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题库一教案

2024-04-19

统计学题库一教案(精选7篇)

篇1:统计学题库一教案

金融机构调查统计专业试题

一、判断题

1、自2008年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纳入主要金融机构统计范围(√)

2、贷款按行业分类统计的业务范围中包括票据融资。(×)

3、本外币利润统计年报表报送审计后的本外币数据(√)

4、大中小型企业贷款情况统计表中不包含票据融资。(√)

5、大中小型企业贷款情况统计表中限额以上是指主营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企业。(×)

6、枣庄市金融机构上报的数据中“市辖区”是指除滕州以外的全部数据放在市辖区中统计(√)

7、非居民:是指所有不具有常住性的机构和个人。(√)

8、金融机构资产负债项目月报表(月报数据)中机关团体包括军队和武警。(×)9、2010年增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专项统计制度(×)

10、临时性存款:指金融机构因办理支付或结算,形成的一种临时性资金存款,包括应解汇款、临时存款、汇出汇款、汇入汇款。(√)

11、扩散指数只能表明景气的变化方向而不能反映变化的幅度。(√)

12、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13、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的制订者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所希望达到的最终结果。各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均是相同的。(×)

14、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15、5000户企业季度问卷调查可以在每个季度的季初开展。(×)

16、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的准确性更高。(×)

17、合成指数不仅能反映景气变动的方向,而且能反映景气循环的振幅,从而弥补了扩散指数的不足。(√)

18、公开市场操作是货币当局最常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19、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窗口指导、再贴现和再贷款五类。(√)

20、贷款担保方式情况统计中,若贷款存在多种担保方式,则遵循贷款数额最大的担保方式优先的原则。(×)

二、单选题

1、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统计制度是(B)年新增的。A.2008年 C.2010年 B.2009年 D.2011年

2、(C)年新增境内大中小型企业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中增加“发生额”属性。

A.2008 年 C.2010年 B.2009年 D.2011年

3、境内企业票据贴现只包括境内企业持票据到金融机构的直接贴现,不包括(B)A.再贴现 B.转贴现 C.票据兑付 D.票据转让

4、涉农贷款统计制度中最大的口径是(A)A.涉农贷款 C.涉农企业和各类组织贷款 B.农村贷款 D.农户贷款

5、涉农贷款统计频度是(C)报 A.年 B.月 C.季 D.周

6、概览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下列哪项不属于这三个层次(D)

A.中央银行概览 C.金融性公司概览 B.存款性公司概览 D.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7、5000户企业景气调查中各时期制定的调查制度和有关文件资料,保存期限为(D)。

A.一年 B.三年 C.十年 D.长期

8、储蓄存款属于中国货币供应量哪个层次(C)A.M0 B.M1 C.M2

9、CGPI采价环节是在(C)。

A、产品出厂阶段 B、产品批发阶段C、产品批发的第一阶段 D、零售阶段

10、对于停留在临时库中的数据,以下哪个机构具有提交其入主库的权限(C)A.数据报送机构 B.数据代报机构 C.数据接收机构 D.数据审核机构

11、人民银行数据采集主要指(D)。

A.会计数据 C.货币发行数据 B.国库数据 D.以上三项皆是

12、通货膨胀主要是因(D)引起的。

A 食品价格上涨 B、劳动工资上涨C、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D、货币过量发行

13、《金融统计管理规定》(2002修正)于2002年6月17日通过,自(B)起执行。

A.2002年7月1日 B.2002年12月15日 C.2002年12月31日 D.2003年1月1日

14、中国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严格控制(B)的制定和印发,减少其数量。

A.常规性统计报表 B.临时性统计报表

C.固定性统计报表 D.一般性统计报表

1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统计变动事项备案办法》规定,以下不属于备案内容的是(D)。

A.人员情况备案 B.机构情况备案 C.业务情况备案 D.统计错误情况备案

16、各备案单位及管理和所属机构发生机构新设、撤销、合并、更名、迁址、隶属关系变更及其他引起统计数据发生(A)变动的情况时,应及时向人民银行报备。

A.非常规 B.常规 C.一般 D.微小

17、各备案单位在报送备案资料电子文档的同时,须将纸质资料经(B)(经理、主任)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及时向人民银行报备。

A.行长 B.分管行长 C.科长 D.统计员

18、统计督查的内容不包括(D)。A.统计法规、制度贯彻执行情况 B.统计数据报送、报表编制情况 C.统计资料的管理、数据发布情况 D.统计指标的创新情况

19、根据各地统计工作开展实际情况,按照(A)的原则,由上级行统计部门适时组织辖区内统计人员组成督查小组进行督查。

A.下查一级 B.上查一级 C.平级检查 D.交叉检查

20、统计督查中针对系统安全性管理情况的有(B)。A.数据库及业务程序版本是否符合要求

B.统计数据是否实现多渠道、多方式备份或存放 C.是否配备了统计专用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打印机等 D.统计业务程序及程序补丁等保管是否完整

21、各机构所形成的统计资料,由各单位的统计部门负责整理归档,(C),设专人负责统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

A.分散管理 B.分批管理 C.集中管理 D.集中存放

22、统计档案的分类要从本机构统计档案的实际出发,按照统计档案的(D)进行分类。

A.形成规律 B.形成特点 C.形成时间和特点 D.形成规律和特点

23、根据《金融统计档案管理办法》档案保密制度规定(C)要在办公室阅办,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带出,不准私自复制,抄录。

A.文件 B.行文 C.密件 D.办公室文

三、多选题 1、11、涉农贷款统计制度中最大的口径是(A)A.涉农贷款 B.农村贷款 C.涉农企业和各类组织贷款 D.农户贷款

2、按担保方式分类,大中小企业贷款可以分为(ABCEF): A.信用贷款B.保证贷款C.票据承兑D.信用证保兑 E.抵押贷款F.质押贷款

3、房地产贷款按投向统计分为(ACD)三部分。A.房地产开发贷款 B.住房贷款 C.购房贷款

D.证券化的房地产贷款

4、大中小型企业贷款统计报表中对小型企业进行细分“规模以上”、“规模以下”行业的是(ABC)。

A.采矿业 B.制造业 C.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D.建筑业

5、金融机构上报的资产负债项目报表月报中机关团体包括(ABCDEF)。

A.中央事业单位 B.中央机关 C.中央社会团体 D.地方事业单位

E.地方机关和地方社会团体 F。社保基金

6、调查行在CGPI调查中的职责是(ABCE)。A、价格数据采集、检查、汇总、上报

B、进行代表商品和对调查基点企业的监测,及时上报总行有关规格品和被调查企业的情况,以便调整和更换

C、CGPI制度的具体实施 D、对外发布本地区指数 E、制本地区企业商品价格指数

7、以下哪些币种为基础币种?(AB)A.美元 B.美元合计 C.美元合计转人民币 D.美元合计转人民币合计

8、对外公布的全国性金融统计资料有(A、B、C)。A、金融机构货币供应量 B、信贷收支表 C、资产负债主要指标 D、不良贷款数据

9、中国人民银行统计部门的设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D)。A、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立专职统计部门。

B、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设专职统计部门。

C、中国人民银行地(市)级中心支行设统计岗位,不单设统计部门。D、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设统计岗位,不单设统计部门。

10、金融机构统计部门依法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A、B、C、D),向有关部门提供统计数据,对外公布本系统金融统计信息。A、统计数据 B、统计报表 C、统计制度 D、统计资料

11、统计人员的配备应符合(A、B、C、D)要求。A、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B、必要的统计专业基础知识 C、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D、经岗位培训合格。

12、统计人员应执行统计法律、规定、制度,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填报统计数字,编制统计报表,不得(A、B、C、D)统计数据。A、虚报 B、瞒报 C、伪造 D、篡改

13、中国人民银行统计部门依法对各金融机构(A、B、C、D)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A、统计工作;

B、统计法律、规定、制度的执行情况; C、统计质量; D、统计真实性情况。

14、风险权重为0的主要资产有:(A、B、C)

A、现金 B、金银库存量 C、持有的中央银行股票 D、住宅抵押贷款。

15、国民经济核算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A、C)。A、荷兰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6、按贷款企业所在行业,贷款分为:(A、B、C)

A、工业贷款 B、商业贷款 C、农业贷款 D、三资企业贷款 E、个人消费贷款。

17.根据《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D)。

A.农户生产经营贷款指农户以资本增值为目的而进行的资金运用活动的贷款

B.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包括农户住房贷款

C.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包括农户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贷款

D.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包括发给农户从事不属于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所有贷款

18.按统计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BD).A.综合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典型调查 D.全面调查 E.经常调查

19.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DE)。A.现金投放、回笼额 B.各项贷款 C.存贷比率

D.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额 E.贷款累放额

20.2010年金融统计报表中,中资银行包括()金融机构。A.农村信用社CE B.外资银行 C.农业发展银行

D.小额贷款公司 E.村镇银行

21.《山东省全口径信用总量统计报表制度》中有以下(ABC)指标。

A.处置类信用量 B.贷款类信用量 C.融资类信用量 D.存款类信用量

22.统计档案的分类要从本机构统计档案的实际出发,按照统计档案的(BC)进行分类。A.形成时间 B.形成规律 C.形成特点 D.形成方式

四、简答题

一、《金融统计管理规定》所称金融统计是什么?

指中国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统计部门对各项金融业务活动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信息交流与共享,进行金融统计管理和监督等活动的总称.二、根据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简述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中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的统计范围。

在统计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时,注册地位于县及县级市城区的企业,和住所位于县及县级市城区的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基金会等组织单位均应纳入统计范围之内。

篇2:统计学题库一教案

(一)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第一课时分段数据统计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学习新课:、每个星期一,大家都会穿校服,看上去整齐又漂亮。想一想,在每次换校服之前都要做什么呢?(量身高)

随便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问:是不是要为你们每个同学都设计一个尺寸,做出50种规格的校服呢?

出示全班的身高记录单,请大家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比较的合适?

(分大号、中号、小号三种规格。身高120cm~129的穿小号,130~139的穿中号,140~149的穿大号。)

2、现在我们已经想到了要根据身高把服装分成3种型号,看了这张记录单,你清楚具体有几套大的?几套中的?几套小的?那下面该做什么?

(按各段统计,可以用打“√”的方法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更喜欢哪种统计方法呢?为什么?(用“正”字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结果)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注意不要遗漏不要重复。写完之后与电脑的演示校对一下,如果有错,检查一下问题在哪里。

3、能不能就这样把画“正”字的记录表交上去呢?指出:还要根据它完成统计表。学生继续完成。与电脑校对。

想一想,那么多的班级,都制作了类似的统计表,而且每年都需要这样的统计,检查我们的这份表格,还缺了什么呢?

出示完整的表格,包括表名和日期。

4、服装厂的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

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分段整理的方法进行统计

二、联系实际,巩固练习、其实我们身边用分段的方法来整理的现象是很多的。你能举几个例子吗?比如成绩:90多分的为A,70多、80多的为B,60多的为c,60以下的为D„„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出示)

看了这些数据,你觉得怎么分段比较的合适?

(50多的为A,40多的为B,30多的为c,20多的为D。)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交流校对

2、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丽的家园,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流水。演示:“你知道吗?”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一些常识

3、现在你们想知道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空气质量现状吗?(出示p.72第2题)找一找,哪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是“优”?画“正”字统计在表中。那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空气质量到底如何呢?请大家找一找。(良)把其他也是“良”的城市找出来,统计好

剩下的几个城市空气质量属于哪一段呢?继续填写。

根据“正”字整理情况,完成统计表。看了这份统计你有什么想法么?

指名读一读表名,这个表名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时间:XX年4月30日

指出:空气质量随时会随着一些交通、工业等情况发生变化,所以这份统计表还特意要说清楚统计的时间。

4、再来看一份我们比较熟悉的城市——上海在XX年4月整个月中的空气质量情况

演示该题,先找到刚才提到的“4月30日58”指出:4月30日这天,它的空气污染指数是58,空气质量良,是不是每天都这样呢?

(不是,有空气质量优的时候,也有轻度污染的时候。„„)根据这份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你能评价一下上海XX年4月份的空气情况吗?你想到了什么?(我们要注意保护环境)

三、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课后请大家多搜集一些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的素材,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在刚才提到的空气特别好的城市中,我去过四个地方:北京、贵阳、桂林、海口边说边出示自己在这几个地方游玩时拍的一些照片,让学生感受美。

练习七

教学内容:44页2—7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一、第二题

.出示题目,弄清题意2.学生完成分段统计

3.怎么计算合计人数呢?算加法

4.分析数据: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前十名,你能估计她的成绩可能是多少吗?(只要估计)

二、第三题

.分别画出横向统计图2.注意标注数据

三、第四题

了解我国代表团在第24~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完成统计图。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韩国汉城5枚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西班牙巴塞罗那16枚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美国亚特兰大16枚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澳大利亚悉尼28枚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雅典32枚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北京51枚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英国伦敦38枚

四、第五六题

学生设计表格,在班内统计后,完成统计表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分工合作。数据记录准确,分析有道理

五、作业:完成思考题,补充习题

第二课时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第49—50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替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或数据,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简单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1格表示多个单位)教学准备:光盘,事先调查好4大河流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以前认识过条形统计图,谁来简单的描述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选用的话题是关于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的。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常识。学生轻声阅读“你知道吗?”读完后,交流,主要要明白:(1)有89个成员国

(2)确定的方式有2个。一是超过半票的直接当选;二是没有超过半票的时候,最少的会被淘汰追问:89个成员国超过半票是多少票?5个国家一起竞争,需要多少次的淘汰?

二、学习例题:、演示:XX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投票决定XX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城市。在第一轮投票中,五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如下图。(图略)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

(比如具体的5个城市以及相应的得票情况等。)这些数据使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评选规则,没有出现超过半数的情况,虽然说上海的票数是最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兰将淘汰了„„)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甚至可以问:89个成员国都投票了么?你可以怎么知道?

引导学生把图里的5个数据加起来,得到84票。问“84票”说明了什么问题?)

质疑:这张条形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认识的有什么不同呢?注意观察纵轴上的数据,指名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制作这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把1格表示成多个单位,比如说这里的1格就表示5票

当不正好是5票的时候,比如说是2票,就需要根据经验去选择合适的高度。

2、预测一下,波兰被淘汰之后,接下来哪个城市也可能被淘汰?读试一试,看一下,自己的预测正确吗?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注意规范学生画条形时的步骤:(1)确定高度,并标上数据;(2)画框,连成一个条形;(3)画阴影学生继续完成,并交流检查。说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些什么?

最后提醒:完整的统计图还要有图名(已有),制作时间等,所以要填上时间:XX年12月

三、完成想想做做

、(1)说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2)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

问:如果我再提一个问题“江苏电视塔和中央电视塔一共高多少米?”合适吗?为什么?那谁能继续提比较合适的问题?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注意:(1)条形边成了圆柱体;(2)单位:万吨(1)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2)XX年的棉花产量比XX年增加了多少万吨?(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4~28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如下表(略)说说第28届是在哪一年举办的呢?27届呢?

指出:奥运会每4年一届,正好和闰年是一样的,这几届都是在闰年举办的。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要提醒学生注意: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区别

画完统计图后问:你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么?

4、查资料,了解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再把统计图绘制完整。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珠江2214千米,淮河1000千米

注意这份统计图和前面讲的有不同:条形是横向的,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这几条河流的长短。

练习八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怎么求出平均数(先求和,在求平均)

二、练习1.练习八第3题

.平均身高160厘米,李强的身高可能是155厘米吗?2.学校篮球队中,可能有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说说理由2.练习八第4题

指名板演。平均每天卖出苹果核橘子各多少箱?哪几天卖出的苹果箱数超过平均数?卖出的橘子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多多少?少多少?一样多?)3.练习八第5题

判断,注意平均数的含义4.第6题

估计平均数,只要在最多与最少之间即可5.第7、8、9题,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校对,订正。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要细心。

三、作业

完成第10题,补充习题中的练习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教师:秒表

学生:答题纸、文具等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1)教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上个星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不错。(2)提问: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3)教师: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二、明确目标点名读教学目标

三、动手操作,活动讨论

(1)研究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第一步: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跑30秒,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60秒。第三步:学生记录活动数据、布置活动要求:了解原地跑步30秒和60秒前后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

2、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

教师:测量脉搏时方法要正确,第一次原地跑步后要休息几分钟,等脉搏恢复正常后再开始第二次原地跑步

提问: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2)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用同样的1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

2、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做个小测试,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喊开始,你们在原地坐上下蹲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休息几分钟后,再跳绳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提问: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脉搏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在体育课上我们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

四、教学“你知道吗”

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2)教师向学生介绍“脉搏的跳动”

五、练一练,巩固本章所学知识

篇3:科目一题库更新应注意什么?

同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规定, “驾驶机动车, 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考试合格后, 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

这就要求,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责任让驾驶证申请人在获得驾驶证的同时完全达到“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即科目一题库更新的目标在于让驾驶证申请人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科目一内容。

科目一题库更新需考虑的因素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科目一的内容,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驾驶证申请人。为达到此目标应当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驾驶证申请人素质;二是人的学习记忆规律。根据上述情况, 目前科目一题库更新存在以下情况:

1、考点太多。毋庸置疑,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内容都要掌握, 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掌握却很难。这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 集中精力攻破目前道路交通安全中迫切需要熟练掌握的知识。即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重点, 以便有效达到驾驶人依法驾车的目的。但考点过滥, 容易分散注意力, 不容易集中解决重要问题。

2、知识点留给考生的效果不深。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 法律知识点很简单。直白的去设置题库, 往往给考生带来“过眼云烟”的感觉。因此, 建立适应当前考生素质能留下永久记忆的题目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出题部门, 从出题角度、出题难度、出题的艺术性上做文章。

科目一题库内容定位

目前, 将原科目一分解为科目一和科目三理论知识的有其合理性, 但这也带来了一些列弊端:一是带来了考生的不便;二是考试部门对分解为两部分内容的界定尚无一个明确的界限。因此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理顺科目一及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1、科目一与科目三理论的关系

(1) 安全与文明的关系:如果将科目一与科目三理论之间的关系定位为“安全驾驶”与“文明驾驶”的关系, 无疑将是最恰当的定位。安全是基础、基本, 没有安全做保障, 文明将是空谈。当然安全与文明并不能截然分开。

(2)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文明驾车的前提是基于依法驾车, 只有依法驾车在先, 才有文明驾车之实。

(3) 基础与高级的关系:之所以将科目一定位为基础, 就在于科目一是驾车知识的根基。例如“各行其道”原则, 是最基础的原则。让驾驶人在最初的驾驶时期, 夯实“各行其道”并付诸于实践 (基本技能) 。因此, 科目一考试须具有力度和深度, 需要在内容的表现艺术上下大功夫。

(4) 简单与复杂的关系:认为科目一简单, 是指内容的单一。但单一的内容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恰恰相反, 这些内容往往在实际道路交通中违法频次最多。把科目三理论认作复杂, 是相对的, 是在初期驾驶中感觉到的。但当科目一、二考完后, 科目三理论将变得简单而容易。

2、科目一与基本技能的关系

我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驾驶员考试标准等经过几十年的变迁, 已经几易其稿。然而, 从不同时期来看, 培训、考试大都从分别从知识和技能各自的体系中进行着变换和调整。而知识和技能横向的同步关系上从没有考虑过关联或考虑过弱。例如“跟车”技能考点不能对应“跟车距离相关法规”知识考点、“车速感知”操作技能考点不能对应“车速规定”知识考点等。这就使得在技能与知识的提高上, 彼此之间缺乏了互为激发、互为补充、互为强化的作用。如果强化科目一知识与对应技能的关系, 无疑对达到科目一考试的目标将具有较大的意义。

更新原则

在理清科目一及其他关系后, 再提出更新的措施将事半功倍:

1、强化安全, 淡化文明:这里的“淡化文明”, 不要孤立地去看。要结合科目三理论去看。在科目一中淡化, 在科目三理论中要加强。强化安全, 意在强化安全意识、安全驾驶、安全操作。驾车10次, 10次都扎安全带, 这叫有意识。只扎几次谈不上有意识。怎样做到有意识?只有反复去练, 变着花样去练, 直到达到上述要求即可。

2、强化法律, 淡化道德:这里的法律是指道路交通安全法, 是交通秩序的制度, 是个人在道路交通秩序上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履行了这些责任和义务, 谈及对待他人才具有实际意义。兼顾道德, 不是不可以, 但精力所限, 将道德内容置于科目三理论部分比较合理。

3、强化基础, 淡化高级:在驾驶人所有知识体系内, 总会有基础、高级之分, 它们互相联系、互为补充, 彼此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将科目一作为基础知识, 符合知识递增规律。

4、强化工效, 淡化单一:科目一强调工效, 就是根据驾驶人的心理、生理等因素, 探讨人、汽车、交通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 以确保驾驶人安全、健康、舒适地依法驾车, 并取得整体道路上的安全、畅通的交通秩序。也恰好符合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宗旨。与之对应的出题方式就是单一的、单调的、乏味的、直白的知识考点。一看就会, 一放就忘。

5、强化结果, 淡化过程:所谓结果就是驾车的结果。例如在道路中汽车行驶的位置、汽车变速到一定的车速等。其中的“位置”、“车速”就是结果。汽车行驶在道路上的位置应当在哪?不应当在哪?车速的限制是多少?这是科目一考试的重点, 也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核心。至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何操作, 不作为考试的重点。一个驾驶人的“驾驶技术”是驾驶过程对操作熟练程度的问题, 不是科目一考试的核心, 即“淡化过程”。

Windows.视窗

篇4:为官统计一年间

初识统计

为官统计一年有余,苏辉的感受是初识统计。首先是统计工作范围极其广泛,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部门的其他委办局,工作重点大多集中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某一个侧面,或者某一个领域,而统计工作则要涉及所有的领域,所有的层面,因此,工作难度是巨大的。

其次是社会各界都关注统计数据。苏辉介绍说,统计工作与共和国共成长,过去50多年的各类统计数据汇总一下有几十亿个数据之多,但并没有引起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包括她本人以前在其他部门工作,对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认为只是一个常规性工作,按照相关工作流程该发布就发布。至于说大家拿到统计数据后去深入研究,或者说去联系一些社会现象,主要还是近四五年发生的变化。整个社会都很关注统计数据,说明统计工作受到重视,统计工作的价值得到认可。但是,随之带来的是数据发布之后,懂行的、不懂行的人都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却对统计工作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说一些专家、学者,由于他们不是特别了解统计专业知识,有时候他们对一些经济数据发表的言论和见解就不很客观。但是,他们名气很大,影响力很大,结果就是,统计工作辛辛苦苦得出来的数据成果,却没有专家、学者的一席话来得让公众信服。公众关注统计,但又不了解统计方法制度,结论就是对数据结果感到不理解。统计被关注了,被关注的背后会有有利和不利的方面。

统计工作离不开专业和敬业的统计队伍。苏辉认为,统计数据的产生或者说生产过程,其实质是统计方法制度的检验过程。所以,统计工作专业程度之高,专业水平之高,在其他部门很少见。统计部门每月、每季、每年都生产出许多与国民经济社会事业相关的数据,如果没有一支专业的队伍,没有一种敬业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专业、敬业的统计队伍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一个最坚实的基础。

提升统计

谈起统计部门的工作目标,苏辉一言以蔽之就是“服务是根本任务”。这里的服务是全方位服务,它既包括对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服务,又包括对社会公众的服务。如何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摆脱“被关注”的困境呢?苏辉认为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发挥每个统计人的能动性,结果一定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是着力通俗化、大众化的宣传结果导向。统计数据密切联系着社会和公众,因而,要在覆盖范围、工作手段和人员素质上进一步提高,要再多想一点办法,要利用一切可能的宣传手段,让大家更加了解统计工作。在宣传方式上,要通俗,要学会用大众比较了解或者是能够听懂的方式去宣传,让老百姓在质疑的同时,也能够理解我们。

二是在秉承稳定性的同时,着力统计业务工作的探索和创新。即在遵循国家统计局统一规定的统计方法制度的同时,北京市统计局要本着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结合首都经济、总部经济、第三产业占75%以上的比重等特点,探索、思考北京统计工作在现有的方法制度下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人文北京,同时向世界城市努力的远大目标这样一个高标准上,会对统计工作有着怎样的新要求?同时这个新要求又如何与统计方法制度层面有机结合、有效衔接?对这些问题思考的结果是统计工作要更加结合北京实际,更加深化。

三是着力锻造一支能够持续打硬仗的队伍。这涉及统计事业能不能可持续发展。俗语说,事在人为。只要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那统计工作的一些难题,统计工作一些很难逾越的障碍,可能都会逐步地迎刃而解。

四是抓住服务这个根本,着力争取各方的理解和支持。这里的各方涵盖公民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市委市政府,各委办局和社会公众等等。而征得理解的路径就是做好服务。因为理解的前提就是它有需求,统计部门满足了这个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统计工作的专业知识,统计人员的辛勤努力被大家所了解和理解,这是一个缩小差距、争取理解和支持的过程。

五是加速科技手段运用,着力统计工作科学化发展。物价调查员使用数据采集器(PDA)采价,记账户使用电脑进行电子记账,企业实行联网直报,农业使用卫星遥感测量等等,这一系列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数据质量,提升了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统计工作手段也会发生更高层次的变化,要不断地利用这些现代化手段,服务于统计工作。

提高统计工作能力,提高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国家统计局马建堂局长提出的“三个提高”要求,也是对北京统计工作的一个最直接的要求,北京统计人也要全力按照这个目标要求去开展工作。同时市委、市政府提出统计工作要服务于各个部门,统计工作要服务于社会,特别是统计工作要服务于世界城市的建设的要求。这两个要求的结合,正是北京统计现在的工作目标。

奉献统计

在财政局27年的工作经历,苏辉养成了理性思考的习惯。这不仅表现在她努力实现角色的转变,从偏于后台服务的“财政工作”转到聚光灯下的“统计工作”。上电视做节目、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成为她工作的必须内容。

从人人敬畏的“财政局长”,到人人可以对数据说三道四的“统计局长”,苏辉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统计人受委屈。面对极个别媒体对统计数据和统计工作的误读和歪曲,苏辉的观点是:“不能让我们系统的同志在工作已经很艰难的情况下再受点委屈,这我不能忍受,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为我们的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我要去争得方方面面的支持。”

谈起做好统计工作的关键,苏辉认为,统计工作很不容易,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也不止一个,比如专业和敬业,没有专业水平、敬业精神,是做不了、做不好统计工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用心。就是心中有一个大目标,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尽全力做好工作。就拿正在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普查员来说,他们的目标是为了把上级交办的任务完成,不论他们受到什么样的委屈,不论他们有什么样的困难,他们都是在用心去做,最后体现的就是要把任务完成。统计人的工作也是在这方面体现得比较确切,大家平时都在用心工作,没有奢望谁说一句特别表扬的话,或者说一句特别承认的话。当然有人说好统计人很高兴,很自豪。即使没人说好,甚至是有人质疑、反对,统计人仍然坚持不懈地在做。“因为我们认为目标是对的,我们就会一直坚持下去,我想这也是用心在做这件事的含义。”

篇5:《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巩固深化,应用练习

(1) 创设情境 :运动会快要到了,老师打算搞个小小运动会,但是老师不知道应该开展什么运动,你能帮助老师吗?

(2)学生举手投票。教师在黑板显示结果。

(3)师: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份结果用统计图表示吗?

(3) 展示统计表,并说说是怎么涂的?为什么这样图? (半格)

(4) 分析统计表:从这份统计表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师点拨 知识点、 重点、 难点。学生填涂统计图并讨论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巩固对统计知识的认知。

第二步:课堂总结

师: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你表现的怎样?今天学习的和一年级学的有什么区别?学生反馈:一年级一格代表一,现在一格可以代表多。学生通过小结和对本节课的自评,加强对自己的认识。

第三步:后续激励

师: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到,例如我们可以统计一下今天哪组的小朋友表现最好,或者统计一下我们班一个月以来哪位小朋友得的红花最多等等,数学源于我们的生活,处处都能用到。

师统计今天小组比赛情况,最高分的得到其他小组的表扬,并激励其他小组明天继续努力。学生对本节课最高分的大组进行表扬。通过联系本节课的内容和评比表,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

(二)教学检测安排

该课时的教学检测重点是巩固学生填涂条形统计图的能力。在本课时,教师采用直接画图的检测方式,包括小组讨论、收集数据和填涂统计图,训练学生的填涂能力。在本课结束后预留五分钟为学生自评和他评时间,教师进行解疑和检测。

篇6:小学一年级语文统计教案

2、老师想知道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是多少该怎么办?一下子看不清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那该怎么办?

3、报出你喜欢的颜色,每个同学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

注意:数数、记录时不多数、不少数,有一定的顺序。(教师同时演示正字记录法)

4、将统计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上。

5、我们还能用涂小方格的方法记录这张统计表。你知道怎样涂色才能记录的又快又准确吗?

6、记录统计图表有什么好处? 7、4人小组讨论从统计图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案例分析。

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数学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理解数学知识。因而可借用课堂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用水彩笔涂色的契机,安排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统计。

这些内容是有关于学生个人和班级集体的爱好,可以引发学生个人内在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更好的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创设了一些问题和矛盾的情景,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拓展思维的空间创设条件。例如:老师想知道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是多少该怎么办?一下子看不清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那该怎么办?利用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涂统计图之前提问:你知道怎样涂色才能记录的又快又准确吗?

类似的问题需要学生积极动脑,不但要解决问题而且要学生往优化的方向去思考。我们不但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不能忘记给学生传输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不同涂色方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那种方法更合适。

低年级学生在早期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在早期教学中培养他们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倾听、主动参与、与他人合作&&好习惯的养成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会有更大的帮助。一节课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不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我们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意识的往这个方向去培养,相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都会有帮助。

教学片段2: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准备开一个联欢会,需要买一些水果。那么你最喜欢什么水果呢?在纸上有很多种水果,请你在最喜欢的水果上涂上漂亮的颜色。

案例分析:

创设筹备六、一儿童节的联欢会情景,进行最喜欢的水果的统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尽量采用学生喜欢的方法,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这样的主动参与就为提高课堂的效率提供了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保证。

教学片段3:

你觉得今天谁表现的最出色?出色在那里?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今天谁最出色。

案例分析:

评选表现最出色的学生作为带动学生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可以说数学知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时时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并不觉得累。

反思:

1、两种统计内容都取材于生活实际,教学反馈内容都有不确定的因素,这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对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篇7: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一年级《统计》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5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小红花,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

2、小朋友真有礼貌!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

4、让学生贴水果。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师:今天是大象爷爷的生日。(出示图)看,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动物们头戴面具依次出现),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题。)

2、师:是呀,大象家来了这么多的客人,那么来了哪些客人呢?他们分别有几只呢?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子看清楚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呢?

3、小组合作把动物头像整理在卡纸上。指名板演。

4、学生讨论、操作后各组展示作品并汇报整理的过程。

5、比较整理后的图和整理前的图。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狗家来了4只。生2:我知道了小猪家来了3只。生3:我知道了小猴家来了5只。(教师根据口答动画板书4、5、3。)

6、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狗多1只。生2: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猪多2只。„„„.7、小结。师:小朋友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四、统计鲜花情况 师:这些客人还给大象带来了好多 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生日礼物呢!你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帮他统计一下吗? 可以把这些花按什么来分类理一理? 有哪几种颜色的花?(学生独立操作:把花分颜色整理在线框内,一个框里摆一种花,一人板演。)师:刚才小朋友把花按颜色理一理的过程就是什么?

生:就是统计。

师:看了这张图,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自己填表后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如下:)红花 黄花 绿花 紫花(5)朵(4)朵(3)朵(2)朵

师:看了这张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统计学习小组得到“小红花”的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2、学会了统计,课后你们准备统计什么?回家后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统计,然后与同学互相交流。

六、总结评价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上一篇:运行中的变压器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可能原因下一篇:保安室监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