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调查教案

2024-05-06

统计与调查教案(通用9篇)

篇1:统计与调查教案

水塘中学教案

年级:七年级 学科:数 学 教师:钟志华 时间:2014年5月5日

课题: 统计调查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全面调查及相关概念; b、会用全面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些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熟悉统计调查的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培养自身严谨、认真的学习意识,初步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2、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全面调查的步骤和每个步骤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⑴活动:如果要了解全班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怎么调查?

⑵引导提问:调查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调查的目的了,调查的对象是什么? ⑶(师: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逐步总结得出“全班对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和“调查的对象是全班同学”的结论。)⑷问题:为了得到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 ⑸师:你能说说这些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吗?

2、小组讨论,互相促进: ⑹在众多方法中,设计问卷调查比较规范,请问其目的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一个调查问卷。

⑺讨论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展示各小组的成果,并与其余小组一起评价。

3、动手操作,总结方法:

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35-137内容,试着总结该问卷调查所经历的步骤。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活动中调查所经历的步骤: ①收集数据:

a.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收集; b.查阅资料收集等。②整理数据:通常用表格整理数据。

③描述数据:a.条形统计图(学生学过)b.扇形统计图(学画扇形图)

④分析数据:依据条形图或扇形图进行得出结论 适当分析。

⑼引导学生完成简单分析后,了解了全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情况,穿插《广播电视管理条 例》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等。⑽至此,我们已经通过调查了解了全班学生对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么?

定义: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全面调查。⑾(引导学生举例,理解全面调查概念及适用)。

四、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⑿教科书第137页练习。

五、课堂小结,当堂消化

1、什么是全面调查?

2、全面调查的步骤是什么?

⒀本课我们学习的是统计调查,不妨了解一些有关统计的法规常识:(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六条、第九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七条等)。

六、谈谈收获,说说感想

⒁引导、鼓励学生谈收获、说感想。

⑾如:对全班同学性别、出生月份等的调查。

⑿学生先做,再在老师的指导订正下解决问题。学生小结回答。⒀由学生主动起来朗读,集体分享。

⒁学生谈一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对学到的知识有何感想。板 书 设 计:略。

篇2:统计与调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感受抽样调查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过程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进一步认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具体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品质。重点难点

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对数据收集整理。难点: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上节课我们队全班同学对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进行了调查,那么如果要了解全市2000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二、探究新知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后,教师指出,我们当然可以任然采用上节课所讲的方法进行收集整理,但是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

教师给出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1.抽样调查的意义

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做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在上面的问题中,抽取多少比较合适,应当怎样抽取? 结合问题,教师指出抽样调查应注意的事项。

(1)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2)抽取的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

让学生观察第139页抽样调查100名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指出最好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来描述。

3.探究教材140页问题3.三、巩固新知 教材141页联系1、2、3、4题。教师布置练习,学生举手回答。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习题10.2第2、3、4、9题。板书设计

1、抽样调查的意义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3、抽样的注意事项

篇3:统计与调查教案

在设计统计指标的时候,其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和目的性,而且指标能够度量及可比性。并且设计指标应明确反映其统计目的。

一、武汉市大学生非法学专业的法律意识的调查 (简单统计)

1. 调查目的

在新世纪这个法治社会里,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我们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21世纪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通过对武汉市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并利用回收的有效数据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进行分析。

2. 抽样方法

本次案例的抽样总体为武汉市某大学城的全体大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抽样调查,对各年级的大学生发放问卷共350份,回收有效数据320份。

调查问卷

1.你或者你周围的人是否有过通过法律解决纠纷的经历?

A.有22%B.没有78%

2.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的么?

A.能15%B.大部分能62%C.不能23%

3.你一般通过何种途径获取法律知识?

A.电视、电脑等媒体37%B.口口相传45%C.一般不关注18%

4.在解决日常纠纷中,法律意识学习的困难主要是什么?

A.能够良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22%

B.懂得法律,但是不清楚如何有效地使用法律武器67%

C.完全缺乏法律意识,得过且过。

5.法律在日常的生活中重要么?

A.很重要45%B.一般重要39%C.没什么用处

6.大学生毕业之后有劳动试用期,你知道在《劳动法》里面试用期的限额是多少么?

A.3个月30%B.6个月40%C.9个月0%D.12个月30%

7.通过你或者你周围人群中你知道的纠纷案件,谈谈你个人对法律的认识。

3.问题分析

本次案例的抽样为随机抽样,抽样总体为某大学城的总体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样本容量根据在校大学生的反馈,其容量为320,他是减少抽样误差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上述问卷的回收以形成一个为了解现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相对准确的数据。

数据表明武汉市非法学专业对于法律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提高重视,且能够避免发生法律上的冲突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不去司法机构而作私下解决方案。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提高对法律的认知并使其为己用。

二、我国人身保险发展情况

1. 研究目的

我国的保险大体上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其中人身意外伤害险是人身保险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保险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通过人身意外伤害险的保费收入的增长变化即可看出其发展变化。

根据保险费收入的增长即可分析研究我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水平和构成因素等各种数量特征提供参考,同时为研究保费收入变化的数量规律、分析保费收入变化的影响因素、制定发展计划以及指导保险机构发展相关业务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2. 抽样

———数据源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会, 中国统计局。

通过上述数据即有:

3. 案例分析

通过excel图标可以看出,该人身保险的动态数列峰值主要在每年的9月份,其他高峰区为3月份和6月份。

通过excel的计算有

通过对其数据分析,根据其5年来的同比和环比分析,在每年的3, 5, 6, 9, 10, 11, 12月份,其同比增长速度为负,呈现下滑趋势,在这些时间,人身保险的投资者应该采取必要的回收资金的措施。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以根据2006年到2010年的总计的保险费,以2011年为初始年限,以二次曲线通过上述的数据求出趋势线以预测出2011年的保险费。

2011年的保险费有:

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有,2011年的国家人身保险费的总值为1408939。

其拟合误差为

(1513427-1408939) ÷1408929×100%=7.41%, 故其置信率略低。

产生该拟合曲线的误差主要源于对拟合曲线类型的选取。在进行曲线拟合时,我们可以选取多项式曲线、指数曲线、对数曲线和增长曲线等,由于该模型的数据只有5年且在直观上像是一个二次曲线,故这里只是拟合了其中的多项式的二次曲线,对于其它类型曲线这里并没有过多地去讨论,其次就是在对于多项式曲线阶数的选取时,在多项式曲线拟合之前,主观上要根据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确定拟合了二次曲线,然后在具体选择阶数时要根据可决系数2R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到建模的节约性原则,在2R没有显著增加时,停止增加曲线的阶数,同时对于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的选取也可以将其非线性化。

由于该实例涉及到的事件比较特殊,其事件的发展规律虽有迹可循,但是其数据幅度略少,在预测此种情况的时候,应该统计更多的数据,为使出现误差的概率降低,对近期的测定可采用移动平均法。

记M= (At-1+At-2+At-3+…+At-n) /n为t期移动平均数;n为移动平均项数。由于移动平均可以平滑数据,消除周期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从而使长期趋势显示出来,因此可以利用其进行外推预测。

以Mt=A (t+1) 作为对2005年的预测,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对于本模型而言,主要是在对于保险行业的投资者一个风向标,同时也是现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的客观表现。

三、通过对上述两个案例分析的总结

在进行统计相关的工作时,采取的方法是很多种的。同样的对于统计学而言,处理不同的统计数据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在处理有数据的相关统计文件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样本应当处于相对的数量,即样本容量不能太少。样本容量少了不能观察出实际的样本变化规律。但是样本容量同样不能过大,过大收集和处理数据的任务将会变得十分繁重。在建立统计模型的时候,尽量使统计指标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出本次统计的目的,便于总结。

摘要:在统计调查中, 统计的指标跟项目调查的目的密切相关, 就两种不同的统计调查实例, 研讨调查的相关统计指标与调查项目。

关键词:统计调查,抽样调查,拟合法,移动平均法

参考文献

[1]庞皓, 杨作廪.统计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年到2010年市场统计数据[Z].2010.

篇4: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乡镇统计工作调查

0引言

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

1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1统计网络不健全,业务经费无保障由于《统计法》只规定乡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乡镇机构改革时,不仅撤掉了原有的统计站,而且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统计人员不专一,有的乡镇统计工作由乡镇办公室文书、经管站干部等兼职。统计管理不归口,从分管领导来看,出现了管人的不管业务,管业务的不管人的矛盾:从统计工作归口管理看,未进行详细区分,乡镇政府一个统计往往兼搞农业、工业等多个专业。由于统计机构不健全,绝大多数乡镇财政紧张,造成了统计工作办公条件普遍较差,业务经费无保障,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办公设备简陋。由于经费无法保障,大多数乡镇一年难以召开一次,乡镇统计工作会议,对于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任务,只能分级贯彻安排,导致会议精神传达不及时、不准确。致使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统计数据不能准确上报。

1.2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不专业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归乡镇政府管理。工资由乡镇政府发放,办公费用由乡镇政府出,而且关于乡镇统计人员的管理问题,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县级统计部门大多权力有限,无力干预乡镇政府调配统计人员,因而乡镇政府随意更换统计人员,随意安排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统计人员一年一换、一年几换,导致乡镇统计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兼职过多,统计只当副业干,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1.3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年度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合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1.4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县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做相应的变化,而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农业是一个受自然影响大的行业,因自然灾害和农民生产趋向而改种、弃种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报表却不变。如春夏播种面积和全年播种面积调查表,上半年报的数字,下半年不得做任何改动,而实际的情况有时却有很大的出入。这既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更凸现出统计制度和统计报表呆板,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1.5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

2解决乡镇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指出“要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2.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至2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条件成熟的可以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15-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乡镇政府要重视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统计人才不断创新,要使统计人员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身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严格执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必须征得统计管理部门的同意,统计员必须持证上岗,统计员不得随意变动。

2.3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审核、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2.4加强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基层统计电算化。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要为各乡镇统计站解决办公用房、办公桌椅、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并配备专用微机,解决统计手段落后的问题,逐步实现县、乡统计信息微机联网,推进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对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统计报表指标复杂化,还是从报表的趋势上看,统计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所有乡镇都要配备电脑设备,统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快速提高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是加强软件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进入统计队伍,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篇5:统计与调查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解全面调查的意义;

2.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 3.能用扇形图描述数据.

2.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要调查的范围和调查目的;

2利用表格来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来直观地描述数据; 3各扇形圆心角大小的计算方法和圆心角大小的画法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

问题一: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你会怎么做?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提出自己的方案,与大家进行探讨.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事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新知,深化认识 调查问卷(教材第135页)

下面五个电视节目中,你最喜欢的是()(只选一个)A.新闻 B.体育 C.动画 D、娱乐 E.戏曲 思考: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包含什么内容 1.收集依据

师生活动:教师下发调查问卷,学生填写问卷,填完后交数学科代表收集上来。2.数据整理

利用全班同学最喜欢节目人数统计表

由科代表唱票,全班同学在表格中进行统计,师生共同并完成表格中的项目. 3.描述数据

描述数据的方法,通常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直观地反映数据揭示的信息. 条形图:见教材136页图10.1—1(1);

扇形图:用一个圆代表总体,然后用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将圆分成若干部分,再在各部分中标出相应的百分比和名称;

制作扇形统计图,关键是确定各部分所占圆心角的大小,它的确定方法就是用该部分360°×20%=72°数据所占的百分比×,如“体育”和“动画”所占的圆心角分别为360°,360×30%=108°,然后在一个圆中,根据算得的圆心角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各类节目的名称及其相应的百分比.

提问: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4.全面调查的意义

在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利用调查问卷得到了全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数据,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描述了数据,利用表和图得到了喜爱电视节目的情况.在这个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察的对象,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就叫全面调查(也叫普查). 设计意图:由学生身边问题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填写表格等一系列活动,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扇形图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要让学生掌握画扇形图的关键,知道扇形图在描述数据时的特点.

(三)初步应用,巩固新知 教材137页第1、2、3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让学生举手回答,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间交流.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四)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归纳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过程以及扇形图的画法.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习题10.1第1,4,7

六、目标检测设计 1.下面四种调查:

①调查某班学生身高情况;②调查某城市的空气质量;③调查某风景区全年的游客数量;④调查某批汽车的抗撞击能力。

其中适合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设计意图:考查全面调查的意义.

2.小明把自己一周的支出用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来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具体消费数额 B.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总消费数额

篇6:统计与调查教案

教案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

(1)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收视情况怎样?(2)班级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3)本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哪几部?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统计调查.二、数据的收集 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现在我们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怎样才能知道结果? 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等.问卷调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调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要设计好调查问卷.你认为设计调查问卷应包括哪些内容?

问卷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调查中所提的问题、答案选项以及要求等.三、数据的整理

从上面的数据中你容易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为什么?

第 1 页 不容易.因为这些数据杂乱无章,不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你认为应该怎样整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 划“正”字.这就是所谓的划记法.下面我们利用下表整理数据.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 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1统计调查》教案

篇7:社会调查与统计

2.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优点:①节省时间人力物力②可以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③可以比较详尽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④应用范围十分广泛⑤准确性高。缺点:①使用与定量研究而不适合定性研究②不适用于调查总体模糊的对象③调查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

3.选题的标准:①重要性,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②创造性,指研究问题应该有新的东西,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特点。③可行性,指研究者具备完成某研究课题的主、客观条件。④合适性,指所选问题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课题明确化:指通过对研究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不仅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方法:①缩小内容范围②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4.分析单位:即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层次谬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5.概率抽样:依据概率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①简单随机抽样:是按照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②系统抽样: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元素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③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为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字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优:(1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的精度。(2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中不同层次进行单独研究或进行比较。④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小群体内所有元素构成的样本。小群体的抽取可采用简单随机抽、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特点:不仅可以简化抽样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降低收集资料的费用,同时还能扩大抽样的范围。但是其样本的分布面不广、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相对较差。⑤多段抽样:是按照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的抽样方法。

6.非概率抽样: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①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②判断抽样,指的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自己的主观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③定额抽样,研究者要尽可能地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因素来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成员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④滚雪球抽样

7.社会测量特点:①人既是测量的客体又是测量的主体,使得社会现象的测量具有了无法回避的主客观矛盾。主观性强。②社会测量的内容常常是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以及由人们的行为构成各种社会现象。而测量本身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两者相互作用,会相互影响。③可重复性差、量化程度低。测量的层次:①定类测量:确定类别。数学特征是等于与不等于。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②定序测量:确定等级及次序。数学特征是大于或小于。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也具有不对称性。③定距测量:确定间隔距离。可加减,没有固定的零。④定比测量:确定比例。可加减乘除,有一个绝对的零点。

8.操作化:即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方法:①概念化(1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2决定一个定义;②发展测量指标。(1列出概念的维度;(2建立测量指标: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性研究,自己发展指标。

9.量表:用来测量人们态度看法意见性格等内容的一种量化工具。信度: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到的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再测信度: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折半信度:即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到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11.效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表面效度:指的是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准则效度:指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作为准则,用新的方式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作比较,如果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与原有的作为准则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相同的效果,那么,这种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准则效度。建构效度:涉及一个理论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的测量。关系:效度与信度之间存在着某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来说,缺乏信度的测量肯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而具有很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同时也是高效度的测量;另一方面,研究者在追求测量的信度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或降低测量的效度;反之,当研究者努力提高测量的效度时,其测量的信度则同样会受到影响。12.问卷: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是一份精心设计的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特征的问题表格。一般结构:封面信(向调查对象介绍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式和对结果保密的措施。封面信语言要简明、中肯,篇幅宜小不宜大。)、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等。问题设计原则:①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②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③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即一个问题中不要同时询问两件或几件事情。④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应保持中立的提问方式,使用中性语言。⑤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⑥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⑦不要直接问敏感性问题。问题形式:填空题、选择题、排序题、问答题。答案:与问题协调一致、穷尽性、互斥性。顺序:①把简单已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②把能引起调查对象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③把调查对象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④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⑤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⑥若有开放式问题,则应放在问卷的最后面。如何提高问卷设计的质量:1.高质量问卷的标准:高信度、高效度,围绕研究目的和内容,适合调查对象,问题少而精;清楚明确,适合于所有对象。有赖于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丰富的生活知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知识。2.提高问题质量—具体技术:明确测量目标、澄清概念和术语、帮助访问对象确定信息、减少社会遵从效应。13.自填问卷法:优点:①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②具有很好的匿名性。③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缺点:①问卷的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②自填问卷法对调查对象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③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结构访问法:优点:①调查的回答率高。②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③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缺点:①调查员和调查对象之间的互动有时影响到调查的结果。②访问调查的匿名性比较差。③费用高,代价大。④结构访问法对调查员的要求更高。应注意事项:①理解调查对象的心理:代价、报酬和信任。②第一印象:正式:指的是调查员看起来具有某种合理的、合法的和正规的身份和角色。普通:指的是调查员的外表和打扮看起来和平常人一样,没有大的区别。友善和礼貌③接触调查对象:接触前的准备,尽可能地了解有关调查对象的有关情况和特征,并理解调查对象的选取方式、调查访问的程序要求、调查问卷的内容等。准备纪念品,检查证明个人身份的有关证明和标志。进门和开场白:见面致歉,简明扼要、意图明确、重点突出地说好开场白,表现出强的亲和力。④提问:开始访问,主动用口、恰当用眼、专心用耳、熟练用手。

14.编码:是将问卷中的答案转换成数字的过程。数据清理:①有效范围的清理②逻辑一致性清理③数据质量抽查。

篇8:统计与调查教案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统计调查的两种基本方法,并能利用条形图或扇形图描述数据。统计调查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信息社会里,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统计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以及从随机性中寻找规律性这种归纳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利用数据信息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难点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统计方法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二、教案设计

(一)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4.会画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

(三)教学难点:统计方法的确定和绘制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展示相结合的活动型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 设 情 境 ,提 出问 题 :上课前用 PPT 第一页给出课题名称和四张照片,其中最大的一张为笔者参加乒乓球比赛时的照片(教学说明:引课所需, 同时有意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三张较小的照片分别为:课内小组合作的照片(教学说明:有意让学生对这种课堂发挥想象)、阅读节照片(教学说明:倡导学生自觉养成阅读习惯 , 也是后面例题内容)、班级集体包馄饨活动的照片(教学说明:感知集体活动的快乐)。开始上课后,教师直接指向大照片提问:照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在打乒乓。教师接着问:如果老师想知道我们班级内有多少学生会打乒乓,请问我该怎样做?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不难回答“应该要调查”,于是引出今天的课题。接着教师让学生举手回答,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把结果调查出来。通过学生回答和教师引导得出有现场举手、问卷等调查方法。

接着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一起归纳这些方法的基本特点。举手调查:速度快,但人数一旦很多,就难以操作;问卷调查:需要事先做好问卷等准备工作,不受人数限制,且数据可保存。

2.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讨论,提出让学生完整地经历一次问卷调查过程的想法并给出问题:如果要了解我班同学对军事科学、自然科学、生活休闲、经典著作、摄影技术五类课外书籍的喜爱情况,你会如何展开调查?(PPT第二页,同时再把首页上阅读节照片重现在该页, 让学生再次直观感知阅读的快乐)

针对课题,教师提问,学生交流、展示、操作。

(1)如果要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你认为首先要做什么?

预案:首先要设计问卷。

(2)请你试着设计相应的问卷。(教学说明:本环节是一个重点, 教师要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设计,但整个活动需要教师注意引导)

(3)几分钟后,请学生组内交流调查问卷并请部分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用实物投影直接展示),同时其他小组针对展示的问卷做点评或补充。

(4) 待学生讨论结果比较完善后,教师用PPT展示与学生想法比较吻合的范例。

(5) 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欢课外书籍的差异,以上问卷是否合理?若不合理你认为问卷中还要添加哪些内容?

预案:不合理,应在问卷中增加填写性别一栏。

(6)现场下发上述问卷并按要求当场完成,并按要求交给小组长。

(7)教师提问:设计好调查问卷可以收集数据,某学生收回问卷后,记下以下50个数据(PPT呈现)。

想一想他是如何做的?从上述数据中你能直接看出全班同学喜欢课外书籍的情况吗?

预案:逐个记录;这样的记录不能直接看出全班同学喜欢课外书籍的情况。

(8)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此处让学生稍作讨论,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回答分类统计,此时教师可顺势引导出相应表格。(黑板上板演草图,成形后用PPT展示表格)

(9)展示表格:

(10)考虑到现场整班统计时间较长,改成按小组统计,等到小组统计好后现场请小组第一位学生分别按教师指挥亮出本组A、B、C、D、E人数(分数牌为事先打好的较大的数字0-9),后面学生负责计算,汇总成班级数据。(教学说明:本环节为大合作环节,训练学生快速运算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11)为了更加直观,你能画出条形图描述表中信息吗?

(12)请学生现场制作条形图,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强调条形图制作方法。(教学说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关注,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指出, 等到制作完成后请部分同学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并作必要的说明)

(13)怎么得到全班学生对这五类书籍喜爱人数的百分比呢?完成下面的表格。

(教学说明:对于统计表中的数据,教师要注意说明, 有时各组的百分比之和会不等于100%,但很接近 ,这样的结论也是正确的 ,因为当每一组的百分比都取近似值时, 它们的和也是近似值)

(14)用什么图形能够描述表中的百分比?

预案:扇形图。

(15)由于现场制作扇形图较为复杂,所以直接展示制作好的扇形图。

(16)你能说说扇形图中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如何确定的吗?

预案: 圆心角度数=360°×扇形所表示的百分比。

(教学说明: 通过演示统计图的完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利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好处, 教师要说明,画出统计图,是描述数据的过程,而从统计图中得到一定的信息, 则是分析数据的过程。至此统计调查的步骤结束)

3.课堂小结:全面调查的步骤是什么?

预案:(1)确定调查问题和调查对象;(2)确定调查方法;(3)开展调查;(4)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5)描述数据并得出结论。

4.新授 :教师提问,如果上面调查时有三位学生不在,这样的调查能代表全班吗?结合学生答案给出定义: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全面调查。

5.课堂练习:

(1)小明为了解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设计了如下调查问题:

你平时最喜欢的一项课余活动是()。

A.看课外书B.体育活动

C.看电视D.踢足球

你认为此问题的答案选项设计合理吗?为什么?如果不合理请修改。

(2) 两名同学在作抽样调查时使用下面两种方式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式更好些?

A.难道你不认为科幻片比纪录片更有意义吗?

B.你更喜欢哪一类电影———科幻片还是纪录片?

(3)对某班40名同学的一次数学成绩进行统计, 适当分组后80~90分这个分数段的划记人数为:正一,那么该班这个分数段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A.20%B.40%C.15%D.25%

该数据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度。

6.作业布置:认真完成书本第 141~143 页,第 4、6、7、12 题。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统计调查”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书本问题一是了解全班学生对于新闻、体育、运动、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展统计调查。由于学生已经做好了课前预习,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结合思想教育,笔者将问题一改为:如果要了解我班同学对军事科学、自然科学、生活休闲、经典著作、摄影技术五类课外书籍的喜爱情况,你会如何展开调查?当然在问题给出前还设计了情境导入,目的是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对统计调查的一些基本情况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情境导入部分还是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自己想完整经历统计调查过程的愿望。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部分,教师了解到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统计调查的一些做法,所以把调查过程直接让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统计调查的细节,从而掌握方法。

其中在制作问卷、收集数据和制作条形统计图环节中,均采用小组合作展示、学生补充、教师点评的模式,这样可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状态,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篇9:欧盟开展信息化统计调查与测评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全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信息通信技术革命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已经和继续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

为了向和谐的信息社会迈进,由世界各国首脑参加的全球信息社会高峰会议多次呼吁,国际社会需确定一套共同的核心ICT(信息通信技术)指标,提供更多的具有国际可比性的ICT统计数据,对于全球在使用ICT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跟踪比较,以便为制定有效措施缩小数字鸿沟提供数据支持。为此,信息化统计调查和研究工作在世界各国开展起来,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量化参考依据。

在开展信息化统计和测评过程中,如何评估信息化的影响一直是一个较难的问题。在开展该项研究较早的欧盟,现行的关于信息化影响评估的研究都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为此,2006年欧盟统计局立项确立了一个研究项目“通过连接不同来源的数据评价ICT的影响”(简称“连接”项目)。

■ 欧盟与“连接”项目

“连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连接不同来源的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来评估和分析ICT的影响,特别是ICT的应用如何影响企业的行为和绩效;并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在不增加被调查者负担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基于现有官方统计数据的ICT影响评估的工作流程。

“连接”项目由英国牵头,参加该项目的国家有13个,包括:英国、荷兰、法国、瑞典、芬兰、挪威、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爱尔兰、捷克、塞尔维亚和丹麦。

所谓“连接不同来源的数据”,主要是指连接以下数据:

企业ICT使用调查;常规企业统计调查;创新调查;企业注册数据;公司层面的投资/资本存量及ICT投资和ICT资本存量。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库连接起来,可以对企业使用ICT的影响进行扩展及更加深入地分析。

“连接”项目所进行的ICT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各国采用公司层面的微观数据,利用微观计量的方法分析ICT对企业的生产率、经济绩效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二是将各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进行汇总至项目研究小组,进行行业层面的分析及各国的比较。

■ “连接”项目的利与弊

欧盟目前进行的“连接”项目ICT调查存在一些局限,如:关于ICT的投资很难精确测度;企业关于ICT影响的“自我估计”数据不可靠;现有调查问卷中有较多关于ICT技术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如企业使用ICT来做什么这类问题重要;ICT指标对结构差异是很敏感的,ICT应用的产业特征的差异可能比国家之间的差异更大;尽管使用同样的统计方法,不同国家之间的数据可能并不可比,等等。但是“连接”项目ICT调查也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即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的结果能够得出ICT对企业发展的微观、宏观方面的影响。

基于公司层面微观数据的一些分析结果

(1)ICT对生产率的影响方面:在对制造业公司的分析中,13个国家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即ICT的核心测度指标对于企业的生产率具有正面的效应;对服务业公司的分析结果在不同国家则出现了差异,如在英国的分析结果表明,ICT对服务业的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其他一些国家的结果则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

(2)在ICT投资方面:宽带是一个较好的测度企业ICT投资的指标;使用宽带的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影响。

(3)在创新方面:连接到网络的员工更可能具有创新性。

(4)在员工的ICT技能方面:员工使用ICT的技能越高,越能增加ICT投资的回报。

(5)在企业组织方面:对部分国家的分析表明,企业业务流程的连接或网络化对企业的生产率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6)在企业的灵活性及专业化方面:灵活地接入移动的网络对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IT服务的外包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从公司微观数据到宏观指标

上述微观层面的分析仅仅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的。项目组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建立一个元数据框架将这些微观数据生成一个一致可比的行业、国家层面的数据库,从而建立起ICT使用指标。这些指标可以生成不同的模块,如行业、国家及其他模块等,以便进行分析。

元数据框架不仅可以产生国家之间可比的指标,而且可以分析不同国家之间、不同行业之间ICT应用行为的差异及绩效。这一新的数据资源已经与国家核算账户的产出及就业数据建立了联系,这为研究技术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项目研究结果对未来官方统计的启示

欧盟的“连接”项目将不同来源的调查数据连接起来,使得人们可以从微观、行业与产业及宏观层次分析ICT的影响,并进行国际比较,这种分析仅仅使用单项统计调查数据是不能完成的。共享不同调查来源的数据库可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并且可以拓宽研究的范围、得到更好的研究结果,能更好地为决策服务。

项目的研究结果对官方统计的启示包括:

调查问卷及抽样设计:现有的关于ICT使用调查的模块应该继续保留,但应将那些不能反映ICT影响的问题从问卷中去掉;问卷的问题应更多地反映企业行为的变化而不是注重在ICT技术上;为了便于不同调查数据的连接,不同调查的企业样本应尽量重合;应建立面板数据以反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ICT使用的变化状况。

对ICT影响的分析应反映ICT使用中的创新:在进行ICT使用调查时,应该考虑企业如何利用ICT来促进创新、如何利用ICT来改善关系(如利用ICT技术与其他企业或机构来进行合作创新、利用ICT进行更灵活的工作方式等)。

微观数据库开放给研究者使用,对提高数据质量是大有裨益的:从欧盟“连接”项目的结果看,在连接各种数据库的过程中,提供给研究者使用的微观数据库的数据质量较高。研究者在使用这些微观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的建议。因此,微观数据库开放给研究者使用,对提高数据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从上世纪末开始,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展了ICT统计。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也积极推动信息化统计国际标准的建立。OECD(经合组织)作为发达国家的决策咨询机构,在指导成员国开展信息化统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2002年起,欧盟统计局甚至在欧盟范围内开展了企业和家庭信息通信技术调查。2003年以来,在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联合国成立了有12个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参加的“衡量ICT发展的伙伴关系”组织,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的ICT统计能力建设。国际电信联盟的数字接入指数、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信息通信技术扩散指数等各项有关ICT统计的研究和测评也在进行中。

信息化社会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必然,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快信息化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与行动计划,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加强信息社会的统计和监测正在成为各国官方统计机构的职责与任务。各个国家官方统计机构有义务致力于信息社会统计指标的制定、统计方法的研究、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以及编制信息社会统计资料,进行信息社会的监测工作。

上一篇: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请书200下一篇:高二生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