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球的造句

2024-04-30

罚球的造句(精选7篇)

篇1:罚球的造句

罚球拼音

【注音】: fa qiu

罚球解释

【意思】:足球、篮球等球类比赛中,一方的队员犯规时,由对方队员执行射门、投篮等的处罚。

篇2:罚球的造句

2、每个技术犯规会给对方球队带来一个罚球,同时对那个犯规的球员也必然意味着惩罚。

3、当比赛还剩40秒的时候靠两粒罚球取得了的他本场的唯一的两分对他来说可能会是些解脱,起码证明他还是能做些事情的。

4、如果他的防守和罚球命中率能够有所提高的话,他绝对会成为NBA中最好的球员。

5、奥多姆和阿里扎各得到20分和17分,而湖人队得到所有24个罚球分。

6、拉马尔·奥多姆强势反弹得到16分、9个篮板、和近乎完美的罚球(9投8中)。

7、上赛季洛瑞的篮板数在控位中排名第二,在罚球--投篮比上排名第一。

8、虽然听着很无所谓,魔术的命运的确被几个错失的罚球和涮框的3分决定了。

9、一个名叫休何林斯的裁判给了戴维斯罚球的机会,这个争议判罚几乎引起了纽约以外的所有人的不满。

10、他在罚球区被对方撞倒.

11、7月17日,在德国法兰克福的最后一场日本队和美国队的决赛中,日本守门员AyumiKaihori因为接住了一个罚球而欢庆鼓舞。

12、Keltner博士说,“在0.6秒的.罚球时间内,加内特伸手碰到了四个人。”

13、弗拉特里在第97分钟时一记罚球又将比分扳平。

14、他在最后一节一直不能得分,直到只剩不到4分钟时间时通过两次罚球得分。

15、威尔士队通过罚球将比分扳为3平,这给教练凯文·波林带来了希望。

16、正在横滨各主要新闻中心执行采访任务的记者们也有机会一试身手,他们可以在罚球点试踢“飞火流星”,目标是踢中球网上的指定位置。

17、能够让自己造成对手犯规并且在罚球线上得分?

18、说回来,如果你让韦德和勒布朗不再跳传,他们也同样失去了那些冲入人群赚取罚球的机会。

19、对手总是在罚球线附近给我们施加强大的压力。

20、英格兰队正在进入良好的状态,只是缺少最后干净利落的进球,或者真正移动到罚球区加以利用。

21、没错,这个是一个复杂的情况,但是你所要做的就是考虑以下情况:罚球队员是明确的,收到了你的指令,并且将球向前踢了。

22、我们被裁决有一次罚球,而你却失误没罚进。

23、要养成习惯,在每次罚篮前,先无球温习一下罚篮动作,这样,一旦形成系统,你罚球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24、虽然罚点球有很多的技巧比如把球踢向正好守门员够不着的死角,但说到底点球更是罚球者与守门员的心理较量。

25、与此不同的是,迪亚兹想要了解的是罚球者在踢球前身体的动作是否会流露出他会把球踢向何方。

26、他还说,虽然新的发现可能会最终让罚球者和守门员找到新方法使得自己比对手更精明,但把一项运动按照科学方法来解剖分析从来都不能造就一个完美的运动员。

篇3:试析篮球场罚球区的画法

在篮球场中罚球线是极其重要的线条之一。随着现代篮球运动激烈程度的增加,一场比赛中双方运动员频频走上罚球线,罚球的比分也占到了球队得分的15~20%。笔者曾统计了2008/2009赛季NBA常规赛湖人队与魔术队的比赛,比分为103:106,湖人队共罚球(含技术犯规)19次,中17次,占球队得分的16.5%;魔术队共罚球(含技术犯规)31次,中15次,占球队得分的14.2%;还统计了2008/2009赛季CBA常规赛浙江万马队与广东东莞队的比赛,比分为90:121。浙江万马队共罚球20次,中16次,占球队得分的17.8%;广东东莞队共罚球38次,中25次,占球队得分的20.7%。媒体也时常报道由罚球成功率决定比赛结果的情况。因此,篮球场罚球线画法的正确与否就显得格外重要。

1 现状

我校2008年10月在新建篮球场画罚球弧(半圆)、罚球线时,按高等学校教材《球类运动———篮球》(2004年版)的方法,发现其描述的画法与《篮球规则》(2006年版)中描述的画法不符(见图1)。

(1)《球类运动———篮球》一书在画罚球弧(半圆)一段中是这样描述的[1]:以端线中点为圆心,以5.80 m为半径,向场内画弧与纵轴相交,以相交点为圆心,1.80 m为半径,即画出罚球弧(半圆)。在罚球弧(半圆)内画一平行于端线的直线,即为罚球线。以距离端线中点左、右方向各3 m的两点与罚球线两端相连接,即画出整个限制区。罚球区是限制区加上以罚球线中点为圆心,1.80 m为半径,向限制区外所画的半径区域。

(2)《篮球规则》(2006年版)中对罚球区的半圆、罚球线和限制区所述如下[2]:半圆应标在比赛场地上,半径为1.80 m(从圆周的外沿丈量),它的圆心在2条罚球线的中点上。

罚球线应画成与每条端线平行。从端线内沿到它的最外沿应为5.80 m,其长度为3.60 m,它的中点应落在连接2条端线中点的假想线上。

限制区是比赛场地上标出的地面区域,它由端线、罚球线和2条起自端线(画线的外沿距离端线中点3 m)终于罚球线外沿的线所限定。除端线外,这些线都是限制区的一部分。

(3)笔者发现教材的理论经实践的检验与《篮球规则》(2006年版)的规定不符时,对龙岩市城区室、内外部分篮球场罚球区半圆、罚球线的画法进行实地丈量调查,结果见表1。

注:丈量方法为测量端线内沿中点至罚球线外沿中点之距

2 分析

(1)笔者查阅了1994年篮球教材编写组出版的高校教材球类运动《篮球》(修订版)[3],其对于篮球场罚球区画法的描述与2004年出版的《球类运动——篮球》(第3版)一致,均忽略了端线0.05 m的线宽,未标明从内沿量起以及罚球线是0.05 m宽、3.60 m长的一段面。根据书中的理论数据所采取的画法,造成了基层篮球场罚球区半圆、罚球线画法的不准确,而目前出版的专业理论书籍,尚未见到对罚球区的画法能与《篮球规则》中相符的描述。

(2)对表1调查结果的分析情况见表2。

3 结论

我校新建篮球场罚球区半圆、罚球线的画法是:以端线(线宽0.05 m)内沿中点A为圆心,5.80 m为半径,向场内画弧与纵轴相交,以相交点向端线方向退0.025 m的B点为圆心,1.80 m为半径画弧(线宽0.05 m),即画出半圆,该半圆的两端连接平行于端线的直线(长3.60 m,宽0.05 m),即为罚球线,这样确保了罚球区半圆、罚球线与《篮球规则》(2006年版)中的描述相符(见图2, AB=5.775 m)。

关键词:篮球场,半圆,罚球线,画法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 (第3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中国篮球协会.篮球规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6.

篇4:罚球的故事

马克·普莱斯曾认为,罚球是NBA里头最公平的一部分。他老人家职业生涯90.4%的罚球率,天下第一这么说有点得便宜卖乖。但品其理由确实也靠谱。NBA球员有长有短、有胖有瘦,有人能扣坏篮筐(“鲨鱼”和达尼尔·道金斯)、有人能满天飞舞几百圈再扣篮、也有人一辈子扣不进一个球。惟一妇孺皆能的场所,只有罚球线往那里一站,全看功夫高低,半点儿做不了假。

所以世界有时挺公平:威尔特·张伯伦和“鲨鱼”这两只相隔四十年的怪物,各自统治禁区翻江倒海,可是两位一上罚球线就跟小孩子被脱了开裆裤满面羞涩。张伯伦为了提升他职业生涯51%的罚球率,各种千奇百怪包括端尿盆的姿势都摆过,“鲨鱼”这辈子基本在和罚球做斗争。这事类似于传说中练十三太保金钟罩的自有其练门,阿喀琉斯也有他那易伤的脚踵。总算上帝是公平的,给世界留了条活路。

但是罚球率这事,也有点树大招风。张伯伦的老冤家拉塞尔,这辈子其实也就56%的罚球率。一对攻守之际树后世之楷模的巨人,上了罚球线就两眼发黑。可是拉塞尔远不如张伯伦高调:他上罚球线本来就少这辈子才罚丢了2466个球张伯伦却足罚飞了5805个。

邓肯和勒布朗的罚球也是出了名的不稳。实则邓肯2001-02赛季时79.9%的罚球率时常无人提及,到2005年前后不到70%时就被人摘出来提了。勒布朗当年最差的一季,也不过69%。其实说来容易:巨星无隐私每天在显微镜下每个毛孔都要被扫到,当然要被谈论。其实邓肯职业生涯69%的罚球率,相比起来皮彭职业生涯也才70%的罚球率,却从没被大肆谈论过——低调自有低调的好处。

有段时间,邓肯,“鲨鱼”和勒布朗被抬到一起琢磨过:两位统治时代的巨人一位无所不能的天才,居然都罚不进球,难道是肌肉太结实太硬,让手感没法柔和?——这理由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人找过了。可是自从卡尔马龙晚年罚出近80%的罚球率后,这道理也不攻自破:“邮差”那肌肉冠绝古今照样罚球精准,说来无非靠练。比如,勒布朗经过2008年跟着教练克里斯简特的苦练,罚球命中率大有回升——可见之前没练对。

可也有人怎么练都罚不准球。“鲨鱼”就是一例。

关于“鲨鱼”罚不进球,一向众说纷纭:手太大?手感差?当年“鲨鱼”初到湖人,“魔术师”就替他着急过,全联盟都知道对付“鲨鱼”就得犯规,不改善这点,着实令人头疼。可是他跟着“鲨鱼”练罚球只觉得“鲨鱼”企图把葡萄扔进牛奶瓶。“我真不知道哪出了问题。他投篮就是没节奏感。”贾巴尔身为历史上手感最柔和的巨人,得出这样的结论:“他的手感不怎么好。怎么说呢,只要他离篮筐两英尺远,没法把球直接扣进去时,他的出手就不大柔和。”

“魔术师”最后的结论是,“鲨鱼”罚不进球、射不进中投的问题是:球飞得太低太平。“鲨鱼”的出手点差不多有260公分高,可是球基本没怎么飞过三米高。“你罚球会偏左,会偏右会偏短,会偏长,可弧线总是太平了。算了,这么说是给面子,实际上球压根没弧线可言嘛,没旋转……就像扔块砖头掷海鸥似的!”

最后,“魔术师”终于得出了结论:“鲨鱼”罚球基本不压腕。

嘿你干嘛不让自己手腕多压一点,让球转起来带,弧度,

“我不能啊!”奥尼尔转头理直气壮的说。

不能压腕?

“不能,哥们。我小时候在德国时伤过腕子。我从树上掉下来了。”

这就是“鲨鱼”罚不进球的奥秘他的手腕子只能稍微压那么一点点,他罚出球的弧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球总是平飞而去,所以非常靠运气。

邓肯和张伯伦二位,则更像是心理问题。以邓肯基本功之全面扎实醇厚老到,不可能在单一环节有问题。只是他性格一向谨慎平和,一旦开始罚丢,之后的感觉都会受影响。张伯伦则更为怪异:当年旧金山和费城的工作人员赌咒发誓,说他非比赛时罚球如何神准,在湖人时还表演过中场勾手进球

自己又有一手漂亮的擦板中投。怎么到了比赛里就百罚不进?着实奇怪。

当然,霸王级别的人总有话说。“鲨鱼”当初被全世界念叨罚球念烦了,回身一句“我只罚进关键时刻的球。”到如今想反驳这话

还的确困难:他的确没什么关键时刻错失罚球导致冠军错失之类的故事——或者因为他日常也罚不进球,所以罚丢个把,大家倒无所谓了。反而是卡尔·马龙1997年总决赛第一场关键时刻罚失让乔丹翻身送他记绝杀的故事(若是鲨鱼倒还罢了,但是邮差可是有季后赛单场18罚全中的记录)。让皮彭当时那句“邮差星期天不上班”成了经典。

又或者奥尼尔始终记得这件事?

1995年总决赛第一场,魔术对火箭。比赛结束前一分钟魔术的小日子都还美好着:他们110比107领先三分尼克·安德森要上罚球线了。这一晚,他18投9中,三分球10投4中,22分11个篮板3发抢断,威风八面,他是常规赛三分率42%的大心脏射手,他的罚球率也有70%。

然后:

第一罚,不中。第二罚,不中。

唔?

又一次轮到他罚球。

第三罚,不中。第四罚不中。

按照概率论,一位70%罚球率的仁兄连续四罚不进的概率是0.81%。一百次里发生一次的事,发生在魔术身上了——而且这是总决赛,第一场总决赛,第一场总决赛最关键的时刻。他罚中任意一球,胜局就锁定了。

一个极端反面的故事。

篇5:校园吉尼斯罚球大赛

学生会体育部

吉 篮

尼 球

斯 球

2012-9-19

篮球罚球策划

活动时间:2012年10月27日星期六

活动地点:篮球场

参赛形式:个人赛

比赛规则:

遵循国际篮联的规则:

投球运动员出手前人应该站在罚球线以外,脚不能踩线,只要这样出手命中的球才是有效得分球。

(1).成绩取前 10 名球员进入决赛。

(2).每人有90秒罚球时间,记录进球个数。

(3).比赛都是球员轮流出场比赛。

(4).如果第一轮内两球员打平的话,将进行30秒的加赛。如果仍然打平,再进行加赛30秒。如果再次打平的话,再次加赛直至分出胜负为止。

(5).球员投篮时不得踩到罚球线或是在线内出手,否则进球无效。

(6).决赛中,各学院出场顺序抽签决定,各学院球员出场顺序按复赛成绩由低到高出场。

(7).参赛人员须按时到球场进行比赛,迟到 5 分钟以上的球员则作弃权处理。

活动备案:

比赛期间,参赛队员必须身体健康。禁止学生在比赛场地打球、随意玩笑、嬉闹、说刺激运动员的话;维持好现场秩序,防止参赛队员因碰撞而发生意外事故。如果在比赛之前下雨的话,活动延迟,具体时间由活动负责人通知二级学院带队人。如果在比赛过程中下雨,看雨的大小决定,如果雨不大影响不到参赛选手那么活动继续进行,如果影响到参赛选手,则比赛推迟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活动器材:

篮球10个、口哨4个、秒表2个

篇6:罚球比赛和中场投篮比赛方案

罚球比赛和中场投篮比赛方案

为调动职工观赛积极性,营造轻松愉快的比赛氛围,决定在联赛循环赛阶段,比赛休息和间隔时间进行罚球比赛和中场投篮比赛,具体方式如下;

一、罚球比赛

循环赛每场比赛中场休息时进行罚球比赛,双方从各自从所代表处室或办事机构中挑选3名职工进行罚球比赛,性别不限,球队队员不能参加。每名职工按篮球罚篮规则,在罚球线罚球5次,罚中最多者获得第一名,成绩相同者获得并列第一,由局机关工会颁发奖品,所有参赛职工都将获得纪念品。

二、中圈投篮比赛

循环赛每场比赛开场前进行中场投篮比赛,双方从各自所代表处室或办事机构中挑选3名职工进行中圈投篮比赛,性别不限,球队队员可以参加。每名职工在篮球场中圈处投向指定篮圈,每人有2次机会,投中者由局机关工会颁发幸运大奖,所有参赛职工都将获得纪念品。

篇7:罚球的造句

在现阶段的的青少年篮球训练中, 很少有教练会把罚篮这项技术作为训练重点, 最常见的练习方法就是让球员在罚球线外站成一排, 进行简单的练习, 这样很难保证球员在比赛时面对复杂的环境将球投中。如何提高球员的罚球命中率是活的比赛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 因此, 在训练时需要着重的队罚篮技术进行训练, 而从生物力学角度去分析影响罚篮的因素则显得非常重要。

二、结果与分析

1、罚篮时球飞行轨迹的生物力学分析

罚篮时球的飞行轨迹一般有三种抛物线, 即高弧度、中弧度和低弧度抛物线。通过实验发现, 中弧度进球最多, 而高弧度和低弧度的进球则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 这主要是由于高弧度飞行轨迹长, 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难控制;低弧度飞行的距离短, 力量容易控制, 但由于弧度低, 球入篮的角度小, 所以不容易投进。

2、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的生物力学分析

出手角度通常是指投篮时球离手的一瞬间, 球体重心的飞行轨迹的切线方向与出手点水平面所构成的夹角, 球的出手角度的大小, 直接影响球在空中运行弧度的高低和入篮角的大小。如果出手速度不变, 出手角度小, 球在空中运行的弧度便低平, 反之则高。只有保持合理的出手角度, 与合理的出手速度相配合, 才能促进使球沿着适宜的理想的轨道飞行, 最终落到预定的目标中去。

3、球旋转的生物力学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 当球受力后以一定的初速度和初角度飞出时, 如果在真空条件下, 它只受重力作用, 飞行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如果考虑到空气的阻力的作用时, 其飞行轨迹是一条弹道曲线。如果球向后旋转, 受到速差压力的作用。其轨迹的最高点要比弹道曲线的最高点高, 飞行距离也会比弹道曲线的远。这样的飞行轨迹, 加大了入篮角度, 从而也就提高了投篮命中率。

4、力量运用的生物力学分析

罚篮的用力, 是投篮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综合协调用力的过程, 通常投篮距离越近, 身体综合用力的强度较小, 往往以手指与手腕部位小肌肉群的用力为主, 罚篮时既要做到身体各部位肌肉, 关节的用力连贯协调一致, 又要掌握肌力发挥顺序和强度, 这样才能利于用力, 利于省力, 也有助于综合调节力, 从而精确地完成投篮动作。

5、球出手和出手后手臂跟随动作

从罚球开始到球出手的跟进, 应该连续的一次性地流畅进行, 柔和地拨球在动力定型中非常重要, 柔软而流畅的出手有助于提高罚篮命中率。球出手时, 投篮手的手臂, 手腕和手指应充分伸直, 抖腕柔和, 不能太猛, 这样使球有必要的后旋, 正确的出手跟动作是, 手腕与手指呈鹅颈型。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 罚篮手法是多个技术动作环节的有机结合, 要想掌握规范的罚篮技术, 必须完全掌握技术的原理, 并反复艰苦地在实践中进行摸索练习, 要时刻加以重视, 才能不断提高投篮命中率, 形成个人的良好的罚篮技术特点。

(2) 任何运动技能形成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即我们常说的运动动力定型。因此, 想要提高罚篮的命中率, 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投篮动作, 并在重复不断施加刺激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条件反射。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 这就要求, 第一, 在掌握正确动作的基础上, 建立和加强动作的本体感受即肌肉感觉, 这是因为条件反射在形成的过程中, 肌肉的传导冲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没有这种传导冲动, 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 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 运动技能也就无法掌握。第二, 增加连续重复次数, 尤其对于初学者掌握技术动作会起到强化作用。

2、建议

(1) 在罚球技术的教学训练过程中, 应着重的去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在球出手的一瞬间, 罚球的手臂尽量提肘高举, 手的四指要沿着鼻尖和前额送球, 手腕要主动向瞄准方向翻转或下压, 手的食、中指要柔和用力弹拨球, 特别强调不要有意做压腕动作, 以免影响出手角度;

(2) 罚球时出手速度要做到既保证一定的出手角度、又要加快出手速度。即在加快投篮速度的同时, 必须考虑到出手角度、出手力量、投篮方式等因素, 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应变训练, 尽量构成靠近中弧度轨迹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

(3) 罚球时双腿不要并拢站立, 而是双腿分开, 以便能向各个方向移动。对于右手持球者来说, 右脚应靠近罚球线, 稍领先于左脚, 指向篮圈中央, 每次罚球都要做同样的姿势, 这样才会形成动作的动力定型。

(4) 进行罚篮练习时, 罚球人持球时要小心谨慎。对于单手投篮, 用投篮手的食指尖端接触球的平面中心部位。投篮手的拇指应该展开, 与食指成60度夹角, 扶球手扶球的一侧, 手指全面开到最大程度。

(5) 进行罚球时, 膝关节不要过分弯曲, 轻微的屈膝是必要的, 过分身体运动只能增加罚球不中的可能性。

(6) 罚球球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当面对球迷干扰、自身压力过大等因素时, 要调整呼吸, 调整心态, 保证心态的稳定, 提高罚球命中率。

摘要:罚球技术是篮球基本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罚球技术不单纯是一种手感, 更重要的是球员心理对这项技术要有一个量的概念, 出手速度、出手角度以及球的飞行轨迹与罚球是密切相关的。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发现, 罚篮时球运行轨迹抛物线的高与低取决于出手时的力量的大小和用力的方向以及球的出手角度、速度, 对此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对以后的教学和训练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篮球教学,罚球技术,生物力学

参考文献

[1]篮球:《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年。

上一篇:备考一级消防工程师下一篇:海峡两岸,缘结两岸的演讲稿