟:仪容庄重。僩(xiàn):神态威严。

⑹赫:显赫。咺(xuān):有威仪貌。

⑺谖(xuān):忘记。

篇9:《诗经·国风·邶风·燕燕》鉴赏

《君子偕老》,为先秦时代鄘国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一章七句,一章九句,一章八句。一诗的主旨,除清魏源《诗古微》以为是哀夷姜之诗外,古今各家多从《诗序》之说,以为是刺宣姜之作。《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君子偕老

【原文】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誓和君子到白首,玉簪首饰插满头。举止雍容又自得,稳重如山深似河,穿上礼服很适合。谁知德行太秽恶,对她真是无奈何!

服饰鲜明又绚丽,画羽礼服绣山鸡。黑亮头发似云霞,那用装饰假头发。美玉耳饰摇又摆,象牙发钗头上戴,额角白净溢光彩。仿佛尘世降天仙!恍如帝女到人间!

服饰鲜明又绚丽,软软轻纱做外衣。罩上绉纱细葛衫,凉爽内衣夏日宜。明眸善昧眉秀长,容貌艳丽额宽广。仪容妖冶又妩媚,倾城倾国姿色美!

注释

⑴君子:指卫宣公。 偕老: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副:妇人的一种首饰。 笄(音jī):簪。 六珈:笄饰,用玉做成,垂珠有六颗。

⑵委委佗佗(音yí),如山如河:一说举止雍容华贵、落落大方,象山一样稳重、似河一样深沉。一说体态轻盈、步履袅娜,如山一般蜿蜒,同河一般曲折。佗同“蛇”、“迤”,或音tuó。 象服:是镶有珠宝绘有花纹的礼服。 宜:合身。

⑶子:指宣姜。 淑:善。 云:句首发语词。 如之何:奈之何。

⑷玼(音此):花纹绚烂。 翟(dí):绣着山鸡彩羽的象服。

⑸鬒(音诊):黑发。 髢(音敌):假发。

⑹瑱(音tiàn):冠冕上垂在两耳旁的玉。 象:象牙。 挮(音替):剃发针,发钗一类的首饰。一说可用于搔头。 扬:额。 且:助词,无实义。 皙(音xī):白净。

⑺胡:何,怎么。 然:这样。 而:如、象。

⑻瑳(音搓):玉色鲜明洁白。展:古代后妃或命妇的`一种礼服,或曰古代夏天穿的一种纱衣。

⑼絺(音吃):细葛布。 绁袢(xiè pàn):夏天穿的亵衣、内衣,白色。

⑽清:指眼神清秀。 扬:指眉宇宽广。 颜:额。引申为面容、脸色。

⑾展:诚,的确。 媛:美女。

【鉴赏】

《毛诗序》云:“《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孔疏云:“毛以为由夫人失事君子之道,故陈别有小君内有贞顺之德,外有服饰之盛,德称其服宜与君子偕老者,刺今夫人有淫泆之行,不能与君子偕老。”他们认为此诗所写的服饰仪容之美属于理想的“小君”(国君之妻)。而朱熹《诗集传》则说:“言夫人当与君子偕老,故其服饰之盛如此,而雍容自得,安重宽广,又有以宜其象服。今宣姜之不善乃如此,虽有是服,亦将如之何哉!言不称也。”他以为服饰仪容之美乃是反衬宣姜人品行为之丑。在这点上今之学者又多从朱熹之说。

全诗三章,首章七句,次章九句,末章八句,错落有致。首章揭出通篇纲领,章法巧妙。宣姜本是卫宣公之子伋的未婚妻,不幸被宣公霸占,后来又与庶子顽私通,劣迹斑斑。“君子偕老”一句基此而来,起调突兀如当头棒喝,寓意深婉,褒贬自明。“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四句造语奇特,叙服饰与叙仪容相交叉,辞藻工美,极力渲染宣姜来嫁时服饰的鲜艳绚丽,仪容的雍容华贵。末二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逗露讥刺,全诗惟此二句是刺意,其他均是赞叹称美之辞,但此二句与“君子偕老”一句遥相呼应,暗自缀合,含蓄蕴藉,藏而不露。

次章与末章用赋法反覆咏叹宣姜服饰、容貌之美。次章起始“玼兮玼兮”六句与末章起始“瑳兮瑳兮”四句复说服饰之盛,次章“扬且之皙也”三句与末章“子之清扬”四句是复说容貌之美。“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二句神光离合,仿佛天仙帝女降临尘寰,无怪乎姚际恒《诗经通论》称此诗为宋玉《神女赋》、曹植《洛神赋》之滥觞,并谓“‘山河’、‘天帝’,广揽遐观,惊心动魄,有非言辞可释之妙”。“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二句巧于措辞,深意愈出,余音袅袅,意味无穷。这两章造句齐整,意象迷离,所以陈继揆《读风臆补》说:“后两章逸艳绝伦,若除去‘也’字,都作七字读,即为七言之祖。”

篇10:《诗经·国风·邶风·燕燕》鉴赏

《国风·秦风·终南》是《诗经·秦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秦地汉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六句。诗的“美”,最主要是赞颂秦公的容颜、服饰和仪态。两章诗都对“君子”的来到表示出敬仰和赞叹的态度。那君子的脸红润丰泽,大有福相。那诸侯的礼服,内里狐白裘,外罩织锦衣,还有青白相间斧形上装和五次斑斓的下裳,无不显得精美华贵,熠熠生辉。诗中对秦公的衣着有着一种新鲜感,不像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秦公也像是在炫耀华服似的,在在证明这确是秦襄公被始封为诸侯而穿上显服的情景。

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终南山上有什么?有山楸来有梅树。有位君子到此地,锦绣衣衫狐裘服。脸儿红红像涂丹,莫非他是我君主?

终南山上有什么?有棱有角地宽敞。有位君子到此地,青黑上衣五彩裳。身上佩玉响叮当,富贵寿考莫相忘。

译文二

终南山上有什么?有山楸来有梅树。有位君子到此地,锦绣衣衫狐裘服。脸儿红红像涂丹,那是我的君王啊。

终南山上有什么?有棱有角地宽敞。有位君子到此地,青黑上衣五彩裳。身上佩玉响叮当,到寿命终结也忘不了。

注:在此“也哉”可用语助词解,而且“也”的其他用法中一般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当或许的可能。考为寿命终结和长寿的意思,这样就形成了本诗的不同理解模式。

注释

①终南: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郊外。

②条:树名,即山楸。材质好,可制车板。

③锦衣狐裘:当时诸侯的礼服。《礼记·玉藻》:“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

④渥(wò):涂。丹:赤石制的`红色颜料,今名朱砂。

⑤纪:山角。堂:山上宽平处。朱熹《诗集传》:“纪,山之廉角也。堂,山之宽平处也。”一说纪和堂是两种树名,即杞柳和棠梨。

⑥黻(fú)衣:黑色青色花纹相间的上衣。绣裳:五彩绣成的下裳。当时都是贵族服装。

⑦将将:同“锵锵”,象声词。

篇11:《诗经·国风·邶风·燕燕》鉴赏

《权舆》,《诗经·秦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秦地汉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五句。描写了一个没落贵族的生活变化,表现了他对往日生活的留恋和现实生活的不满,而在其沉重的叹息中,更感到了时代在发生着的变化。《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权舆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译文

唉我呀!曾是大碗饭菜很丰裕,如今每顿吃完没剩余。唉呀呀!现在哪能比当初。

唉我呀!曾是每顿饭菜四大碗,如今每顿肚子填不满。唉呀呀!现在哪能比当年。

注释

①於:叹词。

②夏屋:大的食器。夏,大;屋,通“握”,《尔雅》:“握,具也。”渠渠:丰盛。《广雅》:“渠渠,盛也。”

③承:继承。权舆:本指草木初发,引申为起始,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④簋(guǐ):古代青铜或陶制圆形食器。毛传:“四簋,黍稷稻粱。”朱熹《诗集传》:“四簋,礼食之盛也。”

鉴赏

《权舆》一诗,通过礼饩今昔薄厚悬殊,刺秦君养士不终。魏源以为“《权舆》诗人其冯谖之流乎”(《诗古微》),所比甚为贴切。《毛诗序》云:“《权舆》,刺康公也。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也。”虽有坐实之弊,亦不为误。

诗两章结构相同,在反覆咏叹中见“低徊无限”(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之情,感慨秦康公不能礼待贤者。诗首句即以慨叹发语,让听者有“不提倒也罢了,提起两眼泪汪汪”的心理预设,作者以下提及的今昔强烈对比就显得自然而不突兀。过去的日子里大碗吃饭、大碗吃肉,而如今是每顿供应的.饭菜都非常简约,几乎到了吃不饱的程度,前后待遇悬殊,让人难以承受。其实,饮食上的一点变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由此反映出的贤者在国君心目中的位置。嬴秦为求霸业,多有好养游士食客之君主(参见秦李斯所作《谏逐客书》),其中秦穆公便是较为突出的一位。他取由余于戎,获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枝于晋,并且屡败犹用孟明,善马以养勇士,一时间四方游士,望风奔秦。及至穆公死,其子康公立,忘旧弃贤,使游侠之士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诗人在此背景下,唱出这首嗟叹的歌,确实可以证史,“六经皆史”,由此可见。

诗的前后两章虽然相近,但些微变化间显示出歌唱者前后待遇的落差之大,第一章里提及的变化还只是从大碗饭食到每食无余,到第二章里已经从“每食四簋”到“每食不饱”了,于是作者一唱三叹,“于嗟乎!不承权舆”,这嗟叹声中充满了失望和希望:对遭受冷遇的现实的失望和对康公恢复先王礼贤下士之风的希望。从诗中无法看到诗作者慨叹之后待遇能否得到改变,但从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的战国齐孟尝君食客冯谖身上或可看到他的影子。

篇12:《诗经·国风·邶风·燕燕》鉴赏

这里先忽略诗中述说方式,只是品味诗中所述,将诗有“不及”的地方,略增描述,来粗线条地再现这位女子和“氓”的情爱经历。

我和他从小在一起嬉戏玩耍,留下多少愉悦美好的回忆。后来,他们家搬到了很远的复关,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他。

一天,他突然拿着布到我们家来换蚕丝。看到他憨笑的样子,我知道他是以换丝为由头来见我的。果然,他说这么些年来一直抹不去我的身影,希望我能嫁给他。我家种桑养蚕,他家缫丝织布,都是勤劳人家,他从小忠厚善良,正是我的意中人啊。可是,女孩子的羞涩,让我不能直白地答应他。我说:“还早呢,过些时候再说吧。”

送他回家,一程又一程。见他闷闷不乐的样子,真让人心疼。我也顾不得矜持了,就告诉他:“不是我故意拖延时日,你要找个好的媒人来跟我家里说呀。”看到他还是为难,就干脆说:“看把你着急得!你容我做些婚嫁准备,到秋凉了来迎娶我吧。”

他这一来,唤起了我的情思。他走后,没有一时不想念他。多少次,我登到高处眺望,期待他的到来,却总是一次次地失望,一次次地落泪。

那天,他终于来了。我远远地跑过去接到他,说笑着一起回家。他又是龟板又是蓍草地占卦卜算,大吉大利,一切如愿。还等什么呢?我让他赶快驾车来带上我的嫁妆举办婚事。

婚后几年,我没有哪天不是早起晚睡,辛勤操劳家务,就是再苦也没有怨言。我不知道我有什么过错,但他待我远没有从前那么好了。未嫁时信誓旦旦说要爱我一辈子,嫁过来才几年就经常对我发脾气。原想和他白头到老啊,可这个样子白头到老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种处境,我跟谁说啊。娘家兄弟不了解缘由,也只是讥笑我。静下心来想想,只能暗自神伤。

既然他违背誓言不念旧情,这样的婚姻就让它终结吧!

这样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氓》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但它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一、二两章是追叙,第一章,叙述自己由初恋而定的。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诗人叙述到这里,情绪极度激昂,悲愤与悔恨交并,使叙述中断。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些,都是作者的经历、内心活动、感情变化的再现,结构严整,形成一首千古动人的诗篇。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首先是弃妇的形象,她本是一个纯洁、善良的美貌少女,诗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形象地写出了这位青春少女的形象。她爱过“氓”,并且对他一往情深,”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嫁给“氓”后,她幻想着”及尔偕老”,过上好日子,因而一心持家,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直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失去了青春美貌,而此时,“氓”已变心,对她虐待“至于暴矣”!她孤苦无助却被兄弟讥笑,心中的悲苦无人可以诉说。但不幸的遭遇锻炼了她坚强的性格,悔恨之余,她采取了与“氓”决绝的态度,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既令人同情又令人佩服的弃妇形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氓”的形象。他本是一个抱布换丝的小商贩,凭着花言巧语博得少女对他的爱,而当他们结婚后,他去口把大量的劳动压在妻子肩上,等到妻子失去了青春美貌,他又狠心地抛弃了她。“氓”的虚伪、薄情与弃妇的善良、痴情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

2.诗经氓全诗鉴赏

3.诗经·国风·卫风·氓

4.诗经《氓》艺术手法

5.诗经氓诗句赏析

6.诗经氓赏析

7.诗经·氓原文赏析

8.诗经两首氓采薇原文

9.浅谈《诗经·氓》中的另类婚姻

上一篇:大组工网建设汇报下一篇: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