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课堂教学的第一关 ―课堂导入方法琐谈

2024-04-24

把好课堂教学的第一关 ―课堂导入方法琐谈(精选5篇)

篇1:把好课堂教学的第一关 ―课堂导入方法琐谈

把好课堂教学的第一关 —课堂导入方法琐谈

把好课堂教学的第一关 ——课堂导入方法琐谈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那么一堂课的开始,也应该如此。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那么,如何才能把好课堂教学的第一关呢? 1.创新导入 指教师设计出具有创新思维价值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后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在创新中完成对新课的学习。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导入:上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的“家”字,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后,大胆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结合家庭成员的性格特点和金钱关系的主题,把七个家庭成员巧妙地组合在这个“家”里。同学们根据这些人是亲密的血缘关系、是同处于一种亲情之下的一家子,他们顺理成章地盼着“亲弟”钱财的支持。有了于勒的钱财,这个家显得和睦、温馨和稳固。于勒是全家的希望,是全家的支柱。有了于勒的大力支撑,有女婿的紧紧依附,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美满的大家庭啊!然而,事实上菲利普夫妇的行为告诉我们所谓的“亲情”只能是置于金钱之上的。没有钱,长脚的女婿自然更是随时可能迈出家门。充满创造力的学生,形象地设计出很有创意的表明社会中金钱关系主题的“家”字。

这个导语的设计始终让学生处于紧张而有兴趣的思维状态,既要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提炼的抽象思维,又要进行扩展的创造性的发散思维,进而将抽象的结果具体化为直观的实形。这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较为完美的结合。此中新奇的联想与独特的比拟都是创造力的体现。这样“新”“巧”的导入设计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保持高频思维的吸引力。

2.悬念导入 指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后自然导入新课学习的一种方式。例如《论求知》一课的导入:上课一开始,老师先把一只空口袋用手提起来,然后往讲桌上连放几次,口袋都摊倒在桌面上。后来,老师给口袋里装满书,再往桌子上一放,袋子便端端正正地立在大家面前。这时,老师问同学们看到这一过程后有何感想,请他们用最简洁的文字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有的学生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有的说:“一个人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等等。在学生认为教师紧接着要向他们讲一番道理时,老师只是停留片刻,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然后,把话锋一转,提出了又一个问题:同学们想获得知识吗?获得知识都有哪些方法?请看《论求知》是怎么说的。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的导语设计:“鲁提辖,男,39岁,膀大腰圆,满脸络腮胡子。因三拳打死镇关西,畏罪潜逃,若有人捕获前来开封府,或首告到官,可得赏钱一千贯。”这种悬赏缉拿的告示一出,下面的学生就炸开了锅,纷纷为鲁达鸣不平,要为他辩护:“鲁达无罪!镇关西罪有应得!”在辩护过程中,教师就水到渠成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上述两例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认知发生冲突,进而导致期待状态和探究行为的产生。学生急于想寻求答案,读课文的积极性大为高涨,因而达到了设置悬念的效果。〖淘 课件网 教学论文〗

3.故事导入 指教师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科学发现史的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兴趣的一种导课方式。例如《词义所指的范围有大小》的导入:有个小孩喜欢随地吐痰,爸爸看见了对他说:“吐痰不卫生!”从此小孩有痰就不吐出来,憋着劲往肚里咽。有一天,父亲看他涨红了脸,拼命咽东西,问他咽什么,他说咽痰。爸爸说:“有了痰不吐出来不卫生!”孩子迷惑不解地问:“前几天,你不是说吐痰不卫生吗?今天怎么又说有痰不吐不卫生呢?到底你以前说的话对,还是今天说的话对呢?”请说一说,爸爸说的哪一句话对?这件事中是爸爸有过错还是儿子有过错?是爸爸有错。孩子幼稚天真,对他讲话不能省略,必须明确指出吐痰所指的范围是“随地吐痰”,孩子就不会误解了。运用故事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的或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应该注意的是故事内容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宜短不宜长,能说明问题即可。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适时转入新知识的教学环节。

4.歌曲导入 指教师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歌曲作为开场导入新课内容的一种方法。例如:《愚公移山》时导入巧妙地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MTV片段,当教室里出现那优美、铿锵的旋律“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梁压弯„„”,当屏幕上出现一位古代老人“望望头上天外天”“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那神情坚毅的特写画面时,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课堂很快进入学习阶段。又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导入,放电影《水浒传》主题歌:“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梁山好汉中,最能与歌词相符的人物莫过于鲁提辖了,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就显出这样的英雄本色。作品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请同学们在主题歌的感情酝酿中自读感知有关内容,领悟文章的精巧构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歌曲导入,所选歌曲必须与教材有密切关系,同时歌曲本身必须健康有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不能纯粹地追求趣味性。

篇2:巧妙导入,敲响课堂教学的第一锤

关键词:初中英语;导入教学;直观展示

英语作为初中教育阶段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学效果的高低都将直接关系学生的中考。一节成功的导入能为教学奠定良好的基调,激发学习兴趣,更利于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做好准备。如何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导入呢?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能、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方可成功。

一、趣味性导入,吸引力极强

导入是敲响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之所以重要,究其原因是这一教学实施位于教学的开始阶段,决定着整个教学实施是否有效进行的关键。

借助趣味化的方式做好导入教学,在趣味化的导入过程中,将所教内容融入其中,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

例如,在学习“Will people have robots”这一部分内容时,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可借助一个小游戏将新课引导出来。比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robot,robots,machine等词汇,再要求学生按照座位依次读出单词、拼写单词、再读出单词的顺序。如robot这个词汇完整的游戏过程为:robot(读音)—r-o-b-o-t—robot(读音),邀请七位学生一起完成这一游戏,学生也都会踊跃参与,并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当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高潮时,教师再自然过渡到新课的讲解上面,效果极佳。

二、利用实物直观展示,实现新课的导入

初中生以直观的思维思考方式为主,对一些较为抽象的学习内容,教师不妨尝试将其直观化、立体化,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借助实物直观展示进而实现新课导入也是一种有效的导入形式。例如,在学习关于动词现在进行时态时,不要直接将其主要的构成规则等详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可先带领学生进行cleaning the room,reading the newspaper等动作演示,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借助直观的动作演示清楚地理解现在进行时态“正在进行中”的现实意义,比起教师单纯的知识输入效果要好很多,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也为教师顺利导入新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歌曲导入法也是有效教学的一种

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音乐教育和智育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优美的音乐旋律加之动听的曲调能够活跃并且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使学生在音乐的刺激下始终处于敏锐的状态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歌曲进行新课的导入,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减少对语言的陌生感,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例如,在分析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章节知识点时,当探讨到Section A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选择月份歌,在Section B部分则可以选择“Happy birthday”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歌既简单又容易跟唱,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会集中,并且随着教师的引导自然转移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

四、情境导入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环境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依照课文具体内容,借助实物、ppt、诗歌、图画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情境,以此来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情境氛围的感染下启发他们的合理想象,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取知识。例如,在讲授“wild animals”内容时,就可做一些关于熊猫生长方面的PPT,大量借助一些动物的图片,运用一些有关不同动物的各种猜谜游戏来讲解vocabulary,各种动物图片的展示犹如放电影一般,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中,既能加深学生对各种动物以及这些动物英语单词的印象,又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去了解相关知识。

好的开始会造就好的结果,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导入对课堂氛围的形成、对课堂教学的走向,以及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主旨,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多种有效资源导入教学,促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正常、有序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盘艳明.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探究:以四堂同课异构课为例[J].英语教师,2016(11).

[2]李夏.词块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2).

篇3:把好苹果周年管理的最后一关

1 摘袋时间

适时摘袋是获得优质果的一项技术措施。摘袋过早,果实外露时间长,历经风吹,雨淋,日晒,果面容易粗糙,着色不匀,长时间日晒会使颜色变暗,而且容易引起病虫危害;摘袋时间过迟,受光时间短,着色不全,色淡,含糖量低,风味差,时间长了容易退色。适宜的摘袋时间:黄色、绿色品种,应在采前5~7天摘袋;红色中熟,中晚熟品种应在采前15天左右摘袋;红色晚熟品种如红富士等,应在采前20~30天摘袋。摘袋时间还应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提前或延后。

2 摘袋日期

最好选在阴天和多云天,尽量避免日照强烈的晴天,以减少日灼。若在晴天摘袋,可在上午摘除树冠东面和北面的果袋,下午摘除西南和南面的果袋,使果实摘袋后对光线有个适应的过程。黄土高原的气候一般是春旱秋涝,最好在摘袋前3~5天果园浇1次水,干后再入园摘袋。

3 摘袋方法

套膜袋的苹果,不需摘袋,可连袋贮藏和出售。单层纸袋和内、外层连体袋,应在上午12时前和下午4时后,将袋撕成伞形条罩在果实上,过4~6天后,再全去掉。

双层纸袋摘除方法。内层为红色的双层纸袋,先去掉外层袋,经过5~7个晴天,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去掉内层袋,避免果面温差变化过大。如遇阴天,摘除内袋的时间向后推,防止果面“水面口”;内层为黑色的双层袋,先将外袋底口撕开,取出内层黑袋,再将外袋撕成条状罩在果实上,经过6~7天后,再去掉外袋。纸,膜双套的苹果,只摘除外层纸袋,保留内层膜袋,直至果品销售。

4 摘袋后的管理

果实摘袋后的中心任务有两个:一是促进果实着色,力争全红果:二是防止各种病,虫危害,力争果面“三无一净”。

(1)在摘袋后3~5天进行摘叶,首先摘去贴果叶和果面遮光叶,再摘去树冠上部,外围果实周围5厘米范围内的叶片。注意保留叶柄。摘叶不能过早,过多,摘叶量为全树总量的10%~15%,最多不能超过30%,不然影响花芽的分化。

(2)摘袋后4~8天进行转果,摘袋后8天以内(雨天除外)是果实阳面着色期。摘袋后4天,果实阳面几乎全部上色。此时将果实轻转180°,阴面转至阳面,15~20天内,阴面也会全面着色,转果应选在阴天、多云或晴天早晨或下午进行,避免中午日灼。对果柄短的品种和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的地区,也可进行2次转果。先转90°,7~10天后向同一方向再转90°。

(3)摘袋后,立即在树盘,树主干各铺一长条白色反光膜,用绳或塑料土袋压实。反光膜可使树冠内平均相对光照强度提高70%以上,能使树冠下部0.5~1米冠内直射光增加18.6%~34.1%,反射光比对照树增加5倍,下垂果萼洼着色率达98%,全红果率达85%。

(4)采前40天和25天,各喷1次增红剂1号200倍液,喷后7天便可见增色效果。果实增色和果园管理水平关系密切。果园增施有机肥,多施磷、钾肥,特别是8月份,可连续喷2~3次0.3%磷酸二氢钾或天达2116、斯得考普、硕丰481等叶面肥,9月份以后控氮,控水,都非常有利于果实着色。如能加上着色期昼夜温差10℃以上,有小雨且早、晚有露水和通风透光的优良环境条件,对果实着色有促进作用。

(5)果实套袋后,随着果实的不断增长,钙和一些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摘袋后至采收前,果实仍有一段外露期,所以,在果实摘袋后2~3天,及时喷1次果面净300倍液,以保护果实。如果摘袋后遇到阴雨连绵,多雨之秋,果实容易遭受黑点病,苦痘病,痘斑病,轮纹烂果病和裂果等侵害干扰,在摘袋后2~3天,应喷天达2116、纳米欣或金力士加重钙进行预防,如果摘袋后果面已经出现黑斑、黑点、轮纹烂果,可在摘除袋后2~3天喷1次内吸性铲除杀菌剂,如多抗霉素,金力士等,防止病害蔓延。但喷药必须在采果前25~30天完成。喷药补钙必须喷到果面上,而且还必须喷细,喷均,喷周到。

篇4:夏季养生重细节把好健康每一关

未病先防为健康保驾护航

关于夏季预防疾病的要求及措施颇多,现简要提出几点仅供参考。

1.维护环境卫生。应经常保持家庭环境整齐清洁,重点是做到家中无蚊蝇。

2.重视个人卫生。要坚持做到进食前(包括吃零食)和便后将手认真洗干净。尤其要防止儿童吃未洗净的瓜果。

3.加强饮食卫生。要切实保障各种食材新鲜,还要严格防止在食材加工、烹调和将饭菜送到餐厅的过程中被污染。

4.每日喝进充足的水。正常成人每天需要摄入两千毫升的水。夏季炎热,人体依靠多出汗散发体温,所以夏季饮水量要更多些。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夏季人体出汗多,也可以在白开水中加放少许食盐。此外绿豆汤、淡茶水也不错,千万不要用高糖饮料、碳酸饮料、含酒精饮料(如啤酒)代替白开水。

严防意外将伤害拒之门外

意外情况时有发生,人们也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在家庭做好防病工作的同时,应当备留一些夏季使用的应急药品,以备不时之需,现在简要介绍一些,仅供参考。

藿香正气水 以藿香为主要药材所制作的中成药。藿香性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由于脾胃湿困,湿浊中阻,导致运化功能失常,出现胃纳差,易疲倦,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泻便稀等。这时服用藿香正气水应急,具有化湿醒脾之功效。另外对于暑热、外感等,藿香正气水有化湿解表的药效。

十滴水 是以樟脑、小茴香、桂皮等药材所制的中成药。樟脑性味辛热,归心经,具有通关、宣窍、辟秽的功效。小茴香性味辛温,具有温中和胃、止痛理气等功效。桂皮性味辛甘,大热,具有温中祛寒、补火助阳等功效。可依据说明书,酌情服用。

黄连素 性味苦寒,对夏季湿热泻痢(急性细菌性痢疾)具有颇好的疗效。一般成人1日服3次,每次2片。体重偏大或腹泻较频者,每次用量可酌情增加。

川心莲片 性味苦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其药效范围较广泛,清热解毒。可治疗呼吸系统的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以及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夏季家庭常备此药,主要针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等。

对待有些情况需谨慎

上述中成药,成人和较大儿童均可使用。使用方法、剂量,可参阅包装中的说明书或遵医嘱用药。但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就是婴幼儿腹泻在夏季较多见。家长往往带着患儿四处求医,不但有奔波之苦,还有患儿交叉感染之隐患。对此,作者提点意见供家长参考。一般说,婴儿患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概率较低。如婴儿出现腹泻,应及时将患儿粪便送去化验,若排除了急性细菌性痢疾,只有两种最大的可能性。

一种是感染性腹泻。现在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性肠炎。这是一种病程较长的自愈性疾病,迄今无特效的中药和西药。一般可以在家中加强护理,多饮水。腹泻次数较多时,可以遵医嘱服用复方苯乙哌啶片。如家中无复方苯乙哌啶,亦可备存颠茄片代用。待病程结束,患儿即自愈。要特别提醒一下,如果给患儿服用抗生素,则病程反而会延长。也有极个别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出现高热,腹泻频繁到一天七八次甚至十多次,这样就必须带患儿去正规医院,请专科医师诊治。

另一种情况是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给婴幼儿吃的食物不卫生,导致小儿消化不良、消化功能失常而发生的腹泻。例如:一些家长因天气炎热,怕小儿受不了,就常给孩子吃冰激凌或冰棍儿;还有个别家长在吃肉食海鲜,一时兴起夹起来给小儿吃。这样,孩子怎能不腹泻呢?其实家长才是治疗这种腹泻的“良医”,只要立即停止给小儿吃不恰当的饮食,切实做到对小兒进行科学喂养,则腹泻不药而愈。

篇5:三维目标:课程化的第一关注

虽然,他们还说不出“班会课程化”这样的专门术语,但是,我已经能从他们的话中,体悟到这层意思。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社会化水平还不高。班级,就是一个让他们渐次社会化的小生境。在这个小生境里,对社会化促进最大的,是课程教育还是“班级教育”(除学科课程教学以外的一切教育活动)?是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无数事实证明,都只能是后者。那么,班级教育和班主任为什么能在学生的人格成长、心理发育中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为他们的教育目标与其它学科课程迥异;他们的目标关注,直接指向人(尤其是学生)的道德提升和人格社会化。

从宏观上看,这种目标指向,就已经高举起课程化的旗帜了,已经为班会课程化营造了一个大氛围;而小学“综合实践”(主题班会也属于综合实践)课程的出现,让它进一步“合法化”了。从上面这节主题班会的“课案”中,我们能看到这种课程化的痕迹,看到学校开展班级教育的探索,看到班主任引领学生人格成长的良苦用心。

这个课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种“两菜一汤”(学生主持、学生表演与班主任总结)式的操作模式,为中小学广大班主任所熟知,所喜爱。

首先,我对坚守主题班会常态化的学校和班主任表示虔诚的敬意;但是,我也要说,这种课案表现出的课程化的速度与质量,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仍需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加速并优化。

面对这个待提升的巨大空间,我不想做一一品评,只想将目光锁定在主题班会的目标上。

今天,老师们对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很熟悉。那么,我们再审视这篇“课案”,其中的两个“活动目的”,到底是几维?又属于哪几维?

主题班会是否真的需要三维目标?为什么需要?

且不说班会的“课程化”问题,就算是综合实践,它是课程,也应该赋予它三维目标。小学生“学习感恩”,这分明是一个带有知识性,技巧性和价值观的命题,何况,还赋予了它班会“主题”的身价,怎么能不需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可是,当我们掬取班会过程中的“调查”环节,仔细审视其中的项目时,却不知道这些内容的目标指向到底是什么?师生现场做调查,又属于哪个目标下的行为性解读?是“知识”“技能”抑或“情感”?显然,总体构架与局部操作发生了“体制性”矛盾。这个矛盾之所以凸显,就是因为在进行目标设计时迷茫,才导致了过程的不清晰。

是这一课不清晰?不是。

是这一位不清晰?也不是。

是许多课、许多人的集体不清晰!是校长,甚至是比校长们更高层面上的不清晰。

学校的一切活动,向来受到来自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的督导与引领,因为这种督导和引领不清晰,所以基层学校就难以清晰。以己之昏昏,是不可能让别人之昭昭的。

任何一种教育行为,都具有价值,都归宿于一定的目标。主题班会也脱不出这个窠臼。既然不能,为什么不在“案首”干脆明确地指出它的三维目标?原因很简单,班主任,乃至校长、教研员(我们几乎还没有专门研究班主任业务的教研员)还没有将班会课程化的意识。

眼下的杏坛上,教师专业化是一个能聚集所有眼球的话题。我们现在要问的是,班主任是不是也该专业化?又如何专业化呢?召开主题班会是不是也在专业化的范畴?

的确,“班主任”是“教师”概念下属的子概念,教师要专业化,班主任就必须专业化!一个班级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可以不参加吗?不能,因为你是“主任”,你是“首席”!其它科任教师会召开主题班会么?不能,也没有义务。这就是说,班会是“班主任”的专业工作。既然是像语文、数学一样的专业,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怎能不清晰?

不是班主任不愿清晰,是不知道是否需要清晰,是不知道怎样清晰。

殊不知,班会课程化意识,是关系怎样确立班会目标的核心意识,是创建班级教育高效课堂的领袖意识。

上一篇:cg小学“小金库”自查报告下一篇:有关勇敢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