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运动员体能训练与恢复的探讨

2022-10-03

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恢复已成为当今运动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不同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体能的概念,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认为运动员的体能就是运动员在持续的高度紧张的激烈的竞争过程中, 身体对动作技术要求, 身体运动能力以及比赛环境的适应能力。本文试图单从投掷项目来探讨投掷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恢复问题。

1 体能训练

运动员的体能构成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个因素更同决定, 其中运动素质是运动员体能的外在表现, 表现在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 按田麦久教授的《项群训练理论》把投掷项目划为体能主导类的快速力量性项群。

1.1 投掷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点及特征分析

该项目的运动员快速力量水平在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中占主导地位, 其主要的供能方式为磷酸原系统供能。神经过程灵活性高, 强度大。兴奋过程占优势, 各个项目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相互借鉴, 并得以应用, 如举重运动员的最大力量练习方法和快速力量对照练习的方法和手段被投掷项目的力量训练所应用, 在其体能训练过程中许多优秀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不断寻求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最佳组合, 并进一步重视了训练的整体效益。

1.2 投掷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 根据日本根本勇的“木桶理论”训练原则, 运动员的提高是身体素质的综合提高, 现代的运动员趋向于“全面型”, 一般体能训练按“需要什么补什么”的要求, 全面的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运动素质, 使身体各器官协调发展, 并使他们与运动技术要求相匹配, 为专项体能训练打下基础, 根据投掷项目的专项技术要求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 有主有次, 以主带次, 合理安排专项训练。

体能训练与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有机结合。在郑伟教授《现代运动训练与竞技论》一书中谈到体能训练与技能、战能、心能、智能等属于后天性竞技能力, 可塑性强。这些因素在后天的训练过程中, 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 但又随着训练的进程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 某一因素的增长, 必定会对其他相关因素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适合这一因素的更高发展。从而打破了原先的平衡, 随着训练各个因素的提高, 但虽有因素达到了新的平衡的最低底线时, 就建立了新的平衡。

1.3 投掷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

1.3.1 全面性原则

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是身体各个因素共同提高的结果, 单一的某项身体素质或运动技能的提高, 并不能引起整个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 还会适得其反, 只有运动员各项身体机能协调发展, 协调全面提高, 才能达到整体提高的效果。

1.3.2 区别对待原则

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特点和投掷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任务, 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 训练的负荷是个人的特点和专项训练相结合, 使其具备个人特色的专项技术, 更大程度上发展人体体能潜力。

1.3.3 以赛代练原则

要以比赛来刺激运动员的神经细胞, 使运动员适应比赛的体能要求和强度, 以及环境改变快速适应性。

1.3.4 及时恢复原则

良好的体能恢复是进行下一步训练的关键, 训练中掌握好这个关键性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练到什么时候该歇, 疲劳到什么时候该调, 必须准确的把握, 除了靠经验的积累, 更需要现代的科学技术支持。使运动员的体能得以超量恢复。

1.4 投掷运动员体能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要在运动员不同的训练阶段, 根据投掷项目的特点对其体能状态作出相应的分析与判断, 在不同的阶段要进行相应的训练。

体能必须建立在运动员的各种身体器官系统的生态学的改造上, 只有建立在这种基础上所产生的生物体由应激到适应的变化才会的长久稳定。

运动员的体能在某一时期内已经达到了某一水平时, 为了适应更高的专项要求, 教练员需对本专项特点再次作出分析, 制定下一步的训练内容, 以适应高级别专项训练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运动员体能。

2 体能恢复

(1) 投掷项目项群疲劳属性:疲劳在人体中可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两种类型。躯体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疲倦、无力等, 心理性疲劳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等, 投掷项目属于快速力量性项群, 这个项目对体能要求较高, 要具备专项方面相适应的身体素质, 对心能和智能的要求不高, 因此本项目属于躯体性疲劳。

(2) 疲劳程度的判别:常用的方法为观察法和生理机能测定法两种。

(3) 生理机能测定: (1) 生理测试:呼吸机耐力测定:运动前后各测试连续测5次的肺活量, 每次间隔30秒, 运动后把二者数据进行比较, 出现疲劳时, 肺活量会一次一次的下降。 (2) 皮肤空间阈测定。 (3) 膝跳反射阈测定。 (4) 肌紧张测定。

(4) 体能的恢复手段:常见的几种恢复疲劳的方法主要有:运动后休息、合理的营养、物理疗法以及健身营养素等: (1) 运动后休息:在运动过程中, 身体的能量代谢旺盛, 能源物质大量消耗, 运动后的静止性休息可以保证消耗的能源物质大量合成, 消除疲劳。 (2) 合理的营养:体育锻炼后, 能源物质的大量消耗为机体运动提供能量, 所以运动后及时的补充营养, 有利于疲劳的恢复, 以力量性为主的投掷项目, 运动后主要补充肉类、牛奶等蛋白质为主的食物。 (3) 物理疗法:主要有促进血液循环大的按摩、以静力性为主的牵拉、水疗以及电疗等。 (4) 健身营养素:运动营养素它含有低聚糖、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以及天然营养素等。即达到补水、补电解质还起到补糖的效果。

3 结语

投掷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恢复必须与该项目项群特点相关联。在投掷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应结合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学的相关指标及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制定相应的体能训练与恢复的方案, 及时的改进训练计划, 使投掷运动员由于体能训练导致的疲劳得以及时回复, 在训练中有恢复, 在恢复中有提高, 使得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恢复协调发展。

摘要:投掷类运动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 本文根据投掷项目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恢复特点、特征等不同方面来探讨投掷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恢复问题。

关键词:投掷,体能训练,恢复

上一篇:以挖潜增效为导向的预算精益化管理研究下一篇:课堂教学的另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