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旅游业发展调查与研究

2024-04-15

来凤县旅游业发展调查与研究(共8篇)

篇1:来凤县旅游业发展调查与研究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它是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近20多年,我国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意识到增长只是手段,经济发展才是目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构筑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以,旅游资源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迅速脱贫致富的有利因素。所以对旅游资源的研究至关重要。特此为了更好的了解来凤县的旅游资源,我们对来凤县的旅游资源作出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和较彻底的分析,以及对如何利用作出了相应的对策。

篇2:来凤县旅游业发展调查与研究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把我县打造成陕、甘、川重要旅游节点,建设成全省旅游强县。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一、财税扶持政策

1、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0年开始,由县财政每年预算20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以每年不低于20%的比例增长,主要用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宣传促销、旅游企业奖励、重点旅游项目贷款贴息等事项。

2、减免新办文化旅游企业所得税。凡在县内新办旅游企业,除上级应缴税费外,县本级税费2年内实行减免,5年内实行减半征收政策。

3、返还新建旅游景点门票营业税。投资规模在2000万元以上的新建旅游景点,其门票收入营业税留县部分实行“两免三减半”政策。

4、降低旅游企业营业成本。对旅游企业上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允许企业在所得税前扣除。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根据工作实际效果给予适当补贴。

二、旅游招商政策

5、加大对引进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对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的文化旅游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

1事一策,特事特办,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6、放活景区景点经营权。支持景区景点和文化旅游企

业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实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推进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和资本运营。允许景区景点、旅游企业在统一规划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以合资、合作、独资、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招商引资,联合开发和经营。

7、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小额贷款。对从事旅游商品开发、销售、导游管理服务业务、特色农家客栈、游客运输、游乐项目开发建设的企业或个体,凡符合贷款条件的,在执行现行的金融贷款扶持政策以外,可再给予贴息补助。

8、实行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奖励。对引进重点文化旅游

项目的单位和个人,按凤县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给予奖励。

三、项目用地政策

9、优先安排文化旅游项目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经县文化旅游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重点旅游项目,优先保证用地,优先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对大型文化旅游景区项目,采取规划项目方式招拍挂出让土地使用权;景区内的植物园、绿地、水体,按农(林)用地政策办理;景区内的公共设施(道路、厕所、停车场等)、地标性建筑等,按公益事业或基础设施用地政策办理。

11、允许文化旅游产业土地使用权依法续期和流转。对

采取招拍挂等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文化旅游项目,土

地使用年限为40年,在土地使用年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使用期限届满后可依法续期。对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及时供地,在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和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用地者可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取得使用权。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按年度缴纳。

12、利用土地出让金给予项目建设配套支持。以出让方

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新建A级景区、旅游星级饭店等旅游产业化项目等优先供应土地,并根据投资强度给予奖励性补贴。投资强度每亩大于1000万元,且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奖励性补贴500万元;投资强度每亩大于500万元,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奖励性补贴200万元;投资强度每亩大于300万元,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100万元。以上奖励性补贴通过企业投资项目建成后缴纳的各种税费留县部分分三年兑现,税费留县部分不足时,将从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支付。

四、人才培养政策

13、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导游、讲解员从业

人员的培训力度,在职导游每年集中培训7-15天,实行持证上岗,加大旅游星级饭店服务员岗前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对引进的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按照《凤县特殊人才管理办法》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一定工作津贴。

14、开展旅游服务行业技能竞赛活动。积极参与或组织

优秀导游、优秀讲解员和旅游服务企业能手评选活动,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级荣誉的导游员、讲解员和服务能手,由县文化旅游产业管委会分别给予5000、3000、2000元的奖励。

五、发展奖励政策

15、鼓励创建国家A级以上景区、星级饭店。对新评定

为国家A级以上景区旅游、星级饭店、优秀旅游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为:新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的奖励5万元、三星级旅游饭店的奖励2万元,4A级景区的奖励10万元、四星级旅游饭店的奖励5万元,5A级景区的奖励30万元、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奖励10万元。

16、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在全县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成绩突出的乡镇和村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为:乡镇奖励2万元,村奖励1万元;在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获得奖励、表彰的乡镇一次性奖励10万元,村一次性奖励5万元;在全市获得奖励、表彰的乡镇一次性奖励5万元,村一次性奖励2万元。

17、鼓励发展农家乐农。按照特色突出,形式多样,统一标准的原则,鼓励农家乐规范发展。对完成农家乐规范发展年度目标任务的乡镇、部门,给予一次性2万元奖励,对达到星级标准的农家乐经营户主给予一次性5000元奖励。

18、鼓励开发旅游商品。在官方组织(不含社会中介组

织、民间协会等)的各类文化旅游商品评比中,对获得国家级大赛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1万元;获得省部级大赛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获得市级大赛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1万元、5000元、2000元。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名牌旅游商品称号的旅游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5万元奖励。

19、实行游客入境奖励机制。经县文化旅游产业管委会、文旅局和财政局考核确认,对年组织省外游客在凤县住宿达5000人次以上的旅行社,给予2万元奖励。对年组织省内游

篇3:来凤县旅游业发展调查与研究

一、兴安村概况

兴安村地处来凤县百福司镇西南边陲, 位于湘、渝、鄂三省 (市) 交界之地, 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全村共有八个村民小组, 249户, 1 125人, 面积11平方公里, 耕地2 831亩, 北距百福司镇约20公里。

兴安村是土家族集居地, 彭、田二姓土家族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0%, 民居比较集中, 住房基本上是黑瓦木质结构的吊脚楼, 村里大部分人都会跳摆手舞、唱山歌, 村民饮包谷酒, 喝油茶汤, 属武陵山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土家族村寨之一, 是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湖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12年12月被列入国家住建部、财政部、文化部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这里的古迹有始建于清代的“湘鄂川三省交界之地碑”, 碑柱有三方立面, 每个立面阴刻隶书“湘鄂川三省交界之地”, 三个立面分别对着湖北、湖南、四川 (今为重庆市) 三省 (市) 。中寨庙堡摆手堂场院达4 000多平方米, 庙宇内有嘉庆五年的碑刻。在茶岔溪有摆手堂遗址, 四周树林密布, 外以石墙相护, 大树环绕石墙, 顶层为供殿, 现坍塌的石供桌、石香炉等尚存, 荆棘丛中有一块石碑, 刻有“大喇宫”三字。[1]

二、兴安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成效

1. 民族文化不断繁荣

跳摆手舞、唱山歌、哭嫁等都是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 村里成立了以土家文化为主的文艺宣传队, 组建了摆手舞队, 每逢村内土家人婚嫁迎娶、节庆活动时, 都会组织表演。2012年4月, 恩施州电视台《幺妹带你耍》栏目组来到兴安, 专题拍摄了土家闺女出嫁时的哭嫁仪式。同时, 村民以土家婚俗为题材, 自编、自导、自演了民俗节目《拦亲》, 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也使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在文物古迹保护方面, 兴安村也开始重视起来, 对“湘鄂川三省交界之地碑”、中寨庙堡摆手堂、“大喇宫”等进行了保护, 正在筹集资金修复中寨庙堡摆手堂和“大喇宫”。

2. 民族建筑得以保护

全村八个村寨, 几乎都有吊脚楼群落, 古色古香的吊脚楼保存完好。当地政府从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自2013年起, 省民宗委在三年内拨付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兴安特色村寨的保护和改造工作。目前, 兴安村保护原建土家特色民居吊脚楼58栋, 改造成吊脚楼式样的和新建完全吊脚楼123栋, 主要分布在茶岔溪和枫香坪。特别是茶岔溪的吊脚楼群, 迎来了众多的国内知名建筑学家及其它专家的考研和好评, 多部影视作品和记录短片在茶岔溪拍摄, 这对于推介该村建设旅游名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 兴安村以前并不富裕。近几年来, 通过大力实施“五改三建”工程 (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和建园、建池、建家) , 建沼气池423口, 三改配套率达90%。村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能自觉做到不乱堆垃圾、不乱倒粪便、不乱泼污水、不乱养畜禽, 人居环境得于明显改善, 营造出了清洁、健康、文明的村庄环境。

全村还深入开展“十星文明户”评比活动, 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计划生育、违规整酒等作为考评内容, 村风民风得到了大大改善。当地村民与相邻的湖南、重庆的乡镇村往来频繁, 关系融洽。每年都会参加三省边区篮球赛, 与周边乡镇村举行联席会, 共同探讨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事宜。在村内, 大、小姓之间无宗派矛盾, 土、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从未发生过民族纠纷, 各民族、不同姓氏人群和睦友好相处, 民族团结事业蒸蒸日上, 为推动兴安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主导产业逐步壮大

兴安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 把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生猪养殖业作为强村富民、建设生态家园的主导产业来抓。培植烤烟250亩, 百合、南竹基地也正逐步形成规模。投资50多万元, 建成小兵猪场、兄弟猪场等26个养猪场, 养殖户达202户。种植的百合直销上海、广州等地, 生猪直销湖南、重庆等地。村民互帮互助, 学技术、比技能, 发展产业, 村民年收入逐年增加。

三、兴安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1. 发挥政府和村委会的主导作用, 将兴安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 要充分认识少数民族村寨保护的重要性, 将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制定规划, 大力扶持。其次把保护发展村寨工作抓好落实, 注重实效。

2. 科学编制相关规划,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兴安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到目前为止, 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工作还没有专门的规划, 政府部门应该结合该村实际, 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在编制总体规划时, 注意“六个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 与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 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 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 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相结合, 实实在在地做到保护、传承和发展相结合。[2]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促进村寨的可持续发展。在投入机制方面, 政府部门也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要注重捆绑项目资金, 要舍得投入, 为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3. 创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模式。

文化的变迁是一种常态, 民族文化只有不断适应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才能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3]兴安在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过程中, 民族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将会加快, 这就需要对民族文化合理加以利用, 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 自觉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达到民族文化与村寨旅游共同发展的目的。

4. 建立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机制和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发展机制。

民族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一套完整的传承机制。要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首先必须保护其传承机制。在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时, 首先要做好民族文化传承者的保护, 让他们自觉投入到挖掘整理民族传统工艺、民族舞蹈、民间山歌等传统文化工作中来, 形成一整套科学的传承文本材料, 使传统文化得以世代承袭。在开发民族村寨旅游的过程中, 要健全管理机构。政府应改变和完善当前的管理机构, 在旅游发展的评价中加入环境、文化和社会的指标, 同时制定配套扶持政策, 创新发展民族村寨旅游, 使其得到切实的有机发展。

5. 加强推介和宣传, 提高知名度。

在特色村寨旅游发展初期, 只有加强推介和宣传, 才能扩大村寨的知名度并带动村寨的发展。恩施州电视台专题拍摄哭嫁仪式, 这对于扩大其知名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 可以综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旅游宣传册等媒介来展示本村特色。也可以通过举办民族文化活动与旅游文化活动, 邀请一些学者、企业家和表演艺术家等知名人士进村寨, 坚持主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扩大村寨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胡祥华.深入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J].民族大家庭, 2010 (5) .

[2]莫代山.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产业化与特色民族村寨保护—以台湾地区太鲁阁族“可乐部落”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3 (4) .

篇4:来凤县旅游业发展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生态旅游;丹凤县;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西方学者在对传统自然旅游进行“生态反思”时提出来的。主要是在促进自然旅游发展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维护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特别顾问,墨西哥生态学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生态旅游的定义尚不明确。在国内,人们普遍认为:生态旅游是在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吸收自然文化知识为取向,将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教育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地方经济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包括“回归大自然旅游”、“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

二、丹凤县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丹凤县独特的历史文化

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丹凤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追溯至周代商高著《周髀再经》伊始。这里文人墨客诸多且层出不穷,其中有著名的作家贾平凹、谭易等人。现保存下来历代文人骚客咏丹凤的诗大约300首左右。境内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如:“商鞅封邑”、“船帮会馆”、“武馆要塞”、“二郎庙”、“商山四皓墓”等。

(二)丹凤县优越的地理位置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面,近邻河南和湖北两省。自古以来,就是古都长安的天然门户和交通要道。现在丹凤县的312国道和西南铁路穿境而过,加之西合高速的建成,丹凤县已被融入“两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突出,交通设施便利。

(三)丹凤县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丹凤县位于陕南地区,因温度带和湿润性的不同,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其森林覆盖率达到68%,素有“中国山茱萸之乡”和“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自然生态资源中的商山森林公园,被称为“华夏归隐养生第一山”。人文生态资源包括“商镇四皓古陵及碑林园”、“古城商鞅封邑遗址”和“船帮会管”等。全县有12处生态旅游景观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4处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四)丹凤县生态旅游产品丰富,种类繁多

丹凤县生态旅游产品丰富。如:森林生态旅游产品—“老林沟原始森林”和“商山森林公园”;山地生态旅游产品—“凤冠山风景区”;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万湾乡村旅游度假区”。

三、丹凤县生态旅游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丹凤县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自身水平低,资金基本上都是靠地方政府支出的。 由于地方财力紧缺,投资渠道较少。基础设施规模小、档次低,景区景点可观光性少,整体接待能力差。从而导致旅游开发步伐缓慢,生态旅游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开发层次低

目前,丹凤县仍有一大部分生态旅游景区处于半开发状态,像“老林沟原始森林”和“龙台道观”等。许多景区都没有交通设施、住宿饭店、环境标语、导游解说。附近的商业化给景区的开发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据2010年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复核名单显示,除了“丹江漂流”外,其他景区都未列入A级名单。

(三)知名度低

丹凤县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景区知名度低,众多游客根本不知道丹凤旅游。人们印象中的“山南生态旅游”只有汉中,安康等地。这都是因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资金投入甚少的原因。此外,当地生态旅游形象较差,难以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即使有再好的资源也很难发展。

(四)管理制度规划滞后;景区功能单一

目前,丹凤县的生态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缺少专业水平的高素质型人才,生态旅游的开发理念和管理水平都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主要表现为:(1)缺乏“拳头产品”和“旅游精品”。(2)综合性开发力度不够,无法形成点、线、面全面发展的生态旅游格局。景区功能单一,观光游览不仅削弱了同业竞争力,还减少对游客的吸引力,更缩短了外来游客的滞留时间。

(五)教育机制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

单纯要求旅游业迅速地发展,短时间内要求旅游收入翻几番,对公众“环境教育”这一薄弱环节不加重视,是很难实现以上要求的。许多旅游景点,如:“丹江漂流”就缺乏“知识讲解标牌”和“环境保护指示牌”。教育机制的不完善,致使游客及本地居民环保意识十分薄弱。另外,人们对自然景观肆意破坏,景区内出现的废气、污水、垃圾及噪音都对景区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

四、丹凤县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吸引外资;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丹凤县应积极招商引资,提升吸引外资的力度,让更多的外来游客前来观光,以此增加经济收入。当然,对于生态旅游发展来说,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是最基本的。例如:(1)新建一批档次高,规模大,服务功能齐全的酒店,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2)完善丹凤县“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满足接待游客的需要。(3)加强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信息提示、旅游投诉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4)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气象、交通、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配套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开信息服务水平。

(二)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强有力的宣传,对提高旅游地区知名度至关重要。根据“立足商洛,主攻周边,融入西安”的宣传思路,丹凤县要积极参与各省、市组織的各类大型旅游宣传活动。例如:“丹江漂流杯”漫画摄影大赛,“文化旅游节”等。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广播等宣传形式,构建全方位的生态旅游信息网络,强化丹凤县生态旅游的形象宣传。

(三)提高资源的开发层次

因为完善景区的各项系统措施,能更好地吸引各地游客,所以提高丹凤县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层次也势在必行。根据各种生态旅游景点的开发,各类生态旅游产品的供给,特色分区旅游项目的建设也该加强。例如:“乡村游”和“红色游”。对于半开发状态的景区,也应加大投资。在生态规划下,加快开发速度,完善管理机制,使工作有条不紊,不断提高景区的接待水平。

(四)加强区域合作

丹凤县周边的商南县、柞水县等都属于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强县,加强各县之间的合作,能吸引广大游客的到来。如:柞水溶洞—丹江漂流—金丝大峡谷。打破行政区域之间的界限,在市与市之间建立桥梁。如:陕南三日游—汉中、安康和商洛。对这些景点进行统一规划,共同发展生态旅游事业。

(五)提高群众觉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人类不能离开自然环境而独立生存,生态旅游就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加强环保宣传,在景区内多设垃圾桶、指示牌及标语,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蒋满元.旅游外汇收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J].国际经贸探索,2008(5).

[2]吴国清.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舒肖明.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学理论支撑[J].商场现代化,2008(4).

[4]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李斯婷,现就读于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

王剑涛(1968—),硕士,毕业于日本山口大学,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篇5:来凤县旅游业发展调查与研究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拉动力大的经济文化型产业,具有低消耗、低污染、低风险、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有“无烟”工业的美称。发展旅游业对于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方式正逐渐由解决温饱向讲究享受过渡,开始富裕的人们对旅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内旅游热潮已经出现,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县委县府大力倡导发展旅游经济,强力推动我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我县旅游产业从无到有,呈现了朝气蓬勃的良好发展态势。为了促进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课题组的全体同志,历时数月之久,对全县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并根据当前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冷静分析,缜密思考,几易其稿,现推出这一调研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全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认识到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鼓励扶持其快速发展,掀起了一波波发展旅游产业的热潮。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洞察到旅游业发展态势,紧跟时代步伐,成立了县旅游局,制定了鼓励扶植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出了有力的举措,积极推进X旅游业发展。短短几年时间,我县旅游业从无到有,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一)旅游景点建设基本起步。近年来,我县投入资金约700万元,重点加强了宝箴塞景区景点修复保护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2003年10月,宝箴塞景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点),并正式对外接待游客,吸引了一部分县内外游客的光临,翻开了X旅游产业发展崭新的一页。我们采取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了秀观湖与太极湖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业主打造了星级旅游船舶;完成了嘉陵江(沿口段)客运旅游码头和防洪堤一期工程;修复了沿口古镇牌坊式景区大门;县城至秀观湖连接公路的改建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之中,X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已全面拉开序幕。

(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我们以举办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为契机,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去以脏、乱、差出名的小县城逐渐变得洁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先后建有X大酒店、新世纪大酒店、X宾馆、新城宾店、金苑宾馆、蓝天宾馆等一批宾馆、酒店和具备一定规模的超级市场,基本上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客对吃饭、住宿和购物的需要。

(三)旅游商品及线路开发渐显特色。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先后开发生产了一系列具有浓郁X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醉仙牌”麻辣牛肉系列产品、享誉全国的民间艺术之乡特色产品——“飞龙牌”竹丝画帘、五金名优产品——太级宝剑和沿口菜刀、小平故里特色产品——“三兄弟豆腐干”等。在旅游线路开发方面,我们注重分析资源,立足优势,突出嘉陵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特色,开发了“县城——华蓥山起义纪念馆——唐家大山——秀观湖(沿口古镇)”、“县城(印山公园)——宝箴塞——太极湖”等两条X一日游特色旅游线路。X旅游产品给旅客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旅游宣传促销声势大。为提升X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一是充分依托传媒优势,广泛宣传。在《广安日报·川东周末》整版推出X旅游专辑;在《四川画报》2003年第2期《四川古镇之旅》中,大篇幅推出图文并茂的“沿口古镇出游攻略”,沿口古镇等景点专题片在2003年10月4日中央电视台四套节目《走遍中国》专栏中播放;创作旅游风景歌曲《美丽的太极湖》、《朋友,请到X来》参加四川风景歌曲创作评选并获奖。二是积极参加省内外旅游会。组团参加了“首届中国旅游项目国际投资合作洽谈会”,与10多个国家的30多个商家进行了交流洽谈。三是加大旅游产品营销力度。举办X名优特产品交易会,大力推进地方饮食文化特色的拳头产品和旅游定点产品。四是与峨眉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发行了《X揽胜》电视专题片(DVD),与深圳文博印刷公司联合制作了《X风光》邮册及《X风光》、《宝箴塞》两套明信片;作为X对外的宣传品、馈赠品和精美的收藏品。五是举办首届桃花会,突出“百姓生活游”主题,探索观光农业新路;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宣传,推动发展。同时,狠抓旅游形象工程建设,在广遂路X段设立了多幅X旅游形象广告牌及巨幅景区宣传牌,并与县运管所联合举办了旅游车辆驾乘人员培训工作,极大地提升了X旅游形象,提高了X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在品牌培育上,借助“创优”优势,着力推出“AA”级景区宝箴塞,打响“蜀中第一塞”品牌,加强宣传促销,取得良好效果。

无庸讳言,由于起步晚,基础差,资金、人才短缺,管理滞后等因素,X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急待我们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客观地讲,我县拥有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以宝箴塞、沿口古镇、唐家大山、秀观湖、太极湖等主要具有开发潜力的景区景点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宝箴塞现在是县内唯一个实现对外接待的旅游景点,但由于塞内旅游功能不完善,设施不配套,旅游项目单一,仅仅是孤塞一座,加上宝箴塞乡场镇环境差,根本留不住人,短期内难有大的作为;二是游客人数少,外地游客比例低。尽管近年来,旅游业日渐升温,国内旅游已经形成热潮,但X旅游起步晚,知名度低,现有的几个旅游景点接待人数总体偏少,外地人更少,在我们总的接待人数中,外地旅客所占比例甚低,主

要是一些来县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和长期在外工作生活的乡友,县外自主来参观旅游的甚少,难以获得规模效益。今后在相当长时期内旅游宣传促销都将是任重而道远。三是旅游业软硬件建设滞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在硬件建设方面,由于投入少,资金严重短缺,导致了旅游设施、设备档次低,景区景点道路、供排水、厕所、照明、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宾馆饭店、商场等住宿、购物场所档次较低,迄今为止,X还没有一所星级饭店,没有专门的旅游公交车,这就直接影响了旅客的“吃、住、行、看、玩、买”,严重制约着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是旅游招商效果差。旅游业发展要想有较大作为,在发展初期,就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优美的景区景点和完善的配套设施。面对X自身捉襟见肘的财力,过多投入旅游业是不现实的,必须在引进业主严格按照规划自主开发上下功夫。近年来,尽管我们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但客观地讲,成效并不好,引资项目多属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项目比较少,特别是在旅游项目上,几乎没有成功引进一个外来投资商,旅游招商刻不容缓。

二、辩证分析自身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因素

一谈起发展旅游业,不少人认为我们没有优势可言:我们既没有象峨眉山、九寨沟这样的名山大川,也缺少象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历史名人,既没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更错过了发展旅游业的黄金时间,X发展旅游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其实旅游产业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特别强调独特性和“吃、住、行、玩、看、买”六要素的和谐统一,如果辩证地分析,我们也还是具备相当的自身优势,关键是要充分依托这些优势,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

(一)领导重视,政策优惠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在促进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地方财力、解决就业难等工作方面的独特作用,顺应时代潮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将其视为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采取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动作的方针,扶植鼓励旅游业的发展。财政每年拨出一定专款用于景区景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宝箴塞已经初步具备旅游接待条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二)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

X紧邻重庆市、遂宁市和南充市,处在川、渝二省市结合部。随着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特别是国道212线X段改造全面完成,南渝高速公路即将贯通,兰渝铁路近些年有望建成和渠化嘉陵江战略方针的实施,千吨级船队将在嘉陵江上畅通无阻,直达重庆、南充,我县交通条件将极大改观。X作为川东门户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面向重庆、成都两市的休闲渡假基地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三)机遇良好,条件成熟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GDp突破1600美元大关,国内旅游热潮逐渐形成,这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近些年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力度的加大,特别是连续十八届成功举办龙舟旅游文化节,极大地提高了X旅游在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起步较晚,但具有后发优势。这为X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资源富集,气候宜人

X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均气温17.6℃,没有极端气候发生,一年四季均适合游人休闲游玩。X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充满浓郁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的人文景观韵味悠长,以宝箴塞、沿口古镇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和以太极湖和秀观湖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更是美不胜收。宝箴塞、沿口古镇作为人文景观,虽然目前知名度不是很高,但由于它与X特殊历史时期紧密结合,具有历史文物的稀缺性,而且保存相当完好;太极湖、秀观湖山清水秀,两岸郁郁葱葱,景观众多,并与X厚重的历史文化巧妙融合,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如果能充分利用和开发好现有旅游资源,X旅游业发展一定大有可为。

三、多措并举,助推旅游业健康发展

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必须统筹兼顾,讲究措施的协调配套,否则,就只能是事倍功半。

(一)强化舆论引导,认清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内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据统计,全国2006年入境人数达12029.23万人次,年创汇257亿年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12.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286.00亿元。从四川来说,2006年旅游业总收入已经突破500亿元,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作用日益明显。

X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财政穷县,工业经济总量小,工矿资源比较缺乏,依靠资源办工业,从而壮大县域经济的路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旅游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强,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的特点。相对于工业来说,旅游业对资金、技术、人才的要求要低一些,发展难度要要小一些。X水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有川渝交融之特,山区民俗之味,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的开通,开发集观光、休闲、民俗于一体的旅游业,在X是可望又可即之事。只要我们规划的特、实施的优,X旅游业就一定能大有作为。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X现在对发展旅游业争论较大,畏难情绪很盛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强化宣传,要通过领导会场鼓动,专家引导,新闻媒体宣传,教育干部群众认清X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因素和大好机遇,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营造真抓大抓旅游业的良好氛围。

(二)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

&nbs

p;发展旅游业,高水平规划是前提。2004年《X县旅游发展规划》顺利通过了省市专家评审,从而结束了我县旅游业发展无规划的历史。2006年,我们又完成了秀观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唐家大山核心区修建详规评审工作,但是,太极湖景区总规、宝箴塞景区总规以及沿口古镇民俗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规、嘉陵江秀观湖修建性详规和宝箴塞乡场镇风貌整治规划的评审工作都还没有完成。这些前期基础性工作完成得好坏,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旅游设施建设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舍得投入,邀请高水平的专家高水平规划,突出前瞻性,体现科学性,在规划中,要能体现整个景区的风貌和特色,做到整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配套设施完善。在对规划的评审中,要尊重规律,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力求规划尽善尽美。规划一旦正式确立,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坚决防止规划跟着领导变现象出现。在建设中,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建设标准,力求使每一景点建设达到山、水、人、物的自然和谐,用高质量的景区景点设施吸引游客来X旅游。

(三)突出重点,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X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客观地、全面地认清自己的资源优势,准确定位,找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X旅游资源的优势在“水”--风光秀美的千里嘉陵江,特色在“镇”和塞,川东第一古镇--沿口古镇,“全国罕见,蜀中第一”的宝箴塞;太极湖、秀观湖两大湖水优势突出,可塑性强,综合开发利用度高,开发两湖符合人们亲水敬水,反璞归真,崇尚自然的旅游心态,而沿口古镇具有浓郁的回族文化特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稳定性的特征。这些资源的独特性,就是我们打造旅游精品的核心和灵魂。

在找准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后,还必须集中自己的有限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开发,毕竟我们是一个财政穷县,不可能在旅游业方面投入过多资金,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对“两湖”、一镇、一塞的开发上,要依托嘉陵江丰富的水资源,加快太极湖、秀观湖水上娱乐项目的综合开发,建成川东地区水上休闲度假中心,全力打造“水上X”品牌;依托沿口古镇“民族性”和“回族人民的历史生活”的神韵和厚重底蕴,全力还原古建筑的风貌,还原回族的民族特色,使其成为X旅游的特色招牌;充分利用宝箴塞现有旅游接待设施,设置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项目,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宝箴塞乡场镇风貌的综合整治,全力打造四川军事文化旅游观光中心。

(四)以企业开发为主体,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共同开发

旅游业是典型的经济产业,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起步阶段,更需要依靠大的投入,建设完善的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才能形成自己特色,制造轰动效应,吸引游客。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实行共同开发。在发展初期,旅游项目往往还不为人知,这就需要政府按规划要求,加大景点的前期投入,以此为契机,带动和吸纳民间资金投入旅游开发;要积极推介,强力招商,旅游开发需要投入资金较多,单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必须大力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因此旅游招商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必须精心打造包装旅游项目,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研究制定富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通过强势媒体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的各种旅游专题招商活动,重点组织参加“国内旅交会”、“全省旅游产品大展”等旅游专题招商活动。通过借鸡生蛋,来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广泛吸纳游客

实践证明“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个地方的旅游景区景点要能吸引游客,除了环境优美,景点富有特色,配套设施完善外,强力宣传促销十分重要。因此,要充分认识宣传促销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尽快建立X旅游宣传促销基金,制定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促销策划方案,利用多种媒体、多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介绍X的旅游概貌、重点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如:邀请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影视广告公司制作展示X旅游形象的“形象广告宣传片”,力争在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影响力较大的电视台上播出,积极动作在《中国旅游报》和川、渝、陕等 周边省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进行长时间的X旅游专题宣传,在重要交通干线、港口、火车站、机场和一些标志性建筑上树立巨型X旅游广告牌;面向社会,征集旅游宣传口号;邀请业界人士来县考察,有选择、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大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X籍知名人士回X寻迹,当好义务宣传员;办大做强四川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等)形成立体宣传攻势,制造宣传轰动效应,努力提高X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要积极加强与实力雄厚的旅行社的横向协作,通过他们来宣传X旅游,积极争取客源。

(六)加强旅游人力培养引起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篇6:丽水旅游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您好!旅游业在人们生活中显现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丽水旅游业的发展牵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们对旅游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做这个调查,现特发放此调查问卷,谢谢您的支持配合!

例:您对丽水地区的景点知多少?(B)

A.不知道B.知道几个C.基本都知道D.知道并很了解

1.您的工作是()

A.学生B.教师C.公司职员D.个体老板E.自由职业者

2.您喜欢旅游吗()

A.非常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

3.您在旅游中最关注的是()

A.交通安全 B.住宿条件C.景点设施D.导游服务餐E.饮质量购物问题

4.您每年花在旅游上的费用是多少人民币()

A.300以下B.300-500C.500-1000D.1000-2000

5.您认为决定您旅游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多选

A.价格B.时间C.交通D.环境旅游地的宣传吸引力E.同伴

6.您旅游的目的是什么?()

A.观光、度假、休闲购物B.探访亲友、宗教信仰C.商务活动D.其他

7.您认为什么样的旅游景点对消费者吸引最大()

A.人文历史B.生态环境C.红色旅游D.以上三者皆可

8.您听说过以下哪些丽水的旅游资源()

A.遂昌金矿B.古堰画乡、东西岩C.仙都及摩崖题刻D.白云森林公园E.都没听说过

9.您觉得当地最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是()

A.以上的资源开发的就挺好 B.我知道有很好但还没有开发并希望开发的是——

10.您对这些资源是否有所了解()

A.完全不了解B.听说过但不太了解C.了解一些D.比较了解E.非常了解

11.您是从哪些途径知道这些资源的()

A.电视广告、报纸、杂志介绍B.旅游宣传、促销活动C.通过旅行社咨询

D.通过别人介绍、推荐E.其他——

12.您认为丽水景区在浙江的知名度如何()

A.只是在浙江出名B.偶尔听到外省的旅客或导游提起C.听过但不是很了解

D.完全没有听过

13.您认为丽水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是()

A.基本适宜B.不合理C.一般D.可持续

14.您认为影响丽水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多选题

A.政府财政政策和措施支持B.城市建设和管理(相关行业建设,如交通、餐饮、会展等)C.对外宣传力度,信息化宣传D.服务相关措施完善及服务人员素质管理

15.你觉得丽水旅游也发展有什么弊端()

A.地处山区,交通不方便

B.旅游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C.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不够

D.景区管理不善,造成环境问题

16.你认为丽水景区最需要改善的地方()

A.景区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B.景区特色不突出旅游C.景点和路线老化D.宣传力度不够E.其他

17除了美丽的风景,丽水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以下哪几项最吸引你()

A.龙泉青瓷B.青田瓷雕C.遂昌黑陶D.滁州廊桥E.摩崖石刻F.河阳剪纸G.巴比松油画

18.你认为如何将丽水特有的畲族文化作为一种旅游景点()

A.政府保护地方民族特色B.大力宣传畲族文化C.改善丽水的交通D.加强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自身素质,做个文明的丽水人E.其他方法

19.来丽水旅游,您一般采用哪种方式()

A.组团B.自驾游C.度假旅游D.其他

20.旅游时您选择的居住地()

A.当地居民B.当地便宜的旅店C.景区内条件完善的旅店D.无所谓按照旅行社的安排 E.其他

21.旅游时选择的就餐方式是()

A.自备食物 B.酒店旅馆内提供的三餐 C.普通餐馆D.常见的快餐店 E.农家菜 F.其他——

22.您对丽水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意

篇7:贫困山区发展旅游业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贫困山区发展旅游业的调查与思考<?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药科学院药物制剂 06(2)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在满足与单一的生活,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想到出门,进行短中期的休闲度假游,由此带来了我国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产业中同样出现了“贫富差距”问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相对贫困的山区等出现了严重的差距,山区的落后使得旅游业发展缓慢,同样旅游业的发展缓慢也使得山区经济的停滞不前,如此恶性循环使经济无法发展。最主要的人民的生活质量无法提高,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受到损伤。

就此问题,2007年7,8月间至安徽天柱山,上海,厦门及福建龙岩市永定以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方式进行研究,通过两个贫困山区及两个发达城市间旅游经济的对比调查得出本论文的结论及思考。

一.我国旅游业的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觉大部分市民在近一年内就有外出旅游的计划。

1.有百分之九十的市民已经考虑在未来一年内进行外出旅游,然在计划外出旅行的人数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二的市民打算去山区旅行。

由此可见虽然大量市民有外出旅游计划,但仅不到三分之一的市民想去山区旅游。这对贫困的山区旅游经济来说是一个急大的制约点。因此即使在当今旅游业如此迅速发展,旅游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我国的山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却无法享受到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经济腾飞,而依然是大大落后与城市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表1:外出游目的地选择

未来一年内你是否计划外出短中期旅游?若是打算去什么地方?

未来一年内你是否计划外出短中期旅游?若是打算去什么地方?

90%

山区旅游

32%

大中城市旅游

68%

                                                                                                                                                                                                                                               

90%

山区旅游

32%

大中城市旅游

68%

10%

 

1.绝大部分人已经或者希望打算每年出游两次或以上,人们的除外游频率增高

根据表2数据结果得出,几乎所有市民在一年内都会外出旅游1到2次,一小部分人百分之十在一年内旅游2次以上,另外只有百分之十八的人在一年内只想旅游一次,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想每年都有一次以上的旅游,几乎没有人不想旅游的。同时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国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空闲时间进行的一次短暂的2,3天的旅游成了如今的热门活动。并且大多数人希望能够每年有多过1次旅游活动。由此明显可知旅游也是多么兴旺发达前途无量。贫困山区靠旅游业致富完全是可行的。

表2:市民一年外出旅游次数调查表

平均每年外出旅游多少次?

希望在一年内旅游几次

1次都没有

8%

2%

1次

47%

18%

2次

35%

35%

2次以上

10%

45%

2.全国旅游业整体的发展并没有给山区旅游业带来同样强劲的发展态势,山区旅游业从事人员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快速增长。

旅游人数增多,旅游收入提高,但人数与收入的增长都仅仅在大中城市中。就以2000年上海,厦门,安徽天柱山,福建永定县旅游年收入为例。上海2005年旅游年收入近1600亿,厦门市旅游年收入为200多亿,安徽天柱山不到3亿整个安徽为200多亿,福建永定县为2亿多。安徽天柱山以及福建永定的旅游年收入仅为上海的千分之2都不到,只是厦门的百分之一多点。由此可见,贫困山区的旅游仍然处于旅游业的底部,虽然如今人人都外出游,旅游业一片红火,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山区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却始终无法从旅游业中得到大利益。从表3看出,城市旅游工作者的收入都比较高,高收入人群较多,而在山区旅游工作者中大多为低收入者。在上海80%的工作者月薪超过2000,在厦门有60%,而在安徽天柱山和福建永定有75%的旅游工作者月薪不足2000圆元。甚至各有35%和30%的人月薪低于1000元。在城市的旅游工作者高薪的有很多甚至能达到10000以上,而在山区很多人只有区区几百元。城市与贫困山区间旅游工作者的贫富差距之大真是难以想像。

表3:旅游工作者月收入调查表

 

月收入

上海旅游工作者月收入

安徽天柱山旅游工作者月收入

厦门旅游工作者月收入

福建永定县旅游工作者月收入

1000以下

0

35%

10%

30%

1000—2000

20%

40%

30%

45%

2000—3000

50%

15%

40%

15%

3000以上

30%

10%

20%

10%

二.影响贫困山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因素

1.衣食住行方面

外出旅游就是短暂的在外生活几天,也就是衣食住行都要考虑而且还要另外注意游玩。

从表4中可以看出,人们出外旅游,绝大多数人都因衣食住行游的问题而选择旅游地。3%的人选择城市放弃山区是因为在吃方面不习惯,城市在食物上有充足的选择,39%的人因为交通问题而选择了城市旅游,31%的人由于晚间住宿的考虑而选择城市旅游,12%的人由于担心山区的安全性比城市差而放弃了山区旅游,7%的人认为山区景点不能吸引他们而选择城市,另外有8%的人因为其他原因而选择城市旅游。

表4:放弃山区游选择城市游的原因调查表

什么原因使你放弃山区旅游而选择大中城市旅游?

平时饮食问题

3%

外出交通问题

39%

晚间住宿问题

31%

出游安全问题

12%

风景喜好问题

7%

其他

8%

2.当地人对旅游发展经济的认识不够

从表5可以得出贫困山区当地人对当地的旅游业十分模糊,绝大部分人对于如何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来发展经济知之甚少。65%的人不了解当地有哪些可利用的旅游资源,80%的.人不知道发展旅游业会有什么影响,85%的人不懂得如何去靠旅游来发展自己的经济,90%的人不知道发展旅游业要注意些什么事项,90%的人不懂得如何是自己生活的地方更好的发展旅游经济。

在缺乏旅游方面的知识下,贫困山区的旅游业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即使遍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不懂得如何开发利用,不懂得如何持续发展,从旅游业中得到丰富经济利益,使得贫困山区的旅游发展缓慢,更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萎缩。

表5:贫困山区人对旅游业的认识调查表

 

是否了解当地有什么好的旅游景点能开发利用

是否了解旅游业能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是否了解如何靠旅游业来发展经济

是否了解发展旅游业要注意了解些什么

是否了解如何使当地旅游业发展起来

很了解

35%

20%

15%

10%

10%

不清楚

55%

65%

70%

55%

50%

完全不懂

10%

15%

15%

35%

40%

3.当地政府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

从表6可知政府对于旅游业的干预是十分有影响的。90%的公众认为政府在当地做做出的决策影响着当地旅游业经济的发展,85%的人认为政府所做的政策决定对当地旅游经济启到了正面的促进作用,有10%的人认为政府的活动导致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从数据显示,政府对于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好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表6:政府对旅游业的影响调查

当地政府的政策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力

当地政府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贡献程度

非常有影响力

75%

有非常大促进作用

55%

影响力一般

15%

有一点促进作用

30%

几乎没有影响力

5%

没作用

5%

完全没影响

5%

启到消极作用

10%

4.贫困山区旅游的宣传,推广

许多好东西之所以无法发展就是因为没人知道了解,所以问者稀少。对于贫困山区的旅游景点就是因为太缺少大量的宣传和推广,很少人知道,所以景点无人问津。

表7数据显示,只有30%的人有些了解山区景点,然而更多的60%的人只是偶尔碰巧听说过几个山区旅游景点的名称,甚至有15%的人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完全一无所知。

表7:山区旅游的宣传调查

你是否知道国内有哪些贫困山区旅游景点

知道很多有些了解

5%

仅仅知道一些地方

25%

听说过几个

55%

完全不知道

15%

三.对于贫困山区发展旅游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1.完善贫困山区旅游的基础设施。

外出旅游就是换个地方进行短暂的生活,既然是生活就一定缺少不得基础的生活必备设施。旅游是一个休闲时光的娱乐方式之一,拥有这种娱乐方式的也一定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游客,这样的游客对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也比较高,所以山区旅游地的设施一定不能马虎。

出外旅行首先要考虑的就交通与住宿问题。不管从那个地方到达旅游景点一定要方便快捷,方便快捷的交通才不会浪费游客的时间,不会耽误游客的行程,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到来旅游。有些景点需要过夜才能赏游到,因此方便舒适的住宿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不能脏乱也不能太高收费。除此之外,旅游地的安全性以及旅游景点的可游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出门在外是,人人都会考虑安全问题,这是对人生的保障,谁都不愿出意外。对于旅游景点的价值也是游客选择旅游地的因素之一,旅游也不是经常的事,所以这难得的赏玩一定要有价值,有收获才能让人欢欣鼓舞,才有人愿意到出旅游,发展贫困山区的旅游经济。

2.对与旅游开发方向的研究。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根据不同情况发展不同的旅游方式。现在人出门旅游有很多原因。例如工作繁忙出去休闲度假,放松身心,又或者是因为节假日闲来没事外出旅游以增长见识兼休闲游玩,每人旅游的目的也不同。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发展不同的旅游方向,有些贫困山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可以发展成文化游,在如今地球村的潮流中,回顾一下历史文化,感受过去独特的文化也是许多都市人的向往追求,也是传扬民族精神的好方式。有些贫困山区没有浓厚的历史底蕴,但是风景秀美,安静祥宁,这样的地方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休闲度假村,当代社会年轻人总是牢于奔波,整日精神紧绷,找一个安静,舒适的休闲度假村是工作之余最棒最便捷的放松方式。而且年轻一族正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一族,靠休闲度假游来发展贫困山区经济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除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游还有其他诸如红色游等等,丰富多样的旅游方式是保持,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必须的。

3.旅游的服务指导

旅游通常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就不得不遇到许多的磕磕碰碰,为了更好的满足游客的需求,对于旅游的服务就越来越重要,成为锦上添花之笔,尤其是在贫困山区的旅游,完善的服务更是不可或却的。在贫困山区旅游对于山路的指点,以及对与景点的解说,这些许多导游是无法办到的。因此需要当地人来充当导游一职,同时为游客安排行程,计划线路等,这些都是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服务的好坏决定了游客是否会再次到来旅游,也就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性。这对贫困山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4.旅游周边产品发展促进旅游经济

在贫困山区旅游完全不同于城市旅游,城市有几乎都大同小异,景点都为人造景物,风景的观赏度实在不敢恭维,但是城市旅游的经济却让山区游望尘莫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旅游的周边产业,诸如特产,旅游纪念品,特色小吃,等等,这些都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对于贫困山区而言应该是更为有利才对,贫困山区旅游拥有更为独的特色,在开发旅游纪念品,特产等更具优势。

在欣赏风景,浏览景致之余采购一点当地特产,带回一点纪念品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且几乎每个游客都会带上一两件,甚至更多的纪念品,特产回家,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购物,更是对一次旅游的纪念,意义非凡。所以发展旅游纪念品,特产等旅游周边产品是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最快速,最稳定的方式之之。普通山区老百姓,旅游工作者等都能从中直接享受到旅游发展所带来的丰厚的经济收益。只是旅游经济发展最直观的体现。

5.山区旅游地百姓对旅游也的认识及开发意识

旅游离不开游客,同样也离不开当地百姓。对于贫困山区来说没有人能够比山区当地人更了解山区了,因此想要发展山区的旅游一定要靠山区当地人自己。这就需要山区人民对贫困山区旅游经济的了解认识,一定要了解如何发展当地的旅游,利用当地的优势,结合天时地理打造出优秀旅游景点,在开发景点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对环境等的保护,发展可持续的旅游业。由于山区比较落后,所以当地人民只有有限的知识,这是就需要从其他地方调转具有专业旅游知识,懂得如何发展旅游经济的人来指挥领导贫困山区的旅游发展,在聘请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加快当地人的专业培训,在不久的未来使当地人也有丰富的旅游经济知识,由此靠自己来发展旅游经济。

6.旅游的宣传

要想搞好旅游经济不搞宣传是不行的,对于刚刚开发完成的山区旅游不能饿搞抄做,但是也决不能缺少了宣传,推广,再好的东西如果不传播出去也等于废物,好的宣传能让人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一旅游信息,优秀的宣传能让人产生向往的心里,能让人在知道这一旅游消息后就有一股冲动,就有对此的向往,如此以来旅游的人就会大量增多,只有旅游人数增长,消费增多,经济才能增长。要想快速的发展贫困山区旅游经济没有宣传是不行的,宣传做好了就能提高知名度才会有人来,游客增多了才能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

若能全面有序的从基础设施,文化,宣传等全面发展,贫困山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突飞猛进就在眼前。

调查人姓名及学号

篇8:来凤县药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科学布局,规划种植,板块效益,管理

1 引言

近几年来凤县的药业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 药业基地面积已达4 150万hm2, 主要品种有白术、厚朴、藤茶、金银花、黄柏、杜仲、百合等。全县药业企业已发展到14家。2011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18.416 2亿元, 药业总产值3.578亿元, 药业收入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6.6%。全县地产药材收购销售15 600t, 农民药业收入达到人均1 150元。

其中凤雅藤茶生物有限公司已取得藤茶绿色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 凤枳壳的地方生产标准和原产地保护正在申报国标和省标。来凤县药业种植专业户达到1 800户, 其中被州人民政府命名为药业专业乡的有1个, 专业村有4个。

来凤县地处鄂西南山区, 介于东径109°00′~109°27′, 北纬29°06′~29°40′之间, 东南邻湖南龙山县, 西南毗重庆酉阳县, 东北与宣恩县接壤, 西北与咸丰县相连。全境东西宽42.5km, 南北长61.3km, 国土总面积1 320km2, 是土家、苗、汉等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目前来凤县县城与湖南省龙山县县城已相互连接, 并确定为武陵山区的先行区。

从地理区位看, 来凤县位于我国地貌第二阶梯的东缘,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向云贵高原山地的过 渡地带;从生态区位看, 该县地处武陵山区, 属中亚热带季风区, 是南北植物区系成分交界渗透的交汇点, 属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川鄂山地长江上干流治理区;从农业区位看, 该县属全国西南农业区的川鄂湘黔边境山地林农牧区, 湖北省鄂西南山地农业区;从交通区位看, 该县“一脚踏三省”, 素有“三省之要枢, 四冲之捷径”之称;从全国生产力布局看, 该县位于长江经济带中段西缘, 处于中部和西部经济带的结合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 为发展中药材产业, 振兴区域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区位条件。

2 药业产业发展现状

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造就了来凤县中药材资源比较丰富, 品种独特。解放前, 来凤县种植的药材, 只有枳壳、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建国后, 药材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先后从外地引进了黄连、白术、平术、当归、贝母、玄参、白芷、川芎、丹皮、田七、人参、元胡、独活、牛夕、首乌、黄柏、杜仲、厚朴、山药、银杏等几十个品种种植。到目前为止, 全县共有药材品种165科, 1 084种, 分别占全州药用植物186科2 088种的88.7%和52%。其中家生品种114种, 野生品种970种。常年收购品种约150种, 年收购量约15 600t, 产值达3亿元。大宗药材品种主要有杜仲、黄柏、枳壳、厚朴、白术、黄连、半夏、五倍子、金银花、白花蛇、黄精、天冬、首乌、续断、虎杖、淫阳霍、兔耳风、重娄等品种。其中半夏、天冬、枳壳、吴茱萸等为来凤县地方特色品种。正在启动武陵山区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交易市场, 其中来凤县华丰牌半夏产品得到各地药商青睐, 并得到省内外专家、教授的好评。枳壳也是来凤县传统的中药材, 以质地坚实、香气浓厚、疗效显著而驰名全国, 被誉为“凤枳壳”。

3 药业产业发展分析

(1) 以发展中药材基地为重点, 充分发挥地道药材优势, 全面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来凤县在药业基地建设上, 提出了“政府倡导, 企业主导, 产业化经营, 市场运作”的方针。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主要生产经营品种, 重点在打品牌、创效益上做文章, 华丰药业公司以半夏为主要产品, 聘请省GAP专家组组长詹亚华教授为技术指导, 成立了半夏、白花蛇专业协会, 由专家培训技术员, 技术员指导农户生产, 为了产品向规范化生产发展, 全套生产按规范化方法种植, 并获得专家评审通过, 从而带动农户按照技术规范生产, 保证了产品质量。凤雅藤茶有限公司以藤茶为主要产品, 在华农大教授指导下, 进行了野转家生产实验获得成功后又进行高产密植实验, 鲜茶产量由40kg/667m2增加到250kg/667m2, 农户鲜茶收入达到3 000元/667m2, 此项科研成果获得恩施州科学进步一等奖。

来凤县还有7家企业直接从事地道中药材生产经营, 前期投入资金1亿元, 年收购药材15 600t, 销售收入3亿多元。4家企业有加工体系, 并直接与农户签定种植购销合同, 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户种植地道药材的积极性, 如革勒车乡包子沟村274户农户, 有210户农户种白术, 户均白术收入达到2 000元, 有的农户年药材收入已超万元。

(2) 以药材专业乡镇为重点, 全面推动药业产业化建设。革勒车乡是来凤县药材专业乡镇, 该乡位于来凤县西北部, 属于二高山地区, 平均海拔在800~939m之间, 境内土地肥沃, 雨量充沛, 是盛产地道中药材的好地方。目前该乡已发展各种中药材基地1 200hm2。

(3) 以药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支撑, 大力推行种植区域化、规范化、专业化, 销售集约化、质量化、效益化。目前, 来凤县共成立了14个药材专业合作社, 主要包括来凤县森林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凤枳壳、木瓜、菁蒿专业合作社, 半夏、银环蛇专业合作社, 白术、金银花专业合作社, 林垚蔬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粉葛专业合作社, 怡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同时, 每年来凤县药业产业化办公室还为专业合作社社员进行药材技术培训或进行专题讲座, 让每个药农懂技术。目前一个种植区域化、规范化、专业化, 销售集约化、质量化、效益化的局面已逐渐显现。

(4) 以药业企业为龙头, 全面推进县域中药材品牌及标准化建设。来凤县现有药业企业14家, 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达5家, 州级5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共发展各种基地4 000hm2, 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为药农增收达5 000万元, 为财政增税500万元, 为企业增效达3 000万元。全县具有品牌的商品为来凤县华丰药业公司种植的半夏, 佳佳公司选育的鄂恩8号葛根品种, 通过发展现已建设成一个标准化生产基地。

4 对策与建议

2012年4月上旬, 来凤县组织药企和大户到重庆、湖南实地考察了药业产业发展情况, 对比出来凤县的药业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重庆、湖南部分利用工业化生产带动基地发展, 而来凤县则缺少工业化生产龙头;重庆、湖南有自己的科研机构,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产品开发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而来凤基本上是原始和粗放的经营;公司的规模小, 流动资金少。来凤的14家药业企业, 已有了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由于起步迟, 还没有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本来一些企业有好的项目, 但由于缺少资金, 发展还比较缓慢, 特别是把一些积累的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投入后, 流动资金十分缺乏, 在发展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针对来凤药业产业建设现状及外地发展中药材的经验。来凤县在药业产业发展上应采取如下对策。

(1) 重点培植药业企业, 以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

(2) 主攻“品牌”, 根据药材品种的分布, 每个品种应建立药业工业企业, 建立“品牌”产品, 拉动产业发展。

(3) 抓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形成板块、形成规模, 目前来凤县的品种是散、乱、品种多、不具规模、不便于工业化生产和加工。

(4) 加强药材基地的培管工作, 做到技术服务到位。引导农户及各企业加强管理, 做到“施好肥、锄好草、防好病 (虫) ”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5) 指导督促药材企业加好工, 掌握营销信息, 让药材尽快走出山门, 达到企业增效, 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目的。

(6) 组织有关企业、药材专业乡镇, 参加有关药交会, 利用各种平台, 打出自己的品牌产品, 积极招商引资, 创造好的经营环境, 让外界企业、厂家看好来凤药业产业发展的前景。

上一篇:中秋贺词范文下一篇:2022虎年朋友圈文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