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画

2024-05-01

语文-画(通用10篇)

篇1:语文-画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阴”与“晴”是两种最常见的天气现象。著名画家吴冠中却用它们来阐释他的绘画理念。这也是我今天说课的主题《画里阴晴》。

下面我将围绕:“活水思源—--说教材,教学相长—--说策略、不悱不发—--说过程、跬步千里—--说反思”四个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活水思源—--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画里阴晴》一课来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里的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学习重点是欣赏散文。

《画里阴晴》一文,作者吴冠中通过叙写中外画家对“阴”与“晴”两种审美趣味的不同感受和采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悟:艺术贵在创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文章主旨,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我拟定了本堂课的三维目标为:

在知识和能力上,我希望学生借此感悟中国画与油画不同的艺术风格,理解作者的艺术观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在过程和方法上,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感悟作者的艺术观点。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希望本文能唤起学生对“创新精神”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重难点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重点就有了核心。

本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学习借鉴作者的艺术观点——艺术贵在创新。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艺散文,涉及到绘画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是难点之一,对职高学生而言,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同样也是一大难点。

二、教学相长—--说策略

(一)学情分析

有位专家曾经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那里去,那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进行学情的分析。

我所授课对象的对象是职高高一动漫班级的学生。

1.职高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普遍不好,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存有较强的好奇心。

2.由于是动漫班级,经过一个学期的美术课学习,他们初步具有一定的绘画与色彩基础,这也是我在执教这篇文艺散文要充分利用的地方。

所以,《画里阴晴》一文,我也是一直把它作为美术大类专业的重点授课篇目。

(二)设计理念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

1.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所以,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来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并做出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和处理。

2.创设“大语文”课堂。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职业中学语文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教学中渗入“绘画”方面的知识,将语文学科与美术专业、信息化技术相整合,强化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文化的多元审美价值。

(三)教法/学法

基于上述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构建开放、互动的课堂。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力求整个课堂呈现出开放、动态和不断生成的特点。

三、不悱不发—--说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学生的准备:学生分成两组,结合现有的专业知识,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水墨画”和“油画”的相关知识。

2.教师的准备: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按照“教学设计”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实施阶段

45分钟的课堂教学,我又分为4个教学流程:激趣导入,设置悬念(约5分钟);美读感知,交流体悟(约20分钟);合作探究,质疑深入(约15分钟);活动体验,拓展延伸(约5分钟)。

1.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按照课前准备的要求,两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派代表上台,并且出示实物画作,给我们大家初步介绍“油画”和“水墨画”的相关知识。

结合学生专业背景,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检查了预习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吴冠中的画作《江南小镇》,请学生们评价吴冠中的画作,更接近哪一种绘画的风格。

在简要介绍了作者吴冠中之后,我抛出问题“曾留学法国学习油画的吴冠中,为什么画作却更接近中国水墨画的风格呢?

设置了悬念,任务驱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2.美读感知,交流体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本环节中,我先播放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意境,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为接下来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

美读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寻找答案“西洋油画家和作者对待阳光和阴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这种从文本中寻找答案,相互交流的过程,也就是对文章内容感知的过程。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明确了:西洋派----投靠阳光,陶醉阳光的,这个关键字是“晴”,西方油画的风格是写实、明朗、鲜艳。而作者----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这个关键字是“阴”,中国水墨画的风格是:写意、轻快、湿润。

而为了加深学生这种感悟,在重点分析“默看细雨湿桃花”一句这个“湿”字的独特味道之后,我进一步提出,在对雨意和“湿”的独特感悟上作者是不缺少知音的。

请学生回忆关于雨的诗句,简单互动交流。

学生回忆起了: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既能够调动出学生原有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学生也不难感悟到,雨湿的山水草木有着别样的韵味、情调,表达着不同的意境。所以,内心有着深深的传统文化情结的作者自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此融入进他的绘画创作之中。

3.合作探究,质疑深入

在完成了初步鉴赏,解决了“阴”与“晴”,“水墨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与关系之后,我顺势提出本堂课讨论的核心话题“江南到底适不适宜画油画?”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刚开始很多学生却都只是简单的回答道“是”与“不是”。

此时,教师要适时地调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表明观点,要指导学生从原文中去寻找答案。对于表明作者观点的词语和句子,一定要指导学生去读,去细细品味,及时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正确理解。

而随着我巧妙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讨论逐渐深入,在质疑中,他们从文本中寻找到许多诸如“大概”“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都要使用不同的技巧……”“现成的西方和我国的传统技法都不很合用”“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等这些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我适时点拨: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他正是要创造一种“中西兼用、阴晴兼画”的绘画风格,吴冠中的“此油画”已非“彼油画”,从而导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艺术贵在创新。

至此,教学的重点也得到了有效地突破。

4.活动体验,拓展延伸

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对作者吴冠中这种“中西兼用、阴晴兼画”“中西合璧”绘画作品自然是十分期待,此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数张吴冠中的画作请学生们欣赏已是水到渠成。

但是在欣赏中,我有意插入了一幅并不是吴冠中风格的画作,叫学生尝试辨认。可喜的是,许多学生一眼就分辨出来。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关照了学生美术大类的专业特色,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主题意义的拓展与升华,在简单的课堂小结之后,我给学生介绍了数则有关创新的“名言名句”。

同时,布置了相应的课外作业:

1.在作业本上摘抄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雨”的诗句。

2.收集有关艺术或生活中创新的案例,准备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这个作业的设计旨在升华学生对创新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增加学生知识与信息的积累。

以上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如下(略):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四、跬步千里—--说反思

最后是我的教学反思:

1.语文教师应是大杂家。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要更好的完成这么一篇文艺散文的教学,你非得有点绘画方面的知识不可。诚然,新的教育时代要求我们语文老师不仅要做语文学科的“专家”,而且还应是个了解包括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知识,懂生活的“大杂家”,正所谓“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2.“专业渗透”。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高教育,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中职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语文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如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不失时机地渗透美术专业知识,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语文实实在在的意义。

3.“语文味”。

但职高语文课,最终还是语文课。教学中我们如果只是强调职教的特色,专业的风味,而脱离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也就失去了语文课所特有的“语文味”,职高语文恐怕也将在边缘化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一堂中职语文课中如何将这二者处理、拿捏到位很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但我想,正如这篇文章写得那样,画里有阴有晴,阴晴可以兼得。职高语文的“专业渗透”与“语文味”,也是可以兼得的。

虽亦难至,心向往之。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篇2:语文-画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做任何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2.学习本课“壶、蕉、廓、嘻”等ll个生字,理解“寂寞、紊描、叮嘱、轮廓、如实、椭圆、尖削、教诲、一丝不苟、面面相觑。和颜悦色”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掌握阅读的一般步骤:

(1)初读,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3)熟读,领会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有步骤地读懂课文。

2.通过“我”回想起父亲的叮嘱,在写生课上如实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老师批评那些嘲笑“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的事,从而悟出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能歪曲事实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出示实物杨桃,简单介绍。

二、自读指导

(一)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文中有一句父亲教育我的话。

出示:

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画歪了它的模样。

2.理解这句话中的“对象”是指什么?

3.父亲说的“想当然“究竟是指什么呢?出示自学课文的步骤,理解父亲的话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1)初读,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3)熟读,领会中心。

(二)按三个步骤学习课文

(1)初读,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2.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在初学画画的时候,父亲叮嘱“我”画画要忠实于素描对象。“我”在一次写生课上,想起了父亲的叮嘱,将杨桃如实地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批评了那些嘲笑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我”因此悟出了道理。

①对照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②这段话共几句?根据四句话概括小标题。

板书:学画——画画——评画——悟理

3.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4.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我”初学画画时,父亲要“我”忠实于素描对象。

第二段(2-7):在一次图画课上,“我”想起父亲的叮嘱,把所见的杨桃如实地画了下来。

第三段(8-26):老师批评了那些对“我”习作嘲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

第四段(27):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5.小结读懂课文的第一个步骤。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自学,小组学习,体会中心

1.自学。

⑴快速熟读课文,用“——”找出父亲教育我的这句话。

⑵轻读有关小节,想想父亲的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要求:先核对找到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并理解。

⑶交流,父亲的话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指名朗读句子。

⑷用小标题形式总结出父亲的话分别是在“病休学素描、复课画杨桃、老师评我画”时出现的。(板书)

2.小组学习

⑴用“——”找出有关语句,想想讲起或想起这句话的原因。

⑵交流:

第一次:

抓住“父亲对我的要求很严,要我忠实于素描对象,一丝不苟,从轮廓到光线的明暗层次,都要尽量准确。”

抓住“忠实于、一丝不苟”来理解父亲说的.“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

第二次:

抓住“忠实于自己的眼睛和物体的状貌,把自己所见如实地画出来,别人会相信那是杨桃吗?我要不要按自己想象中的模样去画呢?”

理解“如实地画”就是“按自己所见的状貌去画。”

朗读:“从我所处的角度看去,那五棱杨桃的轮廓就根本不像杨桃,而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了。”与想象中的形状作比较,让学生再一次理解“想当然”的含义。

第三次:

抓住分析老师的教导:“我们都应该忠实于写生对象,不要惟恐别人说它不像杨桃,而故意画成别人承认的样子。”用曲线划下。

出示:父亲说的“看见的对象是怎样的就把它画成怎样”就是老师说的忠实于写生对象;父亲说的“画歪了它的模样”就是老师说的故意画成别人承认的样子。

因此,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叮嘱意思是一样的。

朗读别人想象中的杨桃形状与不同角度看杨桃的形状的句子。

(3)熟读,领会中心。

总结延伸

⑴指名读第四段,“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还可以指什么呢?

⑵让我们朗读全文,领会文章的中心。

交流出示课文中心:

做任何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师:文中父亲叮嘱的反复出现,对表达课文的中心思想起了强化作用。

三、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画杨桃》,了解了读懂课文的三个步骤:

(1)初读,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篇3:让“画”走进语文课堂

一、画在课前, 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想象, 对绘画有着特殊的兴趣, 他们不仅能对着画临摹, 还特别喜欢根据老师的要求, 画出一幅幅能展示他们的童心和美好愿望的图画。以下是我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1》中的片段———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春天, 观赏一下春天的美景好吗?

生:好!

师:昨天老师让你画出你眼中的春天, 画好了吗? (学生都骄傲地举起画)

师:能给大家介绍你的画吗? (投影展现学生作品)

生1:我在春天里听到了很多悦耳的鸟叫声, 所以我画了很多小鸟。

生2:我画的是春天的田野, 柳树发芽了, 桃树开花了, 小草变青了, 蜜蜂还在唱歌呢!

生3:我画的是红红的太阳, 嫩嫩的小草, 绿绿的树叶, 开心的小朋友。

生4:我画的是我家门前的两棵树, 一棵树上开满了一朵朵白色的花, 还有一棵树上开着红色的小花, 地上都是绿绿的小草。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和春天有关的词语宝宝, 你想不想认识它们?

生: (大喊) 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学完后, 请小朋友们把它们贴在你画的画里。

【评析】学生不仅过了一把画画的瘾, 更是通过画图, 直观形象地把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画了出来;通过画画来理解春天, 表达情怀, 激发起学习兴趣, 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 使机械的课堂变得灵动, 富有童趣。

二、画在课中, 引发深层体悟

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让学生借图来辅助语文学习, 不仅可以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现状, 促使他们动脑动手, 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 而且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为其学习推波助澜。以下是笔者执教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鹤》中的片段———

师: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张丹顶鹤的图片, 能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吗?

生:能。

师:要把颜色涂得正确而又漂亮, 老师建议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 然后再涂。好, 现在就开始吧!

师:哇!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涂颜色。

师: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台展示自己的图画, 并介绍丹顶鹤美丽的外形。谁来?

生: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 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 鲜红鲜红的, 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师:画得真美!说得更棒!让我们伴着音乐美美地读读这些句子。

【评析】低年级的孩子是用画面和形象来思维的, 他们对于自然界的美非常敏感, 容易发现美, 并创造出美。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种特性, 引导他们读文绘画, 挖掘学习兴趣, 通过画画把静态的文字动态化、形象化。这样, 学生就会全情投入, 自主阅读, 深层次地体悟文本的内涵。

三、画在课后, 促进课堂延伸

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认识过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图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 也是促进课堂延伸的有效举措。以下是我执教苏教版语文第二册《小池塘》的片段———

师:小朋友们, 如果这时你就站在这个小池塘的边上, 你想干什么呢?

生1:我只想静静地坐在岸边, 好好地欣赏小池塘那美丽的颜色。

生2:小池塘, 你有明亮的大眼睛, 能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我要用画笔画出你的美丽!

师:多好的想法呀!小池塘真是太美了, 请同学们课后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画一画, 好吗?

生: (欢呼) 好!

师:在本周的班会课上, 我们举行一次画展———《我眼中的小池塘》, 优秀的作品将张贴在黑板上。

【评析】课堂时间虽是有限的, 然而课堂的空间却是无限的。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 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发挥创造能力, 提升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将知识、能力、情感融于绘画中, 通过绘画获得美的享受。

篇4:走进“画”中学语文

案例:《荷花》教学片段

师:作者看着这一池香气袭人、形态各异的荷花,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作者深深陶醉其中,忘记了自己是谁,身在何方,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美美地欣赏感受一番,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再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大屏幕显示一池美丽迷人的荷花, 并在柔美的乐曲《采莲曲》中播放第四自然段录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 :我看着池塘里,美丽的荷花,越看越着迷,怎么也看不够。

生 :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生 :我看到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一吹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把小鱼和蜻蜓都吸引来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这么美妙、神奇的境界中,你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画一幅画,画出荷花的多姿多彩。

生:我想唱一首歌,歌唱荷花的美丽动人。

生:我想吟诵一首小诗,赞美荷花的美丽、纯洁。

生:我真想变成一朵荷花。

师(惊喜地):想的真好,你们也想变作一朵荷花吗?请想象一下你就是站在荷花池中的一朵荷花,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互相交流一下。(播放一段轻柔、富有幻想的音乐,把一个荷花娃娃头像粘在荷花丛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练说。)

生:我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一阵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跳起优美的舞蹈,池水叮叮咚咚地流着,像是在为他们伴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他们一起翩翩起舞。

生: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舒服极了,一阵微风吹来,我掀起用荷叶做的裙子,跳起了欢乐的舞蹈,。风停了,我静静地站着,抬头往上看,看到一只只蜻蜓在我的头上飞来飞去,是那么快活,低头往下看,一条条鱼儿在我的脚下游来游去,好像在玩捉迷藏。

生:我在微风中和荷花姐妹们一道轻歌曼舞。风过了,我们停止了舞蹈;这时,一只蜻蜓飞过来,自豪地对我说:“荷花姐姐,今天清早,我和兄弟姐妹们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害虫,心里真高兴啊。”话音刚落,小鱼儿连忙游过来说:“荷花姐姐,昨天晚上,月亮那样亮,池子里静悄悄的,我甜甜地睡了一觉,还做了一个好梦呢。

师:(满意地)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还说得那么有声有色,连老师都被深深陶醉了。现在再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配乐朗诵这一段)

……

评析:

《荷花》主要描写了荷花的美丽、迷人。第四节,作者展开了丰富美妙的想象,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这节是全文的精彩片段。教者首先通过多媒体、音响等手段,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景中,让学生感知美的意境。接着,教者进一步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你就是一朵荷花,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想象是人的创造性必不可少的因素,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在美妙奇特的意境中,入神地看,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其学习欲望、创造意识得以增强,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引导学生走进”画“中学语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语言要生动优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一个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教学的效果,尤其是想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首先自己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教师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去探求真,获得善,享受美,从而使他们在知识上得到充实,智能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得到陶冶,灵魂上得到净化。课堂教学语言生动、丰富、形象,最容易将学生引入课文的艺术天地里,使学生的形象力得以发挥,“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学会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一是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平时广为采撷,大量储存,上课时便会涌入脑际,信手拈来。二是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句式要富有变化,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孩子的联想,精当的设问能造成悬念……。三是语言要节奏和谐,抑扬顿挫,给孩子以美的享受。

除了上面语言自身的直观性以外,还必须重视语言的另一种直观性--辅助语言,即体态语,包括手势、姿态、表情等。据研究,人的手势可以作出进两百个不同的意思的动作。至于面部表情,特别是为心灵窗户的眼睛,其表现力则更是丰富了。可见,教师传播信息除了语言这个载体之外,还有眼、手、身等辅助性载体,在某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辅主载体的作用很大,因为他能弥补语言不足,以直观的动作来表现形象。在语文教学中,用眼睛和手势说话,把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达到形神俱胜,声形并茂的效果。学生很快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步入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

二、教师的情感要真挚充沛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情感刺激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饱满热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使师生共同步入一个情感相融的教学境界。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感情。”要引导学生入情,教师必先入情,只有自己深刻感动的东西,才能感动别人。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刻挖掘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努力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此外,还应设计恰当的教法,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创造一个适合作品基调的情感氛围,让感情弥漫在课堂之中,融汇在学生心田。

三、创设情境、生发情感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启发孩子展开想象,唤起孩子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要充分利用文章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如何让孩子进入“以我观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的境界呢?“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要调动孩子全身的感觉器官,让孩子进入角色。在精美的图画中,在优美的音乐中,孩子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跳起来,眉飞色舞、欢呼雀跃,仿佛觉得自己就是荷花,在池塘里翩翩起舞……这样,学生真正走进“画”中,与“画”融为了一体,进一步感受、体验到美的意境。

篇5:小学语文《画》说课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看画识字真有趣》是一年级第一单元识字(一)中的看图识字课。本课所在的单元以集中识字为教学重点。本单元的识字内容是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后,所识的字大多是独体字。这些字不是作汉字的部首,就是作合体字的部件。为此,在这一单元,我要扎扎实实教好汉字的笔画、笔顺,要认真指导写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图学会日、月、水、火、鸟、马、虫、鱼、8个象形字和两个新笔画,教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掌握基本的按笔画识字方法。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刚学完汉语拼音,急切需要接触汉字及一年级学生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的特点,在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游戏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努力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使学生热爱语文课学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说教法

通过观看画面,对照生字,找出图和字的相似点,引出象形字的特点。通过组词、说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看画识字真有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第二课。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儿歌,第二部分是会认字和会写字的书写内容。儿歌分别写了红日、月牙、河水、火苗、鸟儿、小虫、马儿。此外,文中还印有一些图和有关象形字。教材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借助图与字的关系帮助识字。在老师和学生范写、书空、描红、仿写的过程中,掌握生字的笔顺笔画,能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在认识事物的同时认字,让学生在感受美好的景色,感受美好的生活的同时,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通过多种游戏、猜字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使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实现本课识字教学的目标。

四、说学法:

围绕单元训练目标,强化识字训练。.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日、月、水、火、鸟、马、虫、鱼、这八个字的演变过程。启发学生思维,掌握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充分利用本课的图画,帮助学生了解字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使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加强词语积累的训练,利用组词、说句子、猜字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注重字的笔顺训练,在学生自学生字跟随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范写和学生的书空、描红、仿写等,帮助学生掌握字的笔顺规则。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一种识字方法是什么?

2.除了这种识字方法,你还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

3.今天这节课老师教你们在来学习一种新的识字方法。

4. 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看画识字真有趣)

板书:(1)学生跟师书空写。(2)学生齐读。

二、动画导入,激趣引新。

1.打开书46页看图。

2.出示课件:出示日、月、水、火、鸟、马、虫、鱼、的象、形字及相应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说一说。

师:古代人真聪明,他们看见这些东西,就模仿这些东西的形状创造出文字了。这些都是古代的象形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为了方便书写,就把弯曲的笔画写直了,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汉字。现在的很多汉字都是由它们演变而来的,多奇妙呀!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看图学习这些有趣的汉字吧!

(1)学习日看图.(告诉学生看着图学习字,这是古文字是古代人模仿太阳的形状造的字,叫象形文字。后来慢慢的演变为古代一种字体小篆,再后来又变为现在的汉字楷书。)

(2)学习月 看图.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3)学习水看图.学生用水字组词和选词说话。

(4)学习火

看图.学生猜谜语;(人们做饭离不开它,冬天取暖离不开它,它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难。是火。)(思考:火能给人们带来那些灾难和好处?

(5)学习鸟看图.思考:你们都见过什么鸟?

(6)学习马看图.观察图.

(7)学习虫看图.思考: 谁最爱吃虫子?

(8)学习鱼看图. 小鱼的家在哪里?

3.出示生字卡片. (1)全班齐读 (2)开火车读

三、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短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合作识字,读短文。)

2.检查合作学习生字掌握情况(出示12个生字)

(1)指名读 (2)两人合作猜字游戏 (3)同桌合作猜字游戏(4)练习连线(5)师生合作猜字游戏

3.抽查读文

(1)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师生合作读 (4)小组赛读

4.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课文告诉了你什么?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书中上是几笔写成的?

2.观察上在田字格中占什么位置。

3.指名上讲台书写。

4.评一评。

5.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师小结:

篇6:语文 -小小竹排画中游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中、叶、打、拍、江”5个字,认识“⌡、⁄ ”两个笔画和3个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中、叶、打、拍、江”5个字,认识“⌡、⁄ ”两个笔画和3个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中、叶、打、拍、江”5个字,认识“⌡、⁄ ”两个笔画和3个偏旁。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指导看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快给大家介绍一下。

2.这节课老师也想带你们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看看,你们愿意吗?.课件演示江南水乡图。

3.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不想对同学说点什么吗?看看谁观察得认真仔细而且说话完整,试一试吧!

4.同学们看得很细,说得也很好,我也想把自己观察到的跟大家交流一下:小小竹排顺水飘流,两岸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油油的禾苗,鸟儿在尽情欢唱,鱼儿欢喜地跳出了水面,江南的景色多美呀!同学们听得都陶醉了,有首诗歌仅仅用了琅琅上口的几句话就把江南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你们想读读吗?赶快打开书读读第3课。板书课题。

学生兴致勃勃地回忆并说出旅游的地名或景点名称。

“这个地方的景色真美”

“太美了”

生观察至“竹好”“鸟”“树”“禾苗”等并把看到的景物用带有个性风格的语言加以试述。

篇7:《画家乡》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

3、大胆、自如地说说自己的家乡,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鼓励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热爱的家乡。

设计意图:

低段的语文学习识字与朗读是重中之重,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初读能大致了解课文简单的主要内容。本班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生字的认读上减轻课堂的负担,重点在感悟课文上。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语言、用画笔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家乡”

你知道什么叫家乡?

(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

“( )的家乡”,自由发挥。

2、是的,家乡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美丽、漂亮,今天咱们班来了几位新朋友,他们是用画笔“画家乡”的,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板书:画

齐读课题。

(由“家乡”入手,并用( )的家乡,说说短语,从自己的说家乡转而导入课题《画家乡》,说→画的跨度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好奇,牵引着学生的那份好奇学习全文,效果会更棒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好奇心也是位很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好奇,学习欲望也不言而喻了!)

二、初读课文

(一)生字学习

1、请大声地朗读课文,生字再多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学习生字卡片。

3、检查生字。

检查生字卡片,个别较难的`予以指导。

(由于学生都有课前预习课文、学习生字的习惯,在学习生字时更多的是检查指导,对生字的扩展,我想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这也是先学后教的一个体现吧!)

(二)了解课文大意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小朋友,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儿?

2、反馈、板书。

3、说说你最喜欢哪儿?为什么?

同桌交流→ 反馈

鼓励大胆自由说。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为精读课文做好铺垫。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口语交际,选取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想象之说。)

三、指导写字

1、观察重要笔画

2、师示范、生书空

3、学生自由书写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是写字的一大重点,教师示范书写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间架结构、笔顺方面的失误会大大减少。)

反思:

一、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从学生课堂教学情况反馈来看,全班除了王斐都能找出主要内容,即谁的家乡在哪儿?90%左右的学生能较有感情、准确地朗读课文,98%左右的学生认真预习了生字,因此大部分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本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强,在自由说“喜欢的家乡”时都能说出自己想说的。从抄写本的情况来看,有个别的学生对“贝”、“爱”的出错率较高。

二、目标达成问题分析:

1、从目标达成情况看,本课知识目标落实较为到位,认读的12个生字基本过关,个别差生在写生字时存在问题,如“贝”、“爱”失误较多。写字是本班的一大致命弱点,我觉得自己的字不能见光,对学生的写字指导也找不到准确的定点,一直都有点飘乎乎的感觉。因此,怎么样才能有更漂亮、结构更准确的字是我困惑的一大问题。

2、从目标达成情况看,情感价值目标落实一般,给我一种不太实的感觉。尽管安排学生从说“( )的家乡”入手,初步感知家乡,进而通过朗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在自己的感观基础上自由说说喜欢的家乡。学生们会说,但总觉得对“家乡”的理解不透彻,而我也实在找不到适当语言来表述“家乡”、“大海”、“平原”、“草原”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像是个空中楼阁架在学生的认识中,但不管怎么样,目的就是透过这么多孩子的家乡向学生传达爱家乡的思想。有了热爱家乡的意识,再去动手画家乡会更有感触。

三、结论

篇8: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孩子爱说“画”

一、激发兴趣, 巧用插图, 模仿写话

对于小学生, 在练习看图说话之前, 应首先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比如我教《秋游》这篇课文时, 先领学生看书中插图, 让他们回忆自己对秋天的印象, 感受秋天的特点, 以及曾经带给自己的快乐, 从而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的浓厚兴趣。

低年级课本图文并茂, 许多课文插图形象、生动, 除了辅助了解课文之外, 也是第一手的说话、写话材料。教师要挑选那些趣味性强, 学生感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有话可说的插图进行写话训练。可以是仿写式的, 如学习《水乡歌》一文后, 让学生看着插图仿写:水乡什么多? () 。 () , () , () , () 。这样的训练, 由于给了学生一定的模式, 自然易于动笔, 有话可说。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写话的兴趣, 使他们都乐于进行仿写, 写话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给方法, 巧用挂图, 学会写话

1. 指导看图, 学会观察

会观察是学会写话的首要条件。低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都还比较弱, 观察时易被无关要素吸引, 而抓不住要点。在观察多幅图画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图画与图画、画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区别, 分清主次, 确定重点, 这样写话时才会有详有略, 重点突出。

2. 启发思考, 学会想象

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同时, 教师要善于根据图画创设的各种情境,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进入角色。有些图画和学生生活非常贴近,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模仿图画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让他们在表演中理解和想象画面内容,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写话的愿望, 打开学生的思路, 使他们体会到原来生活中大量的素材都可以是写话的内容。我在教学《蜗牛的奖杯》时, 前一幅图上蜗牛遥遥领先, 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第二幅图上, 蜗牛妈妈带着小蜗牛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我让孩子们观察图画, 观察蜗牛的表情, 想象蜗牛妈妈与孩子的对话。基于前面课文的学习, 蜗牛母子的对话也就精彩起来。“孩子, 想当年, 我也曾经是飞行冠军呢, 可惜的是我……”学生的说话让我惊喜, 插图的魅力在此体现。

3. 拓思求异, 学会表达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 而且比较单调, 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 鼓励孩子合理想象, 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活起来, 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如我在教学《会走路的树》时, 课文的结尾处是:“他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 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课文中还配了一幅精美的插图, 小驯鹿和小鸟开心地边走边聊,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课后随即安排了一个续讲故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我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内容, 让学生大胆地想象, 并结合生活实际, 谈谈驯鹿与小鸟见面会说些什么, 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三、形式多样, 边写边画, 乐于写话

边写边画就是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画下来, 再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有利条件,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怎么想就怎么画, 怎么画就怎么写。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我设计的交通工具》时, 先请学生谈一谈目前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各有哪些好处和弊端。然后让学生畅谈理想, 想象自己如果能设计制造交通工具, 将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各抒己见, 谈得非常投入, 想法也非常有创意。然后我趁热打铁:“大家想不想把自己设计的交通工具画给同学们看看?”学生的情绪高涨。然后我说:“为了让人们对你的设计更加了解, 请你给你的设计配好说明书, 把它的优点与性能、驾驶的方法与作者的设想写一写。”结果学生都画得很好, 说得也很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当学生对写话产生了兴趣, 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画去写。要让他们觉得写话不是一件苦差事, 而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 使他们都乐于去观察、去思考, 都乐于把心中的话用充满生命活力的语言表达出来。

摘要:部分语文课堂上只重读写, 忽视了孩子的听说训练。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看图说话是一种看、想、听、说相结合的训练。这项训练可以较好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凭自己的想象力, 生动、形象地把图画中的意思说出来。

篇9:“画”活语文课

一、画在课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今的孩子想象能力丰富,对绘画有着特殊的兴趣,他们不仅能对着画临摹,还能根据老师的要求,画出一幅幅能展示他们的童心和美好愿望的图画。为此,我们何不利用这一特点来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呢?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1和识字5中,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春夏两季的气候和景物的特征。通过一串串的词组的诵读,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我在教学时,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有趣的预习作业:画一画你感受到的春天(或夏天)。同学们一听说画画,兴致可高啦!第二课堂上,我请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感受到的春天(或夏天)在哪里。同学们看着自己的作品津津乐道,一个比一个说得好。

这样教学,一方面让学生过了一把画画的瘾,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自然地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机械的课堂得到了舒展,变得灵活多变,富有童趣。

二、画在课中,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体悟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借图来辅助语文教学,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有时还可以让学生来绘图,这样可以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他们动脑动手,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从而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推波助澜。

例如:我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中介绍丹顶鹤外形的句子: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1)读读句子,再为丹顶鹤涂上漂亮的颜色。

(2)同桌交流,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涂色。

(3)上台展示图画,边指边介绍丹顶鹤美丽的外形。

(4)配上音乐,齐读句子,再次欣赏它美丽的形态。

在音乐、美术的协同“作战”下,学生情感投入,自主阅读,获得了感受,引发了深层次的感悟、体验和探究。

再如,在《鲜花和星星》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边读边想:读读课文,想想每节写了什么;再边说边画:说说读懂的地方,画画你喜欢的景物;最后边看边背:看着自己的作品,试着背诵诗歌。这样,轻轻松松的课堂展现在我们眼前。听、说、读、写、思等训练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画在课后,促进课堂的延伸

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认识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可以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图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绘图,可以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并促进课堂的延伸。

在教完《明亮的小池塘》一课时,我启发学生:“小朋友们,如果这时你就站在这个小池塘的边上,你想干什么呢?”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你一言,我一语,非常激动。有一个学生说道:“小池塘,你有明亮的大眼睛,能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我要用画笔画出你的美!”多好的想法呀!于是,我顺水推舟,布置了一个同学们乐做的作业:“是呀!小池塘真是太美了,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画一画,好吗?”大家欢呼起来:“好!”而后,在班会课上,我们又举行了一次画展《我眼中的小池塘》,一幅幅优秀的作品被刊登在黑板上。

再如,我在教完《这儿真好》一课后,同学们都为小熊辛勤建设“荒岛”,变“荒岛”为“绿岛”而感到高兴,还纷纷给新建的“绿岛”起名字。于是,我引导学生为小熊的新岛进行规划和布景,拿起画笔来设计。

这样教学,课堂时间虽是有限的,然而课堂却是无限的。既可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新颖独特的方式饶有兴趣地巩固深化已学知识,一句话,学生绘图的方法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熔于一炉,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篇10: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忄、辶”。

2正确流利的朗读文,背诵文。

3了解“远”“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副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古诗的情感。

难点:

了解诗句中所说特点与画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

第一时

时目标

认识本中的生字。

2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教师导入语

2出示挂图或。教师问: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看看画上都有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谜语诗《画》

二、欣赏

教师配乐朗读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三、识字

同学们想读吗?那要想读好,就先学好生字。

2出示本生字,(学生交流识字经验)

3自读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小组内交流识字经验。认识“忄、辶”两个新偏旁。

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

6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7认读带拼音的字。

四、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文

2指名读文,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3多种方式联系朗读。

五、写字

出示要写的字“人、文、火、六”认读,说说这四个字应该怎么写,书空。

2提示学生注意笔画顺序规则:先撇后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习。(提示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6组内评议看谁写得好。

六、作业

上一篇:六段式议论文下一篇:四至六年级教学计划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