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口语大赛信息

2024-05-21

双语口语大赛信息(精选6篇)

篇1:双语口语大赛信息

乌图布拉克小学“民族团结一家亲”

双语口语大赛总结

为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教学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共同进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全校学生做民族团结好学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比赛于2018年3月29日圆满结束。现将此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赛前准备

为了使本次大赛圆满成功,我们使用会议室(有多媒体)作为大赛赛场,并做好了比赛的各项准备。

2、人员安排

根据比赛的需要,我校挑选了5名教师作为本次大赛的评委。根据本次比赛具体要求,围绕本次活动主题,让符合条件的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这次活动,本次大赛安排专人负责组织落实,切实保证比赛效果。

二、比赛开展阶段

本次大赛按照指定的统一程序进行。程序如下:(1)自我介绍:用国家通用语言介绍,时长30秒。(2)主题演讲:选手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双语用国家通用语言。时长1分30秒。

(3)才艺展示:需体现双语内容。时长2分钟。此次比赛展示了学生优秀的双语口语能力,显示出了学校双语教育教学的良好成果。

三、后期工作

根据选手的最终得分,我们按名次分别评选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

四、活动不足

比赛时,有的选手没有用心准备,在演讲时汉语发音不准,有变调现象。

五、改进方向

精心策划,及时行动。对于比赛的开展要认真而细心的做好活动策划和准备工作,同时就比赛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东买里镇乌图布拉克小学 2018年3月30日

篇2:双语口语大赛信息

一、大赛主题

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培养各族少儿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在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奋斗中成长成才。

二、主办单位:

佳木镇中心小学

三、活动简介:

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城乡中小学选派的13名选手(幼儿组 5人、小学组8人)参加。比赛分为幼儿组、小学组进行。口语比赛过程分自我介绍、主题演讲、才艺展示三个部分。

四、比赛程序如下:

幼儿组程序:

1.综合问答:用国家通用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回答主观题。其中,双语组用国家通用语言,民考汉组和母语为汉语组用少数民族语言。时长2分30秒以内。

2.才艺展示:需体现双语内容,语言类节目中,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应用比例大体相当,非语言类节目需用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介绍节目内容。时长2分以内。

小学组初赛、复赛程序:

1.综合问答:用国家通用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回答主观题,其中,双语组用国家通用语言,民考汉组和母语为汉语组用少数民族语言。时长2分30秒以内。

2.主题演讲: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自备演讲稿进行演讲,其中,双语组用国家通用语言,民考汉组和母语为汉语组用少数民族语言。时长1分30秒以内。

3.才艺展示:需体现双语内容,语言类节目中,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应用比例大体相当,非语言类节目需用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介绍节目内容。时长2分以内。

小学组决赛程序:

1.综合问答:用国家通用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回答主观题,其中,双语组用国家通用语言,民考汉组和母语为汉语组用少数民族语言。时长1分30秒以内。

2.对话访谈。与优秀人物对话,接受小记者访谈。其中,双语组用国家通用语言,民考汉组和母语为汉语组用少数民族语言。时长2分30秒以内。

3.才艺展示:需体现双语内容,语言类节目中,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应用比例大体相当,非语言类节目需用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介绍节目内容。时长2分以内。

五、比赛流程

(1)开场show

1.主持人出场,简单介绍自己的姓名院校以及本次活动的基本信息,再逐一介绍莅临现场的评委和嘉宾。

2.主持人介绍选手的基本信息,介绍到的选手与主持人一起互动,介绍完后,选手下台抽签,并准备第一轮的比赛。

3.选手抓阄,确定比赛顺序。

(2)赛制(分为幼儿组和小学组)

A、幼儿组:

1.综合问答:请选手根据抽签的顺序进行答题,综合问题由评委提问。(用国家通用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回答主观题。其中,双语组用国家通用语言,民考汉组和母语为汉语组用少数民族语言。时长2分30秒以内。)

2.才艺展示:需体现双语内容,语言类节目中,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应用比例大体相当,非语言类节目需用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介绍节目内容。时长2分以内。

B、小学组:

1.综合问答:请选手根据抽签的顺序进行答题,综合问题由评委

提问。(用国家通用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回答主观题,其中,双语组用国家通用语言,民考汉组和母语为汉语组用少数民族语言。时长2分30秒以内)。

2.主题演讲: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自备演讲稿进行演讲,其中,双语组用国家通用语言,民考汉组和母语为汉语组用少数民族语言。时长1分30秒以内。

3.才艺展示:以歌舞、说、唱为主。需体现双语内容,语言类节目中,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应用比例大体相当,非语言类节目需用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介绍节目内容。时长2分以内。

六、结果公布

1、在比赛过程中,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每一位选

手比赛结束后,评委亮分,.主持人公布结果。

2、比赛结束后,公布最后的成绩。成绩优异者推荐到温宿县教

育部门,参加复赛。

双语口语大赛综合问答题:

我的家乡、家人、我的学校、我的班级

我的好朋友

我上()年级的感受

评分标准:

1综合问答

a、能按照考官制定的主题进行汉语口语交流,并能完全理解。(10)b、自然,声音洪亮,语言表达通顺连贯、流畅、富有感染力(20)c、发音标准,有节奏感,对文字把握准确(5)

d、态势语自然得体,端庄大方,表现力强(5)演讲稿

a、演讲稿内容符合主题要求(5)

b、演讲连贯,十分流利,语速掌握恰当(15)

c、演讲内容积极向上,以培养各族少儿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为旨。

(20)

3、才艺展示

a、才艺展示以歌舞、说、唱为主,符合主题要求(10)

篇3:双语口语大赛信息

藏区民族师范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学生占百分之七十, 他们的英语底子差, 词汇量小, 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较, 藏区院校的生源较为复杂, 其生源绝大多数来自偏远山区和牧区, 有的班上的学生高考英语分差达到九十分以上, 口语更甚, 好多学生不敢开口说。在多媒体时代, 多种模态形式教育模式的引入给藏区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希望。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兴起的一种理论, 由O’Toole及Kress和Van Leeuwen最早提出。该理论认为语言是社会符号, 其所具有的各种功能, 包括语言符号在内的各种符号可以延伸到除语言之外, 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符号资源及多种手段都被用来交际, 涉及到多种感官, 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与传统的单纯从语言的角度对话语的意义进行分析的话语分析理论不同的是,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认为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也对意义构建有影响, 除语言符号外的图像、声音、动画、气味、人的各种表情及肢体动作等符号系统被纳入到意义表达的要素当中, 在分析语言特征的同时强调声音、动作、颜色和图像等听觉、视觉和行为方面的符号模态在话语中的作用。不合理的多模态共同作用对整体意义会有消减作用, 而合理的协调的多种模态共同作用对意义构建起到强化的作用, 因此在多模态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协调多种模态的共同作用。

三、藏区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多模态话语分析

1、视觉模态符号

视觉模态在现代化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符号丰富。视觉模态符号比起听觉模态符号, 在口语课堂上虽然不是主导地位, 而处于辅助地位, 但它在口语课堂中具有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

(1) 书面语言符号

现代化的课堂中, 书面语言符号既包括通过PPT等现代化媒体技术呈现的书面语言符号, 也包括传统的由粉笔生成的语言符号。通过教师手写在黑板上而呈现出的的传统的视觉模态为粉笔生成的语言符号, 上课前教师需要考虑这类符号的字体、形状、大小、空间布局等要素的设计。如今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中的主要呈现方式是通过PPT等现代化媒体技术呈现的书面语言符号, 教师对这些符号在呈现时要考虑其空间布局、背景设置、特效、内容、字体、大小、颜色、以及页码间翻转的时间间隔等因素。

(2) 图像符号

图像符号首先包括图片, 再就是动态的视频图像符号。通过粉笔生成的简单形象图像符号和纸质的图片显示的图像符号构成主要的图像符号传统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图像符号;而更加丰富的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条件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 其中的图像符号既包括Flash动画以及视频, 也包括下载的图片、漫画等。教师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对图像符号的内容选择、颜色选择、图像大小及处理, 以及与语言符号的配合等都要考虑周全。

2、听觉模态符号

口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其能力高低体现在人的听觉系统识别的能力, 即通过人的发声器官发出能使听觉模态符号即口语语言符号能够使人听懂。因此听觉模态符号是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最重要的模态符号。听觉模态符号在现代化的英语口语课堂中的不仅包括人发出的听觉模态符号, 而且还包括其他一些听觉模态符号。

(1) 口语语言符号

口语语言符号不仅包括属于自然状态的人发出的口语语言符号即教师进行讲解授课的元口语语言符号和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要求进行英语口语练习而发出的口语语言符号, 而且还包括非自然的通过多媒体播放的电子音频口语语言符号, 经过电子技术转换的自然状态的人发出的口语语言符号。在课堂上起着工具的作用的是教师进行讲解授课的元口语语言, 其构建的意义对课堂起组织控制作用, 所以这些教师的元口语语言的音调、音频、声音大小、口音、语气等的选择力求最有效地组织控制课堂, 应为其意义构建服务。学生发出的为进行练习而练习口语语言符号, 以表达既定的意义, 包括组织语言符号, 并模仿和表达地道的英语语言为主要目的, 因此语言的语气、等音调因素在这些口语语言符号更受注重。

(2) 音乐符号

为外语教学提供教学情景或为营造轻松的气氛, 音乐符号常被用到。但是, 不是任何类型的音乐都可以随意在课堂上使用。根据情景需要播放恰当的以提供情景为目的的音乐;而如果是以营造气氛为目的, 就应该放轻松舒缓的音乐。要注意控制音乐的音量, 不应使影响课堂上其它模态符号, 要知道, 音乐一经选择就不可变更。

(3) 其他模态符号

人的感知系统, 除了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外, 还包括触觉、嗅觉、味觉模态。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中可能涉及到, 所以这些模态运用的频率较低。比如鲜花的芳香会通过人的嗅觉感官被感知, 制造某种情景时会用到鲜花, 从而帮助意义传递。在课堂中会涉及到触觉模态通过计算机输入信息或操控。在为制造情景所选择喝咖啡或酒水时, 会涉及到味觉模态。当恰当选择这些模态时, 大学的口语课堂会更加丰富、形象、生动。

四、结语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口语课堂的目的, 而口语是通过声音符号来体现的。因此, 在口语课堂上, 学生在通过视觉接收信息之后, 需要把这些视觉模态符号转换为听觉模态信息, 然后要通过口语说出来, 这样通过视觉模态讲授的课程才算达到了教学目的。因此, 合理的多模态共同使用, 在意义构建中相互补充, 才能使大学口语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形象、生动, 从而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对藏区高校双语教育的口语课堂来说, 效果将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 《中国外语》, 2009 (1) 。

[2]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的构建》,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 (6) 。

篇4:双语口语大赛信息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双语教学是甘肃省民族地区教育的主要特点,也是民族地区民族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模式。一名长期扎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对幼儿园少数民族幼儿“双语”教学中,把握幼儿学习语言的主体作用,培养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正确使用汉语是力在推行的教育对策。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的口语表达成为我们开展语言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结合分享阅读的指导思想:“在互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享受阅读,在阅读中悄悄成长”,我们大胆尝试创新总结以下几点:

一、创设说话情景、循序渐进,促进口语发展

生活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源泉,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对幼儿进行“母语起步,会话过渡,先学会话后学文,通过听、说、读、译训练,逐步达到哈、汉相通”的教学。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如先学词语,后学短语和日常用语,再学简单句子。具体教学中,我们采用“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后再说、说后表演”的方法,使少数民族幼儿每学一个词语,都做到“词不离句,学用结合”。对已学过的词语,经常进行阶段性、周期性的复习,按“系列教学”的原则,分类记忆。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考虑到园内外可利用资源,选择幼儿感兴趣,贴近生活,既能促进其身心发展,又能突出本土特点及民族多元文化的素材。如爱吃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蔬菜”及身边的“玩具、花草树木”说出名称、颜色、味道、形状。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还运用“情境教学”,让少数民族幼儿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如设计园本游戏活动“娃娃家”,小朋友在娃娃家里做爸爸妈妈和娃娃,让爸爸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这样三个或者更多参加游戏的幼儿必须和教师用汉语交流,问早、交代孩子在幼儿园要注意什么、再见等。教师不断引导他们多交流,并在强化记忆的基础上,把少数民族幼儿需要学习的短语、日常用语、简单句子等,归纳为“做客、起床、穿衣、吃饭、上课、逛动物园、去玩具店”等专题,使少数民族幼儿在创设的情境中展开联想,进行会话,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使之听、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二、实施哈、汉教师配班,营造语言环境,促进口语发展

语言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练习而获得,缺乏一定的情景,语言学习就很困难,因此,幼儿园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应创设一种模拟的哈汉双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使幼儿有机会感受和运用两种语言。阿克塞县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由于文化、经济等条件的局限,有很多哈萨克族幼儿在刚升入小班时和其他孩子一样天真可爱,对事物充满了好奇,也激发了他们想交流想表达的愿望,可是因为语言的碍障,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开口,对汉语口语的积累非常缺乏,第二语言特征正待萌发。我们首先要建立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求我们要给予这些民族小朋友足够的消化和吸收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汉语。考虑到民族小朋友的这些特点,县幼儿园均实行了哈汉幼儿混合编班,每班配备了哈、汉教师,所有的老师,不论其民族,都要掌握汉语和哈语。汉族老师要会使用哈语,哈族老师要学会汉文。当一个少数民族学生遇到困难或有不理解的情况下,老师可以无障碍地用简单的哈萨克语和他交流。 汉语教师和哈语教师结成“一帮一”或“一帮二”“一帮三”对子,定期(一周集中活动一次)或不定期教学日常用语、授课相关术语等,哈语教师使用汉语上公开课和说课,有效提高哈语教师的汉语水平,确立了符合阿克塞县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和课程计划。

三、利用适宜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资源,推动口语发展

学前“双语”教育是为儿童进入小学“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的。利用本民族特定的文化艺术形式来教育幼儿根据传统的民族文化内容来教授幼儿,如民族舞蹈、民族音乐等。选择以下民族文化作为幼儿教育的课程内容:选取幼儿熟悉的服饰的种类、图案、色彩,让幼儿进行感受,激发幼儿欣赏美、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让幼儿欣赏、品尝,以至亲手制作民族特色小吃和土特名产,对其品种、营养价值、制作过程获得不同程度的认识,了解蕴涵其中的科学冷处理;让幼儿在学习民族歌舞、器乐、童谣、民族民间游戏、竞技活动中感受少数民族豪爽的性格和真挚的情感;通过让幼儿感受各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和建筑的精美特点与实用性,及其图案、色彩的丰富性与多变性,培养幼儿用勤劳和智慧改变生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的态度与能力;通过让幼儿了解各民族的节日风情和趣味盎然的娱乐活动,使其感知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与居住环境的密切联系,理解并尊重各民族的礼仪,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在一个哈、汉民族融合的氛围中,让少数民族孩子们逐渐熟悉汉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

篇5:双语口语大赛信息

为检验我校“双语”教学成果,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八荣八耻”,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长成才、报效祖国,八一中学政教处和团委组织开展了“双语”口语大赛。

6月16日、17日,八一中学多媒体教室里,歌声、笑声、掌声连成一片,来自全校28名少数民族学生和他们的指导老师、同学沉浸在歌舞的世界。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落下帷幕。

此次比赛以“爱祖国、爱家乡、讲团结”为主题,参赛选手通过自我介绍、汉语朗读、才艺展示、知识问答等方式,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双语”表达能力和文艺才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了3名选手,他们的实况光盘将报送县教育局双语办。

举办本次大赛,进一步激发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双语”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用“双语”的能力,同时教育和培养各族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疏勒县八一中学

篇6:喀什乡少儿双语口语大赛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培养各族少儿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在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奋斗中成长成才。

二、根据伊宁县教育局、文明办、广播影视局、民语委《关于组织参加中国移动校讯通杯“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 自治区第三届少儿双语口语大赛的通知要求,为做好我乡选拔组织、参赛工作特成立评委会。评委组构成评委会负责初赛的组织领导,研究决定初赛重大事项。主任:闫发林(学区办主任)

副主任:马学文(教育专干,双语口语大赛负责人)

朱马克力得(A2负责人)

杭庆海(A1负责人)

聂会涛(A3负责人)

成员:牛青兰(拜石墩学校校长)

牛新峰(赛皮尔学校校长)

赛达合买提(托提温学校校长)

张根立(喀什乡中心小学校长)

李宏宽(喀什乡石桥教学点负责人)

木扎合买提(喀什乡喀拉巴克教学点负责人

沙那提别克(其巴尔吐别克学校校长)

张燕(喀什乡中心幼儿园园长)

张晓丽(喀什乡托提温村幼儿园园长)

米朗姆(喀什乡其巴尔吐别克村幼儿园园长)

三、实施步骤及时间

初赛分报名和预审两个阶段,审核后上报县级组委会。各阶段时间安排如下:

(一)初赛报名:2012年9月1日至9月29日;

(二)预审时间:2012年10月8日至10月10日;

四、报名条件及报名方式

(一)参赛者报名条件

1.全学区各幼儿园、小学4周岁至13周岁在校(园)少儿。

2.拥有新疆户籍,能用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流。

3.母语为汉语的选手须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和当地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参赛。

(二)报名方式

1.各幼儿园、小学可到学区办领取报名表,也可在网上下载报名表,动员符合条件的少儿报名,认真填写并汇总上报学区办。

初赛规则

(一)分组

初赛分幼儿组和小学组两个组,各组又分为双语组(含民考民)、民考汉组和母语为汉语组三个组。

(二)评委

各学校和幼儿园负责人

(三)比赛办法

所有比赛都按自治区组委会制定的统一程序进行。比赛程序如下:

幼儿组程序:

1.综合问答:用国家通用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回答主观题。其中,双语组用国家通用语言,民考汉组和母语为汉语组用少数民族语言。时长2分30秒以内。

2.才艺展示:需体现双语内容,语言类节目中,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应用比例大体相当,非语言类节目需用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介绍节目内容。时长2分以内。

小学组初赛、复赛程序:

1.综合问答:用国家通用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回答主观题,其中,双语组用国家通用语言,民考汉组和母语为汉语组用少数民族语言。时长2分30秒以内。

2.主题演讲: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自备演讲稿进行演讲,其中,双语组用国家通用语言,民考汉组和母语为汉语组用少数民族语言。时长1分30秒以内。

3.才艺展示:需体现双语内容,语言类节目中,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应用比例大体相当,非语言类节目

需用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介绍节目内容。时长2分以内。

小学组决赛程序:

1.综合问答:用国家通用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回答主观题,其中,双语组用国家通用语言,民考汉组和母语为汉语组用少数民族语言。时长1分30秒以内。

2.对话访谈。与优秀人物对话,接受小记者访谈。其中,双语组用国家通用语言,民考汉组和母语为汉语组用少数民族语言。时长2分30秒以内。

3.才艺展示:需体现双语内容,语言类节目中,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应用比例大体相当,非语言类节目需用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介绍节目内容。时长2分以内。

(四)评分办法

上一篇:河南电大《护理科研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下一篇:无损检测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