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第一课时

2022-07-17

第一篇:统计调查第一课时

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会看折线统计图,会解释统计结果。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感受折线统计图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 、导入语:首先,我们来看一则报道(青少年参观科技展实况)。 2 、师问:你们知道这是在举办什么活动?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3 、出示: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条形统计图 问:这是什么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它是用什么表示每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全班交流

二、观察比较,揭示特点

过渡语: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把这些数据也制成了一幅统计图。 A 、 出示折线统计图,生观察。

B 、 师:从这幅图中你又发现了哪些信息?

C 、 师:这幅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D 、 咱们来给这类统计图起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E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指名答。 揭示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根据折线的变化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哪一年人数增加最快?) 三 深入练习,强化知识 1.书本112页第一题看 看一看这是什么统计图,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图上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上升下降快慢又可以怎么看出来?(线的陡峭就反映变化的快慢) 四 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配套练习 五 总结

第二篇:第一章 、第二章 总论 统计调查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办公室有5位职员,年龄分别是24岁、29岁、28岁、35岁、44岁,这些年龄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3、女性是品质标志()

4、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5、人口普查中,全国总人口数是统计总体()

6、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质量指标不能用数值表示()

7、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而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8、只有对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进行汇总才能形成统计指标()

9、统计推断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而描述统计学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0、某城市每个家庭拥有的汽车数是一个离散型的变量。

()

二、单项选择题

1. 要了解4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 40名学生 B每一名学生

C40名学生的成绩 D 每一名学生的成绩

2. 5位同学英语考试成绩分别为60分,81分,64分,87分,70分,则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 数量指标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

3. 对中国女排队员的身高采用那种计量尺度进行度量是最恰当的(C)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4. 某学院2005级全部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9.76岁,这是()

A 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 品是标志 D质量指标

5. 2004年上海市生产总值(GDP)745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一年增长13.6%,达到自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则()

A 生产总值7450.27亿元是数量指标,增长速度13.6%是质量指标

B生产总值7450.27亿元是质量指标,增长数度13.6%是数量指标

C两者都是数量指标

D两者都是质量指标

6. 将公司700名员工的工资额累加起来以后除以700,这是()

A对700个标志求平均值B对700个变量求平均数

C对7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D对700个指标平均数

7. 某旅行社要统计“五一黄金周”该旅行社发送的游客人数和获得的净利润,则游客人数和净利润两变量是()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连续变量

8. 对受教育程度采用那种计量尺度是最恰当的(A)

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居尺度D定比尺度

9.统计总体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A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B 同质性、客观性、大量性

C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 D大量性、具体性、差异性

10.下面的指标数值属于统计量的是()

A考察上一年出品的每一部商业电影的电脑记录后发现,平均放映时间是152分钟 B调查某班全部学生,得到平均成绩81分

C从出口的袋装茶叶中随机抽查100袋,测得平均重量454.6克

D调查某医院全体大夫,测的春节期间平均每人休息时间为3.7天

三、多项选择题

1.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总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年龄是数量标志

C 性别是品质标志D男性人口数是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品质标志表现

2. 下列指标中是质量指标的有()

A人均GDPB人均平均寿命

C物价指数D城镇登记失业率

E第三产业增加值

3. 下列变量中是连续变量的有()

A公司利润B网络用户数

C存款余额D机器设备价值额

E第三产业增加值

4. 要了解100个工业企业生产情况,则统计指标是()

A 100个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B每一个工人的月工资

C某一个工业企业的工资总额D全部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E 100个工业企业平均增加值

5.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有下列关系()

A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是可以互换的B总体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

C总体单位可以转化为总体D总体与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E只能是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

6. 某高校在校学生12050人,从中随机抽取120人进行调查,发现戴眼镜的有71人,在这里()

A在校学生12050人是参数B随机抽取的学生数120人是统计量

C 戴眼镜人数71是统计量D三个数值都是统计指标

E三个数值都是数量指标

7. 为了解某乡镇农民对春节联欢晚会的喜爱情况,随机抽查500人,表示非常喜欢的有298

人,则有()

A这是推断统计B这是描述统计

C 500人是统计总体,298人是样本D抽查人数500人是统计量

E喜欢春节联欢晚会人数298人是指标

8. 年终对员工进行质量考核,按照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进行评价,则若对数据进行计量应()

A采用定类尺度计量B采用定序尺度计算

C采用定性数据D采用定量数据

E不能采用定距或定比尺度

9.下面研究问题中所确定的总体单位有()

A研究某超市销售额,总体单位是每一次销售行为

B研究全国高等院校规模时,总体单位是每一所高校

C研究本次会议代表所提交的合理化建议,总体单位是每一条建议

D研究某地区粮食收获率时,总体单位是每一亩播种面积

E研究企业流水线生产的产品质量,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

10.2005年6月,对全市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身体状况研究,则()A这是推断统计

B这是描叙统计

C全市小学五年级全部学生是统计总体

D每位学生各自身高,体重数值是变量值

E男生平均身高是数量标志

第二章 统计调查

一、判断题

1、调查单位同时又一定是填报单位()

2、我国经济调查今后每十年进行两次,它是一种经常性调查方法()

3、调查时间就是调查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4、要了解“十一”黄金周我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只需对全国几个大的铁路枢纽客运量进行调查,就可以掌握全国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5、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根据进行统计调查时,当前工作的重点来确定的()

6、典型调查由于在选取典型单位时已对所研究对象进行了全面分析,故可用典型调查的结果来精确地推断总体。()

7、单一调查表就是在一张表上只登记一项调查内容的表格()

8、典型调查有“解剖麻雀”和“划类选典”两种。()

9、如果调查间隔时间相等,这种调查就是经常性调查。()

10、传统统计调查方法都是直接调查第一手统计资料,网上调查可以搜集第二手资料。()

二、单项选择

1. 从一批袋装奶粉中随机抽取1000包进行质量检验,这种调查是() A普查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

2. 对家乐福超市全体员工进行身体状况调查,调查单位是()

A每位员工B所有员工

C所有商品D 每一件商品

3. 普查人口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状况,要求将调查单位的资料在2000年11月10前登记完成,则普查的标准时间是()

A2000年10月31日24时B2000年11月10时零时

C2000年11月9日24时D2000年11月1日24时

4. 某市2007年工业企业经济活动成果的统计年报的呈报时间为2008年元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年B一年零一个月

C一个月D 一天

5. 调查大庆,胜利,大港,中原的几个大油田,以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

6. 有意识的选取若干块田地,测算其粮食产量来估算该地区的粮食收成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

7. 下列情况的调查,哪一种属于一次性调查()

A商品库存量B 商品购进额

C商品销售量D 商品销售额

8. 在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公司设备调查B 农村耕地调查

C学生学习情况调查D汽车养护情况调查

9. 要了解糖果包装的改变对销售量的影响情况,则选定一个地区,将新旧两种包装的糖果投入市场进行试验对比,观察其销售量变化和消费者反映,获得数据作为新包装是否采用的依据,这种调查方法是()

A观察法B 实验法C 报告法D访问法

10. 要调查人群中经常上网浏览的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比较适宜的调查方法是

()

A观察法B访问法C实验法D网上调查

三、多项选择题

1、要调查一个地区学校情况,每一个学校是()

A重点单位B调查单位C调查对象

D总体单位E填报单位

2、 下列调查中,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有()

A人口普查B 职工家庭收支变化调查

C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调查D VCD库存量调查

E 公司利润调查

3、 在工业设备普查中()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E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4、 普查属于()

A 全面调查B 非全面调查C 经常性调查

D一次性调查E专门调查

5、 调查单位是()

A需要调查的那些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

B所要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每个单位

C调查项目的承担着

D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E调查中所调查的具体单位

6、 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是()

A原始记录B 调查问卷C基层单位内部报表

D基层单位统计报表E统计台帐

7、 下列调查中属于直接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的方法有()

A观察法B 电话调查法

C 实验法D文献法

E 网上问卷调查

8、 要检查节日市场上肉制品质量,有关部门采用随机原则抽取部分肉制品进行调查,此项

调查属于()

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E专门调查

9、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

()

A2000/11/2日出生的婴儿B2000/10/31日出生的婴儿

C2000/10/31日晚死亡的人D2000/11/1日1时死亡的人

E2000年10月31日出生,11月1日5时死亡的人

10、网上调查与传统调查相比的优越性在于()

A费用低B无地域,时空限制

C及时性D资料能反映所有用户的信息

E易获得更完整的统计资料

第三篇:第1课时 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

第1课时 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41页例

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嘛? 生:喜欢。

师:平时你们在家喜欢看一些什么电视节目呢? 生:动画片、电影、电视剧、娱乐节目等。

师:你们喜欢的节目可真不好少啊,如果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类节目,你会选择哪

一种呢? 学生口答

师:张丽华同学为了了解她班上的同学最喜欢哪类电视节目,特地做了一个调查,

调查记录结果如下:

呈现例 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师( 引导):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生:数“正”字

师(追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呈现例1的统计表

(1)师:大家可以根据张丽华同学的调查记录,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吗?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后,提问:统计表中合计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为什么要计算合计数 ? 指明学生回答

师:刚才我们填的这张就叫做统计表。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由哪些部分组成?要注意哪些地方?

小结:制作统计表是我们整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填写完统计表中的数据后,还要填上统计时间。

师: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出示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

师(提问):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统计图的标题,制图的日期,横轴,纵轴 教师补充:横轴表示”节目类别”,纵轴表示“数量” 师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

生:表示2人

教师示范:刚才我们科普类的人数是x人,我们就到x格的高度画一个直条,并且标上数据x 学生在空白的统计图上完成其他类别的条形图,?

师:完成后交流一下,在画图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些什么

生:看清每格表示几,直条上标上数字,写上日期,要用直尺等)

2、简单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从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生:每类节目的人数,总人数;人数最多和人数最少等

3、认识特点:

提问: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

小结: 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了解要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了解统计内容和要求,学生利用表格分小组调查、收集数据。 活动: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每位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2)汇总记录的数据,引导算出全班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得出全班汇总结果。

(3)学生根据全班调查结果,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交流完成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注意标题和日期;填表、描图。

(4)引导: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2、做练习七第1题。

三、全课总结。

1、通过学习,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说说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统计表---------填数表示

图形统计图------------直条表示

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数据

直观

形象

第四篇:《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

统计

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例2,练习十第

2、

3、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重点难点:

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非常关心同学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体重,身高等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1)班第一组5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提问:请你制作一张这一组同学身高的条形统计图,你想怎样制作,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先让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进行讨论)

汇报:如果每一格代表1厘米的话,这张条形统计图要画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10厘米和更大单位的话,不容易体现这五个同学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段里,只相差几厘米。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想个办法帮你们解决。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制作身高统计图

教师: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情况,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建议大家0-137 厘米这一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线段,而应画成波浪线,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许多小格。

出示示意图,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2、制作体重统计图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身高统计图制作一张体重条形统计图吗? 小组合作完成,评价交流。

3、看书了解: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提问:根据前两张的统计图和这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第一格表示90秒,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标上数据,根据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第五篇: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例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

(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5页“做一做”。

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出生月份的记录表,先统计各月份出生的人数,然后完成条形统计图,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再独立填写在教材上。

2.教材“练习十九”第

1、2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调查,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完成统计图,小组汇报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

上一篇: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下一篇:团建活动通知希望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