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能力的培养

2024-05-01

“投掷”能力的培养(共9篇)

篇1:“投掷”能力的培养

“投掷”能力的培养

投掷是一个比较难的动作,需要全身很多部分协调一致的行动。它不但有锻炼身体的价值,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投掷能加强孩子的上肢、腰部、腹部等肌肉力量,使上肢关节、韧带得到锻炼。

幼儿多练习投掷,对将来身体的灵敏性、目测力等方面都有好处,而且早期学习这类活动的技能比较容易,所以家长要以各种方式帮助孩子去掌握投掷动作。

投掷动作要求手腕、手臂、腰、腹、背及腿等全身肌肉协调一致,而且投出物体时要有一定的力量,这对孩于来说比较困难,不是一时能学会的`。

幼儿投掷爆发力小,不会挥臂,物体出手角度小、速度慢、距离短,由于目测力和协调性差,投出物体的方向往往不准。

3岁孩子投掷时力量小,不会摆臂,不会转体和移动重心,往往将物体往下扣。抛接球时两手抓球比较困难,投掷和接球掌握不准方向。4岁以后,尤其入幼儿园大班后,他们逐渐学会肩上投掷,投时会转体,用力挥臂投出物体,动作显得协调。

对3岁的孩子可以先教他抛、接物的动作,不必要求姿势。如抛、接大皮球,练习双手抛、接大皮球,拍皮球,投纸折飞机,自然往远处扔沙包、抛小降落伞等。

篇2:“投掷”能力的培养

执教者: 教材分析:

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是水平二体育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也是为学习和掌握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打下初步的基础。本课的主教材内容是原地轻物投准,是小学生非常喜爱并与生活密切相关联的一项体育活动。通过该教材可以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促进肌肉、关节、韧带的发展。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投掷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他们对投掷技术动作的直接学习兴趣不大,认知比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又是他们的弱点,根据本年级学生特点,创设挑战赛的教学情景,通过学习本领以及比赛的游戏作为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兴趣中保持学习的激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投掷与游戏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投掷的能力,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力量素质以及判断力,提高投掷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服从集体、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并在活动中与同伴友好交往和合作。重点和难点:

重点:肩上屈肘、快速挥臂

难点:蹬转协调、动作连贯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

3、利用废旧的报纸制作器材。揭示课题,引出教学内容,完成教学。

组织图形(一): ☆☆☆☆☆ 要求: ☆☆☆☆☆

1、快、静、齐 ☆☆☆☆☆

2、精神饱满,有自信。☆☆☆☆☆

3、跟着老师一起制作器材。

(二)准备活动

1、热身跑:围绕圆圈跑,播放音乐《跑步的音乐》,边跑边游戏“喊数抱团”。

2、徒手操:(1)头部运动;(2)扩胸运动;(3)腹背运动;(4)膝关节运动;(5)踝腕关节

2.教师示范,讲解动作,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操练习。要求:积极模仿,反应敏捷,动作到位。

二、基本部分

1、轻物掷远

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手握轻物屈肘于肩上,肘关节向前,眼看前方,接着后脚蹬地,向前自然挥臂,将轻物朝前上方远处掷出 组织图形(四):

☇☇☇☇☇☇☇☇ ☇☇☇☇☇☇☇☇

☈☈☈☈☈☈☈☈ ☈☈☈☈☈☈☈☈

教与学法:

1、教师组织探究投掷动作。

2、教师讲解正面掷远动作。

3、教师示范并组织徒手练习。

4、组织练习正面上手投掷纸团

5、教师巡视纠正指导。

6、找优生示范动作、评价。

7、组织学生分组练习。要求:

1、学生按要求练习。

2、学生认真听讲。

3、认真听讲观察,积极练习。

4、纠正错误动作。

5、学生积极展示,认真观察 基本部分

二、《我是挑战小能手》 教与学法:

1、讲解游戏方法及注意事项和规则

篇3:“投掷”能力的培养

1“快乐的小飞机”在小学生投掷训练中的必要性

在小学生投掷训练中, 必须明确小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小生学教育与其他年龄段教育不同, 小学生拿不动铅球等专业投掷工具, 小学生对玩的要求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在边玩边训练中, 小飞机是小学生最喜欢的玩具, 受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很多学生都梦想着飞上天空, 纸飞机成为小学生飞上天空的梦想寄托。纸飞机质量较轻, 适合孩子们玩耍, 小学生在投掷纸飞机的过程中, 身体肌肉运动过程与成年人投掷专业训练设备的肌肉运动情况所差无几。由于质量和娱乐性的缘故, “小飞机”成为锻炼小学生投掷能力的主要方式。

2 加强小学生投掷锻炼的具体措施

在小学生投掷锻炼中, 有很多细节需要体育老师注意, 避免学生在投掷锻炼中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2.1 做好前期运动准备工作

老师在教学开始之前, 要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最喜欢打闹追逐, 投掷纸飞机也需要学生奔跑追赶, 学生在奔跑过程中不注意“度”的情况, 如果不能适当的开展体育准备工作, 孩子很可能在奔跑过程中出现摔倒、肌肉拉伤等问题, 所以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1]。

在进行准备工作中, 体育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跑200m左右, 用慢跑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运动神经, 让学生逐渐适应“跑”的过程。在慢跑结束后, 要进行压腿和轮臂膀的准备活动, 压腿可以采用“4*8”的形式, 轮臂膀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自主选择轮的圈数, 但有些学生因为爱玩, 在轮臂膀过程中速度过快, 这样根本无法起到热身的效果, 反而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 这点是体育老师要注意的问题。

2.2 学生投掷行为规范指导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投掷动作教学, 确保学生投掷动作的规范性。学生在理解问题过程中注定会存在差异, 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多次示范投掷飞机的基本姿势,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的好、学得会。

教师在指导学生投掷行为过程中, 首先要摆好投掷的姿势, 并要求学生们根据老师的姿势进行模仿。教师在学生模仿并保持这种姿势之后, 要详细说明在这种姿势中, 身体各个部位的具体数值:左臂向前上方伸直, 角度越45度;左腿成弓字, 右腿后撤伸直, 左右脚之间的长度距离根据学生的实际身高而定。右臂向后弯曲, 做好发力姿势, 右手要与右耳处持平。整个姿势至少要让同学们保持半分钟以上, 才能保证学生对相关姿势的印象。如果学生年龄过小, 不能准确理解姿势中的各个数值, 体育老师要亲自动手摆正各个学生的身体姿势, 并通过改正姿势的动作, 为学生说明该姿势中的数值, 方便学生日后理解[2]。

2.3 周期性姿势锻炼

周期性锻炼是指在训练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 不定时开展相关训练课题锻炼工作。针对小学生投掷锻炼而言, 周期性姿势锻炼必不可少。小学生的锻炼的实质就是一种娱乐式锻炼, 学生在锻炼中更倾向于“玩”而不是“练”[3], 在投掷锻炼中, 姿势的作用非常明显, 只有规范的投掷姿势, 才能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投掷锻炼。小学生由于缺乏自主管理能力, 在相应的体育锻炼中存在懈怠性, 不会注意保持投掷姿势, 渐渐的会让投掷锻炼失去意义, 因此势必要加强周期性姿势锻炼。

在进行周期性姿势锻炼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程时间安排检测次数, 一般来说, 小学课程中, 一节课的时间在40~45分钟, 体育课的课时是2~3/周, 体育教师在一节课上要进行2~3次姿势检测, 一周中至少要进行4次姿势检测, 只用通过严格检验, 才能保证学生拥有正确的投掷姿势, 让其受益一生。

2.4 投掷训练

投掷训练是整个训练的核心工作。教师在讲解投掷训练中, 要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分阶段教学。在投掷过程中, 对“力”的掌握能力是老师教学的重点, 学生只有科学的掌握了“力”的使用情况, 才能避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受伤情况, 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

教师在指导投掷飞机过程中, 首先要亲自投掷几次, 并讲解在投掷过程中, 右臂的发力情况、左手伸直的作用以及左右腿在投掷过程中力的变化。老师可以请一位学生走到领操台上, 让学生摆正姿势后, 为学生说明整个投掷过程中身体姿势变化, 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不要用专业术语, 只需要大概的讲解即可, 避免学生听不懂[4]。

3 具体教学方法

对现阶段学生而言, 玩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本文结合学生的游戏方式向教师讲解如何开展投掷锻炼。

3.1 比赛形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竞争心理, 激发学生竞争心理, 能有效的推动学生训练工作。教师在开展比赛的过程中, 要清晰明了的告诉学生们, 要把投掷姿势、飞机飞行距离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学生比赛中, 体育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投掷姿势和飞机飞行距离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并根据最终结果评选出小明星、小飞行员等, 但老师要注意, 一定要给每个学生一定的名誉表扬, 像“优秀飞行员”等, 避免小学生因为比赛结果不如意而失去投掷飞机的乐趣[5]。对学生而言, 老师的任何依据鼓励都是取得好成绩的证明, 学生在得到鼓励之后, 能提高投掷兴趣, 渐渐的才会养成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 及时整理学生的信息, 针对各个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做好标记, 方便日后的教育管理。

3.2 团队飞行游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班级的人员数量, 为学生分配各个队伍, 在学生队伍分配之后, 组织每一队的学生一起投掷飞机, 比试各个队伍的飞行整齐度, 并根据比赛结果评定小冠军。与传统比赛形式相比, 团队飞行游戏能检测学生的姿势掌握情况, 更能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4.1 注意学生身体安全

学生在投掷过程中, 必不可少的会出现奔跑、打闹、追逐等现象, 容易造成学生摔倒、划伤等情况。教师在过程中, 要密切注意学生的行为,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打闹、追逐的现象, 要加以阻止, 对于学生奔跑现象, 老师要加以引导和规划, 规划学生只能在塑胶跑道上奔跑, 降低学生滑倒的可能[6]。

4.2 区别对待学生问题

学生对相关事物的理解能力注定是不一样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差异性的区分, 针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 教师一定要有耐心, 多次、反复的进行模拟、培训, 如果一些学生多次出现姿势错误、行为不规范的现象, 教师要耐心的进行修正指导, 避免学生再次出现失误。针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 老师也有有耐心的进行教育指导, 告诉他这么做的危险性, 针对一些不规范行为, 老师也要及时的加以制止。

4.3 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在投掷教学中, 教师可以大胆的采用其他教学模式来完善小学生投掷教学。例如, 可以利用沙包代替纸飞机。沙包在小学游戏中有更广泛的应用, “丢口袋”、“加减乘除”都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 这两种游戏能锻炼学生投掷能力的同时, 也能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反应能力, 对学生体质锻炼有更明显的作用[7]。同时可也以组织学生观看投掷活动的相关视频, 增加学生对投掷活动的认识程度, 方便未来投掷活动的推广和发展。

5 结束语

小学生投掷能力训练能增强小学生体魄, 符合我国全民健身的要求。在新时期, 教师要端正自身位置, 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不断提高小学生基本身体素养;家长要对投掷教学工作给予支持的态度, 鼓励学生多进行户外运动, 甚至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飞机模型, 提升学生的全方面能力。社会要认清投掷教学的意义, 对相关教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 一些企业和团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捐助相关道具, 鼓励小学开展投掷教育工作。

摘要:投掷能力是人类基本行为能力之一, 它能极大的锻炼人的臂力、肩部柔韧度, 对于一个人来说, 良好的臂力和肩部柔韧度能方便人在未来进行更多的体育锻炼, 如举重等,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不断开展, 人们对投掷又有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投掷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华阳.怎样提高小学生投掷能力的教学[J].音乐、体育、美术教学, 2012, (6) :23-25.

[2]赵国富.提高小学生投掷能力的集中方法[J].教学心得, 2013, (15) :56-58.

[3]席双根.小学生投掷能力的训练[J].体育教学, 2014, (2) :133-135.

[4]李荣贞, 方慧楚.提高小学生投掷能力的探讨[J].教育网专区, 2012, (9) :96-97.

[5]王安新.小学体育投掷训练教案[J].教育专区, 2013, (10) :45-47.

[6]郭步前.关于少年投掷问题的培养[J].少年体育训练, 2012, (3) :66-72.

篇4:提高幼儿投掷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投掷能力 练习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13.7

评价幼儿投掷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沙包掷远”,要想促进幼儿投掷能力的发展,在体能测查中投出好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学习与练习,不仅要注重练习的时间和频率,而且要注重幼儿正确投掷方法的习得,同时,还要注重调动家长的積极性,家园共同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下面就我园对幼儿培养投掷能力谈谈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一、行政和教研组在思想上高度

在开学初,教研组对上学期体能测查数据分析,以及对全体幼儿在投掷游戏中的表现,班级教师对目前本班幼儿的投掷能力整体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行政、教研组、班级教师及时沟通,确定锻炼计划和重点关注的问题。

每日的户外活动和每周的体育课中,围绕体能测查的十一项技能,特别是班级体能弱项,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外,教师还要“见缝插针”有意识地利用零碎时间,组织幼儿玩相关的游戏。这样一来,就能将体能测查、户外活动、体育课几根线拧成一股绳,将快乐体育落到实处,可谓一举多得。

二、创编幼儿喜爱的投掷游戏

教师根据资源库的学具设计投掷的活动内容,本班儿童的年龄特点,确定本班的活动内容,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具体做法如图示:

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深受幼儿喜爱的投掷游戏,是促进幼儿投掷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将本园幼儿常玩的几个投掷游戏整理如下:

3、提供必要的器械支持

必要的器械,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为幼儿的练习提供物质保障。如网球、有重量的彩色纸球(可在纸球中放入一些废旧的橡皮泥等物品增加重量)、带响声的物品等。有些材料准备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参加。

4、落实在每日户外活动中

将体能测查的运动项目与每日的户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其中,侧重班级体能弱项的练习,10米折返跑、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都要练到。教师要养成头天晚上或第二天早上看周计划表的习惯,提前准备好体育器械,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游戏,从而保证“快乐体育”落实到实处。

5、注重教师的指导策略

教师作为体育游戏的组织者、指导者,其直道策略对幼儿游戏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游戏化的指导语、积极的肢体语言能激发幼儿的运动动机,使他们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发展动作、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1)游戏化的指导语。

由于小班幼儿具有拟人化的思维特点,他们对情绪化的体育游戏特别感兴趣。教师头戴头饰,并用拟人化的口吻与幼儿交流,他们的积极性会很高。如教师头戴小猴头饰,对幼儿说:“孩子们,你们看,树上有好多核桃呀(即带铃铛的挂饰),我们拿出小球,看谁打得多?”孩子们会兴高采烈地开始投球掷挂饰,乐此不彼。

(2)积极的语言和肢体语言。

如果有的小朋友击中了,教师可以用竖起大拇指、赞美的眼神、热情的拥抱,“哇,你打中了,真是能干的好宝宝!”等方式及时肯定孩子们的表现,语言肯定要注意表扬的内容要具体,从而强化幼儿好的行为和品质。对于屡击不中的幼儿,教师在观察其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给予的激励与方法指导,增加了成功的几率。对于旁观的幼儿,教师先分析他为何站着不动,是在观察同伴的动作,及时纠正她的动作。

(3)教师的动作示范。

此外,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也很重要。在学习一项新的动作技能之前,教师必须给幼儿一个正确的动作示范,必要时要将动作分解,引导幼儿逐步学习。

6、注重家园共育

篇5:上步投掷垒球投掷垒球说课稿

郑岭岭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原地投掷垒球》,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本次说课。

一、指导思想

垒球投掷是夷陵区每两年举行一次的田径运动会比赛项目,也是乡村学校比较容易拿到名次的项目,在2011年的夷陵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我校学生张进文取得了第三名,(播放PPT照片)然而这个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很少进行,一则是操作的安全性,二是受场地器材限制。我将本着以“健康第一,安全为主”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和体育游戏的魅力,探讨“一物多用”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这节课。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原地投掷垒球 游戏:春播秋收

2、本课教学内容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新授教材。掷垒球是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也是现代小学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一。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形成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五年级学生个性天真活泼、好动,而且兴趣广泛,其模仿能力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所以在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我采用以游戏练习为主线,注重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

2、不利因素:由于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基础,但是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产生满足而导致厌学的倾向,对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因此,用废旧报纸制成成人拳头大小的球体代替垒球,这样就更能提起学生兴趣和探究的愿望,废物也得到利用,并且解决了安全隐患。在教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内容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新课程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以“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锻炼方法,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了解和掌握原地投掷垒球的一些方法,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技能目标:经历游戏活动的过程,掌握原地投掷垒球的基本动作,发展投掷能力,体验投掷活动的运动乐趣和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两腿用力的衔接和向前送髋的动作,掌握良好的用力顺序和正确的用力方向。教学难点是:用力均匀程度,动作协调连贯。

六、教学方法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我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活跃单调无味的课堂气氛,同时结合启发式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小组合作练习法、评价法、游戏竞赛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学习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注重体现教与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掌握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

学生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相互合作,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主创新的意识。

七、教学过程

本课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再结合本课的任务和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游戏中,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开始准备部分

1、课堂准备活动

2、准备部分:掷纸飞机。学生动手制作纸飞机,在场地上放飞纸飞机,展示自己制作成果,同时为基本部分中的“春播秋收”游戏作铺垫。这一节约为8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中”(为学生创造快乐愉悦的活动氛围,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本课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通过语言提示与诱导,让学生把纸飞机想象成为垒球,相互间进行抛接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纸飞机飞的更远,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敏捷的视力,激发学生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2、让学生自主建立友伴,引导,启发学生创想多种抛接方法。有的同学建议纸飞机太轻,会发现将纸飞机揉成纸团会投掷的更远,老师语言引导学生自我研制垒球,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3、教师讲解示范垒球握球,两腿用力的衔接和向前送髋的动作,分解示范良好的用力顺序和正确的用力方向,学生们相互探讨,总结动作要领和中难点,请各别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纠正动作。

4、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人一组的小组进行练习,相互合作探讨正确的方法,动作做得好的同学帮助做得不好的同学。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动作,最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投掷动作,由同学们评价得出最佳投手。通过这种展示竞赛的方式,让同学们提高参与的兴趣,同时学生自我消化投掷的重难点。

5、“春播秋收”,这个游戏是一种以跑为主要内容,在跑的过程中弯腰放和弯腰捡的动作以达到考验参与者的协调能力及速度,将之前的4人小组,按1234的顺序站在同一起跑线,1号将手中的垒球当成种子放进操场依次距离放好的篮子里,放完后从篮子左侧跑回来,2号沿着右侧依此将篮子里的果实收到手中,要求不能丢失,否则要重新捡起,然后从篮子右侧跑回,3号重复1号的动作,4号重复2号动作,最后以最先结束的4号位获胜小组。这个游戏解决了学习内容的单一性,同时也增加了运动量,这一环节约为28分钟,运动强度为“强”,同时使学生们将手中的自制道具得到进一步的运用,进一步锻炼了学生们的协调能力,通过游戏使学生们更深刻的理解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三)结束部分

1为了恢复学习的心理和生理负荷,通过熟悉的音乐和轻柔的舞蹈动作进行放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2、小结:总结本课的优点、缺点,以表扬为主。

3、收还器材。强调学生将丢掉落在操场上的纸屑捡拾干净,提醒同学们保持环境卫生的习惯。这一环节约为4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弱”。

篇6:原地投掷垒球的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我在本校上了一节公开课,课的教学内容是《原地投掷垒球》。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是水平二

(三)年级的一项田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原地投掷垒球的方法,培养正确的投掷姿势,发展上肢力量和投掷能力,培养注意安全的习惯。根据教学内容的目标,我确立了本课的技能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8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侧向投掷垒球的技术。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快速挥臂”,教学难点是“蹬地转体”,今天这节课有得有失,成功之处在于:

一、根据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并能利用这些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

1、游戏,使学生能在互助合作的形式下,练习快速挥臂的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复习旧知,预习新知的作用,也就是复习二年级的所学的正面投掷垒球,从而突出快速挥臂的重要性。

2、转髋和蹬体转体练习,这是对本课教学难点突破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投掷时,容易把球投“歪”的错误,通过“蹬地转体”练习,可以有效的增加投掷初速度并纠正投“歪”的错误技术动作。

3、教学手段多样化,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我一共采用了4个教学辅助手段,教学形式多样,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遵循教学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本课我采用的练习形式遵循了“由徒手的——持器械的”的教学原则,先徒手练技术动作,然后持球练习,所有身体练习循序渐近。

2、练习距离由“短”变“长”,我先组织学生在中圈投掷,练习几次后再退到外圈投,让学生亲身感受用力蹬地和快速挥臂投掷是否能投的更远。

三、教学活动游戏化

三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本课的多数练习,我都采用了做游戏的方法,再加上我的语言比较贴近学生,同学们都练的很认真,很积极。

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循循善诱,一步一步的启发学生,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技术动作要领,使学生真正能学到新知,巩固旧知。

五、组织有序,安全意识落到了实处。

投掷教学一定要注意安全,培养学生的安全习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令行禁止,喊投就投,喊捡时再捡,不允许学生不听口令,在遇到安全隐患时,马上停下来进行教育。

遗憾之处:

一、教学评价方面还需夯落。

1、在评价学生练习过程中的语言,缺乏艺术性,启发性,比如说“好”,好在什么地方。

2、在学生做游戏过程中,有一组得了第一名,我并没有及时的鼓励。

3、怎样评价学生是否有进步方面缺乏必要的手段。

二、教师视野还不够开阔

有做的非常好的学生,我没能及时发现,错失了良好的教育机会。

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要:

1、进一步思考自己的评价语言,是否更具艺术性和启发性。

2、视野要更加开阔,善于抓住难得的教育机会,起到因势利导的教学效果。

篇7:体育课投掷的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法的改善为特征”的基本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在本课实心球前抛,蚂蚁搬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先让学生复习已了解掌握的单手投掷和双手投掷的不同的技术,在此基础上,运用排球进行创想练习,让学生通过自由结伴,双人对掷,对篮板投掷等形成一个多方面的练习网络,通过相互观察,进行自我比较,与他人比较,一切都在无压力,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在练习过程中可对同伴的动作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能得到同伴的帮助,运用学学,练练,比比等手段,通过相互交流,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在互练中提高技能,形成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没有给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主动去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观察使学生在练习中思考,而思考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新途径,再通过自身的实践以及交流,后获得最佳的方法。改变了他们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经过练习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群体的交流合作,加上学生自己的实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运用于实践之中,由此逐渐地从“学会”向“会学”方向的转变。

在鼓励学生创新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极其轻松的环境:支持,鼓励甚至容忍学生哪怕是并不成功的“创新”行动,在蚂蚁搬家活动中发,先学蚂蚁爬,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尝试。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让他们自主思考,探究和发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合作性,发挥了他们各自的能力,才华,并且能够大胆地表现出来。

篇8:“投掷”能力的培养

协调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认识,运动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在运动时,机体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能力。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指出:运动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在运动时,机体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能力。我们人类从使用标枪这类工具发展到竞技体育项目至今已经有上百万年的历程,从它协调的动作看出,人们天生就反应出不同的现象,要想掌握投掷标枪这样复杂的动作并非易事。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测试对象为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2009级学生10人和西安体育学院田径院队的部分运动员进行标枪原地投掷的动作进行3次高速拍摄。如下表1。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所查阅的文献内容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主要查阅了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有关书籍和论文,并对有关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与分析,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实验方面,主要询问和查阅了有关仪器的使用,测量,分析和计算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以此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基础。

2.2 专家访谈法

为获得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所需要研究的指标。电话咨询和走访了全国部分专家和学者。在收集文献资料、实验设计和撰写论文过程中,通过面谈、通讯等方式咨询了田径领域和运动生物力学的专家,如西安体育学院谭红教授、严波涛教授等。

2.3 实验法

2.3.1 实验设计

实验动作的选定:投掷标枪的最后用力阶段,从投前姿势到标枪出手。本研究通过对武术系学生在学习标枪过程前(没有投掷过标枪)、中(学习6次课)、后(10次课结束)三次进行高速拍摄,肌电、测力和高速摄影三方面进行测试,同时对院队3名运动员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先让示范者示范连贯动作,让测试者在测力台模仿其动作,并对此过程中测试者的脑电、肌电进行测量,并且用摄影记录动作,并记录测试成绩,每组三次。同时也对示范者进行相同的测试,以便做比较。分别在第一、×、×、×节进行相同的测试。

测试成绩选取:对大学生的测试为3-4次,取测力、机电和高速摄影效果最好的为本研究分析资料。二级运动员测试5-6次,取3次测力、机电和高速摄影效果较好的为本研究分析资料。

2.3.2 实验仪器:采用两台JVC摄像机同时进行拍摄,摄像机放

置在被测试者的后侧方大约8米的位置,机高1.5米,拍摄范围为3-4米,两机之间用同步装置连接,拍摄频率为25帧/秒,解析画面为50场/秒。测试前对摆放在拍摄范围内的PEAK系统已标定的三维框架进行拍摄,两台摄像机之间的夹角为90度左右。

2.3.3 教学方法与过程:按照教学大纲进度进行20学时的技术

教学授课,进行两次素质测试:第一次为教学课之前,第二次为教学课期间,间隔20天左右。

2.3.4 原始数据的获得与计算

数据处理:采用美国艾里尔(Ariel Dynamics)公司产的APAS录像解析系统对运动图像进行水处理,并对原始数据平滑处理。采用扎齐奥尔斯基人体模型,对每格画面根据研究需要选取15个点(分别是左右手掌中心、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髋关节、头部、颈部以及标枪的重心)进行数字化,并采用DLT法进行三维合成,整个运动图像解析由一个人独自完成。解析数据经过数字平滑处理、计算,得出所需参数的相关数据。后采用低通数字滤波法对原始关节点坐标进行平滑,频率为8H,获得相关运动学参数。

2.4 数理统计法

有关的数据统计处理均在国际通用的统计软件包SPSS和MICROSOFT Excel上完成,得出相应的平均值、标准差等实验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为了便于描述和分析,本研究参照较为通用的方法,将原地投掷标枪完整技术(以右手持标枪为例)分为以下二个阶段:储能阶段(从准备姿势开始至身体后仰角度最大)即下肢等转送髋打开背弓使得肌肉充分拉长;放能阶段(身体后仰角度最大到标枪出手)即躯干和上肢完成“鞭打”出枪动作使得器械在人体肌肉做功下完成最后用力动作。三个时刻:右脚蹬地时刻(开始时刻)、身体后仰角度最大(储能与放能转换)时刻、标枪出手时刻。

3.1 标枪运动时间分析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标枪的运动时间可以代表整个“人—枪”运动体系的运动时间,标枪的运动时间和身体重心等指标运动时间具有等时性。所以在此仅以标枪运动的时间作为代表进行分析。

完整原地投掷标枪技术的总时间在各个阶段所用时间分配是因人而异,一般在运动员准备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所用比较长,储能阶段和放能阶段时间相对较短,从人体重心开始后移到标枪出手时刻的总时间不到一秒钟,而从右脚离地到出手时刻总时间则更短。具体如表2所示。

从上表2可以看出,在储能阶段普通大学生在没有学习原地投掷标枪动作时的储能阶段所用时间与学习一段时间(6次课)和学习结束后(10次课)的时间明显小,而第二次与第三次所用时间没有太大差异,表明普通大学生在2-3次课的练习对储能时间没有太大影响。但是二级运动员在储能阶段所用时间最长,说明通过学习可以加大大学生原地投掷标枪动作的储能时间。时间增长是更多的调动参加运动的骨骼肌收缩做功的主要因素。为下一步放能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能量。对于骨骼肌之间—下肢与躯干的协调用力的提高主要是建立在初学者有更为主要的意义。

在放能阶段在普通大学生在没有学习原地投掷标枪动作时的储能阶段所用时间与学习一段时间(6次课)和学习结束后(10次课)的时间明显小,而第二次与第三次所用时间没有太大差异,表明普通大学生在2-3次课的练习对放能时间没有太大影响。但是二级运动员在放能阶段所用时间最短,说明通过学习可以缩短大学生原地投掷标枪动作的放能时间。时间缩短是更快的调动参加运动的骨骼肌收缩做功的主要因素,更好的完成“鞭打”技术动作,提高对器械的用力作用效果,提高标枪的出手速度。出手速度是投掷项目的最重要的目,是影响标枪远度的主要因素。进一步说明在复杂的下肢、躯干和上肢协调用力的类似动作技术,通过学习和练习可以提高人体全身综合协调能力。对于骨骼肌之间—躯干与上肢的协调用力的提高主要也是建立在初学者有更为主要的意义。对投掷项目和有“鞭打”动作技术累的项目都有主要的理论意义。

3.2 躯干的最大后倾角(度)在原地投掷标枪动作时需要躯干

向投掷的反方向倾斜,这样可以加大投掷动作最后用力的作用距离,加大做功距离对提高出手速度有主要的意义,而需要加大投掷距离一方面需要上臂充分伸展和肌肉放松的同时躯干后倾角的大小也是反映做功距离加大的主要途径。通过机电时项来看此时也是储能与放能两个阶段的转换点。

标枪项目是远度计量成绩的田径田赛项目,从上图标可以看出,受试者三次的投掷成绩成上升趋势,表明人体对器械(标枪)的控制能力有提高趋势。如表3所示。

3.3 教学效果的成绩分析

标枪项目是以远度计量成绩的田径田赛项目,成绩的提高是最重要的。从上图标可以看出,受试者三次的投掷成绩成上升趋势,表明人体对器械(标枪)的控制能力有提高趋势。进一步表现在大脑神经系统对于骨骼肌的控制能力加强,使得骨骼肌做功效果明显,效率提高,即下肢—躯干—上肢的协调能力提高。特别是大学生在做“鞭打”技术时参加的肌肉群做功效率明显提高,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3.4 教学效果的机电分析

在贡献率图表中看出右侧三角肌的贡献率是最大的分别为:第一次36.22、第二次41.89、第三次32.25这表明在原地投掷标枪动作技术中应该大力发展三角肌的力量和柔韧素质,在三次实验发现三角肌的贡献率是先上升然后下降,笔者认为第一次投掷时也就是没有专门练习表现出三角肌的用力效果较好,随着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提高三角肌的贡献率逐渐加大,直到动作技术逐渐形成达到最大,但是到最后贡献率下降而成绩提高表明三角肌与其它肌肉的协调用力对器械的作用效果更优化。原地投掷标枪动作对肩关节的肌肉群在完成鞭打动作会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使得肌肉协调用力的提高。相同的肌肉还有右侧背阔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右侧背阔肌和右侧三角肌前部在完成鞭打技术过程中的用力效果是一致的。

右侧肱二头肌的贡献率是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递增的:第一次24.44<第二次25.33<第三次28.88。出现这种现象是原地投掷标枪动作右侧肱二头肌在开始时没有充分拉长,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右侧肱二头肌的作用是在充分拉长后可以获得更大的能力(肌肉收缩的弹性势能)。在练习过程中的辅助练习对右侧肱二头肌的协调用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与此相同的肌肉还有右侧股直肌7.78<12.78<16.88。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原地投掷标枪动作的教学实验研究表明,对人体上下肢以及躯干之间的相互协调有重要的意义,各各相邻关节之间的肌肉协调用力和能量传导是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练习相互连接的2个和2个以上的多关节复合运动的动作,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协调性。从时间时项可以反映出大脑神经指挥骨骼肌收缩做功的时效性,协调支配骨骼肌活性的增加。

在提高大学生身体协调能的训练中应该加大复合关节的动作练习,对于练习刚刚开始时应该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首先掌握正确的发力顺序和动作轨迹,练习次数不宜太多。基本理解和了解正确的动作技术后,加大练习次数和提高动作幅度和强度。

参考文献

[1]杨年峰.人体运动协调规律及其参数化描述[D].北京:清华大学,2001:4-11,27-84,90-103.

[2]刘耀荣,周里.不同收缩形式及负荷状态下骨骼肌快速用力特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

[3]刘宇.运动控制与协调的神经力学基础[C].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大会论文,2006:12-15.

[4]严波涛,许崇高.动作协调能力研究的现状与方法学问题[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2):33-35.

篇9:浅谈少年儿童早期投掷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儿童少年 投掷意识 选材 技术训练 素质训练

投掷项目虽然隶属体能类项群,是以速度力量为特征的非周期运动项目,但就其运动技术和难度而言,称其为技能类项目亦不为过。因此,对投掷项目的运动员实施早期或意识训练的必要性亦得到国内外众多投掷教练员和训练专家的公认。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河南省洛阳市体育局田径体校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及各体育学院学报有关文献20余篇及《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等专业书籍。

二、分析与讨论

(一)投掷意识在选材中的重要性

选好材是训练成功的前提,而良好的投掷意识又能是标枪项目选材的首要条件,中国历史上识马善驭的伯乐关键是有一双识得千里马的慧眼和相马术。教练员要想在眾多的儿童少年中发现具有掷枪条件的投掷意识的佼佼者,必须上个月慧眼识人的敏锐目光和识才善用的本领。选材要作按标枪项目对运动员形态、机能、素质、心理等竞技因素的要求,进行常规地测试,依照选材步骤进行初选,筛选外,还要特别应试者在投掷意识上的表现和其内在的潜质的先天因素。先天条件既是前提又是基础,后天的诱发和培养则是助推器和催化剂。

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标枪运动的实践和执教体会,深感良好投掷意识是运动员在标枪项目上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对初学者进行边选材边培养的试训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发现运动员外在运动行为的表现,还要善于洞察其内在潜质所闪现出的细微亮点。尽管这些信息有时一瞬即逝,又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毕竟是其行为和心理特征的表现。所谓见微知著微风起于青萍之末就是这个意思。故我们可以应用科学选材的理论与本领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训练中有意识在发现、捕捉运动员的投掷意识。如:凭借暴露于其体表的遗传因子,观察运动员的手纹特征。比如:双箕斗的分布与数量,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判断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和智商;通过观察运动员完成各种动作时肢体运动状态,就可判断其形成运动技能的协调性、灵活性,进而发现其大及皮层中枢神经系统支配调节运动器官(骨骼、关节、韧带、肌肉)的神经过程强度和灵活性,从而筛选出那些可较快建立正确用力顺序、肌肉本休感觉、铺设起良好神经通路的优秀者。这无疑能加快掌握正确技术,形成复杂的动力定型的速度;再如:通过观察运动员在集体游戏和庙宇目标的练习中所表现出的个人进取精神、协同意识以及勇敢、果断、忍耐、坚韧品质的程度可判断其心理素质的特征。所有这些,都在教练员的选材理念庙宇的思维框架之间中,必须利用各种场合和机遇去发现、去追寻、去探索。只有具有慧眼识人的敏锐目光,善于发现存在于某些人身上的先天自然能力,超凡气质,才有助于后天的定向引导,潜力开发。

(二)运动员投掷意识的发现方法

根据少儿生长发育规律,3-5岁的儿童即已具备了基本的活动能力,5岁左右即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投掷技术。开始时可采用向庙宇目标投掷的方式,器械可采用低于200克的各种物体。如小球,石子等。对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应主要采用游戏方式并加入竞赛因素。7-10岁的孩子已具备了基本的掌握动作所需的思维分析系统,是进一步提高技术的最佳阶段。特别是模仿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可塑性强,如注意引导,一般能轻松表现出处于他们自身活动能力范围内的较复杂的动作技能。这时应抓住机遇,向他们精心传授规范的投掷技术和正确的握持器械方法。在投掷方式上采用目标投掷与距离投掷相结合的方式。器械可以用小球,轻于500克的标枪等。这时期的儿童还不能掌握完整的助跑投掷技术。11-13岁时则可以表现出这种能力。

(三)运动员素质发展要点

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术,强化投掷意识的基础。应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训练年限的增加而加强。低龄儿童的身体素质一般是游戏与玩耍中自然发展的,但如果在7岁左右接触到了较系统的训练计划时,则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些主动提高身体素质的练习。儿童少年运动的身体素质练习必须以全面发展为主,这一点毫无疑问。不仅早期的专项技术训练应以轻负荷的方式完成,这样才能避免单一发展和对训练厌倦情绪的产生。

通过这些轻重量、小负荷又接受技术环节结构的多种练习手段,就能达到增强肢体对负荷的随能力,改善身体机能,运动员的投掷意识也会随着心理、技术、体质的协调发展得到相应的巩固和加强。

综上所述,以发展速度力量为主的身体素质练习,13岁以下的孩子应以小力量练习为主,主要是掌握各种力量练习的基本技术操作方法。在负荷小、速度快、注重质量和效益中促进自然投掷能力持续增长。

13-16岁的少年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初步接触大力量训练,但比例要小。科学地运动训练方法,并注意渐进性原则加以培养。

三、结论

上一篇:天空的作文高中700字下一篇:物业管理员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