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改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4-04-27

在技改推进会上的讲话(精选6篇)

篇1:在技改推进会上的讲话

检修的问题

11月份检修的总结请设备科收齐后(三个生产车间、生产科、环安科、设备科、动力、仪表、综合维修)首先要对内容进行审核和再整理,然后全厂群发,还要收集相关图片,这项工作的成果是可以共享。每个月底各车间检修汇总表要汇总至设备科,设备科做全厂月度检修滚动台账,设备科把要求向各车间明确提出来,不能完成要对车间进行考核,设备科如果完成不好这项工作,厂部也要对设备科进行考核。现在已经是12月中旬,把拉下的工作尽快补起来。

几个理念

沟通与服务的理念:对管理和职能部门要多强化服务意识,到一线了解情况,走群众路线,才能减少矛盾、误会;对生产车间和班组要主动与职能管理部门沟通,直线比曲线要近,在争取外部资源的过程中只有靠自己,要让信息和问题的关键掌握在自己手上,才好办。

超前与规划的理念:在缺项检修表中,大的部分要及时踢出来,提前进入技改程序中,那是很多部门在操作,很快能干成,还要用心分析和收集运行装置的瓶颈,尽快进入操作程序,一个月之后的事要放在现在做,技改工作就会永远主动。

清晰的向对方提要求的理念:胡总提出生产管理上“以我为主”的内涵首先是跟自己提工作要求,镜子转向自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敢于向你的平级部门、上级部门提出清晣的工作要求或工作条件,在技改工作中各具体项目的牵头人要做到这一点,完成目标求得好的结果才是终点。

篇2:在技改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临近年底岁末、谋划明年思路之际,今天我和几位县领导,就自主创新、技改投入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上午,我们实地走访了8家企业,了解了技改工作经验;下午,又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企业经营者进行座谈。通过看现场、听介绍,拓展了思路,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这些企业技改投入的共同点是,力度进一步加大,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许多新招、实招、高招。这充分说明,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企业在发展理念、技术思路上有了新升华,我县攻坚越坎、结构升级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

纵观2005年我县技改投入,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力度大。预计今年能完成120-125亿元的工业投入,增长15左右,继续位居全省前列。这是克服宏观紧缩、要素紧张等困难而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二是结构好。与往年不同,今年我县纺织产业投入摆脱了原来扩张型做法,转向提升型技改,非纺投入高歌猛进,增长89,纺织与非纺的投入比重由去年的60:40调整为目前的40:60,为我县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创新浓。纺织业的技改注入了大量的创新要素,特别是在研发手段、节能降耗的技改卓有成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非纺业的投入起点较高,没有跟在别人后面,不干则已,一干则一鸣惊人,不少项目的技术档次和产业规模堪称一流。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对我们推进自主创新步伐、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我县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为此,我们要切实增强自主创新的责任性和使命感。自主创新是“华山一条路”。除了此路,别无他途。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主要基于两点:

一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成本上升、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去年以来,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明显上升,企业效益下滑。靠简单的扩大产能,只能获得绝对利润。成本就像海绵里的水,通过节约资源、节能降耗总能有所收获,但是“节流”毕竟是有限度的,其边际效应也是递减的。因此,只有依靠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促使产品附加值“水涨船高”,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成本上升这一难题。

二是技术创新重在自主创新。尽管我县对技术创新一直抓得很紧,但总的看,多数企业过去抓技术创新,主要是追求买设备、靠仿制。实践证明,好技术是买不到的,设备在不断更新,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关系,就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靠仿制,更是形不成核心竞争力的,难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命运。因此,xxx县的发展,不能再简单地靠产能扩张,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这项工作,必须早认识、早动手、早突破,越早越主动。

历史和现实已反复证明,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买不来的,只有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拥有一大批专有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我们才能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所以,今天的座谈会,我们不是简单确定明年技改投入的规模和“盘子”,而是深入研讨技改的“路子”,即如何依靠自主创新提升技改投入。根据大家的发言,结合本人的思考,我认为明年技改投入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主题,四个重点、五个支持”。

“一个主题”,就是创新技改。创新需要技改,没有投入,创新就失去物质依托;技改必须创新,技改不是简单扩产,仅仅依靠要素驱动的技改是找死、越搞越死。因此,我们要把创新技改喊响,更新技改的思路、理念和方法,大力推进“四量拨千金”的技改,在瓶颈、研发上重点突破,用少量的增量提升大量的存量,这具有倍数效应。

“四个重点”,面对经济结构加速转型的新趋势、新格局,我们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高人一着,快人一拍,重点推进四种类型的技改投入,努力走出自主创新赶超式发展路子。

一是注重更新提升的技改。对能耗大、质量差的设备要逐步淘汰,用成本低、档次高、质量好的设备去替代,实现升级换代。对纺织业的设备投入要加强把关,不能再搞低水平的平面扩张,要在产能不扩大的情况下,扩大销售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二是注重调整结构的技改。纺织业是我县的拳头,不能放弃,也不能固守,要坚定干下去、奋力往上走,放弃低端,保持比较优势,留下品牌,留下最终产品,留下纺织机械,留下高档面料。非纺业要拓路子、强力度,引导企业寻找切入点,通过涉足技术相似、市场相近、掌握成熟的技术成果整合人才和资本三条途径,优化技改投入,促进非纺业的快速发展。

篇3:在技改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 兼并重组工作取得新成效

资产评估和证照办理全部完成:全省498处参与兼并重组小煤矿中, 实际保留317处小煤矿资产评估和证照办理全部完成。矿井关闭基本到位:全省182处兼并重组小煤矿签订了退出关闭协议, 淘汰落后产能年生产规模在2 500万吨以上。矿井复工复产状况良好:全省有273处矿井通过省辖市和省骨干煤炭企业组织的联合验收, 已复工复产, 占保留兼并重组矿井总数的82.2% (其中, 复产矿井112处, 复工161处) 。打非治违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11月, 领导小组办公室共组织出动600余人次进行了实地检查, 共查处群众举报41起, 有35名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30余名非法违法采矿当事人被抓捕, 累计向举报人发放奖金33万元, 有效震慑和遏制了非法违法开采行为。

兼并重组后, 全省煤炭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一是矿井数量大幅减少。全省煤炭企业数量由兼并重组前的530家已减少到30家, 矿井数量由原来的797处已下降到540余处。

二是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省属骨干煤炭企业所属矿井的年生产规模由兼并重组前的1.2亿吨上升到1.8亿吨, 占煤炭总产量的比重由60%上升到86.9%。

三是单井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单井年生产能力由兼并重组前的平均27万吨提升到45万吨。

(二) 安全生产及效益取得新成就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11年, 全省共发生煤矿事故8起、死亡36人, 同比减少27起、230人, 同比下降77.1%和86.5%;百万吨死亡率0.192, 下降86.8%, 创历史最好水平。原煤产量持续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 全省共生产原煤1.87亿吨。煤炭工业经济运行和效益稳步提升:2011年, 省属重点煤业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 601亿元;实现利税286亿元, 比2009年增加90亿元, 年均增长24%。

(三) “双基”建设实现新提高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 4个集团公司被命名为安全质量标准化集团公司;175处矿井达到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标准;61处矿井申报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并已公示;62处矿井达到并申报了全国安全高效矿井标准。“五优”矿井创建引领行业发展:2011年, 全省新建 “五优”矿井11处。目前, 累计建成50处, 占国有骨干生产矿井的38%。安全基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河南煤化集团和义煤集团创新煤矿安全管理做法在全国推广, 选树了平煤神马集团六矿大学生采煤班建设的典型, 提升了我省煤炭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职工技能素质全面提高:举办了2011年全省煤炭系统职业技能大会, 6个工种参加比赛, 万余名职工踊跃参加。员工培训全面开展:培训职工30万人次, 并开展校企联合培训, 相继培养本、专科层级的学员上万名, 缓解了煤矿主体专业人才短缺的压力。“安康杯”活动成绩喜人:全省10家单位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 4个班组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称号, 27家单位获得全省煤炭系统“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 44个班组获得全省煤炭系统“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

(四) 行业管理规范强化

推进依法行政: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煤炭生产许可监管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兼并重组小煤矿煤炭生产许可证审批事项的通知》和《河南省煤炭经营资格证监管办法》等文件, 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11年, 受理煤炭生产许可证资料266处, 依法办结260处;受理企业经营资格证资料235家, 依法办结198家。依法组织开展年检工作:对省骨干煤炭企业175处矿井的煤炭生产许可证依法进行了年检;批准延续经营许可合格企业224家, 促进了全省煤矿企业依法办矿、依法生产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瓦斯分类治理:制订了《河南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分类管理实施意见》, 将煤矿按瓦斯情况分三类进行管理。并对2011年度申报的388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资料进行了审查。截至目前, 全省540处矿井中,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73处, 高瓦斯矿井35处, 瓦斯矿井376处, 有56处矿井因长期停工停产或拟关闭退出未进行瓦斯等级鉴定。强化能力核定和机电运输管理:对全省核定能力高于设计能力的30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了审查复核, 30处矿井复核生产能力保持为1 794万吨。对8处增加生产能力的矿井进行了严格审核, 新增产能163万吨。深入开展煤矿机电装备及管理水平考核评价对标活动, 着力推进全省煤炭企业机电对标管理。 劳动用工更加规范:推进煤矿从业人员“变招工为招生”, 劳动用工管理进一步加强。开展全省电煤质量联合检查:深入煤炭企业12次, 对省重点煤业集团所属矿井生产的煤炭产品质量进行了定期监督检查, 检验煤炭产品91批次, 煤质总体状况较为稳定。煤炭经营企业合理布局:坚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结构优化、素质优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 煤炭经营企业布局更趋合理。煤炭经营日常监管加强:严格控制批发企业, 科学规划零售企业, 合理布局型煤加工企业。经审核, 2 643家煤炭经营企业合格或基本合格 (其中批发401家, 零售1 781家, 型煤429家) 。依法受理申请延续煤炭经营企业有256家, 批准延续合格企业224家。煤炭工程质量建设成绩显著:2011年, 全省获得“太阳杯”工程7项、“煤炭行业优质工程”13项, 分别占全国的16.3%和18%, 夺杯个数和占全国总杯的比重均列全国第一。

(五) 和谐矿区取得新成效

矿区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全省煤炭企业拥有国家级文明单位14个、省级文明单位32个。职工生活进一步改善:省属煤炭企业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 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0.99平方米。全面推行安全结构工资制度:省属重点煤炭企业职工人均收入达到5万多元, 实现了企业效益与职工收入同步增长。职工保障进一步完善:煤矿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等全面实施;同时, 加强了煤矿职业危害防治, 职工生活有了可靠保障。此外, 煤炭信息调度、档案管理及职工疗养等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煤矿开采条件日益复杂。开采条件不断恶化, 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煤尘、火灾、地温地热等灾害威胁日益加剧,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国有重点煤矿总数的50%以上。河南煤化焦煤九里山矿“10·27”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和义煤集团千秋矿“11·3”冲击地压事故, 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尽管我们完成了小煤矿的兼并重组工作, 但重组后煤矿的技改、融合和管理工作仍十分艰巨, 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三是整体装备水平偏低。采煤技术装备自动化、信息化、可靠性程度低, 采煤机械化程度与兄弟省份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近400家兼并重组煤矿和地方小主体所属矿井的装备较差, 采煤工艺落后, 设备陈旧, 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四是煤炭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煤炭开采引发的水资源破坏、瓦斯排放、煤矸石堆存、地表沉陷等, 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恢复治理滞后, 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大。

五是煤炭交易市场发展滞后, 煤炭储备基地建设较慢。煤炭物流企业“散、小、弱”以及物流市场集约经营水平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煤炭“过境大省”的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煤炭“储备、物流大省”。

六是人才缺乏的压力越来越突出。随着煤炭产业进一步整合和煤炭产业的大发展、对外开发的大跨越, 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人才缺乏制约发展的压力日渐显现。

三、2012年总体要求

(一) 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双基”建设为抓手, 强化行业管理, 夯实安全基础, 加大安全投入, 增强抗灾能力, 逐步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推动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二) 主要目标

煤矿安全:坚决杜绝重大事故, 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事故, 努力降低零星事故, 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

煤炭生产:原煤产量保持在2.0亿吨左右, 实现产销平衡。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大型煤矿 (≥120万吨/年) 全部达到一级标准化标准, 其中, 50%以上要达到国家级标准;中型煤矿 (90万~30万吨/年) 达标率超过80%;兼并重组小煤矿, 做到投产一个, 达标一个。地方煤矿达标率要超过80%。

“五优”矿井创建:力争新建“五优”矿井8~10对, 使“五优”矿井的数量占重点生产矿井的40%以上。

班组建设:建成一批“白国周式”的班组。

职工生活: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职工保险及职业病防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

四、2012年主要任务

(一) 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一是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将安全生产责任逐级逐项分解, 形成严密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

二是强化重大灾害治理。在瓦斯治理方面, 坚定不移地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方针, 坚持两个“必须”, 必须坚持瓦斯区域治理和局部治理相结合, 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 严禁进行采掘活动;必须严格瓦斯分类管理, 突出抓好瓦斯矿井分类管理和能力管控, 推动瓦斯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在防治水方面, 切实抓好“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和预测预评价制度, 做到先评价后施工, 所有采、掘工作面未通过灾害预防评价和审核不准施工。同时做好顶板控制, 推进支护改革, 减少零星事故的发生。抓好机电运输管理方面矿用设备安全质量管理, 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用设备。

三是加快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进度。强力推进矿井“六大系统”建设, 按照时间节点建立完善, 提升矿井整个安全保障水平。

四是继续深化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认真执行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 建立并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存在重大隐患的, 必须停产整改, 确保整改到位。

五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以矿井重大灾害防治为重点, 深入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执法检查, 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对查出的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煤矿要立即实施停产整顿, 直至关闭。

六是严格落实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确保做到领导带班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 保证煤矿井下24小时有矿领导带班。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 要依法从重追究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 着力深化煤矿基层基础建设

坚持统筹规划, 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 分层次全方位开展标准化达标、安全高效和“五优”矿井创建工作, 并与井下紧急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相结合, 增强矿井抗灾和安全避险能力。

第一个层面是标准化达标。省骨干煤炭企业本部矿井要全部达标;对兼并重组矿井进行规范管理和改造升级, 做到投产一个, 达标一个;地方煤矿最低必须达到质量标准化省三级标准, 达不到标准的一律停产整顿, 限期仍未达标的, 由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第二个层面是安全高效。着力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 做到减人提效, 争创全国安全高效矿井。

第三个层面是“五优”矿井创建。力争“十二五”末, 省骨干煤炭企业“五优”矿井数量占重点生产矿井50%, 促进煤炭工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三) 着力推进煤矿班组安全建设

深入开展“矿井创‘五优’、区队创优胜、班组创‘五好’、员工创星级”活动, 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职工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和安全生产的主阵地。

一要继续推广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充分发挥班组长在安全生产前沿阵地中的主力军作用, 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二要继续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以“万名班组长安全培训工程”为契机, 采取脱产学习、外出培训等形式, 积极为煤矿班组长提供多种形式的安全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机会, 着力提升班组长在企业基层的安全管理水平。

三要继续做好煤矿优秀安全班组、班组长和群监员评选表彰工作。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参与班组安全建设的积极性, 在全省掀起煤矿班组安全建设的新高潮。

(四) 着力提升煤矿规模效益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大型煤矿建设。新建煤矿以提升机械化程度为主, 按照一个矿井一个工作面或不超过两个工作面的模式, 采用先进技术装备, 设计和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对条件具备的整块煤田, 要重点建设12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

二是加快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对资源丰富的老矿井, 要积极推进技术改造,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优化开拓部署, 简化生产系统, 减少工作面个数, 提高生产效率。

三是切实提高机械化水平。按照“多上设备少上人”的原则, 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 淘汰落后技术和装备, 全面提高煤矿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力争今年年底, 省内大型煤炭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超过80%, 掘进机械化程度超过90%。

四是着力提升小煤矿管理水平。对兼并重组小煤矿应加大改造升级力度, 从技术装备、规章制度和职工技术素质入手,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在现有技术管理条件下, 按照有关规定, 坚决要求难以有效治理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退出煤炭开采领域。

(五) 着力增强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

一是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 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河南煤化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技术中心以及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为依托, 建立瓦斯防治、降温、防治水、预防冲击地压等技术联盟。

二是大力推动重大课题攻关和成果转化。重点围绕重大灾害防治、深井开采、煤炭深加工、煤化工多联产等领域, 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 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三是大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生产经营的融合, 提升运营效率。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设立 “首席员工工作室”、“科技创新工作室”, 开展评选“革新创意能手”活动, 培养一批技术领军人物, 建设一批创新团队。

五是着力推进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推进绿色开采与生态矿山、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煤矿高效选煤厂、自动化无人值守工作面等示范工程建设。提高煤矿机械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和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 提高煤矿安全开采水平, 研究并提出建设煤矿物联网示范工程,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六) 着力做好煤炭生产许可监管工作

强化煤炭生产许可监管, 凡生产许可证到期不延续、重要生产条件变化变更等不及时不申请的, 一律依法暂扣其煤炭生产许可证, 并责令其不得从事生产, 并按规定依法组织现场验收。

一是严格审批管理。坚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审查, 严把煤矿生产许可条件审查和准入关, 凡达不到法律规定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煤炭生产许可审批制度, 简化程序, 提高效率。始终坚持依法办事, 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服好务、办好事。

三是建立和完善生产许可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做到“三个结合”, 即与推动“双基”建设相结合, 与生产能力监管相结合, 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 推动煤炭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再上新台阶。

(七) 严格规范煤炭经营许可和管理工作

一是依法加强监管。按照“规范程序、严格审查、提高准入、强化监管、搞好服务”的思路, 着力促进全省煤炭行业有序发展

二是落实“十二五”经营规划。构筑全省总量适度、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煤炭经营主体体系, 推动形成供给保障可靠、市场流通有序、资源配置高效、交易成本低廉、环境保护良好的煤炭经营流通体系。

三是开展煤炭经营秩序联合执法行动。联合工商、质监、环保、税务等部门在全省开展联合行政执法活动, 重点打击取缔和查处无证经营、非法经营、扰乱市场等违法行为。

四是继续开展“诚信煤炭经营企业”的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守合同、讲诚信、重质量、树品牌”诚信煤炭经营企业创建活动, 引导和推动煤炭经营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 提高河南煤炭企业形象。

(八) 着力加强煤炭供需保障工作

篇4:在技改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深刻认识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创新驱动是新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没有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业发展也就失去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从我省技能型人才队伍现状看,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层次结构不尽合理,高级技能型人才比例明显偏低,这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瓶颈问题。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需求量很大,无法像高级人才那样可以通过引进方式来解决,而要着眼于本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必须从源头抓起,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办学质量,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其次,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稳定和扩大城乡就业,迫切需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注重”要求,决定“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八项工程”,其中之一就是民生幸福工程,强调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当前,我省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交织。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面对城乡就业面临的新形势,职业教育必须更好地履行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使命,更快地提高职业教育的就业贡献率,更大地发挥在提高城乡居民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还要看到,目前我省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通过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实现顺利就业、体面劳动、尊严生活,这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第三,实施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我省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办学活力有待提高。今后,随着初中生源的减少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为此,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为题,对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部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新的思路、运用新的方法、探索新的路径,加快破解长期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为我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认真落实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保证规模、优化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职业教育要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才支撑。在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产业需求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创新,并以此引领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推动集约发展。要打破部门和学校类别界限,加快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优质资源总量,特别是要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取消不合格职业学校及办学点、办班点,加快建设一批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骨干示范学校。要鼓励创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组建以专业为纽带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二是推动内涵发展。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职业教育已基本解决了规模和数量问题,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格局基本形成。下一步,要致力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由注重规模扩大向强化内涵、提高质量转变,在发展中突出内涵建设,以内涵建设来促进发展。三是推动融合发展。要着眼于职业教育有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由主要依靠政府及有关部门主导推进,向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协调推进转变。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要强化行业指导,支持行业在人才需求、专业布局、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推动共同发展。要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职业教育网络,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职业教育,加快缩小城乡职业教育差距。同时,要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鼓励苏南与苏北在职业学校管理、教学改革、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全省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篇5:在全镇技改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新春佳节,就要迎来紧张而又繁忙的“开门红”生产,按照镇*套班子节前会议上的安排,今天,召开全镇技改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根据今年全镇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抓投入、增后劲、促发展这一主题,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全镇上下统一思想认识,拓宽工作思路,采取扎实措施,推动全镇技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新世纪开局之年工业经济持续提速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围绕这一主题,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等地的技改现场,目睹了我镇去年竣工投运的一批新项目这种热气腾腾的生产场面,同时还亲眼看到了一批正在建设中的新项目,通过参观现场,我和在座同志一样,内心感到无比激动并深受启发,简要归纳起来,今天的现场给予我们有以下四点启迪:

启示之一:强化有效投入,是推动企业上规模、壮大竞争实力的必然途径。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企业做大有许多文章可做,但依托优势产品前后延伸配套做大蛋糕,最为现实。我们今天所参观的*棉纺一期工程和杨园棉纺一期工程,都是*集团去年新上的一批技改项目。其实,在过去一年中,*公司新上项目远远不止这些。除了今天所看到的外,还有*二期工程、*等项目,总投入量接近*亿元,通过增进技改项目投入量,现在*产销总量显著提高,以棉纱产销量为例,在实施低成本扩张之前,年产能力仅为*万吨,而现在*现有投运的项目月产量就达到*吨。短短三年间,产销量增长了**,强化有效投入,使*跻身于国内*强企之林,并获得了可观的规模效益。

启示之二:强化有效投入,是推动传统作业技术高新化的必由之路。在大力倡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今天,我们清醒看到,传统行业并非是“夕阳行业”,同样有着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就是一个明显例证。去年,*公司销售收入达*亿,同比增长*%,效益同比增长*倍,各项指标实绩全面超历史。能够取得这样喜人的成绩,故然原因很多,但有一条因素不可忽视,这就是因为他们注重技术进步的结果。现在,国内有许多*企业发展前景暗淡,甚至日落西山、入不敷出,根本原因就在于设备老化、工艺陈旧、质量低下,导致效益不高。而*公司这几年以低成本扩张为突破口,结合装备更新技改,促使企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他们新上的项目,都是从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出发,以提高装备档次为突破口,推动产品行业提档升级。*项目都投入巨资购进了国内先进的*,并配套了*等设备。由此达到了三大效果:一是减小了用工量*,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提升了产品质量。三是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启示之三:强化有效投入,是推动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抢占生产力制高点的重要手段。科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制高点,只要掌握了高新技术优势,就能掌握一切竞争的主动权。我们今天参观的*自动装插贴片流水线和*项目,是*集团消化和应用高新技术,实施科技强企战略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年,*在成功开发*新产品的基础上,共投入*万元,对原生产装备进行了大规模更新和改造,全部引进日本松下*自动电子器件装配流水线,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企业全面进军*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产品产销总量由原来的*%上升为*%以上。下一步,*还将结合市场形势,计划投入*万元,引进*贴片生产线、*生产线,项目完成后,*年产能力将达*万台,*器产品形成批量产出,至*年形成年产*万台规模。正在建设中的中*项目,总投资*万元,预计在*月份投运。项目达产后,*年产能力达***万台,中低档机箱达**万台,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市场占有率由过去的**%上升为**%,领导国内*产品市场潮流,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将成为*等著名*生产厂家的OEM合作伙伴和主要供应基地。以上项目投产后,*可新增年销售*.*亿元。

启示之四:强化有效投入,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要全面构筑*经济发展竞争新优势,一靠现有企业滚动发展;二靠招商引资建办外资企业;三靠大力培植民营经济增长点。在*,大家看到有*等*只项目已全面铺开建设场面。接下去,还有*等项目要络续开工,这些项目如果全部投运,将为*新增几个亿元销售,必将成为*经济又一个新的增长点。象*公司,总投资额达到****万元,预计*月初可投入生产,年产各类钢管*.*万吨,销售收入可达到*个亿。事实证明,载体建设很重要,筑好巢才能引来金凤凰。因此,不仅我们政府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投资环境。而且,各村也要动脑筋、想办法,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从而推动全镇经济提速增效。总之,今天的现场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由于时间关系不再展开。下面,我就全镇新一年如何抓好技改工作,再简要提几点要求:

第一,要始终把投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增强投入的紧迫感。

在过去的一年中,全镇上下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一着不让加大投入,抢抓机遇上项目,技改投入进展比较顺利。全镇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工作量*.*亿元,有**多只项目相继投产,特别是*集团的*工程、*等一批超千万元的重点项目顺利竣工投产,为全镇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活力。总体呈现出投量上升、投向集中、投速较快、投效较高的良好局面,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主要表现为三个明显减少:一是后续项目的有效信息明显减少;二是老企业技改项目明显减少;三是各村的技改项目明显减少。所有项目几乎集中在*及新生的个私企业。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既有一些客观因素,但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工作思路不清是主要因素。现在,有少数企业领导感到,上项目、抓技改,一无财力,二无门路,行当难选择,存在着“无法投”的思想。也有一些人片面接受少数项目失误后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求稳有余,有了项目也不敢投。有些企业在前几年连续大投入后,存在着松口气、稳一稳的想法。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会错失机遇,影响今后企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统一思想,增强加大投入促发展的紧迫感。一是要正确把握发展走势,牢固确立以投入促发展的意识。现在国内外市场全面升温,我国入世在即,西部大开发正在加快进程,机遇群多,走势看好,十分有利于我们抓投入促发展。*、*等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势头,关键靠永不满足、抓住机遇、接二连三的投入,才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档次不断提高,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今天的大投入,就没有明天的大产出。如果不投入,经济发展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断裂层。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必然趋势,严格遵循经济规律,迎难而上,抓好投入,确保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要正确理解转变增长方式,牢固确立以投入促调整的意识。增加有效投入,促进产业升级,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保持经济长盛不衰的主要途径,也是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当前,我们要适应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赢得竞争主动权,就必须加快装备更新,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所有这些,都要靠行之有效的技改投入来实现。象*集团,如果这几年不集中力量抓好技术改造,引进自络筒机、后整理生产线等装备,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产销利高速增长的势头,很可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事实告诉我们,以前外延式的发展靠投入,今后内涵式的提高还是依靠投入。所不同的是资金投向发生了变化,以前比较侧重于量的扩张,而今后应该侧重于质态的提高。三是正确认识投入中遇到的困难,牢固确立在困难中抓机遇的意识。一些企业有了产品没有资金搞技改,确实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看到现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贷款利率下调、各种经济成份投资十分活跃,十分有利于我们搞技改上项目。只要多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旦吃准项目,就要果断出手,否则就会失去机遇。只有迎难而上,才会摆脱困境,求得新的发展。

第二,要始终把利用外资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的情况下,积极利用外资是我们上好一批重大项目的根本依托和主攻方向。没有外资,今年全镇投入要确保完成*.*亿元,今后每年投入不少于*亿元是不可能的。抓技改投入,不抓招商引资,显然在做无米之炊,肯定抓不好。从目前落实的一批项目看,集团企业预计可达*.*亿元,另外*亿元投入,光靠民营企业投入估计不可能,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在利用外资上求突破。一要迎难而上,发扬拼劲和钻劲。招商引资难度相对较大,基础不实,缺乏载体,导致我镇外资到帐一直不能突破零记录,这是事实。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放弃努力。应该看到招商引资的形势虽然比较严峻,但只要我们主动出击,狠抓落实,还是能够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为此,希望大家要继续发扬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拼搏精神,拿出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夺取招商引资新胜利。二要拓宽思路,不断完善招商方式。今年,我们一定要不断拓宽视野,从外地先进经验中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招商引资新办法。积极开展境外招商、委托中介机构和网上招商等活动。不仅要切合实际排出项目招商,还要积极寻找各种关系,认真筛选投资信息,组成专门班子进行攻关,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招商活动,不断提高引资成功率。三要增强投资吸引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既要立足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存量土地开展招商,又要全面搞好民营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吸引外商到园区落户,更要抓好迎合新世纪发展要求的镇区道路框架建设,促使投资环境更加优越。我相信,只要全镇环环紧扣,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我镇利用外资一定能在今年实现新突破。

第三,要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

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传播、创新和运用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越来越起着先导性和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当前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一是围绕“高、大、精”项目,集中投入。要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把科技含量高、投资额大,技术装备精良的技改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从领导精力到资金财力都要给予重点倾斜,切实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在技术改造中的比重,提高产业带动力强,后发优势明显的项目在技术改造中的比重。象**等重点项目,对全镇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一定要集中力量,认真抓好、务求落实。二是围绕更新装备、开发新品,超前投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领先的科学技术作支撑,要想“一招鲜吃遍天”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推阵出新、开发新品。这就要求我们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必须瞄准市场走向,以开发新品、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线,围绕高新技术产品增加投入、围绕市场适销产品扩大投入,围绕占领未来市场制高点的要求超前投入。今后,全镇工业投入的重点必须放在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的加快成长上,放在适应市场需求、引导市场消费的新品开发上,以此推动全镇投资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围绕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优化投入。加快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固然重要,但引进消化吸收是捷径。要本着同国外先进水平缩小差距的原则,采取“缺什么引什么、引什么消化什么”的办法,引进关键设备自我配套,引进关键技术自行消化,这既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又同样达到提高技术档次的目的。要敢于把目光瞄准国际最新技术和优质新品,在借鉴别人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要不断增强企业的自我开发能力,象*集团那样,舍得投入建立装备一流的科研开发中心,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新模式,走开放式的技术创新道路。

第四,要始终把多元化投入作为重要手段,不断拓宽投资渠道。

过去几年来,我镇的投入方式主要靠银行贷款和企业自身的积累,既加大了银行的资金周转压力,又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大力调整投资结构,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路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吸纳各种资本。一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吸纳民间资本。去年以来,我镇个私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而言,在整个投资规模中的比重还偏低,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以后,我们一定要拿出当初发展乡镇企业的劲头来培植壮大个私经济,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来盘活存量资产。今年全镇私营企业投资额一定要超过*个亿,真正使个私经济成为全镇经济增长的重要亮点。二要大胆实施低成本扩张,巧用外来资本。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既要走出去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合营、租凭经营等办法扩张外地企业,提高投资收益;又要更新资本归属观念,努力向大靠、向强联、向优聚、向外扩,接受大集团的扩张,这样既可盘活存量资产,又可培植发展后劲。三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股票上市。争取股票上市虽然难度很大,但作为现代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要积极争取,目前*、*正在创造条件上市,前期做了大量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下一步要继续努力,力争在今年基本达到股票上市的标准要求。

第五,要始终把提高投资回报率作为根本目标,不断提高资产运行质量。

搞技术改造,一定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以效益为中心,我们强调加快技术改造,但要坚决防止盲目投资,乱铺摊子。我们提倡办大项目,但决不能片面地求大求洋,必须以提高资产运行质量为前提,把提高投入产出率、投资回报率作为根本目标,扎扎实实抓好投入的每一个环节。一要正确把握投资方向。投向把握得准不准直接关系到项目成败。因此,在项目确定前要科学论证,严格把关。通过反复比较好中选优。特别是一些有关大局的重大项目,一定要加强市场调研和技术论证,力求吃准上准,搞一个成一个。二要合理安排投资数量。从总体上讲,投入越多越能拉动经济增长,但作为一个企业,也必须考虑到自我积累能力、项目承受风险能力、企业还贷付息能力,适度安排技改投入量。在上项目时,有条件的要尽力而为,一次实施,一步到位,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也要量力而行,通过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投入,确保项目的有效运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基建、设备、技术投资的比例,减少固定成本支出,回避投资风险。三要尽力加快投资速度。实施技术改造,必须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以最短的时间求得最快的速度,以最快的速度占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样的项目谁的动作快,谁就能抓住机遇,捷足先登。因此,我们在实施技改投入时,一定要雷厉风行,吃准的项目,要讲效率,讲速度,千万不能拖。不仅承办的企业不能拖拖拉拉,涉及的有关部门都要坚持高速高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土建施工与订购设备同步、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配套同步、项目建设与市场开发同步,使项目从决策上马到投产达产一气呵成。四要切实降低投资成本。在项目建设中,要艰苦奋斗,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有些存量资产能利用的要充分利用,有些关键性设备要瞄准高起点大胆引进,而有些常规设备要强调自己动手,能自制、仿制的可以自制、仿制。特别是设备采购一定要货比三家,招标选购,千方百计降低投资成本。

第六,始终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长期任务,不断转变政府职能。

当前,提高服务质量、优化项目投入的软环境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突出任务。全镇各部门都要从项目投入的需要出发,切实转变服务职能,规范管理行为,完善投资激励政策,努力为项目投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一要形成支持投入,服务经济的强大合力。技改投入固然是一种企业行为,但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方方面面的配合支持。全镇各部门都要从战略高度和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把支持技改投入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为扎实推进技改投入,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镇农工商总公司要切实转变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支持投入服务经济上来。要把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职责、一项经常性工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主动为企业提供项目信息,引导企业及时调整结构,尤其是金融部门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要加大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正确处理好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和“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并重的方针,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对项目的信贷投入。既要对那些牵动全局的重大技改项目予以大力支持,又要切实解决好中小企业技改贷款难、个体私营企业抵押担保难等实际问题,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加大投入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二要建立规范的项目管理机制。要保持项目如期推进、高速运行,建立规范的项目管理机制十分重要。去年以来我镇的一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重点项目之所以运行比较顺畅,与项目管理比较规范是分不开的。因此,镇政府和各村在切实转变职能提高项目服务质量的同时,要着手建立较系统的项目管理制度,使之规范化、经常化。要建立严格的项目论证把关制度,切实规避项目风险,提高成功率。要建立领导蹲点挂钩制度,切实解决项目的实际困难,保证项目按计划如期进行。要组织力量实行攻关会战制度,坚持现场办公检查督促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篇6:在技改推进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XX董事长、XX女士、XX董事长,以及到场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今天能够与大家相聚于此,共同参与、见证XX公司技改项目的启动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集团全体员工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对总承包商中钢集团及参与施工建设各工程单位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的感谢!

XX公司成立于XX年X月X日,是XX集团参与XX系混改后第一家被接收的钢铁企业,作为一家拥有着XX年发展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XX公司在整个钢铁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环保政策的要求,XX现有的装备及环保设施已不再适应国家产业政策打造企业发展新动能的要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现有关键产线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更好的实现公司全面高质量的快速发展。为此,在丁立国董事长的领导下,集团聘请北钢院等多家专业院所,结合XX公司现状,制定了技改三年行动方案,计划技改总投资约XX亿元,用三年时间分两步走,完成XX公司在高炉、转炉、烧结、团球、焦化等工序中装备和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并同步实施能源动力、铁路、交通等配套项目,一举打破XX公司的未来发展瓶颈。完成升级改造后的XX,将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铁、钢、材生产链条,实现生产工序和装备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节能化、环保化。届时,XX公司在工艺装备升级的同时也将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并实现产品结构升级,最终打造出一个板、棒、线为主的精品板材基地和高档棒、线材基地。

蓝图已绘就,扬帆正当时。在此我谨代表XX集团领导班子对总包方中钢集团和XX公司项目组提五点要求:一是保工期,中钢集团作为总承包商,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工期要求,管理好所有施工队伍,保证各项工程按期完工。二是保质量,施工单位要按照工程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对土建施工、原料采购、设备及半成品的质量严格把关。每周一次开展质量例会,及时通报质量情况,杜绝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三是保安全,项目组要建立切实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施工人员的安全考核责任,定期参加安全操作培训,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保投资,要按照商务合同的规定严格控制每个项目的投资总额,保证工程实际费用控制在目标值之内。五是保环保,按照国家生态环境部提出的环保六个百分百要求,提高施工单位现场施工的环保意识,改善并保持好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做到文明施工,绿色施工。

XX有新愿景,新XX有新期望,让我们一齐发力、乘势而上,以高标准、严要求,共同完成好此次技改大修任务,为XX的再次腾飞插上梦的翅膀。

最后,预祝此次技改项目启动仪式圆满成功!

上一篇:爱迪生救妈妈优秀教案下一篇:欧体书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