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课堂更加高效

2024-04-13

让探究课堂更加高效(共8篇)

篇1:让探究课堂更加高效

让教育更加精彩 让课堂更加高效------学习永威经验心得体会

溧河乡王堂小学

杜守申 2013.3.15

让教育更加精彩 让课堂更加高效

------学习永威经验心得体会

2013年3月14日,我们一行50余人到河南省焦作沁阳市永威学校学习。永威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精细的教学管理,良好的育人氛围,崇高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能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转化后进生,培养优等生,缩小两极分化现象,这是一种平民化教育。未入永威前,我也存在一些疑问,有些人也提出了一些质疑。

一、有人提出从教育部提出减轻学生负担、减少考试次数来看,无论月考、周考、日考,还是堂考,增加了学生心理负担,与上级淡化考试次数与分数背道而驰的。

二、有人提出学生在一个紧张、高效、浮躁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个灌注住液体的容器,没有批判、质疑、撬动地球、充满梦想的人。

三、有人提出从“永威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来看,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仅仅注重“智”的发展,迎合家长的口味,而对“德、体、美”的漠视,忽视了“独创型”另类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培养“诺贝尔式”的人才。

四、有人提出从“四清”来看,若把“清”看为“考”,明显又是“应试教育”在作祟,成了披着“素质教育”大衣的 “应试教育”。把高考一次考分散到平时,月考、周考、天考、堂考,学生可在体育、音乐、美术课上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堂清,一考定终身,“分”成了学生的命根。

五、有人提出从“学教材”和“用教材学”来看,这明显是“学教材”,学生不是“会学”,而是“学会”,通过“自摸”学会知识。

六、有人提出从高考指挥棒来看,学生一卷定终身,无疑“四清”模式见效之快,无异于“拔苗之长”,可是高考制度也在改革,这种“考”何时休?

七、有人提出扼杀了学生灵动的思维的发展,学生成了学习知识的容器,这里不同的是不是教师的“填鸭式”,而是学生的“自我灌输”,没有任何开小差的“闪光机会”,学生的潜质磨灭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消失了,哥白尼的“批判与质疑”找不到了,只有迎合与接受。

八、有人提出一台机器过于高速运转,人的心脏心跳过快,迟早出事,在这里看到的是高效、紧张、分数,除此无它。我想: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可以降下来,为什么中国的教育乃至课堂教学不可以慢慢前行。

九、有人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红杏一枝,没有一点儿异类的声音,无闻的校园与课堂可能让人窒息。不允许别的模式的存在,不允许有新的流派与改造,红花下缺少绿叶。有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结合新的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中穿插了一些情境,这样的课堂能让孩子们得到愉悦的快感,希望这些教师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创设更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实,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各不一样,我们提倡教师们,能本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主要教学模式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意识,各尽所能,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更是教师们的一种创新。试想要是全国学洋思,那是多麽的可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固然很实效,但是课堂中要学生紧张的“学”和“练”,有很多老师还是不能理解。

十、有人提出从大教育观来看,教育改革无论是“死要面子”还是“死不要脸”都是要不得的,教育是“静待花开”,而不是“打陀螺”式的高速、高效、紧凑、紧张,多一些静心、呵护,一撇一捺写好人生。

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和追求升学率的现实背景下,永威模式有它强大的土壤和顽强的生命力。

一、课堂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通过学习、培训、观看优质课、汇报课,我认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为本,以学定教,重练轻讲”。课堂中突出了学生的“学”与“练”,其次才是老师的“教”。课堂中,学生的“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目的的进行自学,教师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在这一点上,永威的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由于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自信,总是害怕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害怕影响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自学往往流于形式。同时,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还是没有做到位,以至于我们的学生的自学能力还不是很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也就是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不能到位,就是降低教学要求,也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原因所在。只有使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到位,学生才能“学”得主动,“练”得愉快,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课堂中,学生的“练”,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过程。老师们要把以前的课后练的多的习惯改成当堂“练”。这就要求我们的师生都要改变角色,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练”,不搞死记硬背,“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训练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即能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还能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学生们知道学习了,会学习了,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课堂中“学”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永威的课堂看不到这些“满堂灌”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以为讲得越细,学生学习效率就越高,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导致学生不动脑,被动地学,而且缺少针对性,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还有课外作业负担过重,它是以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呈现的。在“先学”之前,教师明确地提出教学目标,在“先学”过

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学,及时表扬,给走错路的学生及时指引,但话不宜多,检测时采用个别提问,板演讨论时尽量让后进生板演,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及时纠错,然后进行梳理、归类。“后教”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的一律不教,教的方式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给予评定,帮助更正及补充。

这样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细致,不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怎么样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因材施教。明确提出“先学”要求,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读书。要求老师们要吃透教材,正确的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的进行课堂的巡视,对学生们的学情要心中有数,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情况要有一定的掌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不同的学生会达到什么的效果,要有针对性的指名板演和评议等等,这些都需要老师们下很多功夫去研究。

二、校园里“以包为主,处处育人”。

在校门外,我看到孩子们在做操,井然有序,个别做得不好的教师在强化。同学们文明的举止,让我对永威又更加一层敬意。走进校门你会看到这样的标语:“不放弃一个孩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些标语让同学们感到了温暖。校园中你还会看到:“沐浴晨光想一想,今天该干些什么?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收获?”“不能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就是最难的问题。”“你能做到边走边思考问题吗?你能做到边走边背英语单

词吗?”„„孩子们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学会了有条理的去安排一天的学习与生活。走进教学楼“弄脏的是墙壁,丢掉的是面孔”“墙上有脚印,心上有伤痕”的标语赫然醒目。教室门口的每块镜子上以及教室内墙壁上的标语更是比比皆是。如:“学习的提高在于勤勤恳恳,知识的积累在于点点滴滴。”“学习改变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用勤奋作舟,以快乐为帆,让我们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学校是育人场所,只有处处事事都育人,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都受到教育,培养好品质。

三、学知识“以练为主,做到四清”。

蔡校长说过:“将军是从战场上打出来的,飞行员是飞出来的,同样,课堂犹如战场。”这样做充分发展学生思维,磨炼学生的意志,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这种模式看似简单,操作起来一定是难以掌握的,贵在坚持。“当堂训练”保证训练时间在20分钟左右,训练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要像竞赛那样让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四清”及“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今日事今日毕,道理很简单,但真正按这个要求持之以恒做下去是很难的。“四清”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全过程“紧张高效,提高效率”。

学生自学能提高教学效率。以前我们总是惟恐学生学不会,就细讲、细讲、再细讲,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耽误了许多时间,效率当然谈不上。而让学生先自学,再检测,就促使学生不得不深入地动脑去

学,仔细得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找到了,知识也学会了。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不但解放了学生,而且解放了老师,解决了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老师满堂灌、学生不想学的问题。

五、讲实效“解放师生,培优补差”。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之后就要自己做出练习题,学生就有一种紧迫感,如果不努力看书自学就会落后,只有争先恐后的动脑学习。有利于转化落后生,培养优等生,缩短差距。由于教师不讲,学生自学,教师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落后生,针对个别情况个别辅导。而优等生本身知识就学得牢固,理解得深刻,再加上能给别人做讲解,做别人的老师,更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积极性,会更愿意努力学习,水平也就越来越高。

回味永威的管理和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师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要办好一所学校更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既然学到了永威的优点,就要把它创造性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批判性的吸收,扬长避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2:让探究课堂更加高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向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数学要实现生活化,要将数学内容融入生活中,因此,教师需要将数学课堂生活化,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教师在将课堂生活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问题.许多教师认为数学课堂生活化,就是只有生活中的数学才是值得学习的知识,这样,就将生活与数学本末倒置,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生活,导致教学脱离了生活,没有一点数学乐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追求将数学生活化,而忽视了数学本身.过于关注数学本身或者过于关注生活,都不是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运用生活教材,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一、认真选择,为数学课堂提供合理的素材

1.生活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本身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十分的抽象难懂,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知识点融入到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中去,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用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来解释数学中的抽象内容.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难懂的学科,进而更加喜欢数学.2.生活素材的选择可以让学生抓住本质

教师在选择生活素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往往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变得十分的复杂.所以,教师在选择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排除掉那些没有必要的干扰因素,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所举素材的根本原因.教师为学生选择合理的素材,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得容易,教师也可以教得轻松,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3.生活素材的选择要具有时代气息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在选择生活素材的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选择一些时代感比较强的内容.初中生都是15、6岁的年纪,所以教师应该选择一些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事物,而不要选择那些没有年代感的例子,学生没有经历过年代久远的事情,所以对教师所举出的素材根本不会有任何的亲切感.教师应该把教材中缺少现代气息的知识点结合一些现代气息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可以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二、巧妙运用生活素材,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教师在将数学课堂生活化的过程中要合理有度.这一过程中,教师在选取生活化教材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应用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更好的发挥,课堂效果也会越来越好.1.面上的合理

新课改要求数学课堂要尽量生活化,可以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入数学的课堂中,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数学教材老化带来的问题以及缺乏时代感的缺陷.让书本可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改变课本所带来的枯燥单一的状态.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不是数学课堂所要追求的唯一目标.倡导将数学生活化,是要让学生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要应用于生活,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将所有的知识都与生活结合起来,要有选择性的,做到面上的合理,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整理、归纳和总结”这一教学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一些超市或者商场的购物小票,然后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东西带到课堂上来,向其他学生描述自己所搜集到的小票,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还可以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2.部分的合理

每一个数学教材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每一个知识点就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在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入教学内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点,不仅仅是用来解题和考试的,最终的目的是要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去.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认识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比如,冰箱是什么形状,车轮是什么形状,桌子是什么形状等等.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图形,进而引入新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还可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和时代化,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三、动态把握,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选择合适的生活化素材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但是如果素材使用不当的话,则会对学生的学习有所限制.教师可以从课本中选择生活素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素材,还可以根据课堂上的动态来进行选择.无论是选择哪一种生活素材,教师都必须将所选择的素材合理运用,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1.把握课堂生成的生活素材

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有很精彩的表现,所以,教师要及时地捕捉到精彩的瞬间,把握动态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数学本质.2.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生活素材

篇3:探究清单让物理课堂更加高效

1. 掌握知识和方法是课堂学习永恒的主题。

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不仅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 更是学生磨练思维的重要载体, 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实现、自我成就感得以升华、内驱力得以提升的基石。正如永威蔡林森校长所说的:“‘理解、运用知识才是课堂学习的核心目标’、‘只有文化知识的目标达到了, 德育才容易上去’、‘如果这个目标没达到, 情感态度价值观终究是空中楼阁’。”所以, 掌握知识和方法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思考的逻辑起点和教学的有形归宿, 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2. 动脑是学习的本质。

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而获得的, 是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而获得的, 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 但是这两个过程并不是知识简单地从外界搬到学生的记忆中, 而是学生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学生的“动脑”这一途径积极地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和建构知识。”因此从这个意义而言, 动脑才是学习的本质, 学的高效关键在于学生思的活度和深度, 而不是课堂面上的“温度”。

3. 亲历是获得真知的源泉。

亲历学习是一种生命化的学习方式, 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的外在表现, 学生在亲历中获得进步和发展。正如一句所说的:“听到的会忘记, 看到的会记住, 而亲历体验的不仅能理解, 而且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说明, 只有亲历 (尤其是动脑的亲历) 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内化, 真正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什么是探究清单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理解, 探究清单就必须以掌握知识和方法为课堂学习的核心目标, 以让学生亲历为主线、动脑思考为核心, 以领悟、清理知识和方法为目标, 最终达到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方法的“开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内驱力的提升, 让知识、方法、能力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目中。而要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 探究清单就不应该是简单的任务罗列、问题的排序, 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 循序渐进而又要让学生“跳一跳, 才能摘得果子”, 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探究清单的设置

1. 支架式探究清单。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 学生的知识水平包括两种: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即现有知识区) ;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但是, 在一节课中学生所要掌握的学习任务往往是确定的, 学生对一节课最终目标的理解和“开窍”离不开所必须的、相应的知识和方法的支撑, 离开这些知识的支撑,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将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因此, 学生在进行新知识学习之前, 就有必要对起支架作用的知识和方法先理解清楚。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中, 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就必须对如下问题探究清楚: (1) 连续相同的时间间隔; (2) △S=aT2及其应用的条件; (3) 什么是逐差法; (4) 为什么逐差会有效地减少误差?学生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 才能有效地去完成本节的实验。可以说, 只有夯实好现有知识区, 最近发展区的构建才显得高效, 而不盲目。

2. 自主探学式探究清单。

在前面对整节课起支撑作用的支架式探究清单完成后, 教师就要将学生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细化成循序渐进式的探究清单, 让学生遵循清单顺序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自主探究清单中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 领悟所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内涵和外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练学生学习的能力。三明二中刘若嘉老师对《加速度》一节进行了如下的自主探究清单设计: (1) 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 (2) 加速度是怎样定义的? (3) 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4) 为什么加速度是矢量?显然, 这样的清单设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和建构对加速度的认知, 让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对增强课堂教学的高效起到导向作用。

3. 合作研学式探究清单。

针对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关注到的“暗角”或“死角”以及学生自主无法完成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敏锐地“捕捉”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设置成清单, 通过黑板、投影仪或PPT方式加以展示, 进一步地通过学生间或师生间合作研学的方式进一步地去探究解决。如刘若嘉教师在《加速度》一节中在前面自主探学的基础上又设置了合作研学探究清单: (1) 速度很大, 加速度可以为零吗? (2) 加速度很大, 速度可以很小吗? (3) 存在加速度减小, 速度增大的运动吗? (4) 速度变化量很大, 加速度一定很大吗? (4)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定相同吗?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无法完成, 教师就须将这些问题进一步设置成清单让学生通过生生、师生合作研学的方式进一步加以解决, 厘清了知识的模糊点、难点, 清理了“暗角”或“死角”, 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4. 讲授学习式探究清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并不排除老师的讲授, 有些学习内容并不适宜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或在自主探学和合作研学过程中依然含混不清或无法理解, 教师就要进一步将所出现的问题演变成讲授式探究清单通过老师的讲授来进一步厘清模糊点、讲清难点、“暗角”和“死角”, 让课堂效果更扎实。例如, 在电路设计中, 仪器的选择和电路的设计, 如果让学生通过自主探学、合作研学来达到学习目的, 那是空谈的、不切实际的。又如在自感现象中, 阻碍原电流的变化是在流过线圈原流的基础才能变化, 在开关闭合、断开的瞬间电流是来不及变化的, 这种现象在实验中是无法有效地观察出来的, 老师如果不加以解释、讲授, 学生就无法理解。在这些学生无法解决的情况下, 老师适时、适当地出手的“讲”不仅能让学生学得明白、扎实, 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更能使学生课堂学习得到有益补充。

5. 应用学习式探究清单。

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熟练运用, 只有运用过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面”上的了解代替不了“质”上真正的理解,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 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得以检验, 通过应用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到位与否, 达到查缺补漏, 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记忆的作用, 还能进一步磨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在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

篇4:让职高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10-01

摘要:

职业高中数学课堂进行有效性教学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让他们主动学习、勇于探索、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展现聪明才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情趣,和谐愉悦,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已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职高教学; 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职业高中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大多数学生基础差,认识理解能力低.对数学缺乏热情。没有兴趣,因此都畏惧数学,失去学习信心,从怕学到不愿学.这是职高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使这些基础薄弱或学习困难的职高生步入正轨,并向好的势头发展,如何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课题。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有复杂的背景,本质和非本质的因素常交织在一起,学生很难利用这样的材料来建立数学概念。而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则可以简化和纯化这些感性材料,它能使学生对数学事实获得更加明确、具体的认识。有了鲜明的感性材料后,学生就会将自己大脑中原有的观点与将学的概念进行比较,这样必然会产生认知冲突。这是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的突破口,也是学生建构数学概念的突破口。为了让学生主动进行比较、建构,直到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基础。比如笔者在讲集合的交集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我家楼下新开了一个小水果摊,第一周进货的水果有这几种:香蕉、草莓、猕猴桃、芒果、苹果,且各进十箱。试卖了一周,店主第二次进货的水果有:猕猴桃、葡萄、水蜜桃、香蕉,也各进十箱。大家想一想:哪些水果的销路比较好?问题一出,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主动思考问题的意图:考查的是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集合。自然很快就进入课堂,并得出集合交集的概念。这时笔者马上设置这样一道习题:已知集合A={1,2,3,4,5},B={3,4,5,6,7},问集合C={3,4}是集合A,B的交集吗?马上又激起了同学们的思考兴趣,经过一番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不是。从而明白了交集的含义。 

2活跃课题气氛,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上课就是一个腔调,不瘟不火,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得非常沉闷,导致学生不愿意听课或打瞌睡,这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挖掘身边的有用素材,作为课堂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点。比如笔者在讲解怎样求空间异面直线所成角时,即如何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来解决。笔者就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现空间關系,用两只手指举过头顶在空间比划说这就是两条异面直线,并在空中演绎了怎样把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的过程,一下聚集了学生的注意力,整个过程的讲解非常轻松,这就让学生明白了如何转化并求解空间角的问题。再如:笔者在讲授集合新授课时,课堂上举出这样一个例子:说出 的关系。这时马上有位同学举手说:“老师 这种写法不对”,我问:“为什么?”,他说:“空集不能作为集合的元素”,期间有不少同学也赞同他的观点,我马上意识到有些同学对空集概念还是理解的不透。我马上提出一个问题:你家有宠物吗?他说:“有两只狗一只猫”,我问:“它们能构成集合吗?”他非常肯定地说:“当然能了”,我说:“很好,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数、字母、点、图形、事物等等,难道集合不可以吗?”当时有很多同学笑了,他也很不好意思地点头笑了。

3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

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教师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既照顾到优等生,又带动后进生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有难、中、易层次的问题,提问时,基础题鼓励后进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后进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中等生作答,优等生补充完善,教师作出评价后,让后进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再让优等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4加强课外辅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作业批阅、课堂提问、学生提问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给予不同的指点和帮助。针对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有的采取启发式,有的采取指导式.有的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如对后进生出现基础性的问题,应帮助其复习学过的旧知识,举浅显易懂的例子.使旧知识能够自然向新知识过渡..对中上层学生出现一般问题,一般不予直接讲解,而是多进行启发.做到点到为止,尽量让学生自己领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后走人社会,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是靠自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介绍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5注重初中与职高数学教学的衔接 

初中与职高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命题:函数的慨念:映射与对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巾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平行和垂直;二面角和平面几何中的角;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与代数中的一次函数:抛物线和二次函数……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刚开始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通过联想对比,回顾初中知识,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使学习逐步深入,适应职高数学教学的节奏如:空间几何教学时可联想回顾平面几何知识,可以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关于“垂直”、“平行”的概念相对比,通过分析它们的异同,加深学生对空间几何概念的理解。

篇5:让语文课堂更加

【内容提要】:《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新课程让教师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学习的课堂,一个让学生能尽情发挥、展示才能,有能学到知识的课堂、一个更加实用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知识实用

场景一:某市级赛课现场,一位执教《背影》的教师,特地穿一件长袍马褂到教室,引得学生哄笑不已,后又两手扒住黑板上的边框作上爬状,仿佛文中父亲翻越火车月台时的艰难情状,这并不高明的表演,只让学生觉得老师好玩和有趣,根本没有实用性可言。

场景二:某君讲《故乡》时,从头至尾表演起杨二嫂的卖弄风情、尖酸刻薄,闰土的呆滞恭敬,至于环境渲染的特色,人物对照的匠心则全给这手舞足蹈冲淡了,冲散了。

场景三:有一青年才俊教学《雷电颂》,在朗读那大段的独白时,全身颤动,双目圆睁,末了仿效京戏舞台上人物把头连旋好几圈,直累得头晕眼花、气喘吁吁为止。

以上种种,集中展示了目前在我们层层级级的语文教学大奖赛、优质课评比、基本功竞赛中的突出现象,课堂中花样翻新的教学技巧,精美的课件满天飞、老师学生上窜下跳,令人“热血沸腾”,让人瞠目结舌,回过头仔细研究,在这些课堂中真正能起到示范作用的实在太少。卞幼平老师曾在《江苏教育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对这以上这三类课作了归类:一是做作表演式;二是放胆演剧式;三是即兴发挥式。在我看来这三类课概括起来一个词,即“做秀”,华而不实,没有实用性。让这些“做秀”课到处示范、展示,去“秀一把”,其副作用是不会小的。长期下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能一天天好起来吗?

面对现实,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今天课堂教学中应该把精力和时间真正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放在语文教学的实用性研究上,在语文教学的“实功”上多琢磨,在学生学习的“实效”上动脑筋,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实用。

一、教师素质要提高

“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全面的业务能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课堂中,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风度、自信的讲解、流利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所用这些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这些会带动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增加心里暗示(接受教师)并专注于教师的讲授,很多名师就是这样,如魏书生、王崧舟、张思明老师等,他们就要个人很高的个人魅力和素质。当然这种个人魅力和素质源于教师的秉性修养、知识储备、业务水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时间的洗礼,才能逐步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

二、学生发展要关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现状、技能水平情况等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对处于学生的心理需求要了解清楚;对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掌握情况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等。另外,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服务者,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在课堂教学中要换位思考,以检验自己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可行,学生的是否在不断的进步的。学生对我课堂有多少了解、兴趣到关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所学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自己的收获等。

三、吃透教材要实干

当代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她40多年从教的主要精力就是放在教材上的。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这样对论述专研教材: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教路、学路;唯有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潇洒走一回”。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备课时,对知识点需标注清楚;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对于教材的内容并不需要全部讲授,学生重复学习易产生厌倦情绪;对如何讲述要点应做到心中有数;对各个知识点之间如何承接贯连做好准备。上课前,要对以上方面进行回顾和检查,准备充分后再进行授课。

四、课堂提问要技巧

提问对帮助学生理清思想和概括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过于简单地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并马上提问,一般学生没有准备和引导的情况下,回答往往不尽如人意。钱梦龙教师教《愚公移山》,不问“遗孀之子”是什么意思,而问:这么小的孩子去移山,他的爸爸同意吗?这问题问得巧,问得妙,问得绝,这样的提问就具有实用价值,既提出了问题,又达到了知识传授的目的。另外,在提问的过程中,要与学生站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以免给学生过多的压力。聆听学生的回答时,要求自己走近学生,要将爱洒向学生,学生在回答时会以肯定的目光注视这学生,并面带微笑,以表示对学生的关注和鼓励;学生回答错误时,不要用批评的语气指责学生,而应先认同学生回答正确之处,呵护他,再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期望;学生回答不出来时,会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鼓励,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课堂传授要实在

在讲解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尽量以学生生活贴近的事作为引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让语文课堂更加实用。如王崧舟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时,在进行教学拓展时师的情形:

师:请大家再默读课文,关于圆明园,关于圆明园的毁灭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提问,主要内容是对强盗的质疑,对清政府的质疑,关于圆明园的其他一些问题5-6个)

师;王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圆明园的资料,这是我在网上下载并整理的,能解决大家的部分问题。

生(读课外材料)。以下为师生就一些让人震撼的数字进行对话交流。比如,圆明园生肖塑像的铜首,拍卖价将近一亿人民币。比如圆明园是世界上化时最长的园林--151年。在交流的过程中,好多学生神情激动。这个板块,王老师也处理得甚为巧妙。课堂知识的传授,源于文本而非节外生枝,要实实在在,基于需要而非生吞活剥,要以学生所在的学校、居住环境、人际交往、情感流露,学习中的感悟等为例子进行讲解,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语文课堂的传授是不脱离现实,而是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很贴近的,是有用武之地的,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六、情感交流要真诚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许多著名的特级教师就是情感交流的“高手”,如斯霞、魏书生、吉春亚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交流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之情产生情感交流,那么,这教学活动便是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的躯壳,这样的教学活动,台上台下死水一潭,教学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这样的课堂就不会有实用的价值。因此,只有把教学情感交流、沟通得恰到好处、水乳交融、和谐真诚,才能克服枯燥无味的说教,才能防止出现压迫强制式的教学,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达到课堂实用的目的。

“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更是善待学生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吃透教材,做好课堂传授,重视师生情感交流以外,还需多参与课堂实践,运用先进的媒体教育工具,这样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内容才能更加丰富,讲解才能有说服力,学生才能学到知识,才能让语文课堂更加实用。

【参考文献】:

①张庆奎,周春燕《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江苏高教》

②蔡明《少谈虚,多务实》

③孙双金《让语文课充满勃勃生气》

④吉春亚《“语文味”即语文本色的回归》

⑤吉春亚《让语文课走在“回家”的路上》

⑥于永正《教学艺术来自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篇6:如何让课堂设问更加有效

课堂设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能善于设问。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设问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设问。设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设问时能神态要自然安祥,以亲切的眼神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也许,学生思维正确,也许学生思维出错,无论怎样的答案,教师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而是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设问的面要宽,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这样,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只有创设出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氛围,才能使师生间情感交流畅通,才能消除学生的诸多心理障碍,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设计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要新奇、巧妙、有趣。这样设计的问题有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设计的问题,像一根魔术棒,吸引学生,让学生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三、课堂设问要积极评价。设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设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对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回答不对的,就能及时调整改变有欠缺的认识结构。在整个设问的过程中,对回答好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

四、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处设问,引发深思。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更应考虑如何步步引导学生把思维指向问题的关键和重点,指导学生架设一座从未知到知的桥梁。在重点处设问,一方面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理解得更深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恰当适时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就能真正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会出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

篇7:尝试教学让数学课堂更加美丽

正文:

教师先讲、学生听懂后才练习的教学方式会使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且教学效果不理想。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理论上可以用八个字来解释: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结合现在大力倡导的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尝试教学法,学生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教学效率也非常高,我的数学课堂也变得更加美丽。

一、运用尝试教学法让课堂充满活力

尝试教学法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2009年,我接到了现在所教的这个班级,当时,我是赴广东学习了《生本教育》回来,对本班学生进行生本课题研究。在一至三年级都是采用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渐渐的在四年级,学生课业负担开始加重,学生完成前置作业效果不理想,加之我调到学校教科处工作,工作繁忙,每天和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少,这样就造成了前置作业开始走形式,效果不理想。我发现:我在课堂上有一种“累”的感觉,学生对课堂再没有前段时间的兴趣和激情。于是,我反思:“以生为本”的课堂不能丢弃,并且我还尝试着运用尝试教学法,静下心来研究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激情调动,让学生想学、要学。凭着当教师18年的点滴经验和走出去学习、网上培训等学到的东西,我开始对尝试教学法感兴趣,采用出示尝试题(前置作业)——自学课本(自学)——尝试练习(尝试训练)——学生讨论(群学)——教学讲解(教师点拨)——巩固练习(达标训练)。就以这样的步骤,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学生又变回了原来的生本课堂,敢说敢发言,充满活力,学得轻松。直到上个学

期,中枢三小“三三”教育模式的大力倡导,给我敲醒了警钟,深化课程改革实验之路,是我们必走之路。

二、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永远是课堂的引导者,要学做一个“懒”老师,就会培养一班“勤”学生。作为教师,如果还沉迷在以前的“教师说、孩子听的课堂”,我们的嗓子还能好吗?上课能不累?孩子的注意力还能集中多长时间呢?所以我认为:一节有效地数学课,应该重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只要教师引得有序,引得有法,学生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倒数的认识》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尝试教学能让学生有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成功体验。在引入部分,我先让学生观察投影上的计算,让学生通过算、观、思等多种感官进行理解、分析,并将发现的东西整理,归纳,概括出来: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个结果的发现过程比老师的讲授会更胜一筹。接着我再问:“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吗?”学生一阵兴奋后马上投入到思考中。一会儿,学生就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此教学比老师声嘶力竭的传授会更有效。当设计a×b×c=1时,问a、b、c三个数能互为倒数吗?学生带着疑惑的眼光看着我,这时我发现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倒数的概念。于是我让小组长组织小组的同学针对倒数概念的特点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了三个数字不能互为倒数。就这样,倒数的含义在学生心中更加深化了,理解也更加透彻了。

三、尝试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智力

有人说数学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它没有语文课中的那种细腻,那种洋溢感情的文字,没有音乐课那种音符的的跳动,没有体育课中的那种活动场面的竞争…… 但是它却有它自己独特的味道,因为只有数学课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智力,而尝试教学在开拓学生智力中更能独当一面。

记得在教学数线段、数角规律的一个小片段时,这个教材是课程的难点,对

于好多中下层的学生是很难发现其中的奥妙,因为长期的尝试教学中,班中的好多学生都养成了自学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前我同样让学生尝试解决。这次我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发现规律,由于优生思维特活跃,速度特快,很快发现规律,于是我进行第二步:让优等生进行帮扶学困生,优等生亲自动手画图,表格式进行分析,两个点一条线段,三个点两条线段……从而得出规律n(n>2)个点能连成12n(n-1)条线段。由于年龄的相近,交流融洽,学生接受特别快。这时我为了使知识进一步深化,问:能数出下图有几个角和几个三角形吗?让学生同时得到巩固练习。

因为通过之前的尝试,学生的思维竞争更加活跃,很容易通过之前的规律解决这一道题。得出数线段,数角,数三角形的方法一样,真正实现了尝试教学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让其思维之花开的更加灿烂,让其智力得到开发。数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解决问题,我继续补充了两幅图。

这两幅图难度进一步加深,也令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产生涟漪,她们继续采用刚才探索的规律,同样地方法却解决出不同的精彩,终于发现了长的个数乘宽的个数就等于总个数,而这个长和宽的个数还是用12n(n-1)。而正方形则要从要把12n(n-1)举一反三的灵活运用,求出总个数。看着课堂中的孩子如此的尝试验证方法,我内心的喜悦却无法形容,因为在我的数学课堂中我用自己的的教学方式——尝试教学,令我充当课堂的引导者,把课堂让给孩子,让她们在智力空间中得以释放自己一切的潜力。

四、尝试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尝试教学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尝试教学法在我的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数学特感兴趣,学起来感觉很轻松,用孩子的话来说,就是“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堂里学生交流的机会多了,沟通有了话题,使一些自卑的学生改变了性格,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同时,学生课外知识也更加丰富起来,团结合作、自主探究、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学生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节课时,教师无论用什么方法,学生在计算圆锥的体积中总是忘记乘上1/3。于是我冒出一个想法:放手让学生尝试验证。于是我拿了一些圆柱和圆锥容器教具(包括有等底等高的,不等底不等高的,而且一一编上序号,方便学生做记录),一桶水到课堂上。看到一大堆的教具,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上来啦。但我不急于让学生动手,而是用电脑平台演示了一个圆锥倒了3次水正好把一个圆柱倒满的课件。接着我提出疑问,是不是所有的圆锥和圆柱都有这样的关系呢?为什么?接着就组织学生进行尝试验证,开始有些组长就随便拿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可是小组成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没有出现电脑演示的结果,很多组员就忙着质疑老师刚才演示的是电脑特技,是巧合。我听到这些含笑不语。看到我如此的表现,有的组员们在沉思,有的在看书,有的去别组里询问,有的继续找另一个学具。看到学生们各忙各的,我知道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疑惑。果然,十几分钟过去了,好几个小组开始发现了规律并忙着讨论填写自己的发现,在最后的汇报中,我得到的预想中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运用中学生都能记起圆锥的体积计算要乘上13,因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事实胜于雄辩,尝试自己动手操作,尝试着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验证中获取一份永远属于自己的知识。

篇8: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一、转变教育理念,正确定位师生角色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树立这样的观念。

1.正确对待学生。

课堂教学中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环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总之,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心中有学生。

2.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

采取行动教学方法,首先应关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否适宜于内容的不同特点,能否增强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三视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再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小立方块实际摆一摆、放一放,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看。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学生很快就较好地掌握了几何体三视图学习内容。此外,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改变设计“教师如何教”为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认知、情对性和目的性。提问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够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五)提问应根据知识分类

根据布鲁姆的理论把提问分成“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类型。这些类型的题目在课堂中都会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内容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题量的设计。记忆性的提问是属于低认知水平问题,理解应用综合评价的提问是属于高认知水平的问题。目前,课堂提问绝大部分只是停留在记忆性的低水平认知问题上,应该提高高认知水平的问题的数量。问题的难度直接影响提问的效果。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变化,螺旋式上升的。因而设置的课堂提问,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进行,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也就是问题的设置不能太难或太易,太易,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课堂时间;太难,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长久保持探索心理,反而使问题失去价值。问题设置的最佳点是“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在此设问,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也便于将新知识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美,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因此,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已知水平,然后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感、意识等多方面能力。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应转变为以探索、发现、协作解决问题为主的探索教学模式,从只局限于课堂内的传授知识转变到课内外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上来。

3. 让学生学会审美。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审美观。“数学,是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生动活泼的意念,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谐的愿望。”改变学生意识中数学枯燥乏味的印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二、关注生活世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实现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树立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必备条件,更可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巧设提问,启迪思维。如讲授“有理数的乘方”时,我给学生讲述国王赏赐给大臣米的故事;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时,我给学生讲述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巧妙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鲜活神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学习效率。

此外,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以生动的实例来描述枯燥的概念及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易学弄懂,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将数学知识融于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经过理解分析后来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能力。

(六)提问后应有及时正确的反馈

学生回答问题后都会期待着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采取的评价手段不当就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回答是不假思索的,是正确的,教师应该响亮地肯定他(她)说“对”“没错”。还要再原问题的基础上延伸问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以此来检验一下学生是死记硬背还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如果学生回答出来的问题答案只对了一部分,教师也要进行中肯的评价,对说对的部分要给予肯定,然后对错的部分要耐心引导该学生更正或寻求正确的答案。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应该针对一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比如,有的学生很胆小,他(她)能够站起来回答就不错了,即使回答得不对,教师也要表扬其勇气可嘉;有的学生懒得动脑筋,站起来就毫不犹豫地说“不知道”,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可以尝试降低问题的难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最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以真诚的态度投入倾听中,学生的回答积极性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解玉玲,刘斌.课堂提问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

[2]王爱光.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环节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江苏高邮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出舞台剧的话,那么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是剧本的创作,没有好剧本,演员难以演得精彩。教学过程就好比是导演和演员的创作,课堂上的生成就像导演和演员的灵感,灵感来了就得好好地抓住,否则会稍纵即逝。因此,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调整预设好的教学环节,这样就可以使预设得到升华,使课堂更加精彩。预设和生成看似是一对矛盾,其实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怎样使两者达到辩证的统一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悟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精彩的生成离不开课前的精心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离不开课前预设。预设时,我们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案,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了解以下问题: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更感兴趣?旧知与新知的距离有多大?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作出怎样的回答?这些都是预设时教师必须去全面了解的。因为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工夫,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

在设计“认识时分”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时,第一个环节教师准备了两种预案。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三个问题: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有多少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二年级的学生大多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果他们能够很顺利地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必在数格子上浪费时间,可以直接进入时分的教学。如果学生对这三个问题很陌生,就可以通过课件帮助他们数清楚格子,并且教会数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有学生回答每个大格里有五个小格时,有学生说:实践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可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产生发现数学奥秘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培养自学能力,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需要课堂上的全身心投入,更需要在课余时间主动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会为数学有效教学做好必要的补充。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问题需要有更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质疑想法或问题与反思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引导及解答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应促使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提问题,甚至在学期开始时对学生作强制性要求,要求他们提问题。对课外的提问基本上选择当众讲解,并且长期坚持。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有了自己的思考,激活了思维,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

2.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自学能力中独立阅读能力是关键,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首先要过阅读关。如,对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来讲,我用

“我还没有数呢,真是每个都是五小格吗?”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采用了第二个方案,四人小组分工每人数三大格,然后交流确认每个大格里都有五小格。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了疑问,就可以顺利地数一圈有多少小格了。由于课前预设到位,面对学生的质疑,就可以从容应对。

二、预设不可能预知课堂中学生所有的动态生成。

1.教师预设中的生成。有些生成是教师预料之中的,预设时要留给学生生成的时间。这种生成常常出现在反馈纠错时,比如“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教师在预设时设计了这样的题目:13÷3=□……□。提问:“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做的:13÷3=3……4,对吗?”抛出问题后,把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到底是对还是错,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这样就进一步强调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的自主生成。这是动态生成的主阵地。学生的言论常常是凌乱分散、词不达意的,教师首先要机智地把这些小的话题进行概括整合,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楚,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有一次听同事上算24点的数学活动课,有一个环节,老师出2、4、6这三张牌,请学生在自己的牌中任意抽出一张,用这四张牌算出24点。在反馈时,前三个学生出的牌不一样,但是每个人出的牌都能和2、4、6算出24。这时一个学生发言说1到9的所有的牌都可以和2、4、6算出24,一下子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兴趣,原来算24点这么神奇啊。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当老师要求学生任意抽四张牌算一算时,全班学生劲头十足。这个学生的精彩发现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这恐怕是老师也没有想到的。

当然,学生的自动生成也不可能都是这么精彩的,也有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教师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

一周左右的时间重点教会学生怎样读数学书,进行范读,边读边讲解示例,让学生模仿。对定义、法则、公式等,要求学生加着重号,并尝试分析其中的关键句关键词,教学生学会眉批,写心得,并能记下学不懂的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数学书,去自学。

3.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其思考和运算能力。

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思考和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自检发现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要避免学生只做题而不核对答案,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的现象。要求学生具有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养成及时检查、不依赖别人的好习惯。

此外,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批阅学生自学完成的练习,获取反馈信息,对一些共性问题在数学课堂上还要作必要的讲解,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并完善新知识结构体系。

上一篇:如何抓好小学毕业班后期管理工作下一篇:马戏节演出邀请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