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学案导学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024-05-20

实施学案导学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通用8篇)

篇1:实施学案导学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实施学案导学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摘要: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的新课程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是适应科技迅猛发展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的现状,寻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途径,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学案导学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人的素质,弘扬人的主体性,关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也指出:教育的四个重要领域,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四个”learn” 即“learn to know ,learn to do, learn to live together,learn to be”所以教师的职责应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为学海无涯,知识是学不尽的,而且分分秒秒都在更新,“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learn”的能力,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获取知识,才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如何使学生掌握“learn” 的能力呢?那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探索质疑解疑,把课堂变成学堂,重在培养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多少,而且主动获取的知识要比被动获取的知识理解记忆要深刻得多,课堂教学效益自然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呢?在众多教育者苦苦寻觅,“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以建构主义及最近发展区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教育改革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它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发挥了极大的优势,那么什么是学案导学?学案导学模式是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呢?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由师生共同编写完成的由一系列活动、思维方式等组成的学习方案。学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导学模式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使知识 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来获得。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学案的目标设计是明确的,教与学的思路是清晰的,知识点是系统相连的,例题是精选、实用性强的。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一般环节是:利用学案明确目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利用学案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利用学案引发探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利用学案精练拓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案设计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定,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下面就从我自己设计的一个语文常规课《归去来兮辞》的学案案例,来谈“学案导学”对减负增效的作用:

一、指导预习,自主学习

在学案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目标”“背景资料”、“学习重点、难点”等几个内容,学习新课文,如果不能充分预知,预习,预谋,怎能知己知彼、有效将之“攻克”呢?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预习时根据学案“整体感知”的要求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依据辞赋的特点画出韵脚,并依据韵脚和文章的内容把文章划分为三部分,简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并思考“作者在序文中交代了出仕辞官的原因经过,你能说出几点来吗?”“陶渊明下这 个决定内心有怎样的挣扎,做了决定后心情是怎样的?试着加以概括、说明”。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预习有了方向,目标更加明确,预习效率明显提高。

二、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在课堂上有了第一部分的“整体感知”的基础,学生逐渐深入第二部分重点赏析,突破难点。首先研究讨论预习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生发新的问题,适时抓住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文本解读。例如在预习中有学生针对“僮仆欢迎、稚子侯门”一句提出“陶渊明的生活也不赖嘛!家里还有僮仆,怎么在小序中说自己家贫,揭不开锅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而这个问题恰好可以引出主题的思考。于是我就启发学生在背景资料中寻找答案,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陶渊明僮仆的考证文章。像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一文就有论证,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这时教师适时提出“陶渊明为什么写归家时连家僮都如此热情的欢迎,这个亲切热烈欢快的场面描写对表现他的志向有什么作用?”这就引发学生去思考主题,去突破难点了。

所以这个环节把握的成功与否就看教师备课是否充分,知识储备是否丰厚,教学是否机智。一堂成功的学案导学课是师生充分互动的课,是自然而然,毫无斧凿之痕的课,是师生情感的主动交流,是智慧火花的激烈碰撞,是重难点突破的水到渠成。一 4 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这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梳理归纳,总结反思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把预习内容,课上讨论的问题进行有序的归纳整理,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总结自己的收获,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像本课的文言词汇语法句式,文章的行文顺序,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等,务必做到了如指掌。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四、练习巩固,拓展创新

在对课文有较为清楚的把握基础上,首先教师针对学情设计相关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例如文言文阅读以基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言常见语法现象为主,通过习题的训练可以强化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其次再根据文本和学生实际进行更广阔的拓展,引进课外资源,引入生活源泉,让思维之溪潺潺流淌。例如拓展阅读《重读陶渊明》,《菊花人生》、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章陶渊明》设计一个问题,“请你从学过的篇章中找出古代士大夫的追求,矛盾,抉择,看看他们有何共同的思想情绪,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借助学案依据文本的有益拓展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 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分析和运用能力,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

“学案导学”符合素质教育倡导的“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使课堂教学效益自然预习有章法,授课有依托,备课更充分,导学更有效。课堂生动热烈,学生积极参与,作业质量明显提高,成绩不断地攀升。它不仅解放了教师,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也促使教师享受职业,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当然教学中也有很多问题凸现出来,比如学案的统一要求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化,千篇一律,泯灭教师的个性;学生面对单一的教学形式会产生厌倦;由于教师水平不一,学案导学的操作还不灵活,有跟着学案走,为学案而教学的现象等,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及时地完善。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还要我们躬行实践,不断探索,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也正是教育改革吸引我们为之上下求索的无穷魅力吧!

参考文献:

1.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黄书光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隋慧成.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策略思考[J].网络科技时代.2006,6

篇2:实施学案导学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一、现状与思考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少人只停留在认识层面,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还是占据了一席之地,另外,为应试而教、为升学率而教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的“讲台意识”仍旧很浓,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欲和支配欲依然很强。

二是教师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新的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我们的教师对老教材的结构和知识体系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能较好驾驭教材,驾轻就熟,教起来得心应手。面对变化了的新教材,我们部分教师的观念却未变,教法也没有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捉襟见肘,处处被动,甚至出现了盲目蛮干的教学行为。

三是面对多元化的改革主张和教学模式,一些教师“等”“靠”思想严重,“问题意识、反思意识、研究意识”比较薄弱,不能主动地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改革作更多更深入的思考,更多的却是对现有评价手段的埋怨。

四是我校教学缺少一个相对系统的、科学的、具有区域本校特色的、让教师可以操作的课改平台和抓手。

这些问题和矛盾在实践中的具体反映就集中表现为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要深化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改善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必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抓手。通过深入思考和调研,我们认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1、“学案导学”的内涵

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 “导学”的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说得更直白些,“学案导学”就是把课堂教学的流程、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学习中的反馈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所要讲的话做到心中有数,按“学案”开展学习,从而避免课堂学习中无谓的“枝蔓”,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

为坚定的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形成长泾中学的课堂教学特色,特就操作层面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制订本细则。

2、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写原则

编制导学案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主体性原则:导学案是为学习主体服务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学性原则: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彰显“导”的意义。

课时化原则:一课一个导学案,每一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问题化原则: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应用等尽量以问题形式明确的展现给学生。

层次化原则: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层次性需求,让学生实现差异发展、共同发展。

(二)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体现教师服务于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要把“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等问题明确的摆在学生的面前。

“学什么”要具体告诉学习内容,如:请学习第二节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并完成练习1至3题。等等。

“怎么学”就是告诉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使用什么学习方法等。如: 先个人阅读第五节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学会了吗”是对导学案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反馈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导学案的结构,应与“基本程序”相一致。包括【学习目标】、【自学内容】、【问题讨论】、【概括总结】、【当堂检测】几个部分。

学习目标:依据学情、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制定。制定学习目标,一是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需求。

自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包括问题、习题、方法、应用、例题的概括总结、实验、社会观察与思考等内容。对自学内容的要求:一是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二是通过自学内容的学习,能够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讨论: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准备小组互动和大组讨论。

概括总结:在大组讨论后通过概括总结完成知识建构,形成自己新的观点、经验和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也可以另附)依据目标和内容编制检测题。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当堂检测”是获取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不能忽略。

3、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包括提出自己或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2、课堂上围绕导学案进行小组互查、大组讨论、概括总结,完成对导学案的学习。

3、每个教师在使用导学案后都要形成“教学反思”意见,其中涉及导学案修改的意见,应及时反馈到该导学案中。每周末将当周完成的所有导学案电子稿上传服务器资源,可以相互学习并作为考评导学案编制情况的依据。

4、”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㈠自主学习:按“导学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进行概括总结;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使用新观点解释老问题等。做好接受小组互查的准备和大组讨论准备。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小组讨论时发言。

㈡小组互查: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互相学习、讨论、矫正,保证全体小组成员达成学习目标;推选代表准备发言:公布“导学案”的答案,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互查的要求:

一是组织有序,互相鼓励。

二是人人过关,通过互相检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与交流,甚至是争论,让小组所有成员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

三是有时间保证,不急于求成,耐心等待学生完成自主建构任务; 四是表达与质疑,推选代表准备大组发言。发言内容包括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或对老问题作出新解释。

三是要详略得当,控制时间,针对共性问题,留有当堂检测时间。为了便于课堂教学操作和推广,在该模式实施初期,其简化模式为:

(三)当堂检测: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通过批改或抽样批改深入了解学情,获取反馈信息,为采取补救措施和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对当堂检测情况按小组评分、积分。

(四)基本操作要求 教师要做到:

1、不了解学情、不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得进行教学案设计;

2、没有满意的(含问题、习题、方法等内容设计的)“导学案”不进课堂;

3、没有自学基础和针对性不讲课;

4、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不替代;

5、不到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出手; 学生要做到:

1、主动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有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尊重他人,互帮互学,主动帮助别人、请教别人,有“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合作共赢的意识和精神;

3、敢质疑、敢创新、敢负责、敢表达;

4、自主学习时,孜孜不倦;小组互动时,轻声细语;大组讨论时,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附:导学案编写格式要求:

题目____ ____年级____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______ 班级____ 姓名______

1、编写内容要求:

【学习目标】、【自学内容】、【问题讨论】、【概括总结】、【当堂检测】

2、“导学案”教师流程:

主备人设计“导学案” →集体备课修改“导学案”→印刷“导学案”→上一节课前发“导学案”→收阅检查“导学案”。

4、“导学案”学生流程:

篇3:实施学案导学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一、学生课前使用导学案, 可以实现有效预习

通常情况下, 老师都应该将导学案在讲新课之前发到学生手中, 让学生根据导学案来开展课前预习。虽然每个学校对如何编制导学案的要求不同, 但导学案基本上都是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验拓展这几个模块组成的。导学案能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来学习, 让学生觉得有目标可循, 带着任务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学生就会少走弯路, 这也会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如, 在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新闻两则》一课中, 学习的重点是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 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这篇课文的知识链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题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解读;二是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三是关于毛泽东的简单介绍。老师把教学目标给学生讲清楚, 就会让学生找准预习的方向, 提高预习效果。

二、教师精讲点拨, 学生归纳总结

导学案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巧有着更高的要求。虽然学生已经进行了有效的预习, 但教师的精讲点拨也很重要。在导学案的基础上, 教师需要确定一堂课所要精讲的内容, 理清教学思路, 抓住教学重点, 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例如, 《小石潭记》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而又丰富, 细致而又生动, 用短句产生的节奏感, 读起来朗朗上口, 字里行间还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从语言上看, 大多数的好文章, 都具有这样的共性。所以, 教师可以由个别问题推及到一般规律,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归纳出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同样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另外, 教师对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表达出的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和观点要给予表扬, 对于一些有偏差的或者比较幼稚的提问要因势利导, 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合理导学, 探究相关知识

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浏览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具体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 找出自己还不太理解的字、词、句, 对此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也可以通过自己翻阅工具书来解决。对于一些课文, 通过合理导学, 可以让学生自学或自行讨论解决知识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整个导学的过程, 要尽量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鼓励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学习成果, 站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讲述主要情节, 或者描述课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不解和困惑, 请同学或老师来为自己解疑。

其次,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学习和分享对方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在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 对课文中众多人物的描写分析、对小说表达的观点的看法等,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观点。学生进行组间交流可以有效弥补这种思维差距, 促进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合理导学, 引导学生对小组之间的不同观点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要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究。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启发, 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再次, 学生讨论结束后, 教师要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总结是合理导学的重要环节。由于对课文的理解不同, 学生的观点也是参差不齐, 老师就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老师最后的总结可以查漏补缺, 及时帮学生纠正他们的偏差理解。

最后, 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教师要提前设计好一些难度适中的习题, 对学生进行测试, 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掌握程度比较好的学生, 教师要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后进生, 教师要就要适当降低要求, 以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合理导学, 不仅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而且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四、重视导学案的检查, 做到教学反思

教师要重视对每一节课的导学案的检查。对导学案的检查和批阅既是对每一位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也是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调查。通过检查导学案, 老师可以确定哪些知识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解决了, 哪些知识需要自己在课堂上重点关注和讲解。这样一来, 教师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精讲点拨时就更有针对性, 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崇庆中.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导学案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14 (32) .

篇4:实施学案导学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情景导入 明确目标

根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设计时要紧扣教学目标,找准教学切入点,力求做到简明、实用、巧妙、生动。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后,立即明确学习目标。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教师提前精心设计学案。学生在学案引领下,根据学案提示的学习内容、任务要求、过程方法和问题,通过看书、查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完成学案上的填空、问答。学生把自学过程中不会的问题标在学案上,把产生的疑问和提出的问题填在学案上。教师要有效地进行启发引导和学法指导,把控自学情况。本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自学结束后,将自学结果进行交流展示。解决自学中部分不明白的问题,仍有疑问的,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启发引导学生明确探究步骤。根据学案或教师提示的过程方法及注意事项,引导组织学生亲历探究。引导学生从探究过程中收集并整理获取的信息,从获得的信息中去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同学的观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技能与方法,更能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敢想、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

精讲点拨 知识建构

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普遍性疑惑,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构建知识网络。所谓“精讲点拨”是指教师在启发引导到位的基础上的讲解。 “精讲”要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和 “两注重”的要求,即讲重点、讲难点、讲规律;学生能自学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合作探究训练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尽量不讲;注重过程与方法引导,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领的作用,帮助学生归纳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完成知识建构,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系列训练 拓展应用

此环节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环节要做到:①当堂训练题要紧扣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练的内容要序列化,练的方式要多样化,练的方法要科学化;训练题要精,量要少,质要高。②当堂训练题要分层次设计,进行系列训练。可设必做题、选做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③要联系生活、生产和科技社会实际,设计几个拓展应用的练习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④学生能交流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及时启发引导、点拨纠正。⑤课堂上一定要留足当堂训练的时间。

当堂达标 总结反思

对应学习目标设计当堂达标检测,学生独立限时完成当堂达标检测题。明确正确答案,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矫正。最后进行课堂小结。通过总结反思,体会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第一中学)

篇5:“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研讨会心得

2010年5月28日~31日,受学校选派,有幸参加了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召开的“全国中学“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研讨会”,收获颇丰。

收获与感悟

教育战略主题是素质教育,其三个基础是:(1)身心健康;(2)走向社会;(3)终身学习。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学校、课堂让师生开心、童心、爱心的诠释——快乐的人生是课程改革

和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以学定教,树立‘生本课堂’”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必然思路和方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走走停停”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有力的抓手。这样才能让学校成为师生提升生命质量的绿洲。

我看到了“教学案”或者叫做“讲学稿”之所以高效,是因为“学案”站在“如果我是学生,我该思考什么?”,这样最重要的解决了备教材与备学生的有机统一,即指导学生自学;是因为她做到了“以学定教”,她做到了“讲不讲由学生,学不学由老师”,她做到了“老师坚决不讲学生自学就懂的,老师坚决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仍然不懂的,老师只讲老师讲了学生才懂的”,这样一来,就能做到老师和学生课堂上不疲倦,就能做到老师和学生课堂上轻松愉快;是因为她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东联现代中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娴熟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实现了“兵教兵”、共同进步,这样合作学习小组内、班内没有竞争,只有合作,学习的氛围轻松而浓烈;是因为她要问题的设计来突现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问题的设计还兼顾了问题的各个角度,还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因为她依托问题的引领,在各个环节上均执行“走走停停”,这样既重“教”又重“学”,要求学生又会“做”又会“讲”还会“反思总结”(这就重新构建了学生的认知体系,这就形成了新的技能),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各种操作上的落实就非常到位;是因为她站在中等及以上的水平设计教学,利用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群体的互助“共同提高”……

同时,我看到了改革成功者们的毅力和决心,我看到了改革成功者们的敢撞敢干的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其决策者。

反思与建议

反观我自己的课堂和我们学科组老师们的课堂,对于学生“身心健康、走向社会、终身学习”的关注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做了多少题

(还不是能做多少题)、能考多少分。甚至于少数老师还奉行“时间+汗水”等陈旧的、折磨师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我们的“学案”在结构上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是非常相似的(他们多出了“自学检测”),我们的“学案”在研发流程上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的“学案”在使用上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是基本一致的(他们采用的是“教学案”或者说“讲学稿”)。但老师们始终被“分数”紧紧地束缚着,始终不敢摒弃“题海战术”。

篇6:实施学案导学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在我县已进入3个年头,就本项工作,我们也已开展了多次活动,进行了多次培训。分别就学案导学的基本模式、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交流,有的我还通过网络传给大家。由于各乡镇教办、各学校、及科任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天,我们再次召开小学数学、语文学案导学教学研讨会,目的是更深入地探讨导学案教学改革,推动学案导学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为总结经验,了解全县目前学案导学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国庆节前,县教研室深入到几个乡镇学校对五六年级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看到了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在这里和老师们作一交流。

一、高效课堂需要一定的模式和规则来支撑

众所周知,高效课堂讲究两个字,一个“活”一个“动”,“活”即灵活、活跃、活生生,“动”即联动、走动、动中学。杜郎口奉行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其精髓就在“活”与“动”上。按理说,“活”则易生乱,动起来更不好控制,而杜郎口的课堂“动如脱兔,静如处子”,且该动时一个手势即可变换阵形,该静时递个眼神瞬间鸦雀无声,整个课堂显得忙而不乱,动静适宜,效率很高。这得益于什么呢?答案是规则明确,执行严格,全员遵守。

就拿展示规则来说,杜郎口编了这些歌谣: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能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外一首:展示发言聚焦点,肢体语言作渲染。口语去除并不难,真心流露情饱满。

贯彻这些规则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有模有样,仪态大方,能提升展示者的自信。第二,自动聚焦,加强吸引,能收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第三,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效果。比如,要求脱稿,就避免了照本宣科;声音洪亮,能提振士气,听得清爽;运用肢体语言作渲染,更会让学生全神贯注,防止走神。

这种令行禁止、整齐划一的纪律约束,对学生学习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步调统一,效率提高,减少了组织课堂时间。第二,步步为营,环环相扣,避免了拖拉散漫的消耗。第三,正面督促,互相影响,能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相反,如果放任自流,真的让学生为所欲为,结果肯定是课堂乱成一窝蜂,学生想学也不得安宁。

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制订了什么规则?即使有,也很少、或者单一,很多人没有这种意识,造成课堂上乱哄哄,教学效率低下。

当师生认同规则,能自觉遵守,且觉得受益匪浅时,这种规则就会深入人心,形成自律,进而上升为文化。模式也是如此,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生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必须有一个抓手,这个抓手就是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以前的培训会上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谈)

“模式”中的“模”就是“法式、规范”的意思,“式”是“招式、样式”的意思。前文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其实就暗示了“模式”的不可轻视。模式可以看作一个框架,它对学与教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有了模式就有了套路,有了依靠,就不会漫无章法,顾此失彼。

模式使高效课堂有章可循,更易于操作,它相当于一个流程,规范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强调模式就是为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念层面的问题流程化。模式即方法、结构、流程。当然,统一模式难免有呆板僵化的弊端,所以,我们不能唯模式论,更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模式中,要借模式诠释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理念,借模式承载“活而不乱,动静相宜”的课堂规则。

既然没有规则就行不通,那没有模式也不成。

二、高效课堂如何让课堂效果好起来

课堂改革已经历时多年了,其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思考,进行了各个环节的诊断,我们发现在导学案的编写、课前预习、学生合作学习、课堂检测、复习与巩固等环节出现了病症。

1、导学案如何成为学习的路线图?

问题:我们通过课堂调研发现,学生在预习时,把导学案当做作业来完成,对知识点不求甚解。只要能从课本、资料上找到答案的,就抄下来;实在找不到的,就求同学“通融”一下。表面给老师的感觉是学生都做对了导学案,完成了 2 课堂学习任务,而从课下我们的课堂抽测来看,学生大部分没掌握,从而导致预习时的无效。另外,在预习环节,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学生不知道怎样自学,自学时应该掌握什么。

措施:在教学中,为了保障学生的预习效果,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一要发挥同组教师的集体备课作用,要进行二次备课。具体做法是:在学生预习之前,同年级组的老师在一起集体备课研究材料,共同讨论,完成对导学案预习的再创造。预习的内容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以小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以小问题为线索,亲自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达到对新知的掌握与理解。

二是做导学案时,我建议不要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做,要先看“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它有重点地预习,这样,对学生不理解、记不牢的知识就可以加强记忆。同时,最好在上面做一些小记号,如问号之类的,因为这也就是上课时学生最要关注的地方。课上要注意对导学案的订正、补充。毕竟,课堂才是大本营,仅仅掌握导学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绝不能因为会做导学案上的题目,上课就掉以轻心。课后,很多人会把它扔在一边,其实,它是最好的复习教材。整理导学案很关键,最好就把上面的错题整理到纠错本上。考试前,翻翻它,学生一定会大有收获。(后面要专门讲)

2、组内小展示如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由于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作学习“公约”和规范,只顾形式,不顾实质,导致怪象多多,效能低下。其主要表现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七嘴八舌,凑热闹,瞎起哄,不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头扎在一起,在进行假讨论;有的不能耐心等别人把话说完便大声插嘴、抢话;有的不能相互帮助、纠错、补充,而是自己干自己的;有的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仍表达自己意见,难以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有的是学生对一对导学案上的答案。另外,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缺乏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出的问题往往无深度,凸显不了本节课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有的问题就不需要讨论,学生本人就可以解决。如语文学科的朗读课文、书写生字、词,英语学科的抄写单词,数学学科已经讲了的例题,然后让学生再讨论讨论,也不说讨论内容,前后围在一起闲聊几句就算了事等等。或者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知识的范围,失去讨论的意义。

措施:①合理控制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对研究的问题形成了自己初步的认识,或对问题的认识模棱两可之际,这时进行小组合作,才会真正发挥“互补”作用,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达到思维认识的提高。在每次讨论前,教师必须根据讨论内容的难易程度恰当的分配合作学习时间,不能随意叫停,也不能无休止地让学生讨论。只有合理的、科学的、适时适度的掌控时间,才能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防止学生为一个问题无限制的争论,浪费课堂时间。

②合作学习需要围绕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展开,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提出、经过师生的梳理,具有一定的思考力度,能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讨论的问题不要太多,要有讨论的价值。任务的安排要难易适中,并且要注意重点知识的落实和难点知识的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难度的、值得探讨的问题。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让学生在书本中寻找、感悟问题的答案,在小组中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中寻找答案,从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愉悦。

③合作学习的效果展示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参与展示活动,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组与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补充与交流,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自动参与到小组中展开合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和帮助,特别要参与到困难的学习小组中去,为他们排忧解难、启发诱导。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组与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使本组获胜,组内同学会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合作效率会大大提高。

④学生的学习和组织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了解情况,对各组内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比如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归纳他人的发言等等,这些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会使讨论进一步深入。可以一个小组站在一块黑板前,进行互问、互测,看是否学会,不会的进行讲解、讨论质疑。

⑤小组合作学习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是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与借鉴的机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其中,不能只是少数优等生在展示,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 4 将失去其本身的价值。所以,小组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谁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谁负责整理、记录;谁负责交流汇报;谁又负责补充等。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使每同学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3、如何落实“双基”,实现当堂达标?

问题:没有进行预习检测,不知学生预习情况。预习任务的检测和检查成为一句空话,有个别老师才只是应付一下简单的预习检测,而且形式也较为单一,往往是提问式的,而且也都是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完成,那么缺少预习检测的教学是无效的。

课堂上当堂练习和检测的时间少,学生没有巩固、消化所学知识。课后缺乏知识的梳理和复习,留个学生的问题越聚越多。缺少周测,不了解学情。

措施:①加强预习检测,督促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能力。预习检测是一个环节,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为后续学习服务,从检测过程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了结学生的学情,那么在后面的环节中我们老师才可以来解决学生在自学和合作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②我们要把当堂训练落到实处,每学习一个内容,我们都要设计相应的检测题,让学生进行当堂训练,教师在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中,获得正确的反馈信息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学有所获”。

③课本中的例题一定要逐题过关,这些题目是“母题”,是一堂课所讨论的核心问题。课堂上,完全靠学生之间的合作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完全依赖教辅书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不能使我们真正理解题目的内涵,思维得不到发展。

④各个学科组平时要加强课堂效果抽测,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要求每周进行自测一次,了解学情。学校每两周进行抽测,进行学科量化。

三、学生做学案时,照抄答案怎么办?

在学生独学的环节中,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做学案的过程变成了找答案抄答案的过程。学生并没有按教师要求的那样,先读书思考,再独立完成学案上的问题,课堂教学因此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按照余文森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的观点,学生的先学不仅要完成和解决各自的处于现有发展区的内容和任务,还要提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应尽量让学生在先学时进行“裸读”,即学生直接面向教科书文本进行阅读,可以借助工具书但不要依赖教参或教辅,现在学生手头有不少教辅,学生在先学时直接查看教辅,走了捷径,一下子把书都看懂了。这是以教辅代替教师对学生进行讲授和灌输,它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第一,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学生读书只是向课本和教辅查找答案。

第二,容易造成“假知”,使教学失去针对性。教科书+教辅的阅读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学生只要认真看看和查找就可径直地获得知识,把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决的各种必要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起来,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找不到它的着力点。学生在课堂的展示也因此带有“泡沫”和“虚假”成份。

如何能让学生真正地读书和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学生照搬照抄答案,做到这一点仅仅靠学生的自觉是不够的。教师在学案设计、自主学习时间安排、检查和评价方面都要有所作为。

第一,在学案的设计上要避免简单化,有些学案只是把教材的内容变成一种填空的形式呈现给出来,学生只要对号入座地找到答案就会顺利地完成任务;有的教师将教材或练习册上的习题复制到学案上,学生轻易就能找到出处。另外,学案的题量要适当,学案内容多,学生负担重也是导致学生疲于“应付”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尽可能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放在课堂上完成,先让学生读书和思考,教师可以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课后时间可以留一些巩固性的作业。

第三,如果自主学习环节在课后进行,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让学生在教材上进行批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悟、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 6 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还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写自学笔记。总之,不能仅仅以完成学案为目的。

课前,教师要做好检查和抽查。首先,要对学案进行批改,或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检查;其次,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考、互查,检验自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检查学生的自学笔记书写情况,检查学生的教材是否有阅读思考留下的批注。检查的结果要纳入个人和小组的考核。

只有让学生真读书、会读书、读懂书才能使教学建立在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上,只有基于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见解的互动和展示,才能让课堂真正充满活力并具有智慧的高度。

四、教学生如何整理导学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关注学生做学案的过程,而忽略了整理学案的过程,让人感到“虎头蛇尾”,有 “始”无“终”。另外,由于教师对学案的价值认识不足,对学生要求和指导不到位,只把“学案“等同于”练习“,个别学生做完学案以后就当成废纸扔掉了,使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整理学案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是高屋建瓴将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地整理学案并作为资料妥善保存,以备今后使用,在复习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导学案的整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对疑难问题的整理,对重难点的整理。通过整理学案,让学生清楚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那些问题需要在复习时重新关注。要指导学生在做学案的过程中随时批注和记录,重难点问题用双色笔标注好,由于每个学生难点会有所不同,整理时教师不能作统一规定,要教会学生自行确定。

2、对课堂生成问题的整理。如一题多解,一词多义或一些拓展性知识。

3、对错题的订正。保留错题的过程,在空白处进行更正,以便复习时重点关注。也可以使用纠错本,在纠错本上要标清课题、问题、错误过程、错误原因、正确解答方法等。

4、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指导学生自主列出知识网络、绘出知识树。

5、对本节课的反思。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思考和感悟,还有什么疑问。

在学生整理学案时,教师加强巡视,对学困生要密切关注,了解他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除进行个别指导外,更要发挥好小组帮扶的作用。

篇7: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计划

沙里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3年3月5日

为全面贯彻市教育体育局2013年工作要点,落实新课程理念,深化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继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继续在全校推行“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改革,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不放松,契而不舍,不断推进,务求实效。为确保改革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一)“学案导学”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和时代感

“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导学”,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学案导学”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解决的是“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制“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三)“学案导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案导学”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

(一)培训

开学初,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学案培训。

学校的培训抓好四点: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利用周一、周四下午七八节,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教材、学案相关理论,通过学习,熟悉课标、教材,掌握学案相关内容;

第二,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准确解读学案,研究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成竹在胸;

第三,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案,熟悉“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好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学案导学”操作的方法步骤,进一步推进“学案导学”的优化。

(三)使用

学案的使用范围是4一9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其他没有使用学案的学科,也必须按照“学案导学”的基本思想、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学案使用过程中,教务处要发挥调研、指导、监督、评价作用。利用常规检查、学科教研活动等,搞好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利用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加强过程性指导,优化“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抓住教学星级学校评比的机会,并注重结果性评价,促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学校要在管理、落实上下功夫.一是学案的发放。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学案及时发放到教师、学生手中,保证教师的二次备课及学生的课前预习。二是学案的使用。课前,保证两检查,学校安排备课组长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课后,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和学生的自我反馈都要落实在学案上。三是学案的检查。学校要定期组织业务领导检查教师的学案,重点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检查要细,记录要全,建议要准;教师每节课后,-要及时收交、、检查学生的学案,全批全改,写清批改记录,供学校定期检查。四是“学案导学”整理归档,教务处安排专人定期收集、整理教师“学案导学”,备教学星级学校评比及专项检查调研之用;教师指导学生定期收集、整理学案,供复习、备考使用。

(四)“学案导学”模式构建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既要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又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合作性,激发学生的自学潜能,杜绝课堂上虚假的表演,不搞花架子,做到基础知识当堂会,不但“堂堂清”,还要“人人清“。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而获得大面积丰收。所以,将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结合起来,构建此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三维程序是:目标导学——讨论质疑——自测互结——盘点得失。具体说明如何操作。

1、目标导学:分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两部分内容。“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的三维目标,教师引入新课后,向学生展示说明本课的三维(知识、能力、思想)目标及重、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明确了方向“自学指导”是整个学生自学过程的一个缩影,是教师用文字的形式直接呈现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学生依照老师提供的“导学案”自主学习。学生要深入研读文本,熟悉教材,对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自学。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也不要急于解答,可在合作交流中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自主学习结束后,以为单位互相检查自学的情况,不会的问题再相互帮助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全班讨论解决,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主要是不断观察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极力引导学生交流形式,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体现四个“明确”即明确自学内容,明确自学要求,明确自学方法,明确自学时间。在这个环节不同学科还可以设置“自学检测”这一小环节,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这会对学生的自学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

2、讨论质疑:指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将疑难问题带到小组中讨论后仍然解决不了的再进行归纳整理,向教师求教。教师精讲点拨,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的规律性,完善知识的系统性。其中,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和书写习惯,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一环节在学案中没有预设,只留有空白,通过讨论质疑,学生在空白处体现疑难问题及总结出的知识体系。

3、自测互结:是指学生对本课所学的只是进行自我检测,目的是要通过变式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形式上采取同桌互批,小组串批,教师校批等不同形式。其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充分运用“兵带兵”的战略,鼓励优等生帮扶学困生。要注意“堂堂清”和“人人清”,对于一些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强调学生当堂掌握。教师设计的自测习题,一定要分清层次,一般分为基础部分,提高部分和拓展部分,各科据此并结合学科特点设计的栏目和规定不一。但必须要用于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使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坚决避免一刀切和一锅煮的现象出现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材料,给学生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使“优等生”更“优”。学生在完成各自的习题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点评,从而掌握学生的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没有达标的一定要“清”,进而实现全面丰收。

4、盘点得失:这一环节是指教师和学生针对本课“教”和“学”的深刻的体味和反思。主要回味一下本课的得和失,以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和学习。就教师而言,教师要在课后总结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优点以及改进的措施;就学生而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创与所用,甚至是教师的所教,借助于书面语言真诚、真实、真情的再现出来。即回顾本节课教和学的过程并结合“自测互结”的结果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的诊断,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改进的措施,以利于课后及时弥补,内容大致有“记学、记教、记做”三方面;可以写出得失、缺陷、困惑、创见等。可当堂完成也可课后完成。

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学案”,课后必须抽查并批改部分“学案”以了解学情。

2、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教学中要拓展学生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寻找学生思维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4、要做到“四精”。精选教学方法、内容、习题、例题和提出的问题,这些都落实在备课上。精讲,指学生可自学的不讲,让学生自己理解的问题可不讲,不要满堂灌,落实在启发解惑上。精练,指课上多练,集体训练,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精批,经过批改发现学生共性的错误,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5、教师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知识上、重点、难点上下功夫。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状态,使他们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中。

6、教师每隔一定时间后,要求将“学案”进行分科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教师也要将自己手中的“学案”进行整理,利于今后的改进和检查。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课堂上师生都以学案为中心线索开展活动,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方法更加清晰,师生双边活动更加默契,自主学习能力更加提高,使得各种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同时又极大地调动师生反思的自觉性。

三、切实抓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制订方案,拟订计划

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拟订实施计划。各学年组、学科组也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细则,保证“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强化研究,求实创新

推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要重点加强五项研究。一要研究“学案导学”的思想内涵及实施策略,教师尽快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二要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正确处理“学案导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整合创新,构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三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四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及形式发生变化,要积极开展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五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评价内容、标准、形式的改革,学校会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三)强化管理,抓实过程

一是要强化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和业务领导对“学案导学”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分学科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

二要平抓实过程。学科组要先上研究课,研讨教学模式;学科组每周要开展一次集体研讨交流,每月要进行一次归纳反思,找出不足,改进实施计划;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

(四)培植典型,示范带动

按照面向全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推开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推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是分学科组织“学案导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二是组织教师结合实际总结.“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经验与做法,开展教学论文评选,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三是组织教师从自已的“学案”中选出优秀“学案”,从成功案例中选出优秀案例,参与全市评比,帮助教师研究好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学习,营造深入开展“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树立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和有力手段,也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可靠保证。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学案导学”的相关理论,增强开展“学案导学”的意识。深化“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是“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及保证。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 负责“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管理、指导与推进;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的作用,形成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教师人人参与的研究网络。二要落实任务、健全制度。为保障“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各教研组、各学科组要科学制定方案,积极组织活动,扎实开展工作;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要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特别是备课与授课的管理,业务检查的管理,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三)广开校本教研渠道,推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校本教研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形成有效研究方式的重要支撑点。学校要切实通过专题式、案例式、观摩式和教学反思式等多种研究途径,来解决“学案导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立足校本教研,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有效的开展。

沙里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篇8:实施学案导学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007年初, 我们开始进行“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的尝试。试验之初, 我们先进行教学效果比较, 选择同水平教师、同类班级进行试验, 一个班使用“学案导学”, 一个班不使用。经过学期成绩测试, 使用“学案导学”的学生成绩明显好于不使用的班级。2008年, 我们开始在全校推行“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表明, 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学案导学”的实施意义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学案导学”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 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解决的是“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这与新课程理念正好吻合。

二、学案设计的类型

1. 点拨式学案:

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资料库、例题拓展园, 以补充教材内容的不足, 对学生的预习有引导作用。

2. 图解式学案:有些知识内在联系较强, 可制成图解式学案, 帮助学生在预习时理解掌握。

3. 填空式学案:

如某些概念、原理、定义等, 知识点较为分散, 学生难于系统掌握, 这时可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填空式学案, 学生在预习中填写。

4. 问题式学案:

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按课堂思路和知识梯度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习题,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案的具体要求

1. 设计要求。

(1) 整体设计要求:规范具体, 栏目齐全, 应有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重点点拨、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外拓展等一些基本栏目。基本栏目与自创栏目相结合。个性明显, 新颖别致, 内容和形式体现创造性。

(2) 导学方面要求:设计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 树立“先学后教”的先进教学理念, 学案要以“学”为中心。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学案点拨、指导性的导学内容应占1/3以上, 补充教材内容, 进行有效点拨, 帮助学生预习。

问题设计体现课堂思路、流程, 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 做到步骤清晰、有操作性。

(3) 导练方面要求:反映学科前沿动态, 与学生生活接轨, 与考试趋势接轨。

问题设计关注细节, 精益求精。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 (提倡“温馨提示”) , 问题内容注意深度、广度与梯度。

2. 其它要求。

(1) 数量要求:语、数、英学科每星期学案不少于2张, 其它科目一般不少于1张。

探索学案的教师可用学案代替教案和作业, 也可和教案、作业结合起来。

(2) 批改要求:有发必做, 有做必收, 有收必批, 有批必评, 有评必改。教师注意“发———做———收———批———评———改”一系列过程中的督促与调整。

(3) 存档要求:学生最后认真改正学案上的错误 (预习填写时用黑或蓝色笔, 改正错误时用红色笔) , 整理完毕后存入学生各科学案文件夹, 以备复习时用。

四、“学案导学”课堂操作流程———“十六字教学法”

对“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流程, 我们提炼出“十六字教学法”, 即“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导学导练———展示提高”。

课堂理念:把时间交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目标:让教师走下来,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课堂特点:大容量、高效率、重学法、有收获。

具体环节是:

1. 自主预习。

学生自学教材, 完成学案中的“课前预习”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课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

2.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 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 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 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形成共识。

3. 导学导练。

导学导练是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点拨。教师在导学导练过程中, 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导学导练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 导学导练应具有针对性, 切忌面面俱到, 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 导学导练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展示提高。

展示的形式有:板演练习、背诵默写、示范实验、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展示中巩固和提高学习成果, 获得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提高了讲、说、写、算、演等综合素质。

我校积极倡导教师按“十六字教学法”进行教学, 并突出学案的导学导练, 营造出高效课堂。在学校的号召下, 全校教师投入到编制学案、使用学案、批改学案的一系列工作中。通过使用, “学案导学”让教师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 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五、“学案导学”的反思和对策

通过对“学案导学”的实践操作, 我们切身感受到“学案”比“教案”有更多的优势:

从指导思想出发, “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学、助学, 为教师施教提供蓝图;从学习目标出发, “学案”坚持三维目标统一, 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内容上讲, 明确有关知识结构, 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 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 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在老师方面, 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 功夫下在了课前, 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 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 拿到学案后, 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 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习, 课堂容量大大增加。

当然, 在实践操作中, 也暴露了我们还有失误及不足之处。

1. 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不到位, 课前预习效果不太显著。

由于对这一环节上疏忽, 以致课前预习收效甚微, 对“学案”各个环节的操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2. 设计“学案”中最欠佳的是学生合作探究这一环节。

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的重视, 缺少对各小组采取有效、及时的管理措施。因此, 在这一环节上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激情。

3. 在教学过程中, 只为完成教

学任务, “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虽然教师备课中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但由于操作中的失误使这部分内容大打折扣, 蜻蜓点水, 没有起到拓展延伸的真正实效。

4. 使用“学案”时, 容易导致学

生在“学案”、“课本”和“多媒体”之间频繁转换, 精力难以集中。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采取的整改措施如下:

1.一种新事物在刚产生、推广使用时, 必然要经历被人怀疑的过程, 必然有阻力, 学案导学也不例外。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并接受这种教学模式, 导学问题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导学问题要设计得具体, 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特别是在刚开始使用学案时, 要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逐渐接受学案, 只有这样才利于学案的长久使用。

2.学生适应了“教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 他们不敢突发奇想, 不用发散思维, 因为有老师为自己准备好的标准答案。但学案导学提倡的是学生自学, 鼓励学生思考, 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答案捧给学生, 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在使用学案导学时就要鼓励学生发言, 当发现学生发言出错时, 不必忙于纠正, 而让他讲完, 然后请别的学生继续发言, 最后引导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要鼓励后进生参加讨论, 把一些易答的问题留给他们, 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鼓起学习的信心。

3.由于学案导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提倡学生质疑求问, 允许学生各抒已见, 所以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往往出乎教师的意料, 因此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及知识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课堂中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

“风正一帆悬”, 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 “学案导学”模式将在我校课程改革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获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摘要:为了落实新课程理念,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们借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取得了较好成效。一些教学模式有着多种优势, 但具体操作必须结合实际, 不断探索、完善。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题免费下一篇:治理公路三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