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营销法案例分析

2024-04-29

缺失营销法案例分析(精选5篇)

篇1:缺失营销法案例分析

德国Milka巧克力缺失营销法案例分析

文/邹凌远

一、案例背景:

来自德国的巧克力品牌Milka最近生产出一种特制的巧克力,与品牌传统由20块组成一板的巧克力不同,这种特制的巧克力只有19块——每一板巧克力都缺了一块。这可不是什么次品,而是品牌以“敢于温柔”(Dare To Be Tender)为主题开展的营销活动。只要消费者参与这个活动,Milka就会帮你将最后一格巧克力寄送到你想与之分享的人。

当消费者购买这种巧克力时,外包装上就会告知:这板巧克力缺了一块。缺一块的巧克力包装纸内侧印有密码,购买者可以输入密码进入品牌特别定制的网页,在网页上填写收件地址,以及需要随附的温情留言,将缺的那一块巧克力寄给他们心中那个特别的人。当然,购买者也可以选择将巧克力寄回给自己。最后一块巧克力将被装在印有品牌名称的信封里寄达。

二、Milka“缺失营销法”的利弊分析

从案例中可以得知,Milka采用打破传统的方式,生产出每一板巧克力都缺一小块巧克力的特制产品,继而借此展开“敢于温柔”的主题营销活动。而购买此产品的消费者即可根据包装上的提示参与活动,将缺失的那块巧克力寄送给想与之分享的人,而这一切都将由Milka代替完成。这种通过以缺失制造体验机会,对消费者“欲擒故纵”的非常规营销手段,可以称之为“缺失营销法”。

(一)缺失营销法的优点

Milka借“缺失营销法”开展品牌体验活动,它既有十分独特的创意,更能在市场执行中脱颖而出,在消费者眼前一亮。这种营销手法,是以“缺失”创造“优势”,也就是先故意暴露缺点再弥补缺点,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种落差满足的情感。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以缺失制造缺点,抓住眼球注意力

眼下正是眼球经济时代,品牌传播的要点已经转向了消费者关注度,能够抓住他们的眼球就大大提升了购买成功率。因此,在大量的信息流中,品牌信息传播抓住目标人群注意力成为了关键点,也是成功要点。

Milka的“缺失营销法”,关键第一步就是在产品上进行了革新,将每板产品都较少了一小块巧克力,显然这种故意在给产品制造让消费者发现的缺点。而正是因为有了缺点,成为了消费者的好奇点,才成功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注意力,有效吸引他们对产品的深入了解,最终成功参与活动。消费者都有猎奇心理,缺失营销法正好制造了这样一个契机,乐于让消费者发现错误,吸引住了眼球,从而虏获了他们的心理。

2、以缺失制造差异,形成错位竞争力

纵观国内外众多品牌营销活动,不难发现,营销手法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导致消费者对于平常的品牌活动都变得麻木,甚至漠视。但各行业的竞争并没有变得缓和,相反是越来越激烈,品牌营销战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营销活动也成品牌寻求制胜点的竞争力。

按照普遍营销思路,很多人开展类似Milka的主题活动,可能大部分都是采用传统产品,外加买赠的方式。但Milka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宁愿在让产品少一块,让消费者和别人分享第20块,也不愿在20块的基础上,让消费者多分享一块。显然是通过缺失营销法对消费者进行“钓鱼”,制造一种打破常规的差异性,调足消费者胃口,让他们自动上钩。由此Milka就有效错开了其他竞争对手,重新开辟了一条营销路,奠定了自身的优势错位竞争力。

3、以缺失制造氛围,契合活动感染力

主题营销活动,要点在于营造一种浓郁的氛围,吸引消费者参与体验。而主题活动执行的好与坏,不只是活动名称,其中涉及的活动产品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二者能够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那么活动效果才能引人入胜。

缺失营销法,一方面制造了一种缺失氛围,以缺少的产品暗示消费者好东西要与别人分享,主动帮消费者制造了一个分享的理由。另一方面产品的主题叫“敢于温柔”,它是在诠释一种关爱,一种情感,它是在激发消费者强烈心理,让他们找回缺失的温暖。一个缺失的巧克力,制造了一个分享的理由;一个温柔的主题,唤起了缺失的温暖,二者高度契合,让消费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强化了互动的感染力。

4、以缺失制造多余,降低成本消耗力

从品牌自身来看,通常我们看到的营销手法,都是完整产品基础上,外加赠品,以此拉动消费者的购买。这种营销手法虽然是卖出了产品,但还外加赠送消费者更多产品,而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品牌人力、物力、财力的活动成本。

而Milka则完全遵守“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理念,将互动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它不需要生产赠品,也不需要生产礼品,只需要在原有产品中拿出一块,当作活动礼品。换句话说,这就是让产品产生了“多余”,而实际上它一点也不多余,消费者需要花同样的价格买这盒19块的产品,然后才能活动多余的一块与别人分享。这对于Milka来说,不仅保证了产品销售利润,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活动成本,一举多得。

5、以缺失制造机会,强化二次传播力

从传播角度来看,一个品牌去做活动,一是为了销售,二是为了制造品牌声势。Milka也是如此,它开展“敢于温柔”的主题营销活动,就是希望借此吸引消费者参与体验互动,然后将产品都寄送出去,实现与他人分享的目的。

但Milka却非常高明,它想要的不只是购买者的传播效果,更是寄送出去产品的散点化二次传播。它通过缺失给消费者制造了一个分享机会,更帮自己铺垫了一个品牌深度传播机遇。这个活动传播是双向的,一是针对参与体验的人群,二是收到了产品的人,如此目标消费者传播达到了,潜在消费人群的传播也达到了,由此还可能到到达更多人。同时还收集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基本信息,绝对是高效率的传播手段,为未来宣传奠定了基础。这种深度的二次传播,大大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信息的接触和认知。

(二)缺失营销法的缺点

凡是都是有利有弊,Milka的缺失营销法,帮助品牌达到了很多目的。但是它需要消费者先购买产品,然后在通过产品上的密码到网上输入,填写相关资料,最终才会寄送出去。那么,它的缺点也就显而易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活动环节太多,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

当下,城市生活接凑过快,人们生活有一种很强烈的紧迫感,尤其是在国外,人们的时间观念很强,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更是刻骨铭心。所以很多人都偏于简单化的造作,方便快捷成为了广泛需求。

而Milka在缺失营销法下,执行的“敢于温柔”的主题营销活动,活动环节太多。消费者执行起来很麻烦,同时还涉及到相关个人资料,这对隐私非常重视的国外人来说,更是非常谨慎。原本就不太方便,还需要填写相关隐私,二者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抵触心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就大大降低。

2、活动内容太复杂,品牌自身执行压力大 消费者购买产品后,需要在网页上填写收件地址,以及需要随附的温情留言,最后将缺的那一块巧克力寄给他们心中那个特别的人。而这整个活动流程,消费者除了购买产品和填写信息外,其他所有流程都是有Milka来执行。显然这就包括产品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寄送产品,获得反馈,这四个流程。

而且在执行这四个流程中,还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倘若两个消费者的寄送人出现错误,那么就会出现执行落差,如果反复出错,那么活动效果就大打折扣。这对Milka来说,采用缺失营销法,面临的就是巨大的执行压力。执行的好,自然是出奇制胜,但执行不好,那就是满盘皆输。

3、活动参与方式有限定,减少了单次购买寄送的成功率

Milka的缺失营销活动,需要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再到网上去输入密码,这就限定了消费者的参与方式。他们必须通过上网才能参与活动,只有他们输码后,接下来的活动环节才能够顺利成长的有效完成。

但这对消费者来说,很多时候,他们可能没办法实现立马购买就参与输码,况且一盒巧克力也没办法很快就吃完。而他/她买这盒巧克力,可能是自己吃,也可能是送人,这就延续了产品的开率。往往很多消费者打开了,可能由于当时没网络,就没去参与活动,然后过一段时间后,就忘记参与了。如此,整个活动就卡在了输码那一个步骤,接下来的活动也就无法完成。这样一来,每个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单次购买寄送成功的概率就大大降低。

三、对国内企业的营销启示

Milka的缺失营销法,创意和执行都是非常巧妙,极富革新意义。这种形式可以有效执行,但在国内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执行起来可能就难以实现。但是从Milka的营销案例中,对于国内企业做营销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做活动要敢于“出奇制胜”,不是出丑渗人

很多东西从国外引入到国内后,经常都会变味,变得面目全非。这跟国内的市场有关,也跟国情有关。但这绝对不是国内企业做营销活动变味的理由。国内的品牌化运作也有几十年了,但在市场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在执行活动中,都是采用非常扎人眼球,但又令人厌恶的手法,比如各种三俗、各种恶搞等。企图通过这种轰动性博取消费者的认可,但往往适得其反。做活动希望出奇制胜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奇”传播的不是负面影响,不是出丑渗人,需要的是正面影响,如此才能经得起消费者的考验。

2、品牌传播的核心是消费者的深度互动

国内很多企业家都有一个普遍的认知,不管怎样,在市场中我只要把品牌知名度打出去了,那消费者就会来买我的产品。在他们的眼中,品牌传播的核心是信息传递,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从Milka的营销活动中,可以看出,品牌传播的核心是吸引消费者参与深度体验,借此形成一种深度认知,从而产生内心喜好。那么对于国内品牌而言也是如此,无论是做广告,还是做活动,品牌传播的核心都应该是消费者的深度互动。认知互动、情感互动、体验互动、心智互动,这是一个升华的过程,也是消费者对品牌忠实购买认知的过程。

3、营销活动等于产品销售,也等于多级传播

国内很多企业在执行营销活动时,他们是基于产品销售考虑的,而品牌传播是次要的。很多时候企业在做营销活动,都是希望场面做的大,声势要大,让路过的消费者都能够参与进来,然后购买产品。但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忽略了品牌的多级扩散传播,忘记了通过活动区营造一种口碑。

一场营销活动,或大或小,它的即是要通过体验拉动产品销售,但这不是全部。而应该考虑到更多,考虑品牌通过参与者带动更深层的多极传播,如此才能更有效的扩大品牌声势。而恰恰这点是最容易忽视的,往往是现场买了产品,就觉得是成功了。营销活动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宣传,产品自然是要卖,但强大的多级传播口碑也不能忽视。

篇2:缺失营销法案例分析

1、意向书并不能代表合同成立,合同基本条款:货物、规格、单价。意向书对 意向书并不能代表合同成立,合同基本条款:货物、规格、单价。货物单价没有约定,要约要素都不够,不能认定合同成立。货物单价没有约定,要约要素都不够,不能认定合同成立。吨货物运达山东,制衣厂有权拒收,为两者间合同未成立,2、毛纺厂将 95 吨货物运达山东,制衣厂有权拒收,因为两者间合同未成立,制 衣厂基于合同基本原理拒收合乎规定。衣厂基于合同基本原理拒收合乎规定。

3、制衣厂同意将该货暂时存放在制衣厂的仓库,两者之间构成保管关系。制衣厂同意将该货暂时存放在制衣厂的仓库,两者之间构成保管关系。吨货物,吨货物支付费用,价格双方协商,4、制衣厂使用了 10 吨货物,仅对该 10 吨货物支付费用,价格双方协商,协商 不成按照当地市场价计算或国家相关产品价格计

算。不成按照当地市场价计算或国家相关产品价格计算。吨货物的损失风险承担责任。

5、毛纺厂对另外 85 吨货物的损失风险承担责任。

四.案情:郑某于 11 月 1 日在报上刊登广告出售某件古画,价金 70 万元。魏 某于 11 月 3 日致函于郑某,表示原意以 50 万元的价格购买。郑某于 11 月 6 日 函复愿降价 5 万元,但应于一周内答复,魏某未为任何表示。到 11 月 26 日,郑 某再致函于魏某,愿以 60 万元出售。魏某不知郑某之来信,于 11 月 27 日致函 于郑某,愿意以 60 万元购买。郑某之信于 11 月 28 日上午到达,魏某之信于 11 月 29 日下午到达。郑某于发信后,获知有人愿意以高价购买,即于 11 月 27 日 下午以特快专递发出撤回之通知,因邮差误投,于 11 月 30 日下午才到达魏某手 中。魏某即发迟到之通知,并请求交付该件古画,并移转其所有权。12 月 5 日 在郑某、魏某二人履约完毕后,魏某请专家鉴定,该古画为赝品,仅值 1 万元,而且郑某刊登广告时即明知其是赝品。

1、郑某于 11 月 1 日在报上刊登广告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为什么? 日在报上刊登广告属于要约邀请。郑某于 11 月 1 日在报上刊登广告属于要约邀请。因为广告不完全具备合同 的主要条款,且向不特定的相对人发出。的主要条款,且向不特定的相对人发出。

2、魏某于 11 月 3 日致函于郑某的行为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为什么? 日致函于郑某的行为属于要约。因为内容具体明确,魏某于 11 月 3 日致函于郑某的行为属于要约。因为内容具体明确,且向特 定的相对人发出。定的相对人发出。

3、如何认定郑某于 11 月 6 日函复行为的性质?为什么? 日的函复行为的性质属于新要约。郑某于 11 月 6 日的函复行为的性质属于新要约。因为郑某对原要约的内容 作出了实质性变更。作出了实质性变更。

4、到 11 月 26 日,郑某再致函于魏某的行为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郑某再致函于魏某的行为属于要约 因为内容具体明确,属于要约。到 11 月 26 日,郑某再致函于魏某的行为属于要约。因为内容具体明确,且 向特定的相对人发出。向特定的相对人发出。

5、郑某于 11 月 26 日再致函于魏某的行为何时生效? 日上午到达而生效。要约于 11 月 28 日上午到达而生效。

6、郑某发出撤回的通知是否生效?为什么? 郑某发出撤回的通知没有效力,因为撤回的通知必须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 郑某发出撤回的通知没有效力,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才具有效力。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才具有效力

7、魏某不知郑某之来信,于 11 月 27 日致函于郑某的行为属于要

约还是要约邀 请? 日致函于郑某的行为属于要约。因为内容具体明确,魏某 11 月 27 日致函于郑某的行为属于要约。因为内容具体明确,且向特定 的相对人发出。的相对人发出。

8、郑某与魏某关于买卖古画的合同何时成立? 日下午成立。郑某与魏某关于买卖古画的合同于 11 月 29 日下午成立。

9、该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郑某与魏某关于买卖古画的合同属于可变更或者可撤销的合同。郑某与魏某关于买卖古画的合同属于可变更或者可撤销的合同。因为该合 同存在欺诈情形,魏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主张撤销该合同。同存在欺诈情形,魏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主张撤销该合同。

10、

如果该合同无效,郑某应当负何种责任?为什么?

郑某应返还价款。由于合同无效,郑某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郑某应返还价款。由于合同无效,郑某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五.案情:甲企业(本题下称“甲”)向乙企业(本题下称“乙”)发出传真订货,该传真列
明了货物的种类、数量、质量、供货时间、交货方式等,并要求乙在 10 日内报价。乙接受 甲发出传真列明的条件并按期报价,亦要求甲在 10 日内回复;甲按期复电同意其价格,并 要求签订书面合同。乙在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按甲提出的条件发货,甲收货后未提出异 议,亦未付货款。后因市场发生变化,该货物价格下降。甲遂向乙提出,由于双方未签订书 面合同,买卖关系不能成立,故乙应尽快取回货物。乙不同意甲的意见,要求其偿付货款。随后,乙发现甲放弃其对关联企业的到期债权,并向其关联企业无偿转让财产,可能使自己 的货款无法得到清偿,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甲传真订货、乙报价、甲回复报价行为的法律性质。

甲传真订货属于要约邀请,乙报价属于要约;甲回复报价行为属于承诺 甲传真订货属于要约邀请,乙报价属于要约;甲回复报价行为属于承诺。
2.买卖合同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该买卖合同成立
3.对甲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乙可向人民法院提出何种权利请求,以保 护其利益不受侵害?对乙行使该权利的期限,法律有何规定?

可行使撤销权。可行使撤销权。年内行使。自其知道甲放弃其到期债权之日起 1 年内行使。
六.案情: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合同中约定:甲公司向乙

公司交货,乙公司查验合格后,向甲公司付款;若一方违约,应向对方支付违约 金 10 万元。同时乙公司向甲公司给付定金 5 万元以担保合同的履行。合同签订 后甲公司发现乙公司生产经营状况严重恶化,遂拒绝

向乙公司交货,乙公司得知 情况后立即向甲公司提供了适当担保。此时甲公司分立为丙、丁两公司。丙、丁 两公司对于乙公司的履行合同的请求互相推诿。乙公司无奈诉诸法院。问题:

1、根据甲乙之间的合同约定及我国法律规定,甲公司拒绝向乙公司交货是否合 法? 甲公司拒绝向乙公司交货有法律依据,符合我国合同法的要求.甲公司拒绝向乙公司交货有法律依据,符合我国合同法的要求.2、乙公司提供担保后,丙、丁两公司依法应如何做方符合法律规定? 在乙公司提供适当担保后,丙丁两公司应按照原合同约定履行 在乙公司提供适当担保后,丙丁两公司应按照原合同约定履行.3、乙公司应如何适用违约金条款和定金条款? 乙公司可选择适用违约金条款或者定金条款.乙公司可选择适用违约金条款或者定金条款.七.案情:甲中学与乙服装厂签订了学生校服定做合同。约定:合同标的额 5 万元;开学前一周内乙厂先交付校服,开学后两周内甲中学付清全款;任何一方 违约应向对方支付合同标的额 10%的违约金。在交货前乙厂听说甲中学信誉不 好,于是通知甲中学中止交货,并要求甲中学先付货款。甲中学拒绝并要求乙厂 按约定时间交货,但乙厂未依约交付校服。经协商未果,甲中学通知乙厂限 3 天内交货,否则解除合同。根据以上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厂中止交货是否合法?说明理由。乙厂中止交货不合法。乙厂中止交货不合法。按我国《合同法》规定,按我国《合同法》规定,乙厂中止交货行使不安抗辩 权,必须有确切证据证明 甲中学有丧失商业信誉的情况,而乙厂仅是听说,甲中学有丧失商业信誉的情况,而乙厂仅是听说,缺乏确切证 据。2.乙厂中止交货应否承担法律责任?若应承担,则承担什么责任? 乙厂中止交货应承担法律责任。乙厂中止交货应承担法律责任。应向甲中学承担违约责任,应向甲中学承担违约责任,支付约定违约金 5000 元。3.甲中学是否有权解除合同?说明理由。甲中学通知解除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合同法》 甲中学通知解除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合同法》 按 规定,规定,乙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仍不履行,甲方有权解除合同。经催告后仍不履行,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八.案情:张某在一风景区旅游,爬到山顶后,见一女子孤身站在山顶悬崖边 上,目光异样,即心生疑惑。该女子见有人来,便向悬崖下跳去,张某情急中拉 住女子衣服,将女子救上来。张某救人过程中,随身携带的价值 2 000 元的照相 机被碰坏,手臂被擦伤;女子的头也被碰伤,衣服被撕破。张某将女子送

到山下 医院,为其支付各种费用 500 元,并为包扎自己的伤口用去 20 元。当晚,张某 住在医院招待所,但已身无分文,只好向服务员借了 100 元,用以支付食宿费。次日,轻生女子的家人赶到医院,向张某表示感谢。问题:

1、张某与轻生女子之间存在何种民事法律关系? 因张某的救助行为使二者之间发生无因管理关系

2、张某的照相机被损坏以及治疗自己伤口的费用女子应否偿付?为什么? 应当由女子偿付,因为此系张某实施管理行为所造成的,应当由女子偿付,因为此系张某实施管理行为所造成的,而且张某自己没有 过失; 过失;答“此系实施无因管理而发生的损失和合理的费用”亦可。此系实施无因管理而发生的损失和合理的费用”亦可。

3、张某为女子支付的医疗费等费用能否请求女子偿付?为什么? 能。因为此为张某在管理事务中支出的必要费用。因为此为张某在管理事务中支出的必要费用。

4、张某向服务员借的 100 元,应当由谁偿付?为什么? 由女子偿付。因受益人对无因管理行为中发生的正当债务有清偿之义务。由女子偿付。因受益人对无因管理行为中发生的正当债务有清偿之义务。或 答由张某偿付。因该款系张某所借,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原理。答由张某偿付。因该款系张某所借,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原理。

5、张某能否请求女子给付一定的报酬?为什么? 不能。因为无因管理是无偿性的。不能。因为无因管理是无偿性的。

6、张某应否赔偿女子衣服损失?为什么? 不应赔偿。因为此系在紧急情况下无过失造成。不应赔偿。因为此系在紧急情况下无过失造成。

九.案情:村民孙某在耕田时拣到一匹马,并牵回家饲养,同时等待马的主人 来认领。事隔一年,仍未有人来认马,孙某也要搬到县城里居住,经人介绍,孙 某将马在县交易所以市场价格卖给了邻村的陈某,但卖马时孙某并未说明马是他 人的。几天后,马的主人李某来找孙某认领马。问题:

1、在孙某饲养马的过程中,孙某与李某之间构成什么民事法律关系? 二者之间构成无因管理关系。二者之间构成无因管理关系。

2、如果在孙某饲养过程中,马脱逃,但孙某已采取了足够的防护措施,孙某是 否应对马的脱逃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为什么? 孙某已经尽到了一般善意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因此不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孙某已经尽到了一般善意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因此不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3、如果孙某拣到马后故意隐瞒信息,意在占有,与李某构成什么民事法律关系? 二者构成不当得利关系。二者构成不当得利关系。

4、孙某隐瞒事实后,如果李某来

要马,孙某不给,则孙某与李某之间产生何种 民事法律关系? 孙某与李某之间由不当得利之债的关系转化为侵权关系。孙某与李某之间由不当得利之债的关系转化为侵权关系。

5、本案中,陈某能否取得马的所有权?为什么? 陈某在主观善意的情况下,已经支付相应对价,能取得对该马的所有权。陈某在主观善意的情况下,已经支付相应对价,能取得对该马的所有权。

6、如果孙某卖马时向陈某说明马是拣到的,但陈某仍支付相当价款,李某能否 同陈某要求取回马?为什么? 由于陈某主观上并非善意,因而不能取得对马的所有权,由于陈某主观上并非善意,因而不能取得对马的所有权,因此李某享有对马 的物上请求权。的物上请求权。

十.甲继承了其父亲遗留的一幅唐伯虎的字画,误认为是赝品,遂以 500 元的 价格出售给乙,乙购得此画后即以 1000 元的价格卖给了知情的丙。一年后,甲 从外回家的叔叔谈起此幅画,方知道是真迹,价值达到 50 万元。遂找到乙要求 返还字画。为此,发生争议。甲起诉到法院,要求撤销甲与乙之间买卖合同。并 要求丙返还字画。试问:

1、甲是否有权要求撤销其与乙之间的买卖合同?为什么? 有权。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未可以撤销的合同,有权。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未可以撤销的合同,受损害方当事人有权请 的合同 求撤销。依据《民通意见》 条和《合同法》 条的规定(求撤销。依据《民通意见》第 71 条和《合同法》第 55 条的规定(考试中可

以写: 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因为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当事人 以写: 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因为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因为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有权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 予以撤销。本案中甲的事实情况符合本法的规定,所以甲有权请求撤销。予以撤销。本案中甲的事实情况符合本法的规定,所以甲有权请求撤销。

篇3:胆囊缺失误诊1例分析

患者,男,20岁,以“间断上腹部疼痛1年,再发并加重3天”入院。1年前患者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阵发性胀痛,伴恶心,无放射痛,无呕吐,无腹泻,在当地按“急性胃炎”给予解痉止痛对症治疗,症状缓解,未再进一步诊治,后上症间断发作,曾在乡级某医院查B超提示:胆囊壁增厚、毛糙。按“胆囊炎”治疗,症状可缓解,3天前进食油腻食物后上症再发,且加重,伴恶心、腹泻,无发热,无呕吐,到我院诊治,查体:T 36.6℃,P 75次/分,R 23次/分,Bp 10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差,痛苦面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5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5次/分。

辅助检查:腹部平片回示:未见异常。血Rt、尿Rt均在正常范围。血总胆红素(TBIL)28.56umol/L(3.42~215),直接胆红素(DBIL)86umol/L(<680),间接胆红素(IBIL)2016μmol/L(200~170),B超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被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肝内管系显示清晰,走形正常,门静脉内径约9mm;胆囊大小约18cm×10cm,壁厚毛糙。提示:胆囊炎。

治疗经过:根据患者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慢性胆囊炎。给予“氧氟沙星注射液04g/(次·日)、维生素K3注射液12mg/(次·日),静滴3天,利胆醇胶丸02g/次,3次/日口服3天,效果不好,患者仍腹痛、恶心、腹泻,进一步行上腹部CT扫描回示:肝臟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均匀,肝内管系显示清晰,走形正常,门静脉内径约9mm;胆囊未显示,胆总管无扩张,考虑:胆囊缺如。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转入普外科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在正常胆囊区未见胆囊,胆总管未见扩张,逐用头皮针穿刺胆总管用30%泛影葡胺60ml行胆道造影,胆总管、肝总管及肝内胆管分支显示良好,胆囊及胆囊管未显影,造影剂顺利进入肠道,诊断为先天性胆囊缺如。术后给予消炎利胆对症治疗,随访15个月,患者未诉不适。

讨 论

先天性胆囊缺如为较罕见畸形,易误诊导致不必要手术。1970年Lemery医生报道其发生率001%~004%。胆囊缺失后,对身体健康是有影响的,胆囊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而是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器官,胆囊缺失会对人体的消化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会出现恶心、腹胀、腹泻等,少数人会出现黄疸。另外有报道胆囊缺失的患者,肠癌发生率较常人高。在本病例中盲目地依靠辅助检查,而缺少了对疾病的综合分析,造成了误诊。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病史、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相结合,不要一味地强调辅助检查,也不要忽略简单的体格检查,要综合病史、发病经过、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做到诊断明确,诊疗正确。

参考文献

1 李广六.先天性胆囊缺如1例.肝胆外科杂志,2001,9(4):261.

篇4:婚姻家庭法案例分析

甲在1990年9月20岁时参军,1998年与原籍姑娘乙结婚,2001年8月复员回原籍。甲、乙婚前恋爱时间不长,结婚草率,加之乙所在的企业又告破产,心情不好,双方经常争吵。甲于2004年5月提出与乙离婚,乙同意离婚,但双方对以下问题不能达成协议:1)乙于2002年企业破产时得到破产安置补偿费50000元,乙认为这是自己的个人财产,而甲认为这是夫妻共同财产;2003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归乙方所有。2)甲于复员时得到复员费20万元,甲认为这是自己的个人财产,而乙认为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军人复员费属个人财产,应归甲方所有,3)甲、乙双方婚后居住的房屋是乙婚前承租,婚后甲、乙用共同积累购买的,产权证登记在乙名下,乙认为这是她的个人财产,甲认为这是夫妻共同财产;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4)2002年,甲以夫妻共同积蓄20000元以个人名义与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饭馆,乙不是合伙人,她要求在离婚后做合伙人。甲同意并答应将20000元的一半份额即10000元转让给乙,但遭到其他合伙人的一致反对;他们也不愿行使优先受让权,仅同意退还部分出资份额10000元给甲。5)1998年甲、乙登记结婚后,乙曾向朋友老刘借款15000元用于装修婚后住房,乙认为这是夫妻共同债务,而甲则认为这是乙的个人债务,应由乙个人负责偿还。针对上述各点争议,法院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请分别提出意见并简述理由。

李刚(男)与刘云(女)曾经有过较长时间的同居生活,后因感情不和而分手。刘云在二人同居时已怀孕,在与李刚分手后生下一女孩取名刘晓。后来李刚与汪清结婚,婚后较长时间二人无子女,便以为汪清不能生育,遂收养了李华为养女。一年后汪清意外怀孕,生下一男孩儿取名李征。问:(1)若李刚去世,则案例中哪些人可以作为其合法遗产继承人?为什么?(2)若李华成年后欲解除与李刚和汪清的养父母关系,但其原送养人坚决不同意,则他们的收养关系能否解除?此收养关系解除需经哪些程序?

宁健与李菲系表兄妹,二人从小关系密切。长大后,更是情投意合。他们不顾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坚决要求结婚。2001年7月,宋健大学毕业后去南方某地工作,同年10月,李菲也去该地。他们向婚姻登记机关隐瞒了真实的亲属关系。领取了结婚证。2002年春节,二人向亲友宣布他们已登记结婚。双方父母认为后果严重,非常着急,遂找律师咨询。律师告诉他们可以依法申请宣告二人的婚姻无效。另外,宋健与李菲结婚后有存款2万元。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律师的说法是否正确?双方的父母可否申请宣告婚姻无效?(2)二万元存款如何分割? 1993年3月王林与高华(女)未办结婚登记手续便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住在1992年王林获赠的一套两居室住房内,当时王林28岁,高华25岁。在同居期间二人购买了松下彩电、全自动洗衣机各一台,价值15000元,彩电与洗衣机双方一直共同使用。1994年高华的姑妈赠与高华个人价值14000元的钢琴一架。1995年王林外出做生意,赚了30万元。高华独自在家创作了一篇长篇小说,发表后获稿酬2万元。1997年王林在外结识了李云,二人之间产生感情,并于1998年正式登记结婚。问:(1)王林与高华的关系应如何定性?为什么?(2)依照我国现行婚姻法的有关规定,案例中哪些财产属于双方共同财产?为什么?哪些属于二人的个人财产?为什么?

小雅(女)的母亲于2001年12月病逝,留有遗产20万元。小雅因与其他继承人存在分歧,故遗产一直未分割。2002年8月小雅与赵伟登记结婚。赵伟在结婚登记前购买背投电视一台夫妻共同使用,2003年6月,小雅取得母亲遗产应继份额8万元。2003年8月,小雅生育一女儿,赵伟十分不满,夫妻关系开始紧张,经常争吵。同年10月,赵伟与本单位女同事李华同居,夫妻关系进一步恶化,难以共同生活。2004年3月,小雅向法院起诉请离婚。赵伟同意离婚,但在财产分割上发生争执。根据有关法律、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法院应否判决两人离婚?(2)如果双方离婚,女儿应由何方抚养?(3)小雅继承的遗产8万元应如何分割?(4)背投电视应如何分割? 王海与赵红2002年3月经人介绍相识,王海患有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属于法律规定的暂缓结婚的疾病。为达到与赵红结婚的目的,王海一直隐瞒病情。2002年8月,两人登记结婚。婚后赵红发现了王海的病情,王海也如实相告。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告知此病很难治愈且极易传染他人,赵红思之再三,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宣告其婚姻关系无效。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王海与赵红的婚姻是否属无效婚姻?(2)王海可否请求人民法院调解?(3)不服法院判决时可否上诉

李某(男)与王某经人介绍相识。3个月后,于1996年1月登记结婚,共同居住在由婚前男方单位分配的公房内,次年生育一女。李某原系国有企业职工,于2000年辞职,2001年,他未与妻子商量便向他人借债3万元,资助他的一个朋友出国,已还债2万元,尚欠1万元。后来,李某多次参与赌博,经常深夜不归,对母女生活极少关心,也不负担家庭开支。王某工资微薄,为维持母女生活,已借债2千元。夫妻关系日趋冷淡,虽经多次规劝,李某仍我行我素。无奈,2004年12月王某向法院起诉离婚,要求解决住房和女儿抚养费问题,并提出2千元债务由双方清偿。李某表示坚决不离婚,如法院一定判决离婚,他也不能负担女儿抚养费;尚欠1万元借款由双方清偿,女方应无条件搬出目前住房。就住房问题,法院审理查明,在2000年李某原单位住房改革时,已用两人存款以市场价购买了此房,房屋产权证书上登记的所有权人是李某。根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在男方坚持不离婚的情况下,法院可否判决离婚?(2)离婚后,李某对女儿是否有抚养教育义务?(3)现住房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4)本案两笔债务应如何定性与偿还?

君与陆艳于1980年结婚,1982年生育一子程大伟。夫妇两人感情一直不好,但为了儿子始终未提出离婚。2000年陆艳因身体原因辞去工作在家静养。2001年3月陆艳患重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一直靠儿子程大伟照顾。2003年程大伟大学二年级时需交纳学费5000元,母亲陆艳无能力承担,其父程君拒绝承担此费用。无奈,陆艳、程大伟将程君告上法庭,请求其支付程大伟大学学费5000元及陆艳的扶养费。依据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支付程大伟5000元学费的诉讼请求法院应否支持?(2)支付陆艳扶养费的诉讼请求法院应否支持?

35.李强是李雪峰夫妇的独生子,成年后与王艳结婚,育有一子李大海。由于李强夫妇工作较忙,李大海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与祖父母感情深厚,工作后按月给祖父母生活费。2001年12月李雪峰妻子病逝,半年后李雪峰再婚。此事引起李强的极大不满,与其父争吵后,双方签署了脱离父子关系的协议,从此李强与其父不再来往。2003年2月,李雪峰患重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其再婚妻子因年事已高无法照顾。李雪峰要求李强尽赡养义务遭拒绝,李强要求李大海对其祖父尽赡养义务。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双方签署的断绝父子关系的协议是否有效?(2)李强对其父是否有赡养义务?(3)李大海在何种情况下对其祖父有赡养义务?

李卫、男,赵玲、女,1999年10月经人介绍相识。2001年8月在双方父母的操办下举行了婚礼,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李卫当时21周岁,赵玲20周岁。婚后时间不长,双方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进而矛盾激化。2004年6月,李卫以结婚时自己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请求法院宣告其婚姻关系无效。依据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李卫能否主张婚姻无效?(2)法院如何处理?

李志刚与吴淑华于2001年1月登记结婚,双方均系老年人再婚,婚后二人居住在李志刚2000年12月购买的商品房内。2001年10月李志刚的儿子因病去世,留有遗嘱,指定将N市“丁香园”内住房一套留给父亲。该房价值人民币20万元。婚后李志刚劝吴淑华辞去工作安度晚年,吴淑华考虑到自己身体不太好,遂辞去工作。李志刚每日早出晚归,忙于做生意,吴淑华认为李志刚对自己漠不关心,加之其定居国外的女儿请她前去同住,遂于2003年9月向法院起诉离婚。她诉称双方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感情不稳定,现感情已破裂,要求离婚并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她认为其与李志刚婚后共同居住的房屋和“丁香园”的住房均为夫妻共同财产;她还提出要求李志刚给予2万元的经济帮助,因为是李志刚劝其辞去工作,致使其没有生活来源。李志刚同意离婚,但不愿给予经济帮助。在离婚诉讼期间,吴淑华的父亲去世,留有价值10万元的古画一幅,但未留下遗嘱,吴淑华是其唯一的法定继承人。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二人婚后共同居住的房屋能否作为共同财产分割?(2)“丁香园”内的住宅能否作为共同财产分割?3)吴淑华继承的古画是吴的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4)对吴淑华提出的要李志刚给予经济帮助的请求,人民法院是否应予支持? 宋男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到离老家很远的地方,与家乡亲友断绝了往来。宋男在大学期间结识了同班同学王女,双方关系密切,决定毕业后结婚。毕业前,宋男携其母去王女家拜访,对未来的女婿和儿媳,双方父母均表示满意。但在交谈中,得知宋男的祖母与王女的妈妈是同胞姐妹后,双方的父母均不同意此亲事,认为辈份不对且为很近的亲属。但宋男王女感情甚笃,坚持要求结婚。依据有关法律、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宋男、王女是何亲属关系? 2)婚姻登记机关应否给宋男、王女登记?

王军与李萍于1995年结婚,两人结婚用房是王军在1993年为结婚购置的,现价值20万元。王军与李萍婚后一直与王军祖父母住在一起。1996年生育一女孩也由祖父母代为照顾。2002年王军的父亲去世,王军继承了1万元的遗产。2003年李萍的父亲去世,李萍继承了一批字画,估价10万元。王军平时爱好写作,出版了一部小说,稿酬6000元,全部用于购买了专业书籍。2000年结婚五周年纪念日,两个用存款购买一枚价值5000元的钻戒,一直由李萍戴着。2003年元旦同学聚会,李萍遇到了初恋情人刘宾,刘宾已是南方某建筑工程公司的总经理,两人相见,旧情萌发,李萍为了与刘宾远走高飞,辞去了工作,并向法院起诉离婚。王军同意离婚,但双方对孩子的抚养权、财产分割等问题不能达成协议。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案例中的各项财产,应如何处理?2)子女的抚养权如何处理?

王大可,男,赵小颖,女,于1995年2月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举行隆重的结婚典礼后开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周围群众也认为他们是夫妻。一个月后,赵小颖提出补办结婚登记手续被王大可借故推拖。1996年8月,赵小颖生一女孩后再次催促王大可办理结婚登记,王大可又借故推拖,遂引起赵小颖怀疑。赵小颖通过多方了解证实,王大可在家乡已有妻子、儿子,于是,赵小颖于1997年2月向法院诉请离婚。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①王大可、赵小颖的婚姻是否有效?②所生子女是否为婚生子女?

王光夫妇婚后多年未育,后经合法收养手续,收养了李林夫妇5岁的儿子为养子,取名王小涛。由于王光夫妇的溺爱,王小涛从小性情暴躁,经常与小朋友打架,成年后性情未改,对养父母态度十分恶劣,非打即骂,王光夫妇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在亲友多次调解无效的情况下,王光夫妇提出解除收养关系,王小涛同意解除收养关系,但不愿作任何补偿。王光夫妇无奈,遂诉至法院。李林夫妇此时年老体衰,闻听此事后找到王小涛,要求在其解除收养关系后赡养自己。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①王光夫妇与王小涛的收养关系可否解除?②如果解除收养关系,王小涛对王光夫妇应否补偿相关费用?③如果解除收养关系,王小涛对李林夫妇是否有赡养义务?

1993年王涛10岁时其父去世,其母无力抚养,经登记程序被黄强收养。2004年王涛与养父黄强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经双方协商,协议解除收养关系。2005年王涛结婚并开始搞个体经营,生意红火,生活富裕。王涛母亲在王涛解除收养关系后多次要求恢复与王涛的母子关系,王涛一直不同意。2007年王涛生日当天因饮酒过多,发生车祸死亡。其母要求继承王涛的遗产遭到王涛妻子拒绝。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①王涛与生母的母子关系因王涛的不同意能否恢复?②其母可否继承王涛遗产? 刘歌(男)与王萍(女)通过自由恋爱于1993年登记结婚,婚后双方感情尚好,同年底生育一女,自2000年夏天起,因生活琐事,两人经常争吵,夫妻关系开始紧张,同年12月,刘歌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王萍离婚。王萍虑及女儿年幼,且双方婚姻基础较好,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故而坚决不同意离婚。据此,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但此后双方关系并未改善,经常争吵不休。2002年4月起,刘歌住到其舅父处,不再回家,每月工资也不再交给妻子,王萍靠自己微薄收入维持母女两人生活。2004年6月,刘歌再次向法院起诉,坚持要求离婚。而王萍认为双方有和好之可能,因此仍不同意离婚,经法院多次调解,双方仍各执己见。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王萍目前所住房屋系刘歌在婚前购买的商品房。刘歌提出:离婚后王萍应该搬出该房迁至其父母家居住,由他本人回家居住;女儿刘小莉由他抚养。但王萍不同意刘歌提出的两项主张,坚决要求与女儿共同生活,对上述问题,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在夫妻分居期间,刘歌曾向他人借债3万元,资助他的表弟出国自费留学;王萍向其亲友借债1万元,用于女儿生病住院费用,以上情况经查属实。试就本案情节,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①在被告坚持不离婚的情况下,法院可否判决双方离婚?②如判决双方离婚,所生女儿由何方抚养为宜?③刘歌婚前购买的房屋,离婚时如何处理?④男女各方所借之债如何定性与清偿?

王飞、高云夫妇二人均已年过四十且无子女,便决定收养一个孩子。夫妇二人从社会福利院领回一个3岁男孩,取名王小平,并在当地民政部门办理了收养手续。后来,王小平结婚生子,王飞、高云夫妇年事已高,且无生活来源。此时,李某登门,声称自己是王小平的生母,当年因无力抚养而遗弃了王小平,现在十分后悔,要求与王小平恢复母子关系。经亲子鉴定及其他相关证据证实,李某确系王小平的生母。王飞、高云夫妇不同意李某与王小平恢复母子关系,李某遂诉至法院请求解除王小平与王飞、高云夫妇的收养关系。根据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李某是否有权提出解除收养关系之诉?(2)经过这场**,王小平与王飞、高云夫妇关系恶化,王小平也想解除收养关系,他是否有权提起诉讼?(3)王飞、高云夫妇的利益应如何保护? 张某(男)和李某(女)于2003年经人介绍恋爱结婚。结婚前张某的父母购房一套给二人居住,房屋权属证书所有权人登记为张某;结婚后不久李某的父母赠与二人一套家用电器。二人婚后第二年生一男孩。2006年初,张某与其女同学田某来往频繁,被李某发现斥责后,张某索性在外租房和田某共同居住,很少回家。张某的工资主要用于维持其和田某在一起的开销,很少给李某和孩子生活费用,李某独自抚养孩子,生活困难,借外债5000元用于日常生活。2007年初,张某因交通事故受伤,获得医疗费等赔偿共计2万元;张某痊愈出院后继续与田某同居。2008年3月,李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张某离婚并抚养孩子。张某不同意离婚。请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本案应否判决离婚?(2)如法院判决准许离婚,如何确定张某、李某二人父母赠与的房屋、电器及张某受伤所获赔偿金的归属?(3)如法院判决准许离婚,本案中李某所借外债应如何定性与偿还?(4)根据本案情况,如李某在离婚诉讼时要求损害赔偿,能否获得支持? 徐艳的父亲于2001年底去世,留有遗产8万元,徐艳因与其兄在继承问题上发生争执,故遗产一直未分割。2002年3月徐艳与王强登记结婚,同年8月徐艳取得其父遗产4万元。王强在婚前购买轿车一辆供家中使用。2004年因王强赌博且屡教不改,夫妻关系恶化,难以共同生活。2004年底徐艳向人民法院诉请离婚,王强同意离婚,但在财产分割上存在分歧。就此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王强可否分割徐艳继承其父遗产4万元?2)徐艳可否分割王强购买的轿车?

王平与卢颖于2003年举行隆重的婚礼(未进行结婚登记)后同居生活。当时王平、卢颖均为18周岁。2004年卢颖生育一女孩后两人关系紧张,争吵加剧,后发展到分居生活。2004年底卢颖向当地法院诉请离婚,而王平同时向该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后王平反悔欲撤回申请宣告婚姻无效之诉。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王平与卢颖的婚姻是否为无效婚姻?2)王平欲撤回申请宣告婚姻无效之诉,法院应否准许?3)法院就同一婚姻关系分别受理了离婚之诉和申请宣告婚姻无效之诉,应以何顺序予以审理?4)如果一审法院宣告婚姻无效,当事人可否上诉?

王莉娜与张学斌自由恋爱,并按当地风俗举行了订婚仪式。王莉娜的母亲李玉芝以张学斌经常赌博为由反对二人恋爱,并介绍本单位男青年刘军与王莉娜相识,并确立了恋爱关系。王莉娜在与刘军恋爱后曾口头通知张学斌解除婚约。半年后,当王莉娜与刘军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结婚登记申请时,张学斌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提出以下请求:(1)自己与王莉娜订婚在先,王莉娜单方解除婚约无效,已形成的未婚夫妻关系应予保护;(2)订婚时,按当地风俗曾给王莉娜金项链一条、钻戒一枚作为彩礼,应予返还;(3)李玉芝有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应予惩罚。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王莉娜与张学斌的婚约是否应予保护?(2)王莉娜接受张学斌的彩礼是否应予返还?(3)李玉芝的行为是否构成干涉婚姻自由? 杨某(男)与马某(女)于1990年登记结婚。后因感情恶化,于2001年11月经协商,双方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登记,并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了分割。2005年12月3日,马某得知,杨某曾于2001年8月以10万元购买一套房屋,在办理离婚手续时并没有告知马某,致使这一本属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屋为杨某独自占有,因而于2006年1月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重新分割这部分财产。杨某辩称:当初离婚时,双方已经就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了分割,现在已经四年多,诉讼时效已过,马某再来请求分割财产,没有法律依据。

篇5:缺失营销法案例分析

一.2006年5月31日下午5时40分许,深圳南山区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小宇在放学回家路上,当经过南山区一栋名为“好来居”的住宅楼前面时,恰好被一块从天而降的玻璃砸中头部,直插入脑门,抢救无效死亡。案发后,南山警方对“好来居”大厦的每家每户进行了调查。为方便取证,警方调来了消防车,架起云梯检测“好来居”朝向道路人行道的玻璃窗户。专案组还提取了玻璃掉下来的“好来居”大厦北面73户住户指纹,并进行室内方位勘察,但案件一直没进展。时隔一年半了,由于肇事元凶始终没找到,小宇的父亲悲愤与无奈之余,一纸诉状将该栋楼宇的同一面的73户业主集体告上了法庭并提出76万元的民事赔偿。本案如何确定赔偿责任?

随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高空落物造成人身伤害的案件逐渐增多,但是处理此类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无法查明过错人的情况下,受害人无法依照法律的明确规定获得救济。本案中,因无法查明责任人,众多住户认为由他们承担责任是不公平的。但是我们认为如果对受害人不予以赔偿,同样是不公平的,而且相比叫来说是一种“更大”的不公平。因此,我们认为,基于公平原则,除非住户能证明其不可能造成损害的发生,否则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二.1998年长江发洪水,临长江的某市,市民张某为救助自家和邻居被骤然到来的洪水所困的财物,未经刘某同意,使用了刘某的小船,事后,刘某要求张某支付使用费不得,为预防张某离开后无法找到其下落,遂扣下张某的一辆摩托车。

请问:张某的行为和刘某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张某的行为是紧急避险;刘某的行为是侵权行为。

三.某体育报社记者接到张某的电话,张某在电话中透露说:足球裁判于某在 A 队与 B 队的比赛过程中,偏向 B 队,吹“黑哨”。记者将该事实请示报社领导后,经与张某核实并经领导过目,在该报上刊登了“于某吹黑哨”的消息。于某见报后,将该报社告上了法庭,诉诸法律,为其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经查明,报社的报道严重失实,但报社声称:报社对消息已尽了形式审查的注意义务,此次报道失实完全是张某故意提供虚假事实所致,报社并无过错,故报社不应承担民事责任,原告应向张某请求赔偿。问:

1.某体育报社的报道是否构成了对于某的名誉损害?于某可否要求该报社停止侵害,登报为其恢复名誉?

报社的报道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故于某可以请求报社停止侵害,登报为其恢复名誉。

2.若于某起诉张某,张某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

若于某起诉张某,张某自然应承担民事责任。因为张某提供虚假信息,并有意扩散给媒体,符合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故应承担损害他人名誉权的民事责任。

3.报社与张某是否构成共同侵权?为什么?

根据目前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报社由于其报道主要事实失实而要承担侵害于某名誉权的民事责任。本案中记者的行为是履行职务且事先已经请示过领导,故应由新闻单位承担全部责任。简单地说,法人的工作人员在其执行职务的过程中所实施的侵权行为,要由法人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此谓“雇主的转承责任”。故报社与信息提供者张某构成共同侵权,要承担连带责任。

四.甲某在自家承包地上栽种西瓜,每到西瓜成熟时,甲都要在瓜园居住并看管,但时常有人在夜间偷摘西瓜。甲某苦恼不已,适逢朋友乙某来拜访,听说此事后,给甲出了个主意:在瓜园附近多挖些陷阱,如果有人来偷摘,肯定会掉在陷阱里。甲某听后,觉得主意不错,就在瓜园附近挖了些陷阱。第二天,路人李某经过时,掉入陷阱中,造成右腿骨折。经住院治疗,花费3 000元,李某要求甲某赔偿。甲辩称:其挖陷阱是为了防止偷摘西瓜的人,并且是在自己瓜园附近,而主意也是朋友乙某出的,自己不应该赔偿。李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问:本案应如何处理?

本案涉及共同侵权行为的问题,乙某教唆朋友甲某挖陷阱造成路人人身伤害,应当与甲某视为共同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首先,乙某应当预见到自己教他人挖陷阱可能会造成他人人身损害而依然实施此种教唆行为,主观上有过错;其次,甲某实施了乙某教唆的教唆行为,并造成路人损害,对此有过错。

五.赵某(23岁)与钱某(21岁)一天下午在集市上闲逛,发现一头母猪在街边躺卧。赵某便对钱某说:“去逗逗它”。钱某便拾起一木棍向母猪砸去。母猪被打中后负痛跃起往前猛冲。这时65岁老人孙某正在街上行走,见母猪向他冲来便往街边急闪,将街边一玉器摊推翻,损失价

值共3500元的玉器两件。另外,孙老人由于躲闪未及时而被母猪撞倒在地摔伤右腿,花去医药费、住院费等共计3000元。

[问题]:

1.孙老人因闪躲母猪而撞翻玉器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1分)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1分)为什么?(1分)

老人孙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老人胡某对其由于紧急避险行为而造成的损害不承担民事责任。

2.玉器的损失应由谁承担?(1分)为什么?(2分)

由赵某、钱某和母猪的主人共同承担。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因紧急避险造式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故玉器摊的损失应由周某、吴某和母猪的主人共同承担。另外,母猪的主人由于对于母猪疏于管理,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赵某和钱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1分)应如何承担民事责任?(1分)为什么?(1分)

赵某和钱某的行为属于共同侵权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对于二人以上实施的共同侵权行为,应承担连带责任。

(4)若钱某当时8周岁,孙老人受伤的费用应由谁承担?(1分)为什么?(2分)

老人孙某受伤的费用应由赵某承担。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对于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侵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周某应单独承担民事责任。

(5)如果钱某用木棍打猪是由于母猪追咬其而实施的,则孙老人受伤的损失应由谁承担责任?(1分)为什么?(2分)

老人孙某受伤的损失应该由母猪的主人单独承担责任。因为钱某用木棍打猪是由于该母猪追咬其而实施的,则钱某的行为是合法的紧急避险行为,并不存在过错。此时,应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民事责任。

六.张甲、张乙在分割遗产时,因为一头受孕的母牛无法分割,二人约定共同共有。后母牛产下小牛,张甲提出分割,张乙认为小牛至少要饲养

一、两年才能使用,现在分割不太公平。张甲被拒绝后十分气愤,就对牛很少照料。一年后,小牛长大,张乙同时饲养两头牛感到有点吃力,且母牛秉性暴烈使用极不方便,遂将母牛卖与王丙。一天王丙在用该牛耕作时,母牛突然受惊,王丙无法控制,母牛闯入赵丁的玉米田里,将赵丁的玉米踩坏,母牛被赵丁扣留,赵丁向王丙要求赔偿。恰好张甲路过,认出该母牛,说自己是母牛的主人,要求牵回。王丙不同意,认为只有先返还牛款才能牵回,并提出,赵丁应该向张甲要求赔偿。张甲认为,自己并未收受出卖母牛的价金,无返还责任,也没有义务承担对于赵丁损失的赔偿责任。

[问题]:

(1)赵丁的损失应该由谁来承担?(1分)为什么?(2分)

赵丁的损失应由王丙承担。张乙向王丙交付了牛,王丙是牛的实际人,故应由王丙承担侵权责任,赔偿赵丁的损失。

(2)张甲是否有权牵回母牛?(1分)为什么?(2分)

张甲无权牵回母牛。因为王丙依据善意而取得母牛的所有权。

(3)若张甲起诉要分得小牛,应当如何处理?(1分)为什么?(2分)

八.案情:张山在回家的路上,拾得一只名贵宠物狗,张山将该狗带回家精心照料,同时登报寻找失主。某日,张山牵着该狗外出散步,遇见领着10岁的女儿玩耍的李文田。于是,两人聊起天来,末顾及小孩,结果李文田的女儿被该狗咬伤,花去医疗费人民币500元,并在脸上留下疤痕。李文田要求张山承担其女

儿的500元医疗费,并要求赔偿其女儿被狗咬伤脸上留下疤痕的精神损害。此时,狗的主人刘卓从报上得知狗的下落,找到张山认领。李文田也向刘卓提出上述赔偿请求。张.刘二人均以李文田自己末照看好女儿为由,拒绝李文田的请求。问:

1.本案在哪些人之间涉及哪些民事法律关系?(3分)(提示:有三种民事法律关系,每个1分)

本案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一是张山与刘卓之间成立无因管理关系;二是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赔偿关系。

2.张、刘二人均以李文田自己未照看好女儿为由,拒绝李文田的请求,问:二人的抗辩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4分)

3.本案中,张山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民事行为?(2分)

4.该案的赔偿责任应如何承担?理由是什么?(5分)

上一篇:感恩的黑板报资料下一篇:李宫俊的经典人生感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