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

2024-04-20

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通用6篇)

篇1: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

智商和情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两者缺一不可,是相辅相承,不分伯仲的。一个人成功的起步阶段,情商起很大的作用,因为这涉及到方方面面关系的协调,而发展到后期,也就是到拔高的阶段后,就要依靠智商了,也就是要有一双慧眼,有一个聪明的脑袋,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找到突破口。这也就是说,情商和智商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人要走向成功,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最大发挥,应是智商和情商的互补及和谐发展的结果。当一个人智力、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的时候,应该用自己的情商优势去补充,“笨鸟先飞”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如果一个人智力不低,但他不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不注重自我激励,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那么他最终也是一事无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情商越来越成为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不可缺少的非智力因素。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质量更加决定于个人实力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情绪控制、正确看待失败与成功的自我认知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人们在相互之间进行竞争的同时,带来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要学会合作,而合作又会带来怎样进行有效人际交往的问题。

再一个方面,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有专而广的知识结构,这就决定了人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要终身不断地接受各种教育,而后才能胜任更多的工作。和七八十年代相比,社会变化速度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因此这也意味着需要人们自己更加善于学习,善于自我评价,不断调整、丰富和增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注重自我激励。可以说,在未来时代里,智商和情商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情商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教育时期抓起。作为家长,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不要整天忙于让孩子上这个爱好班,上那个兴趣班,以为这样才能保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早期重视对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生活习惯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将有更重大的影响。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早期的“情商”呢?必须要从实践中学习,从小事中做起,在日常行为中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我的素养。情商的提高就在每个孩子一次次的具体行动中,一次次的自我考验、自我超越之中。

首先培养忍耐力。怎样培养忍耐力呢?那就是当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就好比蹒跚学步的孩子,刚开始起步时,总是免不了会摔跤,做家长的只需要在旁边告诉孩子:没有关系,自己站起来。经过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孩子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

培养适应能力。孩子尽早有一天会融入这个社会的,在进入社会前,孩子应该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总是担心这担心那,怕孩子不能适应外面的天气,外面的人,外面的环境。逐渐地,孩子就不愿意主动出门了,遇见陌生人会哭,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易敏感、退缩。作为家长应该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性,当他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开始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想试试热水甁是不是真的那么烫,想摸摸电源插孔是不是带电,想看看为什么飞机会在天上飞。如果家长在孩子好奇心萌芽时,因为怕孩子受到伤害,或者犯错误,什么都不让孩子动,那将来等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时,他也懒得动了。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老被喂饭的孩子自己不会吃东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时,就让他拿吧,虽然明知会弄得满地饭粒。当孩子自认为做了一件值得大人称许的一件事时,作为父母,应该适时地给孩子给鼓励,哪怕一个赞许的微笑。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大的孩子才会有足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都不懂怎样去融入团队,也没有团队协作精神,不知道尊重人。我们就要告诉孩子,只要有两个人以上组成的团队,我们都应该考虑别人的想法,尊重别人的意见。这样,以后在工作中就不会是孤军奋战了。

当然,父母在注意培养孩子情商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了智力的开发,有谁见过低智商而高情商的人取得过巨大的成功呢?那么,又该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商呢?

在开发孩子早期智力时,父母要多与孩子交谈,走到哪说到哪,看到什么说什么,同时还要启发孩子去说去表达,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要利用书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允许孩子玩泥沙玩水,因为这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手段。

总之,对于孩子早期的智力培养,要融于生活,寓教于乐,挖掘身边可利用的因素,家长要有心教,但并不强求孩子用心去学,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从孩子发展出发,从孩子实际出发,让孩子学得自然,学出兴趣。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情商与智商是从小开始养成的,绝非一蹴而就可以实现的,所以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的高情商与高智商是任重而道远。孩子能在其中一个方面有非凡的发展,做父母的就已经是欣喜万分了,但然,如果二者兼俱,那将是孩子之大幸,只要能抓住机遇,一定会有一番成就的。

因此我们在继续重视孩子的生活是否优越、是不是很聪明、学业好不好的同时,对于孩子的一些正常情感,比如责任感、合作意识、担当、社交等能力也要投入极大的关注,使之齐头并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篇2: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

冰姿舞私语: 孩子是家长的寄托和希望,每当节假日,看到有些家长为孩子忙碌不停,操劳得很。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兴趣班。有的孩子确实比平时上学还要辛苦无奈。到头来,家长抱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孩子逆反心里俱增,身心疲惫失去了学习兴趣。从种种教育现状和社会风气看,每位家长都疼爱关注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学习。关键问题是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为孩子的长远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是每个家长值得考虑和学习的,我特意拿来下面这篇文章,给有困惑的家长参考,可能对您有些帮助。最后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生活,身心全面的发展,拥有幸福成功的人生!

内容:

【一】培养孩子的情商与智商?【二】育儿的三种境界【三】美国人的12条家教法则

【一】智商和情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两者缺一不可,是相辅相承,不分伯仲的。

一个人成功的起步阶段,情商起很大的作用,因为这涉及到方方面面关系的协调,而发展到后期,也就是到拔高的阶段后,就要依靠智商了,也就是要有一双慧眼,有一个聪明的脑袋,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找到突破口。这也就是说,情商和智商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人要走向成功,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最大发挥,应是智商和情商的互补及和谐发展的结果。当一个人智力、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的时候,应该用自己的情商优势去补充,“笨鸟先飞”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如果一个人智力不低,但他不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不注重自我激励,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那么他最终也是一事无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情商越来越成为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不可缺少的非智力因素。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质量更加决定于个人实力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情绪控制、正确看待失败与成功的自我认知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人们在相互之间进行竞争的同时,带来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要学会合作,而合作又会带来怎样进行有效人际交往的问题。

再一个方面,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有专而广的知识结构,这就决定了人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要终身不断地接受各种教育,而后才能胜任更多的工作。和七八十年代相比,社会变化速度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因此这也意味着需要人们自己更加善于学习,善于自我评价,不断调整、丰富和增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注重自我激励。可以说,在未来时代里,智商和情商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

情商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教育时期抓起。作为家长,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不要整天忙于让孩子上这个爱好班,上那个兴趣班,以为这样才能保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早期重视对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生活习惯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将有更重大的影响。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早期的“情商”呢?必须要从实践中学习,从小事中做起,在日常行为中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我的素养。情商的提高就在每个孩子一次次的具体行动中,一次次的自我考验、自我超越之中。

首先培养忍耐力。怎样培养忍耐力呢?那就是当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就好比蹒跚学步的孩子,刚开始起步时,总是免不了会摔跤,做家长的只需要在旁边告诉孩子:没有关系,自己站起来。经过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孩子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

培养适应能力。孩子尽早有一天会融入这个社会的,在进入社会前,孩子应该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总是担心这担心那,怕孩子不能适应外面的天气,外面的人,外面的环境。逐渐地,孩子就不愿意主动出门了,遇见陌生人会哭,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易敏感、退缩。作为家长应该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性,当他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开始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想试试热水甁是不是真的那么烫,想摸摸电源插孔是不是带电,想看看为什么飞机会在天上飞。如果家长在孩子好奇心萌芽时,因为怕孩子受到伤害,或者犯错误,什么都不让孩子动,那将来等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时,他也懒得动了。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老被喂饭的孩子自己不会吃东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时,就让他拿吧,虽然明知会弄得满地饭粒。当孩子自认为做了一件值得大人称许的一件事时,作为父母,应该适时地给孩子给鼓励,哪怕一个赞许的微笑。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大的孩子才会有足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都不懂怎样去融入团队,也没有团队协作精神,不知道尊重人。我们就要告诉孩子,只要有两个人以上组成的团队,我们都应该考虑别人的想法,尊重别人的意见。这样,以后在工作中就不会是孤军奋战了。

当然,父母在注意培养孩子情商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了智力的开发,有谁见过低智商而高情商的人取得过巨大的成功呢?那么,又该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商呢?

在开发孩子早期智力时,父母要多与孩子交谈,走到哪说到哪,看到什么说什么,同时还要启发孩子去说去表达,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要利用书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允许孩子玩泥沙玩水,因为这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手段。

总之,对于孩子早期的智力培养,要融于生活,寓教于乐,挖掘身边可利用的因素,家长要有心教,但并不强求孩子用心去学,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从孩子发展出发,从孩子实际出发,让孩子学得自然,学出兴趣。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情商与智商是从小开始养成的,绝非一蹴而就可以实现的,所以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的高情商与高智商是任重而道远。孩子能在其中一个方面有非凡的发展,做父母的就已经是欣喜万分了,但然,如果二者兼俱,那将是孩子之大幸,只要能抓住机遇,一定会有一番成就的。

因此我们在继续重视孩子的生活是否优越、是不是很聪明、学业好不好的同时,对于孩子的一些正常情感,比如责任感、合作意识、担当、社交等能力也要投入极大的关注,使之齐头并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二】育儿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忙于育儿之事

忙于育儿之事的家长埋头于具体的事物,但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只管自己努力做事,很少顾及宝宝的真正需要和体验,常常犯下过度保护或给宝宝施压的错误,不遇到问题还好,真的遭遇麻烦就大有一招走错功亏一篑的危险。

这个圈子中,有些家长很自信,因为他们熟练的象个“八级工”,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吃喝拉撒照顾的得心应手,书桌上摆着育儿条例一二三,身后还站着头戴各种专家高帽的人士担当后盾,以至于自信得四处传播自己的育儿“条例”,自信到听不进任何逆耳的忠告,直到孩子被判定有情绪行为问题、缺乏创造力、交往困难,甚至智力发育迟缓或存在各种健康问题时才大梦初醒。

还有的家长正相反,他们常常满腹狐疑,因为自己潜心学来的招数在宝宝那里总是碰壁,明明书上写着向东,可宝宝偏偏就要向西,而且那么多的现象都跟宝宝有“毛病”似的,于是难免有病乱投医,东家的膏药西家的汤、南家的法宝北家的秘方,一股脑灌到孩子身上,结果只见东边日出西边雨,问题去了还复来。

整天埋头育儿之事的家长是个“育儿工”,发达了四肢简单了头脑。这本也无可厚非,带孩子就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嘛,可怕的是假如他们的“专家顾问”也是个“育儿大工”,不管张三李四青红皂白,就是甲乙丙丁那么一套方子。结果受牵连的只能是孩子——不在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消亡”。

第二种境界——长于育儿之术

长于育儿之术的家长多长了一双眼睛,发现自己的宝宝原来不是个机器,而是那么生动和多变的一个生命。家长知道是生命就有个性,就不能照本宣科的对待,于是认真学习各种育儿的方法和技巧。

这个圈子中,有自信的家长,但这时自信不再盲目,他们知道随机应变,懂得举一反三,只是容易陶醉于眼前的成绩,而可能忘记经常抬头望望远方以保护视力。有些时候家长也会丧失自信,因为宝宝变的太快了,昨天还很灵验的妙方可能突然间毫无功效了,但问题还必须解决,于是挖空心思变招儿,这一变也许就成了,也许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真正长于育儿之术的家长是个“育儿匠”,追求雕琢出精妙的作品,他们也有这个本事,于是不小心就会被戴上漂亮的荣誉桂冠成为别人的榜样,对于家长来说得了荣誉只要不沾沾自喜,仍然知道进取的话也不是坏事,但若一门心思维护名誉那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

这种情况如果不是落在家长而是落在专家头上,即便称得上“育儿大匠”,因为太怕有辱英明而追求立竿见影,相对考虑孩子长远发展就少,这样就难免落入误人子弟的泥潭。

第三种境界——精于育儿之道

精于育儿之道的家长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培养的,而是先后天合力发展的成果。他们育儿不仅动手、用眼看,更会用头脑思考,更懂得用心感悟。他们能够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理解宝宝的需求,懂得引导的办法,明确发展的方向。对这些称得上“育儿师”的家长来说,做每一件事情都不仅仅为了这件事情本身,他们的每件工作既顾及到昨天,适应于今天,又服务于明天,因为他们更懂得从全局的角度,从长远的目标去看待和对待孩子的发展,对待现实问题最大的优势在于不求完美又懂得取舍。

育儿师领悟了育儿的真谛,再游刃于育儿的技巧,周到于育儿的事物,就成为“育儿大师”,家长成为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专家成为家长育儿的指路明灯。

尽管前述的三种境界有高下之分,但却不能完全割裂,因为育儿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事,又有术,更有道。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育儿之道不能等,宝宝天天都在成长,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培养孩子决无可能返工重来,家长必须闻鸡起舞,提前学习育儿的知识和技巧。同样,育儿之术也不能仅仅专攻,无论是家长还是指导家长育儿的专家,必须全面关注宝宝的体格、智力和心理的发展,不可失之偏颇。吃喝拉撒、游戏交流、健康保护、情绪行为……必须面面俱到,全都管起来。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欲利其器,必先谙其道。多年来尽管我们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尽管我们也总结出自己的一些科学研究成果,尽管我们通过跟踪指导10000多个家庭科学育儿掌握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我们仍不敢冒然自称育儿大师,而只是家长在育儿大师路上取经得道的铺路石。育儿责任之重,学问之深,事业之大,需有千百万专家学者和热心家长共同支撑,我们毕竟都有共同的希望——让小宝宝更健康、更聪明、更幸福的成长;我们毕竟都有共同的追求——为这个利国利民的朝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美国人的12条家教法则

你知道美国人的12条家教法则吗?美国一家媒体曾刊登过一篇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介绍了美国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12条基本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以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声音法则: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但是一定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后果。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距离法则: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时,父母与其至少保持一定的距离。

12.“四何”法则:任何情况下都要了解孩子跟何人在一起、在何地方、在干何事以及何时回家。

从这12条基本法则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的家教几乎与读书、学习、成绩、升学无关,而是注重做人,注重品德、修养的培育。

而在我国,不少家庭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延伸。做父母的几乎把全部心思、精力、包括财力都用在了子女的学习辅导、提高成绩上,至于如何做一个诚实、勤劳的人,如何做到生活自理、生活自立等内容,却往往“靠边站”。于是,我们看到:有的孩子仅仅学习好,其他方面则“不合格”;有的孩子甚至暴露出极端的自私、骄横、毫无爱心等缺点和道德感缺失的倾向。

但愿我们能从这12法则中受到启迪,走出目前家庭教育的误区,让我们的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健康成长。

篇3: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

一、智商、情商和行商的相干性

(一)智商、情商和行商的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

智商与情商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两方面,它们共同存在于大脑之中。生物学研究发现智商与情商有着不同的形成机理,大脑中的海马、杏仁核与前额皮质也都兼具理性认知和情绪调控的功能,但海马是主管学习记忆和理性认知的主要区域,杏仁核和前额皮质与情绪的加工和调控息息相关,就整个大脑而言,绝大部分右利手的人大脑左半球为理性半区,右半球为情感半区。

智商与情商虽都是大脑的特有功能,但其发展变化趋势有所不同。智商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远大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载称:“约70%~80%的智力差异源于遗传基因,20%~30%的智力差异系受到不同环境影响所致。”一个人的智商一般在青少年时达到高峰,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下降,至50岁左右时,智商通常要比青少年时低10左右。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利用核磁共振所得影像研究少年儿童大脑的发育过程,他们对500名左右健康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进行定期脑部核磁共振扫描,并利用量表进行一系列与年龄相对应的智力商数测试,并绘制了一幅与少年儿童每个年龄段相联系的长期大脑发育图。在分析少年儿童的大脑发育图时发现,12岁左右的少年脑中负责学习的组织构造已接近成人水平,学习思维能力接近成人。中国对在校学生进行的有关测试结果也表明,人的大脑认知功能发育水平在青少年时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17~18岁左右达到最高水平并渐趋稳定,然后随着年龄增长而渐趋下降。因此遗传因素基本决定了智力发展的上下限点,后天教育、环境因素影响和决定了智力发展到上下限之间的最后点位。

情商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主要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相关。发展心理学证实出生2、3天至20天左右的新生儿能模仿人的面部表情,婴儿微笑的发展顺序为0~5周为自发性微笑,5周~4个月为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才会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其他各种类型的笑,以及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绪情感则主要是在自己成长历程中逐渐学就的,20岁出头的人,脑中负责情绪加工和控制的区域才接近成熟,并且是人脑中最后成熟的部分。美国和加拿大学者曾利用量表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进行情商测试,结果为青少年平均情商为95.3,到30岁后逐渐升至100,40岁至49岁的年龄段时达到峰值,为102.7,50岁后则略降,为101.5。这个调查结果表明,一个人的情商主要是后天训练得来的,且中年人的情商要高于年轻人。

行商是主体通过中介作用于客体的能力,是人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是主体指在不断变化的实践活动中,正确解决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实践能力。具体来说,行商就是反映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技术素养、实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因此,行商更是后天教育、环境和实践历练的结果。

(二)智商、情商和行商的作用点和作用方向

人的大脑既是理智大脑,又是情感大脑,智商和情商反映的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品质,如同人的左右半脑有分工一样,它们在帮助人掌握具体的工作能力上有相对明确的分工。智商是以抽象思维力为核心的理性潜在能力,主要反映人们理解、掌握自然科学的规律和方法的能力,智商高的人,更适应于学习、掌握和发展理工科知识和技能;情商是以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为核心的诗性潜在能力,主要反映的是人们理解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规律和方法的能力,情商高的人更适合学习、掌握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

智商、情商虽相对独立,但也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智商是情商的基础,情商一般应建立在一定的智商的基础之上,没有基本的智商,就很难有基本的情商。但智商高,情商未必会高,情商高,也不等于其智商高。智商情商高低的不同排列组合使人呈现出千差万别和千姿百态。智商情商像手心手背一样对人来说都重要,说智商情商哪个更重要,无疑是在说左、右脑哪个更重要,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哪个更重要,它们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在自然科学领域也许我们更需要“不善于人际关系”的屠呦呦、比尔盖茨这样智商高的人物。世纪伟人、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不善交际,同伴邀他一起玩,他总是转身躲开;科学家伽利略不善控制自己的情绪、极易发怒,而且语言尖酸刻薄,因此树敌甚多;物理学家费米也是见人害羞、不善交往,而且易发脾气,但这些所谓低情商并没有影响他们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们更需要像克林顿这样的情商较高的人才。特别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情商高的人因善于控制自我的情绪,善解他人情感,能操控他人的情绪,往往能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灵活多变,最终胜出。比如,《红楼梦》中情商很高的薛宝钗睿智贤淑,且长袖善舞,不仅能让贾母、王夫人等上层人士喜欢,也让大观园中的下层人士赞赏和叹服,还有情商较高的李纨、袭人等人在大观园里也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情商低且尖酸刻薄、不谙世情的黛玉、晴雯等人虽天资聪颖,却常常招人嫉恨,香消玉殒;情商较低的迎春,在大观园内都知己较少,出了大观园更是命运多舛。再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智商一般,而情商较高,人际关系好,嘴很甜,一路上化缘、问路等沟通协调的事多由他来负责。孙悟空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不仅聪明机警,就连那九九八十一难都是悟空靠情商托关系走后门,用广大的人脉来解决的。如果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你就可能像富兰克林那样不仅可以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所贡献,而且还可能成为高级领导人。

人的能力分为潜能和显能,情商智商同是人的潜能,潜能是掌握显能的能力。“君子讷于言,敏于行”“行胜于言”,人的潜能只有通过显能———行商表现出来,才能创造财富,造福人类。

二、智商、情商和行商的协同性

(一)智商、情商和行商相互协同,共同激活人的创造性

智商的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情商的核心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能力,特别是对情感的管理和激励能力。情感丰富和想象力强对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有独特的作用,情感丰富和想象力强恰是具有创造个性的人最显著的人格特质和最应当具备的素质。

情感乃创造之灵魂,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真正的创造者都是满怀激情的人,他们总是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和热情,常常热烈地向往某一目标,钟情于某一对象,并为之如痴如醉入迷。没有丰富情感的积极参与,就难有好奇的童子之心,人就可能成为对任何事物都熟视无睹,做事循规蹈矩,缺乏灵性的木头人,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就不可能活跃,认知就不可能全面而深刻。历史的每一次破旧而立新、每一步创新和进步,都应归功于诗性和激情。因此,黑格尔说得好:“激情和冲动塑造了生命,因为只有通过激情,人才能活动起来,他的一切精神方面的功业才能得到建树。”“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称:假如没有激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理性和激情是世界历史的‘经纬线’,它们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动态历史过程。”

作为智商核心的想象力是一种特别的心理能力,它能为想象者创造出曾知觉过和未曾知觉过的形象和事物。创造力和想象力往往是紧密相连的,没有想象力,就难有创造力。科学如无缜密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很可能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的、抓不住核心本原的经验事物上,难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郭沫若曾说:“科学需要脚踏实地,更需要异想天开。”发明创造既需要实干家的坚毅执著,更需要艺术家的感性和想象,不少人都高度认同过想象力在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科学创造常常始于多情的科学猜想,终于缜密的科学论证。因此,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行商强调执行力、行动力和落实力,它是智商和情商的落脚点和归宿。行商的首要在于行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行动为王。行商的关键是活动力,即谋划力、执行力和落实力,其核心是创造能力。行商不高的人习惯于坐而论道,夸夸其谈,难以养成技术素养,不能带来创造成功。

智商、情商和行商是创造个性的一体三面,他们的的结合是人类创新活动的源泉,智商、情商和行商的充分发挥是人类文明前进的强劲动力。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厚此薄彼或舍此取彼,必然会导致创造能力与创造水平的下降,妨碍创造个性的生成和稳定。

(二)智商、情商和行商相互协同,共同塑造人的能力与素质

智商是行商的基础。只有正常的智商、行商的运用才是在自觉意识的支配下,既有目的性,又有方法和手段,既能动地变革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自身的创造性活动。智商是行商的智力支持系统,正是依靠这个系统,才能使行商在有效处理主客体关系时发挥积极作用。

行商是智商、情商的起源和变化发展前提。人类进化史表明,人的智商、情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变化和人类长期不断地打破客体束缚,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要,不断改造、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结果。这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过程,正是行商———实践能力的运用过程。从根本上说,人的智商、情商来源于行商。我们知道,人的智商到青少年时期才会达到高峰,因此,智商、情商除遗传因素外,后天的实践,特别是运用行商,使客观对象的属性和关系、本质和规律等真实状况不断作用于主客体的感知觉,形成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为理想认知,从而使自己的智商、情商得以变化和发展。

情商对于智商、行商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情商是智慧活动的推动者或调节者,情商对于智商、行商的发挥首先具有激活和驱动作用。情感丰富活跃的人,往往思维敏捷,且思维极具批判性和创造性,如哥白尼曾说过:“不可思议的情感的高潮和鼓舞,才发现了日心说。”美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往往能调动主体的精神力量,去努力实现行动目标。难以想象一个人格平庸、情感干瘪、情绪浮躁的人会有所作为;其次情商具有调控作用,它可以引导智慧活动对目标和路径进行选择,并对主体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合理和适时的调节,维持其自信和坚韧。

人的智慧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心理因子参与的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不但具有认知心理系统,还有非认知心理系统。其中认知心理诸因素我们称之为智力因素,非认知因素核心机能的水平称为情商。受教育过程不仅是认知心理的变化,更是非认知心理的变化。研究表明,知识的吸收,既有认知心理因素的作用,又有非认知心理因素的作用,而主要是认知心理因素——智商的作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改善则既要有非认知心理因素的作用,又要有认知心理因素的作用,主要是非认知心理因素———情商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建树的人,未必情商也高,也未必其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也好。

智商、情商和行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他们是具有相干性和协同性的有机统一体。智商是情商、行商的基础和支持系统,行商是智商、情商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前提,情商是智商、行商的激活、驱动和控制者,是智商情商的载体和检验。凡事业成功者,都是“三商”共同作用的结果,发挥“三商”的集合效,是共同助推事业成功的“三面风帆”。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216-217.

篇4:智商、情商与“媒商”

“媒”就是媒体,传统的媒体就是报刊、广播、电视,而随着数字、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的出现,当今的媒体影响之快、影响之广,与传统媒体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新媒体已无时空疆域之限,任何一个事件、一条新闻只要新媒体加入、参与,就可能在全社会甚至全世界形成一个聚焦热点。

新媒体“众眼”、“众口”、“众脑”的观察、思维、评判和左右事物发展方向的功能及影响力,已经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

面对当下如此的媒体形态,我们不少官员的心态是呈纠结状,是爱恨交加,是无所适从。有些官员他们喜欢媒体报道和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自己主政部门的政绩亮点,这时候他们在媒体面前是一种“媚态”,他们希冀借助媒体放大他们身上的“光环”。而当他们自身或部门出现负面新闻时,他们对媒体又是另外一种心态和嘴脸。哄、骗、躲是常用的手法,运用某些“潜规则”也是应对媒体的惯招。有的甚至弄巧成拙,最后落得身败名裂也是屡见不鲜。

因此,在社会急剧变化,社会文化呈多元状,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央高层发声,要求身处各级岗位的官员要增强“媒商”的忠告,实在是太及时、太有必要的善举。

官员增强“媒商”,其要义就是要善待媒体和善用媒体。媒体从形态上讲,就是大众的眼睛,大众的嘴巴,大众的脑袋;从本质上说,媒体就是民意的聚合,媒体就是民心的阳光,媒体就是民情的空气。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公众人物,任何一种公众行为,都不可能远离媒体。

篇5:1~2岁幼儿智商与情商的培养

1岁~1岁3个月 孩子会叫

“爸爸”、“妈妈”,会搭积木块,会说简单的词,认识水平明显提高,自我意识有所发展,交流能力进一步提高。孩子已满一周岁了,非常活泼可爱,最感兴趣的是各种活动,如追逐、踢球和散步等。家长要布置一个能满足孩子活动的环境,适当的放开手,让孩子玩耍。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促使孩子早日开口说话。不要在孩子未说出需要什么东西时就抢着去说,并满足孩子的愿望。当孩子发现不用说话就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时,他就不愿开口说话了。在孩子开口的时候,或要向你说明什么的时候,父母要抓住机会,向孩子说明你正在做、孩子正在做或者你正在为他做的事情,并引导孩子跟着说关键的词。一旦他会说了一个词,并能懂词义时,就要及时鼓励。不断地表扬孩子,充分给予鼓励,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能力。这不仅促进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提高健康水平,还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使孩子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否则,处于不安状态的孩子会失掉探索、学习和交流的乐趣。家长也会为孩子心神不宁,从而影响教育孩子的耐心,也影响家庭气氛。

1岁4个月~1岁半 孩子会说3~4个字构成的句子,会与人打招呼,能握笔随意画。孩子的行走能力进一步提高,会蹲下来,扶物可下楼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也在增强,这是鼓励他与小朋友交往的大好时机。家长要适当安排孩子与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接受别人,大人不要强迫孩子认识别人。

这个时期家长可能发现,孩子逐渐变得不“听话”了,你让他吃饭,他偏不吃,却要继续玩。你让他这样,他偏要那样。对孩子的抗拒行为,最主要的是把握好孩子任性程度。父母应注意表扬孩子的合理行为,话应准确、诚恳,避免过分的言辞。对孩子的调皮要及时提醒或警告,这是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最好办法。

在生活中,让孩子帮助你取件物品,学习穿衣和脱鞋等,训练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和兴趣,及早教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和技能。在看图说话的同时,可以教孩子认字。时间不宜太长,每次5—10分钟,不要强求,能记多少,就记多少。教的每一个字,应想方设法讲清楚字意,易于理解。

1岁7个月~1岁9个月 孩子语言能力发展很快,会说很多话。已能平稳行走,会做更多的事情。对于婴幼儿来说,即使是用手摸东西也是宝贵的体验。从这种意父上说,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粗细、软硬和轻重不同的物品,从中学习各种知识和心理经验,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家长要为孩子安排合适的活动,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基本依靠自己达到目的。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能力。要特别注意饭前半小时让孩子保持安静愉快的心情,不能过度兴奋或疲劳,更不要责骂孩子,以免影响食欲。如果玩得正高兴,不要立即打断他,要提醒他,“快要吃饭了”,如果还不停止,可让孩子帮助大人准备碗筷,这样会转移注意力,放下玩具,增加孩子对进食的兴趣,做到按时进餐。吃饭时,不要看电视和说笑,保持安静,养成专心进食的习惯。

在看图识字的同时,可以教孩子数数。如数几个水果、几双筷子和几把椅子等。哪些东西是爸爸用的,哪些东西是做什么的,培养孩子初步理解简单数的含义,懂得物与人、物与物的关系。

篇6:论情商与智商的培养

林缨老师解答:“你没有错,因为我们过去以为骂孩子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过去你不曾知道《NLP智慧父母》的课程中有N多培养孩子的好方法。但何时候有觉察,那都将会是最好的开始。相信自已,你可以。”

古代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慕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可是,我们众多家长在这些“不责”的问题上却都“责”了。怎么样在不用责骂孩子的情况下培养出拥有自信、自觉、独立等等众多优秀特质的好孩子呢?

1、清晰你要的方向

课堂上林缨老师请了一位学员上来做了个互动。当这位同学站上讲台来的时候,老师说“不准站在这里!”学员换了个位置站着。老师又说“不准站在这里!”学员又换了个位置站着。如此反复几次,学员在台上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老师说“跟我握个手,回到你的位置上坐着。”这位学员如释重负,深深地吐了口气。一个小小练习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反响。众多的“不准”在锁住孩子的同时又增加了犯困感般的压力。

课程上有位家长说“看到这个练习,就想起了前段时间开家长会。孩子的老师就规定了班上五不准,不准XX、不准XX、不准、、、、、、现在想想突然间让我很心痛。班上的这么多不准,可是从未给过孩子一个清晰的方--不准这样,那我应做什么?多可怜的孩子呀,他们才六、七岁。要是他们老师能来上上林缨老师的课程那该多好呀。”

相信这位家长的话仅位表了我们当代教育无方向的一个极小而以。其实无向的事情到处到有。我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不能乱扔垃圾”、“不准踩踏草坪”、“不准随地大小便”等等。这些都是无方向性的标语。倒不如改成有方向性的行动提示。例如“不准踩踏草坪”--“请爱护花草”;“不准大声暄哗”--“请保持安静”、“不准横穿马路”--“珍惜生命,请走人行道”、、、、、2、梦想足够大,困难很渺小

梦想,它帮助人们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让人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愿望!是它,使得人们能够生活在充满着进步的社会!因为有了梦想,所以人们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去努力!如今的社会,假如你没有梦想,那么你将无法在这个社会立足。在这个充满着竞争的社会当中,梦想,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要去实现它,人们要去为了它而努力!只要相信,梦想就会实现。值得思考的是当孩子说出他的梦想与我们所希望他成为的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经意地打击孩子的梦想,却不知道我们是在伤害着孩子。又一次给制造了“无望”!!。我们做为父母,要如何支持孩子们梦想成真呢?这也是父母必学的另一个重要话题。在课程中,林缨老师就如何支持孩子们梦想成真五步曲:

一、欣赏孩子的梦想,充分了解这个梦想对孩子的好处。

二、放大孩子的梦想,当这个梦想实现的时候你会听到、看到、感受到什么、、、三、用教练问话协助孩子清晰梦想成真的道路上所需要的资源

四、在梦想成真的道上做最忠实的伙伴

五、梦想成真

梦想是深藏在人们内心处最强烈的渴望,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和潜意识,也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原动力。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都有着自己的渴望和追求,或许是一日温饱的愿望,或许是安邦治国的抱负,或许是腾云驾雾的妄望„„,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梦想,每个人都想实现它,成就它。而“梦想成真”五步曲,正是引领我们造就梦想、成就未来的成功之道。结语:同学们带着欢笑,带着感动的泪花,在东莞共同走过为期两天一夜的亲子技巧学习之旅。“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天使,因为孩子,我们再一次活出自已!”——这是林缨老师最经典的一句话。给天使们一份与众不同的爱!

【学员心声】

课程回来后,和儿子相处了2天。感觉突然改变一下沟通方式,有点不习惯,哈哈。不过我现在会把焦点先放到孩子的情绪上,多关心孩子。会使用到教练问题模式提问,很有用,儿子和我对话的内容越来越多了。短短两天的感受就是我和儿子质检的对话时间会长了,以前

说一个事,两三句就说完了。现在我以这种方式提问,孩子回答的内容也多了。对话也长了起来,最重要的是孩子明显开朗,开心了!——彭彬斌.海之心,2012/920

NLP亲子:伤不起的“卖肾女”

2012年04月26日,一男子因为经济原因在女友提出分手后,给母亲打电话说:“我要是一个富二代,我有钱(的话),我可以去做我的一番事业。”为了成全自己的孩子,这母亲二话不说,居然准备把自个儿的肾给卖了„„这妈妈就是在网上大红的“卖肾女”。针对这一事件,网络上基本是一边倒的谴责声。网友是怎么说的呢?

“儿子需要谴责,但是我也不赞成这样的母亲,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太慈爱了,母爱固然伟大,但不是这样的付出。”

“这样的母亲伟大啊,这是愚昧,纵容,孩子今天有这个想法你就卖肾,明天要有其他想法你还想干什么,母爱是伟大,但是这样的母爱不要也罢。”

从儿子的动机来看,用自己母亲的卖肾钱去干一番大事业,大事业真的能做出来吗?我们都知道,孩子要养育,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养,关注孩子的思维品行塑造是育,80%的父母重养,20%的父母重育。所以世界掌握在20%的人手上。目前孩子是不是那20%中的一员不敢下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儿子长大后,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无法得知他在一个怎么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无法作出全面而有效的评价。作为指指点点的旁观者,只能在网络上站着说话不腰疼,环视周边的家庭,或者已为人父人母的自己,即使没有“卖肾”的壮举,在养育孩子方面,有没有做出多少惊天动地的行为,甚至是有过之而不及?

“养育孩子真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在走入课程前,一位妈妈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心情。4月26日,《NLP智慧父母--做天才孩子的揭幕者》在东莞湾畔酒店开课,参加课程的都是年轻的父亲母亲,林缨老师从新生代的父母的各种心理现状入手,来解析孩子生长,通过引导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本质的反思,让父母先认清自身,撇开育儿问题的表面,直达本质。为人父母的我们,同时也是自己爸妈的孩子,成长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经历过成人世界对我们的回避,但实际上大人也永远无法知道孩子在什么时候知道了什么,所谓成长也就是孩子靠自己的触角一点一滴地去感知外界的过程,这过程中有甜美,也有苦痛和撕裂,因为我们的成长都是一样的。”

孩子成长过程体会最深刻的,恐怕是孤独感。孤独是一种感觉绪,根源在孩子“无助、无望、无价值”的价值观。世界被分成“大人世界”“小孩世界”父母说:“你还小,什么都不懂,你也不会懂。”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是处于被斥责和指挥的位置。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父母表达情绪、思想,强制被纠正过来,在心里同样也会产生父母无法了解自己的的困惑,经历独自成长的痛苦挣扎。家庭是一个以自发构建的小型社会,如果没有孩子,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没有好好培养孩子,也同样失去存在的意义。

我们都无法记忆自己3岁之前的模样,先人的智慧有云:三岁定八十。现代的心理学也证明了:我们后来的行为都是在重蹈三岁之前的行为。

都说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孩子的学习是自发自主的,看到、听到、感受到的都会被他印在自己的大脑里,他在学习,父母所要做的,无非就是提供一个环境,以及做最好的父母,他自己就知道自己去做最好的孩子。现实中父母都低估了孩子的认知能力。

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代的父母都早知道了。可以说每个父母都渴望能通过自己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一个健康卓越的孩子。只是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方法。

“孩子出生了以后,面对新生的生命,有点手足无措,我不知道怎么去处理孩子的各种状况,这种无助的情绪波及到我和老公之间的关系。有一次,老公说要把一个破旧的瓷缸扔了,我一下子就联想到是不是要把我扔了,把我抛弃了,无数次在梦中,或者醒着的时候,我都有一个念头:妈妈,给我点力量吧!后来我就意识到,原来成长过程中,父母有很多缺失的环节,而我在自己担负起生命责任的时候,唯一可以依赖的力量居然是妈妈,即使她什么都没有教我。”

年轻的父母,不是所有人都有李刚那样的爹,依然有很多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努力去接触和适应。新生的孩子面对的世界已不再是过去,脱离土地的困扰,社会高度信息化,水泥丛林的城市竞争激烈,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有自己的事业,也要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很多孩子早早就接触电脑,大门不出就可以知道天下的大事小事,而父母为工作所拖,极少空出时间陪伴孩子,越来越“宅”直接会导致更深的孤独感。家和社会界限分明,脱离家这个巢,孩子接触社会后,才慢慢地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讲述的更多是自己失败的教训,自己的担心以及警醒。子女面对社会面对自己的后代,也许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但一样无法得到足够的力量支撑;或者更恶劣的还有,主动的把自己往“可怜天下父母心”里套,重复着无效的教育行为,荼毒下一代。

“我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在课程中,老师指导我们处理自己和父母关系的时候,一度哭得不能自己。现在在世界上,因为父母不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很久之前我无法原谅他们对我的伤害。成长过程中也很努力地去学会原谅,回头想想那些原谅有多廉价。换个角度想想,父母在他们的时代,给我他们所有,做他们做到最好的。当我自己做了父亲,回想起当年父亲的作为,设身处地的站在父亲的地位上,突然就理解了他,或者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他们。爸爸妈妈,不要等我长大了再去理解你们。”

世界上,什么都来得及等待,都有机会,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有好事发生,然而有三件事不能等,其一就是孝敬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自私冷漠,对待任何事情都是无所谓的态度,不懂得感恩。

当孩子把玩具拆散,当孩子举着小虫对你说:“妈妈,好看吗”的时候,做父母的能怎么去支持自己孩子呢?是大声呵斥,是厌恶地甩手?当对孩子深深失望的时候,有没有说过“怎么养了你这么个孩子,以后长大了该怎么办啊?”感恩来自于理解,理解孩子的行为,他会感激你的认同和赞赏。对孩子表示出来的失望,是父母的投射行为,投射自己的希冀,投射自己的无助无望无价值。在沟通中陷入冷战,双方牵扯着,经历漫长的拉锯战。

“养育孩子真是一个辛苦的过程”--这或许是天下父母的心情。“我想告诉所有的父母,养育孩子其实是一件简单而又快乐的事。”林缨老师这么说,“寻找你的方法和爱!”海之心,2012/920 父母在生活中立场要坚定

发现孩子对你的要求开始以撒桥的方式和你讨价还加?是的,这是你本身立场的不坚定造成的。孩子透过观察,发现父母并非完全的“说到做到”,于是他们就认为能有机会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好处。这都源于平日的生活细节了,因为,父母在生活中立场要坚定。

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会儿电视,再多玩一次游戏,再多听一个睡前故事„„类似这样“没完没了”的央求常常让父母难以应对。

父母不愿意总扫孩子的兴,更不希望成为孩子眼中的“大恶人”。但是,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节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没完没了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许多家长发现,经过种种努力后,自己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实,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刚刚主宰了一小会儿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乐的时光,可是大人一声令下“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或者“就这些,再也没有了”,就要将他们自我掌控的权利夺走,想一想,他们又怎会乐意呢?

父母往往说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当大人宣布“孩子,你还可以玩10分钟”时,最终他们得到的时间可能只有5分钟,也可能长达30分钟。他们意识到大人的立场并不那么坚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发脾气、撒点儿娇、软磨硬泡、撒泼打滚,或故作可怜,让大人有所松动,而事实上,家长们往往也遂了他们的心愿。那么,父母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觉呢?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线

与其给孩子一颗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们的央求,而再给第二块糖果,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你可以吃两颗糖果”;与其告诉孩子该关电视睡觉,之后因经不住他“再多看5分钟”的软磨硬泡而妥协,还不如一开始就声明“你还可以多看10分钟”。妥协让步无异于奖励孩子依靠纠缠不休而达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应让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线。

第二步:做好离开的准备

举例来说,你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你们该回家了。你要先通知孩子:“你还可以和表哥再玩10分钟。”在时间到之前你应该做好离开的准备,把东西收拾好,并和朋友道完别。等10分钟一到,就对孩子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然后立刻抬脚走人。如果不这样,下次你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时,孩子很可能将你的话当耳旁风。

第三步:保持平静不妥协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会耍五花八门的小把戏,这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平静,不要妥协。如果孩子赖在地上不肯起来,不要理会他。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然后微微转身,装作要离开的样子,一般情况下,他会跟上来。

如果他就是不跟你走,你可以把他抱起来。此时应尽量保持平静,并将你的脸转向一边,不要与他面对面。不管他怎么尖叫和反抗,都不要理会,也不要计较他说“我恨你!我讨厌你!”之类的气话。

如果孩子更加激烈地反抗,那就给他一个“警告”,告诉他可能会面对什么“后果”。为了让这一招行之有效,“后果”最好是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东西,或者做某件事的计划,如提前15分钟上床睡觉,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玩最喜欢的玩具等等。

上一篇:苹果公司营销案例分析下一篇:彩色兔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