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的基本概念

2024-04-28

绿色食品的基本概念(通用10篇)

篇1:绿色食品的基本概念

课题:色彩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的概念,理解形成色彩的条件。2.认识光与色的关系。

3.了解我们认识色彩的基本途径。

4.学生能认识环境色、光源色、固有色,并尝试能够

运用。

5.学会区分色的分类。

二、教学重难点:色彩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教具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红的花,绿的草,蓝的天,白的云,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假如生活中失去了这些色彩,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不堪想象。可见,色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新课内容

一、色彩的概念

什么叫做色彩

色彩是光刺激眼睛再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日本的小林秀雄在《近代绘画》一书中,曾评论“莫奈”的一章中说:“色彩是破碎了的光。”

完成这一过程的条件?(形成色彩的条件)1.首先要有光;

2.其次要有反射的介质(承载颜色的介质); 3.最后要有健康的眼睛和大脑。

二、光与色的关系

色入目全借助于光,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觉。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光是其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

三、我们认识色彩的基本途径

我们认识色彩基本上有以下途径: a.日常生活的接触;

b.艺术门类对色彩的艺术性表现。

总之,多观察,多体验,多搜集是认识色彩的前提。

四、环境色、光源色、固有色

环境色:某一物体反射出一种亮光,又反射到其他物体上的颜色。光源色:所有物体的色彩都是在光源照射下产生的。

固有色:人们习惯于把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之为物体的“固有色”。

五、色的分类 色的分类 a.无彩色系: 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b.有彩色系:

彩色是指红、橙、黄、绿„„等颜色(除黑白灰之外的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

八、课堂小结 1.色彩的概念 2.光与色的关系

3.我们认识色彩的基本途径 4.环境色、光源色、固有色 5.色的分类

九、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预习三原色、间色、复色

篇2:绿色食品的基本概念

音节是语音里最自然、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单位。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音节,例如“需要是发明之母”xūyào shì fāmíng zhī mā七个汉字就是七个音节。只有少数儿化的音节,例如“花儿”写作两个汉字,却是一个音节huār。

音节不是语音的最小单位,音节是由音素组成的。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在汉语里,少数音节是由1个音素构成的,例如“阿”ā、“鹅”é等;大多数音节是由2~4个音素组成的,例如“大学校”中的“大”dà是由d和a两个音素组成的,“学”xué是由x、ü、ê三个音素组成的,“校”xiào是由x、i、a、o四个音素组成的,这些音素都是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

(二)元音、辅音

根据不同的发音性质,音素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元音,即发音时呼出气流不受发音器官阻碍而发出的音;一类是辅音,即发音时气流通过发音器官受到某种阻碍而发出的音。例如音节“马”mā,m是辅音,发音时双唇形成阻碍,让气流从鼻腔发出,形成鼻音,而a是元音,发音时口腔大开,让气流顺畅地通过口腔。

任何一个辅音的发出,都要受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的制约。对于普通话来说,辅音的发音部位比较好掌握,  而发音方法就比较复杂——有“清”与“浊”、  “不送气”与“送气”的区别。 发元音时,声带都要振动,发辅音时,振动声带的只有“m、n、ng、l、r”5个音素,它们叫浊辅音,其余声带不振动的都是清辅音。  “不送气”辅音发音时没有明显的气流冲出,“送气”辅音发音时则有明显的气流冲出。

(三)声母、韵母、声调

汉语传统音韵学,把汉字的字音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这叫音节的三要素。它们的关系如下图: 调    声    韵

声母是汉字字音开头的辅音。

韵母是汉字字音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元音是韵母的主要成分,韵母中出现的辅音只限于鼻音n和ng两个,而且只能在元音之后。

声调是贯通整个字音高低升降的调子,这种高低升降的变化是音高的变化。

普通话音节(或字音)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有些音节开头部分没有辅音, 叫作“零声母音节”。“零声母”不等于没有声母,例如“阿姨”āyí两个音节都是零声母音节。

篇3: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探究

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建立基本概念,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进行。

一、重视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遵循认知规律,形成清晰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应针对人们认知活动的思维特点,符合认识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及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事物的认识活动,总是遵循从感性观察体验到理性思考演绎这一规律的。这正如列宁所说的,要经过“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样一条形成概念的途径。因此,化学教学要充分运用实验或其他直观教学手段,打开学生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的“门径”。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才能“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现象深入到本质。

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形成的需要,有些概念,如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等,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这些现象中,归纳出共同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有些概念,如物质结构等,可以通过模型、磁性黑板、图表、电化教学等直观手段使学生形成表象。有些概念,如电子云、化学平衡等,则可借助恰当的打比方,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如学习广义燃烧这一概念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两个实验:(1)Na在O2中燃烧;(2)Na在Cl2中燃烧。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共同点:都是剧烈反应,同时发出光和热。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广义燃烧的概念: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只要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反应都可以叫燃烧反应。又如H2在Cl2燃烧;P在Cl2燃烧等。这类具体的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现象,形成化学概念,这样形成的概念,学生学得牢,记得深。又如指导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借助水的沸腾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然后借助“镁带燃烧”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的现象。最后进行对比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借助声光化电各种元素,突破时空的限制,生动逼真地再现或创造性地表现任何事物的面貌或运动状态。因此多媒技术能够极大地克服传统教学技术的局限,给学科教学开拓极大的空间。例如,分子、原子这两个概念是微观概念,其所代表的物质实体看不见,摸不着,离学生现实生活中所见事物的直观印象相差太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学习,因其内容十分抽象,学生头脑中很难建立核外电子运动的概念。此时也可用软件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高速运动,甚至可模拟出电子云示意图。学生从动画演示中了解电子层的概念,这就为进一步认识电子核外运动一般规律奠定了基础。从而有效地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概念的形成。再如,在《酸碱盐》教学中,电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从电离角度理解酸碱盐又是一个难点,这时,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化合物导电性实验,通过计算机事先编制图片及动画演示分析,金属为什么能导电?氯化钠晶体为什么不导电?氯化钠溶液为什么能导电?最后用动画演示氯化钠晶体结构以及氯化钠晶体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的过程,学生一目了然。在酸碱盐概念的教学中仍可利用变化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建立离子运动的表象。

三、深入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篇4: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36-01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而严密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多而抽象,学生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优化化学的概念教学,本文拟从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几个方法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理解概念的构成,记住关键字和词

要搞清每个概念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关键的部分是什么。如“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其概念包括四部分: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教师先提出要确切表示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就要作出相应的规定。其一,引导学生分析,可用溶解的克数多少表示物质的溶解性,但溶剂的量不同,溶质溶解的克数也不同,所以必须规定一定量的溶剂-100克;其二,在100克溶剂中,物质溶解的量有多有少,还必须达到溶解的最大限量——饱和时溶解的克数;其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多少与温度有关,还应规定“一定温度下”;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此外,还要记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如单质的概念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纯净物”就是关键词,如果把纯净物改为物质,你还判断为单质就错了。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它们都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但却是不同单质。

二、找出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化学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要把相互联系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和联系。例如,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分子和原子;酸碱盐的概念分别进行比较,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通过对比,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三、通过观察实验来理解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部分的演示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演示“向蓝色硫酸铜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出现蓝色的沉淀。这个变化特点是溶于水的硫酸铜转变为不溶于水蓝色物质——氢氧化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蓝色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再如,通过观察水的电解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概念。“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我们要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四、通过计算推理,理解概念

例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表达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或溶剂质量+溶质质量)x l000/o。这个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难,难的是溶质

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运用。所以在建立这个概念之后,可通过下列练习,讨论:

(1)10克食盐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20克食盐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盐,它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

(4)20%的食盐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盐水后,剩下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变成10%,对不对,为什么?

五、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兩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

是氧元素的”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安全的基本概念

1.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如汉语中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的说法。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认为,安全是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风险伤害的状态。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危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就可认为是安全的。

2.安全生产

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

3.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电力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电力建设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4.本质安全

狭义的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失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本质安全具体包括失误和故障两方面安全功能。这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1)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2)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广义的本质安全(企业本质安全)是指企业以本质安全为目标,科学控制物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主要包括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本质安全。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管理,要求企业从与事故相关联的管理、人员、工艺设备和环境四各方面,制订严格的标准、规范和制度,建立科学、系统、主动、全面和有效的预防体系、防止事故的发生,达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和谐和统一。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安全理论的不断发展,本质安全的概念也得到了扩展,逐步被广泛接受。实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目前还很难做到本质安全,只能作为追求的目标。

5.风险

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健康风险等五类。而对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

6.危险因素、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一般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通常,通过检查、分析可以发现和察觉它们的存在。《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内的积累作用。

7.危险源、重大危险源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2)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8.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根据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的大小,事故隐患又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9.事故

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即意外的)、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事故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

10.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是指研究并预防因工作导致的疾病,防止原有疾病的恶化。主要表现为工作中因环境及接触有害因素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必须发挥政府、生产经营单位、工伤保险、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由全社会加以监督,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职业健康“三级预防”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

(1)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从根本上杜绝职业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

(2)第二级预防发病预防:早期检测和发现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即: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性疾病损害,早期鉴别和诊断。

(3)第三级预防:病人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即:保障职业病病人享受职业病待遇,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第一级预防是理想的方法,针对整体或选择的人群,对人群健康和福利状态均能起根本的作用,一般所需投入比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要少,且效果更好。

11.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安全文化是指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生存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文化。关于狭义的安全文化,比较全面的是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下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的一种“软”力量,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

12.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清晰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解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的基础。其他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重点是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13.安全生产标准化

篇6:数字城管的基本概念

数字城管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通过主动的问题发现机制、责任明确的问题处置机制和长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了科学、严格、精细、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市政管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行政执法等多部门、多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城管”,是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一次重大创新。

1.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路,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在市、区、街道、社区边界的基础上划分若干网格状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为准。单元网格划分完成后,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区域(若干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负责人为辖区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分区域管理。通过分区域实时监控,随时掌握城市的现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被动、盲目管理问题。

2.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

将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和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原则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的要求。在对部件相关的管理单位、权属单位、养护单位等信息进行普查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上,实现城市管理内容数字化。

3.信息采集器“城管通”

“城管通”是基于无线网络实现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专用工具。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城管通”终端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将城市管理的现场信息快速采集和报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接受监督中心的调度。“城管通”具备语音呼叫、短信群发、拍照录音、表单填写、地图浏览、数据同步、手机定位等功能。“城管通”硬件选型和应用软件开发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

4.“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责任更加明确。

5.城市管理流程再造

城市管理流程再造是指在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成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对工作程序进行科学优化和重新设计,建立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实现闭环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

6.综合评价体系

篇7:教育的四大基本概念

教育的四个基本概念,即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课堂?什么是好学生?

高效课堂作为一个相对先进和完整的教育概念,它的理论支撑正是源自对这四个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

高效课堂教育学主张,教育即人学,它意味着教育必须“从儿童出发”,也就是“以儿童为本”,即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展示欲、创造性。

高效课堂教育认为,学生首先姓“学”、字“生”。离开了“学”,就没有“生”,这个“生”即“生长”。因而学习即生长,学习是“学”、“生”的生命成长方式。

什么是好学校?记得中国教师报曾经这样概括过: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这句话源于梭罗的《种子的信仰》,它说,如果你在地理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即各种鱼,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你一旦挖好了池塘,自然就会往里面填东西。

那么,请问,我们现在的很多学校是“一方池塘”吗?如果不是,你怎么能指望有有水鸟、两栖动物即各种鱼,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的出现呢?教育不兴,是因为学生不符合要求吗?显然不是,那实在是因为我们的学校不是“池塘”,而有可能是“茅坑”,是“工厂”,是“屠宰场”,是监狱。

高效课堂教育主张,学校首先是“学生”的“学校”,因而学校的一切都应该体现出学生的色彩、声音、形象和存在。

高效课堂教育认为,一切的学习和生长都不可被人为地替代包办,学校必须要让学习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因而,学校的挑战、使命,是取决于如何为学习和生长创造、提供“发生可能”的众多因素上,如环境、动机、手段、机制等等,这样众多因素的聚合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是过程甚至更是教育教学本身,学校的价值就体现在它的“生态”意义上。因此,还可以这样精炼地概述:学校即生态。

高效课堂教育主张,教师角色具有三重意义:

一是学校生态的建构者,是提供学习和生长条件的人,离开教师这个特殊角色的存在,就意味着有可能失去“发生”,教师是一个必需条件,它的价值体现在――是学习和生长的“可能性”;

二是一个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你千万不要单纯以为教师是教材、课程的开发者,这或许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讲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习和生长的开发意味着首先是对学生潜能、思维、学习力等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开发,其次是对学习的开发,要敢于“放手”,大胆让学生在“在经历中体验”,去“失败中矫正”,从“感悟中成长”,再次是对生长的开发,条条大路通罗马,“人学”的教育主张是建议要从差异出发,接受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差异,准许学生“遵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生长,要敢于让每个学生“走自己的路”,而教育教学的内容指向性则更加清晰,生活、生命、生存。

三是一个信念的传播者,教师必须以自己的信念去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当我们概述学校即生态、教师即条件时,其中都包含着“文化”指向,有时候,需要从“教育即信仰”的角度去领会教师对信念的传播。

什么是好课堂?

我觉得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在学校、在课堂。可是我们的`很多课堂,除了知识之外,似乎没有别的什么,如果教育是“人学”,又主张“以人为本”、“全面发展”,那么,课堂显然要补充“筋骨”,尤其是要具有生命的价值意义。“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个概括包含了我对课堂的全部主张,与其说说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不如说它是一个生命场。它应该包含了所有与生活和生命相关联的内容。比如我们主张学生的生命是由无数个45分钟组成的,那么,我们就有责任让课堂充满感动和快乐,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该“与生命为敌”!

什么是好学生?

首先他必须身心健康,这是底线!没有了“命”,何谈价值?

其次,他要富有责任的担当,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人,而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第三,他当然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等。我们不是为了知识而活,而是为了生活而活。千万不可以培养一批知识的奴仆和不会生活的人,这样的教育是罪孽,纵然你有多高的升学率,升学是什么,是校与校、区与区之间的狗争骨头而已!一个有眼光的教育人,他会从人的价值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来培养学生,服务于人类。

四个基本概念,我们简称之为“新学校”、“新教师”、“新课堂”、“新学生”。

篇8: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一、设计素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为了深入挖掘设计素描的内涵, 有必要先认识一下设计素描的定义和一些基本概念。设计素描, 顾名思义是表现设计形态的素描, 具体的说, 是以单色线为造型语言, 传达设计形态、构造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现代设计绘画表现形式。

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 就是用铅笔或炭笔等绘画工具, 对造型进行单色线的描绘, 而不是用明暗光影的方式表现。用线条勾勒形态、区别构造, 是在二维画面表现的最基本方式, 同时也符合人们以线条的形式观察辨认形态的普遍习惯。尤其是线条具有直观、概括、丰富的造型语言和表达特征, 在描绘对象时, 依照准确的透视关系, 刻画对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既可以表现形态的可见部分, 又可以表现形态的被遮部分, 从而全面透彻地表现出形态的整体, 这正是用明暗光影的表现方式很难达到的。因此, 用不同层次的线条描绘形态、结构、空间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表现方式。其二是设计素描的服务对象, 毫无疑问就是设计。传达设计形态、构造及空间的关系是设计素描的表现功能, 设计素描的称谓是因其为设计对象服务的性质确定的。设计素描通过严谨的结构关系准确地描绘出设计对象, 并以其为载体传达理想化的使用、审美、制造等综合信息, 完成设计想象的视觉化表达的基本任务。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最适合于对立体设计与空间设计方案的表现, 具体指产品造型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等构思的表现。

二、设计素描在设计中的作用

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 我们要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的“灵感”, 稍纵即逝的就有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创意。当今知名的设计师无一不是具备着优秀的设计素描能力, 他们可以在工作、休闲、甚至在休息的时候, 随手把脑中一闪而过的创意记录下来, 正是这些创意和灵感带来了伟大的设计。对于设计者来说, 在很短的时间内勾勒出创意的形态是很重要的, 但是在短时间内我们记录的是粗糙的、不完整的。所以设计师通过设计素描不但能够记录出全新的设计创意, 表现预想的设计方案, 还能通过对已有的设计形态及其构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从而对其准确地再现, 以达到积累、借鉴设计经验之目的。因此, 设计素描既可以作为设计构思草图、效果图, 又可以作为收集设计素材的基本形式服务于设计创造活动。

三、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的异同

对于一个理工科出身的学生来说, 很少接触过素描, 所以本科阶段素描的学习是从简单的几何体开始, 长达几个月的学习过程并不能起到太大的帮助, 大多都是机械地照着摆放的静物描描画画, 最多只能做到形似。而且大学初期还没有任何的设计基础就开始学习素描, 学习过程中也缺少的专业讲解和指导, 使很多人最终也没能体会到素描对设计的重要性。

研究生学习期间, 通过大量的领会和交流, 我才明白设计素描与本科时期的简单素描是存在较大区别的。设计素描是技术与艺术、思维与表现的有机结合产物, 是当代设计师创意表达的有效方法。应该说, 设计素描是在绘画素描的造型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表现技法吸收了绘画素描的表现经验和线造型的技巧, 使之适用于表现立体及空间设计, 能够直观地反映设计形态结构和空间关系。在绘画工具、材料的选择、观察、训练的方法、透视规律的应用、结构关系的强调以及线的表现处理等方面上, 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大致相同。

然而, 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在形态创造、表现目的、处理方法、注重要点上有明显的区别。

1、绘画素描属于艺术表现范畴, 画面创作的艺术形象大多源于客观存在的原形, 因此, 绘画素描表现的形态具有一定的参照特性。而设计素描属于设计表现范畴, 是根据设计意象, 理想化的造型状态, 描绘出一种从无到有的全新的产品或空间设计概念。设计素描所表现的是为现实生活需要所预想的具有实用、审美价值的功能形态。因此, 设计素描表现的形态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是没有参照性的。

2、绘画素描的表现不受时空及题材的限制, 用艺术化的视觉形象和精神内涵震撼观者的心灵, 使之产生艺术共鸣。绘画素描创作的结果是人类文化生活所需的精神产品, 也是绘画素描创作的根本目的。

而设计素描的表现, 首先要了解表现对象的功能形态、构造关系、装配工艺、成型材料、制造技术等因素, 并以此为创意表现的基本前提, 经过综合考虑, 将理想的设计形态描绘出来, 让生产者与消费者对未来产品的生产与使用概念有明确的了解, 使之与该设计产生共识。设计素描表现的结果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 是设计素描表现的根本目的。

3、在绘画素描的创造过程中, 为了突出主题, 使画面表现效果更加鲜明, 在作画中, 经常对表现物象采用夸张、变形、省略的处理方法。

而设计素描的表现则强调如实地传达设计信息, 将形态创意全部、真实地描绘在画面之上, 任何超出设计本意的夸张、变形的处理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在设计素描虚实关系的把握上要做到实则清楚, 虚则存在, 对造型的虚无处理是不符合设计表现要求的。

4、对于绘画素描作品, 由于它的观赏性, 人们往往关注它的艺术效果和整体感觉的表达, 重视画面表现结果。

而设计素描作品, 既要关注画面的表达结果, 又要重视画面形态推导的描绘过程, 在描绘过程中, 产生新的创造灵感, 扩展新的设计方案。

从设计素描的概念和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比较中, 不难看出设计素描在设计创意表现中的实用价值和专门作用。设计实践表明, 设计素描所表现的功能是绘画素描不能代替的。

五结束语

设计素描既是一种设计绘画的表现形式, 又是其它设计绘画表现形式的训练基础。不论是徒手绘画的, 还是电脑绘画的产品、展示、室内、建筑等设计效果图都离不开严格的线造型基础。按照透视规律, 准确地描绘形态的造型结构特征是各种表现形式的共有过程。线造型的描绘是形态显现的基本形式。只有具备准确的线造型表现能力, 才能进一步地运用光影、色彩、质感等表现要素, 发挥各种表现工具、材料的优势, 丰富设计表现效果, 才能掌握更多的设计绘画表现方法, 展现各种不同的表现效果, 适应设计传达的需要。因此, 设计素描是学习其他表现方法的必修课。为了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 我会在以后的研究生学习期间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设计素描。

篇9:谈谈对数的基本概念的教学

我参加了县职校数学学科“魅力课堂·有效教学”为主题的研修活动,听了三堂“对数的基本概念”第一节课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课,毫无疑问,这三节课都很好地贯彻落实了新高中教学课程和教材的理念,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有许多教学环节设计得很精彩。由于反复听同一个内容的课,又在课后进行了评课,听到对这个内容教学的一些讨论,便逐渐有了一些思考。这里写出来与大家讨论、研究与此内容相关的一些教学问题。

一、关于“对数”名称理解的教学

教材中对数的定义是这样的:一般地,如果a(a>0,a≠1)的b次幂等于N,就是ab=N,那么数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aN=b,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对于定义中“对数”的名称理解,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接受。其中有一堂课,一个学生当堂提出来,为什么不叫“错数”,而叫做“对数”?上课的教师对借班上课的学生突然提出来这样的问题事先也没想到,一时不知所措,只能忙于应付学生,说是像一个人生出来的时候一样,父母取名张三就叫张三,给他取名李四就叫李四一样,这只是数学前人作出的一种规定所以叫对数。结果引来另一个同学又站起来说取名张三一定有实际的含义,比如是姓张的人家第三个小孩,所以父母给他取名张三,显然这个回答难以让学生满意。

可见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有必要了解数学的有关历史。如果用以下的数学历史教学,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数概念了。

对数是十七世纪中叶由穆尼格引入中国。十七世纪初,薛凤祚在1653年著的《历学会通》有“比例数表”,也称“比例对数表”,称真数为“原数”,称对数为“比例数”。《数理精蕴》中则称作对数比例,对数比例乃西士若往·纳白尔所作,以借数与真数对列成表,故名对数表。此后在我国便都约定俗成,称作“对数”了。

通俗地讲,就是在指数式中,如果特定的底数a一定时,已知了幂数N,而倒过来求指数b。薛凤祚设计了这样一张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对数表,知道了一个原来的数N,而在表中能一一“对”应唯一查到所求的比例数b。这就是“对数”的由来。

二、再谈关于“真数”名称的教学

三位公开课的老师,在定义了什么叫对数后,在式子中logaN=b,把a叫做对数的底数,把N叫做真数。因为在指数式中N>0,所以负数与零没有对数,真数N>0。

这里“底数”的概念对学生理解来说没有问题,指数式中已经有了底数的概念,在对数式里面a看上去又确实在底下,所以“底数”的概念容易理解。

问题是其中第二堂公开课中,当老师讲到真数时,有几个学生私下在议论这个“真数”,小声的自言自语,为什么叫“真数”?而不叫“假的数”?

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坐在旁边,真的是惊奇了,为学生肯这样思考问题动脑筋拍手称快。

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在经历了一番集合与函数中的抽象定义以及各种符号轰炸之后,又迎来了一个难点是对数函数。前面叫“对数”名称的理解刚解决,突然又出来一个不能顾名思义的“真数”?理解新名称成了这堂课的另一个难点,如何突破?

那么究竟对数式logaN=b中的N为什么叫“真数”?参加评课的所有数学教师都说教了这么多年的对数,是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事后,我试图找到了一种解释。在google搜索,一查还真能查到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较好的解释。

邹伯奇,1819~1869,广东南海人,清代物理学家,对天文学、数学、光学、地理学等都很有研究。邹伯奇的数学成就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著述中,为当时中国数学界填补了不少空白。其中也曾对对数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由于邹伯奇先生是一位广东南方学者,经常在全国各地游学,到达了北方后,用比较浓重的乡音宣讲对数,在介绍到其中对数的“正数N”时,“正数”在广东话中读做“zhenshu”,他说出的“zhenshu”在北方人耳里就听成了“真数”。这与现在我们所说的“负数与零没有对数”不谋而合。

虽然这仅仅是一种猜测,但也不外于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我们用这些历史资料适当地补充教学,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对学生突破难点有一定的帮助,不知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三、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数概念”的引入,三位教师从不同的引题创设情景,有直接从指数式引出,有从国民生产总值a(1+8%)x=2a中引出求x,有从指数函数y=2x与y=()x引出对数概念,仅仅从引入对数概念角度来看,确实达到了组织者“同课异构”目的。

但三位教师都仅为掌握知识而讲授知识,没有从培养能力多去考虑教学。比如其中一位从2?=4,2?=8,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从中来直接引出,但没有从培养数学能力上去考虑设计。如果我们的教师这样设计教学,比如求指数式2b=12中的b怎么求?b有没有?存在不存在?如果存在,怎么表示?如果存在,是不是唯一?这个数要满足什么条件?学生看到这样的问题,心里痒,想回答,却不知道怎么答,从而激发学习求知欲。

再一个就是对数表示问题,在引入了对数写法后,比如x=log325,对学生来说,到此这只是一个数学符号。

已经是高中的学生,现在看€笔亲钇匠5氖铝耍绻氲降笔毖案攀钡那榫埃湛佳毖詟痹趺纯炊疾幌肮撸笔蔽颐窃僮坏絰2=2式子中去看€保鞘本秃苋菀桌斫饬恕?

x=logaN要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首先这是一个实数,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实数呢?那我们可以再通过指数式的相互转换去理解含义,让学生觉得对数就是那么回事,这样就把对数概念讲得自然而然了。

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多一些独立思考,认真思考教学,也认真思考数学。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更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人生发展。

篇10:路政管理的基本概念

牢固树立“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不学则退”的观念,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虚心学习、踏实努力工作,服从管理,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讲究礼仪风纪,严于律己;必有收获。路政管理机构的特征

§

指路政管理机构从纵向分作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上下层级之间是隶属关系,下级对上级负责,各层管辖范围随层级往下相对缩小。总队→支队→大队→中队 §

路政管理机构是指为了完成国家赋予的路政管理职责,按法定程序组建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有机整体,是一种广义和动态的行政组织。

§

它具有以下2个特征:

§

1、路政管理机构是代表国家实施公路行政管理权的组织,是按照法定程序组建的。§

2、路政管理机构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活动,能独立承担自己行为所引起的效果。路政管理机构的组织原则

§

1、精简原则

§

2、管理幅度适当原则

§

3、完整统一原则

§

4、指挥灵便原则

§

5、职责权利统一原则

§

6、协调一致原则

云南省的路政管理机构

§

一块是垂直管理的,即省路政管理总队,其下属的16个州市路政管理支队和3个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支队,各支队下设县(市、区)路政管理大队、路政管理中队。

§

一块是属地管理的,即各州(市)交通主管部门设立的路政管理处、科,各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设立的路政管理科、股,这些路政管理机构主要由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设立,管理县、乡公路,省路政总队主要是对其进行业务指导。

路政管理机构的职责

根据交通部《路政管理规定》(交通部2003年第2号令),路政管理机构主要具有以下职责:

1、宣传、贯彻执行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保护路产,维护路权;

3、实施路政巡查;

4、管理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

5、维持公路养护作业现场秩序;

6、参与公路工程交工、竣工验收;

7、依法查处各种违反路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案件;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云南省公路路政管理总队的职责

(1)负责宣传、贯彻路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2)负责全省公路路政的行业管理,组织、指导全省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3)制定全省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全省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4)负责全省公路路政管理队伍的建设、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按照干管权限管理所属单位的干部;

(5)负责所属各路政管理机构的党、团组织和工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6)负责全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保护路产、维护路权工作;

(7)负责指导、协调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8)负责所属各路政管理机构的基本建设和财务管理工作。

(9)负责路政装备、服装、法律文书、执法证件的发放和管理工作;

(10)负责办理路政总队管辖的路政许可事宜;

(11)负责组织、指导全省的治理超限运输管理工作;

(12)参与公路建设和公路附属设施的规划及重点公路工程交工、竣工验收;

(13)负责组织、指导在建公路和公路养护的保通工作以及收费公路的通行费督查工作;

(14)负责组织实施全省路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科学研究、开发应用工作;

(15)负责报送道路通阻信息;

(1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17)承办省交通运输厅交办的其他事项。

各路政管理支队的职责:

(1)宣传、贯彻执行公路路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厅制定的有关公路路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2)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所辖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

(3)参与接管公路工程交工、竣工验收;

(4)负责办理路政支队管辖的路政许可事宜;

(5)负责所辖公路的治理超限运输管理工作;

(6)负责所辖收费公路的通行费督查工作;

(7)负责查处所辖公路上发生的重大路政案件;

(8)负责支队的党建、工会、共青团及队伍建设工作,负责全体路政员的德、能、勤、绩、廉的考核

和管理工作,负责各所属大、中队领导的任免;

(9)负责支队的财务管理和基本建设的实施;

(10)负责所辖公路路政统计报表、路政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上报工作;

(11)负责在建公路和公路养护的保通工作;

(12)负责监督、检查、考核本支队的路政管理工作;

(13)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上一篇:北城小学校长下一篇:小学生植物栽培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