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需要放飞想象的翅膀的作文

2024-05-21

创新,需要放飞想象的翅膀的作文(通用15篇)

篇1:创新,需要放飞想象的翅膀的作文

早在中国的古代,就有一位勇于创新的人物,他就是距离我们多年的一位伟大数学家——祖冲之。他小时候学习数学时,从书上看到“周三径一”,意思就是: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祖冲之就想:为什么是三倍呢?于是他跑到街上去量车轮,事实并不像书上所说的“周三径一”。于是祖冲之想:不是三倍会是多少呢?这个问题也伴随着他的一生。祖冲之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最终将圆周率精确在了3.14l5926和3.1415927之间,他也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七位小数的人。他的事迹说明:创新,需要放飞想象的翅膀。

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遍布世界各地。在l00多年前的西方,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他就是牛顿,他赖以成名的.就是他所发现的万有引力。一次,牛顿在一棵苹果树下看书,突然一个熟透的苹果掉下来,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于是他想:苹果成熟了为什么不往天上掉,而往地上掉呢?围绕这个问题,他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最后发现了震惊全世界的“万有引力”这一定律。他的事迹同样说明:创新,需要放飞想象的翅膀。

这两位声振全球的伟人的事迹向我们指出了创新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就没有今日人类的文明。我们都必须学习这两位伟人,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开拓进取,才能在漫漫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篇2:创新,需要放飞想象的翅膀的作文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及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兴趣,特举办科技节活动。

二、活动主题:体验·创新·成长

三、活动口号: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创新的梦想

四、活动对象: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

五、活动时间:2009.12、28 — 2010.3.1

5六、活动内容

(一)科技节开幕式:

时间:2009年12月 28 日早国旗下讲话以科技节开幕为主题,作为科技节的开幕式。

地点:学校操场

程序:

1、学校领导刘校长致开幕词

2、科技教师代表介绍如何进行发明创造 庄元秋

3、学生代表发言

(二)科技节氛围营造

1、每位同学读一本科普书刊,各班班主任负责落实

2、各班建立科普角,营造浓烈的科普宣传氛围。少先队负责评选。

3、科技节宣传条幅。

4、校园网站、班级博客开设“科普知识”栏目,在全校内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班通过班级博客向家长传达科技节活动方案。

(三)科技节活动项目

青少年板块 由竞赛活动与展示活动组成,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

科技辅导员板块 包括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竞赛、优秀科技教育方案展和优秀科技辅导员评选等。

科普进家板块 1.与家长同读一本科普读物,写读后感。

2.建立家庭探究角,完成一个趣味实验。

科技节活动方案(之二)(2010-01-04 15:09:42)

具体活动安排:

1、学生版块

活动项目

活动时间

参加年级

活动要求

负责人

备注

科学幻想画12、28—

3、1

51—6年级

1、美术教师每人至少辅导30幅作品。(具体要求附后)

厉海森

科技小发明、小创意12、28—

3、1

51—6年级

作品要附带文字或图片说明,简要介绍创新点及设计思路。按规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集体上报,上报时须统一填写作品目录表、统一粘贴作品标签,每件作品只能填写一位辅导教师。

小发明每班至少交5份精品。小创意每班交10份

科技小制作12、28—

3、1

51—6年级

按规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集体上报,上报时须统一填写作品目录表、统一粘贴作品标签,每件作品只能填写一位辅导教师。

每班至少交20份精品

科技调查报告12、28—

3、1

53—6年级

按规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集体上报,上报时须统一填写作品目录表、统一粘贴作品标签,每件作品只能填写一位辅导教师。

每班至少5份

科技实践活动12、28—

3、1

51——6年级

各班整理一份带有科普性质的实践活动案例或报告。作品要求:科技实践活动报告一份,附完整的原始材料(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就、照片录像、新闻报道材料等.孟

每班

以上竞赛项目的作品,假期前各班的辅导老师要定期收上来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修改,假期里让学生捎回去再进行加工改进,开学后,贴上学校统一发的标签交到学校指定位置。学校组织评委进行评选,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市里的科技创新大赛。

科普剧1、20 先在级部里评选,每个级部选出4块,假期里进行加工改进,开学后全学校进行评选,选出优秀的作品将在艺术节里演出。

一--六年级

各班依据科学知识,自己编写成剧本,分配角色,将身边的科普知识以情节生动有趣的小品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向大家介绍科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理念。

级部主任

每班

围棋比赛(西)

1、6

一-三年级

自带棋子和棋盘

级部

主任

每班选2名同学

(东)讲科学家故事1、6

自己准备科学家的故事

东校

厉雪梅

报纸建桥1、7

四一五年级

1、现场用一张大小相同报纸和双面胶造一座大桥,两个桥墩之间的距离为35厘米,桥面宽度不少于10厘米,比谁造的桥承受能力大。参赛选手自带剪刀、小刀、尺子、笔、双面胶,不得使用其他材料工具。

2、承重材料:棋子

级部

主任

3、每班选派两名同学参加。(2人一组)

捆支架1、8

六年级

用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20根,橡皮筋20根,在相同的时间里用材料捆扎出一个稳固的立体支架,看谁捆的支架最稳固。如果都很稳固就看谁用的时间最短。

级部主任

每班选2名

自选项目

班级自创活动1、1

41——6年级

每班可以自创一个活动或自创多个活动,由小组长到少先队领取一张自创活动申请表,组织队员们大胆实践创新。

每班的自创活动越多,评价越高。

各班班主任

每3人或3人以上组成一个小组

科技节活动方案(之三)(2010-01-04 15:18:32)

科普进家板块 1.与家长同读一本科普读物,写读后感。班主任老师在班级里进行发动,让学生在家里与家长同读科普读物,共写读后感。各班上交优秀读书心得2篇。作为优秀科普班级、优秀科普家庭评比条件。

2.建立家庭探究角,完成一个趣味实验。班主任老师鼓励发动学生在自己的家里,腾出一个小空间,可以是小房间写字台的一角,也可以是阳台的一个角落,建立家庭小小探究角,和家长共同完成一个趣味的科学实验或完成一项科普调查活动(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可以是学生自己想到的、其它渠道找到的趣味实验内容。注意积累相关资料(如照片、观察日记、相关观察到的记录等)。各班统一上交优秀家庭探究实验资料2份,作为优秀科普家庭评比条件。

六、表彰奖励:

学校的表彰方案:设学生单项奖、优秀科普班级、优秀科普家庭、优秀科技指导奖。

1、评选“科技之星”。

2、学校将组织有关人员对老师和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评选出一、二、三奖,推出优秀科技辅导员,优秀科技教师。

3、表彰“优秀科普班级”。

(1)班级积极按学校活动方案,组织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科技宣传氛围。科技角、评比占10%。

(2)竞赛项目: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小创意、调查报告、科学幻想画、科技实践活动等40%。

(3)各班的展示活动,评比占20%

(4)班级自创活动,评比占15%

(5)班级网页及博客能及时更新科技节期间班级活动剪影、设科普知识角、学生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科技小论文等的照片能及时上传,评比结果占15%。

4、优秀科普家庭:

(1.)与家长同读一本科普读物,写读后感。各班上交优秀读书心得2篇,评比占40%

(2、)建立家庭探究角,完成一个趣味实验,有相关的照片、观察日记、观察到的记录等。各班统一上交优秀家庭探究实验资料2份,评比占60%

科技节活动方案(之四)(2010-01-04 15:20:43)

科普剧要求:

将科普知识、科学实验等以表演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把科学知识通过表演表达出来,注重科普性、艺术性,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组织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服装和道具这次不做严格要求。时间不要太长。

附:科幻画参赛要求

2、(1)参赛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等。绘画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但不包括非绘画类的其它美术品与工艺品。(2)参赛作品一律在规格为4开的纸质。作品要求干净、整洁。(3)参赛作品限个人作品,即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作品。不接受集体作品参赛。(4)参赛作品不得抄袭他人作品,违者一经发现,将被取消资格。(5)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参赛:出现科学性错误的;画幅尺寸不符合规定的;把科学和神话混淆的;引入神鬼迷信故事内容的。

3、评审标准

(1)想象力:选题、创意和新颖程度。(2)科学性:科学依据、逻辑思维。(3)绘画水平:画面设计、色彩处理、绘画技巧。

4、上报要求

按规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集体上报,上报时须统一填写作品目录表、统一粘贴作品标签。

科学实践活动:

科技实践活动是以小组(10人以上)、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科技实践活动。

活动要求:

(1)明确的选题目的。所设计的活动,主题应根据本地的条件和可行性,有利于推动我校科技活动的普及;有利于学生们通过活动学习科技知识、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2)完整的实施过程。活动在实施时,有系统完整的活动计划、进度安排、组织方法、实施步骤和总结评价。

(3)完整的原始材料。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参加人数)、照片或录像(或新闻报道)材料等。

(4)确切的实施结果。以文字的形式,将活动结果叙述清楚。文字应简练,可根据条件辅以必要的实物、照片、录像等。参加活动的学生应占班级学生总数的30%以上。

篇3: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利用多媒体,放飞心情

作文本是一种表达, 一种倾诉, 一种交际, 一种享受。而传统的作文教学违背了这种原则, 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近年来, 广大教师对“创新教育”的提出颇感兴趣。如何利用作文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因为学习是一种内部自主的行为, 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探求意识和心理倾向, 并逐渐进入乐此不倦的境地。因而我采用以下方式:

1. 因势利导, 重在鼓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采用鼓励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善导, 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教会学生怎样审清题意, 抓住题眼, 确定中心, 根据中心选取合适的材料。

2. 开展活动、积累素材。

写作源于生活实践,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践, 感知更形象, 记忆更深刻, 表达更具体, 情感更真切, 且能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地表达。我从两方面获取写作材料, 一是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创作写作材料。二是在语文教材中创造材料。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材料, 如:可以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扩写, 缩写, 改写, 仿写……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 内容新颖, 且趣味无穷。

二、积极引导, 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作文成功与否, 与教师密切相关。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写、记, 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阅读、观察、说话等进行周密地指导, 就连学生的日记也要记些什么, 怎样记, 都要讲明白。只要教师善培养、多引导, 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创新能力。

1. 培养学生多观察, 勤记录。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搞好写作的前提, 教师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写作观察活动, 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长期积累写作材料, 这样就丰富了写作内容, 学生在作文时, 就能选择自己熟悉的、亲身经历过的、感受最深的事来写, 也就能具体生动的描述所要表达的事物, 何愁无话可说, 无文可写。

2. 培养学生多阅读, 勤思考。

阅读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多读教材安排的课文。还要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 尤其是《小学生优秀作文》、《新语文学习》等。同时还要善于启发学生多思考, 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启发学生多动脑分析问题、鉴别好坏, 看别人的好作文好在哪里, 有没有不足, 这样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大有好处。

3. 培养学生勤练笔、多修改。练笔, 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要求学生多练, 仅仅是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是不够的, 我们应增加写作时空, 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进行作文训练, 做到有感而发, 随情而舒, 不管章法, 不论首尾,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就行。不光是练, 还要认真修改, 认真修改的作文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好些, 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作风。勤学多练、反复修改, 久而久之, 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有一个提高, 而且也练出了新意。

三、利用多媒体, 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创设形象生动的作文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感, 唤起学生的直觉思维, 让学生凭直觉把直接认识和领悟道德内容写下来。

1. 音响作文。

利用音响媒体, 唤起学生平时所见所闻的再现, 展开丰富的联想, 引导完成习作。如:用录音机放出一组音响, 有飞机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火车的奔驰声、鞭炮的噼啪声、队鼓的咚咚声、电话的叮铃声以及各种动物叫声……让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 有什么特点, 想象谁在什么, 然后学生写成文章。

2. 多媒体作文。

小学生作文最苦恼的是“无米之炊”。究其原因, 并非生活中真无“米”, 主要是由于观察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所以教师可以把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参与的活动及周围的人和事拍摄下来, 编辑以后输入多媒体储存, 在作文课上就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教学, 学生写作时就不会空洞无物。

3. 表演作文。

指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自编自演短小的节目, 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如:学生演“客人来我家”“踢球”“快迟到了”等等, 着重要求描写动作和心理。此外, 学生表演课本剧、舞剧、哑剧等, 让学生感知并即刻写下所见所感。

四、放飞心情, 培养创新意识

“放”即写“放胆文”, 就是不受“章法”的束缚, 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随意发挥。

1. 拓展想象空间。

作文指导应留给学生广阔的时间、空间, 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去大胆地想象:“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鼓励学生主动构思, 敢于让思想冲破牢笼冲破思维定势的牢笼, 冲破一般常理的牢笼。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带着真情实感, 走进作文和生活的广阔天地, 才能写出感人肺腑, 构思新颖的文章。

2. 拓展写作空间。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接触自然, 深入社会。实践中取材,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引导学生读课外书, 看电视广播等, 使学生作文有源头活水, 写作时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和个性的作文来。

篇4: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 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利用多媒体;放飞心情

作文本是一种表达,一种倾诉,一种交际,一种享受。而传统的作文教学违背了这种原则,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近年来,广大教师对“创新教育”的提出颇感兴趣。如何利用作文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因为学习是一种内部自主的行为,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探求意识和心理倾向,并逐渐进入乐此不倦的境地。因而我采用以下方式:

1.因势利导,重在鼓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鼓励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善导,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教会学生怎样审清题意,抓住题眼,确定中心,根据中心选取合适的材料。

2.开展活动、积累素材。写作源于生活实践,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感知更形象,记忆更深刻,表达更具体,情感更真切,且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地表达。我从两方面获取写作材料,一是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创作写作材料。二是在语文教材中创造材料。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材料,如:可以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扩写,缩写,改写,仿写……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内容新颖,且趣味无穷。

二、积极引导,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作文成功与否,与教师密切相关。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写、记,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阅读、观察、说话等进行周密地指导,就连学生的日记也要记些什么,怎样记,都要讲明白。只要教师善培养、多引导,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多观察,勤记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搞好写作的前提,教师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写作观察活动,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长期积累写作材料,这样就丰富了写作内容,学生在作文时,就能选择自己熟悉的、亲身经历过的、感受最深的事来写,也就能具体生动的描述所要表达的事物,何愁无话可说,无文可写。

2.培养学生多阅读,勤思考。阅读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多读教材安排的课文。还要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尤其是《小学生优秀作文》、《新语文学习》等。同时还要善于启发学生多思考,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多动脑分析问题、鉴别好坏,看别人的好作文好在哪里,有没有不足,这样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大有好处。

3.培养学生勤练笔、多修改。练笔,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要求学生多练,仅仅是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是不够的,我们应增加写作时空,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进行作文训练,做到有感而发,随情而舒,不管章法,不论首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就行。不光是练,还要认真修改,认真修改的作文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好些,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作风。勤学多练、反复修改,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有一个提高,而且也练出了新意。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凭直觉把直接认识和领悟道德内容写下来。

1.音响作文。利用音响媒体,唤起学生平时所见所闻的再现,展开丰富的联想,引导完成习作。如:用录音机放出一组音响,有飞机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火车的奔驰声、鞭炮的噼啪声、队鼓的咚咚声、电话的叮铃声以及各种动物叫声……让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有什么特点,想象谁在什么,然后学生写成文章。

2.多媒体作文。小学生作文最苦恼的是“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主要是由于观察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所以教师可以把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参与的活动及周围的人和事拍摄下来,编辑以后输入多媒体储存,在作文课上就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教学,学生写作时就不会空洞无物。

3.表演作文。指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自编自演短小的节目,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如:学生演“客人来我家”“踢球”“快迟到了”等等,着重要求描写动作和心理。此外,学生表演课本剧、舞剧、哑剧等,让学生感知并即刻写下所见所感。

四、放飞心情,培养创新意识

“放”即写“放胆文”,就是不受“章法”的束缚,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

1.拓展想象空间。作文指导应留给学生广阔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去大胆地想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鼓励学生主动构思,敢于让思想冲破牢笼冲破思维定势的牢笼,冲破一般常理的牢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带着真情实感,走进作文和生活的广阔天地,才能写出感人肺腑,构思新颖的文章。

2.拓展写作空间。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接触自然,深入社会。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读课外书,看电视广播等,使学生作文有源头活水,写作时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和个性的作文来。

篇5:放飞想象的翅膀作文700字

因为我生活在东北,一年中约有半年是冬季,大地被冰雪覆盖着,普天下一片苍茫。从瑟瑟秋风刮起,我就翘首期盼着春的到来,望眼欲穿。从春节盼到惊蛰,从惊蛰盼到清明,一直盼到谷雨前后,东北大地上的春天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姗姗来迟,大地上才渐渐看到偷偷冒出的嫩芽,一夜之间才看到千树万树的犁花开,一股股花香沁人心脾,我尽情地吸吮,到田野、树林、小河边去拥抱春天。

恍惚间就步入了夏,我的整个身心都陶醉了,我喜欢到茂密的树林里赏郁郁郁葱葱的植被,我喜欢在小河边倾听水的欢歌,我喜欢淋浴在细雨中,任凭雨水轻轻地抚摸,我喜欢在烈日炎炎下的烘烤,让汗水尽情地浸透衣衫,我喜欢行走于农贸市场,嗅着来自于田野的瓜香,我喜欢大海的`蔚蓝,听那涛声倾诉古老的传说,我喜欢背上背包去踏山玩水,我喜欢陶醉在大自然中,我喜欢到宁静的村庄,吻那熟悉的味道和泥土的气息。我喜欢到深山茂林里采摘各种野果,我喜欢放飞我想象的翅膀。我常常在想,如果有朝一日,我不再为谋生而奔波了,肩上的担子不再那么重了,我会寻着历史的足迹,追寻那些古老的传说,去拉萨、去内蒙,游江南小镇,观黄土高坡,看民族风情,品民间小吃,听方言俚语,感受那浓浓的人间真情。

我拥抱夏季。在夏季可以看到穿着红兜肚的婴儿在蹒跚学步,可以看到玩童在嬉戏,可以看到古稀老人拄着拐杖艰难地彳亍在街头巷尾,可以看到树荫下的谈笑风生,可以听到蝉鸣、蛙叫。更可以观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景,电闪雷鸣,大地一片昏暗,使我想到了高尔基《海燕》中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怒吼。一切都沸腾了,一切都活跃了,这个世界好像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篇6:放飞想象的翅膀

【活动年级】

五年级

【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想象的魅力。

2、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活动重点】

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师:我们一起来看,它像什么?(出示桂林景点“象鼻山”图片)这就是桂林的著名景点“象鼻山”。在很多风景点,人们根据山脉、岩石的形状通过想象给他们起了有趣的名字,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现在,有家旅游公司要请同学们帮忙,他们发现了一处自然景点,那里也有很多的奇山怪石,只是还没有好好地开发。(出示一幅景点照片)这就是其中的一个景点,你能为它起个有趣的名字吗?

2、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

3、师:同学们的想象都很有意思,生活中还有很多美丽、有趣的事物都是通过人们的观察、想象发现出来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学会运用奇妙的想象力。(出示课题)

二、发散思维,拓展想象。

1、看图想象(出示人物图片)

(1)师:想象无处不在,你们看,这里有几个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动作、表情,请你仔细地观察,想一想:他们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

2、听声音想象(出示录有三段声音的三个小喇叭)

(1)师:刚才,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那么,假如你什么景象也没有看到,只是听到声音,会有想象吗?

(2)播放声音1(玻璃破碎的声音),学生说说自己的想象。

(3)播放声音2、3(《春江花月夜》、《英雄交响乐》片段)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两段乐曲,请你静静地听,细细地体会,听着音乐,你想到了什么?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让我们闭上眼睛……

(4)学生交流。

3、情境想象

(1)师:大家的想象可真精彩!下面,就让奇妙的想象力把我们带到神秘的南极吧。

(2)课件出示情境,提出问题:为我国设计一个新的南极考察站。

(3)小组自由讨论后,进行交流。

4、七巧板竞赛,进一步想象。

(1)师:看来,我们都已经拥有了这种奇妙的想象力,说不定,有一天,你们的想象真的会变成现实。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想象力的竞赛。(出示七巧板)这是什么,你知道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个正方形分成七块以后我们重新进行组合,可以让它们变成很多有意思的图形。

(2)讲解竞赛规则。(课件出示)

(3)评议优胜组,并请5名队员到黑板上展示七巧板图形。

师:你觉得哪一幅图形的想象最奇妙?并说说理由。

5、生活中的小发明

(1)小小的创新会让咱们的生活,充满新鲜,充满快乐。不信,你们看!在发明家俱乐部里我发现了这样几个有意思的东西。

(投影)

(2)仔细观察,它们分别是用来干什么的?

(滴眼药水器;新型雨伞;新型方便筷)

(3)那大家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或电视、书上等等),有没有注意到其它新型小发明呢?

(4)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举出由组合创造发明的物品,越多越好,通过举例使学生加深对组合创造法的认识,并从中受到启发。)

例如:带日历的手表,带温度计的台历架,带有圆珠笔的钢笔等。

6、我的小发明

(1)导语:怎么样,创造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对吧?现在,让我们也来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联系我们的生活,你又有哪些富有创意的好点子呢?(先让学生静静地思考一分钟,然后谈谈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

(2)学生自愿分组活动:可以一个人一组,也可以两三个人一组,在申请表上合作设计你们的新发明,画出草图,可作文字表述,并试着为它取个名字。申请加入“发明家俱乐部”吧!(音乐伴奏)看看谁的发明最有创意?

(3)全班交流展示。

(教师可鼓励平时较胆小的学生也上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创造的快乐。)

(4)教师小结:短短的几分钟你们能想到这么多好点子,真棒!看来,创造并不是发明家的专利,只要我们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我们也是在进行创造,都能成为“小小发明家”!

三、总结延伸。

篇7:课文放飞想象的翅膀教学教案

活动目标:

⒈通过辩论、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深化认识。(喜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⒉活跃思维、丰富想象,续编故事,培养求异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准备:

⒈有关动物王国课件。

⒉小鹰、狼、小羊、狐狸、乌鸦等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神奇的动物王国去。

⒉(导游)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听说小朋友们要来,瞧!一大早,它们就兴冲冲地赶来了。

⒊播放动物王国课件,有本单元学习的小鹰、狼、狐狸、乌鸦等动物。

二、矛盾激愤,引辨。(复述课文)

⒈来到了动物王国,见到了许多老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⒉部分同学戴狐狸等小动物头饰上。

⒊学生尽情发言,把对小动物的看法当面说出。

(有的批评、指责狼和狐狸;有的关切地问小羊狼又欺侮你了吗?并给他出意;有的教育小鹰不要太骄傲了)

⒋激愤引辩。

⑴师:狐狸,为什么大家对你有那么多意见?

⑵狐狸(笑):老师您别听他们瞎说,不就是昨天乌鸦给了我一块肉嘛!(制造矛盾)

⑶围绕给骗辩论。

抓住辩论的契机,引导全体学生表演,复述课文。(重点把握三次骗的神态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

⑷表演:狐狸和乌鸦再现骗肉场景。

⒌讨论、明理。

⑴明明是骗,偏偏要说成给,你认为狐狸有什么特点?(如:狐狸太狡猾了。)

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⑶学名言,深化认识。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莎士比亚

三、想像放飞,引异(续编故事)

(师)爱听奉承话的乌鸦上当受骗了,它能否接受教训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放飞想象的`翅膀(动作演示),到奇妙的未来世界去。

⒈出示: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了一块肉,碰巧又被狐狸看到了

⒉议议、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案基本有两种①乌鸦再次被骗②乌鸦没上当)

⒊小组活动,如若再次骗肉成功,狐狸会怎么说,再次体会狐狸的狡猾。

如果让你去帮乌鸦,你会出什么主意?

⒋演狐狸和乌鸦的同学到同学中去取经。

改变称呼乌鸦大婶、乌鸦大嫂、乌鸦小姐变花样赞美→乌鸦再次上当。

⒌看来,乌鸦还应再动脑筋,孙老师这儿还有一句名言要送给小乌鸦和同学们。

⑴遇事多动小脑瓜,想办法、勤思考,优秀少年顶呱呱!

⑵和上句名言比较,找出缺少了什么?(名人)

⑶猜猜看,名人是谁?(引出伟大的小学教师孙老师。既可以活跃气氛,又能考察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如很多学生说出了马克思、毛泽东、艾青等人物)

⑷老师把这句名言送给你,你能学名言的方式自编名言送给这些小动物吗?(达到训练语言、活跃思维的目的)

⑸学生讨论、发言,注意名言要简洁,要有针对性。(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送给小鹰)

⒍现在,就让我们开动小脑瓜,帮帮乌鸦吧。

⒎学生讨论、发言,注意正面引导,并引导学生发散、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四、自选作业,引趣。(才艺展示)

⒈参加了这次活动,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还想干点什么,赶快开始吧!

⒉(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活动,(可自主也可团体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

活动方式有:绘画、讲故事、编儿歌、捏橡皮泥等,反映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或其它相关动物的情况。

⒊活动成果展示。

篇8:创新,需要放飞想象的翅膀的作文

学生的作文出现“无话可说、东拼西凑”或“胡编乱造, 空话套话”的现象, 是因为学生头脑空空, 毫无生活积累吗?不,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 获得信息的途径是很多的, 只要你稍微留意, 你的记忆库里就会装满各种的生活信息。那为什么学生作文会出现这种情形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思维不活, 缺乏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 被定势思维统治了大脑。学生的写作思路被堵死了, 也就无从下手。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结合课文内容, 进行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的写作范例, 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开阔视野、储存知识的重要的“训练器材”之一。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训练。如《藤野先生》的课后练习题四:“夜深人静之时, 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 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了20年了, 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 把握课文主旨, 展开合理的想象, 模仿作者口吻, 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的心迹。”书信是一种情感表达平台, 虽然学生没有这种经历, 但对一个人的思念的情感可以有相似之处。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点和自己对鲁迅的了解, 及鲁迅与藤野先生的关系来展开想象。如一个学生写到:“看着至今依旧挂在墙上的您的照片, 我仿佛又回到了第一次与你相遇的情形, 我不曾后悔去日本, 不后悔选择仙台, 因为幸运的是我遇见了您。”从这一段深情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想象是合情理的。又如《喂———出来》这篇课文, 练习要求展开想象, 从小说的结尾续写。这是一篇关于环保的科幻小说。而学生大多喜欢科幻小说, 同时对环保的知识并不陌生, 所以在此基础上加以想象并不难。

总之, 通过对课文的内容续写, 这种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再造想象, 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而且可以让学生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二、创设情境,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没有想象, 心灵就不会有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应多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

设置一种特定又熟悉的情境, 让写作者用自身的感受去体会一个生活中新的角色, 这样的生活情境离学生又近又易于想象。如我平时指导学生写作时, 要求学生写人物时要仔细观察, 找出人物的特点, 要注意细节描写。可学生的作文能达到这一要求的很少。学生笔下的人物千篇一律, 没有个性。后来我就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指导。效果不错。如“一堂自习课, 同学们很兴奋, 因为没有老师, 同学们说话、打闹、看课外书, 完全像个自由市场。突然, 班主任出现在教室门口。班主任静静地站了几分钟, 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了……”要求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 对老师及学生的反应进行描写。学生因为对这样的情境很熟悉所以写起来也得心应手。除了想象老师为什么不说话, 是懒得理, 还是太失望了, 还是有别的事。还有想象自己或别的同学看到老师后是后悔, 是害怕, 还是不当回事。无论是哪一种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为了把作文写得更生动。有的同学还运用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有些平时作文写得不好的同学, 这时也写得妙语连珠。因此我认为给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情境, 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2) 运用故事引出故事

秦牧曾说:“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 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为丰富学生表象, 为想象打基础。我给学生创设情境作文时也常常以故事来开头, 让学生有感而发, 有话可讲, 有内容可写。如“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因为看埃及地图被爸爸打了两巴掌。他的爸爸对他说:‘别痴心妄想了, 我保证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去那么远的地方。’20年后, 男孩长大了, 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到埃及去, 历尽艰难, 他终于实现了夙愿。他在金字塔的下面, 写了一张明信片给父亲, 上面只有一行字:‘生命不能被保证。’这个故事触动了我的心弦, 让我想起了关于我的平凡却影响我一生的事情……”题目自拟, 续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在这个故事里, 学生看到了与自己相似的经历, 就能进行合理的想象。这也是丰富学生想象力的途径。因此我常常让学生多读报, 多看书, 并让学生把触动自己的故事和故事触发的感想写在笔记本上。只要学生善于整理积累, 就能为写作提供丰厚的内容基础。

(3) 改编优秀故事

学生的想象特点是大胆、无拘无束, 因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很容易被激发的求知欲, 好学、好问、好幻想。因此我想每一个学生都会喜欢故事, 而这个故事往往越曲折越能吸引读者。而曲折的故事往往是环环相扣的。我觉得通过一个优秀故事的改编来让学生打破常规, 运用发散思维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让学生插上更有力的想象的翅膀。这个想法我是受《语文教学通讯》里发表的一篇名为《改写〈庸医与华佗〉》文章的启发。文章认为要想把一篇文章改写得好就要打破常规, 发散思维;进入角色, 情境再现;合理联想, 丰富想象。而我要决定要尝试一下, 因为我发现学生写记叙文时, 总是平铺直叙。我希望通过改编故事的方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故事的角色, 充分联想和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改写。

篇9:生活化作文:放飞儿童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生活化;童趣;感受;想象;感悟;情感

阳光是立体的,智慧是生活的。然而,许多孩子的作文却是干涩的。提起作文,他们就头疼,为了应付任务,在作文中往往东拼西凑、人云亦云、内容单调、缺少真情实感。他们的作文少了孩子们应有的欢笑、嬉闹、赌气、撒娇和稚嫩而可贵的思考,往往就成了“集体”捡钱包、“集体”扶老奶奶过马路的代称,写了一代又一代,似乎成为一种流行病,一直流行到今天。他们的作文失去了生活应有的阳光,抹去了孩子应有的灵气。

多年前,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近年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语文学习实践的理念,懂得作文教学改革的规律,学生作文切忌假、大、空,切忌没来由的乱想象,要言之有物,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指引他们分析、鉴赏生活中的美。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作文教学之路呢?

一、走进生活,开掘童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走进生活可以说是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根本指引。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贪玩,不受约束,不知天高地厚,更不太懂“规矩”,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鲜活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应该从儿童心理出发,指导他们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拓宽孩子生活的空间,让他们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他们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这个世界,去留心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去观察身边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去注视周围事物的千姿百态;感悟身边人的喜怒哀乐。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生活化的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如果把他们成天关在四四方方的“暗房”里,养在暖暖的“花房”里,他们哪能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学生什么经历也没有,如何让他们写出好的文章呢?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不带有任何意图的前提下,投身于现实生活,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获取写作题材;而且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访问、春游、野炊、科技制作、各类兴趣活动等,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儿童特有的兴趣。学生有了鲜活的生活作为功底,自然就会很好地叙事,抒发内心情感,何需再去皱眉编造、拼凑呢?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提升学生的感悟力。

二、再现生活,放飞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五彩缤纷的生活激发了孩子的情思,为作文活动提供了更广的空间,在生活的滋润下,自然会化作美丽的云彩,激扬成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字。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畅想生活场景,畅想未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的做法基本可以分:(1)声音畅想。我们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些有趣的声音,例如,笑声、掌声、喝彩声、叹息声、哭声等,然后引导他们联想,让他们想象发生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在想象时,不给他们任何限制,使他们处于完全的自我理想状态,当学生初步想象出具体内容时,再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命题写作。(2)实物畅想。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随意性,因此,实物联想也是比较好的方法,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随意性,因此,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图、看物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引导他们看物件、谈联想,最后成文。(3)未来畅想。未来是孩子向往和企盼的内容,但是谁也不能预测未来,它的不确定性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很好的载体和内容,例如,《十年后的我》《我是未来设计师》等内容都是学生乐于表现的。这类作文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三、感悟生活,提升情感

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小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他们独特的思想,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尽管思想不够成熟,或许不够正确,情感体验不够深刻,或偏激,但是这却是孩子们对生活最真切、最原创的感悟,教师只能引导学生,绝不可以扼杀学生的感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着神奇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人情世故。有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有着酸、甜、苦、辣的生活经历……这些自然形成的作文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去观察,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例如:春天到了,我布置了让学生到自然中去感受、去发现。谁先看到第一棵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草,谁先看到第一只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当孩子带着自己的观察结果回到课堂时,那份兴奋、那份激情,就成了他们习作的动力。学生在作文中写到:那身着一身黑色燕尾服的小精灵在我头顶上飞过时,我感到浑身热血沸腾,因为我又一次看到了春天,看到了收获的希望。对于学生亲身体验而形成的独特思想感情,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大胆肯定,积极引导。学生鲜活的感悟,才是他们作文灵性的写照。

参考文献:

黄义.生活化作文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2011(20).

篇10:在数学天空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人们常常把孩子比作美妙的诗人,是因为孩子的想象多姿多彩,充满诗意。在教学“比的意义”这一节课时,我的心弦不由又一次被学生的想象拨响,弹奏出美妙的乐曲。

那一节课,我介绍了比号的来历:“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比号现在的模样了。”学生们被这个数学故事迷住了,他们也从符号的形状了解了比与除法的关系,我自己也不禁有些自得起来。

突然一个学生表示了他对这个问题的兴趣,更可以说是质疑:“那除号中的小短横跑哪去了?”他的话音一落,教室里出现了学生窃窃的笑声。我不禁一楞,随即把“皮球”踢了回去:“你的问题提得很好。哪位同学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自己的猜想告诉他?”

过了片刻,一个学生说:“小短横可能到减法家族里做减号去了。”立即有学生表示反对:“不可能的,因为减法比除法先出现。”又有一个学生犹豫道:“是不是去做分数线了,因为分数与除法关系也很紧密呀。”这时又有学生认为小横线做减号了:“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减法是除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可能认为减法、除法、比有关系,所以就从÷分解出-和∶。”他的说法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我不禁为这个学生的想象暗暗叫好。一个也许是“莫须有”的话题,孩子们竟然讨论得那么热烈,那么执着,想象是如此的丰富,理由是那么的充足,这不正是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吗?

这时一个学生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他快步走向讲台,一本正经地说:“我知道小横线哪里去了。大家请看,(他在黑板上写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从÷中看出来。这条小横线可以看成是分数线,而上下两个点不正可以表示分子与分母吗?我们知道除法和比的关系如双胞兄弟,小横线又怎么会溜走了呢?它只是变了个形象。÷向左旋转90度,成为・|・,左右两个点各表示一个数,|表示比号。为了与数字1区分开来,化为两点即∶。好,我的看法就是这样,谢谢大家!”我情不自禁为这个孩子精彩绝伦的想象鼓起掌来。我追问他:“你是不是看过这类数学故事?”“没有,我只是从比号、除号以及分数的形状联想到的。哦,对了,我刚才说|作比号为了与数字1区分开来,改写为两点的。如果把|写斜一点就成为/形状,就不用改写成两点了。如可以写成3/5,如果我的猜想正确的话,那么是否也可以读成3比5呢?”

我高兴地称赞他的想象很丰富,而且非常合理。我说:“除号与比号的关系是不是你说的那样,我们可以课后查阅资料。不过你从除号、比号、分数的.形状能找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很有创造性。而且你对分数与比的关系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稍后就要研究它。”

一场关于÷的小横线哪里去了的争论结束了,事后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同事们听,同事们认为我没事找事,浪费时间。可是我对同事的看法同样也不以为然:回首刚刚接手的这个班,谁都说头疼,没法教。可我硬是不信这个邪,楞是相信学生,为他们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经常为学生提供讨论、探索的问题,所以学生现在的思维才会这么活跃。这场争论虽然花费了我宝贵的一节课的时间,可我却依然认为很有价值:因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老师越来越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

篇11:创新,需要放飞想象的翅膀的作文

——《一棵长着耳朵的树》读后感

当我看完了杨红缨所写的书——《一棵长着耳朵的树》后,觉得书中的想象既新奇又有趣。

这本书由许多小故事组成,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小人精和迷糊豆》。书中小人精觉得迷糊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一个“真正的小孩”,所以愿意和他交朋友。小人精的无所不能令我惊讶不已,迷糊豆的天真常常令我开怀一笑。悄悄告诉你们,其实,我就是书中的迷糊豆。

书中迷糊豆非常爱想象。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森林公园春游,迷糊豆看见树上的木耳,想象成树的耳朵,能听得见我们说话。话音还没落,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我也觉得动植物能听懂我们的话。我养了几条小金鱼,我把它们当成我的好朋友。当我学习累了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就会站在金鱼缸旁和小金鱼说说话。每当这时候,它们就会摆摆尾巴,眨眨眼睛。我想它们能听得见我的话。

把云吃进肚子里就能飘起来,这是书中很有趣的想象。我学游泳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变成了一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到海洋的深处去看看海底世界的美丽景色。迷糊豆让树帮他上天,在天上飞翔。如果可以我也想树帮帮

我。因为,我也常常做这样的梦,梦见自己能腾云驾雾,轻轻一跃,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小人精与迷糊豆一起玩,想怎样就怎样,可以尽情干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都是像迷糊豆这样天真可爱的孩子。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只要你充满期待和想象,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些童年的快乐与纯真。也许故事中的小人精就会出现在你的身边,帮你实现了所有美好的心愿和梦想。

篇12:优化课堂教学 放飞创新翅膀

优化课堂教学 放飞创新翅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就应该给学生预留探索创新的时空,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环境,让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 者:陈世金 作者单位:福建仙游县城东中心小学刊 名:小学教学研究 PKU英文刊名: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年,卷(期):“”(11)分类号:关键词:

篇13:放飞语文想象的翅膀

一、积累丰富表象

表象指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而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知识经验的多少, 决定着表象的多寡。表象贫乏, 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 其想象则开阔、深刻。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充分利用知识的积累来丰富学生的表象, 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做法为:

第一, 引导学生精读优秀诗文, 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 充实表象, 并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如学了有关流水描写的诗句:“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碧水东流至此回”, “春来江水绿如蓝”, “黄河流水鸣溅溅”, “桃花流水鳜鱼肥”, “黄河远上白云间”等等, 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的感情和景物并形成对水的各种表象。通过比较阅读, 学生意识到, 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 所以可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 表达不同的感情。

第二, 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 增加学生对事物的表象。如教《小桔灯》时, 要求学生尝试着做盏小桔灯, 体会其朦胧的、桔红的灯光, 从而理解小桔灯的象征意义;教《看云识天气》时, 配以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形状;教《望天门山》时, 借助幻灯投影图象,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

第三, 布置课外活动, 让学生有目的地去直接感悟实物形成表象。如写小作文《梅》, 先告诉学生梅的性格, 如高洁、凌霜、傲雪等;再让学生比较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中“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中“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所表现出的梅的不同个性, 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借梅抒情, 何以如此不同?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思想感情不同, 因而对梅的表象也就不同。然后再布置学生进行课外观梅活动, 让学生去仔细观察, 写出自己心中的梅。

二、语言训练

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 语言始终都在指导和改进着形象形成的过程。有了丰富的表象, 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 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如果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生动的语言, 就像“茶壶里煮饺子”, 倒不出来, 学生的想象将永远停留在直观、表面的水平上。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 我切实抓好以下三点:

第一, 语言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体会准确遣词造句的表现力量。如辅导赏析《荷塘月色》时, 讲到“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时, 引导学生对这一“泻”字细加咀嚼、推敲, 又以“流”和“淌”字与之比较, 学生意识到用“流”与“流水”有重复之病, 用“淌”又会引起有声的感觉, 而月光是无声的, 这里的意境是宁静的, 所以, 用“流”和“淌”都显得意味不足, 唯有“泻”字生动而传神地将那片清澈的月光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二, 学会表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所想象的描述, 要求条理清楚, 语言生动、流畅。如教《沁园春·雪》时, 要求学生根据词中的描绘, 在头脑中再造出一幅祖国北方冬天的景象,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再造想象, 学生不但锻炼了想象能力, 而且由于语言的调节而提高了想象的水平。

三、写作训练

想象决不是表象的堆砌, 而是按表象的自身规律“重新组合”, 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 受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支配, 与敏锐的观察力密不可分。因此, 培养学生想象力可从观察入手, 进而分析, 再进人想象。如作文教学中, 让学生根据一幅画面内容是一位小姑娘悄悄趴在地上聚精会神地看几只蚂蚊和一只瓢虫的图画, 发挥想象, 写一篇章话或者故事。先要求学生仔细看清蚂蚁数量、队形和走向, 然后启发学生设想蚂蚁与瓢虫之间将会发生什么事———爆发一场殊死战斗, 战斗的结果一定是孤单的飘虫不敌越来越多的蚂蚁群, 瓢虫成了蚂蚁的盘中餐。还可以想出许多蚁群凯旋而归、庆祝胜利和饱餐的情节。学生激发了兴趣, 想象丰富, 写作起来便得心应手。又如诗歌教学中, 由于诗歌困于篇幅, 往往是点到为止, 不能展开而留下空白, 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体会这“意无穷”, 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加以补充。

篇14:放飞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 写作训练 兴趣培养 发展能力 想象作文

“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激发写作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有强烈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作负担。作文教学应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周围世界那些鲜明的形象,亮丽的色彩,美妙的声音。这些都像一幅幅立体生动的图画,会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在他们的眼里,山呀,水呀,星星,月亮,周围世界的一切都是活的,会跑也会飞,会说也会唱。因此,我们在作文时可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欣赏四季的变化,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生命的神奇,引发心灵的思考。学生置身其中,似乎也变成了鲜艳的花朵、可爱的蝴蝶……我经常领我的学生做这样的体验,在大自然的启发下学生写出了《雨滴的对话》《一片落叶的自述》《冬天的童话》等一篇篇优秀习作。学生在作文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的兴趣赋予任何没有生命的物体以生命;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二、捕设想象情境,丰富想象材料

作文教学的形式应当灵活多变,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是一种极好的训练方式。它通过向学生提供一段话或一个概述性的情节或细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更新、更美的故事情节,充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揭示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思想内涵。这样的作文训练很受学生欢迎,没有了“不知从何下手”的烦恼,又充分体现了写作的自由,结果更是惊喜连连。这就如给孩子一根放风筝的长线,至于风筝的图案和放的高度,全由孩子自己去把握。

三、借助教材内容,拓宽想象思路

作文时展开想象,可使所写的内容思路开阔,形象具体、丰富、生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有着严密的推理和丰富的内涵,情节上总有可供想象的天地。因而,作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开展想象性作文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授之以渔”。

1.情节扩充法。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画面或暗示一种情境,引导学生在认真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展开合理想象,补充细节,丰富内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巨大痛苦,作者是通过心理活动侧面来描写的。那么邱少云的心理感受会是怎样的呢?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他的神态、动作进行想象,从而感受英雄在烈火中铸就的伟大精神。

2.故事延续法。可以对未曾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假设,让学生成为其中的一个人物,紧紧抓住诱发因素,让学生从“已知”的内容向“未知”的方面展开想象。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在《凡卡》一文中,当凡卡满怀希望地把信寄出去后,爷爷能收到吗?爷爷在乡下会怎样想念凡卡呢?小凡卡后来的命运又会如何呢?让学生大胆去想象,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火花。

3.假设训练法。可以要求学生想象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言行和表情。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就“小女孩生活在吃人的罪恶社会,最后冻死街头”这一悲惨结局,引导学生想象:假如小女孩生活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里,她遭遇又会是怎样的呢?如果你遇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做呢?

4.词语连缀法。即变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形象的画面,例如用课文中所学到的词语“鲜花、紧张、欢腾、泪花”等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关但放在一个特定情节中又紧密联系的词语让学生写一段话,学生会以想象为媒介,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思索,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长期坚持,反复练习,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的创造力和敏捷的构思力。

篇15:让习作放飞想象的翅膀

一、立足课堂, 寻“源”取“材”

语文课堂是学生走向世界, 走进生活的一个窗口, 立足课堂, 寻“源”取“材”, 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 使学生耳濡目染, 进入情境, 放飞想象的翅膀。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我通过绘声绘色地描述创设悲凉的情境, 拨动学生同情的心弦。之后,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想象成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的情景。教学《穷人》后, 可根据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矛盾心情及渔夫善良的决定, 让学生大胆想象, 以《桑娜拉开帐子后》为题, 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利用原有课堂的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造想象,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进行合理的想象。

二、创设条件, 自由想象

给孩子一片空气, 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 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 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 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 给孩子创造的空间, 让他们快乐的成长。为了加快“创造”的步伐, 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 打破对他们的种种的束缚,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 大胆地实践, 自由地创造。创造想象一定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要从现实的大地上起飞, 脱离开现实生活的创造想象只能是胡思乱想。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生活面,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 大胆放飞想象的翅膀;关注自己的心灵变化, 怎么想就怎么说, 怎么说就怎么写。每个人的内心世界, 个性特征、情感活动的复杂不是一个小学生可以理解的, 用语言文字反映更是小学生认识能力所不能及的。因此, 我经常鼓励学生们互相借阅, 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给学生创造多动手、多实践的机会, 给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空间。

三、开拓思路, 激发想象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 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文心雕龙》讲:“寂静凝虑,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这是把想象看作“奴文之首术”。因此教师就要因题而异, 通过巧妙的诱导, 恰到好处的点拨, 辅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 引导他们不拘泥于眼前的现实, 跨越时间的限制, 冲破空间的阻隔, 开动脑筋, 放开胆子, 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中, 没有生命的物体可以变活, 人可以像小鸟一样长着一对翅膀, 过去的可以来到眼前, 未来的可以变为现实……如:我在教完《小木偶奇遇记》这篇文章后, 我布置学生学完课文后写一篇续写的文章即《梦想》。小仙女给了小木偶多种表情后, 小木偶心中充满了希望, 想象自己将来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不再受人欺负了。那么, 小木偶的这种幻想会实现吗?让学生充分的想象小木偶的将来的生活是怎样的?还会遇到什么事?这就需要学生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展开想象的翅膀, 续写《梦想》, 无论这梦想的结果如何, 都应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的思路越开阔, 想象就越丰富, 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 激发学生“说”和“写”的欲望, 使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迫切的想去“说”去“写”, 使其“需之切, 乐其业。”

四、利用插图, 创造想象

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 具有情节的浓缩性的特点, 如果就图讲图, 学生的想象会受到插图内容的限制, 使插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想象的绊脚石。因此, 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推想图中未曾出现的内容。把插图作为想象的发端, 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的天地。如:《小音乐家杨科》的插图, 突出了小杨科渴望得到小提琴, 而胆怯地走向地主食具间去看一看地主仆人的小提琴的过程。这幅插图主要反映小杨科当时的心理活动, 于是我要求学生把他的这种心理写下来。

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 他们抖开了想象的翅膀,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小杨科的心理活动。王长柄同学这样写:“小杨科已经进入了食具间, 他每走一步都十分小心, 生怕弄出声响, 但四周很静。此刻, 他真希望月光能理解他, 收起那冷清的光辉;他希望墙角的蝈蝈叫得更响亮些, 为他的脚步声做掩盖。当他来到小提琴前他兴奋极了, 深情地抚摸着小提琴, 心里呼唤着小提琴我终于见到你了!他仿佛在尽情地拉着小提琴并有许多人围着他跳舞, 他完全沉醉在美妙的幻想中……”这段描述, 运用联想写出小杨科见到小提琴的喜悦心情, 更激起人们对小杨科的同情。这样, 只有饱蘸深情的笔触, 才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才能写出绚烂多姿的创造性的想象作文。

五、发挥联想, 展开想象

联想是想象的基础, 要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就要发挥学生的联想功能。有句话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寻找源头活水, 如何将活水真正引出来, 就得依靠教师在相关课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写实在事物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写写《明天的梦》、《假如我是……》、《二十年后我们再相聚》等之类的文章。富于幻想是少年儿童的天性, 而幻想又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教师若把作文与幻想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写创造新的机器人, 登上月球、火星, 建造多功能房屋等, 当然在这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不能信口开河, 要抓住能触发学生展开假想的诱导物, 步步引发, 使“假”得有理, “想”得有据。这样, 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科普读物的兴趣, 又有利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上一篇: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案例下一篇:小学六年级科学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