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读写佳境test

2024-04-17

苏州大学读写佳境test(精选2篇)

篇1:苏州大学读写佳境test

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3最后Test1和Test 2答案

Test1

1-8ddadcacc 9-12cbdb 13-15cbd26-28bcd 29-32bdaa 33-35bdc

Test 2

1-8cacbdcbd 9-11ccd 12-15cdbb26-28cda 29-32adbd 33-35cab

Test1

16Researchers 17murdr 18Fortunately 19harmony 20advantage 21boxers 22brains 23Even the most ordinary household items such as irons or can-openers are designed for right-handed people.24you can buy anything from left-handed pocket calculators to knives and coffee mugs.25People who buy things from the shop say it just makes their everyday life much easier.Test 2

16course 17prevent 18technology 19benefits 20particular 21Due 22communities 23they are 24Recycling should be put into consideration 25consumers themselves have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roper disposal of their garbage.

篇2:苏州大学读写佳境test

1 文献回顾

词汇可以迅速被提取意味着心理词汇在大脑中的组织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一种科学而严谨的结构。当前对于心理词汇组织的研究总体上可归结为两种学说:语音联结和语义联结。Laufer最早针对心理词汇的组织形式展开研究,通过“浴缸效应”揭示了心理词汇是按照语音组织的[1]。随后,Aitchison等学者运用词汇联想测试证明心理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储是靠语义联结,并发现同一语义范畴的词汇联结的相对紧密,而不同语义范畴的词汇组织相对松散[2],随后,其他学者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论,即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关系的词汇倾向于共同存储[3,4,5]。

相比之下,中国学者对心理词汇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1990年之后,我国学者桂诗春才开始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组织进行研究。桂诗春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接近于按照语义网络来组织,词汇激活通常发生在语义网络内部[6]。李红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心理词汇的认知程度对语义信息加工效率具有直接影响,心理词汇的网络形式也影响语义处理的效率[7]。随后,张淑静研究发现语音和语义均可能影响心理词汇的组织形式,以Wolter的研究为基础,张淑静通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词汇联想的对比发现,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靠语音组织[8],她后期的研究表明一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已建立英语心理词汇的语义联系,但仍有大部分学习者未建立起有效的语义联系[9]。张淑静选取33名英语专业学生作为被试展开历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被试词汇知识的增加,其英语心理词汇间的语义联系也有所增强[10]。

总体上,现有对于英语心理词汇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文献,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现有研究大多通过词汇联想测试的方式获取实验数据并展开分析,未能将心理词汇置于特定语境中分析上下文语境对心理词汇提取、表征及组织形式的影响及作用,这使得基于词汇联想测试得到的实验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语境的考察,鉴于此本研究试图将C-TEST作为实验方法引入分析,选取三个年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而分析语境对心理词汇组织形式的影响,并结合被试心理词汇的组织提出可行的词汇学习策略。

2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与现有研究多利用词汇联想测试作为实验手段不同,本研究侧重于分析上下文语境对心理词汇组织形式的影响,因而将C-TEST作为实验方法获取实验数据。

2.1 实验方法

C-TEST是心理语言学家在心理词汇研究领域新近采用的一种实验方法。起源于德国的C-TEST是完形填空的一种变形,在短文中应用很多[11]。以往的词汇联想测试要求被试就刺激词做出反应,通过这些反应词的分析获取心理词汇的组织与表征。对大多数人来说,对给定的刺激词立即做出反应不符合正常的言语输出过程和习惯,C-TES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在C-TEST中,被试可借助上下文语境激活、提取其心理词汇。一个成功的C-TEST的过程包括刺激词输入、对刺激词的反应、提取相应词汇及目标词汇的获取等[12],从这个角度来看C-TEST可以充分有效的反应出心理词汇的提取过程。Rye认为C-TEST是考察被试的理解力和推理能力的认知任务,为完成C-TEST被试需结合上下文语境及语义进行推理,运用语法知识和语义联系做出反应,同时诸如习语、短语以及惯用语等也在C-TEST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因而本研究认为借助于C-TEST获取被试的心理词汇,可以进一步明晰其心理词汇的组织与提取特征。

2.2 被试及C-TEST语段选取

本研究选取东北某综合性大学三个年级的300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被试。本实验涉及的词汇均属于大学英语四级范围内,可以保证被试对测试词的熟悉程度。选取的300名被试分属于不同年级,这使得其英语水平及词汇能力存在一定差别,为后续研究对心理词汇的发展、追踪提供了可能。

本研究选取了一篇关于人际关系的短文。文章以完整的开头作为全文的主旨和提示,从第二句开始每间隔一个词选取一个单词,共选取20个单词,只保留每个单词的前一半,而将其后一半去掉,从最后一个被去掉一半的单词所在的句子开始,后面的短文不再进行单词分拆。总体上,短文中句子难度逐步加深。

2.3 实验过程

所有被试均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从客观上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为避免负面情绪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实验前教师从心理上对学生做出指导,向被试介绍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确保得到真实、自然而有效的答案。向被试分发试卷后,限定其在15分钟内完成作答。实验结束后,对被试的试卷进行回收并剔除无效作答47份,进而对剩余253份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从四个方面对C-TEST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相关数据也为结论的获得提供了证据。第一,被试词汇量越大,其心理词汇越倾向于通过语义联结;第二,大多数被试所提取的心理词汇与正确答案高度相关;第三,难度较大的任务往往使被试提取的词汇相对分散,而简单的任务激活的心理词汇趋于集中;第四,英语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被试心理词汇语义连接的增强,但语言磨蚀问题会逐渐出现在高年级学生中。

首先,被试词汇量越大,其心理词汇越倾向于通过语义联结。从实验结果看虽然选取的短文难度适中,所有词汇都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与四级范围内,但所有反应全部正确的被试比例远低于预期,只有少数被试对所有刺激词均给出正确答案,表明英语学习者对学过的词汇未能像母语者那样能够充分利用语义或者概念进行组织。

C-TEST是一种需要被试将所有残缺的单词补全的实验过程,C-TEST的作答需要依据刺激词激活、提取心理词汇。与词汇联想不同,C-TEST的刺激词是所需填写单词的剩余部分,被试给出的答案应与上下文语义具有相关性且单词形式正确。由表1可见,在C-TEST中,不同年级的被试的平均分存在差异,一年级被试成绩较低,平均分达到87.84,二年级学生的平均分最高,表明随着被试词汇量的增加及其英语水平提高,其心理词汇提取也越来越注重通过语义实现,但年级的增长伴随的英语课程减少可能会对被试词汇量产生负向作用,表现为三年级学生平均分的下降。

其次,多数被试所提取的心理词汇与正确答案存在某种程度的相关性,即便是被试不能做出正确反应,也仅有少数被试给出与正确答案在概念上不相关的反应。从实验结果看,大部分不正确的反应与上下文的刺激词间仍存在某种相关性,这些反应中大部分是可接受的反应或是原文中词汇的某种变形。例如,正确反应是“friends”,有4位被试给出了“friendship”,也有3位没有给出正确的复数形式而只写出“friend”,这种错误的反应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正确答案存在语义相关的。

通过对与上下文语境完全无关的反应词的统计发现,三个年级的被试给出的答案与原文在语义上完全无关的比例均小于5%,意味着多数被试可以根据不同上下文语境提取出相应词汇。由表2可以看出被试激活的不合理答案的比例,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分别是4.31%和4.24%,表明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被试的心理词汇组织日趋合理。

Singleton认为根据语义激活的词汇均可视为合理[14],也有研究指出合理的心理词汇组织应该是由语义联结的。由表3可知,被试的错误反应中超过60%是由于对上下文语境的错误理解所致。依据本研究的数据得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是通过语义组织的,但仍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不正确的反应是由刺激词的发音或词形导致,与上下文不相关,意味着当存在语音刺激时,一些被试更倾向于利用语音联系提取其心理词汇,表明部分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是以语音联系组织,而非由语义或概念联系决定。然而在实际交流或任务中,特别是在口语和写作等产出型任务中,语音关系往往没有实际意义。

第三,反应词的多样性也是本研究重点分析的问题。Meara指出二语学习者的反应不但与母语者反应存在很大差别,而且与母语者相比,其反应的心理词汇趋于分散,即反应词呈多样性,因此Meara认为与母语者相比,二语者心理词汇的组织更松散[15]。本研究发现对于简单的任务,被试给出的反应趋于集中,而难度较大的任务被试的反应趋于分散。当被试给出超过5个反应时,往往意味着这个刺激词的难度较大。表4显示了被试提取的反应词的个数与答案正确率的关系,从中可发现得到5个以下反应词的题目正确率明显高于5个反应词以上的题目,比如二年级学生对于给出5个以下反应的题目的正确率为92.5%,而5个以上答案的正确率为86.03%,其他两个年级同样存在类似的变化趋势。基于此,本研究印证了Meara的研究结论,对于简单的题目被试的反应相对集中,而较难的题目激活的反应词倾向于分散。

另外,虽然本研究的C-TEST是书面语言实验,但有的被试通过语音反应来做答。在提取心理词汇时,有的被试小声或在心中默念以给出其反应,这一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被试对该词的语义存在不确定性,为了帮助其提取或检查即时的反应,被试会通过发声或口头重复提取心理词汇。总体上,被试的心理词汇提取策略包括3种:(1)对于被试来说,他们已经知晓了C-TEST的操作程序,意识到原文中该词的大概长度,因此在提取心理词汇时会选择长度相符的单词,例如,有4名被试对bel____给出的反应是belong,而正确反应应当是believe;(2)被试可能根据刺激词的词形做出反应,例如将ex___中的反应词expect写成experienced;(3)反应词发音也可能为被试提供参考,被试在提取的过程中会考虑到反应词的发音以及是否听到过类似的发音,对于dis___被试激活的词汇包括distrust,discuss,dissatisfy,disagree和discover等,而正确的反应应是dislike。

第四,英语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被试心理词汇语义连接的增强,但仍存在外语磨蚀现象。表5为三个年级在不同分数段中的比例,观察发现一年级被试在较高分数段中比例较大,但仍存在少数被试分数较低,而二年级在高分手段中比例最高,其它分数段的比例与另两个年级相比均较低,而三年级在各分数段中的比例均介于一、二年级之间,由此可见二年级的被试在实验中表现最好,除平均分最高外,其得分分布也较为合理。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经过两年系统的英语学习,二年级学生的心理词汇组织日趋合理。相反,由于三年级学生的英语课时减少,并且很多抱着应试心理的学生在四、六级考试结束后放松对英语的学习,导致外语磨蚀现象的出现,因此他们的发挥没有预期的理想。

4 简要结论与教学启示

本研究利用C-TEST获取实验数据探究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心理词汇的组织形式与提取策略,发现总体上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是由概念联系和语义联系主导的,但词形和语音也会影响心理词汇的构成、激活和提取。研究发现:(1)我国大学生心理词汇总体上是基于语义联系的,英文水平越高的被试心理词汇组织越倾向于基于语义联结;(2)多数被试能从概念相关性上提取心理词汇,即使被试对某些较难的题目无法给出确定答案,他们仍可根据上下文语境来提取心理词汇;(3)学生对较难任务的反应趋于分散,而简单任务的反应趋于集中;(4)英语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被试心理词汇语义连接的增强,二语心理词汇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外语课程的减少会导致语言磨蚀的出现。

上述分析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指导。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变换语境强化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通过词汇所处语境的变换,不断加强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对特定词汇的理解与应用,强化其心理词汇的组织,使得其不断扩展和丰富;第二,教师可以通过强调构词法的功用,根据核心词汇建构、拓展词汇范围,通过对形近词、同义异义词、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等词汇用法的讲解,不断深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从而使得学生对心理词汇构建形成体系,不断夯实其心理词汇的组织形式和语义连结,从而促进其心理词汇的拓展和扩大。

摘要:以300位来自于东北某综合性大学非英语专业三个年级的本科生作为受试对象,运用C-TEST调查分析了我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组织特征与提取策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发现:(1)学生词汇量越大,其心理词汇越倾向于通过语义联结;(2)大多数被试所提取的心理词汇与正确答案高度相关;(3)被试对较难的任务给出的反应相对分散,而对简单任务反应较集中;(4)英语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其心理词汇语义连接的增强,但高年级英语课程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语言磨蚀现象的出现。

上一篇:我的收获三年级作文下一篇:教育实践活动实在整改落实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