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2024-04-18

在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稿(精选8篇)

篇1:在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议,这是专班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各建设运营企业齐聚一堂,共同召开的第一次大会。主要目的是对当前全市充电桩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认识,共同探讨下步发展方向和重点。刚才,谷相国同志通报了各县市区目前建设任务进展情况,县市区代表和企业代表作了交流发言,讲的都很好,我也深受启发。国网和嘉祥县还进行了现场签约,作出了行动表率。针对下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环保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是必然趋势。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基础设施,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至关重要。目前,充电桩的保有量还远远满足不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铺平道路,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补齐这块短板,将有力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新基建”重点推进领域。今年×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指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同时,国家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纳入“新基建”七大推进领域之一。“新基建”政策带来充电桩板块的加速投资,为充电桩行业发展带来中重大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新基建”指挥部,设立了充电桩专班。在“新基建”的浪潮中,加快布局建设我市充电基础设施,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对完善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精准把脉,认清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形势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前期,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市“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加快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为我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

×年尤其是今年以来,借势“新基建”,市政府进一步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专班编制了加强和规范我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实施方案,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市能源局在全市优选了一批×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合计×个充电桩项目,给予奖补资金×万元,提振了企业投建充电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从目前来看,×市已建成充电桩数量×个,已备案充电桩×个,接入×省充电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的充电桩×个。已经有供电公司、济南特来电、邹城正方万帮和在座的十几家企业积极投入×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堵点。

一是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不足。从×充电桩年报看,全国充电桩保有量达×万个,车桩比×.×:×;而我市×年充电桩保有量×个,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充电桩保有量不足的问题仍然凸显。

二是工作推进力度不足。受机构改革等客观因素影响,除邹城市规划布局工作开展较为超前,其余各县市区充电桩建设仍以市场推进为主,政府推进力量较弱。还有部分县市区思想认识不足,对充电桩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开展缓慢。市级层面因专班成立时间较短,各成员单位沟通联系较少,还没有形成专班推进合力。

三是充电桩建设中仍存在诸多堵点卡点。建设运营企业反复提到的公共场所选址难问题、充电桩进小区难问题、电压容量不足问题,油车占位难以治理问题、电价偏高影响利用问题等,极大的制约着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

三、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要明确目标保完成。×月份市专班成员单位联合出台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今年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要达到×个,并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了每个县市区。从目前情况看,多数县市区距离完成目标任务都有较大差距。根据×月×日统计表数据,×-×月份各县市区共新建充电桩×个,充电桩保有量共×个,距离目标还有×个缺口;这意味着从×月份起,平均每月要建设×个充电桩项目才能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县市区一定要对照目标任务、对标先进县区,进一步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一手抓新建项目,一手抓统计摸排,千方百计弥补欠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要坚定不移抓项目。重点抓项目建设。企业作为充电桩项目的投资主体,要抓住“新基建”大环境加持和国家补贴政策的利好时机,加大投资力度,细化投资计划,积极抢占市场高地;尤其是供电公司,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在全市加快布局一批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县市区作为建设推进责任主体,要不遗余力抓项目开工,积极与企业对接,在项目规划选址等方面做好服务。这次会议我们邀请了十几家新能源充电桩建设、生产、运营企业参会,还请国网供电公司承办了本次会议,这既是充电桩建设推进会,也是县市区和企业的交流平台,是项目投资和需求的对接平台。大家要把握机会,积极行动,加快推进辖区充电桩项目建设进度。专班各成员单位,在各自负责的公共停车场、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旅游景区等领域,也要按照方案制定的配建比例要求加快项目招投进度。严格抓项目管理。企业要做好充电桩的运营管理维护,制定运营管理方案、安全管理方案等,加强巡查维护,降低充电桩故障率,提升用户充电体验;要及时向当地部门提交备案资料,做好项目备案,积极与省平台对接,推进开放共享。县市区要严格做好备案管理,加强充电桩项目核查巡检,对长期废弃、维护不到位的充电桩项目取消备案。要借助市能源大数据平台,尽快搭建×市统一的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充电桩数据共享,提升智能化管控水平。

三要精准施策解难题。重点推进充电桩进小区。去年×月×日《问政×》栏目对充电桩进小区提出问政,将居民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车主和建设运营企业均反映充电桩进小区难度大、推进慢的问题,其中物业抵制、空间受限、变压器容量不足是其中的主要堵点。下步,住建、规划、能源、供电部门要联合行动起来。新建小区严格执行×%统一将充电基础设施供电线路敷设至专用固定停车位的要求,没达到标准的验收不予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必须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设计范围,供电公司在小区电网线路改造中要留足容量空间,确保满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推进现有小区充电桩建设,通过充电服务示范小区培育、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建设运营企业开拓居民小区充电桩建设市场,住建部门全力配合做好物业协调工作;对业主申请在个人车位安装充电桩的,住建、能源、消防等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出具所需证明文件。着力解决油车占位问题。油车占位严重影响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利用效率,浪费公共资源。为解决占位问题,各建设运营企业积极探索,在智能车位管理锁上开展技术攻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步,重点推动在具备条件的公共充电车位上统一安装智能识别锁,减少油车占位现象。专用停车区域由车位管理方加强管理,通过制定管理制度、收取占位费等市场管理手段,保障充电车位专用。公安部门和城管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形势和需要,研究制定管辖区域内油车占位的执法制度,通过行政执法手段,解决占位问题。

四要强化服务优环境。能源、财政部门要重点在资金政策落实和对上争取方面下功夫。去年全市含财政直管县共获得充电基础设施扶持资金×万元,市级×万元扶持资金已发放到企业,直管县尚有部分资金没有落实到位,要加快拨付进度。今年要提前谋划充电桩建设项目,积极与省能源、财政部门沟通联系,开展对上争取,力争省在资金分配上向我市倾斜。供电部门要积极配合充电桩建设企业做好相关电力设施改造和建设工作,负责从产权分界点至公共电网的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不得收取接网费用;要提升用电接入服务水平,严格执行“简化获得电力”专项行动政策规定。发改部门要严格把关,保证充电基础设施有关价格政策落实到位,并积极研究制定更加优惠的价格政策,降低用电成本,提升充电桩利用率。县市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项目跟踪服务保障,因地制宜探索制定配套资金、用地支持政策。专班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要联合行动,积极靠上服务,我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五要不折不扣抓考核。一是专班内部执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每月调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每季度对各县市区充电桩新建数量、任务完成进度进行通报,对项目建设进度和任务完成进度处于末位的县市区启动约谈机制。二是市级对充电桩建设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各县市区已经制定了每月推进任务,下步还要针对充电桩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制约问题,每月提出需要部门协调解决的保障任务,月底由市委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指挥部分别对推进任务完成情况和保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红黄蓝”牌挂图督办。三是严格考核奖惩。按照市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县市区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对各县市区开展综合考核评比,考核结果通报到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并上报市委、市政府。对考核评比中排名落后的县市区,缩减下一年度扶持资金分配比例。

同志们,距离上半年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按照市委、市政府“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各企业要快速行动起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力全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

篇2:在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这次会议,本来是一次常规性的会议,但今年会议的规格要明显高于往年,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水利建设的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务事业发展,事关XX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事关新常态下新动能的培育,事关城市建设全面提档升级,事关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XX落地生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高位研究推进。

上午,我们实地查看了两个地方的水利建设现场,刚才5个乡镇党委书记作了会议发言,讲得都很好。特别是XX同志的讲话,论述非常深刻,安排非常具体,我完全赞同,会后大家要认真研究细化,抓好贯彻落实。XX属于平原地貌,平原地区思维比较开放,但思维较“平”恐怕也是我们的不足。我们抓水利建设,要从XX的水情市情出发,以俯视的视角和宽广的视野看待水利事业发展,在大方位、大格局、大视野中高瞻远瞩、科学谋划水利事业发展。就今年的水利设施建设,乃至长远的水务事业发展,我从中观的层面,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要把水作为XX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事业来统筹。

一是要保持对水的敬畏。

要怕水,尊重自然。保持对水的敬畏,是尊重自然的前提。从公元530年至今近1500年,XX历经大小水患90多起。可以说,XX因水而兴,也因水而患。地球的组成结构和人体的组成结构相似,水几乎都占了70%。水是生命之源,人的身体出现的所有毛病,不管是何种表现,根源都在水,或是缺水少水,或是水分子裂变病变。我们要把对水的敬畏上升到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高度,始终敬水畏水。

二是要重视对水的利用。

要爱水,顺应自然。2015年,XX实现GDP597亿元,但我们直接利用水及相关水资源,产生了多大的经济效益?我们以水带来的财政收入有多少?我们为治水又付出了多大的经济代价?我们要综合考虑,学会算账。我初步判断,XX由水而带来的GDP不到20%,包括农业综合产值以及第三产业与水相关的加工产值。国外研究表明,二十一世纪,石油和水将是全球最重要的两大战略性资源。我们不能在不久的将来把眼泪当水喝。水比油贵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也要成为现实。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水作为战略性资源来认识利用,做到爱水用水,顺应自然。

三是要弥补对水的损害。

要修水,修复自然。从病理学角度来看XX的水,已经全身是“病”,大江大河水位下降是“心脏病”,水系结构有问题是“糖尿病”,水体污染是“皮肤病”,河道沟渠不畅是“静脉曲张”,等等。有水藏不住,下雨装不住,水少了、水不够、水不清,这就是XX水的现状、水的病症。所以当前迫在眉睫、应急谋远的事就是要修水治水,修复自然,恢复自然。我们对水的认识不能简单化,更不能视而不见。禅语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最初最浅的境界。现在,我们到了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们XX的水还是不是水?清澈流动才叫水,黑水死水就不叫水,是水的变异。所以,我们要回归到第三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要用认识自然、修复自然、回归自然的第三种看法,来重视、谋划、统筹对水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第二,要研究水利建设的几个全局性问题。

一是要制定水规划。

要把水规划作为XX“十三五”规划的牵引进行完善和修补,按照水乡田园城市、“185”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不断提升完善,让XX的水清起来、动起来、唱起来。武汉、十堰现在都编制了2049规划,XX的水规划也要按照2049来规划,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如果这个规划做出了高水平,做出了高档次,能够管长远见长效,将是对XX历史性的贡献。如果水利主管部门对水的认识过于简单、就事论事,还是修水渠的修水渠,修泵站的修泵站,没有长远眼光,没有战略思维,那将永远是王老汉过年——年年是个现年年,打造不了XX水利事业发展的升级版。

二是要布局水项目。

水的质量决定生活质量。当前我市水毁工程严重,水利欠账很多,水资源效益不高。要按照防洪、排涝、灌溉和治污功能的全面提升,深度挖掘、精心策划水利项目,加紧补齐水利工程建设短板。要加强对汉江、通顺河等大江大河的综合整治,保护好XX的“母亲河”,让最亲的“母亲河”成为最清的“母亲河”。XX的老百姓大都沿河而居,河水质量直接决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我们能不能通过治理水污染,让老百姓下河摸摸鱼?在河里游游泳?重回梦里水乡记得住乡愁?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不能当“事务型”干部、干技术人员的活,不能就事论事、只看表象,要高点站位、极目远眺,高瞻远瞩、统筹谋划好XX水利事业发展。

三是要保护水生态。

水生态保护是系统工程。自然界和动物界的生物链都是从水开始的。目前保护好XX的水生态,关键要栽树、种草、治污,以及还塘于民、还湖于民。先搞这几条足以,目标定大了、措施定多了,我们的财力顾不过来。今后,凡是有水的地方都要栽树种草,凡是能够还湖于民的都要还湖于民,以此千方百计减少污染存量,最大限度提升城市品位档次。像西流河的南湖公园、三伏潭的夏市公园都是退塘还水,做得很好。同时,还要铁腕治污,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确保XX水系健康畅通、水生态优良、水环境秀美。

第三,要抓好水利建设的相关重点工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相关部门“一把手”要强化担当精神,把水利建设亲自抓在手上,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当前,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一把手”要学会“弹钢琴”,善于抓重点。大家主政一方、任职一届,在水利事业发展上,一定要用心用力,打造几个亮点,力求出新出彩。今后各地没有新的亮点,没有提档升级的作品,我们就不再参观了。

二是要整合社会资金。

刚才我们看的红旗垸,六公里多的段面,林业局栽树、公路局修路、水务局挖渠,整合资金的效果非常好。我们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还没有大的亮点,可以说都是一些五六十瓦的灯泡。我们要打造几个一百瓦的亮灯泡,就必须大面积、大力度整合资金。今天我在这里强调,项目资金不是单位的“家产”,都是市政府的资产,不整资金就“整人”,不换思想就换人。整合项目资金,就从今年的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始,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亮点工程、精品工程。水利、交通、国土、林业等各个相关单位要千方百计把资金筹措到位,真正做到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各端一盘菜,共烩一桌席。各个乡镇要通盘考虑、分块推进,最大限度发挥好整合资金的作用,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出形象、出水平。

篇3:在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一) 兼并重组工作取得新成效

资产评估和证照办理全部完成:全省498处参与兼并重组小煤矿中, 实际保留317处小煤矿资产评估和证照办理全部完成。矿井关闭基本到位:全省182处兼并重组小煤矿签订了退出关闭协议, 淘汰落后产能年生产规模在2 500万吨以上。矿井复工复产状况良好:全省有273处矿井通过省辖市和省骨干煤炭企业组织的联合验收, 已复工复产, 占保留兼并重组矿井总数的82.2% (其中, 复产矿井112处, 复工161处) 。打非治违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11月, 领导小组办公室共组织出动600余人次进行了实地检查, 共查处群众举报41起, 有35名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30余名非法违法采矿当事人被抓捕, 累计向举报人发放奖金33万元, 有效震慑和遏制了非法违法开采行为。

兼并重组后, 全省煤炭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一是矿井数量大幅减少。全省煤炭企业数量由兼并重组前的530家已减少到30家, 矿井数量由原来的797处已下降到540余处。

二是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省属骨干煤炭企业所属矿井的年生产规模由兼并重组前的1.2亿吨上升到1.8亿吨, 占煤炭总产量的比重由60%上升到86.9%。

三是单井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单井年生产能力由兼并重组前的平均27万吨提升到45万吨。

(二) 安全生产及效益取得新成就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11年, 全省共发生煤矿事故8起、死亡36人, 同比减少27起、230人, 同比下降77.1%和86.5%;百万吨死亡率0.192, 下降86.8%, 创历史最好水平。原煤产量持续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 全省共生产原煤1.87亿吨。煤炭工业经济运行和效益稳步提升:2011年, 省属重点煤业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 601亿元;实现利税286亿元, 比2009年增加90亿元, 年均增长24%。

(三) “双基”建设实现新提高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 4个集团公司被命名为安全质量标准化集团公司;175处矿井达到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标准;61处矿井申报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并已公示;62处矿井达到并申报了全国安全高效矿井标准。“五优”矿井创建引领行业发展:2011年, 全省新建 “五优”矿井11处。目前, 累计建成50处, 占国有骨干生产矿井的38%。安全基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河南煤化集团和义煤集团创新煤矿安全管理做法在全国推广, 选树了平煤神马集团六矿大学生采煤班建设的典型, 提升了我省煤炭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职工技能素质全面提高:举办了2011年全省煤炭系统职业技能大会, 6个工种参加比赛, 万余名职工踊跃参加。员工培训全面开展:培训职工30万人次, 并开展校企联合培训, 相继培养本、专科层级的学员上万名, 缓解了煤矿主体专业人才短缺的压力。“安康杯”活动成绩喜人:全省10家单位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 4个班组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称号, 27家单位获得全省煤炭系统“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 44个班组获得全省煤炭系统“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

(四) 行业管理规范强化

推进依法行政: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煤炭生产许可监管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兼并重组小煤矿煤炭生产许可证审批事项的通知》和《河南省煤炭经营资格证监管办法》等文件, 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11年, 受理煤炭生产许可证资料266处, 依法办结260处;受理企业经营资格证资料235家, 依法办结198家。依法组织开展年检工作:对省骨干煤炭企业175处矿井的煤炭生产许可证依法进行了年检;批准延续经营许可合格企业224家, 促进了全省煤矿企业依法办矿、依法生产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瓦斯分类治理:制订了《河南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分类管理实施意见》, 将煤矿按瓦斯情况分三类进行管理。并对2011年度申报的388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资料进行了审查。截至目前, 全省540处矿井中,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73处, 高瓦斯矿井35处, 瓦斯矿井376处, 有56处矿井因长期停工停产或拟关闭退出未进行瓦斯等级鉴定。强化能力核定和机电运输管理:对全省核定能力高于设计能力的30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了审查复核, 30处矿井复核生产能力保持为1 794万吨。对8处增加生产能力的矿井进行了严格审核, 新增产能163万吨。深入开展煤矿机电装备及管理水平考核评价对标活动, 着力推进全省煤炭企业机电对标管理。 劳动用工更加规范:推进煤矿从业人员“变招工为招生”, 劳动用工管理进一步加强。开展全省电煤质量联合检查:深入煤炭企业12次, 对省重点煤业集团所属矿井生产的煤炭产品质量进行了定期监督检查, 检验煤炭产品91批次, 煤质总体状况较为稳定。煤炭经营企业合理布局:坚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结构优化、素质优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 煤炭经营企业布局更趋合理。煤炭经营日常监管加强:严格控制批发企业, 科学规划零售企业, 合理布局型煤加工企业。经审核, 2 643家煤炭经营企业合格或基本合格 (其中批发401家, 零售1 781家, 型煤429家) 。依法受理申请延续煤炭经营企业有256家, 批准延续合格企业224家。煤炭工程质量建设成绩显著:2011年, 全省获得“太阳杯”工程7项、“煤炭行业优质工程”13项, 分别占全国的16.3%和18%, 夺杯个数和占全国总杯的比重均列全国第一。

(五) 和谐矿区取得新成效

矿区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全省煤炭企业拥有国家级文明单位14个、省级文明单位32个。职工生活进一步改善:省属煤炭企业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 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0.99平方米。全面推行安全结构工资制度:省属重点煤炭企业职工人均收入达到5万多元, 实现了企业效益与职工收入同步增长。职工保障进一步完善:煤矿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等全面实施;同时, 加强了煤矿职业危害防治, 职工生活有了可靠保障。此外, 煤炭信息调度、档案管理及职工疗养等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煤矿开采条件日益复杂。开采条件不断恶化, 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煤尘、火灾、地温地热等灾害威胁日益加剧,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国有重点煤矿总数的50%以上。河南煤化焦煤九里山矿“10·27”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和义煤集团千秋矿“11·3”冲击地压事故, 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尽管我们完成了小煤矿的兼并重组工作, 但重组后煤矿的技改、融合和管理工作仍十分艰巨, 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三是整体装备水平偏低。采煤技术装备自动化、信息化、可靠性程度低, 采煤机械化程度与兄弟省份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近400家兼并重组煤矿和地方小主体所属矿井的装备较差, 采煤工艺落后, 设备陈旧, 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四是煤炭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煤炭开采引发的水资源破坏、瓦斯排放、煤矸石堆存、地表沉陷等, 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恢复治理滞后, 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大。

五是煤炭交易市场发展滞后, 煤炭储备基地建设较慢。煤炭物流企业“散、小、弱”以及物流市场集约经营水平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煤炭“过境大省”的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煤炭“储备、物流大省”。

六是人才缺乏的压力越来越突出。随着煤炭产业进一步整合和煤炭产业的大发展、对外开发的大跨越, 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人才缺乏制约发展的压力日渐显现。

三、2012年总体要求

(一) 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双基”建设为抓手, 强化行业管理, 夯实安全基础, 加大安全投入, 增强抗灾能力, 逐步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推动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二) 主要目标

煤矿安全:坚决杜绝重大事故, 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事故, 努力降低零星事故, 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

煤炭生产:原煤产量保持在2.0亿吨左右, 实现产销平衡。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大型煤矿 (≥120万吨/年) 全部达到一级标准化标准, 其中, 50%以上要达到国家级标准;中型煤矿 (90万~30万吨/年) 达标率超过80%;兼并重组小煤矿, 做到投产一个, 达标一个。地方煤矿达标率要超过80%。

“五优”矿井创建:力争新建“五优”矿井8~10对, 使“五优”矿井的数量占重点生产矿井的40%以上。

班组建设:建成一批“白国周式”的班组。

职工生活: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职工保险及职业病防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

四、2012年主要任务

(一) 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一是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将安全生产责任逐级逐项分解, 形成严密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

二是强化重大灾害治理。在瓦斯治理方面, 坚定不移地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方针, 坚持两个“必须”, 必须坚持瓦斯区域治理和局部治理相结合, 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 严禁进行采掘活动;必须严格瓦斯分类管理, 突出抓好瓦斯矿井分类管理和能力管控, 推动瓦斯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在防治水方面, 切实抓好“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和预测预评价制度, 做到先评价后施工, 所有采、掘工作面未通过灾害预防评价和审核不准施工。同时做好顶板控制, 推进支护改革, 减少零星事故的发生。抓好机电运输管理方面矿用设备安全质量管理, 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用设备。

三是加快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进度。强力推进矿井“六大系统”建设, 按照时间节点建立完善, 提升矿井整个安全保障水平。

四是继续深化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认真执行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 建立并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存在重大隐患的, 必须停产整改, 确保整改到位。

五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以矿井重大灾害防治为重点, 深入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执法检查, 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对查出的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煤矿要立即实施停产整顿, 直至关闭。

六是严格落实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确保做到领导带班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 保证煤矿井下24小时有矿领导带班。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 要依法从重追究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 着力深化煤矿基层基础建设

坚持统筹规划, 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 分层次全方位开展标准化达标、安全高效和“五优”矿井创建工作, 并与井下紧急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相结合, 增强矿井抗灾和安全避险能力。

第一个层面是标准化达标。省骨干煤炭企业本部矿井要全部达标;对兼并重组矿井进行规范管理和改造升级, 做到投产一个, 达标一个;地方煤矿最低必须达到质量标准化省三级标准, 达不到标准的一律停产整顿, 限期仍未达标的, 由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第二个层面是安全高效。着力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 做到减人提效, 争创全国安全高效矿井。

第三个层面是“五优”矿井创建。力争“十二五”末, 省骨干煤炭企业“五优”矿井数量占重点生产矿井50%, 促进煤炭工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三) 着力推进煤矿班组安全建设

深入开展“矿井创‘五优’、区队创优胜、班组创‘五好’、员工创星级”活动, 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职工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和安全生产的主阵地。

一要继续推广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充分发挥班组长在安全生产前沿阵地中的主力军作用, 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二要继续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以“万名班组长安全培训工程”为契机, 采取脱产学习、外出培训等形式, 积极为煤矿班组长提供多种形式的安全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机会, 着力提升班组长在企业基层的安全管理水平。

三要继续做好煤矿优秀安全班组、班组长和群监员评选表彰工作。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参与班组安全建设的积极性, 在全省掀起煤矿班组安全建设的新高潮。

(四) 着力提升煤矿规模效益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大型煤矿建设。新建煤矿以提升机械化程度为主, 按照一个矿井一个工作面或不超过两个工作面的模式, 采用先进技术装备, 设计和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对条件具备的整块煤田, 要重点建设12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

二是加快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对资源丰富的老矿井, 要积极推进技术改造,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优化开拓部署, 简化生产系统, 减少工作面个数, 提高生产效率。

三是切实提高机械化水平。按照“多上设备少上人”的原则, 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 淘汰落后技术和装备, 全面提高煤矿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力争今年年底, 省内大型煤炭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超过80%, 掘进机械化程度超过90%。

四是着力提升小煤矿管理水平。对兼并重组小煤矿应加大改造升级力度, 从技术装备、规章制度和职工技术素质入手,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在现有技术管理条件下, 按照有关规定, 坚决要求难以有效治理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退出煤炭开采领域。

(五) 着力增强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

一是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 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河南煤化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技术中心以及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为依托, 建立瓦斯防治、降温、防治水、预防冲击地压等技术联盟。

二是大力推动重大课题攻关和成果转化。重点围绕重大灾害防治、深井开采、煤炭深加工、煤化工多联产等领域, 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 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三是大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生产经营的融合, 提升运营效率。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设立 “首席员工工作室”、“科技创新工作室”, 开展评选“革新创意能手”活动, 培养一批技术领军人物, 建设一批创新团队。

五是着力推进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推进绿色开采与生态矿山、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煤矿高效选煤厂、自动化无人值守工作面等示范工程建设。提高煤矿机械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和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 提高煤矿安全开采水平, 研究并提出建设煤矿物联网示范工程,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六) 着力做好煤炭生产许可监管工作

强化煤炭生产许可监管, 凡生产许可证到期不延续、重要生产条件变化变更等不及时不申请的, 一律依法暂扣其煤炭生产许可证, 并责令其不得从事生产, 并按规定依法组织现场验收。

一是严格审批管理。坚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审查, 严把煤矿生产许可条件审查和准入关, 凡达不到法律规定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煤炭生产许可审批制度, 简化程序, 提高效率。始终坚持依法办事, 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服好务、办好事。

三是建立和完善生产许可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做到“三个结合”, 即与推动“双基”建设相结合, 与生产能力监管相结合, 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 推动煤炭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再上新台阶。

(七) 严格规范煤炭经营许可和管理工作

一是依法加强监管。按照“规范程序、严格审查、提高准入、强化监管、搞好服务”的思路, 着力促进全省煤炭行业有序发展

二是落实“十二五”经营规划。构筑全省总量适度、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煤炭经营主体体系, 推动形成供给保障可靠、市场流通有序、资源配置高效、交易成本低廉、环境保护良好的煤炭经营流通体系。

三是开展煤炭经营秩序联合执法行动。联合工商、质监、环保、税务等部门在全省开展联合行政执法活动, 重点打击取缔和查处无证经营、非法经营、扰乱市场等违法行为。

四是继续开展“诚信煤炭经营企业”的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守合同、讲诚信、重质量、树品牌”诚信煤炭经营企业创建活动, 引导和推动煤炭经营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 提高河南煤炭企业形象。

(八) 着力加强煤炭供需保障工作

篇4:在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高度重视

高度重视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行动才会有力。从“十二五”开始,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就开始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央和地方都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尤其是在国家层面上,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交通部等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价格、基础设施建设奖励还有电动汽车企业资质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涉及的面很广,包括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问题,涉及电动汽车用电价格的政策规定,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还有涉及公交、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充电设施建设有关奖励等相关工作。尤其是这次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还有几个部委也推出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从地方政府层面来看,有两个方面的政策也出了不少。一是关于地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一些政策,有15个省市出台的是此类政策,我们全国有31个省(市、区),希望其余的16个省(市、区)要加快这方面的研究和政策推出进度。有些地方还推出了关于充电基础设施的相关政策,有10个省市出台,还有一部分省市没有研究出台这方面的政策,希望能加快部署。

国家电网公司在京沪、京港澳、青银这些高速公路上也建成了一部分省际充电网络,常州还推出了众筹建桩的商业模式。

要推动这项工作首先要讲问题,现在有3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各地重视的程度不平衡,有的地方很重视,在问题的研究、工作的组织、推动的力度方面做得很好、很有特色。二是各地建设的进展严重不平衡。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确实如此。第三个严重不平衡就是各地配套的政策不平衡,有的地方工作力度非常大,推动这项工作的配套政策考虑得很完善,但有些地方确实比较少,甚至没有。

加大贯彻落实工作力度

国家的大政方针已定,五年的发展目标也已确定,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国家既定政策、目标和方针。有四个方面的工作要进一步强化:

首先,加大规划编制和落实的力度。其中有三件事:一是国家能源局要进一步分解细化国家目标,把各项目标任务分年度分解到各地和各相关单位。二是这次国务院文件明确了各地各级发改委(能源)部门做好相关的牵头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切实承担起统筹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责任,明确职责分工,要求在明年3月底前发布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制定出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希望各发改系统、能源系统加大工作力度,我们也要进行阶段性检查、督促和报告。三是企业方面,电网公司,尤其是国网、南网,一方面要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和改造,电力供应满足充换电设施运营的需求。最近我们发布了一个配电网的行动计划,这五年要用两万亿推动整个国家配电网的建设。这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

其次,要充分发挥电网充电设施一体化的优势和资金技术实力,扩大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规模,这里应该有一个五年的安排和每年的计划。

一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落实的力度。各地各有关方面要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应用和落实。一是国家层面要加大政策的宣贯力度,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下一步我们还要通过各个新闻渠道和媒体,向全社会进行解读。这项工作的普及面很广,疑问也很多,有些问题和建议虽然是一家企业提出来的,但是带有普遍性。所以政策解读从国家层面来看,还需要再进一步从深度、广度上做好。

二是地方层面要积极开展充电设施基础建设和运营模式的试点示范,随着试点示范的扩展也要加快普及。经过一个五年的探索,现在到了加快普及的阶段。示范试点要起到带动作用。

三是企业层面要加大资金保障的力度。现在如果没有资金保障,这些都是空谈。资金保障首先央企要带头,承担起社会责任。据我们所知,国网公司原来在投资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安排的是十几亿元,他们把年度资金从十几亿增加到50多亿元,大大加大了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进度加快幅度非常大。普天公司原来三年的规划安排是40多亿元,最近他们也表示要增加到60多亿元来加大这方面的推广力度。各地应抓住这个机会做好这项工作。

再次,要加大运营服务和管理的力度。基础设施建好以后,如果运营服务和管理跟不上一是效率很低,二是投资回收期很长,三是用户也不会满意。所以一定要精细化管理,强化设备的管理、人员的管理、现场的管理、细节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最后,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各地各部门都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充分发挥充电联盟作用

对于成立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马凯副总理关于联盟批示的贺辞内容如下: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喜人,但能不能巩固和发展这个好事,能不能可持续发展,除了电池要有革命性的变革外,充电桩建设是另一项突出的短板和瓶颈,急需集中力量加以突破并适度超前。成立“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恰逢其时,表示诚挚的祝贺,并寄予厚望。希望联盟真正成为各方有效沟通协商,共促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发展、持续发展、共赢发展的平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我看了这个批示以后,认为有三个关键点希望大家能理解:一是“急需集中力量加以突破并适度超前”;二是“寄予厚望”;三是“希望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批示讲得很重也很到位,希望大家能理解,并付诸实施。

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国家设立促进联盟,我也提三点希望,有三项工作要做好:

首先要加快完善标准规范。最近各方对这一点的呼声特别强烈,认为互联互通非常重要,首先要有标准。现在各地的标准可能都不太一样,国家的标准很快就会出台,有一些地方也表示当地的标准也会在国家标准出来后随之进行改造、完善和实施。

其次是要整合各单位的资源,尤其是搭建覆盖全国的充电设施网络大数据管理平台,并且提高服务质量。最近我们看到不少这方面的服务平台实际上都做得很好,但是这些平台如何互联互通,怎么能形成一个为用户服务的共享大平台,这是下一步要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三是要做好服务工作。联盟成立后要积极为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服务运营商提供有力的问题解决和协调咨询服务,它没有自身的利益,也没有专门的机构,依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大家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总的目的就是要让充电运营服务走向规模化和可持续化,实现健康发展。

篇5:在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市政府召开全市公路建设项目推进会,目的是理清现状,分析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全市公路项目建设。刚才,**同志通报了进展情况,相关县区政府和项目单位作了发言。下面,我就做好下一阶段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快公路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公路项目建设是稳投资、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举措。近期,中、省、市密集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扩投资稳增长工作,国务院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省、市政府也出台了实施意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从6月下旬开始,市政府所有领导都分赴各县区市、管委会开展稳增长工作专项督导,**市长上周末主持召开了汇报会,将推进公路项目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亲自作了安排部署,要求对进度缓慢项目,要查清“中梗阻”,一个一个查明进度缓慢的原因,聚焦问题,夯实责任,提出明确时限要求,抓好跟踪督办,千方百计加快项目进度。从刚才通报情况来看,当前全市公路建设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普遍存在征迁资金缺口大、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未落实、建设环境保障差、前期手续办理缓慢、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施工管理不够规范、计划申报不科学等问题,导致项目推进艰难、进展滞后,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整改解决。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强化政治担当,坚定信心决心,充分认识公路建设对稳增长、促投资、惠民生的重要性,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加强指导监督,细化推进方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积极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紧盯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增强工作主动性、措施针对性、推进时效性,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建设进度,迅速掀起公路建设项目大干热潮,尽快把前期落下的进度抢回来、任务赶上来,千方百计扩大公路建设项目有效投资,为全市稳增长促投资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交通力量。

二、锚定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推动公路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抓好重大项目。

**高速和**高速要确保在7月底前完成备忘录审核,签订补充征迁协议和借款合同,8月份复工建设。**高速要加快落实项目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指标、用地规划调整等工作,积极做好土地组卷报批工作,确保7月底前完成影响桥梁隧道施工的征迁工作,8月底前完成管线、房屋等全部征迁工作。**快速干道要确保**境内二级公路9月底建成,**境内道路年底实现路基贯通。**立交及收费站改扩建项目要加快相关手续办理,推进控制性工程施工,确保7月中旬具备全线开工建设条件,9月底建成通车。

二是提高工程质量。

要树牢精品意识,实施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施工,构建现代化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工程安全性、耐久性和服务品质。要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提升监督执法效能,强化设计使用期限内工程项目质量终身责任制,推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三是强化环境保障。

交通项目涉及的县区政府要做好施工期间的建设环境保障,加快征地拆迁步伐,坚持路上问题路外解决,耐心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不允许出现阻挡施工、阻挡通行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市县征迁协调机构要深入一线调研,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开展矛盾排查化解,把问题发现在基层、控制在当地、解决在一线,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四是优化建设模式。

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有序”的工作思路,强化履约管理,优化合作模式,保障PPP项目投资人合法权益。要增强政策透明度,提升公众参与度,畅通公众获取和反馈有关信息的渠道,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促进公路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三、坚持综合施策,确保公路项目建设安全有序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

市交运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搞好协调对接,做好技术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各县区要以发展大局为重,主动协调施工单位,在资金投入、用地保障、征地拆迁、用水用电、通信保畅、材料供应、矛盾调处等方面,全力支持交通建设。市发改、财政、审批、自然资源、林业、水务、电力等部门要主动靠前工作,自觉协调配合,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为交通建设搞好服务。

二是强化行业治理。

要严格交通道路领域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依据,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组织开展公路建设工程、道路运输市场和超限超载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切实提升执法工作效能。要认真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各项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工利益。

三是守牢安全底线。

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水平,做好重大风险源识别和管控,把安全生产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做到安全为了发展、发展必须安全。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坚决守住汛期安全生产和道路保通防线,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志们,加快推进、全面完成公路建设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推进我市公路建设,努力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篇6:在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一、正确分析形势,果断抓住机遇,强力推进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的大发展、快发展的好势头今年1~5月份,全市经济仍处在高速增长的区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全省前列,这种形势来之不易。按照这样的发展势头,可望在池州发展史上出现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也是为之奋斗多年所追求的。因此,我们分析研究形势时更应该增强发展的信心。应该看到,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是在全国发展势头结构性过热的情况下提出的。这次的宏观调控,是理性地调控,有调有控,以调为主。结合池州这样一个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来说,这里面意味着机遇,或者说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恰当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当今世界经济是一体化的,相互的联系是网络化的,一个地方的经济动荡必然会影响其他地方。但是,从时间空间上讲,它有一个滞后性,有一个拐点,而我们就是要看清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空间,还有多大的潜力,如何趋利避害,找准自己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方向。这方面,我们和发达地区是有差距的。往往一遇风吹草动,还没有起步就“刹车",而人家则是巧妙地踩“点刹”,绕过去之后再继续加速前进。因此,我们不能重复以往有过的失误,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迎难而上,奋发有为,适宜地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抢抓机遇,实现加快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是暂时的、局部的,要立足长远看问题,咬定发展目标不动摇。今年1~5月份,全省经济增12.5%,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各地都在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抓发展。尽管我们的发展势头也比较强劲,但我们的经济总量比较小,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所以这次会议就是要帮助大家正确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抓住这一轮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全力以赴地把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搞好,巩固和发展当前这种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强化项目意识,狠抓项目建设,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现阶段就是以项目建设为中心。项目就是招商引资的成果,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经济建设的平台。发展是硬道理,说千道万,最终还要落实到项目建设上,经济发展是要依靠一大批项目建设来支撑的。从汇报情况看,项目的涵盖面很广,有交通、水利、能源、工业、市政、旅游、教育、体育、房地产、宾馆酒店等方面的项目,有了这些覆盖各行各业的项目建设,池州发展的势头、发展的氛围、发展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我们讲抓招商引资,就是要注重抓落实,抓项目建设的落实;考核招商引资的成效,不能仅看招商协议和资金到位,还要看项目是否落地,是否变成形象进度,变成实物量,最后变成生产能力。当前,我们有的招商项目合同签了,注册资金也到位了,但是形象进度跟不上,到处是工地、是围墙,就是不见动真格的,尽管项目建设有周期,但也不能无限期地摆在那里,否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你是在搞“圈地”,对这类项目是要清理的。今后,开发项目要与投资者的投资量相结合,每亩地必须有一定的投资强度,有关部门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考核。尽管当前我市重点项目不够多,但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项目建设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的全局和后劲,对于形成具有池州特色产业结构的布局、形成现实的先进生产力、形成持续增长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都具有决定性意义。比如池州海螺如能按照预期规划,生产能力达1800万吨,那就意味着池州将成为世界上单个工厂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意味着在这个行业里,池州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这也说明了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主要是依靠重点项目来支撑的,尤其是加速推进工业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快池州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池州城市化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更具有战略性意义。我们常说,池州人口不多、人气不够旺,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工业化不够快,产业不能集聚所导致的。没有工业化的带动,就谈不上城市化。因此,我们抓招商引资,重点要抓工业项目。我认为,会不会抓项目,项目抓的好不好,反映的不仅仅是我们这方面指标在全省的位次,实质上是对我们各级干部、各级班子领导经济工作的思路、知识、能力和水平的综合考验和检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看一个干部是否有真本领,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干部会不会抓机遇,会不会抓项目,会不会抓那些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的大项目建设。所以,对干部的考核,就是要把他放到项目建设的第一线上去,真刀实枪地比一比、真抓实干地看一看、真金白银地量一量,看看是否合格。今后,组织人事部门在考核干部时,除了综合素质、政治素质外,主要以政绩论英雄,特别是要通过项目工作来识别干部,来衡量干部是不是真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大事。近几年来,我们的干部在抓项目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学到了不少知识,办法也多了,脑子也灵了,逐步上了路子,但与发达地区的干部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要继续努力。总之,要把科学的发展观落到实处,应该在强化项目意识、抓好项目建设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真正把项目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

三、认清差距不足,勇于自我加压,千方百计地完成既定目标年初,市委、市政府下达的重点建设任务目标,应该说是比较符合池州实际的,经过大家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甚至可以超额完成。但从现在完成的情况看,无论是完成的时序进度,已完成的实际投资量,还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和问题,都还需要花费巨大的力气去克服、去解决;县区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项目工作进展是不平衡的,石台、东至的进展比较慢,市开发区也不如区里的民营工业园,希望你们回去后认真查找原因,研究对策,自我加压,迎头赶上。下一步的重点项目工作,要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要抓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进落实。招商项目要从协议变成合同,变成资金到位,更重要的是落地。应该说,我们在谈的项目比较多,要把浑身的解数都使出来,扭住不放,盯住不放,确保项目落地,确保成功率。招商中心要加强考核,不仅要考核项目资金到位率,更要考核建设进展。今后通报各部门招商引资情况,既要通报资金到位情况,还要通报项目建设进度。二是要抓开工项目的形象进度。要注重抓项目的投资额、实物量和工作量。项目开工后,各主管部门要抓好督促。据了解,有的项目从开工到现在没有什么进展,这里就有个诚信问题。政府要讲诚信,企业也要讲诚信。希望今天到会的企业要按照会上讲的认真抓好项目进度,要一诺千金,说了就做,确保项目按期完工。三是要抓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会上一些外商反映的投资环境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投诉中心、监察局等部门要一个一个地查处。有关部门要主动与外商沟通,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7:在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推荐会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目的在于统一思想、再添措施、在鼓干劲,为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而不懈努力。上午我们参观了□□□□□□;刚才,市国土资源局就如何解决新村建设用地、市住建局就如何指导全市新村规划作、□□□党委政府大会交流、□□□等乡党委书记作了表态发言,我都完全同意,一会□□□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将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抓好新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近省委农办下发了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务求取得“三个明显成效、两个新成效”(要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新村规划编制和村落村庄建设、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等三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新型农民培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两个带动(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明确指出,各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6月底前全部完成报批工作,有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任务的县市务必10月底前完成总体规划确定的新村(集居点)的具体规划设计,累计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75%,条件具备的县市要建成30个新农村综合体。因此,各地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务必请大家保持清醒头脑,加快推进力度,确保任务完成。

二、面对当前,正视困难,加快推进新村建设大步伐

今年我市按照“坚持三为主,加大三改革,推进三集中,实现三目标”(即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主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住房建设改革、生产方式改革,把农民向城市集中、向场镇集中、向村落集中,建设新社区、打造新风貌、倡导新生活)的思路,全面启动51个场镇新区、52个新村示范点、175个居民集聚点,并重点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2个,新村建设22个。全面完成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任务1个,新村示范点建设任务12个。

(一)规划编制滞后。截至目前,全市有25个乡镇完成了场镇的总体规划,有106个村完成了新村规划。□□□□□□□□□等“1+10”工程中□□□□□□□□□3个村还没有完成规划文本。□□□□□□□□□11个乡镇场镇规划、新村规划较滞后。

(二)建设进度迟缓。全市38个乡镇已启动场镇新区、新村示范点建设。完成居民休闲广场7个,平整场地1.2万平方米,完成征地230亩,完成饮水工程12处,电网工程2860米,农居风貌打造1340户,集中新修建房屋420套,亮化、绿化、彩化道路1350米,新建防洪提1800米,硬化道路32公里;新村示范点建设实现风貌打造860户,新建房屋180户,建设集中安置点89个,1120套,建集中供水点87个,打深井132口,修建饮水渠1540米,新建微水窖69口,硬化道路23公里,硬化院坝3.2万平方米,改厨改厕1320户,建沼气池270口。之所以

行动迟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乡镇还在等待观望,基本没动。目前,达州市其他兄弟县市竞相发展,已给我们形成空前压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半年考核认为我市总量偏小,争取拿奖任务仍艰巨。

2.“1+10”工程任务艰巨。□□□□□□□□□□□□还没有真正开工建设,尚未形成建设高潮。

3.土地置换及征地手续审批办理难度大。乡政政府无权经营土地、新农村建设没有合理的补偿机制影响了建设进度。

4.乡镇在新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上研究不多。特别是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业主投入、争取信贷支持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办法不多。

四、振奋精神,再添措施,迅速掀起新村建设大高潮

(一)抓紧完善规划。各地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住建局统一指导协调,抓紧编制、完善新村规划,确保今年11月底前完成所有村庄规划。对未完成乡镇场镇新区、新村(集居点)规划的,要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和“全域、全程、全面”的要求,确保今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所有村庄规划。

(二)搞好土地规划修编。加速土地流转,推进土地置换,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保证占补平衡,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确保新村建设用地所需。

(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市场的推动作用。加大项

目以及金融支持的争取、整合力度,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采取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形式激发农民积极参与建设美好家园,对场镇新区建设主要依靠市场手段进行推动。

(四)迅速启动,加快推进。目前各乡镇发展极不平衡,少数乡镇还在等待观望,基本没动,省委、省政府已先后两次召开推进会,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统揽,因此,要求各乡镇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思想,迅速启动,加快推进,确保年底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

篇8:在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自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要求至今, 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 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体系架构初步建立,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环境得到改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架构可以从不同纬度划分, 既可以是国家、省、市、县不同层级的服务机构, 也可以是政府扶持建立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协会 (商会) 和非营利组织, 以及市场化社会中介机构共同构成。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由2000年的33家已发展到2009年底的818家。近三分之一的省形成了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全覆盖、协会和社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的服务网络。

二是信用担保体系基本形成, 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由2000年的97家快速发展到2010年的5547家, 筹集的担保资金由初期的30亿元发展到现在的3389亿元, 增长了57倍和113倍。2010年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贷款额已达1.1万亿元, 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银河培训工程深入人心, 成为中小企业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2003年以来,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近1.8亿元, 共完成30多万人次的免费集中培训、近50万人次的远程网络培训和110万人次的信息化培训。带动各地拨出专款, 支持了约600万人次的培训。

四是灵活多样的创业服务, 助推小企业创立发展。2003年以来, 中央财政安排创业辅导服务补助资金7262万元, 支持了522家服务机构, 为11.9万户创业者和初创小企业提供了服务。2007年以来, 国家采取投资补助方式, 累计安排资金5亿元, 支持了29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项目。

五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立, 成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2007年以来, 国家安排补助资金5亿元, 累计支持了238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23个省累计安排资金4.77亿元, 支持了1481个平台建设项目。这些平台在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六是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建立, 畅通了中小企业信息获取渠道。中国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由2000年的一个国家总站迅速扩展到全国47个省市分站、949个二级分站。服务功能由政务信息服务, 扩大到创业辅导、大学生网上招聘、银河培训、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专精特新产品介绍、管理咨询等各个方面。

十年来, 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以下变化:

一是政策环境逐步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对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逐步深化。今年以来, 我部又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

二是引导手段不断加强。2010年中央财政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增加到2.5亿元, 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业务。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增加到25.2亿元, 支持范围扩大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小企业创业环境改造、市场开拓等方面。

三是推动方式不断创新。既有树立示范, 加强观摩交流推动方式, 也有明确建设目标, 整体推进方式;既有规划指导推进方式, 也有重点服务推进方式;既有通过强化省级机构, 带动市县服务机构发展方式, 也有围绕特色产业完善服务方式。形式多样, 各具特色。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还应该看到, 服务体系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需要。一是服务队伍不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协会 (商会) 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中小企业“不敢用、用不起”服务与服务机构“小、散、弱”并存。二是服务功能不完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提供不足, 服务质量和深度有待提高。三是服务网络不健全, 渠道不畅, 服务覆盖面小, 协同性不强。四是服务不规范, 缺乏服务标准。五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认清形势, 增强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紧迫感

“十二五”规划建议, 强调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 只有实现充分就业, 才能保证社会稳定。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 是劳动者收入的主要来源, 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既要注重当前, 更要着眼长远;既要注重持续稳定, 更要注重提高质量。

保持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是工作的前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 在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推动下, 我国中小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 开始由回升向好逐渐转向平稳较快发展。但是要看到, 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 对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一些不稳定、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因素。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 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企业生产成本逐渐加大, 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汇率大幅度波动, 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 保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 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

提高发展质量是应对挑战的关键。我国中小企业发育不足与发展质量不高并存。据分析, 我国每千人拥有企业11个左右,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5个左右、发展中国家25个左右的水平。中小企业发育不足, 是中等收入水平人口少、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慢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发展质量不高, 一是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低。数据显示, 2008年末,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1.6%开展了科技活动。二是产品档次不高, 新产品贡献低。有数据显示, 2008年,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11.3%。多年来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徘徊在80%左右。三是一些企业市场行为不规范, 假冒伪劣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中小企业的科学发展, 关系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快慢, 关系我国实现转变发展方式攻坚任务的进程;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系国民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应对挑战, 提高发展质量, 是新形势下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 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现阶段发展特点, 决定了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微小型企业占主体。我国50人以下的企业占法人企业总数的83%。企业规模小, 既有机制灵活、决策快的优势, 也存在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难的劣势。二是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居多。随着要素成本上升, 这些企业不创新难以生存, 要创新缺乏能力。三是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县域, 可寻求的外部服务资源不足。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 决定了促进其科学健康发展, 仅靠政府部门的力量难以奏效, 必须转变工作方式, 通过构建社会服务网络, 营造资源共享、服务支撑环境, 解决制约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的实际问题。

(三) 结构调整和优化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

从产业结构看,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也是制造业价值增值和竞争力提升的发展要求。从产品结构看, 中小企业借助工业设计、研发、检测分析等外部服务资源, 有利于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变化, 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从空间结构看, 中小企业的集聚发展和共性需求, 为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创立发展提供了机遇。

推动服务体系建设要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带头依法行政, 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要充分发挥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 凡是服务机构能做的工作, 放手交由他们去做, 政府部门重点做好政策制定和环境营造工作。推动服务体系建设, 既要注意推动公共性、公益性服务, 还要注意专业性、商业化服务的协调发展。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避免由于行政干预不当或过度, 影响服务市场的整体发育。当前, 要重点针对小企业不敢买、买不起和不了解服务的问题, 采取相应措施。

二是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的关系。当前, 中小企业对服务的认知度和购买力较低, 需要公共服务的引导启发;大部分服务机构处于创业阶段, 需要开发客户市场。要学习借鉴国际经验, 借助公共服务启动小企业服务市场, 运用专业化服务, 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补充和支持公共服务的发展。

三是硬件设施建设与服务能力的关系。既要通过建立公共服务设施, 方便企业寻求服务;更要通过增强服务能力, 打造服务品牌。要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先导, 把中小企业的满意度、认可度作为检验服务体系建设成败的唯一标准, 增强核心服务能力, 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方便、快捷、满意的服务。

三、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重点工作

加快推动服务体系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科学发展为重点, 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方向, 着力构建骨干服务队伍和公共服务平台, 健全服务网络, 优化资源配置, 培育试点示范, 提高服务质量和有效性, 为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 服务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重点针对中小企业不了解政策和政策落实难的问题, 充分利用服务网络, 特别是产业集群、园区等服务机构, 加大政策宣传, 帮助企业落实相关政策, 及时了解和反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 服务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不断加大投融资服务, 创新融资服务产品, 促进银保企合作。积极帮助暂不具备贷款条件的小企业完善内部管理, 寻求有效的融资途径。引导担保机构为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完善信用管理, 提高融资能力。

(三) 服务于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为中小企业提供工业设计、研发、质量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共享等服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共性技术难题, 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帮助中小企业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 开展节能环保“达标”活动。

(四) 服务于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继续实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 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扩大培训范围和针对性。引导中小企业借助管理咨询服务, 查找管理漏洞, 运用先进管理方法, 提高管理水平。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产品标准, 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加快品牌建设。

(五) 服务于中小企业市场开拓

为企业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消费变化等, 提供及时、快捷的市场信息服务。促进跨区域合作交流, 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展览、展会活动, 帮助中小企业寻求新的市场空间。帮助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技术, 开拓国内外市场, 完善营销网络。

(六) 服务于中小企业运行分析工作

要逐步发挥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集聚区服务机构以及协会 (商会) 贴近企业、服务企业的优势, 反映中小企业运行情况, 为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提高政策的针对性, 提供决策参考。

要把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抓紧抓好:

一是尽快出台《关于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贯彻落实国发36号文件的配套文件, 要在充分听取地方意见基础上, 修改完善, 尽快出台。

二是加强规划指导。《中小企业成长“十二五”规划》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正在研究编制当中, 拟于明年上半年发布。通过编制规划, 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 使服务体系建设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三是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要集中各种政策和工作手段, 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 要向服务体系建设倾斜。通过资质认定、购买服务、资金补助和服务奖励等多种方式, 促进优质服务机构加快发展。

四是抓好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和大中城市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培育国家和省级示范平台。研究制定扶持国家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税收政策。各地要根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 尽快完善省级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办法。

五是加快骨干服务队伍建设。要通过公开征集、定向招标、资格确认等方式, 尽快形成基本服务队伍, 夯实服务体系工作基础。通过开展重点服务, 遴选服务能力强、业绩突出、具有较强资源带动能力的服务机构, 进行重点培育, 尽快形成服务体系的骨干队伍, 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

六是加强服务协同。要通过建立服务联盟, 提高协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通讯、信息技术优势, 加强虚拟服务网络建设, 推动其与实体服务网络的协同服务。要加快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 增强网络服务功能, 加快与实体服务系统的融合。

七是建立服务测评与激励机制。要逐步完善不同服务产品的服务标准, 推动规范化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服务测评方法, 逐步形成激励机制, 促进优质服务机构加快发展, 推动服务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上一篇:高中数学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第11课时 数系的扩充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下一篇:办个体户营业执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