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跳出语文来看语文?

2022-10-01

在以前的教学中, 我只关注如何将这一堂课上好。如何在这一堂课中让学生有所获。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都有这么一种感觉:我们的师生负担是越来越重。老师们忙于平时的教学, 特别像学校的骨干教师, 担负的任务很艰巨。大家做得很辛苦, 经常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 教学设计中。

我们在备课过程中, 在研究课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这么一个现象:由于某一个老师有一个见解, 甚至不是语文老师的一句话, 甚至不是同行, 听到这堂课的内容, 简单地提出一句话的看法, 一语惊醒梦中人。而我们自己却身在庐山不知真面目。这样的现象就如我们自己在写字画画的时侯, 经常把目光集中在某一个点上, 由于目光过于集中, 标题错了也不知道。往往放远一点, 有什么问题才会发现。所以, 语文教师一定要跳出语文来看语文。如何跳出语文来看语文?

一、将我们的眼光放长远, 从大处入手, 从小处着眼

很多专家给我们分析了课程改革的背景, 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历史, 比较东西方教育的差异, 让我们的思维增加了广度。中国的教育在基础教育这一块的成功是得到世界认同了的。为此, 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用尽了学生的资源来突出考试的成绩, 而忽略了去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 去不断思考的能力。我们过于想向世界证明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所以, 在教育中多了些急功近利, 少了些等待。而我们教师因为有考试的指挥棒, 因为有校领导的不断要求, 也忽略了去思考我到底应该给孩子什么, 只是随大流罢了, 只是学生的分数过得去就行了, 只是在我教的这一阶段不出差错就够了……我想有了进一步的学习,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会多一份思考。

二、学科整合, 将语文放在一个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大背景之下

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在这样一个小站中, 语文教师该给予他什么, 该为他的终身发展奠定一个怎样的基础?学生是个一个鲜活的个体, 我们老师今天要他学习这样, 明天要他学习那样;语文的要求、数学的要求、英语的要求……纷繁复杂, 应接不暇, 学生也难得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要学什么。我想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所在吧!

三、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一个先跳出再钻入的回复过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只关注语文, 可能就没有“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界了。跳出语文并不是不关注文本, 只是为了防止“鼠目寸光”。有时, 我们的眼光放长远一些, 思想的境界会更高一些。如果没有一个再次回归的过程, 我们的教学便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过程。所以, 当我们跳出庐山来观察庐山, 得出对庐山的印象后, 我们还得走进庐山去看它的一草一木, 领略它的山山水水, 一个真实的庐山才会让我们感受得更加的深刻。

四、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 让课堂成为学生习得与生长过程的地方

反思自己的教学, 在关注表达方面曾经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在设计流程时我想到更多的是如何让课堂更加流畅, 而没有先去思考与拟订教学目标, 当然也没有思考文本当中所折射出的教学价值。换句话说, 我只考虑到自己的教, 而忽略了学生的学。

2、就关注文本表达这一块做得很不够。反观我的课堂, 可能关注重点词语的表达对理解课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可我缺乏这方面的引导, 而把功夫一般花在读和表演上了。这样的引导是没有深度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长期这样的课堂学生难以有生成点。

3、在教学中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中的过渡语言, 老师几乎是在代替学生回答。这说是吴亚萍教授中谈到语文教学的各种现象, “钓鱼现象”、“替代现象”、“拼凑接龙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 时下, 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时代精神”的口号下, 重“人文思想”的灌输, 轻语文基本功的培养, 已使部分教师实际上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因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也即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语文工具。只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思想教育、人文熏陶等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马克思曾经说过:“正如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 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 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就不是它的对象, 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的表现。”

这就告诉我们:一方面, 音乐美感须以客观存在的音乐为先决条件, 没有美的音乐是不可能引起听众的音乐美感的;另一方面, 音乐美也要靠“懂音乐的耳朵”这个主观条件, 否则最美的音乐也是对牛弹琴, 一个缺乏音乐细胞的人是无法感受伟大的音乐作品的。同样的道理, 一方面, 语文课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固然需要具有文质兼美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 如果学生缺乏“懂音乐的耳朵”, 即缺乏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能力, 不能驾驭语文工具。无论言语作品具有多么伟大的人文精神, 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 都是不起作用的, 它们都外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

因此, 在基础教育中, 语文与其它学科的区别就在于, 学习其它学科, 我们只需要理解它表达了什么, 只有语文学科的学习才需要研究与探讨语言本身, 即不仅要理解它表达了什么, 还要研究它是怎样表达的, 以及为什么这样表达。由此不难看出, 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而言, 学习语文始终不能脱离语言的工具性。换句话说, 脱离或忽略语言工具特点的语文课都不是真正的语文课。这里的道理很简单:没有工具性, 何来思想性或人文性?

关注表达是指基于阅读情境, 对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进行有序地训练。在这方面, 上海市教研员薛峰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首先, 要引领学生进入作者的行文思路, 学习作者的表达。作者的表达主要看作者的表达方式。其次, 引领学生基于阅读情境, 学习表达的基本技能。

总之,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应我用学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用学到的理论去分析课例, 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上一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下一篇: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影响因素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