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大气的压强d

2024-04-12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d(通用7篇)

篇1:第三节大气的压强d

大气的压强

【教材分析】: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章都是学习大气的知识,前两节已经学过了大气层、天气和气温的有关知识,知道天气的主要要素有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等,在气温的基础上接着学习气压,符合知识的循序渐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对我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及作用。

2、掌握大气压强的大小,懂得怎样测量气压,以及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3、理解并掌握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掌握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能理解飞机升力的原理。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

2、通过动手实验理解所学的关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在动手制作飞机机翼模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将大气压强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观察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自身将知识融合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2、在动手实验以及制作飞机机翼模型的过程中,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对科学制作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怎样通过教学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解释大气压强的是怎样影响这些现象的产生的。

2、选取什么样的实验说明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并进行解释使学生理解气体和液体的压强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这个难点。

3、怎样通过制作飞机机翼模型,使学生理解飞机升力的原理。

【教学设计】:

一、实验引入

老师:上课之前呢,我们先玩几个活动,同学们要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的大胆猜测,并且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演示实验:

1、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先用左手托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问:当左手拿开后,水会不会流出来?为什么? 同学们:(猜想并说出各自观点的理由)老师:演示实验

2、在空可乐瓶里灌些热水,然后倒掉,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同学们:(看到现象后思考为什么)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引出这节课的内容)例:在刚才第一个实验中,拿开手以后,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第二个实验中可乐瓶为什么会自己变瘪了?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大气压强。

二、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大气压的大小

老师:在第一章中,同学们都已经学过了水和其他的液体在内部存在着压强,这两个实验也同样说明了大气对处于在其中的物体也存在着压强,这大气的压强就简称大气压。老师:大家都还记得学习水的压强那一节的内容吧,水内部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水的内部压强是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压强相等.老师:那大气是否也会向水一样,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我们继续用实验说明真相。实验:„„

老师:实验说明“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老师:那同学们能不能利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饮料是怎样进入口中的?” 同学们:„„(老师适当补充)老师:还有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会滴落下来?挂钩为什么能吸在墙上?

老师:这些都是因为大气压强的作用。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出大气压强的广泛的应用了吧。老师:既然同学们都知道了大气压强的而存在,那你们知不知道是谁最早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的呢?是用什么实验证明的呢? 老师:早在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的市长就用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公开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他就是用了两个直径为30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所有的空气,然后让马像两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拉这两个半球,最后两边都用了8匹马才把半球拉开,现在我们也来看看现代版的马德保半球实验。(观看视频)

老师:既然要用8匹马力量才能抵得上一个大气压,那大气压的大小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怎么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呢?我们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演示:(用分别用空盒测压计和水银测压计测当时教室的气压)老师:(通过两种仪器的示数比较,说明哪个更准确。)老师:大气压的大小是和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的,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知道,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会越来越稀薄,也就是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1.01*105帕,也就是760毫米汞柱,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

老师:既然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竟然有那么大的大气压,我们为什么没有受压的感觉呢?这是因为人对通过呼吸,体内也存在着气体,同时对环境的适应,体内也存在着压强,与体外的大气压能够抗衡,所以感受不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三、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老师:我们继续做一个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我将两个纸杯横放在桌面上,相隔较近的距离,当老师从上往下吹气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演示实验)老师:如果把这两个纸杯相离远一点,结果又是怎样的呢?(演示实验)(参考迪斯尼玩科学)

老师:我们看到,当两个纸杯靠的很近的时候,用力吹时,他们不仅没被吹走,反而靠的更近了;当相距较远时,它们一下子就被吹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老师:为了更深入更直观地让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原理,我们继续做一个实验,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大家注意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演示实验)为什么?

老师:当吹气时,两张纸条的内侧气体的流速较大,压强就比外侧气体的压强小,外侧的大气压强把两张纸条都向里面挤了,所以吹气的时候纸条反而靠近了。同样的道理,靠的很近的纸杯在吹气时反而靠的更近了。

老师:这也就是当火车快速通过站台的时候,旁边的空气就被快速的挤压而流动,因此靠近火车的地方的大气压强就较小,更远处的压强就较大,所以站在铁轨旁边的人就感觉被吸过去了,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所以等待火车来临的时候,必须站在安全线内。老师:我们总结一下规律:气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流速越小,压强就越大。

老师:跟气体一样,液体的压强也会随流速的增加而减小。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件事实:课本59页的“奥林匹克号与豪克号相撞的事故”。

老师:现在呢,给五分钟的时间阅读“飞机的升力”这个阅读材料,阅读完以后剩下的时间就用老师发下去的材料做飞机机翼模型的实验,以每一小桌为单位,看哪一桌做的飞机飞的最高。

四、作业

两个讨论题、练习1、2、3 【教学反思】:

(根据上课的情形再做教学反思与总结)

篇2:第三节大气的压强d

第三节 大气压强 教学案

温馨提示:此材料是教师讲课的教案,学生学习的学案,上课时的笔记,课后复习的资料,请同学们装订保管。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现象。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及变化。

4、知道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现象;

2、知道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学习方法:认真研读教材、实验探究,从而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 ,简称。2.、空气具有 ,所以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4、准确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5、1标准大气压等于 汞柱,等于 帕。

6、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

7、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是。

8、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增大而。

知识点1: 大气压的存在

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空气也像液体那样受到重力作用,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有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空气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压强是真实存在的,但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易感觉大气压强的存在。

我们可以用两个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下图所示。

1所示的“覆杯实验”和图○2所示的“瓶吞蛋”的实验。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很多,如图○

知识点2: 大气压的测量

将带有皮碗的挂钩紧紧按压在玻璃上。如果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开挂钩的最大拉力,也就测出了大气压对此挂钩的压力,在测出挂钩于玻璃的接触面积,就可以根据公式p=F/S粗略测量出大气压的值,但这种方法误差较大。

托里拆利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测量了大气压的数值,具体操作是:如下图所示,在长约1m且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内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mm;把管子倾斜一些,高度差也不发生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空气,管外水银面上方时大气,正是大气压支持着管内这段水银柱,使其不下落,因此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所以大气压的值:

p=p水银=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知识点3: 关于大气压强的计算

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是提高锅内气压,从而升高锅内水的沸点,在高压锅上套一个限压阀后,锅内气体压强降在限压阀上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F内,限压阀另外还受到重力G和大气压向下压限压阀的压力F外。

当锅内气压到一定限度时,这三个力将保持平衡,放出一部分气体后,限压阀再次压在出气孔上,锅内气体压强再进一步增强,限压阀总保持平衡。

即有关系式:F外+G=F内,再根据压强公式:p=F/S变形有F=pS,即p外S+G=p内S,所以p内=p外+F/S。

知识点4: 大气压的变化及应用

大气压的变化跟高度有关,不同的海拔高度,大气压稀疏程度不同,大气压的数值也不相同,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降低100Pa。

大气压的变化还跟天气变化、季节气候有关,如晴天气压比阴雨天要大,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要大。

气压计:气压计是用来测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分两类:金属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从气压计测得气压能查明某地的海拔高度,若金属盒气压计所表明的是对应的高度值,则气压计变为高度计。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加而增大,高压锅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用高压锅煮饭,既能节省材料,还可以节省时间。

大气压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的原理。

活塞式抽水机也叫吸取式抽水机,是利用活塞的移动来排出空气,造成内外气压差而使水在气压的作用下上升抽取。如图甲所示,当活塞压下时,进水阀门B关闭,而排气阀门A打开;如图乙所示,当活塞提上时,排气阀门A关闭,进水阀门B打开,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从进水管通过进水阀门涌进圆筒,排气阀门A上方的水从上方的出水口流出,这样活塞在圆筒中上下往返运动,不断地把水抽出来。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

水泵在启动前,先往泵壳内灌满水,排出泵壳内的空气,当启动后,叶轮在电动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泵壳里的水也随叶轮高速旋转,同时被甩入出水管中,这时叶轮附近的压强减小,大气压使低处的水推开底阀,沿进水管进入泵壳,进来的水又被叶轮甩入出水管,这样一直循环下去,就不断把水抽到了高处。

1用钢笔吸墨水,当排出一部分空气后,松开捏胶管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如:○

2注射器吸取的手指头,体积增大,气压减小,大气压将墨水压进笔管中,如下图甲所示。○3动物(包括人)在呼吸空气时,如图丙所示。液体,如图乙所示。○当吸入空气时,肺的体积增大,肺内部气压将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新鲜空气压到肺中。

当呼出空气时,肺的体积减小,肺内部气压增大,大于大气压时,将肺内的气体压出。

名题点播:

题型1: 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图中的现象,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借题发挥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堵上茶壶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不容易倒出来

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水吸入口中。

用抽气机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装有半瓶开水的开水瓶,第二天瓶塞不易拔出来

题型2:测大气压值

小刚想用注射器来做探究大气压值的实验。

(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明不能采用 图的装置来估测大气压强,其原因是。

(2)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2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沿正确的方向○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好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3读出注射器的体积V ○4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上有刻度处的长度L。○(3)思考回答:

1实验步骤(1)的作用是。○2如果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得大气压偏。○3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大气压的值p=。○4本实验的误差还受 因素影响,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借题发挥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下列哪种情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往水银槽内多加一些水银 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些

换用内径粗一些的玻璃管做实验 玻璃管中混进了少许空气 题型3: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青藏铁路已全线开通,已经投入运营的高原列车有完善的供养系统和完备的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小 B 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大 C 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小 D 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大

借题发挥3: 某人乘坐飞机出游,发现飞机上的无液气压计的指针向刻度偏小的方向移动,这时飞机可能()

A 上升 B 下降 C 水平飞行 D无法判断

自主学习;

基础巩固:

1.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有关的是()

2.如图甲所示,给杯子里装满水,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硬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表明。如图乙、丙所示的位置纸片不掉下,水仍不流出,这说明大气向 都有压强。

3.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值。一个标准大气压约能支 持 mm高的水银柱,等于 Pa,也能支持 高的水柱。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哪种情况会影响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A换用内径较大的玻璃管做实验 B.将玻璃管稍微倾斜

C.往水银槽内多加一些水银 D.玻璃管内空气没有完全排出 5.水银气压计挂歪了,其读书将()

A.比实际气压偏大 B.比实际气压偏小 C.与实际气压相等 D.无法判断 6.如图所示,能够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时()7.如图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

8.如图所示,将装满水的量筒口朝下浸入水中,慢慢将量筒提升,在量筒中没有离开水面之前,量筒内水面位置将()

A.逐渐降低,但始终高于筒外水面 B.逐渐降低,保持与筒外水面相平C.不降低,充满整个量筒 D.无法判断

9.如图所示,瓶内密闭着一定质量的气体,瓶及玻璃管内是水。设温度不变,当某同学拿着此装置从一楼爬到八楼时,管内水面高度将()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合作探究:

1、如图所示是航天员穿着功能完备的宇航服走出飞船船舱,在太空行走的壮观画面。根据他所处的实际环境,你认为他所穿的宇航服应具备哪些功能?(说出其中三点即可)

2、小龙找来几个不同的皮碗,用弹簧测力计探究吸在桌面的皮碗所能承受的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请你提出一种猜想:。

你猜想的依据是 中考亮点

1、下列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A 用高压锅煮饭 B 用吸管喝饮料

C 用针筒吸药水 D、玻璃厂用吸盘搬运大块玻璃

2、如图所示将试管口朝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热3~5s后,立刻直插入盛水的容器中某深度处不动。

(1)你猜想可能产生的现象是(2)你猜想的依据是 学习小结:我学习了

我学会了

篇3:“大气压强的大小”教学设计

一、以理论研究大气压强的大小

我们被大气压包围着, 大气被地球吸引而受到重力, 已知地球表面积约5.11×1014m2, 大气总重力约5×1019N, 大气层厚度约106m, 地表空气密度约1.29kg/m3, 你能计算出地球表面上的大气压强吗?说说你的看法。

方案1:因为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和液体压强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来计算, 得到大气压的值约为1.02×105Pa。

方案2:由压强的定义式可知, 只要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可, 由P=F/S, 即由大气重力除以地球的表面积可得到大气压强为1.26×107Pa。

由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值为何相差这么大呢?学生们可探讨一下哪个方案得到的值可能更合理, 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二、以实验研究大气压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大气压。

实验1:利用大气压托水柱, 思考能否说大气压强的大小就等于水柱产生的压强 (转换法的思想) 。如果我们换用更长 (约50cm) 的玻璃水管实验, 发现大气压可以托更高的水柱, 进一步实验如下图所示:约1m长的玻璃管, 一头用气球捆扎住, 灌满水后倒立在水槽中, 发现水柱仍没下降, 这说明大气压可托举更高的水柱。如果把上端的气球膜刺破, 水会喷出吗?演示一下即可真相大白。如果我们让玻璃上端开口处在真空的环境中, 大气压可以把水柱托多高呢?是不是可以顶到“天上去”?

实验2:还原图托1里拆利实验。因为实验安全和操作原因, 所以采用视频播放。从前面有水做铺垫的实验, 我们知道了托里拆利为什么选水银做实验 (其实在水银前他还用了海水、蜂蜜等) 。实验能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关键是:水银上方是真空。实验中还发现, 玻璃管倾斜, 则水银柱长度变大, 但高度不变, 而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托起76cm水银柱, 所以, 我们可以由水银柱的压强得到大气压强的值。对课堂上具体公式的介绍和应用就不再阐述。

三、有趣的“实践”

问题1:讨论:大气压大吗?作用于我们指甲盖上的压力有多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

问题2:一个标准大气压可托起多高的水柱?

问题3:用吸管喝饮料, 饮料是被我们吸上来的还是被大气压压上来的?我们最先吸的是什么?

你能用15米长的吸管吸牛奶吗? (吸管不能剪短) 说说你的想法。

通过一系列相辅相承的问题设计,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进而解决问题。

四、回味实验 (听话的水流)

用一个塑料瓶装半瓶水, 在瓶侧壁打个小孔, 可看到有水喷出, 如果把瓶盖旋紧, 会看到什么现象?动手做一做, 思考水流究竟是听谁的话。

大气压强的内容较多, 知识点繁杂, 需要安排2节课时间, 本节内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 可视情况穿插在教学中。理论探究是对前面压强知识的回顾, 托里拆利实验的研究着重展现物理思维方法并逐步深入, 体会认知探究的过程。最后的问题设计由简到难, 也更有趣, 既是对知识的巩固, 也开拓了学生思维, 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穿插, 师生互动融合, 节奏把握适当, 定能使课堂呈现巨大的生命力,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鲁佩用.《大气压强》实验创新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 (中学教学教研专辑) , 2014, 32 (3) :67-68.

篇4:大气压强与人体的有趣关系

人与大气有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人体是在体内压强(如肺气压和血压等)和体外大气压强的平衡下才觉察不到大气压的存在的,但这个大气压也不是时刻都平衡的,一旦外界大气压产生变化而体内又来不及调整和它相平衡时,人就有不适应感,如外界气压高过体内压强的时候,它能促进我们的体液循环,我们就会觉得神清气爽,而当外界气压低于体内压强的时候,就会感觉胸闷心慌,这时人的心情不好就是由于大气压的变化造成的。如果没有了外界大气压人又会怎么样呢?答案是连儿秒钟也生存不了。1971年6月,前苏联载人航天器“联盟号”返回后,打开舱门一看,3名宇航员都已死亡,连挣扎的痕迹都没有。事后调查,原来是航天器漏气,使座舱里人工大气压猛然下降,人体突然暴露在没有大气压的宇宙空间,一瞬间就丧失了生命。

人的呼吸要靠体内外气压的压力差来完成,当吸气中枢兴奋时,通过膈神经使胸腔和腹腔间的横膈肌肉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气泡也跟着扩大,使其中的气压下降,并低于外部大气压,于是外界空气就在大气压的压力差作用下,从鼻孔或嘴流进肺部,进入肺气泡。呼气的情况正好相反,由于胸腔容积缩小,肺内空气收缩,内部壓强大于外部,气体便从肺里呼出来。人体的血液循环要受外界大气压的影响,当气压明显下降时,人体内血压与外界大气压失去平衡,血压升高,血液循环加快,此时伤处或病变部位的毛细管不完全适应,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伤处人体皮肤有淤血或毛细管血流不畅现象,于是才有不舒适的疼痛感觉,在医疗气象学上统称“天气痛”。血液循环不畅,不但会造成缺氧,还会导致脑血管的贫血,引起人体内腔窝扩大,产生窦膨胀和窦炎,增加心脏的负担,眼球也会因为气压下降而向外膨胀变形,从而影响视力等空盘不寸。

人体还要靠大气压连接四肢,在我们身上各关节处都有一个关节腔,空腔内不存在向外的作用力,这样就能借助外部大气压紧紧地压在身体上。更有趣的是,人体还靠大气压把腿和上身连接起来。原来,人腿里有块股骨。股骨头部是一浑圆球体,嵌在身体髓骨臼的凹部。尽管股骨头部和髓骨之问用关节连接起来,并且用韧带系住了它们,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我们就会感到两条腿非常沉重,甚至难以拖动它们。而实际上股骨与髓骨之间有一个没有大气的空腔,空腔内不存在向外的作用力,那里是个天然的,“马德堡半球”,因而股骨是靠外部大气压紧紧地压在身体上的。有人在尸体解剖后作过测算,作用在股髓关节上的大气压力约为22千克,大大超过了下肢重量,因此我们抬起腿来走路便不觉得费力了。

篇5:第三节大气的压强d

一、课标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 “ 运用简易天气图 , 简要分析锋面、高压、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 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 : 1、教学中应重视落实各种天气图的判读与分析。、“标准”中提及的简易天气图是指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 ,其中涉及各种类型锋面、低压和低压槽、高压和高压脊等天气系统,而不是反映天气状况并预报天气变化的专业性图像。、“标准”中所要求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 而且只关注海平面的天气图。学习天气系统尤其是锋面 , 需要引入气团的概念 ,对天气图的阅读分析是地理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要求。、教学中还应注意 : ① 应从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出发 , 切忌增加知识难度 ; ② 应对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予以重视 , 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与分析,如锋面等; ③ 不同地区应重视对影响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的了解,例如我们娄底可以注意了解“伏旱”天气,“梅雨”天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概念

⑵ 能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⑶ 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天气现象。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各种图像的阅读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学会分析锋面系统,低压(气旋)与 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3).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 , 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 , 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通过对天气现象的科学剖析,破除封建迷信,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一、学生普遍学习方法不科学,被动接受较为普遍。新入学的大部分学生仍用初中甚至小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高中的内容,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教材内容不理解和掌握就去急急忙忙做作业,机械地死记硬背,对地图不重视,不少学生表现为很用功去又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往往取得的成绩与他们付出的精力不成正比

二、学生基础特差,我校中考几乎没有几位学生能上一中分数,普遍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冷锋暖锋的形成及过境前后(时)天气变化特征.(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读,理解冷锋与暖锋过境前后(时)天气变化特征。(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教学方法: 多媒体动画演示法、比较法、读图指导法、讲解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天气系统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天气系统

投影幻灯片1 :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中《火烧葫芦峪》视频片段: 三国后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于农历6月的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是施用火攻的绝好良机),在葫芦峪设下伏兵,将魏军团团围困,遍山点起大火,司马懿父子自知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然而,正当火旺人困,全军行将覆灭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豪情壮志,使他发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千古悲叹。【师】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神机妙算,能借东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能算出江上会起雾,为何这一次选择火攻却遭遇大雨?这是否是天意呢? 活动2【讲授】天气系统 投影幻灯片2 投影:

【考纲下载】-----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目标定位】 1.识记、冷暖气团、锋面、低压、高压的天气特点。2.理解、常见天气系统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特点。

3.运用、能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学会分析锋面系统,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主干知识体系】:(如图)

投影幻灯片3 :投影主干知识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

【师】(合作探究)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分组抽查检验(每一组抽2人,对换改,比较哪一组错误率最低)投影幻灯片4、5 :投影图文资料,观看两幅动画,引导学生思考(1)主动移动的是什么气团?暖气团是怎样运动的?

(2)锋面的前方、后方分别是什么气团?此锋面系统是向哪个方向移动?(3)降水主要降在锋面的哪一侧?冷锋是否一定会带来降水?(4)锋面过境时、过境后天气如何变化? 投影幻灯片6 :探究1:锋面特点

(一)(1)冷暖锋中,冷、暖气团运动分别有何特征(区别)?

【师生】(合作探究)【点睛】冷锋中冷气团长驱直入,暖气团被迫抬升; 【点睛】暖锋中冷气团回转,暖气团主动爬升。

探究1:锋面特点

(一)(2)锋面倾斜有何特征(共性与异性)?

【师生】(合作探究)【点睛】无论冷锋、温暖峰,锋面都倾向于冷气团一侧(同),【点睛】冷锋锋面坡度较陡,暖锋锋面坡度较小(异),投影幻灯片7 :探究2:锋面特点

(二)冷暖锋的锋前与锋后分别是什么气团? 【师生】(合作探究)

【误区点拨1】“锋前”和“锋后”中的“前”“后”既相对于锋面移动的方向而言,也相对于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而言。锋面的前进方向为锋前,相反方向为锋后,在符号表示中,符号的朝向与锋面移动方向一致

投影幻灯片8 :探究3:锋面与降水天气(1)冷暖锋的降水主要降落在哪里?(2)云雨区都出现哪一侧?(3)冷锋是否一定会带来降水?

【师生】(合作探究)(1)冷锋降水--主要降在锋后,暖锋降水--降在锋前 【点睛】(2)无论冷锋还是暖锋,云雨区都出现在冷气团的一侧。

【误区点拨2】(3)锋面能否带来降水,取决于暖气团中水汽的含量,如果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小,就不会出现降水。如我国冬春季节受冷锋影响出现的大风和沙尘暴天气。投影幻灯片9-11 :媒体显示:冷暖锋动态移动过程,观察冷暖锋特征及天气变化过程 【师生】(合作探究)(媒体显示动画,学生依据动画进行讨论,归纳,教师引导点拨并加以小结)(师提醒:注意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特征)气团运动 天气变化 降水 位置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气温高、气压低、晴朗 阴天、大风、雨雪、降温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锋后 气团运动 天气变化 降水 位置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暖锋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气温低、气压高、晴朗 多云、连续性阴雨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锋前 探究4: 冷暖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将如何变化?

投影幻灯片12-17 :探究5: 冷暖锋的天气实例 下面的天气谚语(诗歌)反映的是冷锋天气实例还是暖锋天气实例?(讨论)(1)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2)“一场春雨一场暖” 媒体显示:冷暖锋天气实例图片 【师生】(学生依据图片进行归纳)(合作探究并加以小结)冷锋天气实例: ①冬春季的大风; ②冬春季的沙尘暴;③冬季寒潮; ④北方夏季的暴雨

投影幻灯片18-20 : 探究6:如果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天气特点将会如何?能否举一实例来说明?

【师生】(1)江淮准静止锋— 春末夏初(6月上旬 ~ 7月上旬)徘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连续性降雨天气。因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故称 “梅雨”。(2)昆明准静止锋— 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气团,受云贵高原西高东低地势阻挡止步不前,在贵阳与昆明之间形成准静止锋。

投影幻灯片21 :对点练习: 1读《三国演义》中“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子伯曰:„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是夜北风大作,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比及天明,沙土冻紧,土城已筑完”。(1)造成选文中天气变化的是()A.准静止锋 B.冷锋 C.暖锋 D.气团

(2)下面关于“是夜北风大作”和“比及天明沙土冻紧”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准静止锋过境 冷气团控制 B.暖锋过镜 暖气团控制 C.冷锋过境 冷气团控制 D.暖气团过境 冷气团控制

投影幻灯片22-23:投影显示:甲乙两幅图等压线图,引导学生读图并观察思考? 【诱思探究7】比较甲乙两图中气压状况?

【师生】(合作探究小结)低气压(甲)--等压线合;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乙)--等压线合; 中心高四周底

【诱思探究】 北半球低压(气旋)水平方向气流运动规律是什么?

【师】对演示图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气旋概念;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用虚线)由外指向里(高指低),并画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和摩擦力作用下的气流运动方向,【师生】(合作探究)北半球低压中心——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流入(辐合)【师生】(合作探究)北半球高压中心——顺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流出(辐散)【问题探究】 请学生画出南半球近地面(反)气旋中气流运动方向;(叫二个学生上黑板,画出近地面气旋中气流运动方向,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评价)

【师生】(合作探究)南半球低压中心——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流入(辐合)南半球高压中心——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流出(辐散)

(合作探究归纳规律)水平方向上气旋-----北逆南顺辐合 水平方向上反气旋-----北顺南逆辐散

投影幻灯片24:【问题探究9】南北半球气旋 反气旋垂直方向气流运动规律以及常出现的天气现象? 【诱思探究】垂直方向上气旋的运动方向是什么? 【师生】(合作探究)气旋垂直方向—上升

【问题探究】思考:低气压系统(气旋)会带来什么天气现象? 【师生】(合作探究)低气压系统(气旋)会带来--阴雨天气

【师】媒体动态显示气旋(北半球)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气流的运动,以及天气状况(学生加深感性认识,并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投影幻灯片25 :【问题探究10】为什么火烧葫芦峪后会下雨?

【师生】 诸葛亮能借东风,草船借箭能算出江上会起雾,却为什么不知道火烧葫芦峪后会下雨呢? 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投影幻灯片26 探究11: 冷高低压的天气实例 :媒体显示低气压(气旋)天气实例图----台风(加深感性认识)

投影幻灯片27:媒体动态显示高气压(反气旋)图: 媒体显示高气压(反气旋)天气实例图---“-伏旱‟,秋高气爽

投影幻灯片28: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理解气旋,反气旋的规律与区别

投影幻灯片29 :课堂反馈:-练习2 2(上海地理)右边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活动3【活动】天气系统 投影幻灯片30 :课堂小结1(锋面系统)气团运动 天气变化 天气实例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气温高、气压低、晴朗 阴天、大风、雨雪、降温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北方夏季暴雨; 冬季寒潮; 冬春季沙尘暴 暖锋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气温低、气压高、晴朗 多云、连续性阴雨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清明时节雨纷纷; 一场春雨一场暖

投影幻灯片31 :课堂小结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 压 气 流 大气运动 天 气 实 例 水平运动 北半球 南半球 垂直 运动

低 压

气 旋

四周 向中 心辐 合逆时针

顺时针

上升

阴 雨

热带气旋(台风)、龙卷风

高 压

反 气 旋

中心 向四 周 辐散

顺时针

逆时针

下沉

晴朗干燥

秋高气爽 伏旱

活动4【作业】天气系统

投影幻灯片39-41:课后讨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伤葫芦峪,为何天不亡司马懿?真是天意吗?

活动5【活动】天气系统

篇6:第三节大气的压强d

一、测量大气压强实验的准备

准备如下供选器材: 弹簧测力计、 玻璃片、吸盘、刻度尺、小桶、大注射器、小注射器、沙子、橡皮筋及铁架台等。

因为学生已经知道可以根据公式P=F/S确定待测物理量, 所以可以请同学们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分组讨论来设计一种方案来估测大气压的值。

二、教学策略

(一) 分组讨论、引导置疑

让学生分组实验并用多媒体投影学生的实验方案, 部分学生选用了吸盘测气压的方案, 并请学生分析其可行性, 同时根据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简要演示, 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测力计无法拉脱吸盘, 我趁机置疑:怎么办? 学生自行思考得到解决办法: (1) 换用更大量程测力计; (2) 换用更小吸盘。

(二) 拓展思路、注重能力的全面提升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 可让学生模仿课本中用注射器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 在此过程中请学生演示。 在演示的过程中, 有不少学生发现用力拉弹簧直至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也没有拉动注射器的活塞。 此时, 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学生通过讨论找到原因所在有可能是我们所提供的弹簧测力计量程过小也有可能是注射器容积太大所致。于是换用了容积比较小的注射器 (2ml) , 继续演示。

(三) 强化分析实验数据能力, 注意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因为大气压强本身教材已有数据,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学生“为了预期的结果而实验”的现象。可以预见, 实验中测得大气压值与标准值是不一样的。 因此, 要注意让学生实事求是的分析实验数据。

在实验做完后, 收集不同小组用此种方法测得的大气压值, 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评估, 引导学生分析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学生很容易分析得到空气未排尽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分析有无其他因素影响到测量结果, 学生不难想到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会产生实验误差。甚至还有人提出同学发现在拉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读数由于抖动等原因, 数字很不易读准, 影响实验结果。

特别要注意的是, 在实验过程中要避免直接将实验的误差原因直接灌输给学生, 而是让学生经历了一定的思维过程, 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品质, 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引导学生参与教材的实验改进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后, 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适当引导学生在基础上改进实验装置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

首先给出铁架台、注射器、小筒、沙子及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经过小组讨论有学生提出将注射器竖直放置。这样虽然活塞与筒壁的摩擦依然存在, 但由于活塞有向下的重力所以可以抵消掉一部分, 减小了由于摩擦而造成的误差。接着可继续提问如何测量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并且最好在静止状态下测量。 学生结合所提供的器材认为可将小桶挂在活塞下, 让小桶拉活塞。我就请爱动脑筋的同学演示具体的操作, 发现小桶要想拉动活塞必须得加沙子, 要测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只要测出活塞刚被拉动时桶和沙子的重量就行, 而在静态下进行测量减小了实验误差。 最后, 我肯定了同学们的思维成果, 并收集了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收集到的数据, 与上一次实验比较数据是否更加接近大气压强的值。

在完成以上工作后, 必须请学生有效总结。学生总结了改进后的优点:第一, 减小了由于摩擦而产生的误差;第二, 在静态过程中测量更易读准数据。 当整个过程结束后, 顺势问学生刚才这个过程是否复杂难懂, 学生都觉得这个过程水到渠成并不难理解;然后继续鼓励学生以后遇到此类问题只要多开动脑筋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帮助学生找到一定的成就感。

三、结束语

在课堂实践中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 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鼓励同学们主动开动脑筋自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做笔记, 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 提高了课堂效率, 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更主要的好处是通过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成就感, 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树立信心。

在实验教学中, 可以把较多的时间花在引导学生和学生自主的分析上, 并没有要求学生做很多的笔记。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觉得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自信, 并且因为都是学生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所以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成就感;另一方面学生更加领悟到物理学的严谨。

摘要:针对初中物理的测量大气压强实验存在的实际教学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 改进了实验装置, 提高了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关键词:测量,大气压强,实验,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永数, 李海英.纸上得来终觉浅——测量大气压强实验的教学实践[J].湖北教育, 2013 (5) :48.

篇7:《大气压强》说课稿

关键词: 大气压强;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80-01

我的说课的课题是《大气压强》,下面将从教材地位、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课。

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很高,但抽象思维能力不足。

2、大部分学生对大气压的实践经验比较少,喜欢动手操作、探究现象,所以应尽量用多些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观察、分析和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3、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一些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感知人类对大气压强的利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难点

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

2.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

教学资源

1、水槽、长短试管各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1米长的玻璃管一根、橡胶吸盘一对、一次性纸杯和吸管若干、锥形瓶一个、鸡蛋一个、液体压强演示器一个、玻璃杯一个。

2、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请同学们喝饮料(有些吸管完好,有些提前扎了一个小洞)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同时在喝的过程中,会出现有些同学喝不到嘴里的问题,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

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平时最常见的喝饮料的过程,体验大气压的作用。一些学生到通过喝饮料喝不到嘴里,从而激发了探究问题的欲望。

(2)教师借助于液体压强演示器让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对比大气也具有重力和流动性,是否也存在压强呢?

二、进行新课(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教师设计实验1:将一个熟鸡蛋放在一个瓶口比它小的锥形瓶的上方,让同学们来试一试

看谁能把鸡蛋给压进去?有些同学积极想办法,可能会想到把一个燃烧的棉花团放入锥形瓶中。 学生思考并回答:一开始瓶内外都有空气,棉团燃烧消耗了一部分氧气,里面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实验感知到大气压的存在通过实验过程的引导分析,学生更好地感受大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在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对如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有所体会。

教师设计实验(2)将一个矿泉水瓶装满水在它的底部扎个小孔,发现水会往下流,问同学们谁能有办法让谁不流呢?小孔也没有盖盖子,那么是谁拖住了水呢?同学们讨论拧盖前和拧盖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就是说大气是怎样才把水给拖住着呢?

通过水压强的存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借助了液体的压强。通过此实验更过的掌握实验压强差的方法

三、推进新课(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同学们借助于准备的注射器、试管、橡胶吸盘、等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如果学生没有思路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通过提示设计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去实验。试管装满水盖上一个小纸片,然后倒置过来观察现象。 两个橡胶吸盘使劲一挤压,看会发生什现象?注射器一端压紧皮肤另一端进行压或抽观察现象并解释。

学生看到实验器材就会非常感兴趣的去尝试实验,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实验的设计、完善和说明。既能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有利于小组合作能力的提高。请学生分小组展示各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方法。完成后解释喝饮料的问题。让学生大胆的展示他们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表达能力继续更加深入的探究了解大气压的发现过程加深对科学的热爱。

四、大气压的测量

在实验中需要16匹马才能将半球拉开,足见大气压非常的大,那它到底有多大呢?同学呢有没有方法去测量一下大气压呢?教师课适当结合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可以支持多高的谁呢?播放多媒体课件看完课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有没有什么缺点?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水银柱的高度计算大气压强P=1.013×105Pa.拓展海拔对气压的影响。

五、反思及改进

在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本节课我借助的传统实验较多,但实验改进之处仍有很多。例如像用试管吞鹌鹑蛋的实验效果就比用广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要明显一些,而且还能排除重力的影响;借助于光盘和碗加上适当的修饰就能给学生展现一个奇妙的魔术。第二:在面向学生主体性及组织学生方面有待加强。虽然本节课我极力的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在环节的处理上没有注重学生问题的生成,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在学生动手实验及交流阶段教师给予的要求和组织还不是很到位,没有是课堂的交流有序。

上一篇:慎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下一篇:单位联村联户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