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激发学习兴趣

2024-04-14

怎么激发学习兴趣(精选9篇)

篇1:怎么激发学习兴趣

一、兴趣暗示法

对那些不喜欢的科目,可以采用兴趣暗示法。

比如对数学,在学习之前,首先进行热身运动,摩拳擦掌,面带笑容,看着数学,大声说:“数学,从今天开始,我要喜欢你啦!”“可爱的数学,我要对你产生兴趣了。”“数学,我会满怀兴趣地学好你!”

每次学习数学之前都大声暗示自己,坚持三个星期,甚至更长一些时间,这些语言就会深入潜意识,一但进入潜意识,你对数学的兴趣就真正建立起来了。

很多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同学,一拿起书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甚至厌烦、恐惧,从而关闭了自己的灵性之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无效。

当作摩拳擦掌、面带微笑进行自我暗示时,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厌烦、恐惧的情绪都被冲散,心灵之门渐渐打开,要学的知识就容易吸收进来了。

作为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在我们不可以改变课程的情况下,那么只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痛苦也是学,快乐也是学,我们为何不去选择快乐地学呢?

在学英语时,暗示自己:“学好英语很快乐,我对语又充满兴趣。”

在学数学时,暗示自己:“学好数学很快乐,我对数学充满兴趣。”

此法可适用于任何一门课程。当你快乐地学习的时候,你已与兴趣结缘了。

二、增强自信法

人往往因为自信而成功,也往往因为缺乏自信而失败。19世纪的思想家爱默生说;“相信自己‘能’,便攻无不克。”拿破仑甚至讲:’‘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正是没有这个词使他南征北战,横扫欧洲大陆。

事实上有许多学生正是缺乏学好某门课的信心,产生了畏惧心理,丧失了兴趣,所以要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可以从增强自信心入手,具体有如下几个步骤;

① 想象自己曾获得成功的事情,努力回味那种成就感,以获得对学习的兴趣。

② 令人愉快的事物总能激发兴趣。所以尽量想愉快的事情,如“我今天将再学会10个单词”,“今天又学会了方程式的解法”,让自己知道今天超越昨天,树立起“每天多做一点,就是成功的开始”的信念。

三、 弄假成真法

戴尔·卡耐基有句名言;“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那么这种态度会使兴趣变成真的.并且消除疲劳。”这种经验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学习的兴起培养上;如果你对某一门课或对学习不感兴趣,你就可以训练自己假装对它感兴趣,并坚持下去,必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首先,训练自己面带微笑。当面对着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时,不要愁眉苦脸.要让自己面带微笑,并要从心底里愉悦起来,保持一种快乐感。

然后,用肯定、简短的语句宣布;’我很喜欢你!”“我对你很感兴趣!”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解除心中的排斥感.真的发生兴趣了.这种方法并不是说“心想事成”,不是讲我“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它要求你在心里产生学习兴趣之后,立即着手,深入研究下去,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深入学习的动力。

四、兴趣迁移法

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时,也可以运用这种兴趣迁移法,利用自己对其他科目的兴趣来带动不感兴趣的那些科目,训练时进循下列做法;

① 问自己愿不愿意把这门课学好,用肯定的语言来回答自己,比如“我一定能将数学学好”,“这些单词我很快就会背了”。这样反复默念,形成一种潜意识。

② 进行身心放松训练。尽量坐舒适.慢慢做三次深呼吸,将心情放松,不要感受到压力。

③ 想象自己上所喜欢的课时的情景,让心情快乐起来。

④ 想象自己上不喜欢的课时的情景,然后就上喜欢的课时的愉快心态迁移到不喜欢的课程上,让自己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时也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⑤ 立即开始学习。

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

这就是爱因斯坦列下的著名成功公式。他把勤奋看成是成功的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形式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培养勤奋精神,首先要加强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习目的,立志做一位未来社会的成功者。

篇2:怎么激发学习兴趣

在很多孩子还只是孩子的时候,爸妈就给他们报了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课外班。语文速成班、数学火箭班、英语狂飙班、小提琴重点班、健美操实验班等等等等。弄的孩子没有一点点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下去有何兴趣可言呢?所以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完成自己年少时的梦想,而是应该做减法,给孩子自由的时间让他自由地做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事,哪怕真的是研究盗墓,也许将来这孩子就是祖国的考古专家呢。

2.因材施教。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爱好,咱们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爱好和某一科目的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我以前高中有个同学特别喜欢小动物,经常去弄一些蟑螂啊乌龟啊啥的。但是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乌龟那么长寿的动物都被他养死了。孩子爸爸于是跟着孩子一起去逮捕小动物,打晕了拿回家养,并且给孩子买了布丰的书,孩子很快对生物学很感兴趣,虽然后来因为把蛇带到教室把老师吓傻了而遭到批评,但是孩子的生物一直是最好的。

3.追根溯源。

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很多,很少有生下来骨子里就厌恶学习,看见书本就心跳加速呕吐不止的。有的孩子最近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很可能是非常简单的,比如上课被老师当众批评了,或者上课当众批评老师了。比如考试考太差了,或者同桌考的太好了,等等等等。这个时候咱们要跟孩子主动交流,不能严刑逼供,吓唬孩子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或者坦白从严抗拒从宽。在孩子坦白之后,不管理由多么匪夷所思,咱们都不能笑,而应该赶紧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4.倾听。

新进入一个年级,孩子会对一切感到新奇,所以回家会很愿意跟爸妈分享,比如班主任长着一张瓜子脸,或者倒瓜子脸,或者爪子脸。比如学校有许多有意思的社团-合唱团、舞蹈团、义和团等等。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并和孩子讨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政治信号,他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5.书桌。

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安静、干净的环境。很少有人能像毛主席那样在闹市区读书,在菜市场写作业,在麻辣烫摊前背单词。有的孩子没有封闭的环境,每当他开始学习的时候,爸爸就开始看爸爸去哪儿,妈妈开始拿出手机大战僵尸,搞的孩子无心学习。

有的孩子书桌上吃的一大堆,从张君雅小妹妹到两粒在一起才最好的益达,有的孩子一边听音乐一边做题,桌面上就像一个废弃多年的垃圾回收站,堆得满满当当,想找一块橡皮还要把所有的东西翻一遍,最后也没找到。这样的学习环境和场地是不行的。

6.劳逸结合。

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没有太高,只要孩子能像古人那样悬梁刺股不知疲倦就好了。于是会有家长任意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比如学习两小时休息三分钟这样的。人的注意力是有时间限度的,如果不以人为本,很可能会让孩子对学习厌恶、反感,到最后听见学习两个字就想吐,这样的话即使坐在书房,也是身未动,心已远。

我是很喜欢吃老北京小吃,可是你让我每天早上一碗猪大肠,中午两碗卤煮,晚上三碗爆肚,下午茶是一根刺身,夜宵是羊杂汤,我也受不了啊。

7.鼓励。

我们为什么愿意学习呢,是因为学习能带来成就感。如果孩子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让自己都感动,到考试的时候终于还是没考好,孩子会是什么心态呢。所以家长们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孩子设定一些目标,一定要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不能是跳起来还看不见的。

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并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就感。有个孩子英语作文总是写不好,他的爸爸就鼓励他交一个美国德州笔友,孩子高兴坏了,终于可以为中美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了。其实所有的回信都是爸爸自己写的,一股子山东德州的味儿,但是确实很有用。

8.提问。

篇3:怎么激发学习兴趣

一、更新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 同时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1.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其技能,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中获得情感体验,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历史,并利用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社会交往。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语文疲于应付,语文的美感与教育意义就会降低。因此我们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促使其主动发展,使之成长、成熟。

2.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教学双方友好和谐的关系、轻松温馨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授课也容易被学生喜欢;反之,敌对隔膜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产生对知识难以接受甚至有意拒绝的逆反心理,即使教师口若悬河、声嘶力竭,也难达到希望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师生情感培养,塑造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教师激励、鞭策、鼓舞、指导,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自信、愉悦的情绪体验。

二、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法。

1. 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首先,精心设计导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活跃学生的情绪,创设愉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教师首先应该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选准导入语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资料,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古典名著、优美诗文、格言警句、经典歌曲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记忆,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尝试的冲动。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 借助语言魅力,牢牢“粘住”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有这样的说法:“做教师的绝不能够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够做教师。”所以教师合理使用体态语能使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抓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的。高尔基曾引用过一个谜语:“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很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这一特征。

3. 表扬鼓励,多点肯定。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点滴进步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希望能够听到别人的表扬,这样会使他有信心继续进步,如果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表扬,学习兴趣会随之而高涨。在课堂上肯定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有点滴进步,我都会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索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教学《最后一课》时,我要求学习小组围绕:“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展开讨论和交流。在小组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我有意识地组织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用教材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现实水平,立足现实水平,挑战潜在水平。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所拥有的东西与体验并不比老师少,而且是他们感兴趣的。学生本来就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让他们自己来开发创造,比教师准备更能切合他们的实际,也容易使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地予以补救。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课前我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选出扮演角色的同学:一个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个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个扮演赫留金、一个扮演小狗、三个扮演人群中的人。我和学生一起创作出课本剧,指导学生分角色排练好,重点抓住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学生积极投入,情绪高涨,精彩的发言一浪高过一浪。课本剧的原型资料来自教材,教材本身就是智慧的结晶,不过有的表现为特殊天才的创造性,有的表现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但它们同样都表现出了热爱人生、维护生存的无比热情,特别是在我们将其从一种语言形式改变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过程中,会大大缩短我们与作者心灵对话的距离,有利于掌握如何调节智慧杠杆的支点,既保持原作的精髓,又具有开放性的文化刺激。这时的学生,已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物性格,已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积极体验者。

总之,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才会自动加入到学习中来,才能体现出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意义并不是教师单纯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用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的教学方法中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有所获。

摘要: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持久兴趣, 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 学而忘我, 乐此不疲。教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思想上更新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 同时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给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索空间, 培养创新精神;活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篇4:怎么激发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学生;教育;学习兴趣

引言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栋梁,再飞速发展的21世纪如何将孩子打造成社会的精英,帮助其在未来的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是每位家长和老师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是孩子了解现实,步入社会的启蒙老师,如何帮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基于这点,本文的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和经验,对小学学生的兴趣培养有独到的见解,具体的方法总结如下:

1情景式教学法

小孩子的教育是好多老师比较苦恼的事情,小学生喜欢玩,好动,对于枯燥的识文断字根本不感兴趣,小学的每节45分钟的课,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学生的注意力都不集中,为此,教师如何在学生仅有的15分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范围内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灌输进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本文笔者建议,在小学的教学课堂上,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学法,比如说降到唐诗宋词,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铺设意境和画面,让学生联想到很多实际中的内容,深入其中,这种情景式教学法在课堂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生是一个对未知世界极度渴望的信使,如何在短期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和生活的空间,就需要不断的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帮助其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一般的自然规律,了解自己生活空间周围的人和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每周安排1-2节手工课,可以是画画,也可以是捏橡皮泥,还可以参加社会上的活动等等,完全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去尽情的发挥,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时间阅历。

3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的生活往往是两点一线,对书本知识比较依赖,自己所能了解的知识范围也比较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多从网络、外来书籍等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氛围会更浓,使得他们对新有的事物产生更加浓郁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4开设趣味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的兴趣来自于教师完美的教学吸引力,从现有的小学教材来看,内容简单、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对学生的学习非常的好。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经常在课堂上开小差,或者想入非非,无法令其进入学习状态,针对这点,教师就需要从教学本身的角度出发,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设立相应的趣味课,比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观察特征,从中找出特点: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

可以根据这个数学对称数的特点,让学生对以后的五位数、六位数相乘进行猜测,结果是什么?或者也可以根据结果的数据特点,有学生猜测,是由哪两位数字相乘而来的。由此,从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深层的感受课堂上老师带来的奇妙。

5构建竞争平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水涨船高,竞争的影子也波及到了小学的校园,使得学生争强好胜的心越发的突出,自我表现能力正在与日俱增。鉴于这点,小学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将这股竞争的力度发挥在合适的位置。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问答形式的题目,让学生踊跃发挥自己的才能;题目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划分成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针对课堂上所有的学生,抢答题主要是针对班级上的优等生,答题正确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课堂的活跃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我展现自己,提高自我学历的热情,效果非常的显著。

6总结

小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直接关系着孩子的一生,为此,作为小学教学在职人员,一定要用尽自己的所学,将课堂上容易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部分老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方向进行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利用现有的课件将其完美的表现出来,以达到身形并茂的效果,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的课,愿意跟着自己的课程一路同行,这样,教师的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的整体成绩也会逐步提高,学生的成长、未来发展之路就会减少坎坷,更加顺利的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李桂燕.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25),34-36.

[2]赵修丽.浅谈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3(S1),44-46.

[3]王宁武,康鹄伟,严新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效率[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S2),66-68.

[4]刘红梅.谈英语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3,33(03),90-94.

篇5: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取之不尽.若能把它运用恰到好处,就会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的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愉悦的情境中去,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疑,让数学课贴近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例如,基本不等式这一节,教学中可设计如下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发现均值不等式这个定理.

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

甲:第一次打折后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

乙:第一次打折后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

丙:两次都打折销售.

请问那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这个问题,归结于比较于大小的问题,进而用特值猜出即.这是个经济生活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在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想学,乐于去学.在教学中于生活比较贴切的例子还有拉闸门的产生及设计运用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原理,足球射门的最佳位置及角度运用了二次函数的知识等等.只要教师善于去发现和创造性的运用.

二、创设跨学科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知识范围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独立性设置显而易见,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其他学科的素材,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与体育相关的国际奥委会20xx年6月29日决定,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日期将比原来日期推迟两周,改在8月8日至8月24日举行,原因是7月末8月初北京地区的气温高于8月中下旬.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呢?进而提出如何科学、合理收集数据?又怎样分析和研究数据?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统计章节中去.

又如通过天文学中行星彗星的轨道引入圆锥曲线;物理学中的瞬时速度引入导数;生物学中的细胞分裂引入指数函数等等.只要其他学科素材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用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比较容易.此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新异悬念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教师对某些内容有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或者提出一些必须学习新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从而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并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主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双曲线标准方程》这一节,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我们知道与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为非零常数(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道是椭圆.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与两个定点距离之差为非零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呢?通过设疑,让学生思考、猜想,然后探究结果,进而得到新的知识.这样学生的探究是自主的,是带着浓厚的兴趣的,这对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都将事半功倍.

四、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教师的主导.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时方式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存储的过程,它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并对数学学习畏惧,没有兴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这样通过活动得来的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掌握,学生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篇6:激发学习兴趣策略

一、求新求变策略

新鲜的东西容易引起兴趣,这已是常理。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森认为:对于一种刺激重复多次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便失掉它开始时引起兴趣的效力。我们教学就该常教常新,以“新”来吸引学生。

适当地掌握教学进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引向一个又一个新的知识台阶,使学生总是保持吸收新知识的新鲜感。

教学手段方法要不断更新,富有变化。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可以变换教法,即使同一课中,也要使设计有节奏、有起伏,动静、张弛、收放、疏密对比转化,读读、讲讲、练练、议议交叉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各得其所,恰到好处,切忌单调枯燥乏味。

二、以“奇”取胜策略

好奇心人皆有之。所谓“奇”,就是某一事物所表现的状态异乎寻常,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和原有的经验,这种新的刺激与原有认知之间的极大反差,引起高度的兴奋,产生质疑和释疑的强烈冲动。我们教学如果能以“奇”取胜,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新奇的课堂设计,奇妙的教学语言,奇异的事物和奇怪的现象,新奇的解法,奇特的活动都会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向趣味盎然的学习境界。

三、竞争激励策略

一般来说,青少年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可以适当地引入竞争的机制。各式各样的竞赛常常使人忘掉犹豫、忘掉自卑,竞赛可以刺激大脑的活动,竞赛造成热烈气氛。魏书生当班主任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每周都有一天下午是竞赛时间。他选择一首诗让学生在3分钟内背诵,看谁背得快,结果有的人2分钟就背出来了。为什么效率这么高?同学们说:“因为是竞赛,把吃奶劲都使出来了。”有一次举行数学竞赛:在一小时内,把一本数学书里的42道应用题全部列出方程来,看谁列得好、快、准。尽管比赛没有奖品,可比起来热火朝天,同学们评价说:每个人都获得一份奖赏--集中全力,紧张思维时的幸福感。魏书生正是充分发挥了学生这种好胜向上心理的有利优势。当然,老师也要注意引导得当,强化协作、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四、情感影响策略

人们对真理执着追求背后,都有一股浓厚深沉的情感在支撑,只是这种情感往往不为人们所觉察。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古人说“亲其师,受其教”,就是说教师可亲可敬,学生才愿意接受他的教诲。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特别喜欢某个学科,不为别的,就因为该科任教师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循循善诱,热情辅导,经常给他们正面的鼓励,因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学生也就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他所教的学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兴奋的情绪、热情的关注、勃勃的生气,殷切的期望都会转化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由此看出,教师的品德修养,人格魅力,对祖国、对事业乃至对学生热爱的情感都给学生以熏陶,并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五、亲自参与策略

学生对于亲自参与的事情会特别关切,特别有兴趣。现代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作为评价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教育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提供给学生参与的条件和机会,比如尽量做到六让:让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例如观察、自学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校正;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而且在参与时要允许学生有缺点、错误,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允许讨论、争论,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活跃的宽松的氛围。

六、榜样导引的策略

人在社会群体中活动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学校生活中也是这样。运用榜样导引就是创造和提供接触良好榜样的机会,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引发对某个方面积极向上的兴趣。组织观看一场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赛,校园里就出现羽毛球热;英语课组织学生会话表演,使一些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学生也放胆讲了起来;教师鼓励敢于提出问题和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使积极创新思维、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蔚然成风…… 先进人物、科学家是学生的好榜样,教师也是学生的榜样,而年龄相近,能力相近的同学更是学生的榜样,因为他们更容易引起相互观察、相互比较、相互模仿、互相学习。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对榜样的趋同心理倾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创设情境策略

从广义上说,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在不同的情境,学生的心理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创设相应的情境,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服务。例如,一位语文特级教师举行作文观摩教学,故意迟到了几分钟,学生们异常着急。这位教师不慌不忙走上讲台时,向大家宣布一道作文题:“当老师迟到的时候”,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训练。这位特级教师根据写作训练目的为学生创设心理体验的情境,真是煞费苦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是一项艰巨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节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八、学以致用策略

知识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又反过来运用到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知识的价值也就在这里。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忽略了知识的源泉和归宿,以抽象的枯燥的东西填塞给学生,这是很多学生厌学的原因。我们应当还给知识本来的面目,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与人类实践紧密联系的丰富底蕴,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记得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在教三角时让学生自己设计测量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和不可渡越的河宽,思考如何运用三角知识求出地球与月亮距离;教学双曲线时,让大家思考为什么炮兵能通过敌方炮声测出敌方炮兵阵地方位;教复数时介绍它在很多领域运用的生动例子。这些做法无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的决心。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品尝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乐趣。比如让学生练习写作向报刊杂志投稿,一旦作品被发表,学生的兴奋心情是难以言喻的。当年学生时代的谢冰心就因为叶圣陶发表了她的一篇习作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此外学生可运用所学的生物、理、化知识参加工农业科技、环境保护、发明创造等活动,这些都有益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成功激励策略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多次成功体验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反之,反复多次的失败也就会丧失自信,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成功教育模式使大批学习后进的学生克服了厌学和自卑,一步步跟上了学习的步伐。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当使学生都能成为“成功者”,让他们从内心产生“我能行”的自尊和自信。运用成功激励策略首先要转变学生观,坚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朝着适合他们的方向不断地发展。第二,在教学上要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起点,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这样他们才能通过跳一跳去摘到可以摘到的果子,不断地尝到成功的喜悦。第三,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根据多重智力理论,每个人都是某个智力方面的优秀生,让学生发扬自己的优势,就能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取得成功。第四,教师应当善于用辩证的发展性的评价来激励学生,千万不能用绝对的静止的观点评价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制造“失败者”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十、砥励志趣策略

篇7: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东水中心小学杨明娣

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认识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正方体模型,如:粉笔盒、牙膏盒等,这些物体在学生身边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同时,在学生头脑中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最初的空间概念。接下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长、正方体的特征及两种形体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再通过亲自的观察、触摸、计数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但是面的形状、大小、棱的长度是有区别的。最后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加以总结,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从而完成对新知识地学习。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在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中进行的,他们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知识要点,形成了清晰的概念,而且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学生觉得知识不再是由教师“硬灌”给自己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与探索获得的,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满足感会持续地激励着他们学习兴趣。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思维训练,打破学生思维的束缚,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打破那些条条框框,着眼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工程问题之合作问题以后,教师可以在教材安排的练习基础上,灵活地设计一组一题多问的练习以激起学生独立解题的强烈愿望。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要12天完成,乙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丙独做需要10天完成。①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②甲、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

③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上述条件再提出一些问题:

④甲、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⑤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

⑥如果先由甲独做3天,剩下的由乙、丙合作,还需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通过学生互动,以自问自答、我问你答、你问我答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问题不再是通过教师的告诉学生才得以解决,而是学生经过了一番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与此同时,通过一题多问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延展了合作问题这一知识点的辐射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8:激发学习兴趣探究自主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 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 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如何通过自主活动,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这便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前提

1.转换角色, 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长期以来, 我们的课堂都是采取“灌输式”, 教师整节课都在给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只能无条件接受, 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主角, 学生都是配角。这样剥夺了学生思考空间, 也占用了学生的课堂时间。即使装进肚子里的, 也不会被有效地吸收。因此, 教师现在应转换角色, 把学生变成主角, 把自己变成配角, 给足他们探究、合作讨论的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想办法充分发挥主角的作用, 且把这台“戏”演好。当然教师在这里面也要发挥配角的作用。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筹划下一台“戏”如何演。

2.注重个性, 教师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 教师起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教师个性的张扬。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 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对他人产生着影响, 在语文教学上, 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实践证明, 教师个性的张扬, 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赏识学生, 教师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现在许多教师都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 是学生没认真听讲、没有开动脑筋, 或是认为他们天生就很笨。我想学生不愿回答问题, 主要原因是信心不足, 担心答错后受批评和嘲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 不要一味地追求完全和自己的答案一模一样, 况且, 这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只要学生的回答有理, 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 久而久之, 他们自信心足了, 就能把自己当学习的主人, 从而自主地学习。

二.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关键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 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那么在自读课文学习中需要培养怎样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课前预习, 找出问题

战争中有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战”, 同样在语文学习中亦如是。培养课前预习习惯, 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地学习课文内容, 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

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 让学生独立地解决, 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例如在学《我与地坛》时, 首先我让学生通读文章, 预习生字词, 相关的文学背景及作者个人经历, 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母亲的情感。

2.积极参与, 勤于动脑

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导的地位, 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是必须的, 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 并且让他们在学习中承担起“小主人”的重任, 变被动为主动、消极为积极。在学习《雷雨》这篇课文时, 我认为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 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不会很深刻, 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因此, 我采取戏剧舞台的模式, 让几个学生分别饰演周朴园、繁漪、侍萍、鲁大海、周萍。一堂课下来, 效果相当好, 同学的提问比较精准且与文章的中心联系较紧密, 五个文中人物的扮演者, 不仅熟悉了课文内容, 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人物的精神。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 让学生去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三.科学的方法是培养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重点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重点。在上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我在自读课文学习中, 注意教给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 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会积累、运用语言

首先, 学会理解、鉴赏语言。理解、鉴赏语言主要是对妙词、美句、好段的理解与赏析。例如《观舞记》中的美句, 我指导学生从内容 (语句内容) 、修辞 (修辞手法) 、情感 (作者情感) 、作用 (结构作用) 四个方面去分析, 学生掌握了方法只需要对号入座即可。

其次, 学会摘录, 积累词句。理解并会鉴赏语言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去积累摘录, 这几个环节是相互链接、缺一不可的。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我就明确要求学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于三句。摘抄下来后, 指导学生通过读、背等方式积累。

再次, 运用语言, 提升表达能力。运用语言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在课文学习中, 积累了优美的词句, 最终目的是运用到生活中去, 即“学为己用”。仿写练习就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 这在大多数课文中都可以尝试进行。

2.掌握步骤、理解文意

学会积累、运用语言只是语文学习的第一层面;理解文意、增加情感体验、达到审美享受则是更高层面。而这一层面的感受是一个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 学生学习课文, 往往东看一点, 西看一点, 没有顺序, 缺乏条理性;或是看一遍就认为读懂了, 不会逐步深入学习, 因此教他们有步骤地学习就很重要。一篇课文, 要求学生掌握三个维度的学习: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学习中, 我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文章, 对文章整体“初步感知”;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分析, 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最后回过来统观全文, 掌握表达形式上的特点, 从而形成了“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过程。此外, 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从文章所传达的主要内涵中, 联系自身经验, 得到情感上的升华, 并逐渐培养起正确健康的人生观。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 既使得“三个维度”的学习统一融合起来, 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条理清晰、逐层深入的领受, 真正达到理解文意、熏陶情感的目标。

3.利用文本, 辅助学习

这里的信息主要指:单元提示、阅读提示、课后习题、课下注解等。

“单元提示”是对一个单元的整体“俯瞰”。“阅读提示”是文章的导读, 它或揭示文章主题、或指导重点内容、或引领进行情感体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自学课文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 可以这么说阅读提示读懂了、会用了, 课文就学好了一半。所以上新课前我会有意提起单元的内容, 考察学生对其熟练程度。“课后习题”是对“阅读提示”的扩充与落实, 它通过具体的题目使“阅读提示”提示的重点在文章中体现出来。当然它也更兼顾三个维度的学习, 其中既有内容的理解, 又有语言的赏析, 还有情感的体验, 而且题目设计也是逐层深入的。这些都大大扩充了“阅读提示”所涵盖的内容。因此从“课后习题”入手来学习课文是一个比较快捷的方法;“课下注解”则是学习课文的突破口, 比如对课题的解读。综上所述, 充分利用课本中提供的信息, 对于自学课文是大有帮助的。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 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跳出语文课难上的怪圈,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事事喋喋不休的管家婆, 处处面面俱到的包工头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回给学生。这样, 学生学得主动, 教师也教得轻松, 智能的藤蔓也在自由的空气里蓬勃生长, 一石三鸟, 何乐而不为呢?

篇9:怎么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该深感自身责任之重大,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为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毫无疑问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学习语文,其语文能力才能够真正地被培养起来。

一、用赞扬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人类最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因此,小学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和肯定自己。清代学者颜元说:“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就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等;或用亲切的动作如拍拍肩膀,轻轻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尽量多赞赏学生,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赞赏。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激发,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能力养成也会起到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賞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积极表现。

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而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越发的普遍,它不仅可以提供生动的画面,而且还能提供动听的音乐,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的利用好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小女孩的动漫视频,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然后老师根据情景设置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本来单调乏味的内容变的生动、形象,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的内涵。总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有趣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懂得结合课堂氛围的营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学会认真研究和处理学习材料和内容,设计好教学环节,通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安排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安排和设计好教学环节,还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趣味性的增加,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结合各种教学用具等。例如,在对课文进行具体剖析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在具体的环节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在增加教学设计新颖性的同时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对语文知识非常感兴趣。此外,为了使得教学环节更加有趣味性,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因为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小学生大都对多媒体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而且也都对此非常有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将课堂上需要展示的情景呈献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和真实地感知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更加富有情趣。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运用网络知识自制课件,结合多媒体的多种功能,将教学设计通过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等展示出来,以有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对师生关系的重新思考下一篇:卖年货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