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2024-05-23

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通用10篇)

篇1: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关于“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我同意我们网络培训中的观点:实施高效课堂,需要课前精心准备、优化精讲、精学、精练的时间安排、学会运用教材、坚持教学反思。也就是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教材、会用教材、活用教材,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精心安排讲、学、练的时间,使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获得最大化的效益;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下面我结合自己对《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的教学,谈谈对实施高效课堂的一点体会。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上课一开始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今天学习这篇课文,老师要给大家提一个问题。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我们该怎样回答?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边读边想,再讨论交流。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老师一定会问,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此时我充分肯定他的提问,说“嗬!这么肯定!这确实是每个新课老师常提的问题,那你请说说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还能说”?老师要求并引导学生尽量的把事情讲的具体清楚。之后老师小结:问题提的很好,答得也很好,但不是老师要提的问题。于是又有学生回答“我觉得老师会问‘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别的父亲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自己回答。引导学生从父亲的内心世界出发,抓住文中“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关键的话进行体会,这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话,这是一个约定,这是一个承诺,这是父子心中不变的信念,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对回答正确、理解深刻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又表示“很可惜,还不是老师要提的问题。接着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老师可能会问,为什么其他的父母不去救,只哭两声、喊两声就走了”。有的说“课文第二十自然段‘父亲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为什么要颤抖地说?应该高兴才对”。有的说“我想老师会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对该问题的提出者老师表示非常的肯定和赞赏,作为奖励,让学生板书“了不起”,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为了实现对儿子的承诺,他绝不放弃,当别人都劝阻他时,他还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挖;儿子的了不起在于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

却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对以上每一个发言提问的同学,我都给出了积极的回应,并引导学生解答。最后老师亮出自己的问题“课文当中有一段写那位父亲因为悲伤过渡而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说出你的理由”。然后鼓励学生展开辩论,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走进父亲,体会“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种时间罗列的作用;抓住对人物的肖像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体会38小时失常的举动下父爱的执着、父爱的力量、父爱的伟大!

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更需要生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在这节课中,我用“猜猜老师要提的问题”这个带有挑战性和鼓动性的问题为学生搭建一个主动探究的平台,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尝试和挑战的欲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细节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完成了教学任务,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锻炼了学生提问、思考、理解、阅读、合作和表达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充实、有效。

实施高效课堂,还要重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因此,每堂课下来,我都要细细反思自己在这堂课上的优点和不足,有什么收获、存在哪些问题。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反思,让我知道实施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多元化解读,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发展。

篇2: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摘要:高效课堂建设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对此,我们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程资源特点,科学合理地整合软硬件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落实学生主人翁地位,实现自主合作学习,综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三维目标

课程资源 新课程

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堂上进行主动认知,养成良好的书写、整理、写作等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科学整合优质课程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活动设计,落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体验者与收获者,深刻感知语文知识的内涵,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实现高效教学。

一、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实效性,为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强大的融合功能,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融合功能,有效整合PPT课件等优质电子教辅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手段保证。

比如,在进行《爬山虎的脚》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PPT软件上选图做页面背景,然后输入课题“爬山虎的脚”。同时,为了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也因为题目中的“虎”是生字,所以,我们先把PPT中的“虎”字的位置空出来不写。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识字功能里的汉字笔画功能填补题目中空缺的“虎”字。通过电子教辅动画展示,可以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拼写顺序以及相关读音、组词、造句、对应的英文单词等。这样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高效教学。

二、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灵感,突破写作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大多数的小学生不喜欢作文教学。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阅读环境,学生知识底蕴等因素的限制,要让学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确实很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按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设计游戏教学环节,启迪学生写作思维,培养学生创作灵感,并从勤于摘记、积累素材、练笔促写作、批改讲评这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高效教学。

比如,在每次写作文前,我都要提前布置写作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如写一个你亲身经历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故事。为了把这次作文写好,我特意在写作前安排了《贴鼻子》的游戏,让学生观察上台贴鼻子的同学的动作、神态,台下同学的表现如何。接着,我让学生叙述贴鼻子的过程,谈谈在这次游戏中有什么感悟,并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把游戏的过程写下来。这样,学生文章内容就会生动些。而且,学生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生活,激活了创作的灵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充分发挥板书的功能作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实现高效教学

板书是语文教学中浓缩的精华。好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记忆,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间的脉络关系,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能力,达到掌握全局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重视通过互动交流逐步形成完整的板书。板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武式”,意指直接板演,用白板笔或粉笔直接书写。好处就是方便直接,不足就是书写不易工整美观,费时,直观效果差。另一种是“文式”,即预案型板演,也就是教师已经预设了板演的内容,课堂上随着互动交流一点点的掀开“底牌”。这类板书较直接板演来讲要工整、美观得多。通过教学实践可知,“文式”板演较受学生欢迎。

比如,以《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板书为例(如右图所示),在板书上可以分成八个覆盖区,分别是“墙上满是爬山虎”“叶子”“脚”“刚长出来”“长大了的”“位置 形状 颜色”“怎样爬”和“与墙的关系”。当学生对第一自然段谈理解的时候,教师就用橡皮擦擦出“墙上满是爬山虎”作结;当学生谈第五自然段脚与墙的关系时,教师就用橡皮擦擦出“脚”“与墙的关系”作结……学生的汇报虽然是无序的,但板书整理出来的内容就把无序变有序、零散变整体了,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理念,也给课堂增添了神奇的意味。这样的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把握能力,实现了高效教学。

总之,高效课堂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科学施教,充分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综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梳理、感悟等能力,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篇3:政治高效课堂实施以来的点滴体会

一、课改不是花架子, 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我深知: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别的学校的方法与经验不能原搬照抄, 我们必须在了解、熟知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适合学生们的方法, 才能为我们的教学带来变化。之后, 组建小组、制定评价体系、完善组内分工、规范展示流程、培训“三个环节”、小组文化建设等活动一一在班内铺开。我对这种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的把握也从一无所知到逐渐摸索, 现已初具雏形。

二、小组文化建设必不可少。从小组组建开始, 小组文化就成为全体成员的精神追求, 这看似形式化的东西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动力与激情。我们学校组织了小组文化建设比赛, 我们班的参赛小组激情澎湃地喊出了自己小组的组名 (独树一帜) 、组训 (莫为失败找借口, 只为成功找理由) 、组规 (自学安静不乱;讨论有条不紊;展示条理明晰) 、口号 (学习是车, 努力是油;要想开车, 就得加油) 。这些都是学生们本学期自己制定并独立完成的, 从头至尾我没有参加任何意见和建议。当嘹亮的口号冲破云霄的时候, 我相信, 他们会一直铭记自己的承诺。

三、身为老师, 要有阶段性目标。我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 唯一能够做到的也许只有勤奋二字。自实施高效课堂以来, 我把多次培训受到的启示和能够用到自己教学中的方法随时记录了下来, 不断去尝试, 不断去实现。一个目标达成了, 就向下一个目标进发。在尝试过程中我也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时甚至会走弯路, 所幸跌跌撞撞也算走了几步。比如我在5月11日的培训启示中写了这样几条:1.导学案前置, 课前检查, 量化计分;2.设记分员;3.一定要设计点评环节;4.展示过程要完整;5.将好习惯编成班规, 用班规养成好习惯;6. 对学生不动脑直接从解析材料或网上搜集答案的现象, 可以尝试:不让带材料;限字限时;分条说出。现在回过头来看看, 前面几条都已经基本落实了, 最后一条还有待进一步规范要求。这种小巧灵活的方式更便于小组管理和展示。

篇4: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效教学 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倾听习惯早培养,听有所思启思维

在学习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学习会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才能启发思维、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大都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因此,我从一年级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告诉学生有关听的重要性。“不但自己会说,还会听别人说的孩子才是会学习、会思考的好孩子。”

为了养成学生们听的习惯,我从教拼音开始就要求生生之间互相监督。即每当请一个学生读拼音、读生字或读课文时,其余学生认真听他(她)的平舌音、翘舌音读准了没,前鼻音、后鼻音分开了没,第二声、第三声区别开没……这样一来,学生们听的劲头就足了。听的好习惯会一直延续下去。如今,学生们上课都能做到听有所思、听有所悟,会对同学发言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汲取,而对发言中不合理的之处及时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在思维碰撞中不断地启迪思维,迸发灵感,使问题讨论不断地深入。现在,不管是上语文、数学还是其他课,学生们上课特别认真,经常会有任课教师跟我说:“你们班学生上课听得认真,发言特别积极。”

二、第一印象作用强,生字教学有技巧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最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比如,在学生掌握生字、新词方面,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课后每个生字写一行,之后听写正确率达到了96%。有的教师则要求学生每个生字只写3遍,之后听写正确率也能达到96%,甚至更高。显然,后者比前者有更多的课余时间。这需要教师上课能“精讲”,即抓住第一印象教生字。

我在上识字课时,对于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都要严格把握“书空”这一关。即要求学生竖起食指,瞪大眼睛,盯着我拿着粉笔举得高高的手,跟着我把生字一笔一画板演在黑板上。然后,我又在一些易混易错的笔画上用红色或黄色等有色笔标出,加以点拨。紧接着要求孩子在田字格里端端正正地写两遍。这样,孩子们对这些字的第一印象就特别深了,听写时错误很少,效果很好,准确率达到97%。

三、课堂氛围要愉悦,学习兴趣要激发

如何才能使学生对你的课产生兴趣呢?暂且来看这么一个例子: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去电影院看一两次电影。去电影院之前,无论是大队辅导员还是班主任都会对学生进行纪律强调,但学生们每次的表现却不一样。有时鸦雀无声,偶尔发出掌声或赞叹声。有时正相反,整场电影都能听到学生们的吵闹声和进进出出的身影。同样的纪律教育,同样的教师带班,为什么结果却不同?其原因就是电影内容对孩子的吸引力不同。同样的道理,要使学生对教师的课产生兴趣,教师就应是一位出色的演员,一位富有才华的导演,一位能掌控全场的主持人。因此,我会珍惜我的每一节语文课:每一堂课都用我的好心情,用我的微笑,用得体的体态语以及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尽量用工整的板书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当课上到有趣之处时,我和学生一起哄堂大笑,当课堂出现不和谐音符时,我又是一位严厉的教师,掌控课堂动态。我的学生特别喜欢我且喜欢上我的课,下课了还经常缠着我议论刚才课上的内容。

四、课堂时间合理用,课内作业保质量

篇5: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怎样扭转这种局面,还师生一个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宽松、友善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要学会煽情--教师的感染力。教师运用自己的感染力向学生提出要求,使他们感到亲切与善意,就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成为他们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许多后进生的转变大多开始于教师的“动之以情”,这正说明了教师感染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在一些教师的语文课上,从走进教室到教学结束,一路平铺直叙,一脸漠然,讲解起来刻板、冷漠。学生的情感被无意中压抑,学生感到窒息。大脑岂能兴奋起来?我这些年来,无论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有怎样的不快和痛苦,一旦踏上讲台,我就必须克制自己,不让学生从我身上察觉出丝毫的不适。更重要的是我往往根据文章的情感基调,自觉调节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例如,教学《爸爸带我去爬树》,开课伊始,我通过聊天的形式开启学生的心声。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真实经历。为解读文本铺平了道路。教学《可爱的中国》时,我用沉痛的语调给学生讲述了关于中国内战的历史,学生在下面听的津津有味,自然对文章的背景有了具体的感触,那么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认为“煽情”关键在于把握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的现状。一句话,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亢奋状态,必须在把握准教材的基础上,用适合的语调、语气和语速甚至音质来感染学生,尽快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

其次,课堂上教师要对不同气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兴奋型(胆汁质)的学生行为方式特点:态度直率、热情主动,精力旺盛,但情绪容易兴奋冲动,脾气多暴躁,行为易改变,缺乏耐性。对这种气质的学生的教育要以慈爱情理去感化和陶冶,不宜在人多的场合批评他们。当他们在激动、发脾气时,应该避其锋芒,设法使其冷静、稳定情绪,然后采用商讨式,  消除防卫心理,把批评信息传递给被教育者,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同时注意  发展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信任,使他们认识到控制感情的必要性和控制感情的科学方法。这样,他们可以成为积极热情、生气勃勃的人。多血汁(活泼型)的学生行为方式特点是: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反应迅速,善于交际,易适应环境。但兴趣和注意力易转移,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外倾性。对这种气质的学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耐力和韧性。平时要严格要求,防止自由化。这类学生接受道理快,表态快,但也忘得快老毛病易重犯。对个别沾染不良习气的学生,应严厉批评,并说明造成的不良后果。对他们教育的好,可能使其发展为亲切热情,适应能力强的人;相反则发展为轻浮散漫,精力分散,行动草率的人。对这种人的批评一般可采用震动式批评方式,语调较为激烈,态度要严肃。对有些自我防卫心理强烈、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常常事后否认或搪塞掩饰或嫁于别人,应当采取当时、当场、当事批评的方式。  安静型(粘液质)的学生行为方式特点是:安静稳重、沉着冷静、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但沉默寡言、反应较慢、不够灵活,内倾明显。对这类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要逼他们表态,多给他们一些思考机会。但也要防止出现懒惰和冷淡的感情,注重培养他们敏捷、勤奋和进去的精神。引导他们与同学多交往,消除心理障碍。批评这种气质的学生应采取启发式的批评方式,多用暗示、提醒或启示,借助他人、他事的事实,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批评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使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总之,我们应当吃透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使用不同的钥匙开启不同的锁。竭力克服简单、一刀切的手段处理课堂行为。只有如此,学生方能放松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加强有效的“读”。

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法则。古人总结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到今天照样适用。有效教学并不摒弃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一节语文课上,没有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那么谈有效的“学”,简直是空谈。只有把“读”抓实,抓好了,理解、感悟、评价等才能学习行为才有可能实现。这个“读”,不仅要保证读的时间、数量,更要保证读的质量。盲目的读,即便重复多少次,那收效是微乎其微的,反而导致学生厌烦。所以,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促使学生爱读,而且每读一次,必有所获。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认识到,唯有反复的读,才会有所得的理儿。以后学习时,遇到困惑,学生便会自主地去读,直到自己读明白了,才肯罢休。

其次,我们要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书。例如,每一个单元中的讲读课文,我重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进行精读、研读,甚至品读。读出个中滋味。而对自读课文,我重在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进行速读,培养学生的迅速抓住关键词,通过关键词连接的方法,整体感知文本。例如在教学《琥珀》时,我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采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就很快地归纳出了:形成--发现--价值。从而明白了本课旨在介绍琥珀的科学知识,是一篇说明文。那么,下来研究说明方法便是学习的重点了。这样为深入地理解文章节省了时间,使得学生有了充分读书、讨论与交流的机会,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随着年级的升高,默读的比重越来越重要了,但并不是说不在进行朗读的训练。必要的时候,朗读还得坚持训练。例如,在教学《爸爸带我去爬树》一课时,“爸爸微笑着注视着我。我来劲了,在这田野里,好像心里特别想玩--我上去就爬,两只手抱紧了树身,两只脚也盘开对蹬在树干上,然后手脚一起用力慢慢往上蹭。”一句,初次学生体会作者不紧张,我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再次体会,学生才明确虽然作者对爬树充满了好奇,但是毕竟是第一次所以他有些紧张、害怕的心理。文章精妙处,需要精读,甚至反复的朗读,才能体察得更深刻一些。又例如《野草》一文,有这么一句“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来了斗争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比较难理解。我引导学生抓住“傲然”“哄笑”两个词进行反复的品读,学生豁然明白,原来作者是在嘲讽那些见不得风雨,需要特殊抚植,苟安于舒适安逸的环境中的反动派的软弱性、依耐性与妥协的嘴脸。热情地讴歌了顽强不屈的“小草”的骨气与气节。总之,我的体会是,整体感知文本宜粗不宜细,默读、浏览的方法比较适合;深入体察文本时,宜细不能粗,朗读甚至需要朗诵。这样方能见微知著,体察入微,达到高屋建瓴的效果,阅读才有效。

三、适时迁移、操练,形成能力。

现在的语文教材是按主题编排的。每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与特色。这利于学生不同特质的发展。因此,从不同的课文学习中,探索不同的吸收内容。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达到一课一技。例如学习了《养花》一文引导学生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成习作。《爸爸带我去爬树》可以指导学生拓展练笔,写写《    带我去   》这样的半命题作文,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选材,又使学生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学习了古诗,可以设计一些古诗句运用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巩固。例如,当新学年开始,一名优秀生突然要转学了,临走时,你会对他劝勉            等等。总之,我们活用教材,便会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达到轻负高效。只要我们有心研究教材,便会发现课文值得训练的地方很多,选择一二反复操练,时时更新,学生不但喜欢,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能力。又如,《琥珀》一文可以引导学生从实物中进行推测,编写故事。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给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作为教师要在“读”和“练”上给予学生强有力的指导,而不是灌输与强迫。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点滴体会]

篇6: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崇雅中学高中部:胡培华

随着我校高效课堂的扎实推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长期摸索过程中,有些做法值得总结和探讨,下面简要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认清新形势,转变班级管理观念

高效课堂模式使我们面对很多新情况,碰多很多新问题。最突出的是学生围坐式教学,这既强化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的氛围,同时也加大了学生一起闲聊的风险;小组捆绑式评价,既突出了团队合作的要求,也会诱发评价平均化倾向。还有学生生活与学习共同体的考评,崇雅之星的推出,星级宿舍的评选,如此等等,面对诸多的变化,我们必须认清高效课堂的新特征,把握每个学生的实情,从班级的实际出发,切实转变班级管理的旧观念,创新班级管理的新模式。上述客观实际使我们从中解读出必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让学生有积极进取,勇于争先的拼劲,形成竞争帮扶的氛围。认清新形势,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我们决不能用老一套来应对新情况,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

二、探索新方法,力争好效果

针对新实际,我们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主要是抓住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合理分组,适当调整

生活成长共同体和学习成长共同体是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基本元

素,如何组建有很大学问。原则上讲是要为大家的合作竞争搭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平台。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能不能被激发出斗志,就要看分组是否科学合理。为此在宿舍安排,宿舍长配备方面,第一个环节就要把好关,特别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同学关系,从和谐宿舍做起,进而创建星级宿舍。班级小组更要妥善组建,基本做到异组同质,同组异质。我们现在的高一6班有68位学生,我把他们分成9个小组,主要考虑学习成绩相对平均,男女生搭配合理,学生个性相近,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团结,真正的竞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若发现有什么不和谐的因素,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同共同体之间做必要的调整。对我班柴某同学,由于小组其他成员对其反感,还有叶某、郭某认为跟小组成员不和谐,在协商基础上进行了换组处理。

2、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班级管理的主力军

高效课堂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班主任要做的事情会更多,为此必须选拔得力的班干部,而干部是否得力,还是要看你如何去选拔,如何去培养,如何去引导。对班干部既要有原则上的要求,又要有方法上的指引,还要有精神上的支撑。赋予班干部实际管理的权力,多些鼓励,少些抱怨,多些肯定,少些指责。这样,班干部才会既保持与同学的密切联系,又与班主任一条心,为建设优秀班集体死心塌地。刚来新班,在了解的基础上指定的班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我发现班长刘同学工作主动性不够,胆气不足,我除了统一培训班干部外,还针对她的问题,多次进行个别指导。副

班长肖同学,无所适从,成了虚设,我告诉他具体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其他班干部也都一样,要经过耐心的培养才能为班级管理做出成绩。

3、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

尽管国家和学校都有中学生应该遵守的一些行为规范,但是,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如何更有利于加强班级管理,由于各班实际不同,再加上教育模式的转变,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有了制度上的保证,就可以避免随意性,实现管理的公正公平和高效。为此,我们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班级公约,制订了量化考核细则,操作性很强。既然是捆绑式考评,所以小组成员的奖励和惩罚就要追击到一个小组的每个成员,这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亮化考评细则,在我班不仅张贴了班级公约,还配有具体的细则。有了制度,更重要的是贯彻执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就靠这些制度来管理学生,来评价学生。

4、加强班级和小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班级有班级的灵魂,小组也有小组的灵魂,优秀的小组文化能鼓舞学生的斗志,凝聚全组成员的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树起一盏明灯。小组命名很重要,健康向上,励志豪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无形影响,一些低级庸俗的组名坚决加以屏弃。有一小组取名“七勤六育”字面意思没什么不好,但谐音给人不好的感觉,所以在帮他们分析以后,重新更名。班级文化建设对小组有总体指导作用,一张图片,一副字画,一个标语,一副对联,都要为学生

健康成长服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班主任用心尽力管理一个班级,要想出成绩,除了各种办法措施外,我始终认为班主任的身体力行,带头示范作用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为此不仅上届高三,而且这届高一,我都本着要做一天班主任就做真正的班主任的态度,给学生做好表率作用以促成班风好转和良好学风的形成。比如说现在高一没人要求我们早上到班,但我要求学生到,我每天都会提前到,每天早上六点半开办公室门,风雨无阻。时间久了,学生会被感化的,我深信,上届高三已经证明了。班主任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善于激励学生,鼓舞学生的斗志。我每个学期除了重点对象外,每个学生至少都要做两次普谈工作。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肯定,某位教育学家就认为,人的最本质需要就是对自身的肯定。这样才能让学生拾回自信,才会对人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以上文字纯属个人浅见,不当指出,恳请斧正。

篇7: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实施策略总结

高效课堂的理念和形式不仅改变了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迫使教师走下讲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使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学生讲老师听”的新型课堂形态。

一、本班学生学习基本概况。

本班共有学生49人,男生25人,女生24人。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尝试和实践,学生对“活动单分组导学”的学习方式已渐渐熟悉并开始习惯,由开始的茫然不所错被动接受到如今的熟练运用积极跟进,课堂学习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创造性阅读,小组合作中主动和同伴协作探讨核心问题,展示时勇敢自信,能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特别是在韩立夫教授“六字诀结构化预习”的理论指导下,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一部分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搜集资料,拓展性地自主学习,这些行为都是高效课堂学习理念带来的显性成果。

二、高效课堂创建所做的主要工作。

1、学习理论,奠定高效课堂实施的行动基础。

自我校加入到宝鸡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教改实验校后,学校做了大量的动员和培训工作。在实施初期,随同全校领导班子和二十多名老师利用开学前的时间加班加点,在郭校长的动员讲话中明确参与课改的重要意义,即为了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成功。接到刘校长认真学习《有效教学教改项目指导手册》和韩立福的高效课堂讲义的工作任务之后,我积极翻阅手册,观看韩立夫关于高校课堂的讲义稿,熟悉了许多理论知识,也模模糊糊懂得了一些实践操作的要领。我深知,由于自己站讲台的时间较长,在传统教学方面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如今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师角色,这无疑跟接受一次教学大手术没有两样。所以,内心有着难以言语的排斥心理,更多的是盘算着该怎么办。在轰轰烈烈地活动单设计中,尽管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做的对不对,但在和同伴的协作研讨中,至始至终地尽心尽力吗,生怕由于疏忽让本来就茫然的工作走更多的弯路。面对这份新生事物的撞击,深感自己教学实力的浅薄和无力,唯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陪着学生一起慢慢走上高效课堂的学习轨道。

2、改变座位形式,营造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下的课堂座位形式的插秧式的排排坐,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身体和目光都是面向老师,便于老师对所有学生的控制和整堂课的驾驭。但高效课堂中,老师不能再成为讲台的霸主了,那里将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老师该往哪里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开始慢慢接受六人面对面的小组围坐形式。经过对全体学生的个人信息认真分析,我将全班49个人分成了8个小组。受学校教研会小组体验式培训的启发,我花了一整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选组长、定组名,设计组训,确定小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各小组上台,在组长的带领下向全班同学展示各自的风采,成员介绍,小组呼号,集体宣誓,在激情昂扬的氛围中构成了全新的学习小组。

3、完善课堂学习评价制度,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刚刚实施时,没有系统规范的评价依据,多靠即时的口头表扬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尽管六人小组的学习形式已经建立,但是心连心的凝聚力却还没有形成。在学校数次培训和指导的启发下,我翻阅了大量小组构建的策略和评价策略,制定了简单的课堂加分制度,并将加分的内容、形式、分值制成表格下发到各组长手中,节节做记录,天天做统计,周周做汇报,同时伴以明星组长、红旗小组等各种评选活动,利用班会或者晨会的时间大张旗鼓地表扬。这样以来,小组长的工作主动性被激活,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慢慢增强,大家都不想让自己小组的分数成为全班最低的,于是就有了强烈的上进意识和为集体争光的意识。这样的评价机制运行以后,不但让学科教学变得有序井然,而且激活了班级管理工作的运行。比如学校“四无”活动的开展,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使得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落到了实处,人人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小组评价开始后,以小组为单位的值周工作呈现出可喜的变化,组长带领本组的成员很有条理地做好每天的工作,填好值周日志,每天的晨会小结,每天的教室内外清洁,为我原来繁琐杂乱的班级管理减轻了许多负担,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4、优化活动单,让课堂环节更加简约实效。

刚开始接触“活动单”这个概念时,一切都很陌生。由于什么都不懂,所以设计出来的活动单全是习题的堆积,从拼音、字词、句子到阅读理解,跟那成套的习题集没有两样。拿到课堂上,课本全被抛到了一边,四十分钟尽组织学生做了活动单了。于是我开始埋怨这哪里是什么高效课堂,这分明是应试教育,题型训练。一段时间,我的语文课完全变成了习题讲解课。无奈之余发现,好多老师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于是大家又开始琢磨,开始研讨,开始一边上课一边研究这个活动单的奥妙。当郭校长有一次发现学生手里的活动单后,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不能让活动单束缚住我们的手脚,活动单的设计一定要简约,切中文章的核心,切实为学生的学习起到服务作用。这时的我才恍然大悟,再次搬起课本认真研读,开始和同伴们商量将课堂的几个大环节和获得弄个单的模块对应起来。这样以来,活动单的设计开始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又慢慢删除那些琐碎的基础知识,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形式和内容。于是,由“自主预习模块、文本研讨模块、巩固练习模块”三大模块构成的学生学习活动单终于面世。随着内容的优化,它已经在学生课堂学习中越来越有效地发挥着引领和辅助作用。

5、教研活动积极跟进,不断提升个人业务素养。

从“一案一本”到“一案一单”,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经历了许多坎坷,学校为了提升老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也组织了大量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每一次的培训,我都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特别对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几次高效课堂体验式培训活动中,我的受益颇丰。在参与各级各类培训的同时,我坚持阅读高效课堂相关的杂志、书籍,特别是借助自己的博客,将实践的心得和体会及时记录下来。有了疑惑和问题,及时到网络查找资料,对照现象,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上学期进行的高效课堂个人技能展示活动中,我积极参与,认真完成每一次的竞赛内容,用平时学习积淀的各类理论和素养陈述自己的教学思想。特别是在最后一次做课展示活动中,我全面回顾自己在高效课堂中得到的点滴经验,凭借多年的课堂驾驭能力,组织和引导学生用高效课堂的模式主动学习,轻松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整个课堂技能展示活动中也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我深知,这个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长达一个学期的技能展示活动中,自己投入地学习,用心地实践,那不知觉中慢慢提升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才是最重要的。

三、高效课堂实施的主要策略

1、学习小组的组建以及管理方式。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本班共有学生49名学生,学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小组建设的过程分三步进行:

(1)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我认为学习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2)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3)学习成绩应该优秀(4)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5)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要有创新精神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小组成员共同磋商、集思广益,为小组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目前我班学生给自己小组起的名字有:飞翼、活力、闪烁、咕啾、豆子、无敌、给力。

(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为全班每个学生编一个号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小组成员按成绩1、2、3、4、5、6号,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排在最前边,每个小组的1号就是本组各方面能力比较弱的,越到后边的号综合能力就越强一些。这样,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候既便于组长分工,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以及时评价,使每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车”现象的发生。

2、导学案及活动单的设计及使用。

导学案为备课组教师研读教材、集体备课的结晶,教师个人使用前可根据教学实际和思路进行修改,使用完成后必须有手写的教学反思。精读课文的导学案一般为两课时,略读课文一般为一课时。导学案分为四部分内容:备课人和内容信息;导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活动单;主要将导读、生成、训练(拓展)等合为一单。

目前,五年级语文活动单共由三个模块构成:自主预习模块(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大意,搜集作者资料和课文背景、摘录好词好句、提出自己不解的问题);文本研讨模块(根据课文内容画行文思路图、统领全文的核心问题理解);巩固练习模块(根据所学课文进行话题练笔或者即兴仿写)。学生学习活动单一般是上课前发给学生,课堂上在老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分步分环节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和填写,下课后上交由老师批阅。

3、课堂的基本流程与环节。环节一:板书课题,明确目标。环节二:小组合作,预习交流。

(1)由组长组织对前一天的活动单预习情况进行交流评价。(2)小组代表上台集体展示,其他学生同步用双色笔进行补充。环节三:感知文本,理清脉络。(1)引导学生感知文本。

(2)完成活动单的文本研讨模块。(3)组内交流,智慧共享。环节四:集体展示,理解文本。

(1)由最先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上台进行展示。(2)其余学生用双色笔完成补充和修改。(3)老师进行适时点评和点拨。环节五:巩固练习,即兴练笔。

(1)根据活动单的提示完成单位时间的即兴练笔。(2)集体展示,师生共评。

四、高效课堂创建中的体会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和成长总是要历经波折的,比如高效课堂以全新的思想和姿态呈现在老师和学生面前时,每个人都对此充满了排斥和怀疑。但当它真正走进我们的行为甚至走进我们的内心时,慢慢地我们尝试到这种改变给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可喜变化。以前,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苦口婆心地去分析去讲解,一节课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老师的主观教授中进行,学生的学习达到了怎样的理解效果和消化程度全然不知。但现在不一样了,当学生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地向全班学生讲述自己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时,我们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高效课堂探索到至今,虽然我们品尝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改变和成果,但也积攒了许多让人困惑的问题,比如从形式上表现的很细致扎实的结构化预习中,有许多孩子只是将课外资料上的基础知识或者和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不加筛选或者不分重点地罗列和摘抄,结果是书上画的花花绿绿,写得密密麻麻,但实质上一经抽查,连最基本的课文朗读关都不能过,字词认读关也是问题重重,暴露出的问题是不但使预习流于形式,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学习反而走向低效。其次,小组合作过程中,对于学习对子的组织缺乏必要的指导,使得主动强学习能力强点的学生可以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但使那些胆子小参与不够主动的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却成了掉队的人,时间长了,他们会逐渐丧失与人协作的欲望,失去主动学习的乐趣,合作学习的效率也日益弱化。在全班进行的集体大展示环节中,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具备了胆量和自信,但在台上进行展示时,缺乏明晰的思维和清楚的表达,更多时候只是照本宣科地朗读答案,尤其在下边的同学提出异议的时候不能自如地进行互动交流,讲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口齿不清,语言啰嗦,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这些现象需要进一步提高要求,加强细节训练,让所有的学生对于组内的小展示也好还是班上的大展示也好,都能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统一的上台、讲述、互动、总结。自从学校下发了统一的小组课堂评分要求,课堂评价基本有了统一的依据,各科学习也得到了相互协调和步调同一的评价,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具体的操作上缺乏对组长的细节培训,导致很多时候各组的加分标准不够统一,个别小组和大家分值悬殊过大,老师在上课加分的时候也有忘加或者加分随意的时候,这些做法时间长了会导致小组评分流于形式,对于下组合作学习不能起到及时的督促和激励作用。

关于课堂中的“以生为本”。我们所研究的高效课堂模式其最本真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力,使他们在一种自觉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体验认知的乐趣和探究的快乐。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由于时间问题或者学生因素,在教学节奏不能按计划进行的时候容易走向传统的讲解、分析,以讲代读,以讲代思,时时充当课堂教学的霸权者。教师强势,学生必然弱势。牵引的时候挖个洞,让学生往里跳,引着学生来搭后半截的话,这种情况相信我们每个老师都有过经历,其严重性便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我记得刘校长在实验一开始就提醒我们老师,不管学生说对还是说错,都不要批评,只要让他说出来就达到目标,时间长了,等树立了自信,孩子不但想说而且说对的比率也就变高了。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总是因为这样的尝试和等待而使教学节奏显得过慢,课堂效率低下。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有效发挥案单作用,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里充分展现自我,快速成长,实现高效。

回顾“一案一单”的实验历程,虽然时间不长,我们却早已在艰难和挣扎中迷失自我,更多时候的语文课只能静静地等待孩子们认真写单,因了一部分孩子的写字速度,我们甚至连最宝贵的朗读、默读、品读时间也是压缩再压缩。也许,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应该是一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但“高效”二字似乎像一条无情的皮鞭抽打着我们,让越来越简单的语文课堂教学顾了这头却误了那头。反思这一切的一切,或许是我们的理论学习太过肤浅,操作方法太过粗糙,使我们的“一案一单”课堂模式不仅没有完全体现小组合作的鲜明特色,更可惜的是失去了原有语文课的生命情怀和情趣情感。

篇8: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 确立全新的、与新课程改革相符合的教育观念, 并对教学的方方面面不断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 观念决定行动。为此, 必须打破旧的教育模式, 更新教育观念, 在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摆脱低层次的知识本位教学,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此基础上, 互相理解, 互相尊重, 真诚相待。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导演, 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不再是绝对的权威, 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

2.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探索, 才能对事物有更充分的认识, 促进自己的发展, 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二、改革课堂教学, 即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优化教学环节, 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1.优化教学关系。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 提高教学效益。

2.优化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 分年级、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 做到既有总的目标, 又有教学课时目标, 如知识储备、情感体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 要恰当、完整, 要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

3.科学编排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抓住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分析文章的结构, 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学生易于学习接受。

4.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 我们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性, 大胆运用开放型动态教学模式,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参与意识, 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5.改革教学方法。目前的课堂教学, 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以旧的教学方式施教于新的教学过程, 无疑是穿新鞋走老路, 要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 充分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现性、探索性, 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优化教学手段。“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 已经不能满足今天语文教学的需要。为此, 我们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学, 并且要讲效益。坚决摒弃那种为用而用的思想, 从而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传统教学的点缀。

三、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 即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现教学及学习方式的互动、开放和创新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 要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 让课堂充满激情, 充满美感, 充满智慧。向学生提出挑战性、激励性、趣味性的问题, 引发学生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

2.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现教学及学习方式的互动、开放和创新。

四、树立现代育人观念, 即教师要树立现代的人才培养观念,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个性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1.新课程改革要求确立的教育理念就是素质教育。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教育思想的变革, 促进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所有因素不断发生变化。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创造性, 教师应该不拘泥于教学模式和原有教案设计的束缚。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积极的探索、发现、实践、体验, 主动学习获取知识, 学生善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观点、新的思想, 新的做法。

综上所述, 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让学生学会学习, 切实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摘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对此进行了探讨。

篇9:实施“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一、变例题传授为学生尝试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新授课的例题都是由教师分析、讲解,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方法去练,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围着教师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实施“高效课堂”后,教师大胆地让学生尝试解例题,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动位置,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能够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

尝试练习时,有些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进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些学生虽然不能很成功地完成任务,但他们能带着疑问去学习,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课堂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变难点分析为学生讨论

学生不易理解、学起有困难的知识是教学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的难点都会详细讲、反复讲,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掌握。其实这样做,只是教师把现成的知识置于学生面前,学生没有经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仍然理解不透、印象不深,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把教学难点分解成若干个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就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中,如何处理小数点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教师在学生尝试练习、反馈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思考题让学生讨论:①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解题的关键是什么?②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换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依据是什么?③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取决于除法中的哪个数,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理解了这些问题,学习的难点也就突破了。

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时,都会努力表达自己的见解,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见解有所肯定,也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既能够取长补短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觉与他人合作、善于与他人交往的意识。

三、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操作

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运用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或抽象的知识。在“高效课堂”的模式下,如果教学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教学效果会更好。动手操作符合小学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动手操作,启动了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玩中学、学中玩,更能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对知识的形成理解也就更清楚,印象也就更深刻。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教师可让学生带着学具到室外进行操作实验,通过装沙或装水等实验,充分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就不会时常忘记乘以或除以3了。

不过,对于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教师须精心设计、安排,指导学生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教师指导有方,学生才能操作有序,有利于悟出道理。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教师还要提出要求,如要求边操作边说“过程”、边观察边比较等,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就不会只流于形式。

四、变教师设疑为学生质疑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让学生质疑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促使学生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积极动脑、主动参与的表现,学生能提出问题,可以暴露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对症下药”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堂课可以分时间段让学生质疑,如揭示课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新知识讲解后和全课结束前引导学生思考“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等。

教师在释疑中要掌握教学相长的原则,对于学生质疑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自行解答,当学生回答错误或无法回答时,教师再帮助解决或交给学生讨论。

五、变教师总结为学生自结

全课总结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巩固新知”、形成网络支撑等作用。全课总结一般都在下课前5分钟左右进行,但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不算稳定,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处于最低点,此时进行全课总结,其效果必定不如人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抽象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及所学知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在“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中,实现角色变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潜能;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枫田中心小学)

篇10: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对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点滴体会

会宁县东关小学梁军党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课堂模式在我国许多地方已经得到开展。如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和江苏的洋思中学,几年的教改,让我们都看到了合作学习的成功之处。自从去年我校开展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后,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的能力,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理解与支持。高效课堂解决了传统课堂的低效和无效,使学生和教师都得以解放。在高效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学习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得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一、合作小组的构建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划分小组要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以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性别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以异质为主,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具有一定的互补,并相互促进。在组内异质的前提下,组与组之间力量大致均匀,目的是体现公平竞争、均等抗衡。开始学生不熟悉可由教师指编,熟悉后可有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整体控制。

如我班48名学生,每组6人,全班组成8个学习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8名最优秀的同学任组长赋予组长全面的权利,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其次给每个小组起一个合适、响亮、有意义的组名。如我班六个组学生自己起的组名分别:奋斗组、阳光小组、起航组、永翔组、努力向前组„„最后给每位同学编相应的代号和就坐。如1组1号编为A1,2组2号编为B2„,小组桌子靠在一起组员对号入座,我的经验是组长坐中间,实行好中差交替组合更有利于小组的管理。

二、小组长的选拔是高效课堂的关键途径

1、选拔小组长的条件:各科学习成绩优秀;创新和服务意识较强;有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成员中有一定的领导才干。教师应注重小组长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励和分辨能力的培养。

2、明确小组长的职责:一是团结关心组员,管理小组同学的课堂纪律。二是定出小组一帮一的对象,组织小组同学进行对学和群学。三是协助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任务,组织小组同学有序的进行展示。四是根据小组同学的表现作出评价,并记录统计。五是协助老师督促同学预习,检查同学作业,分发试卷等。副组长应协助组长开展小组活动。

小组长应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能带领本组成员合作学习,能打造一个积极向上、实现高效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团队。简单地说小组长既是教师助理又是学习的领袖。

三、小组成员素质的培养是高效课堂的成功保证

1、加强树立团队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学习小组组建的意义,明确学习小组组建的方式,了解学习小组学习过程的操作,掌握学习小组评价的方法。只有清晰学习小组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才能使学习小组发挥出无限的潜力。

2、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或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学会倾听看似简单对部分学生却很难做到,所以我用整整一节课时间专门培训我班的学生比较大声喧哗、中声朗读、小声讨论、无声倾听这四种方式的学习效果,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

3、质疑对抗胆量的培养。敢于提出质疑有利于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我常常在数学课堂上利用学科特点对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可拓展变式的题目采用学生横向探索,老师纵向挖掘的方式,对重点、难点和疑点多花时间,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及让学生体会解疑的成功感。

4、课堂纪律性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使课堂讨论、展示、对抗质疑有序进行。我认为关键是一开始各个学科都要按照一定参照标准模式课堂规范来要求学生,当到达一定程度后再根据学科特点有的放矢、大胆放开,这样才会避免刚开始学生出现对课改新模式的混乱。另外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除了让组长来管组员,还可以采取不同组互相监督的形式。

四、小组评价和奖励策略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1、评价原则:首先是评价的整体性,以小组总体策划估计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每次测验结束后,要计算每个人的提高分和小组得分,以便对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做有利于激励学生用最大的努力去进步。其次是评价的及时性,及时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与促进作用。各组成立学科课代表,负责相应学科导学稿、校本作业、周作业的检查及评价,及时把得分上报给组长,最后由当天的值日班长记录在册,为“周之星”、“月之星”的评价提供具体的数据。然后是评价的分层性,我根据成绩,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评价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利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原则上各层次的学生展示与之对应的题目,同时也鼓励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努力,但评价的标准有所不同。在具体操作时,本着“声音洪亮,回答直接,展示大方,勇于质疑”的精神,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的准确度,综合赋分,写在评价栏上。

在具体评价中,当堂反馈当堂完成,当堂展示,当堂评价,分等级量化评价,并与小组整体评价挂钩。例如为了把本周所学知识,在周末加以巩固,我校制定了适合我校课改特色的每周一练,内容为本周所学的新知识,同时本着“循环提高”的原则,大多为刚学过的校本作业题,要求在周一早读课前交齐,届时学生会将在各班随机抽查一组,按等级给予评价,若发现抄袭、乱做作业的情况,可酌情扣分,予以批评,并在当天的校园广播中公示结果,直接与小组的周评价挂钩,作为考核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上一篇:简单的文艺晚会主持词下一篇:评课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