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施的体会

2024-05-21

高效课堂实施的体会(通用11篇)

篇1:高效课堂实施的体会

实施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杨俊文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是指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从学生角度来讲,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要实现高效我认为从以下做起:

第一,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物理课堂高效的切入点。

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第二,抓好小组建设,激活小组内外的竞争意识。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团队,每个人都是这个团队里的一员,每个人都要为这个团队争光添彩,不给小组丢脸,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小组与小组之间是要对抗的,如何进行呢?主要做法是定期评选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周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个月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学期的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等等。可由老师们自由发挥,只要达到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就可以了。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待优生学习,把知识让待优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待优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以激发优等生帮扶待优生的积极性。要求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探讨和交流,创设条件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已的观点;给待优化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第三,精讲多练,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的特点。第一次集中注意力只能持续十几分钟后开始发散。第二次十分钟左右依次递减。针对学生这种特点,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课时间。例如,“压强”其主要内容是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引导学生得出压强的定义及意义,完成公式推导,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公式相适应的练习,加予评价。这样学生在注意集中时接受了公式,在练习中得到放松,使已产生的疲劳通过练习的时间得到消除,为下面内容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学生在讲与练的交替的过程中,显得精神饱满,不仅能很快掌握知识点,还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题。如此讲练结合,能抓住教材重点把知识讲明讲透,在此基础上加予练习,就能避开听觉疲劳的毛病,又能当堂消化新课,对新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2:高效课堂实施的体会

二十五小

王营

实施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从开学以来,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已有一段时间了,自己也希望真正能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改变以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动起来,但由于是刚开始实施,再加上一年级学生小对教师依赖性过大,所以效果不是很好。学生不适应这种模式,不知道在课堂如何讨论,如何展示,提问时不知重点。尤其是不会讨论,在讨论上浪费时间,还没啥效果。要实施高效课堂,我今后要做的是必须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摸索,探究,一步一步去改进去推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探究,我也真正感受到了高效课堂的好处。结合我上课的体会,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结合本校推广的快乐教学,结合学生打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紧紧围绕学校提出的快乐六步教学法,为学生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

学生的创造力。

二 构建平等自主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在与他人共同研究讨论的同时,注重“自己想”“自己试”“自己说”“自己找”。即:题目要由学生自己读懂,疑问要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分析解决,知识要由学生自己发现收获,规律要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掌握。教师要把思维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只在“指导”上多下功夫,在打开学生各个学习实践环节的“思路”上作文章即可。这样,课堂才能由教师主宰转向成为师生对话、互为老师、相互教育、共同成长的平台。

三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好辅导。

教师应以“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学生”的理念为原则,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用心体会、动口表达、动脑思考、共同探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篇3:实施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 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 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 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 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 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此, 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要学得主动轻松, 才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 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教师必需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 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 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 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 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 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 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 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 “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 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 然后提问:

①有一个圆镜被打碎, 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 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②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 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呢? (让学生探索、讨论) 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

③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 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 促使他们集中精力, 开动脑筋, 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 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 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 即动口、动脑、动手, 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 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 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

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 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 然后任画一条直径, 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 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

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 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

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 认真讨论, 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 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 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 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 迅速获取反馈信息, 并作必要的讲授, 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地来说, 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 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 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 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 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 每年的课程变化都要心中有数。

篇4:实施“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一、变例题传授为学生尝试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新授课的例题都是由教师分析、讲解,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方法去练,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围着教师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实施“高效课堂”后,教师大胆地让学生尝试解例题,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动位置,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能够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

尝试练习时,有些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进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些学生虽然不能很成功地完成任务,但他们能带着疑问去学习,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课堂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变难点分析为学生讨论

学生不易理解、学起有困难的知识是教学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的难点都会详细讲、反复讲,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掌握。其实这样做,只是教师把现成的知识置于学生面前,学生没有经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仍然理解不透、印象不深,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把教学难点分解成若干个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就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中,如何处理小数点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教师在学生尝试练习、反馈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思考题让学生讨论:①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解题的关键是什么?②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换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依据是什么?③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取决于除法中的哪个数,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理解了这些问题,学习的难点也就突破了。

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时,都会努力表达自己的见解,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见解有所肯定,也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既能够取长补短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觉与他人合作、善于与他人交往的意识。

三、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操作

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运用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或抽象的知识。在“高效课堂”的模式下,如果教学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教学效果会更好。动手操作符合小学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动手操作,启动了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玩中学、学中玩,更能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对知识的形成理解也就更清楚,印象也就更深刻。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教师可让学生带着学具到室外进行操作实验,通过装沙或装水等实验,充分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就不会时常忘记乘以或除以3了。

不过,对于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教师须精心设计、安排,指导学生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教师指导有方,学生才能操作有序,有利于悟出道理。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教师还要提出要求,如要求边操作边说“过程”、边观察边比较等,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就不会只流于形式。

四、变教师设疑为学生质疑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让学生质疑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促使学生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积极动脑、主动参与的表现,学生能提出问题,可以暴露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对症下药”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堂课可以分时间段让学生质疑,如揭示课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新知识讲解后和全课结束前引导学生思考“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等。

教师在释疑中要掌握教学相长的原则,对于学生质疑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自行解答,当学生回答错误或无法回答时,教师再帮助解决或交给学生讨论。

五、变教师总结为学生自结

全课总结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巩固新知”、形成网络支撑等作用。全课总结一般都在下课前5分钟左右进行,但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不算稳定,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处于最低点,此时进行全课总结,其效果必定不如人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抽象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及所学知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在“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中,实现角色变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潜能;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枫田中心小学)

篇5:实施高效课堂的一点体会

王艳琼

高效课堂改革,我们师生已经整整实践了一年,在这紧张繁忙的日子里,让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全身心的蜕变。在本学期的听课、讲课、评课、研讨等活动中,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也从理论回归到了现实,从空泛的畅想触及到了它的实质,在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高效课堂”的实效性,现总结如下:

一、学生在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风采

高效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现在学生们已经都基本掌握了怎样预习,如何展示,怎样进行小组交流和达标测评。虽然有的学生在预习时还不够主动、全面;展示时还缺乏自信,声音不够洪亮,语言不够流畅。但我已经看到了他们细微的变化,比如有的学生以前从来不会读题或者读得很不认真。现在已经能自觉地划出题目的重点词语了,并且能自觉地查找资料,只因为他们想在展示时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有的学生以前很少举手发言,但现在已经能大胆地走上讲台进行展示了;还有的学生以前不会听讲,大多数时间都在溜号,但现在已学会认真倾听了,因为他想在补充时发现别人都没有注意的一些问题;有的学生以前在学校、在家里习惯我行我素,不太合群,但现在有了“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并且能主动参与小组交流,积极帮助组内其他展示的同学。

二、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不可少

比如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既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又优化高效课堂进程的教学模式,具有极其现实、重要的意义。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必要的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好辅助保障。为了做好这一点,我们应该想尽办法来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三、学习目标的作用一定要极致发挥。

篇6:高效课堂实施的体会

凤鸣小学

刘霞

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是最接近于理想课堂的教学形式。它以模式驱动,以自学提纲为统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本学期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的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得到转变, 以往“师问生答”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实施高效模式以来我有以下体会:

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2.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3.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二,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反思之一: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一节课只有45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在观摩课上,高手老师们似乎完全没有这个难题,但对我们这些平民老师来说,确是一个难题,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的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像上面的讨论,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反思之二:学生的预习是影响高效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这也正是目前我教学中存在的一大弱点,来年的教学中我要准备设计三个学案:1课前预习案

2、课中导学案

3、课后检测案

反思三:深入学习,扎实研究,提升自己的课改能力,平时多注意积累学习材料,写出自己的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到在前行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在进步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反思四:多研究评价方案,采取多元评价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并且与学生的各项表现紧密结合起来,除了进行小组评价外还要对特优生以及希望生给予适时评价。

篇7:“实施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我县的教研教改正在热烈的进行中,我们以“高效课堂”为宗旨,以“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为方向,每个人都能上好一堂高效课为目的,在县教研室的领导下,我县初中英语教师在普集高中参加了“英语大篷车“培训活动。我们在双休日观摩聆听了咸阳市教研室王光荣老师有关教学设计理念的讲座,王老师的话语给予我深深的教益,让我看到了专家对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与实践。同时还听了三原中学杨敏和彩虹中学的杨芳两位名师的四节高效优质示范课,细致深刻的教材理解和精巧的教学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丰盈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头脑拥有了丰富的教学智慧。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一、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师生共同发展的关系

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二、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来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三、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竞赛、抢答问题、讨论、情景话,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另外,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的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它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核心课题。只要找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所在,并加以巧妙的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就来了。既让他们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能让他们体会良性竞争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篇8:政治高效课堂实施以来的点滴体会

一、课改不是花架子, 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我深知: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别的学校的方法与经验不能原搬照抄, 我们必须在了解、熟知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适合学生们的方法, 才能为我们的教学带来变化。之后, 组建小组、制定评价体系、完善组内分工、规范展示流程、培训“三个环节”、小组文化建设等活动一一在班内铺开。我对这种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的把握也从一无所知到逐渐摸索, 现已初具雏形。

二、小组文化建设必不可少。从小组组建开始, 小组文化就成为全体成员的精神追求, 这看似形式化的东西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动力与激情。我们学校组织了小组文化建设比赛, 我们班的参赛小组激情澎湃地喊出了自己小组的组名 (独树一帜) 、组训 (莫为失败找借口, 只为成功找理由) 、组规 (自学安静不乱;讨论有条不紊;展示条理明晰) 、口号 (学习是车, 努力是油;要想开车, 就得加油) 。这些都是学生们本学期自己制定并独立完成的, 从头至尾我没有参加任何意见和建议。当嘹亮的口号冲破云霄的时候, 我相信, 他们会一直铭记自己的承诺。

三、身为老师, 要有阶段性目标。我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 唯一能够做到的也许只有勤奋二字。自实施高效课堂以来, 我把多次培训受到的启示和能够用到自己教学中的方法随时记录了下来, 不断去尝试, 不断去实现。一个目标达成了, 就向下一个目标进发。在尝试过程中我也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时甚至会走弯路, 所幸跌跌撞撞也算走了几步。比如我在5月11日的培训启示中写了这样几条:1.导学案前置, 课前检查, 量化计分;2.设记分员;3.一定要设计点评环节;4.展示过程要完整;5.将好习惯编成班规, 用班规养成好习惯;6. 对学生不动脑直接从解析材料或网上搜集答案的现象, 可以尝试:不让带材料;限字限时;分条说出。现在回过头来看看, 前面几条都已经基本落实了, 最后一条还有待进一步规范要求。这种小巧灵活的方式更便于小组管理和展示。

篇9:高效课堂实施中的体会

关键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反思

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达成育人目标。高效率的课堂,是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学有所获,而且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师生互动,共同受益。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为了达到课堂“高效”,我们学校确立了以“课前预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检测—自我反思”五步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课前预习,先学后教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把所要学习的东西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以要帮助学生树立课前必须预习,而且通过预习不但要发现问题,而且要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知识,抓住关键疑难,尽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预习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揭示学生学习的积极诱因和内在潜能,使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和自豪感,进而将其转化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数学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自主探究性学习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1)情感性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更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究。(2)主体性原则。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3)指导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巡视,及时捕捉学生探究的各种信息,并进行针对性、适度性的点拨和指导。(4)培养兴趣原则。兴趣是探究的前提,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5)创新性原则。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给学生充分自由想象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6)分步完成原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教学中的探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是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产生矛盾—继续探究”的形式分步多次完成。

三、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合作小组开展自主探索、交流、对话,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组。按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要使得学生有明确的思考方向,尤其是提出的问题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4)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5)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不断深化。

四、课堂检测,提高效率

课堂检测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检测题做基础。

五、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

篇10: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发布人: 白玲娣 时间:2010-04-23 点击:

326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双向五环模式,突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充分地发展,在课堂上以学案为主,学生通过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在教师的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陶冶情操,张扬个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这一段时间学生运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最初的豪情壮志,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开学一周,从来没有在一节课中完成学习任务,总是一节课40分钟只能完成双向五环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一张导学案却需要2至3个课时才能完成,就是这样周检测反馈回来的成绩还是差极了。全班四十多份作业,正确率仅百分之四十,单因为计算顺序不正确和书写格式不正确导致错误的就各占了百分之二十,其它因学习习惯不好导致错误占百分之十„„

回想这段时间的课堂情况,我们教研组反复讨论研究发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这种新型模式学习下,教师的评价跟不上、学生的不适应等等,最关键的还是导学案编制的实用性和教师的引导上出了问题,例如在编制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

(一)》第一课时导学案时,如果在例1解答过程旁边加一句提示或在学生展示质疑过程中,教师引导强调解答四则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效果会更好些。另外在高效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生的说,学生眼高手低,从而导致了诸多问题。高效课堂的真正实施有许多细节还要我们不断的思索,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讨论。我相信,随着教师思想的不断更新和新的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随着学生在高效课堂中的不断成长,我们一定会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有感

高效课堂是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走向成功的必由途径。

高效课堂模式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做到课前预习,预习是一切学习的起点,是展示课的基础,预习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而且有很多时候,老师教不会的学生不一定学不会,学生听不懂的却不一定学不懂。课前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当我们以后踏入社会,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身旁再也没有老师的踪影,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只能自己摸索、探究,这时,你才能体会到高效课堂为将来社会上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高效课堂最重要的过程就是展示,高效课堂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它打破的是框子,打破的是两千多年传统教学对孩子们的束缚,对教学观念的束缚功不可没,它锻炼了我们的应变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优点,训练了我们的口才和思维能力,现在的我们是鸟儿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召唤曙光,我们走出封闭的樊篱,迎接自由,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示而精彩。

高效课堂还培养了我们的合作精神,它要求小组间交流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小组不仅是一个基本的学习组织单位,也是一个充满合作与竞争的利益共同体,它要求我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教会我们要善于合作,善于合作的人将是进步最快的人,也是实力最强的人。

高效课堂还注重课堂反馈,如果说预习课好比是学生跳一跳摘桃子,那么反馈纠好比是学生张开包袱收桃子,我们要及时总结并加以复习,在脑海呈现出一张知识网络图,归纳所以的知识点,使知识点清晰明了。

高效课堂打破常规教学,使课堂活化了。我们要以“我参与,我快乐,我成功,我自信,我愿学,我乐学”这样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课改模式下培育起了自信合作的信条还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的提升必将会让每一位学生终身受益。教改,心灵的风帆,理想的翅膀,让我们在这里洒下希望的种子,茁壮成长!

高二(13)班

王倩媛

分享

0

篇11: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本期全市开展了高效课堂建设。何谓“高效课堂”?通过学习与探讨,我个人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结合自己本期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营造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情境创设常从下面一些方面入手: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FLSH动画、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问题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四、增加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怎样栽一排笔直的小树,电线铁塔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做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等等。

上一篇:十佳少先队员发言稿下一篇:工商银行毕业实习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