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县乡小学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2024-04-30

旧县乡小学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精选8篇)

篇1:旧县乡小学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旧县乡小学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操作过程和要求

为全面推行新课改,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县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乡教办及学校反复论证,决定开展“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活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适合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

基本理念和模式为:

导入课题,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相互答疑 精讲点拨,规律生成 当堂检测,信息反馈

指导思想: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这五个环节不是僵化、孤立的,而是开放的、互相渗透的。科目不同、课型不同,必要时可增设或删除个别步骤,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便使模式趋向最优化,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灵活。下面三个附件是三种不同课型的操作办法。

附件一:“五步教学法”新模式新授课操作办法 附件二:“五步教学法”新模式复习课操作办法 附件三:“五步教学法”新模式讲评课操作办法

旧县乡小学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新授课)

操作过程和要求

第一步:导入课题、明确目标(大约3分钟)。

1、创设教学情境,引出课题,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难点,使学生自主学习更有针对性,使课堂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有成效。

要求:

1、出示学习目标用时要短,从而节省时间,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去学习;

2、学习目标要非常明确、具体、可操作、学生摸得着、够得到学生经过努力就能完成,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成败的关键。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约12分钟)。

这一环节,是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要求:

1、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学生独立探索学习后,对解决问题已经有自己的方法,同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通过交流,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 同进步。让学生重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第三步:展示交流、相互答疑(约10分钟)。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效果,感受成功体验,愉悦课堂气氛。在学生充分讨论后,让各组汇报自己组的学习情况,汇报的方式可以由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代表汇报后,其他人可做补充,对有争议的方法可采用辩论式的方式得出正确的结论。此时由小组探索讨论,转向全班范围的群体探索活动。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问题解决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要求:

1、首先关注的是学困生、中等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只起导演作用,评价、纠正和解释尽量放给学生。第四步:精讲点拨、规律生成(约10分钟)。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和展示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

要求:

1、知识内容要有完整性。

2、课堂教学从学生“学习目标”回归到教师“教学目标”。

3、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不惜时间,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解惑”,决不让学生留下疑难。

第五步:当堂检测、信息反馈(约5分钟)。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出示相关的题目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起到复习、强化学习目标,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求:

1、学生要独立完成,限时完成。

2、检测过关题目要预先设计,检测形式可以是做作业,亦可以是做试卷。

3、检测完毕,及时作出评价,及时纠正错误。

4、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学生或由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统一时间进行辅导讲解。

旧县乡小学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复习课)

操作过程和要求

第一步:导入课题、明确目标(大约3分钟)。

出示本堂课的复习目标,明确复习重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自主复习更有针对性。

要求:

1、复习目标要非常明确、具体、可操作、学生摸得着、够得到学生经过努力就能完成,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成败的关键。

2、教师将复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概念法则,解题方法等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归纳,做一些针对性练习,寻找本单元知识点疑难问题。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约12分钟)。

这一环节,是学生依据“复习目标”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要求:

1、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学生独立探索学习后,对解决问题已经有自己的方法,同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通过交流,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学生重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第三步:展示交流、相互答疑(约10分钟)。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效果,感受成功体验,愉悦课堂气氛。在学生充分讨论后,让各组汇报自己组的学习情况,汇报的方式可以由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代表汇报后,其他人可做补充,对有争议的方法可采用辩论式的方式得出正确的结论。此时由小组探索讨论,转向全班范围的群体探索活动。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问题解决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要求:

1、首先关注的是学困生、中等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只起导演作用,评价、纠正和解释尽量放给学生。第四步:精讲点拨、规律生成(约10分钟)。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复习和展示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

要求:

1、注重知识内容要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2、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不惜时间,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解惑”,决不让学生留下疑难。

第五步:当堂检测、信息反馈(约5分钟)。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出示相关的题目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起到复习、强化学习目标,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求:

1、学生要独立完成,限时完成。

2、检测过关题目要预先设计,检测形式可以是做作业,亦可以是做试卷。

3、检测完毕,及时作出评价,及时纠正错误。

4、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学生或由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统一时间进行辅导讲解。

旧县乡小学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讲评课)

操作过程和要求

第一步:导入课题、明确目标(大约3分钟)。

1、出示本次测试数据,包括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相关数据,让学生客观分析自己的成绩。

2、给学生说明纠错寻因的方法和步骤。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约12分钟)。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进行自查自纠,反省在考试中对这些问题解答失误和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然后进行改正。

要求:

1、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查自纠,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学生独立自查自纠后,对错题已经找到了出错的原因,同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通过交流,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学生重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第三步:展示交流、相互答疑(约10分钟)。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查自纠的效果,感受成功体验,愉悦课堂气氛。在学生充分讨论后,让各组汇报展示自己组的自查自纠情况,把本组出错最多的试题进行展示汇报,汇报的方式可以由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代表汇报后,其他人可做补充,也可由错本人进行汇报。对有争议的或不明白的地方可采向其他小组寻求帮助得出正确的结论。此时由小组探索讨论,转向全班范围的群体探索活动。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问题解决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要求:

1、首先关注的是学困生、中等生的纠错寻因情况,多给他们一些展示的机会。

2、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只起导演作用,评价、纠正和解释尽量放给学生。第四步:精讲点拨、规律生成(约10分钟)。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典型性错误,有的放矢地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

要求:

1、注重共性问题和典型性错误的重点讲解。

2、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问题,或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以点带面,从而拓宽学生视野。对个别性的问题个别辅导。

第五步:当堂检测、信息反馈(约5分钟)。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出示相关的题目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起到复习、强化学习目标,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求:

1、学生要独立完成,限时完成。

2、检测过关题目要预先设计,检测形式可以是做作业,亦可以是做试卷。

3、检测完毕,及时作出评价,及时纠正错误。

4、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学生或由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统一时间进行辅导讲解。

篇2:旧县乡小学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三段五步论文: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作者/王艳萍

我校在大庆油田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参加了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的研究工作,近一年的研究,证明了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是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的多元智能很难开发。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探求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我们创立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就是这一尝试的结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关系,促进教学活动优化。近些年来,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当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教学理论及其模式对国内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诸如:布鲁纳的模式、斯金纳的模式、奥苏贝尔的模式、加涅的模式、布卢姆的模式、罗杰斯的模式、巴班斯基的模式等等。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陆续提出了各种教学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到1986年公诸报刊的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已达30多种,其中有的是教学经验的升华和系统化,有的则是国外教学模式的“中国化”,还有的是上述两种模式的合金。

我们必须看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课程的实施,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素质和进行创新智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十一五”的新课题《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以落实党和国家“自主创新”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我校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说是学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的进一步落实,是启动学校发展内部动力的迫切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各自在哪个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迄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学工作谈论最多的话题,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个体智能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此,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1.教学模式研究本身不仅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就含有一种方法论的意义。因此,它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切入口,是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2.教学模式研究是教学工作和教学行为理性化、概念化的重要途径,是经验型教师向更高层面发展的重要中介。

3.教学模式研究有利于教师的实践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过程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和探讨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又有利于指导教学改革实验,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

4.构建教学模式,给学生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智能特点,促进其潜能的发展。教师在全面完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正如乔以斯和威尔所说:“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他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它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

1.理论依据

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⑵多元智能理论。承认一个人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强调教师必须给儿童均等的发展观念。(教学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产品(精神的/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发展的积极评价观。

⑶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一种人文性极强的理论,它不仅告诉实践者何以如此这般教学的理由,而且指导和告诫实践者应当如此这般地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即是趋向善的教学(使人的生活质量、知识能力、道德水平、情感意志、独立人格向理想境界跃升的教学)。教学实践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及现实的教学条件,把教学理论中所提出的事实和价值判断的应用原则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探讨在一种全新的智力培养观指导下的创新教学,改变以往创新教学研究中重形式创新(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手段创新等)、轻实质创新的弊病,真正将创新教学落到实处,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而服务。

⑷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究的认知工具。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应当重视“过程”,即提出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揭示隐含于其中的教学本质的东西,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为“参与而参与”,搞“花架子”。

2.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⑴整体发展原则。教学管理过程整体设计,师生强化过程意识,力求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大成,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

⑵情感激励原则。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活动,特别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进步,让他们经常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⑶活动性原则。要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主动参与教学,从事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就必须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只有依靠学生自己的积极的活动和奋力以求,才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才能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⑷合作性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⑸客观性原则。实验研究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教育教学科学规律。

四、“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构建

美国学者乔伊斯等人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作的`界定:“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注重课堂教学过程,忽略了其他教学环节,我们研究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突出学生课前实践活动,课后反馈能力。教师的引导作用,包括师生课前、课上、课后的实践活动,它以自主创新为指导,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精神,设计适合小学各学科教学的结构模式。又根据系统理论,把教学视为一个整体,从这个意义上看,对深化教学领域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有一定意义。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框架是“三段五步”式,体现在教师整个教学活动中,它的操作程序具有可变性,教师可以有选择并且有效地运用教学模式,改革既有的教学模式并创造出更适合自身教学的新模式,不同学科要具体设计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经过一年的实践而建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三段,一段指师生课前的双边活动,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备课预设问题;二是学生预习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引导学生按照“五读预习法”预习课文,即:一读课文,画出生字并组词,标出自然段;二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读课文,解决书后题;四读课文,找资料,解决疑难;五读课文,质疑。教师准备预案、制作课件、查找资料。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以设问组织课堂教学,也不是站在问题面前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求教师把课前备课中的问题提出来,由教师在课前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教学方法突出实效性、灵活性、创新性。

二段指课堂教学活动,按照五模式进行教学。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主要采用探究法、发现法、质疑法。

三段指课后,包括验证学习收获、知识拓展、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两方面,在解决问题中构建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工作,以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从图可知,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活动,即教与学的相互积极影响,双边合作的协同活动,自始至终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于激活学生乐学情感,唤醒学生课前主动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焕发主体能动力量,主动投入、自觉操作、参与学习活动,在初步了解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

学生的自主活动贯串在教学活动全过程,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发挥,还要以优化教与学的互动为主轴,着力优化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每个阶段都要认真贯彻本法的“四项基本理论”和“五项原则”,都要为全面高效地培养创新潜能服务。

五、模式界定

“模式”是某种标准形式或标准样式,它具有固定性和不变性。可是,我们教材的具体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运用固定模式上课,就会造成“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现象。因此,我们遵循叶圣陶的“教无定法,但要得法”,来探讨适合各类课型、学科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学规律,适合学生创新智能的开发,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意味着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但是,整齐划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我们将“三段五步”模式划分为:

①激活兴趣、潜能开发、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五步”教学模式:情境――发现――协作――体验――创新

②学习新知、问题研讨、人文情怀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谈话――问题――协作――创新――提升

③挖掘教材、主导探究、反馈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情境――品读――引导――探究――延伸

④大胆探索、启迪思维、交互合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激趣――体验――协作――共享――迁移

⑤材料交流、分工合作、主动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交流――展示――评价――完善――提升

⑥体现写法、学来得法、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谈话――领悟――尝试――应用――实践

⑦略读课文、选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看导读――读课文――找问题――研问题――谈感受

⑧综合性学习应体现的教学模式:尝试――合作――探究――展示――收获这些教学模式由五种互相联系的教学方法组成:①探索法;②发现法;③搜集并分析整理资料方法;④演绎法;⑤归纳法;⑥引导法。

多元智能的教学观强调,由于学生智力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技术,与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和喜好的学习与发展偏向吻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六、实验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功能目标,或者说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功能目标而设计创立的。如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其功能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中选出来的示范性材料,能举一反三,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合作教学的功能目标则是使学生具有民主精神独立人格和创造才能等。功能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人们对教学目标认识的发展,往往又作为一种反馈信息,帮助人们调整或重组结构程序使教学模式日臻完善。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训练、死记硬背、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乐于探究、主动创新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投入,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中多元智能得到发展。

2.教师教学模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3.实验教师要确定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上要着力于促进学生智力获得相对完整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统合起来,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力领域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4.培养一批具有科研型、实验型的教师队伍。

5.搜集并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强化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识,形成一支具有专业水准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管理队伍。

6.创新点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包括教学预案,教学流程,课后反思。学科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是本课题突破之处。即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教学应采用丰富多样的、适应性的、有广泛选择性的教学框架。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

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培养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儿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种子,是苹果有苹果的色彩、滋味、营养价值,是葡萄有葡萄的滋味、色彩、营养价值。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教育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上帝给每个人一张入场卷,关健是每个人都要找到相应的位置。愿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探索,照亮每个人多彩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南京市夫子庙小学课题组:《小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3.徐崇文主编:《学习指导研究》,.1-3合刊

篇3:旧县乡小学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各种资料, 对比中小学教学的特点, 以及针对小学教材的一大特点——“图文并茂”, 文本通常都是配图的词、句、段、篇, 我在观察学生课内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表现的基础上, 逐步探索出一种方便灵活、操作性又强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五步阅读教学模式”。

一、“五步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五步阅读教学模式”即阅读教学分五步走:一看图——二略读——三精读——四输出——五检测。

1. 看图——预测、激趣

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先喜欢读, 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感兴趣, 变阅读为“悦读”。因此, 在这一环节分三步走:首先教师要设置情景, 在“阅读前” (pre-reading) 进行背景的介绍, 让学生进入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其次做一些准备活动, 如warming up, 包括知识的准备和文化背景的准备;第三, 教师要针对图片主要信息针对性地设计问题, 向目标话题靠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图片, 通过观察图片中的信息来猜测文本的内容, 激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猜测、推理的能力, 从而激发其阅读的渴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的问题大体可以围绕以下内容:What…is it?Where…?Who is he/she?What happened?等等。在活动设计的时候, 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高年级学生的活动最好是能提升思维能力的, 有挑战性的。

2. 略读——感知文本

在“五步阅读模式”实践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体现“以学为主, 先学后教”的教育思想, 我探索出与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的“导学案”。“导学案”将陪伴学生进行整个阅读过程的学习, 它包括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及设置的问题, 更好地将学生推到了学习主体的地位。

在此环节, 教师通过“导学案”设置一两个指导性问题,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 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 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学生要运用“略读”“扫读”的方法进行快速阅读, 在问题引领下整体理解语篇的主旨大意, 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 从而提升学生快速捕捉有关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表格、Yes/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 旨在引导学生完成对文本大意 (meaning) 的理解。

3. 精读——深入文本

完成对文本大意的理解之后, 进入阅读教学的下一个环节——“精读”。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关键信息, 去获得关键信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导学案”的活动和任务就会逐步细化并增加难度, 比如填写表格、完成图形或者回答问题等。学生在完成教师精心设置的任务过程中, 从粗略地阅读逐步到精细地读, 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 来梳理全文信息直至读懂、读透全文, 最后学生凭自己的能力找到各种信息和答案。这个环节一方面要强化语言知识, 学习文本的重点词、词组、句型, 更重要的是训练阅读技能, 如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 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 在阅读时, 注意事物 (what) 、地点 (where) 、人物 (who) 、时间 (when) 、怎样 (how) 、原因 (why) 等关键词,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于有成功感的阅读, 兴趣不会是表面、浅层次的, 而是内在的、能持续发展的。

4. 输出——拓展应用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此环节中, 学生对语篇的内容及知识点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 为他们提供一个拓展练习的平台, 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模仿部分文章内容, 形成自己的语言, 对相近的事物进行描述和交流。这是一种拔高性的练习, 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如改写、续写, 角色扮演, 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 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 语言输出可设计进行表演、复述等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

5. 检测——巩固提升

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后一环, 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进行。首先是针对知识层面的检测, 如请学生观察情景图, 完成预先空出来需要书写的四会单词或填充对话;可设计一些简单问句检查学生对于对话的理解程度、做一些阅读理解题等。其次, 还可为学生提供难度适宜、内容深度上应尽量与教材内容匹配的阅读材料作为家庭作业。这样既便于学生巩固课本知识, 又能适度拓展英语的知识面, 加强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小学英语“五步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

以 (沪教版) 《牛津小学英语》4B Module3 Unit1为例。这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学习语篇, “The Tan family at the beach” (谭先生一家在海滩) , 学习内容为:描述一家人在海滩的各种不同活动。语法点为现在进行时。具体阅读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看图。

师生谈论图片, 认识文中人物, 完成下面表格。教师提问:“Who is he/she?Where are they?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师生共同完成“导学案”中的表格1。

设计意图:激发阅读兴趣, 复习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点, 为进一步阅读做准备。

第二步:略读。

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表格2, 归纳文中人物行为, 填充现在进行时动词短语。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 学习并解决语篇中的部分生词, 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渗透语法重点部分——句子结构, 即“be+动词ing”。

第三步:精读。

此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小组合作, 再读课文, 突破文中难点。细读过程中, 教师提出具体任务——完成表格后一项 (Where) , 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讨论, 在文中寻找相关答案。学生能借助图片和key words, 学习文中的生词、难词, 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突破文中难点, 帮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对关键语言形式和内容进一步研习和理解, 教师再次布置任务——勾画动词找规律。引导学生找出动词ing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 学习并解决语篇中的部分生词, 深入研读文本细节, 渗透语法难点部分——状语 (where) 。渗透阅读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在阅读时, 注意人物 (who) 、事物 (what) 、地点 (where) 等关键词。

第四步:输出。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学生小组合作, 分角色或集体陈述,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并扎实运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 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第五步:检测。

三、“五步阅读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1.“模式”促教师自身观念逐步更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步改变。

阅读课堂中教师能轻松运用“五步阅读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展开“自主+合作”的学习, 教师能够结合教材搜集和创编拓展阅读材料。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 教师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观和学生观, 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 探索引导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 学生阅读能力大大提高。

学生阅读方法技能日趋娴熟, 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提高。阅读兴趣和信心大步增进。阅读技能的提高, 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和深化, 英语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篇4:小学英语课堂“五步”教学模式

一、多样化导入

1.乐曲导入。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素养,激发兴趣。小学生对歌曲兴趣颇浓,教师选择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可营造活跃生动的氛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奠定基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在导入《英语(PEP)》三年级上册Unit 4 A Let’s learn时,笔者借用歌曲“Teddy bear”导入,当孩子们唱着欢快的歌曲,看到老师出示憨态可掬的泰迪熊时,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2.图片导入。教学“Color”话题时,笔者给孩子们出示了两幅内容相同的图片,一幅是彩色的,另外一幅是黑白的,问:“Which one do you like?Why?”图片将孩子们带入了绚丽多姿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们发散思维、发挥想象。

3.设疑导入。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当学生处于“愤”、“悱”的学习状态时,思维最活跃,学习兴趣最浓厚,因此设疑导入能激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如:在上“I’m hungry.”一课时,笔者以婴儿的哭声为开场白,问:“Why is the baby crying?”让学生对婴儿哭泣的原因展开讨论,由此引出了关于“hungry”的学习。

4.温故导入。教师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架设从“已知”攀登“未知”的梯子,诱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在教学“Season”话题时,让孩子们用已学过的天气知识说说:“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再根据“冷暖”引出季节:winter,spring,summer,fall.

二、新知呈现

新知呈现是指教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展示或解释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语言知识的拼写、发音、意义和运用等。新知呈现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直观原则。利用实物、教具、简笔画、多媒体课件、体态语等直观地呈现新知,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复杂的语言简单化,且形式生动有趣,便于小学生感知和理解。如:在教学“I can play basketball.”时,老师手拿篮球对学生说:“Look! This is a basketball.”领读“basketball”。然后老师边拍篮球边说:“I can play basketball.”学生边做拍篮球的动作边跟老师读:“I can play basketball.”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物和体态语,学生很容易理解“basketball”和“I can play basketball.”的意思,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学习效果佳。

2.层层递进原则。层层递进原则就是遵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的学习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降低新授知识的入门难度,分散难点和重点,便于逐个击破,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得到增加和提高,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3.适当汉语原则。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以利于学生直接理解和运用英语,但如果新授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用实物、图片等呈现,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使用汉语进行解释,在知识呈现时我们应坚持:Use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 Use Chinese if necessary.

4.适时板书原则。有关资料表明,在人所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听觉占11%,而视觉占83%,其他(触觉、嗅觉等)只占6%。因此,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去感知新信息,使学生对新知首先有个清晰的概念,然后在大脑中加深印象。在口头呈现之后,教师应板书新知内容,包括词汇和句型,使新知的音、形、义统一于学生的大脑之中,扩大和巩固学生的感知。

三、模仿练习

模仿练习是在学生对新的语言材料认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形成条件反射的教学过程。

模仿练习的组织形式同样可以多样化:

(1)双向练习:同桌或前后两人操练。

(2)小组练习: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交替练习。

(3)纵向练习:按座位向后连锁式练习。

(4)横向练习:按座位横向连锁式练习。

(5)大组式练习:按纵向分成两个大组,问答练习。也可分成男生组、女生组练习。

(6)角色扮演:学生可主动承担角色,模仿表演。

不同训练形式交替使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新鲜感和好奇心。在练习中,教师要起到组织和调控的作用。另外,模仿练习材料必须紧扣教学内容,还要因人而异,把握好练习的量。

四、情景操练

模仿练习的时间长了,学生会失去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在适量的模仿练习后,教师应及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情景操练。

1.替换练习。替换练习必须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情境,尽量采用直观的手段,如图片、照片或简笔画,让学生从词到短语、句子三个层次替换练习。例如:desk,pencil-box,classroom;短语:on the desk,my pencil-box, in the classroom;句子:I am on the desk.This is my pencil-box.We are in the classroom.

2.转换练习。例如:肯定句变否定句,陈述句变疑问句,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等,可能涉及人称、语态的变化。转换练习难度大,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如语言、动作、实物、图画等,给学生提示和帮助,尽量降低练习难度,增加练习的次数,提高练习的质量。

五、综合应用

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内容,开展交际活动,以达到把单个语言知识和单项语言技能内化为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如:Weather,Animal,Number,Color,Food,Fruit等主题,让各学习小组抽签,开展单词听写、造句、对话等话题交流活动。

交际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是学习的主体,成功的喜悦感则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

篇5:旧县乡小学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我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确立以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生活化”的课堂为目标,深化探索了五步教学法:自主预习——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当堂检测,其中自主预习是重要前提条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巩固拓展是核心内容,当堂检测是效果评价。

一、自主预习

预习效果直接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提高预习质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

我在多年的小学英语实践中,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基础,确立了“三年级——‘扶’,四年级——‘半扶半放’,五、六年级——‘放’的预习指导模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年级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进行预习方法指导,先由教师向学生渗透有效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预习方法,对预习不作学习任务的要求,完全是一种自然学习状态下的预习;四年级教师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通过预习提纲为学生预习提供知识与方法指导,注重发挥优秀生的榜样带动作用,激励学生自主进行预习;

五、六年级将预习进一步深入,预习提纲的设计也可让一部分学生参与,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我一是通过预习提纲设计为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进行系统指导,在预习提纲的设计中重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拓展知识,并且在设计中注重了“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疑、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乐”。二是充分保证预习时间:三年级提前1天、四年级提前2天、五、六年级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预习时采取个人预习、小组合作预习、教师指导预习等多种方法。三是加强对预习的评价,通过小组评价或教师抽查、普查等形式实现对预习效果的管理,将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量化,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一,同时便于教师了解学生

预习的效果,及时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时教师一般通过在预习提纲中勾画完成,也可以教学实施后教学反思中二次备课的内容。

通过“扶——半扶半半放——放”的预习模式,正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将学生“一刀切”,使教师、学生不会因预习成为一种负担,而是在预习中充分体会着学习的快乐。

二、交流展示

如何将预习效果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则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交流展示环节,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预习效果显著的平台,给学生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机会。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了个体与小组互相质疑交流展示。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全班同学按座位前后分为十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4名同学,每小组有1名组长,小组长每周轮流担任;小组长起着组织协调本组顺利进行活动的任务,不代表本组的学术意见。小组内任何一人成员都可以进行发言等活动,其成绩记入本小组中,个人没有成绩,个人活动前可以与本组进行充分交流。当展示交流小组成员的汇报情况不是很充分时,其余同学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及时进行质疑,请展示小组回答,以便使交流展示的内容更充分。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将学生展示交流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以激励教师给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

三、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是展示教师高超教学技能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体现教师教学的机巧、教学机智、驾驭教材的能力、调控课堂的能力等基本教学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巧妙点拨,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突出“精”与“点”,即教师要针对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对重点知识交流不是很清晰或很到位时,教师设计小而精的问题,灵活地引导,使学生理解时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这一环节切忌当学生交流不是很充分、学生理解不是很到位时,教师再重头讲解。因此,如何运用好交流展示的成果进行精讲点拨,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技艺。

精讲点拨与交流展示两个环节有时相互交融,难以明显分割开,根据教材内容有的可集中展示交流后并进行精讲点拨,有时展示交流与精讲点拨交插进行,精讲点拨要触动师生的兴奋点。精讲点拨时一是要对学生预习中难以完成的共性问题进行全面细致地系统讲解;二是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强化,特别是使中下等生能够达到学习目标要求。

四、巩固拓展

巩固拓展是自主预习、精讲点拨的深化和提高,一是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学习任务,进一步挖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二是进行知识的拓展,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三是系统总结、归纳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总结的方法,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五、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一般通过限时作业的形式完成,教师可以在省配套练习册中选择题目,也可以另外设计题目,其中基础知识占60%,基本能力占30%,拓展知识占10%,每堂课检测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教师要录堂进行评价,批改可以由学习小组内互批、组间互批、集体订正等方法,批阅后教师要统计达标情况,此项工作必须于下课之课完成,不要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通过当堂检测一是可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可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三是呆以评价教师教学能力。

因此,当堂达标率是检验教师所有教学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一个环节。当达标率不高时,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反思,反思是不是教材分析不透彻、预习设计不科学、精讲点拨不到位、当堂检测题有难度等问题。教师可以准确分析自身存在的优点、缺点、问题、不足,及时进行改进。

通过“自主预习——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学

篇6:旧县乡小学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教研员 来源:小教组 点击:164 发布时间:2015-6-15

岐山县教研室 韩晓萍

高效课堂理念认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教师的智慧型指导将“学”和“导”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此理念指导下,全县小学数学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结合实际,形成了“创设情境、呈现目标—自主探究、感悟新知—展示交流、解决问题—当堂检测、训练拓展—总结反思、多元评价”的五段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借助学习工具单,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导、生生相导和生本联导等形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接受新思想,积累新经验,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这一环节,教师首先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流程、学习方法、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2、自主探究、感悟新知。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体现的是学生的独学、对学、群学,即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对文本内容或工具单上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对子互学,并在小组长、学科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在组内充分交流自己的看法,提出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之间纠正错误、补充完善、解答评价,再由学科长对本组学习收获或观点进行整合,形成最终探究结果。

自主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展示汇报的前奏,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拓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程度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关注,让学生在小组内有序发言,轻声交流;二要把自己当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结果。

3、展示交流、解决问题。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思维能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等都可以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得到培养和锻炼。这一环节在教师或学术助理的组织下,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各组的探究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大胆质疑、积极补充、及时纠错。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操作、演示等形式,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充分展示其学习成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代表小组发言,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听讲;二要及时切入,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进行点拨、精讲、强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三要“煽风点火”,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提问,或是直接发问,将课堂教学不断引向深入;四要对学生和小组的表现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当堂检测、训练拓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信息相互传递、转化的过程,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工具单或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适当进行拓展延伸。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提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习题要切合本课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设计,难易程度适中,有一定地应用价值,切忌脱离教材,漫无边际地拓展延伸。

篇7:旧县乡小学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一、“五步模式”的内容

经过前期探索实践、兼收并蓄,我们学校在区“导学议练”的基础上,取其精髓,提炼出学校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即“启发诱导、自主预学、合作交流、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因此为总纲,统领“新授课、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课型的模式创建,分学科、分专题,构建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

二、模式的基本特点

本教学模式体现了自主、互动的理念,尊重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发展,遵从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融合了学生个性化的特点,依据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活动,给了师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课堂成为了师生个性充分张扬、思维高效互动的生命发展场。

1.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学、展示和反馈的自主学习策略。自学在先,先学后“导”,实现学习内容前置和问题前置;注重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质疑释疑,落实小组捆绑式评价;重视当堂测评、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2.注重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学生通过独立自学自测生疑、小组对学交流展示质疑、班内群学合作探疑和知识的迁移运用,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用中学习的主体意识。

3.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了时间与空间。教师破除以自我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讲授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多讨论、多实践,让学生自己看书、思考、质疑、解决问题。

4.为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情境。课堂教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自学的成功与进步,逐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有助于学生的反思与自我调控,自我获得知识与技能是自我价值的满足,师生的正确评价与激励是促进学生成功的主要手段。

5.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给予了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五步教学模式”分项解读 第一步 ——【启发诱导】

一方面指课堂教学的导入。我们强调导入简洁、高效,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但是也要用启发式的语言或问题,在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对生活情景进行提炼、筛选的基础上创设富有数学味的学习情景,简洁明了地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在这里老师们对情景导入的理解不要过于狭隘,除了生活情景以外,开门见山、复习旧知、知识迁移等也不失为导入的好方法,应根据学习内容灵活选择。

另一方面指教师的角色定位——指导、引导。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从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教师角色的定位和转变。课堂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上出现许多预设之外的问题,会生成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有效组织(如进度、节奏、任务分配、启发点拨、激励评价等),灵活地处理,将生成资源抓住放大,影响周边,让生成成为学习的新的生长点,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智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引导、指导学生有效、有趣学习。在适当的时机加以点拨、启发诱导,指明思维的方向,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学科素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导”的时机与技巧,应做到“勤、巧、迟”。勤──眼勤、嘴勤、手勤。是指引导前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勤,引导时的手段勤,引导后的思考勤。巧──时机巧、语言巧、方法巧。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把握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及时引导,疏通了学生的思路,有效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迟──学会等待、延时引导。等待是对学生的尊重,有时学生出不来答案我们就出来了,其实等待一会儿,可能更精彩!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探究的时间和体验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研究、去发现、去创造。学生由体验到调整思考策略,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延时点拨,点到了“当口”上,“拨”到了关键处,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第二步 ——【自主预学】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作批注、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学感悟。此环节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角色定位是学习者与发展者。如何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是研究的重点。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克服其受动性、依赖性,引导其主动性、独立性,真正改变其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充满和谐的学习情境中,采用自主尝试、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新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用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用有效的活动吸引学生探究,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点拨学困生,适时将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引向深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在一定的空间里自由的去探索。少一些一问一答,多一些原生态下的自然对话;少一些“谁再来说说”告之标准答案,多一些 “你是怎么想的”变为追问为什么;少一些教师指令,多一些自主探究;少一些教师独自的激情,多一些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努力做到:

学会——学习的效果.(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三个读懂: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 读懂课堂。四个精心:精心开发课程资源;精心取舍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进行作业练习教学。)

会学——学习的方法、能力(高年级要加强对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力的教学,要求学生建资料袋)

乐学——学习的过程.(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重激励,)课堂上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学得有趣、有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重过程、重方法,围绕重点,找准疑点,抓住关键,用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用有效的活动吸引学生探究,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点拨学困生,适时将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引向深入,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素养得以发展。

另外,在“学”这一环节应着重思考:怎样关注学情使学生学会,学得有趣、有效、会学、爱学?怎样设计富有思维深度、宽度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等。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师生生命的经历,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怎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特别是启迪智慧,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聪明起来。

第三步 ——【合作交流】

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的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教师提出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思考性的高质量的问题,运用学科术语的激励性评价,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层层引向深入,是保证学生高质量“合作交流”的关键。在这一环节应着重思考:师生、生生、师班之间怎样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发展?如何合理分配学习小组组织探究?如何机智、合理的组织展示交流?

作为教师,更应该注意,课堂变化多端,而对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常常提出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有所预设,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控制信息,并作出合理解释,才能将课堂引向精彩。备课时着力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估测,并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库以备在课堂中能迅速调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1)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自学?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小组学习?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集体讲解?(2)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 如何进行活动?合作学习会出现什么情况?各种情况如何处理?(3)一个问题,如果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太容易时,该怎样调整?如果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太难时,又该怎样调整?(4)某问题准备请一个学生回答,还是请几个学生回答?学生答对了怎么回应?答错了可能是什么原因?怎样处理?学生反应较慢、还没想好又该怎么处理?这样课前进行充分预设,课中才能得心应手,机智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焕发出创造性的光彩。

第四步——【分层训练】

“训练”是形成技能、技巧、实现知识迁移的过程,是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实践创新的过程。在“练”的过程中,应增强练习的目的性、层次性、针对性和趣味性。保证学生每节课至少有10分钟的独立练习时间或者书写时间。这一环节应着重思考:课堂上学生‘练’什么,需要多少训练?怎样训练更有效?每个练习题怎样处理才能发挥该题的最大效应?等。要抓住三点:①基础知识检测,全员考查基础知识,实现基础知识当堂清;②综合能力运用,巧设机关,步步为营,全方位多角度设计,进行学生的能力培养;③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最佳的教育契机,设计创新内容,实现教育工作的培优目标。

在练习中应注重变式练习的设计,变式训练可以通过概念的外延,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变式练习可以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由简及难,设置一定的坡度,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设计变式练习:第一,把握概念内涵,扩展外延,进行概念变式。主要是指保持概念的定义本质而对其实例变化,使学生能更清晰概念的含义,进行有效辨别。比如认识图形时,学习材料可能提供的是位置摆放比较正,便于观察的图形,在练习时就要适当安排一些旋转,移动过和图形。第二,把握规则的产生式,适当改变情境性变量,进行规则变式。就是保持规则的本质特征,变化它的叙述部分或题型,把规则应用于新情境。如应用题的变式练习。第三,设置多样化情景,进行认知策略变式。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我们可以在。我们可以在练习中给一些多余的条件,让学生去判断,去取舍。总之,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变式方法训练,但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质不变,变化非本质特征,使

知识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以促进迁移。

第五步——【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要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教师出示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这一环节的注意事项:①当堂训练题要结合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整合课本、资料上的题目,不要照搬课本或资料上的原题。②当堂训练题要分层次设计,可设必做题,拓展题(与本节有联系的思维题,或者是下一节或以后所学知识的铺垫,起到巩固拓展所学知识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③当堂训练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同桌2人小组合作完成,组内进行互阅。学生能交流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及时启发引导、点拨纠正。④教师的反馈矫正要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四、五步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1.加强行政推进

(1)把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实践”纳入教育工作重点和督导评估内容。

(2)把课堂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及相关配套机制的形成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内容。

2.着力理念内化(1)学生主体的理念。

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求;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通过保证每个人的利益,来保证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3)全面发展的理念。

全面发展不是“大一统、齐步走”,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识特点和特殊教育的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

3.夯实校本教研 学校层面:

(1)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倡导集体备课,养成课前备课(设计

教案)、课中备课(调节教案)、课后备课(反思教案)的良好习惯;二是鼓励研究教学案例时踊跃发言,养成“评教学目标、谈教学重点(难点)、看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思改进意见”的良好习惯;三是推行学生、家长参与的听评课制度,养成“开放教研、民主教研、全方位研究教学”的良好习惯;四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外出学习)的办法使教师与校外同行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养成“互动学习、自我提高;示范引路、不断提高;专家引领、进一步提高”的良好习惯。

(2)采取集体式备课与合作式上课。

活动程序为:第一步,课前集体设计教案,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第二步,同学科教师在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后集体上研究课;第三步,课后同学科教师集体反思教案。这样才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研究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了教师素质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使学生不仅领略了不同风格的教师风采,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由此而生发的激情必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3)开展“为学”备课的研究。

我们在“为讲”备课向“为学”备课转化过程中的某些过程要有所省略。一是要在感性认识阶段,把握模仿为主的特点要求。二是要在理性认识阶段,通过自己学习中的独立思考和探索,反复实践研究,汲取别人的经验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经验。三是要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特色,进入个性化阶段。达到为每个不同水平的学生及时备课。实现当堂备课,现场备课。四是要从科学处理教材到选择教学内容,从过程方法到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要表现出多样性、稳定性、独特性与灵活性。

(4)从课例入手,问题课题化。我们的校本教研须从课例入手,经历“问题——设计——行动——总结”这一过程,建立对话交流式的校本研训方式,进一步把教师个体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把学生的真实的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推行“发现问题——收集整理——个人选项——个体思考——研究解决——实践完善——总体提升”的问题研究制度。

(5)开展“四课活动”

A 示范课。学校需定时安排经验比较丰富的有自己特点的教师在校内做新课程的示范课,给其他教师开拓思路,以学习和借鉴,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B研究课。教师要有研究意识,学校要鼓励教师从自己教学的多种需要出发,要求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研究专题。以加大研究的深度。

C 汇报课。各校教研室要组织课题评价和验收活动,凡申报验收的教师都要展示一节体现自己专题的课。讲这种课有利于校内教研信息的交流,发挥信息动力的作用。学校通过组织汇报课,在校内烘托改革研究的气氛,使讲课的教师受到鼓舞,听课的教师受到启迪。5.完善评价体系

(1)明确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一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二是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三是学习材料、时间、空间得到充分保障;

四是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五是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得到培养;六是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改革常规管理。一是要改变教案检查的方法,重新界定教案的内容由简案、反思、教学日记、阶段评价四部分组成;二是要引入学生甚至是家长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使教师能够聆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全方位地审视教与学的过程。三是要加大课堂教学在教师评估中的权重,杜绝教师评估唯学生成绩论的做法。五、四种课型设计要领

以五步教学模式为总纲,我们积极探索了 “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四种课型的设计要领,旨在通过设计要领的剖析,引导教师科学地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新授课教学模式案例设计要考虑六点:

(1)如何导入(2)自学提纲(3)自测题(4)预估出现的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6)设计分层题组

2.复习课的“以练代讲”模式案例设计时考虑四点:(1)复习的是哪一段的知识,这一段知识有几个知识点,几个基本方法,哪些重要哪些次要。

(2)哪些基础题能展示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方法。

(3)这些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和哪些知识链接较多。

(4)这些知识点和方法在新课程的中考中如何考?

3.习题课“分解任务,小组展示”模式案例设计时应考虑五点:

(1)今天习题课要巩固哪些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方法。(2)今天习题课要和哪些知识链接,做哪些拓展和延伸。(3)有几个小组,设计几个题,每个小组的任务如何分配。(4)每个小组中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点评?(5)用什么方法让小组展示。

4.试卷评研课“找准问题疑难,题组分解补漏”模式设计时应考虑四点:

(1)测评的是哪些章节的知识?

(2)这次测评的共性问题和疑难有几处?具体体现是什么?症结在何处?

(3)根据问题疑难,设计的题组是什么?

(4)这些题组用什么方法解决,教师如何讲解提炼?

六、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评课要求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大力倡导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通过听课、评课研究,改进教学中的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会不会听课、评课,能不能听好课评好课,怎样去听课、评课,是值得很好研究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听课的质量,和能否抓好常规教学,更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持续有效地深入开展。

1.怎样听课在新课程的理念倡导下,听课应做到:(1)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听好课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新的思想、方法、经验不断地涌现,听

课者就应该不断地关注和学习有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等。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学要求,获取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措施和要求等。从而提高听课的品位,准确地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前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换意识。我们应了解这些新的要求,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提高。

(2)听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首先树立将听课者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的理念,其次是在掌握教学常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课程标准,尽量了解本学科的教研状态,熟悉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应在头脑中设计出所教的内容的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以便对比优劣、促己深思、善辨、慎取。

(3)听课中应从八个方面去关注教师的教

A 课堂教学中确立了怎样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

种方式呈现给学生,是否具体、明确。

B 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新学习的知识有何联系。

C 新课如何导入,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了哪些活动,设计了哪些问题,是否简洁明了,不多不少。

D 设计了什么样的问题或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

E 创设了怎样的教学情境,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有效、恰当。

F 设计了怎样的问题,安排了怎样的学生活动步骤让学生进行探究,促使学生在探究中生成新的能力和知识结构。

G 安排了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H 授课教师如何对学生活动做出评价。(4)听课要求五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的学

A 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B 学生在活动中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C 学生在整堂课中是否乐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D 学生是否乐于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效果如何。E 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5)听课要集中精力,做到认真的思考和分析。

A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B 将教学实际与课前预设的方案及以往的经验(听过的优秀课)进行对照、分析,寻找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新课程理念给予评价,即指出优点体现了新课程哪一方面的理念,依据了什么教学原则等,同时对存在问题指出怎样改可能效果更好,依据是什么等。

C 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D 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

E 新课程下理念、方法、要求等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

F 这节课是否反映教师正常的教学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

(6)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

听课中在教师和学生发言时,就要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在板书和学生演算时,就应以看为主,兼顾其它;学生在练习时就应以思考为主。听课中的记录应贯穿始终,一般要记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问题和情境设计,学生探讨步骤,师生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对教学设计要简明扼要记录,教学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地问题和不足等要详细记录,为评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2.如何评课

评课即课堂教学评价,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完善、促进此项工作。(1)明确评课的目的和意义。

A 评课的目的: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做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做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三是对课堂教学的亮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B 评课的意义:通过评课有利于激励教师加快知识更新,优化教学艺术,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2)努力修正现行评课中存在的八大弊端。一是听后不评,失去了听课的意义;

二是不痛不痒。有些教师评课较随意,别人听后觉得毫无价值; 三是抓不住关键。虽然评起来头头是道,却没有深入关键与实质内容,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四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五是老好人。害怕伤害执教者,就说一些好话,听评双方都没有受益;

六是语无伦次,让人听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

七是孔中观人。听了一节课就将执教者的水平“打入地狱”,这与评课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篇8:“创新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教学的任务要由传统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向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智能的全面培养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状况,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学生创新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探索,现已基本形成“创新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师生互动,引入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安全、民主、和谐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中适当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师生以及师生与媒介展开有效互动,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在课堂上,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以及师生与媒体之间互动起来,使学生迅速进入教育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摇篮。例如一教师在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时,利用很多同学想成为一名外交官的心理,颠倒时空,以一群小记者跟随晏子出使楚国为主线,设计了六大趣味活动,贯穿了理解、感悟、概括、辩论、写作等各项能力的训练,在整堂课中,教师巧妙地把学生引入到课文学习中,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实现了和课文的深层次对话,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二步:引导质疑,明确目标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当学习者发现某种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经验矛盾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平衡。这种认知不平衡会促使学生努力寻求一种解释或一种答案,这一过程就是知识产生的过程。发现问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体现。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当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出疑问时,学生便提出了四个问题:1.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2.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3.小壁虎怎么“借”尾巴,结果怎样?4.小壁虎还可能向谁“借”尾巴?这些问题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然后教师使用电子白板的遮挡功能逐一呈现小壁虎和小鱼、黄牛伯伯、小燕子的情境对话图,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通过朗读、情境对话、课本剧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中养成了质疑的习惯和创新的能力。

第三步:自主探究,经历感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尤其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这表明他们已具备了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分析和整理,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和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探索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乐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还要大胆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质疑问难”“追根问底”和“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如学习“认识时间”时,教师先出示学生父母的工作、学习时间表,再通过“拨一拨、填一填、说一说、比一比、问一问”等活动来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第四步:合作交流,整合观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结果有了初步的体会、感知,解决了一些简单问题,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集体智慧、合作交流学习达成共识。一个班级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合作交流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营造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共同提高的平台。为了让合作交流学习能互动有效进行,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技能,并对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做有序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数学交流中要虚心学习、认真倾听、细心思考,不管某个同学回答得“对”还是“错”,我们都要让别人把话讲完,再修正补充,千万不要别人刚一发言,就横加指责,致使发言者望而生畏,欲言又止。

第五步:体验感悟,延伸发展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是教学的重要实践活动。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悟”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为他们的未来开辟广阔的精神天地。课的结尾,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化解引导,使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效整合、互补,学在课堂,用在课外,进一步拓展学习空间,最终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激情,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的创新。我们要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性地学,从而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创新五步”教学模式是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成果,我们将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红,任庆世主编.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55个经典案例[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士科.浅谈阅读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J].课外语文,2014(8).

上一篇:小学6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下一篇:秘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