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地方性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2022-09-11

当前, 许多城市的景观似曾相识。城市之间相互观摩、取经、效仿和攀比造成千人一面的局面, 向西方或其它兄弟城市学习设计富有时代气息的园林环境是对城市风景园林的有益补充和积极发展, 但不能僵化成为一种千篇一律的模式。有些地方为了营造这种“大环境”, 不惜破坏历史遗迹, 或者把本来别具特色的龙墙、亭台拆掉, 这种重新建设的效果未必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丧失了个性就等于生命的终结, 地方风景园林要想保持长盛不衰, 必须依靠的是地方独特的艺术风格, 而不是某一种或两种具体的模式。

地方的差别使各个城市可以把园林, 建筑等各种风格无比丰富的展现出来。园林本身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当地的经济文化, 还可以展现宗教政治等等, 正因为有了地方的差别, 才能使得地方园林呈现出百花齐放争相斗艳的局面。地方性的差别对于园林来讲是好事, 使人们不至于看了千篇一律的风格而产生视觉疲劳, 更重要的是, 它也培育了各式各样的园林设计者, 使得每一块土地都能展现它独特的内涵与特色。

总而言之, 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地方, 大致都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全球化和地方化主义的矛盾, 二是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总结起来, 对当代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而言, 就是“中西古今之争”。

地方性风景园林面对全球化发展的挑战, 只有用包容的心态去了解其它国家和其它地方的文化, 用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传统和文明, 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 形成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当代园林。在这种情况下, 地方性风景园林的研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风景园林设计趋同现象

1.1 广场热

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象征之一, 广场建设近年来持续升温。一个个占地庞大、气度不凡的广场纷纷出现在城市中央, 成为展示当地形象的窗口。但很多人发现, 这些城市广场就像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 大多模式雷同、功能单一、缺乏个性甚至连名字都不约而同地取为“世纪广场”、“黎明广场”。

专家指出, 我国的广场建设还陷入了奢华成风、严重脱离地方实际的误区。许多城市广场的铺地, 面层花岗岩材料只需选择20~30毫米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需求, 却往往以更厚的花岗岩代替。

孙凤岐认为, 各地的广场应有不同的特色, 大、中、小城市应各具特点, 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也应有所不同。一些大中型的著名老城市, 应结合城市特点, 在一些十字路口营造小型的、多样化的城市广场。

1.2 绿化跟风模仿贪大求洋

孙凤岐教授认为, 除建筑物之外的用地都属于景观园林的范畴, 应当最能体现城市的形象特征。但遗憾的是, 不少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存在盲目性, 移植大树成风, 普遍忽视乡土树种和草种, 盲目引进外地品种, 一味照搬模仿、贪大求洋的做法使得城市园林建设步入“千城一面”的误区。

大量人造景观取代自然山水也使城市景观逐渐失去个性。有的城市将原本地貌丰富的基址夷为平地建造西式园林、人工景观, 有的城市热衷营造人工湖泊。今年上半年, 孙凤岐教授参与的城市景观设计评审中, 有3个城市都耗费巨资采用筑坝的方式营造人工河流和湖泊。孙凤岐教授痛心地说, 这些地方有的根本没水, 有的引来的是污水, 但都被当地领导作为“壮举”津津乐道。与此相对应的, 一些必需的街道园林绿化却缺乏资金投入。

1.3 马路盲目拓宽越摊越大

“要致富, 先修路”。近年来我国的道路建设成绩显著, 四通八达的路网连接城乡, 为人们的出行和生产运输带来巨大便利。但与此同时, 盲目追求宽马路、景观大道让我们的城市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是越修越宽的马路、越摊越大的环路, 一方面却是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

更让人痛心的是, 许多中小城市打着“超前发展”的旗号, 盲目拓宽马路,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山东省枣庄市政府日前就因违法占地修建宽马路一事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据了解, 这一宽马路有10条机动车道、2条非机动车道、1条中心绿化隔离带、2条小绿化隔离带、2条外侧绿化带, 最宽处达102米, 占地千余亩, 其中非法占地面积达672.21亩。

“为什么每个城市都热衷于修建宽马路, 因为这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政绩。”陈为邦分析说, 我国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存在缺陷是城市规划建设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更加科学地设计干部考核体系, 把道路的畅通情况、交通效率的提高等作为指标, 这种情况将会好转。

2 原因分析

2.1 主观原因

某些环境设计变成了长官意志的产物或者设计者宣泄个性的场所。

(1) 城市管理者们互相观摩、取经、效仿和攀比的结果。

城市管理者为什么要大兴土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表面原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 加快城建发展是历史趋势也是现实需要。实际原因则是城市主政者“求变、求新、求洋、求大”的心理在作祟。城市面貌有变化、日新月异才能凸显政绩, 城市建筑洋派是时髦的表现, 动不动追求“某某第一”的建筑也是出于打造面子工程的需要。当然, 主政者花大力气搞城建不仅仅是为了政绩工程, 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等等。近年来,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城建项目中挖出了中饱私囊的“蛀虫”;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贫困地区动辄建造豪华政府楼, 之所以“打肿脸充胖子”, 就是为了敛财和贪图享乐等。至于一些城市大拆大建, 为了征地、为了建设大楼甚至不惜强行拆建, 也与经济利益有关, 一些政府官员和房地产开发商勾结早已不是新闻。

导致“千城一面”的原因林林总总, 其中某些城市的主政者乱伸“权力之手”难逃其咎。整饬不安分的“权力之手”, 斩断政绩冲动和利益驱动, 是整治“千城一面”的重要措施。

(2) 模仿之风盛行。

前不久, 在一次国际建筑设计学术研讨会上, 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央视新大楼的设计者库哈斯这样调侃中国的同行:“中国建筑师的数量是美国建筑师的十分之一, 在五分之一的时间内设计了五倍数量的建筑。这就是说, 中国建筑师效率是美国同行的250倍。”

中国建筑界盛传着这样的故事:某些建筑设计师到处竞标, 不过是把自己在一个城市的建筑方案略作规模上的调整拿到另一个城市套用。假设我们的城市参评世界遗产, 哪个城市可能获得如当年梁思成对老北京城的评价——“这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

2.2 客观原因

首先, 从世界文化的角度考察, 不可否认, 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许多差别正在消失, 一种“世界文明”正在全球意识的支配下逐渐形成和扩展。各民族、各地区的风景园林的技术、功能和审美心理也有趋同的倾向, 信息传播和交通的现代化使某一类型的风景园林有可能迅速超越地域界限, 到达地球的每一角落。

一种多样统一的世界性风景园林文化正不可避免地逐渐形成, 这在客观上构成了当代风景园林发展中地方性淡化的时代背景。其真正的根源在于当代风景园林设计脱离了地方性。

摘要:本文从笔者的工作经验出发, 以园林设计的地方性为研究对象, 分析探讨了当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地方性的缺失原因, 在原因分析时, 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全文是笔者长期研究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问题,创新,跟风

参考文献

[1] 整饬“权力之手”, 才能根治“千城一面”[N].人民时评.

[2] 广场“四菜一汤”奢华成风城市建设病该治了[N].人民日报.

上一篇:以宿舍为阵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探析下一篇:从就业趋势来思考舞蹈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