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汤发展旅游业的调查报告

2024-04-13

灰汤发展旅游业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灰汤发展旅游业的调查报告

灰汤发展旅游业的调查报告摘要:依托温泉资源在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的特殊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认识旅游业的意义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工程,灰汤发展旅游业的调查报告。科学进行旅游规划是发展灰汤旅游的必要之路。关键词:发展旅游调查灰汤地区,既是温泉之乡,又具有奇山秀水、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现代旅游资源。依托在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的特殊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加快发展我乡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灰汤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位于宁乡县西南部的灰汤镇,总面积48平方公里。灰汤区位良好,交通便利。与毛泽东故居韶山、刘少奇故居花明楼成“品”字形排列,各相距30-40km。东距长沙火车站90km,黄花国际机场110km,石长铁路、洛湛铁路交错其旁,交通便利。从长沙出发,沿长常高速公路、宁灰公路到灰汤共477km,只有90分钟的车程。灰汤有独特的温泉资源。灰汤温泉是我国三大著名高温复合温泉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泉水水温高达89.5℃,含有对人体有益的29种微量元素。温泉区8平方公里,温泉水量丰富,目前已初步开发,日供水3500吨,尚有日供水量10000吨以上的温泉有待开发。灰汤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具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为大力开发灰汤,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湖南省和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灰汤特别招商区,列入湖南省和长沙市对外开放的重点,高起点制定了开发建设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1998年,国家旅游局批准灰汤为“面向21世纪中国旅游业43家优先发展项目”之一,这是湖南省唯一入选的项目。2000年,灰汤温泉开发纳入了国家计委首批旅游国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植的重点项目.现在,已经开发的重大项目有省总工会疗养院、灰汤电力温泉宾馆、紫龙湾温泉大酒店、金太阳休闲农庄等。2010年湖南华天集团来灰汤投资兴建温泉大酒店,目前已完成投资80余万元。2011年政府投入五千万元完成了紫龙湖建设项目,完成了镇区仿古街建设。从灰汤近几年的旅游人数的增长状况我们可以来推测其发展状况。灰汤2006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7亿元,2010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1.48%、449.5%;目前节假日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远大于酒店的可容纳能力。

二、灰汤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宁乡县高度重视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将旅游作为一大支柱产业建设,千方百计打造旅游品牌,努力把灰汤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目前灰汤旅游发展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旅游开发单一化、同质化目前灰汤旅游开发,主要的都局限于淋浴温泉,基本上没有开发康体、康疗、休闲、娱乐等综合型项目。温泉产品不仅单一,而且没有独特的旅游体验设计,调查报告《灰汤发展旅游业的调查报告》。当前大众旅游需要多样化,而温泉旅游也需要利用多个主题开发多样化、系列化产品。二是少有温泉文化建设。目前,我们的旅游者已不满足于温泉的治疗需求,而且需要体验温泉旅游地的综合性文化以及历史文化。三是大多只做了温泉的文章。旅游开发没有整体规划,交通路网建设暂没有启动,南北方向发展较快,东西方向基本维持原状。

三、发展灰汤旅游的重要举措旅游业的发展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资源的影响力,二是优质的服务。我通过近几年的探索,要解决目前灰汤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灰汤旅游工作当前的重中之重首先是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一手抓区域间大交通建设,要加快长益娄高速公路建设。一手抓景点间交通建设,通过交通网络的完善将旅游资源串点成线,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交通建设要注意景观带的建设,产生移步换景的效果。旅游要吃、穿、住、游、购一条龙,因此各项旅游配套设施要不断上档次,以一流的条件迎八方宾客,首先要进行了大规模建设,让灰汤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大量游客蜂涌而致,旅游品牌得到了极大的彰显。其次我们在灰汤旅游开发中是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改善了村级公路各农家乐进行了装修,同时要加大环境卫生的治理工作。

2、提高服务水平。要发展灰汤旅游事业,关键的是要吸引大量游客引入,我认为要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强化服务流程的管理,在接待服务、景区服务等方面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3、要围绕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发展温泉旅游经济要将“三农”推向了市场,使其成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从而与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对接。把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特色农产品吸引游客,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4、要抓住旅游产业政策导向。旅游业发展主要靠政府主导、企业推动,要认真思考灰汤旅游发展的模式、发展的机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用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外资资本流向温泉旅游业,从而解决旅游业的投融资问题,并通过优秀企业的引进带来观念的更新和人才的引进。

5、要以温泉旅游业带动农业特色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旅游业是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的新兴产业,充分依托和利用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乡村旅游推动了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加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实现农业特色发展。开发旅游农业(为解决物质供给问题,在景区周边农村围绕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特种农业。如特菜种植业,特种禽、畜、鱼类的饲养业,商品花卉种植业,土特产品加工业和生产民族特色装饰物的工艺型农业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观光、学习、教育、参与等功能的乡村旅游。其三是,依托景区开展以家庭接待为主,融入一些乡情活动的乡村旅游。即称之为民俗旅游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6、要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思路要切合实际,在谋划发展时,确立了以农业兴镇、以旅游强镇、以商业活镇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四大精品景区。以“紫龙湾”为龙头的旅游景区;以“花果山”为龙头的农家乐游景区;以“华天城”为龙头的水疗景区;以“东务山”为龙头的观光旅游景区。并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旅游、卫生、工商等主管部门加强服务,举办从业人员培训,开展星级评选活动,实行规范标准服务,同时开展主题旅游活动。组织开展春观花、夏品果、体验农家生活、感受乡村田园风情为主题的农家游活动,吸引城市游客。

篇2:灰汤发展旅游业的调查报告

甲方:长沙灰汤温泉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推动灰汤镇域经济发展,充分利用东雾山特有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旅游资源,将东雾山旅游景区以二十年特许经营权对外进行公开招商。双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甲方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乙方作为投资主体,实施东雾山旅游景区的投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面积约500亩,范围四至以规划和国土部门的红线图为准。

第二条 甲方将本合同约定的旅游开发区域交与乙方用作旅游开发:

A、东雾山及桃花谷旅游景区:开发游览观光、农家乐餐饮等。

B、东雾山及桃花谷旅游景区:开发休闲运动、果园体验等。

C、东雾山及桃花谷旅游景区:停车收费、门票收费及游览车收费等。

第三条 本合同中的旅游开发区特许经营权为:在项目的规划范围内,乙方享有旅游开发区专营权,包括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配套设施及其有关行业的开发经营。

第四条 乙方对旅游开发区范围内综合开发及经营活动,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 乙方自行负责聘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东雾山旅游规划》 1

和《东雾山修建性详规》,报甲方审批,并以详规为依据进行旅游综合开发。

第六条 乙方在完成项目规划、办理相关开发建设所需的土地以及相关设施建设的审批手续时,甲方按招商引资的相关规定提供优惠政策,乙方应当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开发、建设和经营。

第七条 项目开发时限从合同签订之日起,2个月内开始实施。项目开发启动期限为详规批准之日起2个月内,项目特许经营权期限为详规批准之日起二十年。

第八条 乙方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可以向第三方引资合作开发,或将旅游产业的部分非主要开发项目转让给他人开发经营。但未经甲方书面批准不能将旅游开发区的主要开发项目出让或者变相出让。

第九条 乙方在项目开发建设中占用的林地、耕地等土地,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行负担相关费用,甲方在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

第十条 乙方在进行项目的开发及经营活动中,不得损害相关企业、组织或者个人在该区域内在先取得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 乙方在使用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时有自行维修的义务。第十二条 甲方根据乙方所需的用电负荷协调供电部门安装供电线路和变压器到景区,乙方根据招商引资的相关优惠条件负担相关费用。

第十三条 乙方在本合同签定之日起两个月内,提供《东雾山修建性详规》,报甲方批准后实施。

第十四条乙方应按建设计划投资,2011年12月底完成投资人民币1000万元,2012年内完成工程投资人民民币2000万元。乙方应将年

度投资计划及投资落实情况于当年报甲方备案。

第十五条乙方应做好旅游开发区的保护、周边环境保护和社会治安工作,保障景区、景点的正常经营和游客、景区员工生命及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第十六条 乙方在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期间,享受省、市、县给予的外商投资和国家西部开发、省市旅游投资等相关优惠政策。

第十七条乙方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本合同的约定在甲方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纳税,不得通过内部核算价差形式将应交纳的税收转移。

第十八条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另行招商。

1、未按本合同第八条时间开发和第十四条规定的时间完成所定的金额投资,或因乙方原因导致项目超过约定期限达6个月未动工开发的;

2、违反经甲方批准的《东雾山修建性详规》进行开发的;

3、未经甲方批准擅自将景区主要开发项目出让的。

第十九条 甲方根据本合同第十八条解除合同时,乙方在经营期内发生的债权债务由乙方负责,乙方在此期间的投入由乙方自行处理,乙方必须保证已形成的固定资产完好无损。

第二十条 本合同约定的经营年限届满,若乙方要求继续经营的,应于经营年限届满前6个月前向甲方提出书面申请,甲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与乙方续签合同;若乙方未提出顺延申请,则由双方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协商处理相关事宜。

第二十一条乙方在经营期内向甲方缴纳资源转让管理费100万元/

年作为基准费用,同时另行按景区收入利润部分的30%提取分红。

第二十二条

1、其票据由甲方委托县旅游局统一监制,乙方不得私自印制票据,其票据成本费由乙方支付。

2、其资源转让管理费从景区营业一年后开始收取。

第二十三条 本合同附的《东雾山旅游规划》、《东雾山修建性详规》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十四条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第二十五条本合同一式六份,甲、乙双方各执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长沙灰汤温泉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乙方:

法定代表人:

篇3:灰汤发展旅游业的调查报告

贵州处于湘、桂、云、川、渝之间的热门旅游带上,连接着周边几大风景集群。对黔东南地区调查发现,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并将基于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而确立的“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上升到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规划。

黔东南的镇远县在古代是东南各省入云贵的必经之路。北洋水师镇远号就是以此县来命名的。它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之处,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古城镇远,自秦昭王30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县历史,其中1300多年作为府、道、专署所在地,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这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省级风景名胜区高挂河,以及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160余处。城内阳河自西向东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

镇远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一座“移民”的城市,也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自古以来就以“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的政治、军事要地著称于世,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经屯兵2.8万,供奉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大“东方战神”的四官殿以及石屏山上的古长城和众多的关、屯、堡等就是历史的鉴证。镇远也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明清时期衍升为黔东地区政治、军事、商业、文化的中心,历史上的“八大会馆”、“十二戏楼”至今仍有部分保存完好。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至今这里还仍保存着几百年前民风古朴、服饰依旧、寨寨有长号、户户吹唢呐的尚寨乡土家族部落,“三月三”侗族情人节,“九月九”苗家丰收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隆里古城建筑的风格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它超前、合理的规划布局,令现代人望尘莫及。隆里古城有72姓,72口水井。隆里古城建筑是王昌龄边塞诗派、京城建筑及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合体现。隆里古城虽经数百年风霜侵蚀和火灾的劫难,但整座貌仍保持完好,是我国南方高原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在今天的古城中,除了散布在各个角落的古井古祠古桥古宅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长达1500米用卵石框边筑成的古城亘了。历经漫长岁月与无情风雨的侵蚀而屹立不倒。

贵州榕江县古州镇三宝千户侗寨,是中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中国侗语标准音所在地,寨子建在榕江边,侗族的古榕特别多,特别在榕江,也许是因为榕树特别的多或者侗族人对榕树的热爱,这里叫做榕江吧。江边十数株古榕树使寨子显得古朴、原始,民族居住的寨子多镶嵌在青山之中,碧水之傍,建筑风格又都那么别致、奇妙,在这样烟雾飘渺的气候中从寨子边轻轻走过,仿佛自己是画中之人。

黄果树大瀑布,是贵州第一胜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科学手段,测得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大瀑布的实际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黄果树大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二、贵州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就风景、历史文化以及故事性而言,贵州省比全国其他许多地方的风景区更值得一看。但从整体上看,贵州省旅游业还处于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起步期,景区开发与管理理念相当落后,基础条件和市场推广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例如:

就知名度而言,镇远古城远不及湖南凤凰古城。就市场开发管理、品牌推广及盈利能力而言,这里则不及广东的一些并没有多少风景的人造风景区(如增城白水寨)出名,镇远古城似乎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旅游业发育水平不高,游客到这里,除了享受简单的“吃”和“看”外,其他方面“有钱也花不出”。

锦屏县的隆里古城风景区、榕江县的苗乡侗寨景区等风景区,应该说还处于初始开发状态,产业化程度近乎为零,只具备少量的商业元素,各种配套都欠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景区的市场包装和美化工作几乎空白,“原始”得让人窒息,旅客来这里基本上无从下手“买单”,普遍游客除了欣赏原始的民情、风俗、美景外,难以从中分享它折射出的“现代文明”,就只能“傻看”和“傻听”,故而景区难以让游客留下尽可能多的“旅游付费”,旅游资源的价值化程度太低。难以真正从旅游中得到产业收入的提升和发展。

雷江县的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市场开发和经营管理似乎代表着整个黔东南旅游业的最高水平,基本的商业元素尽管层次不高,但都基本具备。显然,其他景区如果都能提高到这个水平,黔东南的旅游产业应该进入到“高成长期”了。但显而易的是,可能限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周边环境及产业链的局限,西江千户苗寨的商业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就整个贵州省而言,或许黄果树景区的开发与管理代表着贵州旅游业的最高水平。然而,尽管这里的风景是一流的美丽,但经营管理、品牌维护、景观设计与美化等却实在不敢恭维。例如,整个景区几乎就是一个农贸市场,缺少有序的维护和管理,到处都是卖水果的农民。为何就不能配套建一个旅游产品商业街?或生活服务区?此外,景区的基础设施,包括路面、指示牌、扶拦、垃圾桶、围栏等,全都显得十分的破落、陈旧和混乱。

三、贵州旅游业发展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从表面上看,贵州旅游业发展慢是缺少足够大的旅游资本的投资,进而导致各类直接和相关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附加值和“游客付费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旅游景区的市场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过低。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深层次的原因看,最大的瓶颈应该是市场营运理念的欠缺,即全省性的旅游产业培育和市场化理念的落后。因此,贵州旅游业要大力发展,必须进行深度的“开发、开放”,尤其是进行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的转变,加大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联盟力度,引入旅游服务业的外来资本,鼓励承接东南沿海旅游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快速提升相关的市场化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尽可能地实现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达到“既叫好,也叫座”的目的。具体来说,存在着四大瓶颈的制约,有待全面突破。

1. 观念瓶颈。

对市场经济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育成长的一般规律缺少系统的认知,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如何推进市场化、产业化缺少多学科的研究,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战术和具体措施缺少系统性。例如,黄果树景区,是坐拥国内一流风景,也拥有个别先进的设施(300长的亚洲最长扶梯),却似乎在用农贸市场赶集方式的管理,景观设计以及整体指示方面,还不如雷江的千户苗寨。

2. 资金瓶颈。

从隆里古城景区、榕江侗寨景区看,旅游业的相关基础设施和景观设施都缺少投资支持,进而无法提升整个景区的品质以及层次。景观的包装美化和设施配套滞后,相关的旅游资源价值就难以得到提升,从而制约了整个旅游产业的发育成长水平。

3. 市场瓶颈。

整个贵州旅游业的景区市场开发与推广,与邻省的云南、广西、四川、湖南都有不少差距,各种市场营销的要素未能得到系统组合。尽管贵州到处是秀美的山川,风景遍布全省,民族特色突出,然而,其在旅游市场上的宣传推广十分薄弱,国人对贵州所知并不多。

4. 人才瓶颈。

贵州旅游业内拥有不少通晓本地民族历史文化以及当地民俗风情的人才,但却普遍缺少懂得旅游市场,以及进行商业策划、营销推广和景区经营管理的现代专业人才。这种人才缺乏的现象,既包括政府旅游主管部门,也包括旅游企业部门。

四、后记

通过对贵州的调查,改变了对贵州的一些看法。对贵州未进行实地了解的人普遍对贵州存在一些误解,而这些误解大多来源于历史、教材和媒体对贵州的信息传播。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有“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语,人们便误以为云贵是“不毛之地”。《史记·西南夷列传》明明白白地写道:“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可是,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绎妃》中,“夜郎最大”却变成了“夜郎自大”。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字之差使贵州人蒙受了不白之冤。在柳宗元的文章中,明明写的是“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可是后来却有了“黔驴技穷”的成语。明代王世性《黔记》概括了两句话,即“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们便认为贵州自然条件恶劣到难以生存。于是,人们便以为贵州“山穷水尽”,尽是不长草的荒山。“穷山恶水出刁民”,贵州不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但实际上,除了交通条件外,贵州是一个资源丰富、人杰地灵、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明代刘伯温的诗词“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表示了对贵州的祝福和期待。

摘要:从总体上看,目前贵州省的旅游业还处于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起步期,由于受观念、资金、市场和人才多个瓶颈的约束,景区开发与管理理念相当落后,基础条件和市场推广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贵州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知名旅游景点较多,要实现旅游业大发展,实现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必须进行深度的“开发、开放”,尤其要尽快转变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加大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联盟力度,引入外来资本,全面提升旅游业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

篇4:赣南客家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

目前赣南就客家方面有2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0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冬头帕、拦身裙等客家服饰以黑、兰、白为主色调,既实用又独具韵味,象征着客家人沉稳内敛的性格;赣南围屋被人称为汉代“坞堡”活化石,是客家特有的民居建筑。

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村白鹭、夏府宗祠群、田村契真寺、杨仙岭等古迹,独具风韵的抢打轿、烧瓦塔等客家民俗留传至今。世代客家人在长期艰苦创业中孕育了“团结、勤俭、文明、开放”的客家精神和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2000多年客家历史、800多万客家人口、600余座客家围屋和其他许多客家元素一起,使赣州形成了独特的客家魅力,无可争议地被誉为“客家摇篮”。

这些珍贵的赣南客家旅游资源在过去却一直没有引起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足够重视,导致“赣南客家文化”一直深藏闺中而不为外人熟知。很多有客家旅游资源分布的县市在客家旅游的开发利用方面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发展方式也比较单一,游客的参与性不强,游览过程中走马观花,更多的是游客被动接受,客家文化的精神内涵没有完全挖掘出来,给很多来过的游客“没看头”的印象。近年来,随着政府和媒体对客家文化的日益关注,尤其是2004年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赣州成功举办,让整个赣州客家意识空前高涨,引发了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热潮,如一批客家文化遗产申报定级成功,南迁纪念坛、赣县客家文化城的兴建,客家文化节顺利举办等。经过几年的努力,赣南客家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客家摇篮”已经成为赣州主打的四大文化旅游品牌之一。目前赣南客家旅游存在的优势主要有:

(1)旅游的区位优势明显,立体交通顺畅。赣南四省通衢,地处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和“珠三角”連线上,基本形成了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以航空、内河运输为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京九铁路和赣龙铁路使赣州成为江西联系境外的前沿阵地;四条国道通过赣州,已建成一条贯穿南北的赣粤高速,把南北、东西交通连成一线,现有几条高速正在建设中;航空方面,赣州拥有4C级黄金机场,可直达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厦门、南昌等大中城市;在内河航运方面,赣州依托赣江向北可与长江沿岸相通,成为江西省的六大港口之一,年吞吐量超过百万吨。

(2)旅游的客源市场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赣南客家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市内各县市和周边的闽粤湘地区,现在赣南客家旅游的的影响和辐射正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和全世界。尤其是在2004年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后,来赣南寻根问祖旅游观光的人就络绎不绝,赣南客家旅游的品牌正日益形成。

(3)旅游的产业基础雄厚,竞争优势明显。赣南不仅有丰富的客家旅游资源,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和宋城旅游文化,在各县市还有众多的绿色旅游资源分布,各级政府也对发展旅游非常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旅游快速发展的措施,赣南可谓是产业基础雄厚,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都有很大的竞优势。

但是相较成熟的旅游发展品牌来说,赣南客家旅游的发展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客家旅游是赣南旅游品牌的主要依托之一,没有对赣南客家旅游的合理开发利用,客家旅游品牌就不可能打响,占据和开拓市场就更无从谈起。而客家文化形式的拓展和内涵的弘扬,正是产品做大做强的关键,它们将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有效地吸引并留住了潜在顾客,是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旅游收入的重要手段。客家旅游发展也面临着的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发展滞后、发展规划有待完善,竞争意识有待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若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就会成为制约赣南客家旅游发展的瓶颈。经过初步调查了解后认为要做大做强赣南客家旅游文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挖掘优势。就全市客家文化而言,赣南客家文化形式很多,有宁都傩戏、龙南的关西围、赣县和兴国的风水文化、安远的采茶戏、于都唢呐等,很多文化形式只出现在部分或个别县,只有把它们归集到一起才是完整的客家文化。有些文化形式在多个县都有,这就需要选择出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或者采取扬优避劣的方式将它们重新组合。还有客家饮食、客家民俗、客家服饰等客家文化符号,必须集中在一个地方来展现,客家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一涌而上,应统筹兼顾,有所侧重进行发展。如何将这些客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充分的挖掘出来,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目前赣州市政府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2)全力打响品牌。要举全赣州之力打造赣南客家旅游的知名度,让“客家摇篮”在全国乃至世界尤其是客家人心目中成为赣州的专有词。目前由赣州市人民政府牵头组建的赣南客家旅游集团,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平在集团组建上就表示:赣南客家旅游产业为赣州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赣南客家旅游处在重要发展阶段的紧要关口,要充分认识到客家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加大规划主导力度,强化部门配合,进一步加大旅游发展力度。通过抓好景区景点、旅游线路、配套资源的整合,来推进旅游资源整合;通过抓好策划和包装、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力度、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同时,创新促销方式,积极开拓境内外市场,做好市内外旅行社对接工作,以此打开旅游市场,提高赣南客家文化旅游的品位,将赣南客家旅游文化的精华部分挖掘出来并弘扬光大,为发展赣南经济服务。

篇5: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我县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是山西和中原打造“大旅游”线路中重要的连接点。近年来,随着全国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我县旅游业也蓬勃兴起。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县旅游业的发展,近期,笔者围绕这一主题,对我县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以下分析和思考: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们顺应全国旅游发展的形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来抓,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全县旅游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

一是旅游规划顺利完成。为使我县旅游资源开发科学合理,我们委托西北大学、西外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完成了《泽州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珏山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山里泉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李寨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我县先后投入5368多万元,解决了旅游景区的通电、通邮、通水、道路等“三通一平”的问题,新建或改建饭店、宾馆、招待所等10多家,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秩序均有明显提高。 [找文章到文秘资源-/-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三是景点开发成绩斐然。珏山风景区依照规划重点修建了太极名园、黑虎洞等,对一些重要景点进行了修缮;山里泉风景区依照规划,重点开发了山青、水秀、洞幽的“小三峡”自然风光,初步开发了姜太公庙、封神亭等景点;李寨景区重点开发了水上漂流等项目。作为小康特色旅游项目的东四义重点开发了农民公园等景点。

四是宣传声势日趋强劲。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我们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一批以宣传泽州旅游景区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故事片、风光片以及宣传画册陆续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行和播映,提高了泽州的知名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旅游效益逐渐显现。我县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县旅游总收入就达到了1.6亿元。

虽然我县旅游业总体发展很快,但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还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领导片面认为抓旅游超前,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招商引资,加快企业发展上,完全把旅游开发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没有形成全县抓旅游的氛围。

二是旅游投入机制不活。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筹资渠道是政府投入。由于我县自身财力有限,在景区开发投入上不能满足旅游需求,致使景点开发缺少娱乐性的旅游项目,品味不高,产品老化,形式单调,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三是旅游服务水平不高。服务不规范、不配套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未真正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和管理队伍,尤其是外语导游人才尚属空白。

四是旅游业还未形成产业体系。目前,我县还没有形成大旅游的格局,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太低,和全省旅游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我们仍然为落后者。

二、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从我县目前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我们初步确立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为:按照“开发高起点,管理上水平,建设有特色”的产业发展要求和“旅游品牌高档次,景点建设高标准,旅游宣传高规格,旅游服务高品位”的旅游工作方针,以建设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环保的旅游产业为方向,全力打造“山、水、湾”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力争到,接待游客达到66.7万人次,直接收入达到2.68亿元,旅游间接收入达到10.72亿元,把旅游产业真正培育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具体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我县旅游的知名度。要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展销会、洽谈会,举办旅游节、推荐会、恳谈会,组建业余文艺演出团队或民俗风情表演艺术团等,在景区内进行演出,以活动促销旅游业。要走出去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作家、诗人、摄影家、记者到我县采风、写作,发挥名人效应,宣传报道旅游业。同时,要制作一些高档次、高水平的宣传品,并加强对当地野菜、蜂蜜等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二) 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制定高品位的招商引资项目。制定出台开发旅游业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软环境吸引投资者。大力鼓励和支持包括个体私营在内的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业,以大投资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提速,实现旅游发展新突破。

(三) 突出泽州特色,全力打造旅游品牌。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加强对景区自然资源的保护,保持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突出生态特色。深入挖掘人文景观的内涵,开辟特色旅游线路,突出人文特色。充分体现我县传统习俗和饮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精心组织,挖掘资源,突出解决好“四季游”的问题,着力推进从“两季游”向“四季游”转变,全力打造“四季游”精品线路。

篇6:灰汤发展旅游业的调查报告

根据人行XX支行的通知要求,按照武银[2012]72号转发《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XX迅速安排,及时部署辖内XX对近年来支持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认真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发展旅游业是满足广大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基础。加强和改进对旅游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和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既是金融部门落实服务业大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金融服务投向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市目前只有XX对旅游业给予了信贷支持,截止2012年9月底,已发放旅游业贷款500万元,主要用于开发白兆山银杏谷等旅游景点,目前这些景点已经开放使用,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做法及成效。

唐代大诗人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在安陆白兆山生活的10多年里,留下了一百多篇佳作及众多传说,成为安陆市极具特色、国内外游客向往神游的旅游胜地。随着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游客越来越多,景区基础设施不足、车辆交通不畅、停车难、游客游览景点上山难、购物难、如厕不便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基础设施与景点不配套,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景区发展。为了搞好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区建设,安陆市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方式,充分利用白兆山旅游资源,着力开发景区旅游景点,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来推进 1

安陆经济的发展。

2006年5月15日,安陆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在安陆市白兆山林场成立了安陆市立强旅游风景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经营旅游开发、园林绿化、工艺品(不含金、银首饰)。为加快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区开发,该公司拟投资1.2亿元开发旅游景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拟建上山步游道7条,共8.4公里,其中:李白纪念馆至白云泉步游道2公里,白云泉至娘娘庙步游道2.4公里,白云泉至李白石像步游道0.5公里,李白石像至钟古楼步游道0.3公里,李白石像至鼓楼步游道0.2公里,李白石像至祖师殿步游道0.1公里,师祖殿至李白纪念馆步游道2.9公里。设计步游道路面宽1.2-3.0米,路基为20厘米厚混泥土,面层铺硬质杂木。硬质杂木厚3厘米,宽4厘米,长与步游道宽度相同为1.2-3.0米,上山步游道踏步规格为高10厘米、宽40厘米,硬质木板采用龙骨固定在水泥混泥土上。该项目于2011年10月通过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可行性研究,是安陆市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该公司XX申请项目贷款500万元,在经过调查及风险评估后,同意用该公司景区收费权作质押发放了此项目贷款500万元。白兆山旅游区通过改造,景区面貌焕然一新,目前白兆山、银杏谷风景区游人络绎不绝,已成为人们寻觅李白仙踪,游览李白故里,弘扬李白文化最理想的地方。

三、延伸服务手段支持旅游业发展。

根据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市对支持旅游业这块市

场可说是一片空白,支持旅游业面临机遇,也有挑战,有待挖掘、掌控这片领域是银行业信贷拓展的又一渠道,必须有针对性的对这一市场进行细分,创新出适应其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一)改进融资模式,加强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根据旅游业的经营特性,制定符合旅游业的授信标准;针对旅游业的财务特点,积极为旅游企业提供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融资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融资租赁、票据贴现、资金结算、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完善对旅游业的金融服务,为旅游公司的深度开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担保方式上以旅游景区经营权质押、门票收入权质押、林权质押,或以旅游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等开展抵质押贷款业务,解决旅游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拓宽融资领域,延伸对旅游业的支持。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人行、银监部门要为发展旅游业营造宽松的金融服务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打破行业框框和地区壁垒,适当简化审批手续,把金融服务向旅游业延伸。

四、支持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对旅游业调控力度不足。旅游业在2009 年已经被国家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城镇的贫富差距,还能带动城乡人员的就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但由于技术条件落后,当地的旅游业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以致信贷资金的进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旅游业准入条件不足。旅游业大多产业链长,许多环节都是由个体工商户承包经营和管理,而这些个体户多数有资金需求,但往往由于担保条件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

(三)缺乏旅游资源整合平台,难以提供强力金融支持。从XX对旅游业的支持情况来看,目前,当地旅游行业的开发和运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暂难以形成有效的融资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四)融资方式单一。就调查的情况来看,本地的旅游业因规模和盈利能力不够,目前没有一家上市后备企业,难以通过股票和证券市场融资,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无法介入旅游业,当前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但期限短、成本高,制约了旅游企业发展。

五、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打造旅游品牌公司。加强部门协作,加快旅游资源整合,优化资源,做大做强旅游市场经营主体。

(二)成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地方政府、财政等部门要将旅游业列为重点支持行业,成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构建专项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搞好资源补贴、利息补贴,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

(三)拓宽融资渠道。探索更多适合旅游行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及时满足旅游业的资金需要,更好的支持旅游经济的发展。

六、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工作计划。

(一)积极协助政府加强对旅游业的调控。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旅游行业的调控,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单位要减少第二产业的贷款占比,积极同当地政府沟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确保旅游业贷款的投放。

(二)积极创新担保方式服务旅游业。各单位要积极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展开合作,提高他们为旅游业提供担保的积极性。积极开展以旅游景区经营权、林权和收费权作质押、以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作抵押等方式,解决旅游业融资难的问题。

篇7:灰汤发展旅游业的调查报告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们顺应全国旅游发展的形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来抓,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全县旅游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

一是旅游规划顺利完成。为使我县旅游资源开发科学合理,我们委托西北大学、西外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完成了《泽州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珏山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山里泉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李寨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近年来,我县先后投入5368多万元,解决了旅游景区的通电、通邮、通水、道路等“三通一平”的问题,新建或改建饭店、宾馆、招待所等10多家,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秩序均有明显提高。[找文章到文秘资源-/-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三是景点开发成绩斐然。珏山风景区依照规划重点修建了太极名园、黑虎洞等,对一些重要景点进行了修缮;山里泉风景区依照规划,重点开发了山青、水秀、洞幽的“小三峡”自然风光,初步开发了姜太公庙、封神亭等景点;李寨景区重点开发了水上漂流等项目。作为小康特色旅游项目的东四义重点开发了农民公园等景点。

四是宣传声势日趋强劲。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我们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一批以宣传泽州旅游景区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故事片、风光片以及宣传画册陆续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行和播映,提高了泽州的知名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旅游效益逐渐显现。我县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全县旅游总收入就达到了1.6亿元。

虽然我县旅游业总体发展很快,但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还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领导片面认为抓旅游超前,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招商引资,加快企业发展上,完全把旅游开发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没有形成全县抓旅游的氛围。

二是旅游投入机制不活。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筹资渠道是政府投入。由于我县自身财力有限,在景区开发投入上不能满足旅游需求,致使景点开发缺少娱乐性的旅游项目,品味不高,产品老化,形式单调,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三是旅游服务水平不高。服务不规范、不配套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未真正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和管理队伍,尤其是外语导游人才尚属空白。

四是旅游业还未形成产业体系。目前,我县还没有形成大旅游的格局,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太低,和全省旅游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我们仍然为落后者。

二、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从我县目前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我们初步确立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为:按照“开发高起点,管理上水平,建设有特色”的产业发展要求和“旅游品牌高档次,景点建设高标准,旅游宣传高规格,旅游服务高品位”的旅游工作方针,以建设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环保的旅游产业为方向,全力打造“山、水、湾”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力争到2010年,接待游客达到66.7万人次,直接收入达到2.68亿元,旅游间接收入达到10.72亿元,把旅游产业真正培育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具体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我县旅游的知名度。要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展销会、洽谈会,举办旅游节、推荐会、恳谈会,组建业余文艺演出团队或民俗风情表演艺术团等,在景区内进行演出,以活动促销旅游业。要走出去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作家、诗人、摄影家、记者到我县采风、写作,发挥名人效应,宣传报道旅游业。同时,要制作一些高档次、高水平的宣传品,并加强对当地野菜、蜂蜜等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二)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制定高品位的招商引资项目。制定出台开发旅游业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软环境吸引投资者。大力鼓励和支持包括个体私营在内的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业,以大投资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提速,实现旅游发展新突破。

(三)突出泽州特色,全力打造旅游品牌。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加强对景区自然资源的保护,保持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突出生态特色。深入挖掘人文景观的内涵,开辟特色旅游线路,突出人文特色。充分体现我县传统习俗和饮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精心组织,挖掘资源,突出解决好“四季游”的问题,着力推进从“两季游”向“四季游”转变,全力打造“四季游”精品线路。

篇8:灰汤发展旅游业的调查报告

一、江苏省“十一五”期间旅游人才发展现状

统计分析基于国家旅游局总课题江苏子课题《江苏省旅游人才资源统计调查》, 课题组在2009—2010年对江苏省13市旅游行业各部门人才现状进行的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全面调查基础数据资料来源于省内13个市106个县 (市、区)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院校、旅游饭店 (星级宾馆) 、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等2695个单位, 其中旅游饭店847家、旅行社1204家、A级景区389家、旅游局102家以及其他旅游管理机构153家从业人员状况的有效样本统计。抽样调查, 由各级统计部门在全省106个县 (市、区) 抽取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样本单位1398个。调查依据的资料:《2008年国家旅游局国内旅游总收入构成》, 《江苏旅游卫星账户研究资料》,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1—2020年) 》, 《江苏省“十一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旅办发【2010】84号《王志发在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 江苏旅游人才总量发展较快, 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饭店, 行业结构基本不变

调查显示, 截至2009年12月31日, 江苏省旅游人力资源总量 (1) 35.70万人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 其中饭店从业人员超3/4。人才资源 (2) 总量计9.48万人, 全省旅游人才比为26.6%。人力资源总量比2005年增长了138%, 实现了旅游就业人数总量的大发展。人才比例高于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江苏省各行业总平均三个百分点。

1. 总量增速快, 饭店从业人员超3/4。

(1) 全省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12月31日, 江苏省纳入全面调查统计口径的各级旅游单位共有2695家, 全面调查统计旅游人力资源总量为16.90万人, 其中人才资源总量为5.61万人, 人才比例为33.21%。

(2) 各行业人力资源规模。

有关数据显示, 各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规模情况中, 旅游饭店对就业的贡献最大, 吸纳就业人数最多, 就业总人数为28.10万人, 占旅游行业就业人数的3/4以上;旅游景区排名第二, 计3.24万人;旅游管理咨询单位排名第三, 计1.71万人;旅行社排名第四, 计1.59万人;其他行业就业人数较少, 在1万人以下。

从旅游单位数和人力资源数量综合来看, 旅游行业以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为主的三大支柱行业, 单位数量多、从业人数众, 其中, 旅游饭店的人力资源数量比重最大, 超过3/4。此外, 旅游管理咨询单位、旅游教育单位、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商贸免税公司、文化娱乐单位、旅游工艺品商场、旅游纪念品商店等单位, 也占一定份额。

2. 人才资源比例高于全省行业平均。

(1) 全省旅游人才比例。根据全面统计调查数据, 直接从事旅游行业的旅游人才数, 但不包括旅游饭店、旅游餐饮企业人才数, 计3.55万人。根据抽样调查数据, 限额以上、限额以下住宿业、餐饮业旅游人才数为5.93万人, 推算出全省旅游人才资源总量, 计9.48万人。全省旅游人才比为26.6%。高于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江苏省各行业总平均23.6% (3) 三个百分点。 (2) 各行业旅游人才比例。从人才资源占就业人数的比例来看, 旅游教育单位人才比例最高, 为93.49%, 其次为旅游局83.00%, 再次为旅行社73.83%。其余单位人才比例均小于50%。人才比例最低的两类旅游单位是旅游饭店 (餐饮) 22.21%和旅游景区18.24%。可见, 虽然旅游饭店 (餐饮) 和旅游景区的就业人数较多, 但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人才比例在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旅行社的人才比例是旅游饭店的3.3倍和旅游景区的4倍左右, 是全省平均的2.2倍, 反映出旅行社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显著高于旅游景区和旅游饭店。

(二) 江苏省旅游人才资源结构特征

1. 岗位类型以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

人才的岗位结构反映出人才资源的岗位配置状况, 对深入开发旅游人才, 优化人才结构有重要意义。本调查共设国家公务员、旅游教学师资、经营管理人员、导游员、前厅服务员等34类岗位类别。具体包括:一是行政管理人才如国家公务员;二是经营管理人才, 如办事员;三是专业技术人才, 如旅游教学师资、旅游策划规划设计人员、领队、导游员等;四是服务技能人才, 如厨师、驾驶员、计调人员、票务人员等;五是服务员, 如行李服务员、餐饮服务员等。

其中, 专业技术人才比重最大, 占38.89%;服务技能人才占19.05%, 排名第二;服务员占18.69%, 排名第三, 经营管理人才占18.26%, 排名第四;行政管理人才最少, 占5.12%。

2. 青壮年年龄段占绝对优势, 性别比例女性多于男性。

全省旅游人才资源年龄分析。旅游人才资源以35岁以下青年人为主。全省旅游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26~35岁 (包括35岁) 年龄段, 占43.7%, 其次为25岁以下年龄段, 占27.3%, 36~45岁占17.5%, 46~55岁占10.03%, 56岁以上占1.2%。全省旅游人才平均年龄为32.02岁, 最小年龄为18岁, 最大年龄为65岁, 其标准差是8.862。

3. 旅游人才队伍学历提升较快。

经调查可得出全省旅游人才资源的学历分布状况。大专学历层次占总人才数的比例高达72.24%, 本科学历层次占25.79%, 硕士研究生占1.85%, 博士研究生占0.11%。与2005年数据相比, 本科学历层次人才比例增幅最大, 增加8.44个百分点, 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比例增加了1.39%, 大专学历人才数量增加, 但在总人才中的比重下降9.85个百分点。全省旅游人才学历在四年间实现了大幅度提升。

4. 专业技术水平未评级者超过半数。

专业技术水平主要反映在职称上。本调查共设初级技术职称人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未评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9类职称。

相关数据显示, 未评级的人才数最多, 超过半数, 占62.56%。除未评级外, 初级技术职称人员的比重最大, 占16.68%。高级技术职称人员、高级工、高级技师仅占1.71%、0.98%和0.17%。

5. 外语构成主要以英语为主, 囊括世界主要语种。

凡是学历学习中学习过某种外语, 或参加专门外语学习或培训过, 或获得过某种外语证书的都在统计之列。在外语构成方面, 绝大多数旅游人才都学习过至少一门外语, 这是学历教育的成果, 现有的中学、大学教育已经普及了外语课程。学习过英语的比例高达98.11%, 其余语种人数较少, 但囊括了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世界主要语种。离我国较近的发达国家韩国、日本的相应语种, 人才比例稍高。

6. 人才资源区域差异明显, 苏南地区占绝对优势。

本调查根据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区域定义, 将江苏省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 这是基于经济地理的分类, 有助于了解江苏省省内的区域差异, 为制定相应的旅游人才战略提供参考。长江以南的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是苏南, 原来长江以北统称苏北, 现在把扬州、泰州、南通这三个发展较快的城市称为苏中地区, 淮安、盐城、宿迁、徐州、连云港是苏北地区 (4) 。

从旅游单位数量看, 三大区域中苏南的旅游单位最多, 有1467家;苏北的旅游单位数居中, 有821家;苏中的旅游单位数最少, 只有407家。从旅游人力资源数量来看, 苏南的旅游人力资源最多, 达11.93万人, 占全省总人力资源的37.44%;苏中和苏北分别占19.44%和25.13%。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三大区域的旅游人力资源质量和旅游业的综合服务水平。苏南无论是在人力资源的数量还是人才资源的比重上, 都优于苏北和苏中。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旅游业是一种面向游客提供一段特殊经历和体验而进行的面对面的行业, 人情化是旅游服务的特点, 员工素质最终决定其服务质量。因此, 拥有足够的优秀人才是旅游优质服务的关键。江苏旅游业发展的成败取决于人才的素质, 在建设旅游强省的大背景下, 要打造江苏旅游品牌, 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只有分析人才资源的现有问题,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才能实现旅游强省、人才强省的长远目标。

(一) 总量供给不足, 人才缺口较大

江苏是旅游大省, 旅游从业人员规模庞大, 截至2009年年底, 江苏省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35.70万人。随着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 到2015年, 旅游人才需求量是26.84万人。由相关数据可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 旅游中等职业院校数量大幅度下降, 从1999年的164所, 调整至如今的30所, 与此同时, 旅游高等院校的数量逐年增加, 1999年开设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仅有16所, 2008年发展至85所。院校总量比20世纪末有所下降, 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维持在2~3万人左右, 与今后五年间年均人才需求相比, 培养规模明显不够, 人才缺口较大。

(二) 人才行业结构不合理, 新兴业态人才奇缺

江苏省旅游业发展较快, 在很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但目前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旅游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旅游规划、市场产品开发、服务质量水平等各方面的实力, 影响到旅游成为全省的支柱性产业。就目前的人才整体素质来说, 与旅游强省仍有差距, 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是旅游业人才结构不合理, 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旅游市场营销、会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人才紧缺。

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 仅有酒店业、餐饮业的人才培养趋于规模化和规范化, 其他旅游类人才, 特别是行业需求量大的旅行社、旅游景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还尚未形成良好的培养模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对相关领域和岗位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研究还不够, 难以制定出适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双师型教师大量缺乏, 教师对行业了解不够透彻, 课堂教学不能与行业实际结合。三是教育资金短缺, 造成实训基地、模拟操作等教学条件无法完善。四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化, 没有实现供需的良好沟通。四是教学培养的滞后性, 新兴业态需求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而相关的专业设置还不能很好地跟上步伐。

(三) 人才区域失衡, 苏中、苏北落后于苏南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 旅游资源丰富, 开发时间早, 苏南地区成为江苏旅游人才的高地, 人才流动向这一地区集中。而苏中、苏北地区则形成旅游人才洼地, 造成旅游人才的流失。这不是旅游行业单方面的问题, 也是整个区域人才发展的问题。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南地区的经济基础要好于苏中、苏北地区, 相对应的薪资水平、工作环境、晋升空间也优于苏中、苏北地区。这对优质人才是一个强大的吸引力。而苏中、苏北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发展速度赶不上苏南地区, 薪资水平低, 工作环境差、晋升空间不大。 (2) 旅游资源不平衡。苏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时间较早, 旅游资源丰富而集中, 有较浓郁的旅游氛围, 苏中、苏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时间较晚, 有不少资源尚待开发, 旅游资源较为分散, 旅游气氛淡薄。

(四) 整体素质不高, 文化程度差异大

江苏旅游人才队伍的素质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整体来说还不够理想。特别是既懂经营又懂管理;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又有丰富的实践知识;既熟悉国内旅游经营管理, 又熟悉国际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还十分紧缺。并且人员的素质结构方面也存在着严重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程度差异性较大,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偏少。现有的26.6%的人才比不能满足江苏旅游发展的需要。二是专业学习参差不齐, 一些急需专业知识未充分讲授。调查显示, 40.08%的旅游人才来自其他专业, 半路出家的情况非常普遍。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流动性大; (2) 不少岗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高; (3) 旅游行业的吸引力不够, 很多专业人才改行到其他领域; (4) 旅游人才的培养存在大量缺口; (5) 旅游院校专业设置大都集中在常规课程, 而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景区设计、旅游娱乐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设置较少, 也缺乏相应的师资培训人员, 造成旅游专业人才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的优势不明显。

(五) 高级职称人才缺乏, 分布不合理

江苏旅游业的技术职称普遍较低且结构不合理, 全省旅游行业机关事业的管理人员获高级职称者仅占9.84%。企业管理人员获高级职称者仅占6.14%, 专业技术人才获高级职称占1.97%, 服务技能人才获高级职称者占1.19%。高级职称人才大量缺乏。从行业来看, 旅行社的高级职称人才仅占1.41%, 旅游饭店的高级职称人才仅占2.86%, 旅游景区高级职称人才仅占7.54%, 旅游管理咨询单位的高级职称人才仅占0.08%。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 (1) 旅游职业资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 高级职称存在缺失的状况; (2) 高级职称对于薪酬待遇和晋升机会的影响力有限, 存在高职低聘的现象; (3) 旅游行业多数岗位缺少职业晋升空间, 高端人才被其他行业吸引; (4) 政策引导不力。

(六) 小语种人才偏少

旅游行业是对外交流的窗口, 承担着文化交流的重任。除英语外, 日语、韩语、法语等我国重要的客源国语言, 相应的导游人才大量缺乏, 成为旅游对外交流的瓶颈。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 (1) 小语种人才主要是本科专业, 相应地针对旅游行业的小语种专业有限; (2) 小语种导服人员未受到足够重视, 缺乏良好的小语种人才成长环境; (3) 旅游行业的吸引力不够, 不能吸引更多小语种人才进入旅游领域。

三、对策

(一) 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科学兴旅、人才强旅”, 高素质旅游人才是全省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旅游强省的重要保障。其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提高旅游资源开发质量和效益, 提升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树立生态低碳的旅游消费理念。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市场主体培育, 支持旅游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三是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旅游市场日益扩大和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大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增加旅游产品供给, 完善旅游产品结构, 提高旅游消费满意度。四是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 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 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 人才发展对策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人力资源是旅游业的高级生产要素。旅游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江苏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区域平衡、规模适当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是迎接这一挑战的关键, 也是实现全省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重要保证。

1. 以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为重点, 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

对旅游业而言, 旅游人才的生力军主要依靠职业教育。针对江苏省现有旅游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培养双师型教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目前, 江苏省旅游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远不能满足江苏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优化旅游专业设置,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 提高旅游专业的学历层级。四是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情商教育。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 从业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等基本品质。五是增加旅游教育投入,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和中外合作办学。

2. 以改善行业环境为核心, 营造优良的人才成长环境。

一是树立科学的旅游人才发展观。表现在:首先,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坚持把旅游人才开发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 牢固树立综合素质为根本的人才评价观念, 不盲目追求人才的高学历化;最后牢固树立人才重在培养的观念。二是实行“人才绿色通道”, 协调人才区域平衡。实行“一流人才、一流待遇”, 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旅游行业就业。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要建立省内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三是开展紧缺人才培训班, 培养紧缺行业骨干人才。例如, 可以从从业人员中挑选优秀人才, 利用高校、专家库等资源,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3. 完善旅游职业资格体系, 形成从低级到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调查分析显示, 无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比重较大,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中, 初级证书的比重较大。这反映出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及职业发展空间的提升比较有限。要提高江苏省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资格证书比例,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完善资格证书制度。严格就业准入控制, 规范劳动力市场, 完善企业用工制度。二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业务建设和组织建设。三是拓展资格证书范围。对于新兴行业如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市场营销、会展和大型活动策划等, 应尽快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四是鼓励中高级资格证书的获取。将中高级资格证书的获取与薪酬待遇、岗位聘任结合起来, 这是提升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

4. 加强旅游人才中介机构建设。

要积极培育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旅游协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旅游认证中心、旅游会展服务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旅游业协会的发展必须以开拓创新的精神, 积极探索旅游业协会的运行规律,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 使协会工作得到政府、行业的认可和社会的公认。

旅游行业协会要充分利用社团组织特有的优势, 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认同, 取得全社会支持, 实现全市旅游发展的社会联动, 逐步化解“瓶颈”制约, 实现企业利益、行业利益、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协会要充分发挥常务理事、理事的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呼声, 并及时反馈给政府和主管部门, 为企业排忧解难, 不断改善旅游经营环境, 为旅游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 提升管理水平与管理机制。

要提升管理水平与管理机制,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快旅游各岗位人才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速度, 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科学适用、重点突出的旅游人才评价体系。二是提高旅游人才规范管理水平。推行始端管理, 进一步整顿旅游市场秩序, 拓展管理范围, 逐步形成全面的旅游人才管理体系。三是提升旅游综合执法能力, 加强对旅游人才的监管。提高全行业的法治观念, 重点加强部门联动的综合执法, 形成权威的旅游执法体系。四是提高旅游系统的执行能力。弱化上下级旅游部门之间单一的行业指导关系, 增强全行业的凝聚力, 建立一个高效、规范的旅游行业执行系统。

摘要: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 行业的特点要求其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一个人口大省, 也是一个旅游大省, 旅游人才开发是江苏旅游业发展的核心, 人才决定江苏旅游业的发展, 也决定江苏旅游业发展的未来。文章通过对江苏省13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状况的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分析了江苏省旅游业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的发展状况, 为制定江苏“十二五”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对策以及江苏旅游人才发展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旅游人才,开发环境,建设现状,面临问题

参考文献

③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提要[M].内部资料, 2010, p.7, 在此数据上计算得出。

④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提要[M].内部资料, 2010, p.123.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

[2].江苏省旅游局.江苏省旅游业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7

[3].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提要[M].内部资料, 2010

[4].江苏省旅游局.江苏旅游统计年鉴[z], 2004—2009

[5].旅办发【2010】84号, 王志发在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z]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z], 2004—2009

上一篇:砼工长岗位职责下一篇:以奶奶再爱我一次为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