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绿色学校基本情况(自评报告)

2024-05-09

创建绿色学校基本情况(自评报告)(精选6篇)

篇1:创建绿色学校基本情况(自评报告)

创建绿色学校基本情况(自评报告)

**中学是一所具有四十多年文化底蕴的学校,经过不断改建和绿化美化,现已形成了环境优美,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的花园式单位。学生讲文明,重修养,学习勤奋,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学校不仅在校园环境上注重人与自然是和谐性,还十分重视对全体师生进行热爱自然的教育活动和培养。把创建“绿色学校”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把环境建设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到有计划、有总结,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人力、物力、作为校园文化资金投入有保证,对开展环保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干部、教职工、学生有奖励制度。

一、领导重视,把环保教育列入学校管理工作计划。

创建绿色校园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升人们对环境认识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领导十分重视绿色校园创建工作,认真学习落实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将争创绿色校园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统一规划设计,以绿色校园创建为载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提高。学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教育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领导、教师、学生代表参加的校环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小组各部门分工和职责:

(1)组长负责学校“创绿”“环教”计划的制定和领导,副组长全面负责工作计划的落实。

(2)教育处:负责组织学生具体实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3)教学处:负责教师培训和学科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4)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管理和环教设备、设施的增设。

(5)办公室:负责有关材料的上报,拟定。

(6)班主任:具体负责各班环境保护系列活动的开展。

二、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培训机制增强教师环保教育的意识。环保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须依赖于教师。因此,学校把教师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使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在教师中深入人心,让大家认识到绿色学校不仅是一所环境清洁优美的学校,也是一所倡导先进环境文化的学校,一所环境教育教学规范化、系统化、创有特色的学校,一所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学校。学校要求教师要不仅要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合理节约的消费观念和珍惜环境的自觉行为,更要以“满族中学教职工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形象,语言要文明,举止要大方,衣着要整洁,待人接物要得体,不当众吸烟,不乱扔乱弃,办公室内干净整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不放松小节,不做破坏环境的人和事,遵纪守法,自觉践行和维护公共道德。这样调动了教师的参与意识,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氛围。

三、校园建设突出环境育人

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

几年来,学校在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消灭“脏、乱、差”现象的同时,下大力气搞好四化(绿化、美化、硬化、净化)建设,让校园美起来。其次,在做好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积极营建文化氛围和书香气息。学生课余活动的场所有关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的警句、格言随处可见;班级内统一张贴《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训及学生的书画作品;各处室及教师办公室制定自己的工作格言,张贴上墙,营造办公室的文化氛围,鞭策勉励自己工作。

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文化建设的不断提高,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更主要是发挥育人的功效,让学生在享受环境的同时,接受环境教育,提高对环保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环保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提高。

四、发挥主体,开展活动,实施环保教育。

1、健全制度,狠抓落实

学校把环保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建立健全各种环境教育制度:(1)学校开设环境教育课,由地理教师担任,每月一节,教案齐全。(2)班级管理中,开展环境建设评比制度、个人卫生评比制度、卫生区评比制度、爱护公物制度、节水节电制度、主题班会制度等,并把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优秀班集体评选条件之一。(3)建立奖励机制,对学科渗透表现出色的教师给予奖励;对环保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给予奖励;对学校环保建设提出合理

化建议的人给予奖励。几年来,我校共有12人次获得了奖励,学校投资3000多元。为了使学校环保工作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学校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环保工作,定期召开环境教育会议,研究检查环保工作落实情况。

2、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实施有效环保教育。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绿色校园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道德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几年来,我校以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向学生发放环保知识宣传材料,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使环境知识深入人心;每学期开展一次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和以“良好习惯,小事为先”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及保护环境、创建绿色校园等宣传教育,提高了师生对创建绿色校园工作 的认识,增强了行动自觉性,提高了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教育道德观的理解与认识。

3、以养成教育,促环保教育。

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我们将环保制度的贯彻落实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相结合,教育学生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诚实人,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培养习惯为重点开展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素质提高。2006年初,我校结合“文明礼仪教育”,强化对学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折花踏草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此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师生文明素养的提升。

4、抓主渠道,学科渗透,增强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我校提出了学科教学实施环境教育的具体要求,开展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研究,各学科在教研组活动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点,结合教材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寓环境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学校进行优秀教案征集,开展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讨,教师们能够自觉的将环境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紧密结合。同时,为丰富教师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学校投入资金9万元,构建藏书10万册的教师电子阅览室,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满族中学

2006年9月

篇2:创建绿色学校基本情况(自评报告)

创建“基本无辍学学校”的申请

局: 县政府教育督导室:

根据谷教文[2003]73号文件精神,我校对照“基本无辍学学校”评估标准,对我校学生控制学生辍学流失的职责及奖惩、招生情况、学籍异动情况,客观公正地对学校防流堵辍工作进行自评。几年来学校办学方向明确,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通过自评,我们认为已达到“基本无辍学学校”标准,特申请县教育、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校进行“基本无辍学学校”评估、验收。

庙滩镇中心学校

二00九年九月

庙滩镇中心学校

关于创建“基本无辍学学校”的

庙滩镇中心学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七大精神、“三 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省《关于教育改期和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湖北省《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全国、省、县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几年的艰苦奋斗,庙滩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普及程度和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照《襄樊市乡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项目及指示要求表》的具体内容,长年高标准抓好“普九”工作,重点抓落实学生入学率、普及程度,以严格认真的态度逐条进行自查,已达到“普九”规定的各项标准。

保证每一位适龄少年进入初级中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者神圣的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义务,而且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基础。“经济要发展,教育必先行”,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腾飞,这已成为庙滩镇中心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识。正是基于这一高度上,把此重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建立了“支部负责,行政主管,班主任包班,教师包人”的四级责任制,已连续几年把学生巩固率保持97%以上。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动员一切力量,想千方设百计,努力改变学校的面貌,积极完善“普九”配套设施,摸索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建校”的成功之路。

现将庙滩镇中心学校狠抓创建“基本无辍学学校”,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庙滩镇中心学校地处庙滩镇南端,东邻汉水,西接303省道,校园面积32352平方米,学校现在教学班13个,专任教师75人。被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教育局授予“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市教育局授予“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标准化食堂、模范教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2008-2009学年度,我校年报在校人数871人。(一年级264人,二年级288人,三年级319人)。

2009-2010学年开学后,到目前为止,一年级招收新生225人,二年级267人在校就读,三年级283人在校就读。上学年年报后转出学生16 人,转入2人,复学12人,应有在籍学生为788人,实际在校775人,全校共流失在籍学生13人,流失率是1.5%。

二、具体作法

1、积极组织学生入学

积极组织学生入学保证适龄少年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为此我们庙滩镇中心学校制定了《入学通知制度》,规定:凡应避小学毕业生,在庙滩镇中心学校范围内的,家长有责任送子女入学。学校在每年的8月中旬将逐人送《入学通知书》,保证适龄少年进入庙滩镇中心学校学习。对于不愿意入学的少年,学校积极和村或居委会干部联系,向其家长或监护人宣传《义务教育法》,保证每位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力。

学校依法保障在校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力,加强师德教育,任何人都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更不得随意停学或将学生拒之门外。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积极想办法给予救助。根据实际情况,对困难学生给予全免或半免杂费,帮助贫困的学生就学,或组织全校师生捐助,确保每一位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学校为了更好的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促其成材,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联系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周围社会中发生的好人好事和坏现象,并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2、积极防流堵辍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防流堵辍工作又是提高普及程度的关键所在。它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学校为进一步增强防流堵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了把普及程度提高到最大限度,把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学校根据谷教(2002)34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防流堵辍的“三包”责任制。责任制规定:(1)明确“三包”内容,控制学生辍学和动员流失生返校的“三包”即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课任教师包人。(2)加强走访工作,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树立为一切学生服务,服务一切学生的思想。对厌学的学生积极做通思想工作,要求他们克服学习上的暂时困难,教师积极帮助,解决学习上的拦路虎。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积极救助、捐助。并及时家访,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做好家长的工作,把辍学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以已流失的学生,积极争取村支两委的支持,将其动员返校。(3)改进教育方法。每位教师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关心、爱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加以肯定,对他们的不足,应耐心帮助,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绝不可为了追求分数,增加学困生的负担。(4)加强师德规范教育。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杜绝歧视差生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人和事。对有师德失范的人和事,有一起查一起,绝不放纵。以师德失范造成学生流失的,要追究责任者的过失,并罚款100元。(5)大力推进快乐校园工程建设。学校是育人的摇篮。快乐校园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快乐课堂,快乐活动,快乐教育的阵地。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愿学、乐学。(6)加强就学管理。各年级各班一是建设辍学流失月报制度;二是组织动员流失生返校汇报制度。凡劝返一名流失生,学校另给予该教师40元奖励;三是建设了普及程度为重点的义务教育档案,做到分类立卷,数据相符,装订规范。(7)建立和完善贫困生校助制度。一是各教学班要坚持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二是学校对贫困生的各项费用实行缓、减、免的办法,保证他们安心学习,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三是积极争取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资助贫困生。保证每学年都有3-5名学生得到社会人士的资助。(8)严控在校学生辍学流失。全校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教师,每3至4人包一个教学班,每人包保一个小组,包保时间从学年开学至下学年开学,教学班流失率超过3%的,每流失一人罚款50元,班主任及包保教师分占一定比例,包年级干部的罚款是该年级的平均数。校长罚款是全校三个包年级干部的平均数,这样全校教师人人都是防流堵辍的第一责任人。(9)教学效果与参考率挂钩,参考率占20%。(10)对防流堵辍工作每学年进行总结表彰,评选出先进班级和个人。总结防流堵辍的经验,对先进个人学校奖励100元,并在年度考评中同等分数的情况下,优先评为先进个人。

3、认真管好学籍档案

及时认真填好、管好学籍档案,做好档案归档工作。(1)对于新生入学后班主任及时填写好学号和学籍管理档案。(2)对于二、三年级学生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就学学籍管理办法。对于因病、迁移等要求转出、转入的学生,及时办理手续,保证每位学生及时就学。(3)对于不属于本校招生范围内的学生,其家长或监护人要求来校学习的,积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不违规招收一名学生。

4、普及程度达标

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工作努力下,近三年来,学生的巩固率平均在97%以上,学生流失率控制在3%以内。特别是今秋开学后,我校教师积极走访动员50余名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返校在校学习。保证每一位适龄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我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普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校容校貌、教学条件和教育改革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也存在不足。重要表现在:一是学校配套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职工教育观念还要进一步更新,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步子还需加大。三是对防流堵辍工人的措施上再细化,需加大奖罚力度,切切实实保证每位少年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总之,我们今后决心继续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引导全体教职工进一步贯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国、省、县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长年以高标准,做好“普九”工作,扬长避短,努力奋进,开创庙滩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新局面。

庙滩镇中心学校

篇3:兖州市平安农机创建情况调研报告

1 基本情况

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 是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全市总面积651 km2, 辖7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省级开发区, 492个行政村, 人口60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 耕地3.3万hm 2 (50万亩) 。截至目前, 兖州市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全市创建省级示范镇2个, 市级平安农机示范镇2个, 平安农机示范村252个, 平安农机示范户743个。

2 主要措施

(1)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为加快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亲自挂帅, 农机、安监及各镇街政府负责人任成员的创建平安农机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 (兖政办发[2010]6号) 文件, 召开了全市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 市政府与各镇街、各镇街与各村层层签订《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责任书》, 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 农机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依法监管, 镇街政府主抓和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格局, 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2) 创新思路, 关口前移, 为加快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层基础。积极创新思路, 采取了农机安全监理区域化管理。把全市各镇街划为3个监理片区 (新兖、新驿、大安3个片区) , 实行分片包干, 责任到人, 每个片区由一名副局长带队, 一名副站长和两名监理员协助工作。片区与镇街农机站配合, 深入到各镇街、村、作业场所, 逐村逐户进行摸底排查, 将人员、机械及安全监理情况统一录入计算机, 实行“一机一卡、一村一账”网络化管理。同时, 加强对村级创建工作的具体指导,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按制度办事, 用制度管理。

(3) 贴近基层, 多措并举, 为加快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进程提供了高质量的亲情服务。开展亲情服务是做好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基础, 结合实际, 完善服务措施, 提高服务质量, 真正让机手感受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亲情。一是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及时解决了机手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 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二是为机手开辟“三夏、”“三秋”供油绿色通道。兖州市农机局与中石化山东济宁石油分公司协商, 共同设立农用柴油供应保障机制, 开设农用柴油绿色通道, 制作了农机优先加油卡, 优先加油卡采用实名制, 实行“一机一卡”, 凡依法登记注册、从事农业生产且按规定年检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免费办理优先加油卡, 优先保障“三夏”、“三秋”生产供油。三是开展“一条龙”、“一站式”服务。面对农业机械面广量大的实际, 坚持从源头抓起, 把工作重点放到基层, 抽调精兵强将, 成立年检小组, 严格业务程序, 严把检验标准, 采取集中与分散年检的形式, 充分发挥农机维修保养维修中心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及时排除机械故障, 确保了机械安全生产。四是加强农机安全技术培训。依托农机化学校, 充分整合培训资源, 将农机安全与农机技术培训紧密结合, 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大力开展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操作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培养造就了一批农机能人和农机大户, 为创建平安农机提供了人才支撑。

(4) 强化宣传, 正面引导, 为加快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进程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正面引导农机手依法接受农机管理, 是提高农机手安全生产意识、主动预防农机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结合安全宣传“六个一”活动, 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形式的农机安全教育, 真正让农机手入心入脑, 时刻绷紧农机安全生产这根弦。通过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 提高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预防了各类农机事故的发生。

(5) 苦练内功, 规范管理, 为加快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进程练就了一支高效的监理队伍。开展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农机安全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基础。近年来, 不断规范业务管理,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切实提高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水平。一是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严把农业机械登记关、农业机械检验关、农机驾驶考试关, 实行谁主办、谁签字、谁负责和责任倒查追究制度, 确保人机双过关。二是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山东省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管理规定》和《山东省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 强化监理收费的监督检查。三是监理队伍规范化建设。结合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制定了监理站目标责任承诺制和考核制, 根据责任分工, 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 人人签订岗位承诺书, 做到了分工负责, 责任到人, 确保了平安农机创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随着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逐步深入,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安全监理工作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 农机经营使用者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安全检验及驾驶人培训、考试、发证工作进一步规范, 源头管理得到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措施逐步得到完善, 事故隐患明显减少;农机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已逐步构建起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 并初步实现了农机安全生产的全程监督管理。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机监理措施手段落实受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农业机械有其生产特殊性, 农忙时大都在田间作业, 督促办理牌证、落实安全措施未果后, 监理人员如采取暂扣机车等强制手段, 势必会因影响农业生产不合民意遭到群众反对, 更甚之会受到纪检纠风部门查究;农闲时机手不是将机车封存入库, 就是外出务工家中无人, 使机车入户、驾驶员培训考核、年检等业务无法办理, 给监理外勤工作开展造成实质性困难。

(2) 农机手法律意识淡薄。农机手总认为自己买拖拉机或者联合收割机, 只是用于农忙季节的田间作业, 在自己家门口拉拉庄稼、收收种种, 又不经常上路, 不需要参加培训、考试、办证、入户挂牌和年度检验, 这种思想是逃避管理, 造成“黑车非驾”现象严重的主要根源。

(3) 缺乏必要的拖拉机报废补贴政策。国家对拖拉机没有强制的报废措施、报废标准和报废补贴政策, 该报废的拖拉机没有报废, 卖废铁农民又舍不得, 尽管机车状况差, 仍继续凑合使用, 安全隐患极大。在每年的机车保有量统计中增加了黑车漏检的比例。

(4) 各级政府对农机监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对农机监理缺少必要的投入, 致使农机监理装备差, 办公条件落后, 效率低。直接影响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进行驾驶员培训、考核和年度检验工作的开展。

4 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建议

(1) 积极争取领导重视, 保障创建工作正常开展。监理部门应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沟通协调, 积极争取工作经费、人员工资保障, 解决农机监理人员搞好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实际困难, 保障创建“平安农机”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使创建工作不致停滞不前、半途而废。

(2) 加强部门协作配合, 借鉴先进工作经验。农机监理部门应加强与安监、交警部门的沟通与联系, 加强信息交流, 争取得到安监、交警等部门的配合来共同搞好创建活动。要学习借鉴交警的先进工作方法和经验, 并积极协调与公安交警组织联合执法活动, 以切实加大农机监理执法力度、增大安全监管覆盖面。

(3) 创新管理模式, 加大执法力度。要扎实开展源头管理, 动员农机监理员工作重心进一步下沉, 到农机作业场所开展送牌送证到家、送检送审上门等服务活动和专项执法检查活动, 做到应查尽查、不留死角, 治理好无证驾驶、无牌行驶、违法载人等安全隐患;加强与镇街政府、村委会的沟通与联络, 定期向其通报农机安全检查情况、农机事故发生情况, 提出相对整改意见或建议, 创新农机安全管理模式, 延伸安全管理与服务的链条。

篇4:创建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基本策略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学校全面启动了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创建工作,在传统的学校文化构建基础上,通过挖掘“小、专、精”的文化元素,确立了独具自身特色的主题式学校文化,逐步走出一条内涵发展、品牌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径。

一、学校文化与主题式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是被广泛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不仅反映一所学校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种种内化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区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宏观上的教育价值理念。

主题式学校文化则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选择人类优秀的文化资源,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以及学校对教育的价值追求,凝聚为统领学校发展主题的学校文化。它是学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

二、主题式学校文化的价值体现

从学校文化的功能角度来看,主题式学校文化的价值体现直接指向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个层面。

一是学生层面。主题式学校文化可以激活、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提升学生的“精、气、神”。在创设主题式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学校通过开发实施特色校本课程、策划开展特色主题活动等来滋养学生心灵,促进学生精神品格、意志品质、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是教师层面。教师在参与创设主题式学校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价值追求的认同感、对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对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以及对教师团队的归宿感,进而引发教师队伍的教育行为、教学方式与文化氛围的改变。

三是学校层面。主题式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基与灵魂,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它既要尊重学校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又要关照学校未来发展的时代诉求。可以说,优质学校文化的建设归根结底就是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创设。

四是社会层面。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主题式学校文化虽然不具有社会文化的多元性,但它往往蕴含着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优秀的传统、博爱的胸怀,通过学生、教师、家长等渠道不断引导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三、创设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基本策略

在区域“主题式学校文化”工作全面铺开之际,滨海学校借鉴了多所学校在主题式学校文化构建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探索出了创设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基本策略。

1.合理化定位

一是回归教育本真。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创设要以教育的本质为原点,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对办学宗旨做返璞归真的追问。主题式学校文化要回答“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二是结合学校特点。比如,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星海学校是在金州新区“多元发展,国际融合”的区域发展理念下成立的,该校的建立旨在为进一步提升投资软环境,培养现代化人才做出积极贡献。因此其主题式学校文化定位在“为成就卓越公民而奠基”,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发展目标有机结合。

三是顺应体制创新需求。比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金石滩实验学校的创建,是金州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近年来在办学体制探索道路上开辟的崭新模式。学校以集团化办学为基本模式,将学校文化定位为“山包海容,金石花开,天人合一”,充分体现了集团发展的定位需求,即中心引领,多点辐射。

四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以笔者曾经工作过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中学为例,2013年至2014年期间,该校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文化特色联盟”工作方针指导下,创建了以“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为核心的主题式学校文化,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爱国主义价值观等价值元素内嵌其中,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使教育与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念保持高位一致。短短一年时间,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内驱力和牵引力使这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办学定位更加准确,教育教学质量节节攀升。

2.特色化构建

一是主题鲜明。主题的表述既要形象具体,又要寓意深刻,令人过目不忘,百思不厌。滨海学校三面环海,因此确立了“海蓝浸润生命”的文化主题。

二是挖掘特征。注重挖掘主题所蕴含的地域特征、文化特征、人文特征等。滨海学校所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与大海密不可分,海洋文化的选取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

三是价值选择。选择与主题内涵相一致的蕴含深刻教育价值的内容和载体,选择的过程要体现价值与内涵的统一。滨海学校的海洋教育主题式学校文化选择以大海为载体,并深入挖掘了大海的包容、智慧等特质,凸显其教育价值和内涵特征。

四是课程支撑。挖掘与既定主题内容一致的特色课程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主题式学校文化的课程化实施和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奠定基础。滨海学校的海洋知识普及、海洋文化理解等课程的构建既与三级课程相呼应,也体现了海洋文化的渗透。

五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主题式学校文化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应该时刻以创新的思维,审视主题的构建以及文化的发展沿革。

3.整体化实施

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实施过程应以人为主体,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注重内化与践行,整体实施,全面建设。滨海学校在精神文化建设层面,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教育理想,以“让海蓝浸润生命”为办学理念;在行为文化建设层面,要求师生行为处处体现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内在品质;在物质文化建设层面,保证物态的设施、建筑、图形图像等与主题式学校文化一脉相承。既把海洋文化主题有机融入到学校文化的方方面面,又把整个学校文化凝聚为一体。

4.智慧化推进

一是高位引领。通过教科研、特色课程建设等多种渠道,不断推进主题式学校文化的高位发展。

二是广泛传播。借助外力,搭建多样化、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平台,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获取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发挥更显著的辐射作用。

三是亲切沟通。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创设,离不开校长、教师、学生的思考与参与,每个人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每个人的价值观念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净化提升,在文化内化的过程中,实现“文化化人”,进而达成育人目标。

四是过程完善。关注过程性,不断积淀、选择、凝聚、发展价值观念的行为方式,从而完善、提升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创设水准。

总之,主题式学校文化为创设优质的、个性化的学校文化打开了思路,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创建,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扩宽教育视野,提升办学质量带来了崭新的契机。

篇5: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二0一二年三月

西安市第第四十八中学创建“绿色校园”自评报告

一、学校简介

西安市第四十八中学是一所建校五十多年的现代化中学,占地19824.40平方米,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学生餐厅、学生公寓布局合理,既美观又科学。目前,学校绿地面积达6730平方米,绿化率 42%,绿地率45%,校园内绿化、硬化率达到58%。春天里的校园碧草如茵,繁华灼灼;而夏日骄阳下紫薇争奇,月季斗艳;秋风中有菊花傲立,丹桂飘香;冬雪中则芳草凌寒,腊梅吐蕊。花园精巧别致,令人心旷神怡;雕塑造型含义深远,催人奋进。而与这美丽迷人的景色交相辉映的,是第四十八中学师生们的青春活力。学校目前有在校生1360多人,教职工130人。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先后被市人事局、市教育局授予“西安市基础教育先进单位”、西安市教育局“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西安市“创卫先进单位”、西安市“卫生先进单位”、未央区人民政府“文明单位”、未央区教育局“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西安市人民政府“全市消防工作先进单位”、西安市市教育局“德育先进集体”。

自建校以来,学校十分重视环境育人工作,在进行学校的各项建设规划时都优先考虑环境的建设,坚持环境育人。学校把校园的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开展环境教育当作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一项大事来抓。学校专门制订完善了校园绿化美化规划,建立学校绿化档案,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全面整治校园环境,种树、种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

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以来,学校根据绿色学校的基本理念,从自身特点出发,以先进的理念长远的眼光调整环境教育的思路,抓落实,抓成效,使环境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师生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

二、明确意义,完善制度,构建绿色环保教育体

1、建设绿色校园势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绿色教育所追求的,不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更象征着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它通过对“环境”的改善,熏陶校园里的全体成员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使校园物化环境与文化气息真正融为一体。三年来,校领导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将校训“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意义实现于校园生活的角角落落、时时刻刻。经过无数次的学习、反思、商讨,领导班子形成了共识:优秀的校园文化所形成的学校精神和良好校风,不仅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还催化有潜在能力人才的迅速成长;相反,不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则可能对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起阻碍、限制甚至扼杀的作用。于是,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生活中,四十八中的老师们都在汲取成长和进步的源泉,以身示教,并将培养完全的、健康的人为己任,在优美的校园中传播着“绿色”更长远的意义。

2、领导小组切实负责

学校专门成立了由虎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处室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和部分学科教师为组员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并依据计

划开展工作。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每学年的环境教育目标、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学校各部门根据学校计划,制订相应的环境教育计划和职责。办公室负责布置工作,传达任务,并及时做好阶段性工作总结;教导处负责教学,落实学科渗透;教研组负责教师培训、学习、科研;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环教设备、设施的增设等;政教处具体负责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团委负责师生环保意识的宣传和培养。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使绿色校园的创建得以顺利开展。

3、制定制度,为创建绿色校园保驾护航

为了落实环境教育、实现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校园环境管理规定》、《校园环境保洁制度》、《实验室管理及赔偿制度》、《环境教育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对校园内的环境卫生以及能源的节约利用提供了规范,也促进了全体师生的环保积极性。由德育处设立的校园环保值周制,就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加大投入,努力实现环境育人

1、加大投入,营造绿色文化校园

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注重校园环境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投入260多万元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投资320多万元建设了一流的人工草坪运动场、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各种体育场所一应俱全,学校环境面貌首屈一指。在占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布局,建造了校内公园,种植了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校园

内成片的平面绿化,使学校空气清新,景点美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文性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一墙、一窗、一报、一室都在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一进校门就受到环境气氛的强烈熏陶。校园大道橱窗、围墙上,楼道内、走廊里设置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挂像、校训校风宣传牌、环保标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真正达到了环境育人的效果。

2、重视养成教育,让习惯成为自然

学校在美化校园的同时更加注重养成教育,力争让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爱护校园,净化环境。办公室每年在教师中开展文明教师、卓越办公室、绿色文化传播先行队等评比活动,加强了老师们言传身教的自觉性。德育处在学生中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校园明星等评选活动,还组织了“爱我校园——向陋习告别,与文明握手”签名、“我为校园添绿色”征集、“环境—文明—素质教育大讨论”主题日等多项活动。并利用升旗仪式、班会宣传绿色环保知识,平日卫生打扫要求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做到校园净化、教室美化、厕所干净。每位师生做到节约用水用电,废物处理环保节俭。随着习惯的培养,广大师生深切地感受到“四十八中是我家,保护环境靠大家”,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不良现象得到有效制止,爱护花木、保护环境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3、课堂教育渗透“绿色”意识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科教材中都包含了环保知识内容,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新教材,制订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把教材中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罗列成表,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从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入手,适当地进行补充和延伸,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让课堂丰富多彩,让绿色教育更直观。使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将环境教育目标列为评价课堂质量的多元目标之一,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成为环境教育先行者的自觉性。地理、生物、物理学科更是积极探索,运用专业知识教会全体师生怎样科学地节俭、废物回收再利用、提高植物成活率。在增加大家知识的同时,更是切实实现了绿色教学。

四、扩大创建绿色校园的外延

1、受益于校园内,应用于生活中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环保知识教育,并在寒暑假期间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资料查询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增加同学们的知识、提高其技能的同时,更实现了环境教育的经济实效性,也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创建绿色校园的外延是无限广大的,我们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使校园变成绿色,更期望每一位师生能以绿色的意识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以绿色的心情进行教育和学习,从而形成具有长远眼光、大局意识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

价值。

2、让绿色校园成为传统

西安市第四十八中学通过深入进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逐步建立起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以先进的科学与文化知识成果教育学生,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 理念融入到中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之中,落实到校园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校园文化。我们深知,对于绿色校园的理解和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上,教书育人的过程,也应该是弘扬生态文明的过程。我们正以年轻的面貌、蓬勃的生命力将“绿色”这一理念贯彻于学习、生活、意识的全过程,虽然这是一项长久而细致艰苦的工作,但我们相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卓越的理念和理想依凭于七中人脚踏实地的精神,绿色校园这一工作不仅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更将成为四十八中的传统!

西安市第四十八中学

运动场地

7930平米

环形跑道200米

篇6: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史村中学

一、学校概况

我校创建于1972年。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4000多平方米, 绿化率近20%。现有教职工42人,7个教学班,学生400余人,是一所寄宿制的公办中学。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特色为主题的办学思想,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学目标,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突出绿色生态教育的办学特色。我校先后被授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达标星级单位”“铁路联防先进单位”、“先进校园”、“教育教学优秀单位”“平安创建示范校园”“ 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二、创建过程和成果

1、明确意义,完善制度,构建绿色环保教育体制

①建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陈少华组长,教导、政教、总务主任为副组长,团委书记、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班主任、家长及学生会代表为组员的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并依据计划开展工作。我们遵照《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每学期的环境教育目标、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学校各部门根据学校计划,制订相应的环境教育计划和职责。教导处负责教学中落实学科渗透、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教师培训、学习、科研;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环教设备、设施的增设等;政教处、团委具体负责抓好师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等工作。

②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了落实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每个教室挂有《校园环境保护守则》、《卫生制度》,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制度》、学校《校园安全卫生应急预案》等,这些制度对搞好校园内的环境卫生以及节约资源等提供了规范,提高了全体师生的环保积极性。

③全员参与环境保护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学校把校园环境划分成若干环境保护区,在爱校劳动中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实现了环境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全员参与。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每一位教师开学制订计划,要把本学期教学内容能涉及环保教育的,作好教学计划,并贯穿课堂教学之中,期末总结有环保总结部分,使每个师生都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各种环保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和实施者。

④设立“校园环保纠察”值周制。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负责组建一支由14多人组成的“校园环保纠察队”,每天督查各班室舍内外及环境保护区的卫生、节电节水、学生个人卫生以及文明行为,按照标准打分,然后将评比、考核结果在学校公示栏上每天公布一次,并将周考核结果纳入学期“文明班级”、“先进集体”的评比中。

2、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建设绿色环保校园

①精心规划,校园环境建设有成效。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占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布局,校园内绿化有特色,有成片的平面绿化,植物种类丰富,校园内外环境宜人,空气清新、光线明亮、景点美观,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生机盎然。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人文性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让一墙、一窗、一报、一室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一进校门就受到环境气氛的强烈熏陶。校园内最显眼、最大幅的标语是环保标语,绿地上、围墙上、楼道内、随处可见环保名言警句、环保挂图,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每一块墙壁会说话,形成了独特的校园风景线,实现了环境育人的效果。

②重视养成教育,不断净化学校环境。

我校把环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环保纠察”值周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壳纸屑。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还重视净化。班班有值日生,负责本班的卫生打扫和保洁,每周全校搞卫生大扫除一次,卫生情况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在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烟尘排放等方面均符合卫生、环保要求。学校每月通报用水用电情况,班级财产管理情况,要求学生节水、节电、节约能源、纸张,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

3、课内渗透,课外实践,突出绿色环保教育

①构建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科教材中都包含了环保知识内容,学校制定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方案》,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新教材,制订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把教材中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罗列成表,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从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入手,适当地进行补充和延伸,使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②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环境教育的经济实效性。

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浍河的污染与防治”为主题的研讨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资料查询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教育效果。同时,我们采取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几年来,我们结合实际,每学期都举行了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健康知识讲座”、以小论文、手抄报、绘画为形式的“环保作品比赛”、“爱我校园、爱我横中”、“绿色环保知识”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自己感受怎样做保护环境的主人。

③突出视听功能,加强宣传,营造绿色环保氛围。

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班级进行环保黑板报和手抄报竞赛,组织学生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学校广播站开办了《环保之声》固定栏目,定期广播师生环保征文或环保政策和环保知识。学校校园网也开僻了“创绿”栏目,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

④利用升旗仪式、结合重大纪念日、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中,经常加入环保内容;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三·二二”世界水日等纪念日,开展“我爱家园征文、演讲比赛”;配合镇创建“全国卫生镇”活动,开展了“环保知识”、“食品安全知识”、“关爱男性健康,构建和谐生活”等专题讲座,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植树节组织学生参加镇的义务植树活动,使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环境教育。成立了“爱鸟协会”,利用“爱鸟日”在学校经常鸟类驻扎的大树上放置了鸟巢等,进行保护鸟类教育活动。

⑤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成立了“环保志愿者”组织,多次与镇团委、环保分局一起,到公共场所宣传环保、宣传“创卫”、“创文明城市”以及“限塑”等政策法规;组织学生参加“我为‘创卫’加分”的清扫大街、到文化广场清除杂草等环保公益活动;学校团委设立“废物”回收站,每天下午最后一节集中回收废物,由学校统一卖给回收公司,收入返还给各班做班费,大大提高同学节约、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自觉性; 在寒暑假,学校每期都要给家长发一封公开信,其中一项内容要求子女参加村社、家庭环境保洁工作,学生回校时要交家长签字意见表。通过学生参与家庭、社会环保行动,带动家庭,带动了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把环境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三、创建特色

①学校坚持设立“废物回收站”,环保与创收有机结合。每个班有一个废品回收篮筐,同学喝后的饮料瓶和用后的废纸等各班回收,规定时间统一送到由校团委、学生会设立的“回收站”登记,汇集起来由团委生活部统一卖给回收公司,每个月清算一次,现金返还给各班作班会费使用。

②成立“校园环境纠察队”。学校统一做绿色环保袖章,值班队员每天戴章上岗检查,早、中、晚一天三巡,主要检查清扫的责任区是否干净、保洁情况、课室人走是否关灯等,并于当天公布得分情况。他们穿梭于校园每一角落,成为校园一道靓丽风景,同学们称他们是“环保警察”。

③小手拉大手,环保宣传进社区。每年举行现场环保绘画大赛,作品在店门口展出并派发环保宣传单;同时我们的环保绘画队深入社区宣传环保知识。上述活动得到了县环保分局和人民的热情赞扬。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存在问题

①对外环保宣力度不够,与市县主要媒体沟通欠缺,社会影响度小。

②学校规模较小,经费有限,较大规模地组织学生参与市县各种环保比赛力不从心,获奖成果并不十分显著。

2、今后设想:

①争取镇政府财力支持,增加学校环保投入,改造设施,节约学校用水。②聘请校外环保辅导员,邀请有关环保专家到校讲座。

③更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保实践活动。每年举办一届“环保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展览”,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环保意识和能力。

④继续完善“小手拉大手,环保绘画宣传进社区进工厂”等系列活动,使这特色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上一篇:《一生只为一事来》心得有感观后感下一篇:2009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英语科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