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平苏州大学教授

2024-04-15

崔玉平苏州大学教授(通用9篇)

篇1:崔玉平苏州大学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莅临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举办讲座

文章来源:蔡晓仪

2014年9月26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卞修全教授莅临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举拆迁法律知识专题讲座。

卞修全教授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主要讲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同时,卞教授也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土地与矿产资源流转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对土地管理、征收拆迁等问题有着深入的理论研究及丰富的实务经历。本次卞修全教授应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的邀请,特莅临京平律所举办讲座,主题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相关法律问题研讨》。当天下午,除了京平律所律师之外,讲座还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被拆迁户积极参加。

当天下午一点半,讲座如期开始。卞教授首先对全国目前的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现状进行总结,指出包括集体土地在内的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存在的问题。随后,卞教授分别就2001年《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的征收拆迁程序进行梳理、比较,并指出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逐一进行剖析。最后,京平律师就征地拆迁维权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实务问题与卞教授进行了交流;在场的被拆迁户也踊跃提出自己的问题,卞教授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本次讲座系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第52期“京平大讲堂” 拆迁法律知识培训,未来京平律所还将继续举办更多的讲座培训,进一步推广征地拆迁法律知识、提升被拆迁户法律素质,敬请关注。版权所有: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

注:如需转载,请标明版权、作者等相关信息!

篇2:崔玉平苏州大学教授

你不会叠衣服一边呆着去!以后我来叠!

我一定要给你幸福,谁也别想拦着。

华盛顿共识的失败与经济学变革方向 陈平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信息来源:《文汇报》] 2005年05月15日 来源:《文汇报》

为什么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可以作为检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社会实验?因为华盛顿共识的所有主张,都可以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标准教科书中找到理论依据。这些五花八门的经济学理论,原来只是理论研究中的玩具模型,试图简化对真实经济的描写,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很少放在政府政策和经济运作中实际检验。东欧国家转型经济的困难,拉美与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都使这些国家的政府情不自禁地转向西方国家寻求援助,其结果却是全面的经济下降和政策失败。

一、什么是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的中心思想,是尽力减少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让市场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些极端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又被讽刺为原教旨市场主义。

今天,我们把华盛顿共识在全世界的推行看作一次罕有的社会自然实验,来检验现有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也是我们目前标准教科书上的经济学理论,看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指导现代化的实践。

华盛顿共识是世界银行的一位经济学家约翰·威廉逊在1990年提出的,它概括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美国财政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在指导拉美、东欧、东南亚等国处理金融危机及经济改革时,向各国政府推荐甚至强迫推行的一整套经济政策,包括汇率、价格、外贸、利率等一系列价格的全面自由化,解除工资、金融、外资、产业等一系列的政府管制,建立和强化私有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国有企业和集体土地的私有化,减税以刺激私人投资,强化财政的预算硬约束,停止给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贷款,削减公共开支和财政赤字,改变财政支出的优先顺序,从扩大就业改为公共服务,例如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设施等。其中心思想,是尽力减少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让市场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

华盛顿共识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形成,标志着西方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形成的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整套宏观经济学政策的逆转。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动摇了民众对市场经济的效率与稳定的信心。因为市场不能创造充分就业,迫使政府大规模介入市场经济的运作,包括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周期性地干预经济,用兴办公共工程和国有企业的办法创造就业,在经济萧条期扩大政府开支来刺激宏观需求,以避免投资过热或减轻经济波动,用累进所得税政策减少贫富差距,发展中国家更用产业政策来推动经济成长等等。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柏林墙的倒塌、前苏联的瓦解、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推行的私有化浪潮,加上90年代日本经济的停滞,导致经济学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再起,不仅全面否定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也进而否定西方国家的大政府和高福利政策,否定日本、韩国用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在70年代创造的经济高速增长的东亚奇迹,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和凯恩斯经济学限制了市场经济的作用,主张回到哈耶克主张的自由放任主义,实行货币主义学派弗里德曼所主张的市场化政策,否认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有效性,甚至否认非自愿失业现象的存在,把公认的市场失败,例如失业、犯罪、家庭瓦解、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经济现象,也看作大众理性选择的结果。这些极端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又被讽刺为原教旨市场主义。

为什么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可以作为检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社会实验?因为华盛顿共识的所有主张,都可以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标准教科书中找到理论依据。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断言个人的自利行为会自动达到市场的稳定和优化。完全市场理论否认经济波动和失业存货等市场非均衡存在的可能性。有效市场理论假设价格信号反映市场所有信息,否认价格偏离基本面和金融欺诈的可能性。一般均衡理论否认存在过度投资、持续失业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与微观基础理论甚至认为,工人失业也是自愿选择,大萧条的持续是因为政府对最低工资的管制使工资失去升降灵活性,企业不能恢复活力是因为工人工资降得还不够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学派认为制度安排不需政府介入,也不受历史条件制约,只要两个人自由讨价还价,市场最后会自动收敛到最佳的制度安排。转型经济学认为政府只要实行企业的预算硬约束,停止给经营不良的国企贷款,就会自动创造高效率的企业运作。这些五花八门的经济学理论,原来只是理论研究中的玩具模型,试图简化对真实经济的描写,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很少放在政府政策和经济运作中实际检验。东欧国家转型经济的困难,拉美与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都使这些国家的政府情不自禁地转向西方国家寻求援助,顿时使哈佛、芝加哥等主流派经济学家的身价大增,纷纷飞到这些国家出谋划策,在世界媒体和政治舞台上风光了十余年,其结果却是全面的经济下降和政策失败。

二、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和失败

推行华盛顿共识的国家几乎都处于经济危机困境之中。与此同期,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的双轨制改革既兼顾了社会的稳定性,又加快了学习创新的速度,成为新起的中国改革模式与“北京共识”的基础。

华盛顿共识推行的过程大同小异,大致包括如下过程。各国经济改革的起点都是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形式的财政金融危机,例如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和货币软弱(包括黑市汇率的贬值)等。自由派的主张不是经济增长优先,而是稳定市场优先。稳定的办法不是加强而是废除政府管制。他们认为,开放汇率和价格管制后,市价升高会刺激厂商增加生产,从而使物价回落。但是拉美和东欧国家放开汇率和价格的结果,都立即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引发恶性通胀,进一步造成银行危机、企业破产、失业大增、资金外逃。政府为稳定货币,不得不提高利率,进一步加深经济萧条,政府用于失业救济的开支急剧增加,导致巨额赤字。政府在宏观经济恶化造成的财政危机情形下,不得不拍卖国有资产,加速私有化。结果不但没有创造就业,反而导致失业工人急剧增加,高级人才大量外流。

推行华盛顿共识的国家几乎都处于经济危机困境之中。由于休克疗法,民族工业没有喘息和学习的机会,贸易自由化是单方面向西方开放,西方自身的贸易壁垒并未取消。所以东欧国家的工业品一方面由于外汇短缺丧失社会主义国家间贸易的传统市场,又无法进入西方市场,造成国企大面积倒闭。私有化的国有大企业不是被跨国公司廉价收购,就是集中到少数寡头手中。推行华盛顿共识的结果,拉美国家发生一连串的经济和金融危机,90年代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比80年代降了一半。更为严重的是,实行华盛顿共识的国家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前苏联国家的平均寿命下降,结婚率减少。东欧大批知识妇女流落西方当妓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一向采取性宽容政策的西欧国家不得不立法限制妓女。东欧经济的萧条和政治主导下的欧盟东扩,也大大加重了西欧国家的经济负担。

与此同期,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平均每十年增长2.5倍。应当指出,1988年弗里德曼到中国访问时,也向中国领导人鼓吹过他们的价格自由化方案,理由是斩蛇尾巴多次不如一次。结果中国政府价格闯关的意图刚刚透露未及实施,民间就开始人心浮动,民间抢购与囤积物资,迫使中国政府立即停止价格闯关的小休克疗法,转而实行价格双轨制的渐进改革。中国价格改革的经验表明,农产品和小商品的价格放松管制后,价格确实短时升高,很快稳定,农产品和小商品迅速繁荣;但工业品的价格放松管制后,价格趋于稳定的周期比农产品长得多,原因是工业生产的劳动分工和协作关系远比小农经济复杂。中国的双轨制改革既兼顾了社会的稳定性,又加快了学习创新的速度,成为新起的中国改革模式与“北京共识”的基础。

三、华盛顿共识失败的原因与均衡经济学的误导

华盛顿共识的失败,加剧了以均衡理论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动摇。

华盛顿共识的失败,加剧了以均衡理论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动摇。均衡理论假设市场经济是封闭系统,全部商品的种类都是固定的,没有产品的生灭周期,没有技术创新的空间,没有劳动分工下的经济协作和网络结构,没有复杂信息,没有规模和范围经济,没有历史和演化过程,价格信号是唯一的信息指标。按照有效市场理论,任何偏离均衡的冲击都会迅速衰减。实际的市场经济存在广泛的供应链,一个环节的零部件供应中断或价格波动会影响到其他生产和销售部门的价格波动。价格波动是减缓、放大还是持续,取决于具体的经济结构和宏观环境。经济全面放开价格的结果是,不同生产周期的产品交织在一起,造成零部件的价格轮番上涨,使生产商和消费者无所适从。“看不见的手”不仅没有导致经济稳定,反而导致价格螺旋式上涨。俄国卢布短期内贬值上千倍,完全打乱了已有的国际劳动分工,瓦解了战后东欧几十年间造成的协作生产体系。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与理性预期理论,在实践中危害更大。理性预期理论断言,公众可以精确预测宏观经济未来走向,政府宏观调控不起丝毫作用。实践经验恰恰相反,在转型经济中产生的经济波动却往往导致公众恐慌,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政府如不及时干预,会导致持续经济萧条和恶性通胀。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线形供求理论否认多均衡与经济周期的存在,认为价格上涨会自动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产品供应增加,从而自动达到市场均衡。而在经济萧条时期,一旦企业倒闭导致大量失业,居民真实收入下降到家庭生存线以下,劳工工资越低越要加班以维持生存,造成劳力供大于求,失业现象加剧,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产权理论无视国有经济和非盈利部门在维持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忽视财富分配不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全面私有化加大了社会转型期的动荡。

预算硬约束的保守财政方针,更违反凯恩斯经济学在大萧条中获得的历史经验,在国家面临严重失业的萧条时期,还要削减政府开支,导致私有和国有部门同时大量裁员,使危机雪上加霜,根本动摇民众对市场经济和政府治国能力的信心。

四、经济学变革潮流和复杂经济学的兴起

市场竞争是良性还是恶性循环,取决于市场、政府、民间社会之间的互动,取决于是“纪律的手”还是“掠夺的手”。人类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纯粹的市场经济。

在华盛顿共识失败前,经济学内部已从各方面对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基础的均衡理论提出一系列批评。

心理学首先质疑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行为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决策的偏见和局限,指出市场决策需要有从试验和错误中学习的过程。信息经济学否认市场竞争在信息不对称下的有效性,指出政府规制和监管的重要性。实验经济学发现市场行为取决于游戏规则,不会无条件地收敛到最佳状态,法律和规则设计应当有谨慎的实验过程。行为金融学发现金融市场波动受大众心理影响,经济决策不是个人独立的理性行为。博弈论研究了多均衡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在竞争过程中促进合作行为。非线性经济学发现规模效应导致路径依赖,先占市场而统治市场的技术标准不一定是最优的,垄断企业的称霸可能是逆向选择而非选优汰劣的结果,所以需要反垄断法打破恶性竞争。经济混沌和经济复杂的研究表明,经济更类似生命系统而非力学系统。持续的经济波动和新陈代谢是熊比特“创造性毁灭”机制的核心。企业家行为和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发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其动力不是来自保护产权,而是来自保护创新,亦即提高破产程序的效率,限制私有产权对新技术引入的障碍。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复杂科学,为把物理、化学、生物学、心理学整合到经济与社会科学的统一理论奠定了基础。我们在发展复杂经济学中作了一系列努力,主要发现是:经济混沌和经济复杂现象的研究,证明了产业结构和金融中介是产生经济波动的根源。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假冒伪劣表明“看不见的手”只存在于工业革命前小规模的市场经济。现代的混合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国有经济和非政府非赢利的社会经济,才能实现效率、稳定和公平的持续发展。市场竞争是良性还是恶性循环,取决于市场、政府、民间社会之间的互动,取决于是“纪律的手”还是“掠夺的手”。人类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纯粹的市场经济。

演化生物学与演化心理学的研究,否定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认为人是贪得无厌的个体动物,证明任何生物的具体需求都是有上下界的。人本质上是社会动物,个人利益只有在符合群体利益的条件下才能获得充分发展。这就为理解劳动分工中的合作与利他行为奠定了基础。

我们发现,理论生物学的竞争理论可以用于描写经济增长与产业兴衰的动态过程,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在劳动分工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市场份额竞争而非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政府在制定竞争规划、技术标准上有重大作用。劳动分工的网络化市场的无序竞争或完全竞争只能导致经济的停滞或均衡陷阱。有限生态资源下的适度竞争是产业政策的核心。

技术更新的运动形式是小波(即产品周期),不是周期运动或布朗运动。任何新技术在研发初期风险极大,主要靠政府或非赢利部门的支持进行基础研究。只有技术进入可应用阶段,专利垄断的适当保护才会促进科学研究向市场应用转化。但到技术成熟出现垄断的后期,则应限制专利权的时效,打破垄断者对新技术进入的障碍。不加分析地鼓吹保护产权,甚至将医疗教育与基础科研全盘私有化,将严重损害社会公平与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的动力是保护创新,保护竞争,而非不加区分地保护产权。

任何生命系统的开放都是适度的。要维持非均衡的耗散结构存在,企业、国家和细胞的合理边界都是选优汰劣的半透膜,既能吐故纳新,又能阻挡敌对势力入侵。这就否定了无条件自由化理论,为维护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适当平衡,创造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的条件树立了理论依据。

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效法的对象。但是中国不少经济学家的眼光,还停留在推广西方经济学、而非创新中国经济学的阶段。我们寄希望于下一代的经济学人,在新的经济学革命中,整合中国经验和世界智慧,进入世界经济学之林,为人类社会作出中国经济学家应有的贡献。

讲演者小传

陈平

篇3:刘管平教授访谈

刘管平教授1958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建筑系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 毕业后留校任教, 于1992~1995年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系主任, 对华工建筑系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年78岁的刘老精神矍铄, 满头银发, 风采依然, 谈起当年的建筑系, 刘老侃侃而谈:

《南方建筑》编辑部 (以下简称《南》) :请问您任建筑学系系主任期间, 发生过什么比较重大的事件?比如学科建设、教学、师资、学生等方面;或对建筑系影响较大的事情?或者您印象最深的事情?

刘管平教授 (以下简称刘) :我做系主任期间, 印象最深的是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第一次评估, 由于是第一次, 无经验可借鉴, 我们当时的工作非常艰难。按评估的要求, 需要完善和提供很多方面的资料, 包括教学日志、学生作业、国内外专业图书杂志、实验室、档案等。我和当时的副系主任刘业老师 (负责评估统筹工作) 、赵红红老师 (负责教学工作) 、李建成老师 (负责科研工作) 以及系里的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

各教研组补充完善资料, 整理学生作业, 那时没有电脑, 许多图纸是0#图纸, 整理起来非常不容易, 工作量很大。

我们想尽办法四处收集国内外建筑专业图书杂志, 由于受到文革的冲击和影响, 经费很少, 系资料室只有二、三种国外杂志, 于是我们就到广州市各大图书馆去找, 找不到的图书就按图书馆的目录去购买。

建筑学系早在1960年代成立了“亚热带建筑研究实验室”, 在7号楼具备声、光、热实验室, 这对我们是一大优势。

评估需要资金支撑, 建筑系没有经费, 我们到学校争取, 非常艰难才争取了30万元, 既要购买各种硬件, 包括桌椅、展览用的镜框、展览板、买书籍……经费很紧张。

我们意识到自身的信息量与知识面不足, 聘请了校外的专家来担任评估顾问, 聘请了老中大校友、广州市设计院副总建筑师蔡德道先生、香港建筑师学会理事长潘祖尧先生、香港大学建筑系系主任黎锦超等几位先生。

第一次建筑学专业评估是仿照英美等国的模式来进行, 评估专家由外国专家、设计院总建筑师、高校教授等组成。评估需要提供自评报告、学生展览、资料审查、实验室审查、档案审查。前后历时近2年, 最终于1994年5月, 建筑系以优秀级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 获得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的资格。1995年11月, 研究生教育以优秀级通过评估, 获得授予“建筑学硕士学位”的资格。

这次专业评估在教育界、学术界属于比较早的专业评估, 有一定影响力和权威性, 而且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 建筑系以优秀级顺利通过评估, 学校非常重视, 建筑系也因而得到了表扬。

经过这次评估, 建筑系与香港建筑师学会联系密切, 并经常邀请香港建筑师来系里讲座, 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南》:请问您任建筑学系系主任期间的建筑学系与现在的建筑学院对比, 有什么不同?

刘:建筑学系从20世纪90年代的2个专业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发展到现在的建筑学院, 包括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方建筑编辑部5个部分, 师资从那时候的35~50位老师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位老师, 取得的了长足的进步。

《南》:今逢学院80周年庆, 请问您对建筑学院今后的发展有何建议或展望?

刘:今逢建筑学院80周年院庆, 我对建筑学院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的肯定, 我认为学院以下几点做的非常好:

办刊物, 把《南方建筑》杂志拿回学院来办, 大大改变了《南方建筑》之前的疲惫状态, 这几年的办刊, 南方建筑处于一个上升、积极的状态。一个学院能办好一本刊物, 是有活力、有素质、对知识有探求的体现。这一点何院士非常尽力, 也做得很好。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 学院近年来从各方面尽量完善岭南学派风格, 凝聚了各方面的力量;岭南学派风格的形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并出版了一系列的包括建筑设计、园林等方面的学术书籍, 做得非常好。

这十几年建筑系、规划系与设计院的关系密切, 既充分发挥了设计院的优势, 也为系里的教学提供了实践的方便, 互相促进,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做得好, 这一点也比任何高校都更有优势, 要继续保持与发扬。何院士兼任学院院长, 充分发挥二者优势, 设计拿金奖既给学院带来荣誉, 也给建筑系的教学实践、出图资质提供方便, 虽然目前仍存在一些矛盾, 但只要矛盾磨合得好, 两者能发挥更大作用。

我也对建筑学院也提出了几点希望: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 规划设计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 成立规划设计院是合情合理的。老八校中只有我校没有规划设计院, 无论从竞争和发展来看, 成立规划设计院是有好处的, 个人希望学院支持成立规划设计院。

篇4:崔玉平苏州大学教授

重庆长寿徐再亮:我老伴患有高血压、颈椎病、脑动脉痉挛,出现头昏、痛,头不舒服症状十多年。十多年来,头昏、头痛用药可以缓解,但不舒服感总是没法解决。去年我给《家庭医药》写信咨询,很快就由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红外疼痛科张宽平教授回信,我按张教授的回信,去该医院做了红外热像检查,经过小针刀和神经阻滞麻醉治疗,效果神奇,头痛、头昏、头不舒服感当时都大减,特别是十多年的头不舒服感一下子没有了,当时我们多高兴啊!为了巩固疗效,我们共做了小针刀两次,神经阻滞麻醉6次,头痛、头昏和十多年的头不舒服感痊愈了。特此来信,真诚感谢《家庭医药》,感谢新桥医院的张宽平教授。

看病,何时不再左右为难

今年春天,笔者的堂姐眼疼得厉害,由于她稍懂医学知识,就自己配了点“滴眼液”,用了一段时间以后,不见好转且有加重的趋势。于是,她到当地的卫生院就诊。医生问了病情,翻起眼皮看了看,说是患了角膜炎,开了些药片和滴眼液,花了6元钱。

没过两天,药片和滴眼液尚未用完,有闺中好友劝她:“眼病可不能轻视,还是去县城大医院就诊为好。”于是,堂姐便来到县城某医院,医生又是要求做眼科检查,又是开药方。岂料,诊断结果同我们当地卫生院的一模一样,且开出的药片数量也相同,但这次看病花去60多元。

堂姐很气恼,同样的病,同样的药,价格相差却是如此悬殊。难怪咱许多农民朋友有病也不肯去大医院就诊呢!但话又说回来,在当地卫生院或村里私人诊所就诊,有时又担心技术问题,怕花了钱也没效果,上当吃亏,甚至贻误病情,搭上性命。

篇5:田恒平教授讲座有感1

学校最近组织了所有教师听了田恒平教授的《在无为中大成》的精彩讲座,虽然田恒平教授主要是讲班主任的管理,但是我作为一个科任教师在他的讲演中也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做人、处事方面可以说都有了重要启示。现将此次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做如下总结。

在教学方面,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生活要豁达,尊重他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适时放弃,放下才能承载。班级管理中不要总把目光盯在哪些不爱学习的孩子身上,这样对老师对其他孩子也不公平,花费老师的精力,影响老师的情绪,挤占了关注其他孩子的时间。另外,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充分调动孩子自身的潜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各种能力的孩子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发展个性。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其它方面,田教授以《西游记》唐僧四师徒来隐喻班级管理。田教授认为:唐僧四师徒就是一个团队,唐僧是最没有能力的人,但是他却带领团队取得西经,他的成功原因在于:

有目标:向西天取经是他们的目标,“向西、向西、再向西。”是唐僧所坚持的信念。可见,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团队一样,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向着目标不断努力的信念。

有境界:无知、无能、无用、无欲。在小说中,唐僧给人的感觉是无知的,每到一个地方,总是问:“悟空,这是什么地方?”“悟空,这是什么树?”,可到了西天,反过来是悟空问唐僧:“师父,这是什么地方?”由此可见,唐僧并非无知,他的无知是假装的,是一种境界,是把自己放在无知的位置上。因此,田博士认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学会向学生示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唐僧不会识别妖怪,也不会打妖精,更没有打妖精的武器,他似乎是一个无能、无用之人,但细细分析,唐僧并非无能,他的专长不在于打妖精,而在于拜佛念经,佛经就是他强有力的武器,金箍咒就是唐僧管教悟空的有力武器。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找到管理班级的有力武器,对症下药。

篇6:修改版陈平教授讲座新闻稿

2016年12月20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陈平教授应中心邀请作了题为“话语分析:形式、意义与运用”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心专职研究人员郑艳群教授主持,王建勤教授等近百位师生认真聆听了讲座。

在讲座的开始部分,陈平教授讲到话语的特点是句子以上的语言单位以及同语境密切相连,大多为自然语料。而话语研究的两个主要角度分别是认知角度和社会文化角度。认知角度主要是英美进行研究话语的传统,社会文化角度则是欧陆话语研究的传统,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要分清这两种角度。接着陈平教授讲到中国学术传统中的话语分析和西方学术传统中的话语分析,在中国学术传统部分,他提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关于话语分析的语句;在西方学术传统部分,他提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Harris为代表的话语分析和80年代广为发展的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的话语分析。

在话语的形式部分,陈平教授讲到关于话语的基本组成单位,有从语素、子句/句子、命题、话轮、语言行为、语调单位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但从这些角度展开的研究存在属性不清晰,“完美形式”概念不适用的特点,并指出话语分析在实践中大都以“话语句”(utterance)而非系统句(system sentence)为基本单位。在话语的意义方面,陈平教授讲到话语与非话语的判断标准是连贯性,而连贯性则有形式和意义两种判断标准。在话语的意义部分,陈平教授还提到了话语标记,他指出话语标记具有:指示话语结构以及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调控信息传递的作用。在话语的运用部分,陈平教授主要从侧重语言本体和侧重社会学/文化学两种角度讲起。在侧重语言本体研究方面,话语的主要作用是对语法、语义现象进行解释;在侧重社会学/文化学研究方面,话语的主要运用在:批判性话语分析,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话语权方面,最后陈平教授指出这两个方面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工作,而后者的概念和方法对前者也产生较大影响。

篇7:崔玉平苏州大学教授

——彭教授讲座听后感言

8月27日,新区组织了全区教师在人民大厦学习,听了彭凯平教授的积极心态与幸福人生的讲座,听了之后感触颇深大有收获。

彭教授在开始讲座之前,先抛出了3个任务。

1、随口说出:你觉得什么是幸福?

2、拿手机给自己拍一张照片。

3、找个时间打电话给别人,然后说谢谢了,看对方反应。在彭教授布置任务的时候,就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彭氏幽默。对于心理学也是我所热爱的学科,加上彭教授幽默的讲解,更让我听得津津有味,不想结束。整个讲座中他主讲了积极心态与幸福人生,彭教授认为,只有科学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才能帮助我们寻得幸福,创造一个和谐、快乐、幸福的人生。

首先,彭教授阐述了关注心理问题的重要性,讲解了为什么要上积极心理学。他表示,积极心态与中国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当今中国正在向现代化阶段迈进,除了要增强经济实力,更需要重视社会深层次的因素,心理问题就是这个深层次因素的关键所在。彭教授通过对比了西方传统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来阐明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他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反驳西方传统心理学当中的一些观念,举出如充满消极心态的弗洛伊德心理学等例子,深化了听众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讲座中他提到“由于心理障碍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问题,一些美国大学在近年来招收新生时,将心理健康列为重要的考评因素”。彭教授分析了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不同之处,给出了一些关于美国教育的案例,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中国和美国教育的差别,让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改进。

随后,彭教授还从神经学、生物学等科学的角度帮助听众理解积极心态的合理性,表明人心理活动中有积极天性,还具体地列举了积极心态的一些外在表现,如真心微笑等。他表示,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所导致的后果是截然相反的,心不正则事不成。而对于如何保持积极心态,他列举了一些具体行为,如幽默、谈心、交友、运动和闻香。让在场听众全方位地理解了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内涵和实际做法。

讲座中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分析了心理学对幸福的发现。他说人类进化有利于我们追求幸福。人类体毛越来越少使我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因为“接触能带来愉悦的心情”。他认为愉快的心情、幸福的感受、满意的生活、乐观的性格、自信的行动和善良的美德等积极心态和行为,有利于增强幸福感。他建议大家经常微笑,这样生活会更加幸福,除了微笑,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欣赏大自然、参加社交活动等,也能带来愉悦的心情。这种愉悦的心情,能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灵活性更强,才更有创造性。

讲座最后,彭教授抛出了一个“福流”的概念,“福流”意即延绵不断的幸福感。他认为,专注地沉浸在某一项工作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主动且目标明确的行动,就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福流”。他介绍,“福流”事件越多人越容易找到幸福的感受,“福流”经历越丰富,人也越容易培养幸福的习惯。

篇8:崔玉平苏州大学教授

顾平 (以下简称“顾”) :我接触中国画比较早。我的父母都是师范学校毕业, 母亲虽然是教数学的, 但绘画也是她的特长;父亲教语文, 书法却有“童子功”。作为家庭教育的潜在影响, 我很早与中国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可是, 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 我的全部生活伴随时代节奏转移到了“国考”之中!接着是上学、工作。但对艺术的兴趣并没有因转学理科而泯灭。工作之余我参加了县文化馆的业余美术班, 不仅跟着大家一起画素描、速写与色彩, 还单独拜师学习中国画。两年后, 在学员们的怂恿下, 我竟然考上了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从此便正式步入中国画专业的学习。虽然后来读硕士、博士都是偏于绘画史理论研究, 但中国画的创作实践一直是自己的日课, 从来没有放弃过。

我的中国画创作道路是个个案。它既包含传统的临摹与师资授受, 又经历了系统的学院教育。更为独特的是, 我的“主业”似乎还在中国画史的研究上,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性角度看, 这是一种极好“体验”教育, 受益无穷!我觉得无论是从事中国画实践, 还是偏于中国画理论阐释, 首先必须清晰传统中国画的本质内涵。传统中国画到底是什么, 它的特征与创作观念是什么?它的审美依赖哪些因素去支撑?笔墨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角色到底如何定位?与传统相比, 今天的文化情境应该对应怎样的中国画形态与意趣?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是在当代文化境遇中实践中国画创新的基本前提。

朱:您在创作上主张塑形、笔墨和意趣, 您是怎样形成这种认识的?这三者对国画的价值在哪里?

顾:中国画的塑形、笔墨和意趣是它作为学科的基本品格, 任何时代任何场所均不可改变, 否则就不再是中国画了。关于这个问题, 我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文艺研究》杂志上。我的观点是, 中国画的当代演进, 需要对其学科品格及其规范进行重新考量。一方面,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 传统中国画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不断裂变, 它正悄悄地变异着中国画的学科品格;另一方面, 画家们对中国画的各种探索也在对“新”的追求中模糊着中国画的学科品格。中国画自其出现, 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呈现, 特别是文人参与绘画之后, 中国画获得了文化精英的支持, “学科”品格更为凸显。随后, 传统文化支撑下的中国画便逐渐形成了它特定的学科品格。进入20世纪, 中国文化内涵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文化对中国画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微弱;加上绘画“舶来”理念的影响, 异化与蚕食着中国画的个性特征, 现代水墨、观念水墨等替代中国画的新形式, 正做出公开的暗示。中国画学科品格规范严重失衡, 学科性质模糊不清, 最终造成当代中国画创作与品评的混乱局面。

从学科角度而言, 中国画有其范畴的规定性, 塑形是前提、笔墨是媒材、意趣是目标。既然属于视觉艺术, 中国画便不能游离“形”的可视性, 否则学科规范将被打破, 其称谓就不能冠以“绘画”名之;中国画还因为材料的特殊性, “笔墨”为专指, 传统规定了这专指的样式, 它在塑形的同时, 自身具有特殊的视觉魅力;“意趣”是艺术的共性, 它借助于承载情感的“形象”而得以呈现。高明的国画家多从自己的体验与感触出发, 用笔墨塑造“形象”, 呈现一种意趣, 以感染观众。水墨的这些“规定性”是以其恰当的“度”来实现的, “材料上的度”“造型观念上的度”与“意趣上的度”就像是三根纤细的艺术之线, 共同地编织着“中国画”特定内涵的艺术之网。

朱:顾老师, 您也是一位研究中国美术史论的优秀学者, 您认为对于一位画家而言, 理论素养是否很重要?这种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顾:我们只要稍做梳理就会发现, 大凡优秀的中国画画家都有极好的理论素养, 古代、近代与当代, 概莫能外。这些素养既表现在他们的作品品位、气局与艺术审美等视觉领域, 也反映在他们言谈的认识与表述上, 其理论认识的高度与深度正贴合着他们创作实践所达到的水准。对于绘画实践者, 理论素养既是他们认识传统的唯一通道, 让他们明晰传统是什么, 传统有什么, 优劣长短, 也是画家体验与感悟生活的一种支撑。我们说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他对生活认识与取舍的能力, 这种眼界唯有知识可以涵养, 是理论积累达到一定状态的自然渗化。另一方面, 创作中的表现也离不开我们的理论素养, 前人创作经验与表现技能均以理论的方式转化为知识资源, 受用于后来的艺术家。

朱:陈传席先生说, 您特别钟情于倪云林的画, 并对他的东西有很好的吸收, 您认同这种观点吗?您认为倪云林的画风对您有哪些影响?

顾:在学术成长的过程中, 我有幸遇到三位恩师:硕士阶段的导师陈传席先生、博士阶段的导师阮荣春先生与博士后的合作导师陈振濂先生。三位先生不仅是我学术的导师与前行的指路人, 而且还在学术之外关心与提携我。陈师的点评更多是褒奖与激励, 也包含了他自己的认识与对我的暗示。倪瓒之于中国画绘画史的意义是常识, 谁都觉得他的东西好, 格调高, 传统中文人气息最为纯真, 也自然成为经典。我也像多数学画者, 将倪瓒作品奉为圭臬。但我对倪瓒的钟情不是作品技法本身, 而是倪瓒对生活的体验与表达, 或者说, 我更感兴趣倪瓒的艺术理念与对艺术的情怀, 他的纯粹与极致。倪瓒的画特别干净, 这是他的画给你的视觉感受, 也是他作品流露出的一种出尘的气息, 非常可贵。如果说我的画有倪瓒的影响, 或许正是缘于这些认识吧。

朱:您对当下的中国画创作有什么看法?您在今后的国画创作中还会有哪些尝试?

顾: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但我确实有过思考。前几年我也写过一篇文章, 题目很煽情:《当代中国画谁主沉浮?》。客观上, 当代中国画呈现出多元状态, 可谓五彩纷呈。但“五彩”的中国画坛并不代表中国画创作的繁荣, 我们需要冷静的审视与分析。中国画作为艺术的品类, 应具备视觉艺术的品质, 这是我们分析问题的逻辑起点。但作为极特殊的地域化艺术形态, 它承载了太多的“中国意味”。古代文人, 以“文”相罩, 中国画创作横涂乱抹皆成文章;今天的中国画创作, 既有不同观念支撑下的多种形态的探索, 更有全民性的中国画普及运动。没有接触过中国画的艺术家, 标榜“观念”在先, 不断突破中国画概念的边界;还有些老人与孩子, 直接用中国画的程式来进行大规模的“艺术”创作!

篇9:蔡平平教授治疗胎盘植入验案一则

【关键词】 胎盘植入;逐盘汤;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046-01

蔡平平教授系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李克勤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蔡平平教授运用中医诊疗胎盘植入颇有经验且疗效肯定,现介绍1例其治疗胎盘植入的验案,以飨同道。

1 病例情况

患者刘某,女,26岁,已婚,2015年12月29日初诊。主诉: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伴小腹坠痛22天。2015年12月7日孕93天因胚胎停育行清宫术,此后一直有少量阴道流血伴小腹坠痛。现患者阴道少量流血,伴小腹坠痛,腰酸,無神疲肢倦,纳眠可,二便调。舌紫黯,苔薄白,脉弦涩。2015年12月27日于山东省立医院查血常规、凝血六项未见明显异常;血β-HCG:172mIU/ml;B超示:右宫底部及宫腔内探及一高回声光团,大小约3.4cm×2.4cm×1.9cm,与肌层分界不清。CDFI:光团与基底层间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诊断:胎盘植入。四诊合参,患者当属淤血阻滞,治以化瘀消癥,方选逐盘汤加减:丹参12g,紫草12g,醋莪术15g,赤芍12g,醋三棱15g,土鳖虫12g,天花粉12g,桃仁12g,红花12g,川芎12g,益母草12g,大血藤15g。7剂,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

2016年1月5日二诊:患者自述服药4剂后,小腹痛甚,自阴道排出两块大小分别约为2cm×2cm×1cm、1cm×1cm×0.5cm肉样组织,阴道流血较多。现小腹痛较前减轻,阴道流血较多,仍有腰酸,纳眠可,二便调。舌紫黯,苔薄白,脉弦涩。今日血β-HCG:112mIU/ml;B超示:右宫底部及宫腔内探及一高回声光团,大小约2.6cm×1.8cm×1.8cm,与肌层分界不清。CDFI:边缘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处方:上方加仙鹤草15g,蒲黄12g,桂枝10g。10剂,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

2016年1月16日三诊:患者1周前服药后小腹绞痛,排出数块烂肉样组织,大者约1.5cm×1cm×1cm。现阴道流血不多,时有小腹绞痛,腰酸较前稍有减轻,纳眠可,二便调。舌淡黯,苔薄白,脉细涩。今日血β-HCG:31.87mIU/ml;B超示:宫腔内探及一高回声光点,大小约1.2cm×0.6cm×0.8cm,与肌层分界不清。CDFI:未探及血流信号。处方:上方减生地黄、紫草,加川牛膝12g。10剂,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

2016年 1月26日四诊:患者阴道流血渐少,现为少量褐色分泌物,无明显腹痛,腰酸较前明显减轻,纳眠可,二便调。舌质黯,苔薄白,脉细涩。今日复查血β-HCG:11.44mIU/ml;B超示:右宫底部及宫腔内探及一高回声光团,大小约0.6cm×0.2cm×0.2cm,与肌层分界不清。CDFI:未探及血流信号。上方继服7剂,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

2016年2月4日五诊:患者现无阴道流血,无腹痛、腰酸等不适,纳眠可,二便正常。查血β-HCG:阴性;B超示:宫腔内探及一增强光点,大小约0.2cm×0.2cm×0.2cm,与肌层分界不清。CDFI:未探及血流信号。上方减蒲黄、牛膝、大血藤,加当归12g,炒王不留行12g。7剂。1月后随访患者未再腹痛及阴道流血,现无明显不适。

2 按语

胎盘植入是由于子宫底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侵入或穿透子宫肌层所导致的一种胎盘的异常种植。其临床特点是:胎儿娩出后胎盘不能自行剥脱或不能完全剥脱,导致产后出血不止、继发感染甚至子宫穿孔,是临床不常见但却很凶险的一种疾病[1]。胎盘植入属于中医“胞衣不下”、“息胞”、“产后恶露不绝”及“产后出血”等范畴。辨证论治为中医诊疗特色,蔡平平认为胎盘植入诊疗上应以辨病为主,辨证为辅,认为胎盘植入基本病机总不离瘀,故治疗以化瘀消癥为主,根据患者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及舌苔脉象临床应四诊合参,以化瘀消癥药为主,佐以补益气血药,或先攻逐有形之邪,再予补益。用药过程中动态监测血β-HCG及超声检查。方选逐盘汤加减,方中三棱、莪术为化瘀消癥之要药[2];土鳖虫功擅活血逐瘀;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加强消癥散结之力。《本草纲目》曰:“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胞衣不下,血晕,血痛,崩中漏下。”故用益母草之意义在于其可下胞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3],天花粉提取物(天花粉蛋白)可使滋养细胞变性、坏死,且能通过刺激前列腺素释放加强子宫收缩,有利于胎盘组织排出;紫草有显著的杀胚作用,降低绒毛活性;川芎行气活血止痛;大血藤活血通络止痛;“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丹参既可活血助化瘀消癥,又可补血。全方共奏活血消癥之功。临床可随症加减,腰痛甚者可加牛膝、杜仲等;气虚明显者可加黄芪、党参等。

参考文献

[1]乌兰,徐文健.介入结合中药治疗胎盘植入12例[J].江苏中医药,2010,42(9):32-33.

[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

[3]许娟,骆秀翠.中西药合用治疗胎盘植入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2):1021-102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崔玉平苏州大学教授】相关文章:

听吴刚平教授讲座有感03-08

陈平教授的预测都对了04-20

六月湖水平04-08

罗云平作品09-10

卷烟上水平范文05-20

平安村申报范文05-20

杨云平先进材料04-09

林公平课改交流04-09

叶志平报道04-09

杨淑平讲话04-11

上一篇:以婚庆为题材的活动下一篇:存根律师会见在押犯罪被告人专用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