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2024-05-21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通用6篇)

篇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职工子弟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一、学校简介

职工子弟小学创建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占地面积9042平方米,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83名。学校教育设备齐全,功能完善。31个班级均配有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设备,学校还配有多媒体功能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卫生器材室等。在岗教职工87人,其中小学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1名,省级表彰教师3名,省级优秀教师和班主任2名,市级模范教师、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5名,县级级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14名。

二、试点选题及预期目标

试点选题及内容: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以交互电子白板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作为实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方向,用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利用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教学、教研的方法和制度及配套措施。

2、研究应用交互电子白板开展教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3、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及规律。

4、研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交互电子白板的态度。

5、研究教师在交互电子白板环境中角色的变化,考查学生在交互电子白板环境中学习兴趣及效果的变化,进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关注交互电子白板教室与多媒体投影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在各种教学与学习模式中发挥的不同作用;探索并总结交互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模式,加以推广;推进交互电子白板系统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7、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可能自动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根本性突破的是教师。研究探讨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8、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9、开展课题、专题研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预期目标

经过三年的试点实践,期望达到如下目标:

初步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各学科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探索教师如何通过研究自己的有效教学促进角色转型,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方法、策略及途径;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和作用。

三、试点过程

1、领导重视,建立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成立了以吕兴会校长为组长,以省级和市级名师为骨干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相关部门、相关学科、相关人员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前期调研、规划论证,提出指导性意见;领导小组下设校信息技术办公室(教务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培训、指导、督促等工作。从2015年起,学校均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作为我校重点工作之一,启动《职工子弟小学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实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应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等途径,不断提高师生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加大培训,提供技术支撑。

学校以“请进来,走出去”多种方式,加大我校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近年来,学校有计划地选派学科名师、信息技术骨干到合肥、滁州等城市专题学习校园网络平台构建、班班通课堂建设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做法,更新了学科教师的观念;多次邀请市县电教专家到校,为全体教师做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未来教育相关知识讲座,开阔了我校教师的视野。

校内以校本培训为主,学校多次对学科教师进行电子白板、一体机、翻转课堂、微课制作等技术培训,每年组织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为主题的教学比赛,以集体备课形式开展信息技术学习互帮互助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提升,为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

3、课题带动,扎实试点工作。为扎实试点工作,学校依托在2014年5月申报的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利用交互式白板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以期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推动试点工作有效进行。课题研究期间,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多次外出参加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使我校的信息化试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带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4、案例研究,构建并创新模式。

围绕该试点工作的选题,成立了以学科骨干组成的探索“利用交互式白板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的课题组,加强课题研究相关著作和文章的学习,以学科教研活动为抓手,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以案例研究为载体,扎实开展校内公开课、优质课、研究课、赛课活动,充分发挥了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工具性、资源性和交互性作用,把丰富的教学资源、交互合作的教学平台与培养学生主体发展、多元发展、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融合,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小学美术趣味课堂等。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进一步提升理念,尝试探索个性化教学,体现教与学的创新。

四、试点效果

1、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初具规模

目前学校拥有计算机教室2间,多媒体教室一间,31间教室全部配置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各个行政办公室均配备了电脑,全体教师配有笔记本电脑。学校接入60兆光纤宽带,实现校内网络全部连通,并且教师办公室全部连入宽带接口,校园内无线网全覆盖。有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教师100%能熟练使用教学设备。学校建有校园网站,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构成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环境,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索学习和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工作,提供良好条件。我校是首批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建设项目学校,“班班通”设备在全校得到广泛应用,校园网建设已初具规模,已具备试点所需的软、硬件优势。积极参与“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并非常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合理投入。学校信息化技术健康发展,全体教师均掌握了信息技术,正进一步实现网络教研,具有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进行人员培训,实行运行及维修的专业化。

2014年底被确定为市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以来,学校立足新的发展机遇,坚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积极开展试点各项工作,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效果。

2、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成效显著

⑴教师信息化素养整体提升。学校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日常考核与专项比赛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2015-2018学年共开展各类常规培训10余次,参训人员达800余人次,发布网络培训资源400余条。举行各种专项比赛6次,表彰优秀师生80余人。学校定期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工作表彰会,交流应用经验,表彰优秀教师,提高了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对教师信息化应用进行等级评定,将结果纳入教职工绩效量化,明确规定等级评定不合格的不能参与评优评先和晋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变“要我用”为“我要用”。

⑵ 课题研究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随着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我校形成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学习的新教学模式。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五步教学法模式:课前预习,放手自学、情境导入,质疑问难、优化问题,合作探究、点拨引导,理解感悟、拓展延伸,科学训练。

⑶ 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突破口,打造课堂教学新标准。推选60名骨干教师,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中开展精品课打磨活动。同年级教师在教研会上共同研讨精品课教案和课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借班作课,县教研室专家对教师讲课内容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2017年5月我校录制、选送的39节课例分获省、市、县级奖。其中,获省级的“优课”9节,市级的7节,县级的4节。此次活动有力推进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

3、学校管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日趋完善。

学校依托专业运营商的技术和空间,搭建学校门户网站、教育资源库、教学应用系统等平台,保证校园网在各种环境下的高速和畅通;通过手机微信、QQ群等分别建立班级交流圈,使师生、生生之间能够有效地互动。完善学校网站及办公系统,传达上级政策、发布学校信息、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教师研究成果、进行校际交流与对外宣传。

五、推广效果

1、积累了大量的典型案例

由于试点工作扎实有效,积累了大量优秀课例、论文,其中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级奖励,相关课题通过省市电教馆、现代教育技术学会结题鉴定。多篇教学研究论文获省奖、CN刊物上发表。

2、试点成果获政府奖并在区内推广。

2015年4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观察的研究》有关有效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成果被县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研究及教学模式的探索,使学科教学的效率达到了较大的提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在2014、2015、2016年全区教学质量评估中语、数成绩均获前十名;近年我校多次进行送教下乡,对定点支教的学校进行教学帮扶,运用典型课例进行教学观摩指导,推广试点成果,效果显著,受帮扶的小学教师业务水平达到了较大的提高,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

3、县级观摩引领

2015年至今,我校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优势,多次承办县级优质课评比、研讨活动,如2012年承办省小语优质课研讨、2013年承办省未来教育技术培训、2014年承办省小数优质课评选、2015年承办省班班通项目培训、2016年承办省英语优质课观摩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宽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能力,也为我县学科教师提升业务素质进行了有效的引领。

六、困惑及展望

试点工作中,我们感到家长的支持度、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及政府的投入是关系试点成效的重要因素;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将极积争取政府的财力支持,加大硬件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一步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及管理深度融合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有效学习的有关实验,为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好示范。

职工子弟小学

2018-3-13

篇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八、课题研究途径及措施 我们研究的途径主要有: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如研究型学习、参与式学习、反思型学习和资源型学习等,并把学习和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上好实验课、研究课,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在各种条件下在课堂应用的模式,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及时撰写论文、小结等,开展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交流、专题研讨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活动等。同时通过课堂观察和对比实验等科学方法,来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整合才能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以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为基本,以优化教育资源为源泉,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为最终宗旨,使其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力求达到过程最优化,效率最佳化,结论科学化,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桥梁

(1)强化理论学习课题组成立后,课题组成员先对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师信息意识淡薄,操作水平较低,于是课题组确定了首要任务就是强化理论学习。课题组遵照《研究方案》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参加技术培训。坚持自学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采用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后组织学习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二部分、《走近新课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理论专著和文章,并定期举行专题理论讲座,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让教师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并主动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2)建立优化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及使用档案 学校建立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使用下载计划,及时收集每周信息资源,作好设备运行记录,打印接收资源目录,定期对信息资源进行刻录保存工作,并作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制订相关政策,鼓励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系统下载教育资源、自制课件或二次开发教学软件等,并加以有序、分类的整理,从而构成一个动态的优化的学科教育资源库。(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相互总结提高 为了不断优化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把教研组变成名副其实的理论学习组,使教师在学习探讨中进步和发展。定期组织全体教师,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研究新的有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备课、上课等方面的理论文章,开展交流学习、座谈讨论,资源共享,从而激发灵感,产生启迪,推动学习的深入,促进水平的提高。使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作用于教师、学生,力求达到运用最优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运用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课件制作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培训、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应用实践培训、新课改理念及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学校还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国家级、市区级培训的基础上,每年都举办3-4期培训班,认真培训一线教师,开展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项目设备及资源的提高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3、开展行之有效的课例研讨活动,使教师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开展课题研讨课时,我们要求上课教师与其所属教研组集体备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中的案例、图片、声音、CAI课件等,在上课时全体教师听课,上课后根据课题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上课的效果进行评议。从而真正达到了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

4、积极反思总结,提练研究成果。(1)要求每位教师备课中写教学反思,读书笔记。勤写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不仅有利于教师积累研究资料,而且有利于教师反思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以利下阶段工作。(2)撰写科研论文、制作CAI课件。我们要求课题组教师平时多总结、多思考、多写科研论文,期末完成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同时要求中青年级教师常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制作和二次开发课件,为教学服务。

5、优化课堂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为最终目的,也就是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应用的重点是面向学生。要让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让广大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组织、引领、指导等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1)创设学习情境

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课堂,学生一定会兴致勃勃,非常愉快的学习,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精心设计,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探究的兴趣,这时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应。(2)丰富课程资源 对于部分课程资源单

一、抽象枯燥,有时不容易得到拓展延伸,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中的图片、声音、或文本材料,可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拓展了师生的知识视野。结合PPT课件或FLASH课件,不仅能利用好教材上所选内容和背景材料,而且还可以选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中的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扩大教学容量,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的。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存在久治不愈的顽症。针对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我们城东小学课题组齐心协力,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运用信息技术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课题的实验研究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验目标正在一步步达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加强课题组的理论学习。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和生活数学的理论,理解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的主导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本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深化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脱离了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本课题的研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我们研究的真实意义。所以课题研究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要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这一年我们集中学习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国信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的智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等书的精髓,还学习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新课标下对“一堂好课”的再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数学因生活而精彩》等多篇论文,课题组成员另外还自主学习,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力求使每一位成员都能自己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实际。(二)、选择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重点探索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本学期我们每位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重点探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主阵地,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组织了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运用信息技术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小组讨论定搞,做好课件,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不断修改课件,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和确定最适合的课件。

1、在课件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动机,并非人的头脑中固有的。要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除了要在教学内容上挖掘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外部条件。运用信息技术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能化抽象为具体,能化枯燥为生动。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无疑会诱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2、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知识是新创意、新思维的基础,是才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仅有丰富的“静态”知识,并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新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法,就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应运而生的。

3、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好的掌握知识。

(1)、人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做基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认为学生理想的学习程序,应该始于直接经验,逐步向图象经验和抽象经验展开。由于人的感官的局限性,学生凭借实际的参与行为获得的直接经验,无论在量的方面,还是质的方面都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能突破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便于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2)、对学生的直觉思维,一要保护,二要引导,使其学会“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思维习惯的养成,必然紧密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和习惯相联系。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十、课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该课题虽然研究实施了一个多学期,但是由于课题组成员团结一致、坚持不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课题组成员都撰写了相关的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初步总结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记录了本课题在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在本届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电教论文、录像课评比活动中我校成绩显著。

(一)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1)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是课程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也是新课程理论探讨的一个热点。研究中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采用优秀的多媒体CAI课件进行教学,在学习材料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传统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小学生的课业金负担。以下是我班经过近1年实验后,实验班在数学课堂和考试中的比较数据 项 目 对语文感课堂思考课堂发言清楚表达课业负担考试 实 兴趣 情况 情况 自己观点 情况 合格率 验 实验前 较差 不积极 21% 32% 90% 68% 实验后 较好 非常积极 75% 77% 40% 90% 以下是我班经过近1年实验后,二年级时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对比班)在数学课堂和考试中的比较数据: 项 目 对语文感上课思考课堂发言清楚表达课业负担考试 班 兴趣 情况 情况 自己观点 情况 合格率 别

对比班 一般 不积极 很多 30% 35% 76% 实验班 较好 非常积极 一般 76% 78% 98%

2、信息技术实现个别化教学,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出现,计算机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实现内容的切换和选择,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这种快速切换和灵活选择的功能,设计出多种授课方式,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

(二)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了转变。我们意识到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怎样;看学生是否喜欢上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看是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总结,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找到了一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2、通过实验与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平时的点滴思考、点滴积累,课题组成员人人参与,纷纷撰写了有关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还制作了大量的课件,为今后参与这一研究的老师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十一、研究后的思考。目前,我们在上课时,都能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实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题实施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中个别情境的创设仅仅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情境的重要目标,使得学生在情境中“流连忘返”,要么情境中一旦导入新课,就急于进入后面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情境中“浅尝则止”,情境所起的诱导作用并不大。我们逐渐地认识到,兴趣的激发只是情境的一个最起码的一个条件,关键的是让情境起到帮助学生实现“问题解决”的作用,使学生在情境中能主动到发现一些问题,自主地去探索、去解决,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做到真正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2、运用信息技术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这一教学的要求。

3、思考: 实践中出现的偏差让我不禁思考,该如何有效地呈现“课件”和运用“课件”,提升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策略,更得注意它的实效性。我们呼唤一种原始的、生活的、活动的信息技术,呼唤具有生命力的教学课堂,让“多媒体教学”在“时尚”中发挥应有的“实效”作用。一个好的课件设计最终是要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要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服务;要为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服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运用信息技术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进行深入地研究。十二.结论及反思 结论

1、建设一支立足课堂、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反思的高素质科研型的现代教师队伍是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关键渠道。

2、创设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绿色通道,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渠道。(1)开创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绿色通道。(2)探索出优化作业的方法,实现了减负的方略。实验教师通过几年的研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探索出了优化作业呈现方式及内容的规律。

(3)探寻出“创情激趣——合作探究——拓展创新”新型的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校园资源建设与管理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渠道畅通的重要保障。首先,重视学科资源库的建设,满足信息技术课堂应用之需。其次,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优化作业,把课余时间还给孩子,满足个性化兴趣、爱好。第三,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开通“绿色网吧”,加强资源管理与安全教育,提高了校园网的利用率。第四,课题研究促进了信息化,带动了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反思:

一、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渠道,使之得到不断得充实和完善,在各学科中大面积地推广,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确实还学习于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3: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一、坚持依法治教,促进学校规范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中心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县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扎实落实学校制定的管理办法,咬定办强中心小学、办好基层小学的工作目标。在质量管理方面重视单元过关检查、质量抽考和教学常规管理,以考试为突破口,实现质量管理准确定位的突破。即在学期考中,实行基层校、中心校分类监控,分类评价、分类管理的办法,找到了大坪中心学校办学点散小、统一评价难以平衡这一质量管理的准确定位,迎合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心声和期盼,整合了学校质量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可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机制,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走出了中心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困境,实现了管理的新跨越。

(2)规范作业设置,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进一步规范语文、数学科作业设置、批改,根据《县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修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语文科作业设置、批改的通知》。①语文科学生作业本的设置。一、二年级要批改的:拼音本(一年级)、生字书写本、词语抄写本(方格本子)、作业本(完成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的习题,如造句、填空、抄写句子等)、写话本(方格本子,二年级)、听写本(方格本子)。要检查的:练习册(选做,讲评和批改相结合)。三至六年级要批改的:生字书写本(或田字格生字本)、作业本(完成生字词和优美句子的抄写和课后练习、“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中的习题)、作文本、小测本。要检查的:小练笔本(或日记本,每周不少于2次)、练习册(选做,讲评和学生互改相结合)。②语文科学生作业本的批改要求。作业批改要及时,批改符号要规范,簿籍要整洁,学生书写要工整,错题要订正、复批,要用鼓励性词语或符号评价学生的作业。对的要打“√”,错的要打“×”,小错的地方可用“○”圈起来, 让学生在原处订正。一、二年级可用“☆”号的个数(最多5个)、三至六年级可用“好或中、加油”等等级来评价学生的作业。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开展专题研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在课堂教学上求“实效”是本学期学校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因此,我们学校每学期围绕一个教研主题开展以下活动:①每位教师上一节校级教学公开课。不同的小学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开展,公开课安排表于开学初送交中心学校教导处,教案应于开课前一周发送至中心学校邮箱,这样便于统一管理。②举行区级公开课教学研讨会。每学期围绕一个教研主题开展至少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并请各校相应年段、学科的教师参加活动。通过上课、评课交流、教学反思等环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个年轻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2)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每学期中心学校采取听讲座、结对子、教学基本功比赛、听课评课、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在教育理论、师德师风、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

三、更新评价标准,改革考试评价方法

(1)改革考试内容。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教学起着导向和杠杆作用。过去只重视考查学生的“双基”,忽视智力、能力的考查;只重视语、数两科知识的考查,忽视常识技能科等考查。为克服这种片面性,在常识技能科考查中,既考教材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又考查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对常识技能科要同语、数学科一样认真组织考查。

(2)改革评价方法。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键一点就是要积极改革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办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实践中,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可拓展测评领域,开展学习情感的测评试验, 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和日常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考查和评定;为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可研究拓宽检测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如要求学生进行某种观察、专题调查、某项制作、某项实验等等。

篇4: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一、转变观念,规范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转变教育观念,创造“减负”环境。学校的领导对于教师工作的评价,不要再从以前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的标准来进行评判。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就应像“老黄牛”一样,整天不停地工作,一直都没有空闲的时候。只要一有时间,教师就会出现在教室里,出现在学生面前。早上他最早到校,晚上他最晚回家,回家后他仍然要备课、查阅资料、批改作业到深夜。这种对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是可取的,但假如工作的效率不高,而是通过依靠时间与精力去“堆”,那么即使他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学校领导也应转变观念,大力宣传新型教师的形象,按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等多方面来全面地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对教师教学工作绩效的评价,要从教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全面进行。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减轻语文课业负担

1.分散学习内容,减轻语文课业的负担

在一堂语文课当中,一般是要求学生先学习所教课文的生字、新词,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最后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等这三个步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分散这三个步骤,利用学生晨读时间,除了朗读课文意外,并要求学生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达到会读会写。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课后组织学生完成思考练习题,如此家庭作业学生就不要再写生字了。放学回家后学生可以自由快乐的自选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

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课时,在授课之前,我要求全班学生不打开书,听老师介绍时代背景,然后课件播放战国群雄激战的场景,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本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理解了《将相和》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有时我把课本后面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到了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能说出说他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的学生甚至能课文内容复述出来,这样分散教学内容,减轻语文课业负担效果非常理想。

2.尊重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次的语文作业

不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他们的性格、个性都是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也是存在差异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必须特别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所以对于学生的作业也要有差异。很多老师布置作业都是统一的,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做会导致有的同学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则“吃不了”。可见,这种统一布置作业的现象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有个性化发展。为此,我们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了分层次的作业,对于班级里的优秀的学生在抄写方面可以采用听写一遍就可以;对于中等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当天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类型、不同水平和不同数量的作业,可多可少,可难可易,而对于待进生则要求抄写不超过三遍的生字或者词语,背诵课文内容也可以每一天安排背诵一小段。

这样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习的空间,也可以发展自己其它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尽可能不让机械、重复性、低价值的作业占据学生宝贵的空间和时间。

三、改革考试,更新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改革考试内容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起着导向和杠杆的作用。过去只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而忽视智力、能力的考查;只重视语、数两科知识的考查,而忽视常识技能科等考查。为克服这种不全面性,在常识技能考查中,既要考教材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又要考查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对常识技能科要同语、数学科一样认真组织考查。

2.改革评价方法

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传统教学评价的“唯分是问”只会从无形中增加教师的压力,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压力和负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键一点就是要积极改革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办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可拓展测评领域,开展学习情感的测评试验,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和日常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考查和评定。为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可研究拓宽检测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如要求学生进行某种观察、专题调查、某项制作、某项实验,等等。

篇5: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教育学

(三)班张亚亚

091331087

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摘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喊了多年就是减不下来,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需要家长不愿减,一些学校也不愿减。不愿减的心态是:担心“减负”会降低质量和影响升学率,这之中一个根本问题是对课业负担与教学质量的相关性的认识。随着家长对教学质量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和择校意识的不断增强,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即通过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减负”最合理的一条途径,这样就能取得“低入高出”的好成绩。

关键词:减负 学生 作业 负担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但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通问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除了指作业量大以外,还表现在学生学得死,无兴趣。在课改不断推向深入之时,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有待整个社会教育思想的彻底端正和教育教学评估手段的彻底更新。但,作为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老师,对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理应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减负”有人说,它是顽症,难以根治;有人说,不能指望一纸行政命令解决问题,要打持久战;还有人说,学生“减负”,教师“加负”,要搞“战略转移”。一句话“减负“难。那么,它究竟难在何处?应该如何客服这些难处?我们应该先分析一下课业负担的现状,也许,对“减负”有所启示。

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有其外显性和内隐性。外显性表现为种种现象。是指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对学生的学习上的不当干预行为,内隐

性则潜于学生的心里,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是:

(一)教学要求过高,学习时间过长

近年来,国家教委多次从课程、教材、大纲等方面进行调整,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最近,为适应新的工时制,又一次调整普通中小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减轻每周课时量,并相应调整有关学科的教学大纲,减少一部分教材内容,进一步从课程方面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然而,不少地方为了提高考试及格率、优秀率,采取了各种强化措施。

1.一些学校在教学内容上追求偏、难、多,教学要求刻意一步到位于升学试题水平,超纲授课和延长日授课时数。

2.在家长的安排下,学生参加各种名目的“提高班”“奥校班” 3.请家教,加深加宽学习内容。

4.校内非上课时间被侵占,用上课。中小学生用午休时间做作业,确属普遍现象,课外时间成了学生的第七、八节课。

上述情况表明,教学要求过高,势必导致学生学习时间过长。不算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仅以学校授课、校外授课及家教辅导三种形式上课时间合计,小学生平均每天学习时间为7至8小时,超出了国务院1991年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关于,“小学生每天学习时间6小时”的规定,中学生平均每天9小时,超负荷学习。

(二)作业过量,考试频繁

做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的必要实践活动。国家教委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因人制宜地选择和布置作业,作业的份量和难度要适当。”并提出“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和次数。”然而,一些学校我行我素。

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沉重的作业量

一些中小学学生的平均作业量大都超过国家规定的一倍以上。一般小学生日平均完成家庭作业需花1.5小时,初中生日完成家庭作业2.5小时,初三学生超过3小时,遇到节假日,学生的作业更令学生应接不暇,一些学校教学实验班学生的家庭作业超过普通班一倍以上。有些教师不但作业留的多,而且在学生做错时要加倍罚做,更加重了作业负担。

2.频繁的考试

各种形式的考试,如单元测试、年级考试、阶段考试、统一考试仍十分频繁,一些学校的毕业班提前结业,忙于举行针对中考的模拟考试。再加上近两年过滥的竞赛、评奖活动,使得一些学生不堪负重。面对频繁的考试,不少学生产生厌考心理,考试作弊现象日益严重。

(三)学习资料,练习册泛滥成灾

眼下学生书包的重量“与日俱增”,一些学校的小学生五、六年级学生书包重达5千克,初中学生重达6千克,书包过重的原因是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太多,太滥。这些书既有教研部门,学校规定购买的,也有教师,家长给购买的,很多复习资料和练习册内容重复,题目类同,根本没时间做,造成很大的浪费。

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种“社会综合中”。这是个被社会普遍重视,而始终没有解决好的老大难问题。他的危害很大,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体质下降

学生一般早上6点起床,在校学习时间7至8小时,且中午一般不休息,晚上九、十点才能睡觉,每天睡眠,休息时间不足9小时,加上缺乏体育锻炼,造成学生体质下降。国家教委最近提供的一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体形偏瘦,耐力明显下降。

(二)过重的课业负担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童年是天真,快乐,活泼的年龄阶段,然而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驱使下,儿童一入学就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他们的个性被压抑,天性被抹煞,失去了儿童应有的自由和快乐。在大量的各种作业面前,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失去了自信心,产生了自卑、内疚、自暴自弃、消极厌世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中小学生说:“真没意思,整天就是学习。”

(三)过重的课业负担抹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力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学习就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形成的主要外部条件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新颖,学习方法的灵活多样。可是沉重的课业负担只是使学生白天、深夜在桌前苦读、机械地重复着读、写、算、背的行为模式。这种枯燥无味的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是讨厌学习,一提学习就唉声叹气,犹豫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低,这就使沉重的课业负担更是雪上加霜。

(四)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校厌学,辍学

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忧郁、恐惧等症,一些学生由怕学、厌学进而辍学。近两年来,辍学现象在全国许多地区呈上升趋势。若继续下去,辍学将给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带来新的困难。

(五)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为了与环境取得和谐关系而改变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个体一生中不断面临新的情况,个体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根据具体的环境采取有效的变态和行为,从此获得自己的武陟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多种知识、能力和技能的综合体现。而沉重的课业负担只能使学生按照单一的“应试轨道”运行,这就是学生失去了获取其他生活只是、技能和广泛社会经验的机会和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应试书。”他们缺少起码的生活、生产知识和技能。多数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复杂的社会中手足失措。因此有的学生高考落榜后,不知道怎样在社会的大坐标中,选择自己的人生坐标,有的人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造成了“死读书”、“读书死”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罪于基础教育的失误。但是他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就是开上大学的学生也能反映出此类问题。

总之,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为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创造各种条件,是学生身心和谐地发展。

三、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作业量过大、考试繁多,学习吃力、学习效益不高;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以致出现厌学、畏学,甚至逃学,辍学。造成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方面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社会方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考指挥棒”的错误导向,因为就目前的用人选人制度来看,主要还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只有经过高考,并在高考中取得相应的分数才能进入到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进而

才能找到合适地工作。其次就是市场上教辅材料泛滥成灾,某些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打着某某专家组、某某出题中心等旗号滥编滥印各种模拟题、各种复习资料,举办补习班、提高班、尖子班、特长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学校方面

相当一部分学校根本没有把自己的任务定位于培养教学大纲要求的合格毕业生。虽然,由国家颁布毕业证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成绩及格,准予毕业”,但这些学校从来没有认准该由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在他们看来,升学率才是检验他们工作的硬道理,学校承担的就是“升学教育”。国家教委早有规定,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奖惩学校、教师的唯一依据;第三次全教会进一步去掉“唯一”,再次明确规定,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奖惩学校、教师的依据,但是,某些区县政府、区县教委的排队、奖惩依然故我,依然是唯一的标准。

(三)家庭方面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味的要求学生取得高分、满分,随意要求学生完成某些作业,有时还给学生聘请家教,提高学习课程内容或者是巩固已学过的内容等等,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会一些考试可以加分的特长,便强制学生参加各种特长班,其实很多都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只是畏于父母的权威才不得不去,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学习效果会是什么样子。

(四)学生自身方面

当然,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并非完全是由社会、家庭、学校造成的,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归根到底,课业负担是否过重关键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观感受,当今学生的一些自身因素导致他们感觉课业负担过重。一

方面是现在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淡薄,依赖性太强,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学的,是为老师学的,学习是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期望,而没有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抱有这种心态,势必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就会把课业负担放大了;另一方面是现在学生竞争意识的缺乏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少经受折磨与困难,缺乏对竞争和挫折的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就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对学业中的一些失败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而另一些人就可能对学业上的失败表现出失去信心,从而加重了课业负担。

四、对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应对政策

鉴于上述状况,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已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本人就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谈几点建议。

(一)社会方面

首先,应倡导人们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打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以往的那种“读书就是上大学,不上大学就不能成人才”的观念是不对的,鼓励青少年勤奋向学是对的,但不能把上大学视为成才的唯一途径与选择,我们应当引导人们形成这样一种观念:生活中并非只有接受高等教育才能谋得职业,成才也并非只有通过大学这一条途径,从而缓解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其次,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改革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比如说可以尝试给与学生多次机会,或者不以高考时的书面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而结合考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与表现综合衡定等,以淡化当前:“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而且新的评价体系要能够反映基础教育的规律、性质、特点、培养目标等,坚决制止

那种单纯把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与教师工资、奖金、评优挂钩的做法;再次,努力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学生和家长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抉择,对于那些在职业技术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和天赋的学生,完全可以鼓励他们选择职业教育,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千军万马去挤高考的“独木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材;还有,应当净化教辅资料市场,严厉打击非法出版、出售各种模拟题、练习册等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规范图书市场,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稳定而又有序的学习“加油站”。

(二)学校方面

1、转变理念、端正思想是减负的前提

学校领导首先要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把“不求升学,但求成才”作为学校教育响亮的口号,以培养合格的人才和特殊人才为己任。

教师和学生也要转变理念。变重课外轻课内为重课内轻课外,变参考书轻课本为重课本轻参考书,变重作业轻方法为重方法知道轻作业,变重认知轻情感为认知情感并重,变课本传递和执行过程为课程创新与开发过程,变教师教学生学过程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过程,变重智育轻能力为智能齐抓,变重智育轻它育为五育都上,树立全新的教学质量观、人才评价观、学习观、学生观、教育观。

教师要改变过去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这一核心角色,成为课堂活动的导演,成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引路人,成为教育教学的钻研者,成为社区型的活动家。

2、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减负的正确途径

提高课堂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就要求教师备课

实、讲话活、训练精、落实到位四个环节有机结合,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备课实就是要优化备课环节、增强备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法科学、重导启智。要点拨、引导、激励、唤醒、鼓舞以接近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对于繁琐性的内容要大胆舍去,对规律性知识要画龙点睛,对于能力训练要点石成金。

讲话活,就是优化课堂环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要教学并抓,讲练齐抓。教师要大胆放权,克服满堂灌填鸭式作法,把较多的时间让给让给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思考、讨论。教师教案要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指导,要分清脉络、发展阶梯度训练,课堂结构科学有序。在课堂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翁,教师要投一石激起学生活动思维的千层浪,从而使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见解、自信和个性风采。学生在教师饱满的激情艺术性语言引诱下和适当提问启发下,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以顺利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使每课时都有明显而具体的收益。

训练精,即优化检测反馈环节。要精练、巧练,保证质量,克服教学中夹生饭现象,检测要当堂练、当堂清,不留尾巴。选题宜少宜精,难易适中,问题要灵活有梯度,循序渐进,控制作业量不搞重复劳动。要有创新,体现学生的发展性,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落实到位是指一句检测情况,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易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或变式训练或一题多练,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真正起到补血造血的输氧的作用。

3.精心设计作业是减负的关键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或直接表现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数量多、难度大,因此,研究并科学地设计学生的作业就应该成为当前减负的一个关键。我认为,下面几种类型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减负。(1)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是与统一要求的作业相对立的一种作业类型。过去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一刀切”,即对全班同学提出统一的作业要求,规定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同样数量和同等难度的作业。这种统一的作业要求与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造成了所谓的“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状况。这实际上也阻碍了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分层作业的概念。其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水平,把一个班上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数量、难度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作业的层次,要与学生的事情发展水平相吻合,从而有效地使各层次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2)弹性作业

这是与钢性作业和统一要求的作业相对立的一种作业类型。是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先向全班学生提出一种共同的最低层次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这个基本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无论在作业的数量、难度,还是在完成时间等方面都允许他们有一定的弹性。弹性作业的最大特点是教师对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难度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即弹性。它实质上是一种自主性和开放性的作业体系,如对班上学习能力强,资赋优异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进一步充实作业,包括水平充实(即在不增加难度的基础上他们完成更多数量的作业)和垂直充实(即让他们完成难度更大的作业);而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作业要求即可。弹性作业由于能适应和反映学生的个别差异,它也能减轻学生,尤其是中、差等学生的作业负担,并促进全班各类学生的发展。(3)范例性作业

前西德著名的教育家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提出了世界上影响较大的“范例教学”理论。这种理论的基本思想对我们当前减负也颇有启发和借鉴。传统应试教育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师徒通过学生做练习题数量上的积累来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这些大量的练习题在课题性质和类型上相互重复,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价值并不大,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当前减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求教师不施行“题海战术”,尽量减少甚至杜绝这些机械重复性的作业。通过给学生精心设计一些具有“范例性”特点的作业,着重突出作业的代表性、典型性、精要性、概括性,从而使之具有更大的可迁移性。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4)实践性作业

根据作业的性质和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我们把作业划分为理论性(或知识性)作业和实践性(或操作性)作业。应试教育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基本上都是一些理论性(或知识性)的作业,这类作业数量多、难度大、质量低,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针对这一弊端,当前减负很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减少学生理论性(或知识性)作业的数量,优化其质量。现在,不少学校对一些学科的作业设计进行了改革实验探索,主张在政治、思想品德等德育课程中尽量减少理论性(或知识性)作业,更多地给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或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亲自操作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完成这

些作业,并从中受教育,获得发展。实践性作业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社会实践能力,又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它的出现可谓我们当前减负的一条新思路。(5)愉悦体验性作业

作业负担对学生来讲既是一种身体的生理上的负荷,也是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负荷。从某种晨读上讲作业负担更重要的是一种个体心理的体验和感受。如果一名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他就不会感受到有什么作业负担;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厌恶学习,消极被动地应付学习,即便是很轻的课业负担,他也会感到很重。机械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倦等消极情感体验。因此,设计出一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情绪、情感体验的作业类型,对减负具有特殊的意义。这种类型的作业应该是:①突出主体性,改变过去学生在作业问题上完全被动的状况。②形成要活泼,力戒单一。③方式要多变,力戒机械。④思路要拓宽,力戒守旧。新颖具有启发性和运用价值的作业,才会使学生在完成时乐此不倦。(6)口头作业

过去,学生书面作业的数量太多。恰当地减少学生的书面作业,而增加一些口头作业是当前减负的一个客观要求。具体地讲,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就一些重点的,典型的,或带普遍性的问题向全班学生提问,让学生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来完成这些作业。这样,既可实现学生做作业的目的,又能达到减负的效果。

(7)课堂作业

学生家庭作业太多,每天在家里做作业的时间很长,不少学生深夜仍在忙

于完成作业。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和地点来看,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实际上就是指他们家庭作业的负担过重。因此,学校就应该在课程表上安排一定的自习课,让学生做作业。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流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以减少学生家庭作业量的方式来达到减负的目的。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求学校要调整传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努力学习和钻研现在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因为教师增能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减负的增效。

(四)家庭方面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需要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否则学校减负,家长加负,减负工作是很难落到实处,也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倡导理性、正确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解决他们心理问题,从而给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

1.家长要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子女的成才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育资源的限制,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龙”,“成凤”,但家长的这种希望子女成材的迫切愿望需要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家长要求和鼓励青少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对的,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锻炼,他们是很难成长起来的,但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古时候有刺股悬梁、凿壁借光、燃糠自照等勤奋好学的故事,主要是要教育青少年立好学上进的志向,如果方法不对或不当,也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同时我们应当承认,人是有差别的,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并非都表现在读书上。因此,家长要正确认识自己子女的发展潜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要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不能盲目的拔苗助长,把自

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的事。在正确认识孩子的基础上,作出合适的期望。

2.家长要配合学校,给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

学校减负以后,学生的课余时间多了,家长千万不要把学生的课余生活算作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孩子布置一堆作业,或者要求孩子去参加“提高班”“补习班”或“家教”,而应该鼓励学生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拓宽自己的视野,让其在真实的生活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3.家长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学习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孩子的学习问题包括学习失败、缺乏信心、缺乏自觉、缺少方法、缺少指导等。面对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家长要重视且要有耐心,与孩子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原因,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可“恨铁不成钢”,强迫学生做很多学校没有布置的作业,这样的心理压力和过重的课业压力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恐学的心理问题。

(五)学生自身方面

无论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都属于外部因素,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学生应当学习一些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只是,比如说认知与迁移,遗忘规律,最近发展区,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等,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测罗,有助于从根本上减轻课业负担;其次,学生应该正确定位自己,正确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总之,“减负”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社会、学校、家庭等都严重阻碍了“减负”工作的开

展。所以,只有社会各界同心协力、一齐行动,及时清除各种障碍,才能把“减负”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达到最终目的。

篇6: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选题依据

国内外对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早已经起步。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负担较轻,对我们很有借鉴。英国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1)实践作业。(2)书面作业。(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可以看出:他们更多的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设计作业和创设高效课堂。

德国教授米特先生建议今后教学计划只能规定60%的课程安排,让出40%自由决定余地,让师生共同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这意味着的课业负担和课堂教学改革也在探索,在更大的层面上予以新的期待和新的行动。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学生作业和高效课堂能够开拓视域。比如,作业设计尺度是多元的,课堂形式是多样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全面和延伸性发展而提供契机,让多样化、开拓性的课业和高效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维他命”。

从国内看,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转变,试图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个性化作业”,诸如杜郎口旋风、向阳的智慧、“135”课堂教学模式等等,曾使学生受益不浅。

但是,纵观时下的中小学教学,耗时低效的作业仍然占用了学生的很多时间。书本多、作业多、考试多,已经成为不少学生的学习常态。如何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如何设计费时少但收益大的作业,如何打造多元、创新和理想的高效课堂,应该成为学校和教师的常态性工程和基础性工程。如何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如何寻找并开拓一堂好课的“核心地带”,为学生的精神,健康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底子,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议题。

正是在以上所述的背景下,我们才提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高效课堂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构建小学作业设计和批改模式,建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正效益,为作业改革和课堂教学提供理想高效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校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课业分层化研究——优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饱。比如作业的数量、难度,目标都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分层布置。

2、家校互动研究——有效沟通家长、彼此联系和协商,形成交互式、开放性和延伸性家庭作业形式和批改方式。

3、个性化作业的设计类型研究——从作业的基本效用、时效性、阶段性和呈现方式进行设计分类,如反馈型作业、阅读型作业、纠错型作业、巩固型作业、总结型作业、研究型作业等等。

4、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特点和终极目标的研究,如: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三动:身动、心动、神动;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重构作业设计理念和高效课堂新模式,主要在发展性、激励性、开放性、过程性、探究性、新颖性、多样性、量力性和差异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力争有新的突破。

2、精心装点课堂教学的“内环境”和“外环境”,打造无比高远、博大、静美、神奇、情理交融、情感俱进的课堂奇观。

3、重构交互式家庭作业设计形式和批改形式,研究作业呈现方式对学生思维、情感和心灵的多重影响,以此研究家校合作中的新型关系和相互作用。

4、切实研究过重课业负担产生的多重原因(如社会因素、家长因素、教科书因素和教师因素)和解决的具体措施。

5、加强研究,建立起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包括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考试分数攀比),以此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越是素质高的教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就越少。从教学相长的高度重建师生关系,将触角伸展到教育生活中,完成精神和心灵上的真正成长。

四、本课题的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民主性:个性化作业和民主性课堂气氛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打开自己,进入倾听、对话、分享、质疑、合作、反思的学习状态;

2、开放性:作业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和设计;课堂呈现出自主、自悟、开放和延伸的特点;

3、课堂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4、作业结果、课堂效果开放,不再是“非白即黑”的标准答案;

5、课堂评价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倡导“有故事”和“有温度”的评语;

6、趣味性作业和趣味性课堂:改传统单一的形式为多样的兴趣作业,如实践作业和课堂、自主、合作和探究课堂、操作型课堂、创编型作业、鉴赏型课堂和作业等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六、研究计划

1、实验时间: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初步确定实验时间为2014年5月――2015年12月(含前期准备和后期总结时间)。

2、实验对象:永昌县第一小学全体学生,这样既保证了研究的有序性,又保证了实验的全面性。

3、实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年4月—5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研究方案,上报立项;组织开题会,统一思想,提高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做好实验研究的理论储备和心理储备。力争确立“理论上有高度,科研上有潜力,研究上贴实际、发展上有后劲,教学上出效益”的研究思路。

(二)实施阶段(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具体组织有关课题小组人员,根据设计的课题方案,在本校开展探索、实施、验证,积累实验研究过程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修订,强化指导,提高实效。在此过程中,引导教师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不同作用,自觉地与自我对话、与同行对话、与专家对话,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三)总结阶段(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整理全部实验资料及优秀案例,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认真反思研究过程,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撰写论文和总结报告。同时,在部分班级推广此课题的经验、和正面效益。成果

整个实验过程中,要加强教科研过程管理。每学期都建立课题档案袋,加强对课题研究活动组织管理,了解活动进程,重视研究资料的积累(包括课题论证、实施、结题、考核、评奖等一系列资料)。学期结束,书写课题阶段小结,举行课题成果交流会,强化成果意识,为课题的顺利结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1、祁加斌同志2012年获金昌市优秀校长,甘肃省两基工作先进个人。

2、祁加斌撰写的《将艺术融入数学课堂》发表于《甘肃教育》等杂志。

3、《求真与创新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张得增《新课程》2011年第5期。

4、《用心用情感染学生》 张得增 获金昌市案例评选一等奖2010年11月。

5、《课堂教学新模式运用的困惑与解决策略》张得增发表在《金昌教育》2013年第1期。

6、樊吉福同志撰写的《由“远、大、空”转变为“近、小、实”》发表在《中小学教育》2012年第2期。

7、樊吉福同志撰写的《品味“发烫”的文字》发表在《福建教育》2012年第11期。

(二)主要参考文献:

1、《构建和谐课堂的方法和案例》

总编 陈永明

华龄出版社

2、《课堂教学论》,袁金华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3、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

4、赵连根 《从“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出发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5、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 山东文艺出版社

6、[美]帕克·帕默尔《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7、[美]托德·维特克尔《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十四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

8、[美]加德纳《多元智能》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9、[美]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国城市出版社

(三)、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祁加斌,小学高级教师,永昌县第一小学校长,金昌市优秀校长;甘肃省两基工作先进个人,具有二十多年的校长和学校管理经验和能力,有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曾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有较强的理论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张得增,小学高级教师,永昌县城关一小教研室主任,县骨干教师,曾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有多篇论文发表,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樊吉福,小学高级教师,擅长写作和理论研究,负责研究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实验校子课题《小学德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深化研究》已于2008年结题,并于2009年9月获甘肃省第七届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

张永忠,小学高级教师,永昌县城关一小教务主任,曾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

(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1、我校先后获市“十佳”学校、市“优秀家长示范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教科所实验基地、省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先后参与了全国等许多课题的实验和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课题组成员大都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和小学高级教师,分别参与了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学工作时间长、阅历广、经验丰富,有较高的研究能力,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有些已在不同的刊物上发表了相关的论文,为此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建立学校一把手为组长的课题研究管理机构,学校教科室全面负责课题的实施和研究,加强课题研究的流程管理,定期做好中期成果与结题成果的鉴定工作。

4、形成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定期召开课题会议,组织有关理论及科研知识的学习,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5、确保物质保证。建立课题研究激励机制,对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将课题研究同学校的考核有效挂钩,同评优、评取职称挂钩,学校每学年注入一定的科研经费,用于购置各类资料,开展活动,外出学习等。

6、聘请上级专家来校作课题研究辅导,及时调整修改研究方向,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组 永昌县城关一小

上一篇:综合英语教学质量分析下一篇:初一写人作文我的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