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就职演说

2024-05-03

总统就职演说(通用6篇)

篇1:总统就职演说

一、引言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政治演说,它由总 统在就职时向国内外公开发表、宣布自己的施政纲领,说服公 众接受并支持自己的观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作为一种独特 而重要的文体,是一个研究热点。这其中学者们研究关注的焦 点之一就是肯尼迪的就职演说。第35 任美国总统约翰·菲茨 杰拉德·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 第一次就职演说被并称为20 世纪最令人难忘的两次美国总统 就职演说,共计1355 个单词的演说成为激励型语言和呼吁公 民义务的典范之作。在他的就职演说后,约有四分之三的美国 民众认可了新总统。该演说何以具有如此的说服力?本文拟 从象似角度作出解读。

二、象似性原则与肯尼迪演说

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亦即语言的形 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 的,是有理可据的。(沈家煊,1993;赵艳芳,2001:155-162)象 似性在语言教学、英汉对比、语用分析、文体分析中应用广泛。支配语言的象似性用法的法则称之为象似性原则。象似性原 则频频现身于各类语篇中,使语篇呈现出不同的文体特征。从 象似性的角度对就职演说加以研究能揭示其文体效果产生的 深层原因,并且对于欣赏和学习演讲技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为了论述方便,笔者将从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对称象 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等几个方面对肯尼迪的就职演 说加以分析。

(一)距离象似性

海曼(Haiman,1983:872)提出,语言表达式之间的距离对 应它们所表示概念之间的距离。雷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and Johnson,1980:126-133)从隐喻的角度讨论了距离象似性问题。他们提出,语言成分的毗邻程度体现了概念之间互相影响的 程度。请看下面的例子:

And so,my fellow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My fellow citizens of the world,ask notwhatAmericawill do foryou,but what togetherwe can do for the freedom of man.

一般说来,我们常用的是“do not ask what...”的句式。而 在这两句当中,肯尼迪有意将“not”置于“what”之前(当然也有 出于对称考虑的需要),“not”和问的内容紧密相连,充分表达 了肯尼迪对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的看法,很好地激励了美国 人民和世界人民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情。

语篇中距离象似性与模写,字符距离,词语间距;社会距 离,交谈者距离;融合,插入,迂回,整散结构等修辞格及文体特 征紧密联系。(王寅,2000)肯尼迪虽赢得了1960 年的总统大 选,但是他的年轻、天主教身份、美国民众的有限支持使得民众 对他能否公正的履行总统职务疑虑重重。为了消除疑虑,肯尼 迪可谓不遗余力。他的就职演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我 们”,始终强调他本人是其中一份子。肯尼迪拉近了高高在上 的总统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放低了姿态号召公众用宗教的宽容 心服务于国家的安康;跨越了意识形态的鸿沟,呼吁全人类团 结起来,共同反对专制、贫困、疾病和战争。肯尼迪作为美国总 统前所未有的与普通民众站在了一起,激发了民众内心的价值 和情感。

(二)数量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指语言符号的数量与其所表示概念的量和复 杂程度存在一致性关系。(王寅,2001:352)数量象似性其实 也是雷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and Johnson,1980:127)所说的空 间隐喻起作用的结果。语言表达式是容器,它们的意义是容器 的内容。当我们看到容器很小的时候,我们认为它们的内容也 少。当我们看到容器很大的时候,我们通常认为它们的内容 也很多。把这一思想应用到管道隐喻上,我们会得到如下认 识:形式越多,内容越多。新任总统要通过就职演说有限的篇 幅,清晰、恰当地传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以激发民众情感共 鸣,赢得信任和支持。肯尼迪就职演说全文1355 个单词,句法 形式多样,包含了简单句、复合句、复杂句、长句和短句。总统 在表达决心,发出号召的时候偏向于结构上复杂,语义上也复 杂的句子。请看下面的例子:

Let the word go forth from this time and place,to friend and foe alike,that 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born in this century,tempered by war,disciplined by a hard and bitter peace,proud of our ancient heritage,and unwilling to witness or permit the slow undoing of these human rights to which this nation has always been committed,and towhichwe are committed today at home and around the world. 这个句子信息密度强,五个短语描写新一代美国人,两个

“to which...”定语从句限定“human rights”,强有力地表现出

作者简介:莫艳艳(1982—),女,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Vol.23.NO.5 Oct.2010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第23 卷第5 期 2010 年10 月 153 新一代美国人的经历和特点足以确保他们完成父辈传下的光 荣使命,也清楚地向全世界表达出美国捍卫人权的决心。同样地,下面的句子通过插入语、并列及头韵的运用恰当 地传达了美国人愿为确保自由的生存及最终胜利付出任何代 价。

Let every nation know,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bear any burden,meet any hardship,support any friend,oppose any foe,in order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

句法形式的多样化既使得演说张弛有度,时刻吸引民众的 注意力,又使得演说向心力极强,随时激发民众共鸣。

(三)对称象似性

对称象似性是指“在概念上具有同等重要性和并列关系的 信息在表达上具有对称性”。(赵艳芳,2001:161)人具有追求 对称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源于人体自身所具有的基本对称性。(Norrman,1999:62-63)在政治演讲中,演讲者出于表达并列 意义的需要,也出于满足听众追求对称的天性从而激起其共鸣 的考虑,大量地使用并列结构。

该演说中肯尼迪用了六个以“To...”开头的并列结构来表 达美国对不同程度的盟友,对联合国,对敌方阵营的不同态度。这些态度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同等重要,因此处于并置的地 位。同时,这些结构的并置也起到了一种对照的作用,极为清 晰地传达出了美国对外政策的不同,起到了敦促各国保持或寻 求与美国建立良好关系的作用。他还用了四个“Let both sides...” 这样的并列结构来劝说和敦促以苏联为首的敌方阵营 采取与美国一样的政策。这样的并列结构对帮助美国树立正 面形象,赢得更多的支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肯尼迪采用的并 列对照结构还有很多,如“symbolising an end as well as a beginning,signifying renewal as well as change”,“United,there is little we cannot do..Divided,there is little we can do...”等。

(四)标记象似性

顺序象似性指语言形式的顺序与时间顺序具有一致性,并 且与文化观念密切相关。(王寅,2001:361)

标记象似性指“标记性从无到有的顺序象似于认知的自然 顺序及组词的一般顺序;有标记性象似于额外意义,无标记性 象似于可预测的信息。”(王寅,2001:369)一般说来,主语放在 句子开头是无标记形式,句子使用主语是无标记形式;相反,倒 装句和祈使句是有标记形式。请看下面例句:

In your hands,my fellow citizens more than mine,will rest the final success or failure of our course.

该倒装句具有明显的标记特征,比正常语序更能传达出肯 尼迪作为新任总统亲民,充分重视普通民众的良好形象。该演说沿袭古希腊、罗马的修辞、文风,精心选用圣经语言 句式,注意音韵效果,其风格严肃而庄重。因此,演说中出现的 let somebody do something 这样的口语表达便极具标记性特征。区别于口语表达Let me do it / Let’s sing the song together,演 说中的表达含有一种号召、命令的口吻,恰当地传达出美国人 的决心。第三、四段的两个句子译成汉语当然可以是:从现在 起,从这个地方开始,让这个信息传递到我们的朋友,也传递到 我们的敌人那里⋯⋯,让每个国家都知道⋯⋯。但这样的口气 太婉转了一些而与演说的格调不相称。当代美国惯用法词典 A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Usage(Evans)的有关 讲解是这样的:let is also used to form a peculiar imperative that includes the speaker along with the person addressed,as in Let us be true to each other。这样一来,“let”句型就有一种号召的口 吻,us 也指我们以外的某人或某些人。《圣经》中“创世纪”第1 章3,4,15 段也有类似的句型。

And God said,let there be light;and there was light. And God saw the light,that itwas good;and God divided the light from the darkness.And let there be lights in the firmament of the heaven to give light upon the earth and it was so. 对于熟悉《圣经》的大多数美国民众而言,演说中“let”句 型的多次出现有强烈的暗示。他们是美国新任总统尊重的对 象、信任的对象和团结的对象。

三、结语

政治家们很大程度上依赖语言劝说民众接受他们的政治 主张和改革措施。他们精心准备和策划的演说要能构激发民 众在情感、价值观念上的共鸣才能促使其作出有意识的、合理 的判断。肯尼迪从考虑就职演说时就希望,希望用词可以激起 和平的希望,确定一个新时代的乐观基调。肯尼迪亲自撰写的 就职演说流畅地表达了他的意图,达到了以上目的。从象似性 角度看,该演说因同时运用距离象似性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对称象似性原则及标记象似性原则,而取得了良好的文体效 果,有效地实现其劝说和激励民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美国功能语言学家Givon 的研究现状[J].国外语言学,1996,(4):1 ~ 10. [2]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2 ~ 8.

[3]王寅.象似性:取得文体特征的重要手段[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4):39 ~ 43. [4]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__

论肯尼迪就职演说一文的语言特征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系 马仁良

[摘 要]约翰肯尼迪于1961 年1 月20 日所作的就职演说通篇充满了名句名言, 语言精辟, 言简意赅, 是一篇十分经典 的演说, 本文将从语言的修辞和语言的结构以及语言的风格对其语言特征加以论述。[关键词]语言特征 修辞 语言风格 语言结构

1、引言

为了非常有力地表达其观点和决定以及向他的敌人提出建 议, 肯尼迪用了大量变化多样的修辞格句子类型。他根据需要, 不断变化, 从很短的句子, 甚至从句子片段到相当长而复杂的句 子结构,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大量地使用平行结构和对照以及明 喻、重复、夸张、倒装、反问、头韵, 肯尼迪在演说中那强硬的措 词, 连同他坚毅的下颚、响亮的声音, 一起赋予这一演说以非凡 的力量。他不仅大量使用修辞, 而且在语言结构和语言风格方面 借用圣经的语言风格和引用圣经里的词语,2、平行结构

大量的平行结构, 爱憎分明的激情词语, 是这篇演说词最具

特色的地方。他在演说一开始就用了一个平行结构的句子, 他说 道,W e observe today no t a victo ry of a party but a celebrat ion of freedom , symbo lizing an end asw ell as a beginning, signifying renew al as w ell as change.在这个经过精心雕琢的句子里, 肯尼 迪极力强调了他就任美国总统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它不仅意 味着民主党战胜共和党的胜利(victo ry of a party), 而且他的 当选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国家元首的自由权利的体现(celebrat ion of freedom)它标志着前一届总统(艾森豪威尔)任 期的结束, 同时也象征着新一届总统(肯尼迪)的任期的开始, 因 而这是一个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的大事件(symbo lizing an end asw ell as a beginning, signifying renew al asw ell as change)。肯 尼迪在谈到维护自由, 使其长存不灭时说道: ⋯.w e shall pay any p rice, bear any burden, meet any hardsh ip , suppo rt any friend, oppo se any foe,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在这个平行结构中的几个动词短语的平行使用, 使语言 更加简练, 结构平衡匀称, 声音铿锵有力, 观点鲜明突出, 很有号 召力。另外在谈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时, 他用了三个不定式的平行结构, 他说: ⋯w e renew our p ledge of suppo rt—— to p revent it from becom ing merely a fo rum fo r invect ive, to st rengthen its sh ield of the new and thew eak, and to enlarge the area in w h ich its w rit may run.他在谈到与美国有着同样文化和精神渊源的 西方世界, 谈到第三世界新独立的国家, 谈到生活在亚洲和非洲 贫困国家的人民, 谈到拉丁美洲, 谈到主权国家的世界性大会 ——联合国以及美国的敌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 一共用了六 个平行句, 在这些句子中他的语气有所侧重, 立场和态度鲜明, 他说到: To tho se o ld allies w ho se cultural and sp iritual o rigins w e share,w e p ledge the loyalty of faithful friends, ⋯.To tho se new states w hom w e w elcome to the rank s of the free w e p ledge our wo rd that one fo rm of co lonial cont ro l shall no t have passed aw ay merely to be rep laced by a far mo re iron tyranny.To tho se peop le in the huts and villages of half the globe st ruggling to break the bonds of mass m isery, w e p ledge our best effo rts to help them help them selves, ⋯.To our sister republics south of our bo rder,w e offer a special p ledge, ⋯.To that wo rld assembly of sovereign states, the U nited N at ions, our last best hope in an age w here the inst ruments of w ar have far outpaced the inst ruments of peace,w e renew our p ledge of suppo rt, ⋯.F inally, to tho se nat ions w ho would make them selves our adversary,w e offer no t a p ledge but a request.接着肯尼迪在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出呼吁时又连续用了四个“let bo th sides⋯”这样的平行结构, 他说到: L et bo th sides exp lo re w hat p roblem s unite us instead of belabo ring tho se p roblem s w h ich divide us.L et bo th sides, fo r the first t ime, fo rmulate serious and p recise p ropo sals fo r the inspect ion and cont ro l of arm s, and bring the abso lute pow er to dest roy o ther nat ions under the abso lute cont ro l of all nat ions.L et bo th sides seek to invoke the wonders of science instead of its terro rs.Together let us exp lo re the stars, conquer the deserts, eradicate disease, tap the ocean dep th s, and encourage the arts and commerce.L et bo th sides unite to heed, in all co rners of the earth, the command of Isaiah —— to“undo the heavy burdens, and(to)let the opp ressed go free.”可是在发出呼吁之前他却一方面摆出 一副既友善又恐吓的样子说道: So let us begin anew —— remembering on bo th sides that civility is no t a sign of w eakness, and sincerity is alw ays subject to p roof.L et us never nego t iate out of fear, but let us never fear to nego t iate.从以上 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肯尼迪用了多种平行结构, 既有句子结 构的平行也有动词原形、分词和动词不定式的平行, 这是这篇演 讲稿的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3、隐语的运用

肯尼迪在这篇演说词中运用了很多隐语, 隐语在其中起到

了形象生动和画龙点睛的效果。例一, 肯尼迪在谈到过去有些国 家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 到头来却失去了自由, 认为这是一 种非常愚蠢的行为时, 暗示和威胁这些国家不要投入到社会主 义国家的怀抱, 他说到: ⋯ in the past, tho se w ho foo lish ly sough t pow er by riding the back of the t iger ended up inside 其 中的by riding the back of the t iger 是隐语, 意思为“骑虎难下;骑虎者终为虎噬”, 意指谋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最终将被社会 主义国家所吞噬。这样的比喻非常形象, 也很深刻。例二, 肯尼迪 在对南美洲国家以老大哥的口吻说要特别作出保证时用了两个 隐语, 一个是But th is peaceful revo lut ion of hope canno t become the p rey of ho st ile pow ers.另一个是.A nd let every o ther pow er know that th is hem isphere intends to remain the master of its ow n house.第一个中将th is peaceful revo lut ion of hope(充满希 望的和平革命)比作了the p rey of ho st ile pow ers(敌对国家的猎 物), 但美国决不会让它成为现实, 决不会让任何敌对国家颠覆 能给我们任何国家带来进步希望的和平革命。第二个中将 Americas(南美洲)比作a house, 意指这个地区决不允许任何 其他国家干涉其内部事物, 让南美洲各国成为这个地区的主人, 这是多么漂亮的话呀。例三, 在谈到帮助联合国扩大其影响和行 使其权利, 不要让联合国成为各国相互谩骂的场所的时候, 他说 道: ⋯to p revent it from becom ingmerely a fo rum fo r invect ive, to st rengthen its sh ield of the new and the w eak, and to enlarge the area in w h ich its w rit may run.这段中多处用隐语, 一是把 the p lace w here discussions are conducted by the members of the U nited N at ions 比作a fo rum fo r invect ive(各国谩骂的场 所);二是把the pow er of the U nited N at ions 比作a sh ield, 其真 正的含义是to st rengthen the pow er of the U nited N at ions to p ro tect the new ly independent and the w eak count ries 三是把 w rit 比作the U nited N at ions Charter(联合国宪章)。例四, 在谈 到和社会主义国家合作时, 他说: A nd, if a beachhead of cooperat ion may push back the jungle of susp icion, ⋯。将a small beginning of cooperat ion 比作a“beachhead”;将deep and w idesp read susp icion 比作a“jungle”其含义是: 如果初次的合 作能够减少彼此之间深深的疑虑的话, 那我们就开始合作吧, ⋯。例五, 肯尼迪在谈到在美国历史上只有几代人能在自由面临 极度危险的时候才被赋予保卫自由的任务, 今天这一重任落在 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 我们决不退缩, 要勇敢地承担起这一重 任时说: The energy, the devo t ion w h ich w e bring to the endeavo r w ill ligh t our count ry and all w ho serve it, and the glow from that fire can t ruly ligh t the wo rld.在这里肯尼迪把 the energy, the faith, the devo t ion of the American peop le 比作 the glow from that fire that w ill ligh t the U nited States and the wo rld。

4、大量的重复

肯尼迪为了使自己的演讲更加深入人心, 更能激发人民的 斗志, 他多次采用重复的修辞手法, 来强化自己的观点, 如: 1)to our sister republics south of our bo rder, w e offer a special p ledge: to convert our g ood wo rds into g ood deeds, in new alliance fo r p rogress, to assist freeman and free governments in cast ing off the chains of poverty.2)bring the absolu te pow er to dest roy o ther nat ions under the absolu te cont ro l of all nat ions.3)The energy, the devo t ion w h ich w e bring to the — 105 —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endeavo r w ill lig h t our count ry and all w ho serve it, and the glow from that fire can t ruly lig h t the wo rld.4)⋯and unw illing to w itness o r perm it the slow undo ing of these human righ ts to w h ich th is nat ion has alw ays been comm itted , and to w h ich w e are comm itted today at home and around the wo rld 5)Fo r man ho lds in h is mo rtal hands the pow er to abo lish all f orm sof human poverty and all f orm s of human life.6)A nd yet the same revo lut ionary belief fo r w h ich our fo rbears fough t is st ill at issue around the globe, the belief that the righ ts of man come no t from the genero sity of the state nut from the hand of God.5、鲜明的对照 对照是故意把相反的字词、短语或从句等平行或平衡地排

列起来, 以便表述相反或相对的概念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可以 深刻地揭示和突出事物的对立和矛盾, 可以使语言简练, 声韵和 谐, 起到鲜明对照的效果。肯尼迪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 多处使 用对照这一修辞方法。如: 1)If a free society canno t help the many w ho are poo r, it canno t save the few w ho are rich.2)L et bo th sides exp lo re w hat p roblem s unite us instead of belabo ring tho se p roblem s w h ich divide us.3)U nited, there is lit t le w e canno t do in a ho st of co416.[ 3 ]张汉熙.《高级英语》〔第二册〕[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 1995, 51-57.[4 ]张鑫友, 刘世平.《高级英语》(第二册)学习指南[M ].中 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 69-79.— 106 —

篇2:总统就职演说

法、修辞、语篇等各个层面,对肯尼迪的就职演说辞进行分析,揭示其文体特征,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肯尼迪的演

讲艺术,并学习一些演讲中的语言技巧,提高演讲水平。关键词:就职演说辞;文体分析;修辞手段

中图分类号:H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926(2004)06 —0407 —04 收稿日期:200420 作者简介:熊莉(19699 个单词的句子7 句, 占总数的 1315 %;含1029 个单词的句子有17 个,占总数的 3217 %;含30241 [10 ] 徐振忠1 英语演说辞文体刍议[J ] 1 外国语,1 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与前总统肯尼迪之间在诸多方面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 尤其是他们的就职

演说背景、演说内容以及演说策略中所采用的修辞格。分析两位总统的就职演说背景、演说内容和演说中所采取的策略, 分析美国在其国内和世界范围内所采取的政策中的变革与传承关系, 可以提高人们对美国文化 从1789 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职以来, 美国历届新任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已经成为 惯例。作为一种政治演讲, 总统就职演说可以展现 总统个人的风采和执政理念。本文将通过对比肯尼 迪与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背景、内容以及演说策略中 修辞格的运用, 来评析两位总统就职演说所承载的 美国政治与文化的传承与变革。本世纪六十年代, 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纷纷起来斗争, 要求独立、争

取民主和自由。当时的美国经济很不景气, 国内政局也很不称定, 政府领导阶层缺乏胆识和 活力。就在这关键的时刻, 约翰· 肯尼迪在竞选中获胜, 成为美国最年轻的总统。

用词准确是这篇演说的一个明显特点。肯尼迪对当时人们的心理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知道自己执政正是全世界处于冷战状态, 整个世界分成两个敌对阵营, 即社会主义阵营和 西方阵营

。至于如何赢得国内民众的支持和赞助1 如何博得世界舆论界的青睐, 这对于肯尼 迪来说还不是胸有成竹的事。他必须号召美国人民参加斗争, ∃

反对人类的共同敌人 苛政、贫困、疾病和斗争。至于如何通过演说来激发听众的感情, 使它产生强大的反响力, 那就要看他 演说的本领了∃ 众所周知, 与林肯一样, 肯尼迪酷爱语言, 他不仅善于用语言传达政策, 更善于 几语言创造他所希望的情绪、态度、气氛或觉醒。他的演说在用词方面达到的凝炼程度, 在 其他总统的演说中是不常见的。如看起来

·意思很简单厂姊妹” , 但仔细咀嚼就不难发现其含意所指我们知道当时的美国 “。, , 4 # ·

已经赫赫育招1 在国际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战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

麟国内生产

和件技发暖达到了登峰造极为地步再加 , ’上它到处插手侵略扩张许多小国家由于经济、, , 军事实力薄刃沟象坟个个郊害伯它对它敬而远之相反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总统在从事 , , , , 一项伟大为吏命呼于斋劝揭小国家摆脱贫困为枷谈与它们建文友好的关系彼此间应亲 , , , 如姊床倩司手足无疑文是肯尼也总统想通过宣传他为沂谓和平” 政策来鼓动群众赢 ,。

“、得国际朋友从表面上着美国政府似乎十分慷慨愿意提共援助但实示上却丧明了美国向来称王称霸以, ,∃, 老大哥自居把推行扩张主义政策随寸侵洛租凉夺≅8Α 国财富的企图作为向外施行的一种特殊政策 ,、。至此, 一个野心勃勃为资产阶吸政客为面住这里, 一肾尼渔再欠重申

着干, 而是叨人男艰池作对。

是标傍“ 民主, 和‘自由” , 伎俩。

“ 美国并没有在制造任何分歧和争端根木无意与哪个国家对 , ” 这又从侧面暴露了羊国政府的野心在自己的人民面前总 , , , , 好让人民相卿自己拥护自己这也是资产阶级演说家惯用的

” ’“ Ι 此、%8, 这个汤耳导豪竟毋不过了游响肯尼迪Ε阵常注意演井为方式, 没有把话说

。绝对而留有一点余地让人们深思回味 ,。“ 我们不作住何保证只是提出要求而已从中 ,”。

。他暗示了对方必须对您为走议作认真思考这徉自信、狂妄科学的发展也会导致人类毁灭、。重复使用” : 88 ,(.> 0(, 6(= +.Δ : < / : 88 ,(.> 0(, ∋ 3 一> : < 8),+ 护这样的句型不仅能形成对称, , , 一

使整个句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且能深化

主题, 听起来真切生动回味无穷下面再请看一些重复句型的使用演说从第六段到第、。

。十一段∃ ’, 2(开头都使用了同释的句型

% ∋(, + 一+ 0 , ’。。8, , 8 , 2(2(% ∋(0 + < : % Η 8/ Ο Π.【Ο < Θ

: 88‘+ 0 ⋯

“ , ”!2(% ∋(0 + < + , 0 % “ % + 0

“ , ”(%∋(0 + 6 已几Μ∃8 4)0 % +..+ 6 3 7 8)+ 0。

二“ , ” 2(%∋ : % 9(.8/ 每0 0 + > 78Δ , ∃。扩,和

∃ , ∃ “ ⋯

“ 以及在第十五至第十八段中重复使用了”Ρ + % 7(% 7 0)/ + 0、这个句型。

这种童复现象颇具有语言魅力观众或读者丝毫感觉不到冗词赘句相反让人感。, 到前后呼应∃, 又段落分明结构井然1 同时说话的语气也得到了加强整篇演说洋洋洒洒生 ,。, 动富有感情色彩无疑这种巧妙的布局增强了语言的连贯性 ,。,。

三比喻 Χ);3.+ 0(, Θ Μ+ + + ∋、一篇优秀的文章常常少不了修辞祛演说更是这样肯尼迪这篇演说可以说是一本修辞 。学大全文中大量使用隐喻∃、提喻、夸张等手法尤其以隐喻见长 ,。

下面我们就举例说明

稳喻 < ‘+ % : 6 ∋(.不!∋(0 + 9 ∋(,((8)0 ∋8Δ 4 Η “;∋% 6(9 + 1 7 Δ ,.)/)‘!∀

% ∋ + 7 :(΢(, % ∋+ %);+.一+ < 一/+ / ”6 淞)/ “ 6 :.“ ·

Κ 在这里肯尼迪将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比作是骑虎难下

。、, 作为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阵营美国政府当然不希望看到自己的盟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的同盟者作为政府代言人的总统叠然也不例外他竭力呼吁盟友不要与社会主义阵营站在 。一起遥相呼应,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肯尼迪对社会主义国家所持的态度Β

≅3 七

。一5 % ∋)0 6 + : + + ,3 8.+ =(83 %)(<(, ∋(6 + + : < <(% 7+ +(> + %∋ + 6.+ Δ(, ∋(0 % 一“+ 6(9 +.0∃ 6 :.:∃ ∀ 川

这里肯尼迪又把和平革命的希望_______比作为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敌对国的牺牲品” 然 “

。而他要保证它在咖安全不使其离已就得施行他的特殊政策这就表朋肯尼迪决不会甘 , , , , 心示弱为了确保他的政策的贯彻执行他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动武力决心与社会主义。, , , 阵营对。一着干类似这样的隐喻还很多读者不妨在阅读过程中细细加以品味譬如1 。

二‘、一、演说背景

奥巴马在竞选总统中得到了肯尼迪家族的支 持, 被视为是可以继承肯尼迪政治遗产的“年轻 人”。巧合的是, 奥巴马生于肯尼迪就任总统的

1961年。奥巴马与肯尼迪确有几分相似, 两人的

祖辈都具有移民背景: 肯尼迪的祖父移民自爱尔 兰, 而奥巴马的父亲来自于非洲肯尼亚。他们的父 辈都曾经历初到美国时的不公正待遇, 激发了他们 努力奋斗的决心和意志。两人都毕业于哈佛大学, 都是参议员出身, 都因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精彩发言而一夜走红。也都写过畅销书: 肯尼迪在

1956年出版的《勇敢者的画像》, 被译成了几十种

文字, 并为他赢得了普利策传记文学奖;时隔50 年后全面阐述奥巴马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张的《无 畏的希望: 重申美国梦》, 也为民主党和他本人赢 得了广大选民。

1961年1月21日肯尼迪就任总统时, 美国国

内正处于战后第四次经济危机, 民权运动高涨;国 际上, 苏联的咄咄逼人、西欧和日本的迅速发展、亚非拉的崛起, 都使美国的全球扩张受挫。于是, 肯尼迪在大选中就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 倡 导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各个领域 开拓新天地;加上他年轻气盛、身世显赫, 美国人 纷纷投票支持他。而奥巴马在竞选中以“变革” 为主题, 强调结束伊拉克战争、实现能源自给、停 止减税政策和普及医疗保险等, 并承诺实现党派团 结、在国际上重建同盟关系、恢复美国领导地位。奥巴马就职演说的主题和目的, 就是唤醒人民的信 心、决心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 共同渡过美国现在 面临的经济危机难关。

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和第44任总统奥巴马 都是美国历史上较为年轻的当选总统。他们都有着 法学的教育背景, 擅长公共演讲;他们借助当时的 科技媒体发表就职演说, 影响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 程度。当年, 肯尼迪之所以能够战胜尼克松, 在很 大程度上归功于广播电视的力量, 而今奥巴马战胜 麦凯恩, 则得益于网络媒体的发展对美国人产生很 大的感召力, 从而获得广大选民的支持。

二、演说内容

在演说中, 两位总统都提到先辈的忍辱负重, 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用先辈的经历说话, 既表明 了该政府建立在各届政府执政理念基础上的合法性 和形象, 也是政治上的煽情, 起到了更大的鼓舞 作用。

美国人有着浓重的领袖情结, 即使面临巨大的 危机, 美国人依然看重世界的领袖地位。肯尼迪号 召“建立一个把东西南北联在一起的伟大的全球 联盟来对付这些敌人, 以确保人类享有更为富有成 效的生活”;而奥巴马在演讲中说, “对于每个追 求和平和自尊的国家和个人而言, 美国都是朋友, 我们愿意再次领导大家踏上追寻之旅。”力主在维 护美国霸主地位的同时, 使世界格局发生一些 变化。

两位总统都欲平衡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在为 富人阶层谋利益的同时, 针对中下层民众减税, 加 大公共开支, 加强医疗保障, 加大教育投入等。肯 尼迪相信, 如果什么事物有足够的力量去感动人

卢丙华: 变革与传承———奥巴马与肯尼迪就职演说评析

B IAN J IANG J ING J I YU WEN HUA 59 民, 并且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就可以离人民的心更近一些。而奥巴马在演说中强调“偏袒富人的国 家无法长久”, 与肯尼迪的“一个自由社会如若不 能帮助众多的穷人, 也就无法保全少数的富人”, 具有相同的含义。

肯尼迪通过较为特殊的结构聚焦“自由”

(1 iberty)这一全体国民乃至整个世界都熟知和关

注的话题, 表达了确保自由的存在和自由胜利的勇 气和决心。作为典型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 整体上 还是借助了欧美人共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特 别是民主自由、美国理想等途径来传达其一般会话 含义。而在本质上, 联系着奥巴马与肯尼迪的, 是 他们那种开创未来的历史感。

三、演说策略

两位总统在演说中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复数使 用。一方面, 这样的演说使听众感到亲切, 容易赢 得支持;另一方面, 可以唤起一种团体意识, 使演 说具有很强的煽动性。为了使就职演说充分体现它 所负载的美国历史与文化含义, 给听众留下深刻印 象, 他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修辞手段。

1.排比parallelism。排比是指用结构相似、语

气一致、关系并列的一组语句, 接连表达几个相关 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运用排比演讲, 可使演讲产 生感人肺腑、振奋人心的威力;可使演讲的气势如 同磅礴的江水, 汹涌向前;可使人感情奔放四溢、豪情万丈。肯尼迪的演讲中在如何处理“两大强 大阵营”的关系问题上, 运用了结构相同的四个 短语“让双方⋯⋯”表示强调和层层深入。通过 排比, 既使得他对这些团体的承诺划分出层次, 也 与对敌对国家的要求显示出差异, 展示其政策的区 别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奥巴马在缅怀先辈时接连用 了三个“为了我们⋯⋯忍辱负重, 辛勤耕作, 乃 至征战、牺牲⋯⋯”排比句的使用可谓是别具匠 心, 使整篇文章布局合理, 层次分明, 加强语气。这种结构方法是极讲究的, 既能全面深刻地表达主 旨, 体现出层次和分寸, 又能使演讲从整体上产生 朗朗的节奏、激越的韵律和明快向上的气势。

2.反复repetition。反复是指通过重复同一单

词、词组或语句使人加深印象, 重复部分往往含有 强烈的情感或优美的节奏。演讲中相同的语言形式 反复地使用叫“重复”。演讲中为加强印象、突出 主题及展现情感等, 经常运用相同语言形式的 “重复艺术”, 不断对重要词语进行重复。如: 肯 尼迪的就职演说中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了“ To those⋯⋯(对那些⋯⋯)”;奥巴马在讲到面临的

挑战时, 连续三个段落的开头都用了“Today(今 天)⋯⋯”

3.头韵alliteration。头韵是英国文学作品中使

用相当广泛的一种语音修辞手法。这种押韵的技巧 在肯尼迪的演说中也有所体现, 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优美。如: “friend and foe”(朋友和敌人)在 肯尼迪和奥巴马的演说中均有出现。“foe(敌 人)”是“enemy(敌人)”的较为文雅或古老的 形式, 一般来说, 人们会使用“enemy”。在这里 使用“foe”是为了和“friend”重复辅音[ f ] , 增 强了节奏感、感染力和演讲的气势。

4.对照antithesis。对照是运用在意义或感情 上对立的词, 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或对照。对照不同 于比喻, 它把两个概念对比, 不是指出其相似点, 而是指出其差异。使用对照法来增强语势和使演说 更为生动形象。如: 肯尼迪的演说中, “如果一个 自由的社会不能帮助贫穷的大多数, 那么它也不能 拯救富有的少数人”的“the many(多数)”和 “the few(少数)”与“the rich(富人)”和“the poor(穷人)”。这和奥巴马演说中“你们不可能

拖垮我们, 我们定将战胜你们”的“you(你们)” 和“we(我们)”与“outlast(拖垮)”和“defeat(战胜)”, 在两个分句中交错使用, 使句子整体上

达到一种平衡。表现出他们期望在历史与现实的衔 接时刻, 唤起民众的信心、力量和献身精神, 以牢 牢地抓住听众的心。

5.隐喻metaphor。隐喻又称“暗喻”, 它直接

把被比喻物说成比喻物, 是明喻的隐含形式。在肯 尼迪和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 大量隐喻的使用让听 众意会, 从而增强了演说的美感和表现力。如肯尼 迪的演说中把“美洲”比作“家园”, 把不容许别 国干涉美洲的事务, 形象地说成“仍然想做自己 家园的主人”。而奥巴马在演说中将美国所面临的 世界经济危机和国际形势比喻成“严峻的寒冬” 和“可能会发生的风暴”。比喻形象、贴切、有 力, 既简练、含蓄, 又寓意深长。

此外, 肯尼迪与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还引用了 《圣经》中的话语, 使演讲表达准确、富有感染 力。又引用了一些名人先贤的话, 或采撷一些警 句、成语、谚语和典籍中的话, 使演讲生色增辉。把奥巴马与前总统肯尼迪的就职演讲进行比较, 从 很多角度和不同程度上可以说, 奥巴马是肯尼迪的 传承者。参考文献:

[ 1 ] 李志坤,刘宗强.肯尼迪就职演说词的语用含义探究[ 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4).[ 2 ] 任泽湘.约翰·肯尼迪就职演说辞格探析[ 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6(3).[ 3 ] 李天道.外国演讲辞名篇快读[M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4.[ 4 ] 方梦之,张顺梅,等.译学辞典[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 ] 张汉熙,王立礼.高级英语:修订本第二册[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6 ] 武传涛.著名演讲辞鉴赏[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 7 ] 谢祖钧.英语修辞[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摘 要] 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当晚他发表了获

胜演讲。这篇演讲条理分明、框架清晰、语气温和、富有亲和力、激情四射、富有感染力,演讲用词具有大众化、平民化特征。句式表达具有多样性,使语言表达强略得当,舒展自如。在修辞上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反复、对比等手法, 公众演讲作为一种极为特殊的文体,既不同于日常谈 话、即席演说等口语体裁,又不同于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学 体裁。它兼具口语和书面语两种文体的语言特点,同时,又 和这两种文体有着明显的差异。它扬口语浅显易懂之长,弃 口语松散杂乱之短;既保留了书面语庄重文雅之风,又不失 口语生动感人之韵,使人听来感到铿锵悦耳,感情充沛,极富 感染力和号召力。“文体”一词,源于英文的“style”,它包含 着语体和风格两方面的涵义。[ 1 ]它既可指某一时代的文风, 又可指某一作家使用语言的习惯;既可指某种体裁的语言特 点,又可指某一作品的语言特色。本文就语言文体风格方 面,从语篇风格、词汇风格、句式风格、修辞风格等方面对奥 巴马的获胜演讲(victory speech)作一些具体的分析。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J r.)在2008年11月4日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当选美国第56 届总统,并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他的演讲技巧 在当晚获胜演讲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此演说言辞华美,气 势雄伟,极富感染力,被认为是一篇演讲中的经典之作。一 语篇风格(一)语篇结构

这篇演讲条理分明,框架清晰,独具匠心的语篇结构是 其一大特色。“结构工整的演讲比结构零乱的演讲更易于为 听众所理解。”[ 2 ]研究表明:清晰的结构是与听众的理解力 和记忆力紧密相连的;它会影响听众对演讲者的可信度的判 定。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演讲的质量。演讲的组 篇应按人们对事物的自然反应及思维模式进行。一篇好的 演讲必需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工整。[ 2 ]总统获胜演说是 一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广泛影响力的语篇。其结构模式 3 [收稿日期] 200828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课题(高等教育XJK08CGD008号)[作者简介] 曾亚平(1963—),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第3期曾亚平,黄振定:论奥巴马总统竞选获胜演讲的文体风格 当然不容忽视。奥巴马的演讲可分为四个部分: 1.阐述了这次总统选举的历史意义。暗示奥巴马的当 选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因此,他的当选也是民众的胜利。2.用细腻的笔触和激昂的语言,真诚地传递出对竞选

对手、竞争党派、亲朋好友、广大选民乃至国际社会的由衷感 激、深情答谢和高度赞誉。

3.用简洁的笔墨和精炼的语言,准确地传达出对建国

历程、时代功勋、国际挑战、政治方略和政治信念的精要评价 和精辟回答。

3.用518个字的特写方式,重点讲述了了一位亚特兰

大的106岁的黑人老妇人安·尼克松·库柏热心投票的爱 国热情,并从她的视角回顾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繁 荣的过程,也回顾了美国消除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成为一个 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的历程,以此来审视现实和展望美好的 未来。

(二)语篇特色

一篇演讲的语篇风格相当关键,因为它决定了这篇演讲 的整体基调,而其他所有文体因素均以语篇为基础。尽管有 时语篇并不像其他文体特征表现得那么清楚直接,但对于整 篇演讲是否成功,语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奥巴马 的总统获胜演讲,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语篇风格: 1.语气温和,富有亲和力

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来自美国的中 低层,富有社区工作经验,了解普通美国民众的心声,强调 “平等”、“自由”,他的获胜演讲辞语气温和,富有亲和力。例如在第一段中: Hello, Chicago.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America is a p 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 tonight is your answer.在演讲的一开头,奥巴马不是直接称呼“我的朋友们”

或“女士们、先生们”之类,一句“Hello, Chicago”便与众不 同,随着下面潮水涌动的欢呼,这一句已经代表所有。美国 总统们的获胜和就职演说第一段一般都是很抽象的语言,而 奥巴马在第一段开头,正如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中所说的: “我们不把今天看成是一个政党胜利的日子,而看做庆祝自 由的佳节。它既象征着结束,也象征着开始;它意味着继业, 又意味着更新。”[ 3 ]他用三个“如果”引出话题,最后用一句 “你们今晚正是对那些疑问作出了回答”,通过这三个反复, 首先表明了美国的伟大,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当选完全是大多 数美国公民的认同,他的当选是广大人民的胜利,最后让听

众有了“我们的总统、人民的政府、为人民的政府”诞生了的 共鸣。

2.激情四射,富有感染力

美国历史上出现过多个优秀的政治家,如林肯、肯尼迪 和马丁·路德·金,他们成功的第一步都源自热情奔放、富 有号召力的演讲。在传媒日益发达的当代,这一点尤其重 要,因为演讲直接关系到能否感动选民、取得共鸣,奥巴马的 演讲,既激情四射、振奋人心,又格调高雅,富有感染力。如 第二、三、四段中使用了多组长排比句,他将大选人们排长队 投票的场景,将全社会各层次人们全部列举出来向所有人宣 告:美国在发生改变,美国会因为他的当选而发生改变,美国 仍然充满希望和活力,美国因为所有人的融合而强大。而其 中的:Americans who sent a message to the world that we have never been a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or a collection of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America.“我们是,我们永远是美利坚合众国”是极度富有感染 力的,演讲在这里达到第一个高潮。能在开篇就引导出一个 高潮是成功演说的开始。这样的演讲开篇是很有力量和感 染力的。如第六段的: I just received a very gracious call from SenatorMcCain.He fought long and hard in this campaign, and he’s fought even longer and harder for the country he loves.He has endured sac2 rifices forAmerica thatmost of us cannot begin to imagine, and we are better off for the service rendered by this brave and self2 less leader....在这一段他高度赞扬了自己的竞选对手美国共和党总 统候选人麦凯恩参议员,而且是极其诚恳和足够力度的评 价,不带半点讽刺。我们不仅能看到这些赞扬,更能看到他 的风度与尊重,当然,这么完美的对手同样可以起到肯定自 己的作用。二 词汇风格

作为情景语境的三个主要变项, 话语范围(field of dis2 course)、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和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共同作用产生了语域(register)。语域(register)是 指“一个特定群体所用的特殊语言变体”。[ 4 ]一个语域与其 他语域的区别常见于其所用的独特的词汇。词汇的长度通 常和该文章语体是否为正式语篇密切相关。传统上我们把 包含六个以上(包括六个)字母或三个音节以上(含三个)的单词称为大词(big word)。这些词往往来自于拉丁语,希 腊语或法语,或者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 4 ]大词在正式书面 体中出现较多。在奥巴马的这篇演讲中, 全文共有1949个 单词, 其中410个为包含6个或6个字母以上的大词, 占总 数的21% , 比美国总统获胜演讲或就职演讲的单词的大词 所占的百分比27.7%要低些。如果我们排除包含恰好6个 字母的单词, 这个数目就减少到329 个,仅占总单词数的 16.8%。总的来说, 我们可以看出奥巴马的这篇演讲用词 具有十分大众化、平民化的特征。这与奥巴马的支持者大多 来自美国社会的中下层民众有关,奥巴马希望通过词汇的使 用来暗示:他是普通民众的总统,而非美国少数上流阶层的 代言人。

除此之外, 我们知道公众演讲都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演 89 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讲者常常借助形容词的灵活使用达到鼓动听众的效果。但 在这篇演讲中,为了避免拉开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奥巴马尽 量避免使用形容词,很多应该使用形容词的地方都用名词代 替,使演讲显得更加客观、公正。在这篇演讲中共有94个形 容词, 仅占总词数的4.8% , 远远少于美国总统获胜演讲或 就职演说的形容词的平均含词量7.4%。然而, 大部分形容 词还是表达了演讲者强烈的主观判断和个人情感。比如 fundamental, divided, shared, individual, national, thriving, false, hopeful, long, steep, worst等。这样既可以使自己的 演讲更贴近民众,又不失恢宏气势。

人称代词在英语政治语篇中的应用很广泛。在这篇获

胜演讲中,“we”共计使用47次,“us”12次,“our”27次,合计 87次。而“I, me, my ”只有31次,“he”使用了2次,用来指 竞选对手麦卡恩,“she”使用了4次,指安妮·尼克松·古博(106岁的老人,她见证了美国的发展)。“they, them, their” 19次。奥巴马的演讲中,使用得最多的是第一人称代词,尤 其是第一人称复数代词“we”,及它的变体:“us, our, ”等。不少情形下,第二人称代词“you”的使用都由第一人称代词 所代替。大量使用“we”就等于把讲话人放到听话人的同一 立场之上,或更精确地说,是把听话人拉到了自己的一边,这 样一来就会使听众感到更亲切,就更容易赢得听众的支持。分析演讲稿,我们还发现,“you”、“your”的出现使听众感觉 到自己就是那个“you”,不自觉地和新总统“we”开始对话, 听众和总统间的距离不知不觉就缩小了。当演讲者用“we” 来代替“I”时,可以营造一种友好的气氛,另一方面人们对即 将上任的新一届总统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他能“解决能 源危机,修复与许多国家的关系,并将美国从经济危机的泥 沼中带出来”。[ 5 ]奥巴马通过“we”与“I”的成功置换,达到了 “前面的路还很长、很艰辛,我需要你们的参与”的效果,从 而树立了一个锐意改革、人民至上的新一代美国领导人形 象,使演讲具有了强烈的煽动性。三 句式风格

奥巴马获胜演讲有单词数1949个,句子83个,平均句

长为23.48个单词。其中含40个单词以上的句子为13个, 含30—39个单词的句子15个, 含20—29个单词的句子16 个, 含10—19个单词的句子18个, 21个句子含有10个以 下的单词。根据以上统计, 和所有美国总统的演讲平均句 长19.2个单词相比, 这些数据显示出, 奥巴马的获胜演讲平均句长较长,超过了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平均单句含词 量,也明显超过了各类文体的平均句长17.8字。因此,奥巴 马的总统竞选获胜演讲具有较明显的书面语特征,这是由演 讲的内容、功能、发表场合及发表方式所决定的。总统获胜 演讲的内容涉及政治,发表场合较严肃,可以事先准备,避免 了口语体的随意性。从句子类型来看,简单句有13句,占总 句数的15.7%;主从复合句有69句,占总句数的83.1%;并 列复合句有1句,占总句数的1.2%。以上数据显示出,奥 巴马的获胜演讲中,句子以主从复合句为主,其次为简单句, 并列复合句含量最少。演讲中句式的复杂性主要源于名词 的后置现象。几乎没有所有格“’s”来替代后置修饰的现象。相反往往有本来可以用前置修饰却用后置修饰代替的现象。后置修饰语的增多,使限定更加精确,能提供更多信息,还可 以使语言更加庄重,使内容更加严肃,并能起到强调的作用。简单句和短句结构简单,表意明确,有明显的强调功能,如 “Yes, we can”在演讲中多次出现;复合句和长句容量大,能 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本来简单句、短句常常出现在口语体 中,复合句、长句常常出现在书面文体中。而这两种句式在 奥巴马获胜演讲中呈平均分布,体现了句式的多样性特征, 使语言表达强略得当,舒展自如,避免了单调乏味。另一方 面也体现出,奥巴马获胜演讲辞在具有口语性特征的同时也 具有较强的书面语特征,并以书面语特征为主。

四 修辞风格

政治演说的目的主要在于向听众宣扬政治主张,这样的 演讲必须具有说服力和强烈的煽动性。因此,演讲者常常借 助于各种修辞手段来达到这些效果。在奥巴马的演讲中被 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四种:排比、反复、对比以及暗喻。使 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使语句结构整齐匀称,显示形式的整体 美,演说起来声调铿锵,使听者感到语意特别丰富,力量特别 集中,说理十分有力。

1.排比(parallelism)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指把结构相同、意义并重、语气一致的词、短语、句子、甚至段落排成串,形成一个整 体。[ 6 ]排比是奥巴马获胜演讲中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手法。例如:(1)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Ameri2 ca is a p 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who still ques2 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 tonight is your answer.这里

是三个定语从句构成的排比,强调如果有任何人怀疑美国精 神的鲜活,那么今天我的当选是最好的答案。这里也间接说 明了奥巴马当选的意义。

(2)It’s been a long time coming, but tonight, because of whatwe did on this day, in this election, at this defining mo2 ment, 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这里是三个介词短语构成 的排比,蕴含今天是美国划时代的日子,因为它迎来了变革。

(3)There is new energy to harness and new jobs to be cre2 ated;new schools to build and threats to meet and alliances to repair.这是五个不定式短语的排比,表达了今后任务的繁重

及艰辛。

(4)And above all, Iwill ask you join in the work of rema2 king this nation the onlyway it’s been done in America for twoone yearsso95.[ 2 ] 熊莉.从就职演说辞看肯尼迪演说的文体风格[ J ].西南民族

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6): 40723.[ 5 ] Barack Obama.Victory Speech http [ EB /OL ]./ / / language11 / 05 / content-7176921.htm, 2008.11.04.[ 6 ] 胡壮麟.理论文体学[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7 ] 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篇3:总统就职演说

政治演说是针对国家的内政事务和外交关系表明立场、阐明观点、宣传主张的一种演说, 在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中的演说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政治演说。为了实现将施政纲领、政治观点和履行上帝的召唤以及为拯救人类而努力联系起来, 美国总统们大多把《圣经》看作为庄严神圣的象征, 在就职仪式上他们大多亲吻《圣经》并手按《圣经》宣誓, 以此来感谢上帝的保佑, 从而增强民众对于其政治主张的认同感。

美国从建国至今, 共有43人担任总统, 除了5位未发表就职演说外, 其余38位, 从华盛顿到奥巴马, 均在每一任期开始时发表就职演说, 至今共发表演说56次[2]。本文分析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体现的宗教因素, 以此说明《圣经》对美国人的深远影响。

1 直接引用《圣经》中的名言警句

在就职演说中直接引用《圣经》中的名言警句, 能够增强总统自身的感召力。这一点在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可见一斑:We remain a young nation, but in the words of Scripture, the time has come to set aside childish things[3].

句中的“set aside childish things”源于新约格林多前书第13章第11节, 原文为“When I was a child, I spake as a child, I understood as a child, I thought as a child:but when I became a man, I put away childish things.”意思是“丢弃孩子气的事情。”通过引用, 奥巴马有力地表达了美国需要抛弃以往落后陈旧的理念, 使思想从孩子气的幼稚走向成熟。

2 弘扬《圣经》中的基督教思想文化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 其弘扬的高尚的精神、明智的理性和崇高的信仰是美国发展的精神源泉和道德支柱[4]。其中, 自由和民主的思想更是源于基督教文明的平等观念。这使得在历任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中均会强调这一观念, 以使其在美国社会中得到弘扬和传承。由此可以看出, 林肯主张我们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 而都抱好感, 要用一颗真诚宽容地心来看待种族的差异, 这表达了他想要解放黑人奴隶的思想, 从而使每一个人真正实现自由和平等。

3 借用《圣经》词语

《圣经》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古雅庄重, 而在就职演说中借用这些高雅的古语, 能让听众肃然起敬, 从而保持仪式的庄严和神圣性。例如奥巴马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提运用了midst和amidst这两个古语, 显得非常的庄严和得体, 并让听众产生强烈的畏敬之感。这样的演说能够消除或减轻听众的抵触情绪, 从而实现其所主张的政治目的。

4 模仿《圣经》语言结构

《圣经》语言朴素古雅、清楚易懂, 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深入人心, 影响深远。在就职演说中, 如果模仿和借用《圣经》中的语言结构, 就能极大地增强语势, 营造良好的演说氛围和环节, 从而增强听众对演说者的认同感。

4.1 段首用语的重复使用

段首用语的重复是《圣经》语言的一大重要风格特点, 其表现为重复段落开头的一个词或一个词组。在演说中使用这种语言结构既能增强演说的节奏感, 又能很好地突出重要的内容, 使听众印象深刻。例如, 尼克松1973年1月发表的连任就职演说辞共重复使用“Let us/Let each of us…”句式高达20次, 这种用祈使句的形式形成的段首用语的重复能够增强请求和呼吁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从而更加具有说服力。

4.2 平行结构的使用

在《圣经》中平行结构和排比式比比皆是。在演说中使用这些平行结构, 可以使得演说扣人心弦, 并使听众在听后变得激情澎湃。例如在肯尼迪总统1961年的总统就职演说中大量使用了这种平行结构:

To those old allies whos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origins we share, we pledge the loyalty of faithful friends…

To those new States whom we welcome to the ranks of the free, we pledge our word that one form of colonial control shall not have passed away merely to be replaced by a far more iron tyranny…

To those peoples in the huts and villages across the globe struggling to break the bonds of mass misery, we pledge our best efforts to help them help thelves[3]…

这三个“To those…we pledge”的平行结构的使用, 使得他的演说既充满语势, 气势磅礴又显得正式和庄重, 其听者也深受其感染并积极响应其号召。

5 结语

《圣经》在西方国家广泛传播, 它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国家, 更是使《圣经》在美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生活和国民心理上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在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中大量地使用《圣经》语言能够帮助新任总统拉近和广大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使他们更快、更容易地获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进而让民众接受并支持他们的施政纲领和政治思想。

参考文献

[1]张宇燕, 高程.美国行为的信仰根源[J].国际经济评论, 2007.

[2]黄运林.从圣经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篇4:总统就职演说

【关键词】政治说服;朴槿惠;话语

民主社会的治理是通过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辩论、讨论、谈判与妥协进行的,民主的本质在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沟通,而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彼此说服对方,这就是政治说服。与其他政治活动相比,总统的政治演说是纯粹的个人表演,这不仅是因为总统的演讲是经过事先有准备的讲稿复述,还因为演讲本身具有煽情的特点,因此政治演讲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其政治说服的功效要比其他政治說服更能够打动公众的心,赢得公众的支持或改变他们的态度。

本文主要讨论话语分析视域之下的韩国朴槿惠就职演说稿,并以前两届总统李明博、卢武铉的演说稿作对比,意图分析出他们的就职演说稿在话语上的不同,并以此总结出媒介环境中政治演说的意义。

2013年2月25日,朴槿惠就任韩国第18任总统,当天她参加了一系列就职活动,并在国会大厦前广场举行就职演说。总的来看,朴槿惠的就职演讲稿是三任总统中最短的,就任演讲全文共5400余字,用时21分钟(相比之下李明博5年前的就职演讲全文共8700余字,耗时36分钟),这样的文本长度表明了她“行胜于言”的思想理念。此外,就职仪式主办方还尽量减少声势,致力于营造“宣誓落实对韩国民众的承诺”的氛围。这些细节都说明了朴槿惠立志打造政府的崭新形象,具体到话语层面而言,分析如下:

一、词频

词频即词语使用频率,词语频率显示的是某个词在一定文档中的突出程度。词语频率越高(词语的出现次数越多),该词越能体现该文档的内容。三任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词语按频率排列分别为:朴槿惠——国民、希望、政府、尊敬、幸福;李明博——国家、国民、社会、大韩民国、政府;卢武铉——国民、东北亚、和平、社会、时代。对比之下,我们可以发现朴槿惠的演说稿中更多出现了如“国民”“希望”“幸福”一类的词汇,而且没有提到过一次“先进”和“民主主义”等字眼,与李明博和卢武铉形成鲜明对比。这表明朴槿惠一届政府更加强调关注国家中的个人的发展。

朴槿惠的演说稿中还出现了前两任总统的演说稿中没有出现的词汇,比如“希望”“幸福”“坚强”等正能量的词汇,这一方面表明在政治演说中,演说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强调国家的繁荣到肯定个人基本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凸显了朴槿惠的“女性特色”和“女性气质”。

二、主要事件

运用NLPIR汉语分词系统智能识别文本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机构名、媒体、作者及文章的主题关键词,可以分析出文本讲述的主要事件。面对同一事件,建构方式不同,呈现的媒介事实、媒介景观就不同。

首先从直观上看出,朴槿惠的词汇树状图最为简单。比如提到的地名只有3个、而人名只有1个。相比之下李明博的演说中提到的人名有10个,地名也有10个;卢武铉的演说中提到的人名有2个,地名有14个。从数据的对比就知道,朴槿惠的演说主题是最简单的,并没有采取面面俱到的方式铺陈讲述。

三、隐喻

隐喻,借助的是隐喻本身在受众经验中存在着的共同体验,因此它绝不仅仅是话语的表面文体装饰,而是体现了文本生产者对现实的态度和评价。在朴槿惠的就职演说中,时刻能感受到他的父亲前总统朴正熙的存在。

“经济复兴”这个词是朴正熙时代常用的词,朴槿惠不用“经济增长”或“经济飞跃”之类的词而是选用“经济复兴”这个词,多少会让人感觉其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德国矿产”一词也是如此,朴正熙曾为开发经济向德国派遣矿工和护士,用他们的薪水抵押贷款。1964年他访问德国的煤矿,在这些矿工面前演说时不禁哽咽留下泪水。

反复提及让人联想起朴正熙的代码,不仅是为了实现如她自己所言的“对先父遗志的继承”,特别是在韩国经济低迷期间发展经济方面的决心,而且也是认可其父的成就,为其父正名。

朴槿惠在就职演说中巧妙地嵌入了自己的个人特色和符号,因此收获了许多的赞赏,有评价认为朴槿惠的演说尽可能排除华丽辞藻、简单明了传达核心信息的评价,展现了典型的“朴槿惠Style”。

【参考文献】

[1]谢岳:《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148页

[2]陈岳芬,李立:《话语的建构与意义的争夺——宜黄拆迁事件话语分析》,新闻大学2012年第1期

[3]《无华丽辞藻,只有核心,就职演说也是“朴槿惠Style”》,http://chinese.joins.com/gb/article.do?method=detail&art_id=100271

篇5:林肯总统就职演说

林肯

[学术交流网按:林肯是美国人民和政治家推崇的伟大人物之一,他的维护国家同意,反对分裂的主张,反对扩张奴隶制的主张尤其受到广泛赞扬。自2005年3月1日起发布林肯总统有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演说、信件、咨文的内容。] 合众国的同胞们: 1861年3月4日

按照一个和我们的政府一样古老的习惯,我现在来到诸位的面前,简单地讲几句话,并在你们的面前,遵照合众国宪法规定一个总统在他“到职视事之前”必须宣誓的仪式,在大家面前宣誓。

我认为没有必要在这里来讨论并不特别令人忧虑和不安的行政方面的问题。

在南方各州人民中似乎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他们认为,随着共和党政府的执政,他们的财产,他们的和平生活和人身安全都将遭到危险。这种恐惧是从来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说实在的,大量相反的证据倒是一直存在,并随时可以供他们检查的。那种证据几乎在现在对你们讲话的这个人公开发表的每一篇演说中都能找到。这里我只想引用其中的一篇,在那篇演说中我曾说,“我完全无意,对已经存在奴隶制的各州的这一制度,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涉。我深信我根本没有合法权利那样做,而且我无此意图。”那些提名我并选举我的人都完全知道,我曾明确这么讲过,并且还讲过许多类似的话,而且从来也没有收回过我已讲过的这些话。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纲领中,写进了对他们和对我来说,都具有法律效力的一项清楚明白、不容含糊的决议让我接受。这里我来对大家谈谈这一决议:

“决议,保持各州的各种权利不受侵犯,特别是各州完全凭自己的决断来安排和控制本州内部各种制度的权利不受侵犯,乃是我们的政治结构赖以完善和得以持久的权力均衡的至为重要的因素;我们谴责使用武装力量非法入侵任何一个州或准州的土地,这种入侵不论使用什么借口,都是最严重的罪行。”

我现在重申这些观点:而在这样做的时候,我只想提请公众注意,最能对这一点提出确切证据的那就是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的财产、和平生活和人身安全决不会在任何情况下,由于即将上任的政府而遭到危险。这里我还要补充说,各州只要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合法地提出保护要求,政府便一定会乐于给予保护,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一一而且对任何一个地方都一视同仁。

有一个争论得很多的问题是,关于逃避服务或引渡从劳役中逃走的人的问题。我现在要宣读的条文,也和任何有关其它问题的条款一样,明明白白写在宪法之中:

“凡根据一个州的法律应在该州于服务或从事劳役的人,如逃到另一州,一律不得按照这一州的法律或条例,使其解除该项服务或劳役,而必,须按照有权享有该项服务或劳役当事人的要求,将其引渡。”

毫无疑问,按照制订这一条款的人的意图,此项规定实际指的就是,对我们所说的逃亡奴隶有权索回;而法律制订人的这一意图实际已成为法律。国会的所有议员都曾宣誓遵守宪法中的一切条款——对这一条和其它各条并无两样。因此,关于适合这一条款规定的奴隶应 1 “将其引渡”这一点,他们的誓言是完全一致的。那么现在如果他们心平气和地作一番努力,他们难道不能以几乎同样完全一致的誓言,制订一项法律,以使他们的共同誓言得以实施吗? 究竟这一条款应该由国家当局,还是由州当局来执行,大家的意见还不完全一致;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分歧并不是什么十分重要的问题。只要奴隶能被交还,那究竟由哪一个当局来交还,对奴隶或对别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关系。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也决不会因为应以何种方式来实。现他的誓言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争执,他便会认为完全可以不遵守自己的誓言吧? 另外,在任何有关这一问题的法律中,应不应该把文明和人道法学中关于自由的各项保证都写上,以防止在任何情况下使一个自由人被作为奴隶交出吗?同时,宪法中还有一条规定,明确保证“每一州的公民都享有其它各州公民所享有公民的一切特权和豁免权”,我们用法律保证使这一条文得以执行,那不是更好吗? 我今天在这里正式宣誓,思想上决无任何保留,也决无意以任何过于挑剔的标准来解释宪法或法律条文。我现在虽不打算详细指出国会的哪些法令必须要遵照执行;但我建议,我们大家,不论以个人身份还是以公职人员的身份,为了有更多的安全,我们最好服从并遵守现在还没有废除的一切法令,而不要轻易相信可以指之为不合宪法,便可以逃脱罪责,而对它们公然违反。

自从第一任总统根据国家宪法宣誓就职以来,七十二年已经过去了。在这期间,十五位十分杰出的公民相继主持过政府的行政部门。他们引导着它度过了许多艰难险阻;一般都获得极大的成功。然而,尽管有这么多可供参考的先例,我现在将在宪法所规定的短短四年任期中来担任这同一任务,却.面临着巨大的非同一般的困难。在此以前,分裂联邦只是受到了威胁,而现在却是已出现力图分裂它的可怕行动了。

从一般法律和我们的宪法来仔细考虑,我坚信,我们各州组成的联邦是永久性的。在一切国民政府的根本大法中永久性这一点,虽不一定写明,却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完全可以肯定说,没有一个名副其实的政府会在自己的根本法中定出一条,规定自己完结的期限。继续执行我国宪法所明文规定的各项条文,联邦便将永远存在下去——除了采取并未见之于宪法的行动,谁也不可能毁灭掉联邦。

还有,就算合众国并不是个名副其实的政府,而只是依靠契约成立的一个各州的联合体,那既有契约的约束,若非参加这一契约的各方一致同意,我们能说取消就把它取消吗?参加订立契约的一方可以违约,或者说毁约;但如果合法地取消这一契约,岂能不需要大家一致同意吗? 从这些总原则出发,我们发现,从法学观点来看,联邦具有永久性质的提法,是为联邦自身的历史所证实的。联邦本身比宪法更为早得多。事实上,它是由1774年,签订的《联合条款》建立的。到1776年的《独立宣言》才使它进一步成熟和延续下来。然后,通过1778年的“邦联条款”使它更臻成熟,当时参加的十三个州便已明确保证要使邦联永久存在下去。最后,到1787年制订的宪法公开宣布的目的之一,便是“组建一个更为完美的联邦”。但是,如果任何一个州,或几个州也可以合法地把联邦给取消掉,加这个联邦可是比它在宪法制订以前还更不完美了,因为它已失去了它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永久性。从这些观点我们可以认定,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至于任何一州或几州的反对合众国当

局的暴力行为,都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视为叛乱或革命行为。

因此我认为,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来看,联邦是不容分裂的;我也将竭尽全力,按照宪法明确赋于我的责任,坚决负责让联邦的一切法令在所有各州得以贯彻执行。这样做,我认为只是履行我应负的简单职责;只要是可行的,我就一定要履行它,除非我的合法的主人美国人民,收回赋予我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或行使他们的权威,命令我采取相反的行动。我相信我这话决不会被看成是一种恫吓,而只会被看作实现联邦已公开宣布的目的,它必将按照宪法保卫和维持它自己的存在。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流血或使用暴力,除非有人把它强。加于国家当局,否则便决不会发生那种情况。赋予我的权力将被用来保持、占有和掌管属于政府的一切财产和土地。征收各种税款和关税;但除开为了这些目的确有必要这外,决不会有什么入侵问题——决不会在任何地方对人民,或在人民之间使用武力。任何内地,即使对联邦政府的敌对情绪已十分严重和普遍,以致妨害有能力的当地公民执行联邦职务的时候,政府也决不会强制派进令人厌恶的外来人去担任这些职务。尽管按严格的法律规定,政府有权强制履行这些职责,但一定要那样做,必然非常使人不愉快,也几乎不切实际,所以我认为最好还是暂时先把这些职责放一放。

邮政,除非遭到拒收,仍将在联邦全境运作。在可能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各地人民,都享有完善的安全感,这十分有利于冷静思索和反思。我在这里所讲的这些方针必将奉行,除非当前事态和实际经验表明修改或改变方针是合适的。对任何一个事件和紧急问题,我一定会根据当时出现的具体形势谨慎从事,期望以和平手段解决国内纠纷,力图恢复兄弟爱手足情。

至于说某些地方总有些人不顾一切一心想破坏联邦,并不惜以任何借口图谋不轨,我不打算肯定或否定;如果确有这样一些人,我不必要再对他们讲什么。但对那些真正热爱联邦的人,我不可以讲几句吗? 在我们着手研究如此严重的一件事情之前,那就是要把我们的国家组织连同它的一切利益,一切记忆和一切希望全给消灭掉,难道明智的做法不是先仔细研究一下那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当事实上极有可能你企图逃避的祸害并不存在的时候,你还会不顾一切采取那种贻害无穷的步骤吗?或者你要逃避的灾祸虽确实存在,而在你逃往的地方却有更大的灾祸在等着你;那你会往那里逃吗?你会冒险犯下如此可怕的一个错误吗? 大家都说,如果宪法中所规定的一切权利都确实得到执行,那他也就会留在联邦里。那么,真有什么如宪法申明文规定的权利被否定了吗?我想没有。很幸运,人的头脑是这样构造出来的,没有一个党敢于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果可能,请你们讲出哪怕是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什么宪法中明文规定的条款是没有得到执行的。如果多数派完全靠人数上的优势,剥夺掉少数派宪法上明文规定的权利,这件事从道义的角度来看,也许可以说革命是正当的——如果被剥夺的是极为重要的权利,那革命就肯定无疑是合理行动。但我们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少数派和个人的一切重要权利,在宪法中,通过肯定和否定、保证和禁令;都一一向他们作了明确保证,以致关于这类问题,从来也没有引起过争论。但是,在制订基本法时却不可能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一一写下可以立即加以应用的条文。再高明的预见也不可能料定未来的一切,任何长度适当的文件也不可能包容下针对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的条文。逃避劳役的人到底应该由联邦政府交还还是由州政府交还呢?宪法上没有具体规定。国会可以在准州禁止奴隶制吗?宪法没有具体规定。国会必须保护准州的奴隶制吗?宪法也没有具体规定。

从这类问题中引出了我们对宪法问题的争端,并因这类问题使我们分成了多数派和少数派。如果少数派不肯默认,多数派便必须默认,否则政府便只好停止工作了。再没有任何别的路可走;要让政府继续行使职权,便必须要这一方或那一方默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 个少数派宁可脱离也决不默认,那他们也就开创将来必会使他们分裂和毁灭的先例;因为,当多数派拒绝接受这样一个少数派的控制的时候,他们中的少数派便必会从他们之中再脱离出去。比如说,一个新的联盟的任何一部分,在一两年之后,为什么就不会像现在的联邦中的一些部分坚决要脱离出去一样,执意要从从那个新联盟中脱离出去。所有怀着分裂联邦思想的人现在都正接受着分裂思想的教育。难道要组成一个新联邦的州,它们的利益竟会是那样完全一致,它们只会有和谐,而不会再出现脱离行动吗? 非常清楚,脱离的中心思想实质就是无政府主义。一个受着宪法的检查和限制的约束,总是随着大众意见和情绪的慎重变化而及时改变的多数派,是自由人民的唯一真正的统治者。谁要想排斥他们,便必然走向无政府主义或专制主义。完全一致是根本不可能的;把少数派的统治作为一种长期安排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所以,一旦排斥了多数原则,剩下的便只有某种形式的无政府主义或某专制主义了。

我没有忘记某些人的说法,认为宪法问题应该由最高法院来裁决。我也不否认这种裁决,在任何情况下,对诉讼各万,以及诉讼目的,完全具有约束力,而且在类似的情况中,—应受到政府的一切其它部门高度的尊重和重视。尽管非常明显,这类裁决在某一特定案例中都很可能会是错误的,然而,这样随之而来的恶果总只限于该特定案件,同时裁决还有机会被驳回,不致成为以后判案的先例,那这种过失比起其它的过失来当然更让人容易忍受。同时,正直的公民必须承认,如果政府在有关全体人民利害的重大问题的政策,都得由最高法院的裁决,作出决定那一旦对个人之间的一般诉讼作出裁决时,人民便已不再是自己的主人,而达到了将他们的政府交给那个高于一切的法庭的地步了。我这样说,决无意对法院或法官表示不满。一件案子按正常程序送到他们面前,对它作出正当裁决,是他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别的人硬要把他们的判决用来达到政治目的,那并不是他们的过错。

我国有一部分人相信奴隶制是正确的。应该扩展,而另一部分人又相信它是错误的,不应该扩展。这是唯一的实质性的争执,宪法中有关逃亡奴隶的条款,以及制止对外奴隶贸易的法

律,在一个人民的道德观念并不支持该法的,社会里,它们的执行情况也许不次于任何一项法律所能达到的程度。在两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人都遵守枯燥乏味的法律义务,但又都有少数人不听那一套。关于这一点,我想,要彻底解决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寸巴两个地区分离。以后,情况只会更坏。对外奴隶贸易现在并未能完全加以禁止,最后在一个地区中必将全面恢复;对于逃亡奴隶,在另一个地区,现在送回的只是一部分,将来会完全不肯交出来了。

就自然条件而言,我们是不能分离的。我们决不能把我们的各个地区相互搬开,也不可能在它们之间修建起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一对夫妻可以离婚,各走各的路,彼此再不见面。但我们国家的各部分可无法这么办。它们只能面对面相处,友好也罢。仇视也罢,他们仍必须彼此交往。我们维道能有任何办法使得这种交往在分离之后,比分离:之前更为有利,更为令,人满意吗?难道在外人之间订立条约,比在朋友之间制订法律还更为容易吗?难道在外人之间履行条约,比在朋友之间按法律办事还更忠实吗?就算你们决定。诉诸战争,你们,总不能永远打下去吧;最后当两败俱伤而双方都一无所获时,你们停止战斗,那时依照什么条件相互交往,这同一个老问题仍会照样摆在你们面前了。

这个国家,连同它的各种机构,都属于居住在这里的人民。任何时候,他们对现存政府感到厌倦了,他们可以行使他们的宪法权利,改革这个政府,或者行使他们的革命权利解散它或者推翻它。我当然知道,现在就有许多尊贵的、爱国的公民极于想修订我们的宪法。尽管我自己不会那么建议,我却也完全承认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合法权利,承认他们可以按照宪法所规定的两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来行使这种权利;而且,在目前情况下,我不但不反对,而倒是赞成给人民一个公正的机会让他们去行动。

我还不禁要补充一点,在我看来,采取举行会议的方式似乎更好一些,这样可以使修订方案完全由人民自己提出,而不是只让他们去接受或拒绝一些并非特别为此目的而选出的一些人提出的方案,因为也可能那些方案恰恰并不是他们愿意接受或拒绝的。我了解到现在已有人提出一项宪法修正案——这修正案我并没有看到,但在国会中已经通过了,大意说,联邦政府将永远不再干涉各州内部制度,包括那些应服劳役者的问题。为了使我讲的话不致被误解,我现在改变我不谈具体修正案的原来的打算,明确声明,这样一个条款,既然现在可能列入宪法,我不反对使它成为明确而不可改动的条文。

合众国总统的一切权威都来之于人民,人民并没有授于他规定条件让各州脱离出去的权力。人民自己如果要那样干,那自然也是可以的;可是现在的行政当局不能这样做。他的职责,是按照他接任时的样子管理这个政府,然后,毫无损伤地再移交给他的继任者。我们为什么不能耐心地坚决相信人民的最终的公道呢?难道在整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更好的,或与之相等的希望吗?在我们今天的分歧中,难道双方不都是认为自己正确吗?如果万国的全能统治者,以他的永恒的真理和公正,站在你们北方一边,或你们南方一边,那么,依照美国人民这一伟大法官的判决,真理和公正必将胜利。

按照目前我们生活其下的现政府的构架,我国人民十分明智;授于他们的公仆的胡作非为的权力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同样还十分明智地规定,即使那点微乎其微的权力,经过很短一段时间后,就必须收回到他们自己手中。

由于人民保持他们的纯正和警惕,任何行政当局,在短短的四年之中,也不可能用极其恶劣或愚蠢的行为对这个政府造成严重的损害。

我的同胞们,请大家对这整个问题平心静气地好好想一想,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不会因从容从事而丧失的。如果有个什么目标使你迫不及待地要取得它,你采取的步骤是在审慎考虑的

情况下不会采取的,那个目标的确可能会由于你的从容不迫而达不到;但一个真正好的自标是不会因为从容从事而失去的。你们中现在感到不满的人,仍然必须遵守原封未动的老宪法,新个敏感的问题上,仍然有根据宪法制订的法律;而对此二者,新政府即使想要加以改变,它自身也立即无此权力。即使承认你们那些心怀不满的人在这一争执中站在正确的一边,那也丝毫没有正当的理由要采取贸然行动。明智、爱国主义、基督教精神,以及对从未抛弃过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的上帝的依赖,仍然完全能够以最理想的方式来解决我们当前的一切困难。

决定内战这个重大问题的是你们,我的心怀不满的同胞们,而并非决定于我。政府决不会攻击你们。只要你们自己不当侵略者,就不会发生冲突。你们并没有对天发誓必须毁灭这个政

府,而我却曾无比庄严地宣誓,一定要“保持、保护和保卫”这个政府。

我真不想就此结束我的讲话,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决不能成为敌人。尽管目前的情绪有些紧张,但决不能容许它使我们之间的亲密情感纽带破裂。回忆的神秘琴弦,在整个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从每一个战场,每一个爱国志士的坟墓,延伸到每一颗跳动的心和每一个家庭,它有一天会被我们的良知所触动,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

第二任就职演说Second Inaugural Address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在这第二任的就职宣誓典礼中,并不需要像第一任就职时那样发表长篇演说。那时,对当时所要采取的方针政策多少作一些详细说明,似乎是适当的。现在四年任期届满,在这期间于战争的每个重要时刻和阶段──这场战争至今仍为举国所关注、并且占用了国家的大部分力量──我都经常发布文告,所以现在也提不出什么新的主张。我们的军事进展,是一切其它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家对其情形和我一样明了,而且我相信进展的情况可以使我们全体人民有理由感到满意和鼓舞。既然将来很有希望,那么我也无须在这方面作什么预言了。四年前,在与此相同的时刻,所有人的思想都焦虑地集中在一场即将来临的内战上。谁都害怕内战,都想尽办法去避免它。当我在这个地方作就职演说时,我曾想尽量不诉诸战争而保存联邦,然而反叛分子的代理人却设法在这个城市里以不打仗的方式(推毁联邦──他们力图以谈判的方式来瓦解联邦,分享财物。双方都声称反对战争,可是有一方宁愿打仗而不愿让国家生存,另一方则宁可接受战争而不愿让国家灭亡,于是战争就来临了。我们全国人口的八分之一是黑奴,他们并不是遍布于全国,而是局部地分布于南方。这些奴隶形成一种特殊而重大的利益。大家都知道这种利益可说是这场战争的原因。为了加强、永久保持并扩大这种利益,反叛分子会不惜以战争来分裂联邦,而政府只不过要限制这种利益的地区扩张。当初,任何一方都没有想到战争会发展到目前这么大的范围,持续这么长的时问,也没有料到冲突的原因会随冲突本身终止而终止,甚至会在冲突本身终止以前而终止。双方都在寻求一个较轻易的胜利,都不期盼有什么带根本性的或惊人的结果。双方都诵读同样的圣经,向同一个上帝祈祷,甚至每一方都祈求同一个上帝的帮助以反对另一方。人们竟敢要求公正的上帝来帮助他们夺取他人以血汗换来的面包,这看来似乎很奇怪。可是,我们还是别评判人家,以免别人来评判我们。双方的祈祷都无法如愿,而且从没全部如愿以偿。万能的上帝自有他自己的意旨:“世界由于罪恶而受苦难,因为世界总是有罪恶的,然而那个作恶的人,要受苦难。”假如我们认为美国的奴隶制是这种罪恶之一,而这些罪恶按上帝的意志又在所不免,但既经持续了他所指定的一段时间,他现在便要消除这些罪恶。假如我们认为上帝把这场惨烈的战争加在南北双方的头上,作为对那些作恶的人的责罚,难道我们可以由此认为这有悖于虔奉上帝的信徒们所归诸上帝的那些圣德吗?我们殷切地希塑,热忱地祈祷,但愿这战争的重罚会很快过去。可是,假使上帝要让战争再继续下去,直到二百五十年来奴隶无偿劳动所积聚的财富化为乌有,并像三千年前人们所说的那样,直至被鞭苔所流的每一滴血为刀剑下流的每一滴血所偿付为止,那么,我也只好说:“主的裁判是完全正确而公道的。”

我们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我们对任何人都抱好感。上帝让我们看到哪一边是正确的,我们就坚信那正确的一边。让我们继续奋斗,以完成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去治疗国家的创伤,去照顾艰苦作战的战士和他们的遗孀遗孤,尽一切努力实现并维护我们自己之间以及我国与他国之间的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盖兹堡献仪演说--亚.林肯1863年

距进八十七年以前,我们的先辈在这个大陆之上曾经缔造了一个新的国家,这个国家孕育于自由,并以人人生而平等之主张为其奋斗宗旨。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国内战争,其结果必将表明,一个如此孕育与如此奋斗而建成的国家(乃至任何这类的国家),是否能够运作久长。我们今天集会的地方就是这场战争中的伟大战场,而我们来此则是为向那为国捐生因而国赖以存的烈士英灵,恭行献土之仪;从中辟地一方,以为他们殓骨归骸之所。我们这样做乃是完全必要,完全恰当的。但是,从一种更深广的意义来讲,我们却又深感这种献仪的不足,崇仰的不足,至于为墓地增光,就更说不上。一切曾经在这里奋战过的英勇的人们,不论是生者死者,他们所作的奉献之大,远远不是我们所能妄加损益。世人对我们 在这里所说的种种,未必会给予注意,或者很快忘记,但对他们所成就的一切,却将永志不忘。对于我们生者来说,有所报效,似更应奋力于他们一向坚贞以赴、多所推进的事业,奋力于留待我们去完成建树的伟绩殊勋;诚能这样,我们必将更能从英魂那里汲引壮志,奋发忠诚,而他们正是为了我们的事业而肝脑涂地,竭尽忠诚;这样,我们必将益发坚信这些死者之不枉牺牲,这样,这个国家,上帝之鉴,必将在自由上重获新生,而这样,一个民有,民治与民享的政府必将在世界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that this nation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thi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主耶稣基督欣赏“简单”之美。

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

救恩的得着,简单的法门,只要“信”。虽然救恩的设立,是一道复杂的过程,但神费尽心思,把救恩的得着,简化成一个“信”字。

篇6:曼德拉总统就职演说

陛下,殿下,尊贵的嘉宾,同胞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会聚于此,与我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前来庆贺的人士一起,对新生的自由赋予光辉和希望。这异常的人类悲剧太过漫长了,这经验孕育出一个令全人类引以自豪的社会。作为南非的一介平民,我们日常的一举一动,都要为南非创造现实条件,去巩固人类对正义的信念,增强人类对心灵深处高尚品德的信心,以及让所有人保持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对我的同胞,我可以毫不犹疑地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跟这美丽祖国的大地亲密地牢不可分,就如红木树之于比勒陀利亚,含羞草之于灌木林。我们对这共同的家乡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有共同的感觉,当目睹国家因可怕的冲突而变得四分五裂,遭全球人民唾弃、孤立,特别是它成为恶毒的意识形态时,我们的内心如此地痛苦。

我们南非人民,对全人类将我们再度纳入怀抱,感到非常高兴。不久之前,我们还遭全世界摒弃,而现在却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招待各国的嘉宾。我们非常感谢我国广大人民,以及各方民主政治、宗教、妇女、青年、商业及其他方面领袖所作的贡献,使我们取得了上述的成就。特别功不可没的,是我的第二副总统——德克勒克先生。

治愈创伤的时候已经来临。消除分隔我们的鸿沟的时刻已经来临。创建的时机就在眼前。

我们终于取得了政治解放。我们承诺,会将依然陷于贫穷、剥削、苦难、受着性别及其他歧视的国人解放出来。

我们已成功地让我们千千万万的国人的心中燃起希望。我们立下誓约,要建立一个让所有南非人,不论是黑人还是白人,都可以昂首阔步的社会。他们心中不再有恐惧,他们可以肯定自己拥有不可剥夺的人类尊严——这是一个在国内及与其他各国之间都保持和平的美好国度。

作为我国致力更新的证明,新的全国统一过渡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处理目前在狱中服刑囚犯的特赦问题。我们将今天献给为我们的自由而献出生命和作出牺牲的我国以至世界其他地方的英雄。

他们的理想现已成真,自由就是他们的报酬。

作为一个统一、民主、非种族主义和非性别主义的南非首任总统,负责带领国家脱离黑暗的深谷。我们怀着既谦恭又欣喜的心情接受你们给予我们的这份荣誉与权利。

我们深信,自由之路从来都不易走。我们很清楚,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单独取得成功。

因此,为了全国和解,建设国家,为了一个新世界的诞生,我们必须团结成为一个民族,共同行动。让所有人得享正义。让所有人得享和平。让所有人得享工作、面包、水、盐分。让每个人都明白,每个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都获得了解放,从属于自己。这片美丽的土地永远、永远、永远再不会经历人对人的压迫,以及遭全球唾弃的屈辱。对于如此光辉的成就,太阳永不会停止照耀。

上一篇:人损工伤对照表下一篇:农村远程教育发展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